农林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农林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英语语音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就目前来看,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在语音教学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语音学习不够重视,影响了语音学习的效果。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音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完善英语专业语音教学。

第一篇:农林专业论文范文

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城市规划专业在农林类院校属“非主流”专业,而农林类院校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初衷往往源于社会需求和已有办学资源。文章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特点和学生就业特点,以及地域性人才需求特点,提出特色化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

关键词: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近年来,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其侧重点和办学背景各有不同:有的以建筑学为背景,有的以宏观规划为重点,有的以地理学为背景,有的以园林学为背景[1]。各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历史也长短不一,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笔者认为,探索一种在地域、时代、学缘关系、学科资源上优势互补,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培养模式,是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农林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属弱势专业,学习借鉴强校培养模式固然需要,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凝炼特色、另辟蹊径”,才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出路。

农林院校地缘分布广,因自然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各地农林院校的研究特色较为鲜明,这正是城市规划专业所需要的;因此,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应借助这种多样性,探索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培养模式。

结合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地域及教学资源特点,文章探索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培养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二、整合资源,优势交叉

(一)特色课程设置

园林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与城市规划专业交叉,可以弥补城市规划专业的盲区。园林专业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可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纳入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生在完成城市设计方案时,可在这方面发挥特长。农林院校在非主流的传统材料研究上也有自身特色,如木材、竹材、农作物纤维类材料等。结合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可将低碳理念、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融入城市规划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规划实践中的问题,使规划从文本到图纸具备可操作性。

生态学也是农林院校的专门学科,通过引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促进生态学理论发展。城市规划专业可适当开设生态学的相关课程,在低年级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生态理论,进而学习城市生态学专业选修课程,在高年级参加设计实践,融入生态规划理念,使规划设计更具前瞻性。城市生态学是在生态学基础上,面向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工科专业开设的城市学类课程,是专业领域知识拓展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学生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社会结构,理解城市人口、社会、生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掌握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2-3],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郑玮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

农林院校的校级公共选修课程有许多与农林直接相关,城市规划专业在这方面课程上有一定的选修空间,适当选修这方面课程,建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知识体系,为学生就业打开新局面。

(二)就业点的选择

与城市规划专业强校相比,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弱势不言而喻,毕业生在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就业的可能性低,因此,创新培养模式,另辟蹊径,找到强校毕业生就业盲区,发挥自身特长至关重要,而这一特色只能借助农林院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建立。福建是林业大省,与林业结合的规划设计院有一定数量,如各地的林业勘察设计院,对具有林业背景的规划人才需求量较大。这些就业点往往不是强校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选择,至少不是首选,农林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可在这些用人单位寻找空间。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在实践教学中交流

农林院校的强势学科是农林,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及科研资源的投入上比其他综合性大学及规划专业强校肯定要少,为弥补这一不足,需要“高位嫁接”“借船出海”。

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区域性或全国性设计竞赛的方式走出去,扩大与强校的校际交流;通过聘请资深教授、专家、设计师开设讲座,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扩大与强校的校际交流及与设计单位的交流。

充分利用寒暑假及综合设计实习时间,加大学生设计院实习力度。学生在设计院内与强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实习生直接交流,与毕业于强校的设计院规划设计师交流,取长补短。这是农林类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特色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二)“宽口径”培养

城乡规划学已设置为一级学科,但从大建筑的角度看,建筑与规划不可截然分开[4]。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强校,其培养模式的专门化程度高,学生就业对口性强,而农林类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应注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即多方借鉴建筑学专业强校的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消化吸收,形成独特的“宽口径”培养模式。适当加强建筑设计能力培养,并结合农林院校特色,融入前述非主流的传统材料应用,使学生在中、低端建筑设计院也能适应工作需要,找到就业岗位。

四、知行结合,创新技能

校内特色实践环节实训,农林院校特色规划设计实训,使学生在农林类专项规划项目方面得到独到的培养。

(一)特色教学环节

新农村规划、森林旅游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施农业生产区规划、林产品加工区规划、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规划、林业生产区规划等,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福建农林大学作为一所位于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农林类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对台学术交流也是特色培养模式之一,通过选送本科生到台湾培养,实现学术交流与互补,培养特色专业技能。

(二) “大设计”主线

城市规划专业学制5年,作为非农林专业,自2004年以来,其专业培养计划经过6次修订。近几年,结合社会宽口径、高水平人才需求,根据2004级到2010级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发现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中设计实践课程尚存在结构体系不尽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设计题目概念化,真题少;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基础不扎实,互不联系;专业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设计课程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完整体系;设计课程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学生介入设计课程时间晚。

设计实践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与社会接轨,体现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5]。为彰显设计实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完善设计实践课程的结构体系,打通规划与建筑的设计基础类课程,以各种形式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为主线,与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结合,注重设计真题,做设计院的实际项目,建立设计院高级技术人员对教案的评价机制,形成贯穿城市规划专业5年教学全过程的“大设计”特色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农林院校城市规划本科设计类课程形成有机的“大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以此为主线引领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为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特色型培养计划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宋代叶适《水心别集·十五·终论》:“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

对《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一) 重点培养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想通过自身努力在本科毕业后考研,而且目标院校多为城市规划专业中、高端院校。对这类学生,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应体现“拔高”原则,通过公共选修课程、专家教授学术报告、课外设计小组、校际设计竞赛等形式,发挥学生长处,激发学习兴趣,有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二) 创新项目

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平台,结合地区特点,组织学有余力的城市规划高年级学生尝试特色研究。城市规划专业已在福州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方面展开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特色探索。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冲击平原,闽江入海口在城市东部,城内分布较多内河、湖泊,从而形成了福州独特的“江—河—湖—海”四位一体的城市水文化。

根据中国传统的文化取向,阴阳五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金、木、水、火、土是构成自然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水理论体系,对中国城市的建筑空间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以水为主脉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生态理念。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生态的城市生活空间日渐消失,对城市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如何让城市回归自然,如何以科技塑造生态型城市空间成为突出问题。

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平台拟理清水文化对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形成的效应,从中整理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脉络结构,总结其中的原生态理念,得出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脉络结构图,为福州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学生在此方向与指导教师沟通,形成具体的研究子项目,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规划与建筑设计创新性探索。

六、凝炼特色,水到渠成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6]。

实践证明: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模式应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培养模式基础上,借鉴强校的培养模式,高位嫁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但不能脱离实际照搬照抄。

凝炼特色是找准自身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特色定位正确,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才能水到渠成。因而,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的确立应着重以下4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

第二,强校的优秀培养模式为我所用,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化发展。

第三,以设计实践技能为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核心,立足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四,分类指导,点面结合,将“创新”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永恒的主题。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形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前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规划师,2009,25(4):77-82.

[2] 徐海燕,谭振锋.凸显研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152-154.

[3] 周江评,邱少俊.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和不足[J].城市规划学刊,2008(4):112-118.

[4] 陈征帆.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素养及教学模式的应变[J].城市规划,2009(9):82-85.

[5] 叶飞帆.本科工程教育的能力与课程关系模型及其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20-124.

Training mode of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ZHENG Weifeng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Province, P. R. China)

(编辑周沫)

作者:郑玮锋

第二篇: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问题分析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英语语音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就目前来看,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在语音教学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语音学习不够重视,影响了语音学习的效果。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音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完善英语专业语音教学。

关键词:农林院校;英语;语音问题;实证分析

H319

在外语语言能力中,语音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学生的语音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好坏。对于农林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语音问题一直存在,继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受到了限制。通过对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教学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可以更好开展改善语音教学方式,达成一定的语音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教学问题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为了研究现阶段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习的语音教学问题,本文对湖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湖南农业大学拥有充足电子语音设备,并设立语言研究所。2014年,外国语学院为大一新生安排了一批语音助教,协助语音学习。受调查的学生共200名,分别为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完成了专业课程的前期学习,也初步掌握了语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中,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语音测试和实验对比等方法。通过对200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语音测试,对湖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语音学习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研究结论

1.学生语音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语音的输出和感知受到学生不自信、怕出丑等心理因素的直接影响。学生对语音学习的重视度和兴趣度都将对语音学习情感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语音学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相较于大一的学生,大二学生对语音课程显然不够感兴趣。根据调查结果,大一学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对语音学习感兴趣,但也有超过40%的学生表示对语音学习不感兴趣。而大二学生只有不到40%的学生对语音学习感兴趣,60%的学生表示对语音学习不感兴趣[1]。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音课程的兴趣。

2.学校语音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从语音教学模式来看,农林院校英语专业的语音教学模式主要是模仿外语类院校和一些老牌文科院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语音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既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起到较好的语音教学效果。通过调查,湖南农林大学主要采用的语音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教师讲解课本的模式、跟声朗读模式和游戏模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一和大二学生喜欢教师讲解课本的教学模式的人数均不足5%,而喜欢游戏模式的学生数量占到了总数的75%以上。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湖南农业大学的语音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采取了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的僵硬教学模式[2]。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较好完成语音学习的实践练习。

3.语音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单一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语音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枯燥乏味,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除了进行课文的阅读,湖南农业大学的语音课堂上教师也会通过播放英文歌曲和观看英语节目或电影的方法完成语音练习。由于课程规划、课时设置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教学手段使用次数较少。通过调查发现,大一学生中超过60%的学生认为观看英文节目或电影有助于提升语音学习效果,超过30%的学生认为听英文歌曲可以提高语音学习效果。大二的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认为观看英语节目或电影的效果好,超過20%的学生认为听英文歌曲的效果好[3]。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农林院校英语专业的语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较好的学习语音。

4.语音教学效果不明显

为了使语音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相较于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可以为教师使用多样化教学提供便利。通过播放真实的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而通过录制和回放学生的发音,教师就可以完成学生发音的比较,给予学生指导。从湖南农业大学的大一和大二学生的语音习得效果来看,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无法带来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200名学生进行语音测试发现,大一学生中有超过30%的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有明显变化,但超过65%的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没有明显变化[4]。而大二学生中有明显变化的学生不超过30%,接近70%的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没有明显变化。

二、解决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认识语音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学习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语音学习产生兴趣。一方面,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口语能力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业、学位和求职与英语语音的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切实了解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语音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句子和语段读音上,使学生了解语调和语流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语调和语流的敏感性得到培养,帮助学生系统的完成对语音课程的学习[5]。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专业英语课中的语音课的课时,为学生学习语音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充分重视语音的学习。

(二)优化语音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开展语音教学,教师可以使语音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从本质上讲,语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交流更顺畅。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使语音课堂成为真实语音情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教师在采取该种教学模式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语音基础完成教学任务的安排,以便于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任务实施过程的监控,关注学生遇到的障碍,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更容易掌握语音教学的重点,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

(三)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开展语音教学,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语音的纠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采用夸张发音法、对比听辨法和手势模拟法等多种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使学生对语音学习的兴趣所有提高,对发音的记忆更加牢固。教师同样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完成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听歌曲填写歌词、表演话剧、读绕口令等,都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此外,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完成教学方法的制定,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语音教学。

(四)注重语音教学反馈

在学生学习语音的过程中,由于辨音能力有限,所以学生难以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发音与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别。教师要注重语音教学反馈,以便更加了解学生的语音学习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记录和回放学生的发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发音的指导。另一方面,农林院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安排高年級助教,通过助教将每名学生的发音错误登记下来,更加具有针对性。利用早自习及课余时间,助教可以开展单独的发音教学,使学生的发音水平得到提高。

三、总结

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内容,语音学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农林院校应该加强对英语专业语音学习的重视度,帮助学生认识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语音教学反馈,使学生的语音学习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静.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超音段音位错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张晓翠,牛跃辉,吴嘉平.理工科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4:118-120.

[3]黄雯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音问题分析——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刘伟.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错误分析——原因及其教学策略[D].山东大学,2012.

[5]褚瑞莉.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习得现状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10,05:239-240+243.

[6]那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现状与语音教学深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96-97.

作者:李婷玉 陈海苹

第三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培养高校毕业的优质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在“产学研用”原则下实施的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就现在的教学情况下,我国高校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特点不鲜明、不适应社会和区域发展需求的问题。高校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模式作出改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产学研用”原则协同创新的角度实现各部门的资源互补、互惠互利,从而带动国家创新力的稳步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上国内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配备不均衡,生源数量增多,生源质量基础不统一,使得教师疲于教学,科研力量的不足,不能很好的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近几年来招生录取分数线呈现整体降低的趋势,专业学生录取数量增加,虽然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注重人才的培养,集中实践教学在总学分的比重,但因为学生数量增加且基础质量不统一,导致学生实习的经费不足,实习基地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导致实习时间不足,因此很多学生选择其他就业方向。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就业竞争力

为响应国家对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和号召,很多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来水涨船高,但生源质量、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毕业找工作来临之际,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成绩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导致很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旧模式,在“产学研用”原则下协同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提高人才的竞争力,保障就业。

(二)专业设置不对口,片面迎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

很多高校为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彰显学校的优势,片面迎合需求多变的社会市场前景,开设热门但与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需求不相符的专业,不考虑专业是否能在学校软硬设施配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得到持续存在和发展积累,因此,在消耗了自身财力、物力的情况下也逐步失去了学校自身发展的信誉优势。

(三)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人才培养不保障

在目前的高校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都不具备与自身发展相对应的人才引进制度。一方面,有些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存在“近亲繁殖”的情况,即在各自学校内部进行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就失去了与相关科研院或教育机构进行人才交流,增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在进行人才选拔时存在识人不清的情况,导致学校引进的人才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策略

(一)“产学研用”原则

“产学研用”原则是将生产、学习、科学研研究和实践运用进行有机结合的系统合作过程。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对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独具特色的优势和特点。学校教育主要以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主,而企业、科研单位等的教育以通过实践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背景下,如果三者能够进行有机结合,那么对于培养专业全能型人才,向国家输送有用人才提供了保障。

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中国产学研结合走过的道路表明,要使产学研结合真正取得成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二)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教师往往因为缺乏实践应用经验,只能结合前辈经验和课本内容进行“纸上谈兵”,特别是刚刚是投入教育事业工作岗位上的年轻教师,更需要通过加强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的借鉴,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实践基地建设、跨请农林专业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充实教资队伍,并建立有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师资队伍建设。

(三)因地制宜,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核心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与之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师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增加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感性认识所学专业,可以加强其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现代化农业的出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方向。像黑龙江垦区是目前来说,中国现代化农业水平的最高水准。从根本上来说,这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向黑龙江垦区输送大量的专业和管理人才是分不开的。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垦区经济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垦区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变化。黑龙江八一農垦大学也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着力培养适应垦区的应用型人才,为垦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在“产学研用”原则下培养符适合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要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和人才输出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作者:王琳

上一篇:在职硕士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专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