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局的诱惑》看游戏的视听化表达

2022-09-12

一、何为视听化

视听化, 即“视听表达”, 指影视制作者运用视听语言的手段和规律应用于非影视的场景之中, 实现导演对观众的控制。“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 视听语言也属于视觉传播的研究体系, 即视听元素和技巧是一实现媒介沟通并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工具”[1]每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就如同美术的线条、文学的文字一样, 电视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视听语言形成叙事空间、向观众表情达意。而视听化则是通过镜头表达策略、画面剪辑技巧、声音表达特点等方面实现视听语言和观众的对接。

二、狼人杀游戏的特点

(一) “说谎”----摆脱社会规则的约束

游戏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目标、规则、反馈和自愿参与系统。游戏将游戏要素应用到人类活动中, 形成一种对人的激励机制, 驱动活动参与者完成组织或个人想要达成的目标。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5分钟的角色扮演游戏能改变一个人的善恶倾向”。狼人杀作为一个语言策略类桌游, 它通过游戏玩家对狼人、平民、神的不同角色的扮演, 实现游戏玩家的沉浸式体验。基于游戏规则不存在善恶, 玩家只需要在符合狼人杀价值观的前提下, 观察对方的破绽, 通过组织语言, 利用谎言, 掩饰自己狼人的身份, 达到“欺骗”、“诡辩”和“操控”他人的目的。

狼人杀的目标就在于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完成团队互动, 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说谎。在传统的社会美德观念上, 说谎、不诚信会导致社会信誉值降低。狼人杀游戏抓住了人的心理机制------说谎, 赢得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回避说谎, 认为说谎是一种错误的沟通方式, 但其实说谎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机制和自我保护意识。“谎言”是在弗洛伊德的人的意识下普遍存在的、有规律的。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会精心策划谎言, 如政治上的尔虞我诈、爱情上的糖衣炮弹等等。在《饭局的诱惑》后半场的“杀人游戏”中, 每位嘉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狼人, 而采取“好人”的话语表达方式, 从中寻找“说谎”的刺激, 其实体现了玩家在社会规则和社会道德下的一种短暂性释放。

(二) 狼人杀的奖励机制是“说服”

游戏化的核心是激励机制, 游戏化元素需要系统整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而不是简单的堆积游戏元素, 在狼人杀游戏进行的过程中, 玩家需要不断去说服别人, 在成功地将别人整合到自己的逻辑思维后, 玩家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征服感, 这便是游戏的奖励机制在刺激玩家进行“说谎”。

(三) “狼人杀”游戏削弱了节目的人本化传播

人本化传播是指“回归人最本能的状态, 调动人的全部潜能和感官传播信息的状态。它以一种生命状态进行信息的传播, 具有传播的动态性、信息全方位性, 体现了生活的本真、人体的本能、事物的本命、电视的本质。”[2]纵观当下流行的电视节目, 如《非诚勿扰》《非你莫属》、《中餐厅》、等, 节目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初衷, 了解人的诉求、关心人的情感。人本化传播的基本人性观是“人性本善论”, 这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伦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而狼人杀游戏的特点是说谎, 需要参与者时刻保持警惕, 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分辨玩家所提供的信息, 与人本化传播的初衷背道而驰。

同时, 人本主义传播论的受众以普通老百姓为主, 诸如众多综艺节目一样, 它们的受众没有明确界定, 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够看懂, 而“狼人杀”游戏本身起源于法国高校, 狼人杀的主要玩家是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工作4年内的职场新贵。因此《饭局的诱惑》对于那些没有游戏经验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头雾水。

三、游戏视听化的特点

(一) 设置附加环节, 增强节目可看性

《饭局的诱惑》摒弃了传统访谈节目的枯燥单一的形式, 而是选择边吃边聊的方式, 给嘉宾营造轻松活泼的游戏环境。同时设置“匹诺曹谎话时间”, 利用“正话反说”这一反差模式诱惑访嘉宾吐露心中的“难言之隐”, 深度挖掘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苦与乐。既活跃了气氛, 又不至于使嘉宾应对个别问题而尴尬。针对“狼人杀”游戏的特殊性, 先要求嘉宾讲述自己的故事暖场, 嘉宾自带故事入局, 在娱乐性的同时兼顾人性温情, 感受明星的喜怒哀乐, 猜测故事的真实性, 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为嘉宾在游戏中的发挥做充分的准备。在嘉宾讲述温情故事的同时, 字幕和音效进行有效渲染, 让观众沉浸在故事其中, 难以分辨故事的真假性。

(二) 场景上独具创新

圆形的餐桌取代了传统的舞台模式, 众多嘉宾围坐在一起, 增强了节目的视觉审美效果。配以节目组精心安排的美食和美酒, 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以“饭局”的形式访谈, 也隐喻着我国特有的饭局文化。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的六次晚宴, 每次的晚宴都意味着突破、变化和转机。由此折射的现实问题是生活中的饭局文化真假难辨。这档网络自制节目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出当今社会“饭局文化”的陋习, 通过本栏目的放大让观众反思现实生活中饭局言论是否发自内心。

(三) 通过视听语言弥补现场感的缺失

1. 分屏技术削弱时空错位

分屏镜头是指将将银幕上完整的画面分割成不同的几个画面, 从而达成美学上或者叙事上的特定需求。在一档综艺节目的拍摄前期, 导演往往采用多机位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景别进行拍摄, 来全方位的获取演员的表演信息, 为后期编辑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在后期编辑时, 由于单画面产生的局限性, 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不同时空的情景, 有时需要用到一个画面中同时出现主人公远景、近景以及更多景别的参与, 而分屏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它可以同时在一个画框内装满自己所需要的镜头。《饭局的诱惑》中便是利用分屏技术使观众看到相关参与者的面部表情, 解决了电视节目叙事的扁平化, 增强了游戏的现场感, 丰富了画面的表现信息。

“狼人杀”游戏考查的是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和心理战术, 玩家面部表情的变化对游戏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采取分屏技术可以对游戏的情节发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 满足受众对不同玩家表情变化全方面了解的迫切需求, 完成了游戏的正常叙事, 这是将游戏搬上银幕的首要保障。

2. 快节奏剪辑营造紧张气氛

画面剪辑节奏是画面挑动观众情绪变化的最利武器。镜头模仿的是人的眼睛, 而人类在长期面对危险的原始自然环境中渐渐进化出了, 面对危险时候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 当人们快速的观看周围环境的时候, 人类的潜意识会认为人处于危险之中, 从而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 使人进入兴奋紧张的状态, 来提高人类的快速反应能力。快节奏剪辑就是来源于此。“快速剪辑 (fast cutting) 基本上是用来制造悬念或紧张感。比如, 《黄金三镖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的枪战高潮戏, 塞尔乔·莱昂内使用音乐、三个人物越来越近的特写、越来越短的镜头, 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效果。”[3]在《饭局的诱惑》中, 玩家在关键时刻刀人的时候剪辑速度加快, 能够烘托出游戏的紧张激烈气氛, 增强游戏的视觉观感和可看性。

3. 花字包装增强游戏代入感

《饭局的诱惑》中花字主要以红色和蓝色为基础色调, 呈现出敏锐克制的风格, 营造出现场氛围的冷静和思考。花字除了基本的提示作用外, 还在节目中承担着活跃气氛的, 展示细节, 展示嘉宾内心, 丰富人物情感, 展现人文情怀等作用。

因为, 游戏需要非常快的节奏和沉浸感, 但是语言类的狼人杀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语言信息量大, 抽象性高, 换句话说, 语言的信息输出是不稳定的, 它的抽象性带来了大信息量, 而观众对大量抽象信息的分析是需要时间的, 这样会带慢节奏。

就给观众的接受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这两个问题, 都可以通过花字来解决。首先, 花字通过解释和细节展示作用, 可以精炼整个的分析过程, 直接将结论呈现给观众, 这样就巧妙的缓解了狼人杀的问题。

四、结语

在互联网媒飞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综艺节目在市场竞争中早已呈现出同质化、泛娱乐化的薄弱态势, 如今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火如荼, 进入“快车道”《饭局的诱惑》不仅在产品包装上继承了现象级网综的风格, 而且在形式上直接将当下流行的“狼人杀”游戏引入节目之中, 是将游戏视听化的成功典范。

摘要:自《奇葩说》成为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以来, 米未传媒倾力打造的《饭局的诱惑》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点击量过亿。以“狼人杀”游戏为支撑, 以“饭局”为平台, 利用“谎话”的交流方式, 米未传媒无论是在生产制作还是内容营销上都打破传统模式、探索全新玩法。本文通过研究“狼人杀”游戏的特征, 分析游戏在综艺节目中视听化的条件。

关键词:网综,视听化,游戏,狼人杀,人本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张箐, 关玲.影视视听语言, 第二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1-2.

[2] 朱羽君, 殷乐.生命的对话:电视传播的人本化[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3.

上一篇: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下一篇:高效催化剂在HPF法脱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