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

2023-05-05

第一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摘要】文章主要对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结合当下幼儿园音乐教师对游戏活动指导缺乏全面性,音乐游戏化教学环境缺乏完善性的现实情况,从内容游戏化、形式游戏化、教育意识游戏化三方面着手,展开论述,希望在优化幼儿音乐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探究

幼儿阶段涉及的知识相对简单化,学习内容游戏色彩较为浓烈,在音乐课程教学进程中,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是极为有效的,使幼儿能够在轻松舒缓的环境中,培养与锻炼韵律感。如何使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已经是众多教育者探究的课题,本文就此对游戏教学法有效应用的策略进行研究。音乐活动是学前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是他们学习的有效形式。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美国教育家杰克曼认为:“游戏给予幼儿快乐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创造、发明、学习世界的机会。”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探究性、差异性的认知需求,让他们获得最适合自己意愿和方式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说明部分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娱乐性、模拟性决定了它是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发展的有效媒介和平台。

一、内容游戏化,实现优化音乐教学资源的目标

幼儿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深入的理解音乐文化内涵,在感知方面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因此音乐教学游戏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对音乐内容采取游戏化规划措施是必要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具有趣味性、情节性与故事性特点的音乐曲目,为音乐游戏化教学奠定基础,这样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教师在对音乐内容实施游戏化设计策略之时,教师应该以游戏者的角色,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幼儿音乐教学特征,选择出最佳的音乐游戏内容,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学习音乐游戏学习需要。幼儿音乐以及幼儿游戏的类型是多样化的,资源来源渠道也绝非是单一化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有效的处理好幼儿音乐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创编适合幼儿发展的音乐学习内容。在对音乐教学内容改编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对多元化教学资源进行精确的辨别是基础,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心理需求方面存在差异性是必然的事实,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之时开展调查工作是必要的。

二、形式游戏化,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

音乐游戏化教学可以被视为幼儿音乐教学体系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教师在将游戏教学法融入进音乐教学规划环节中时,一定要结合游戏类型多元化、属性鲜活化以及内容形象化等众多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主动性的对策。也就是说当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环境有一个整体性了解之时,创设出的音乐教学形式才具有吸引力,那么在形式游戏化的音乐教学环境中,能够强化幼儿对音乐文化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旋律感以及聆听音乐的兴致。配乐舞蹈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音乐形式,其可以获得使幼儿手舞足蹈,边唱边跳的音乐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结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征,将音乐故事渗入进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此过程中幼儿可以扮演卡通人物、长辈亲友等角色,从而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内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尊老爱幼,或互帮互助,或勤劳勇敢。可见音乐教学形式的游戏化,可以创设出和谐向上、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一方面使幼儿的情感受到熏陶,另一方面使他们的四肢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伸展,此时他们的身心得以同步发展。

三、教育意识游戏化,培养幼儿音乐素养

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幼儿音乐教学环节的导入,宗旨是使幼儿受到一定的教育,获得某些感悟,此时幼儿会从某种角度去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为其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奠定基础。游戏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教学进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是寓教于乐教学理念体现的主要形式,从而协助幼儿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的目标,在充满娱乐色彩的教学环境中,幼儿对音乐内涵的领悟进一步加深。例如在《鲁冰花》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幼儿展示妈妈与孩子相处的图片,使幼儿从思想上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本堂音乐教学课堂上幼儿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为了将游戏教学方法导入进本堂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音乐中的情节进行模仿,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幼儿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与教育,在这样的音乐游戏化教学环境中,很多幼儿力争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面对抽象化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尽量使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使其思想上受到教育,为良好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积极将游戏化教学法融入其中,主要是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出调整,使幼儿身心得到放松,思想情感上受到熏陶与教育,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5-41.

第二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摘 要: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欣赏则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游戏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上愉快而自然地发展,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研究,将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不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而且还助于幼儿美好情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倾听习惯,有助于丰富幼儿表象、想像力的发展。音乐欣赏游戏化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能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欣赏

游戏化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美好的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我们想到了游戏,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几乎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愉快而自然地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为走向成人生活作出准备,游戏的学习因素与独特的作用,对教学具有特殊的价值。当然,这里所指的游戏的涵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单纯的娱乐游戏,而且还包括着一切活动,如:身体的动作、绘画、操作等等,是指一切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幼儿园音乐欣赏游戏化"课题的提出,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探求将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喜欢音乐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主要研究内容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的各种优秀音乐作品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材,如:

1.倾听周围环境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落叶的沙沙声等。

2.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①幼儿喜欢唱的歌曲或即将要学习的歌曲、童谣、外国儿童歌曲、民歌等,如《小白船》、《这是水兵》、《加油干》、《迷路的小花鸭》等。②选用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也可选用一些有标题、性质鲜明、结构适中,有一定内容,情节的器乐曲,如《在钟表店里》、《狮王进行曲》、《金蛇狂舞》、《洋娃娃和小熊》、《小鸭的舞》。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活动方式:

1.辅助式(分离式、添加式、插入式) 在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始,中部或尾部,添加或插入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本体式(整合式) 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 。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如《赶花会》、《歌唱二小放牛郎》。

3.融合式(串连式、贯穿式) 将欣赏活动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四、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规则意识、交往意识。

皮亚杰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欣赏游戏教育活动中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如欣赏时需要大家安静地听,唱歌时要以合唱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的地位,游戏中又以来集体游戏最受欢迎,因此这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和遵守规则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在进行游戏《小蚂蚁》时,需要幼儿像小蚂蚁那样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这种自编、自我欣赏的活动中,使幼儿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遵守规则的必要。

总之,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符合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它是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进行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有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黄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印刷厂2001年5月出版; 2.《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陈淑琴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杨爱华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第三篇:游戏化的音乐活动 王菲菲(范文模版)

游戏化的音乐活动

——快乐游戏,快乐音乐

喜欢游戏是孩子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促进幼儿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情感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幼儿个体发展的历程来看,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相关,同时游戏也代表着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但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之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一座桥梁呢?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音乐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音乐知识的才能、发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用这种手段让幼儿用肢体去感知音乐,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音乐。把游戏这种自由、自发的自然活动引入音乐教学,使幼儿快乐的在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音乐的快乐。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将音乐教育用游戏的方法,同幼儿的学习、生活、玩耍融为一体。

《指南》中强调了游戏作为幼儿基本活动,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要能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 游戏化是最好的方式;在音乐游戏运用中注意选择适宜、 创造良好环境、 找准接入时机,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通过运用游戏化的策略进行幼儿园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打击乐 教学、韵律教学

1

的案例分析,游戏化的加入身体动作表演、角色扮演、 情境设置、歌词韵律、传统游戏、图谱、故事、声势、舞蹈等方式, 将丰富的教育内容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 如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师可以用情境性的语言让孩子沉浸在蛋宝宝中,每人一块泡沫垫当成蛋壳, 活动一开始就和幼儿一起扮演成一个蛋宝宝, “鸡妈妈”通过抚摸,抱一抱把蛋宝宝孵出来,幼儿一边玩一边唱歌,唱完一遍又躲到蛋壳(泡沫垫)上继续唱歌游戏,整节课轻松自然,孩子们学得也很认真,而且乐此不疲

丰台四幼 王菲菲

2

第四篇: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1.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只是学习劳累之余用以帮助幼儿放松疲惫的身心的一种娱乐活动。其潜在的意思是,游戏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日常生活的主流。这种思想轻视了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游戏与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则既可以帮助幼儿享受到游戏的轻松有趣,又可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

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实践效果的研究十分必要。

2.游戏化教学的理论解析

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2]。

由此可知,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游戏形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融合,借助轻松活泼的游戏载体,传达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落实到幼儿教学中,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大多是由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根据各自的主观理解,进行游戏和教学内容的搭配,其教学效果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论研究要紧跟实践步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3.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依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胜任感体验等游戏性体验来判断[3]。其中,兴趣性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引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的心理状态;自主性体验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胜任感体验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

3.1通过动作演绎实现游戏化

幼儿阶段的歌唱教学主要是在教授姿势、发音、呼吸、吐字等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重点教会他们感受节奏和旋律,并学习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谁饿了》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选择在歌唱中加入一些表演动作,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小狗的角色,和着节拍模仿小狗走路,然后双手捂肚子做出狗狗肚子饿了的动作,等到高潮处幼儿可以跟着拍子有节奏地指向肉骨头,到了第7小节做出双手抓骨头的动作,表演小狗在啃肉骨头的状态等。动作演绎与歌唱的融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十分普遍,也确实能够激发幼儿的模仿天性,进而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2通过情境设置实现游戏化

为了使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音乐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教师们还会通过人为创设虚拟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基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以《摇篮》这首歌曲为例,该歌曲反复提到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三个主人公,并且反复提到飘、翻、吹这三个动作。这首歌的意境比较容易营造,一些教师选择运用情境创设法,首先准备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的图片并示范飘、翻、吹的动作,然后给孩子们准备布娃娃和摇篮,让他们亲自尝试哄娃娃睡觉,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实践表明,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歌词,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该方法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游戏化

角色扮演是比情境创设更突出体验性的一种游戏化方法,幼儿通过亲自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更轻松地进入相关的情境中,进而促进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水族馆》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幼儿演小鱼,另一部分演水草。幼儿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特点的动作。例如小鱼探望水草的时候是快乐活泼的,动作比较灵巧多变;而在与水草道别时应该是依依不舍的,那就应该表演出与水草紧紧交缠、难舍难分的动作。而作为水草,它的姿态是优美的,歌曲中它还要经历慢慢长大的过程,扮演着要根据它的成长阶段变换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角色扮演是目前深受幼儿园师生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幼儿们通常就像是在演一部童话剧,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而且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角色扮演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道具准备;同时角色扮演法考验着教师对场面的控制能力,因为幼儿游戏起来容易表演过度自由、行为无秩序的状态。所以虽然该方法有利于教学,但在实践中使用还是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教学效果也不稳定。

4.结语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动作演绎和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角色扮演的使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可以从这个方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第五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策略运用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音乐才能成为幼儿的需要,并被幼儿接纳。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游戏化 有效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还不能把音乐活动当做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活动需要、因为自己喜欢才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音乐才能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接纳。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美,享受大胆参与和自由表现的乐趣,并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音乐活动游戏化,让孩子乐不思蜀

游戏化体现在音乐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形式、方法、内容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使幼儿体验“玩”一样的感觉,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乐不思蜀。

1.活动内容丰富化,乐在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的思维和肢体都积极地运转。如在节奏创编活动中,用拍手、跺脚、拍肩膀,甚至可以拍小肚子、拍屁股表现节奏;在乐器编配中,拍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拍腿用什么乐器演奏等;还有乐器材料的选择,沙球可以用什么替代(饮料瓶灌小石子)?手鼓呢(小盘子和小勺子)?三角铁呢(啤酒瓶)?在音乐欣赏中,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等,音乐活动不是单一地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全身心地在“玩”中表现自己,表现音乐。

2.活动组织多样化,乐在趣中。

音乐活动的形灵活而多样。根据幼儿好玩的特点,音乐活动要注意情趣性,要能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在《库企企》的音乐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曲风,表现音乐,我们设计了探寻宝藏的游戏。通过游戏,幼儿仿佛身临其境,骑着马儿,越过高山,跨越河流,历经千辛万苦,念着咒语找到宝藏。老师在游戏中只是一个“领路者”,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之中。最后,找到宝藏,不但让幼儿感受了音乐的速度和风格,而且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3.表现形式多元化,乐在奇中。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多元化地表现音乐作品,将音乐知识或技能融入游戏中。如休止符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是一个难点,我们在进行《小肥猪》音乐活动时,设计了一个帮小肥猪拍蚊子的情境游戏,加上语言节奏的练习“有―蚊―子―啪(拍手)”,让幼儿感受和掌握最后一拍休止符的时值,这样一来,幼儿既玩得开心,又能很好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4.增强活动探索性,乐在创造中。

幼儿的心理需要,是幼儿发起行动的内部动因。为了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向幼儿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在奥尔夫音乐理念中,强调元素性的音乐教育,即元素性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和元素性的动作。在音乐活动中,有许多即兴创作和创编的游戏,例如《杯杯乐》活动,就是通过几个一次性纸杯,让幼儿进行四拍子节奏的感受和创编,从创编1个四拍到2个四拍,最后进行二声部的演奏,幼儿就在这几个小小的纸杯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学习和运用表现得积极主动。

5.提高活动自主性,乐在参与中。

音乐活动中没有旁观者。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模糊了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以角色为阶梯的同伴关系。在进行《魔链》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在8分音符和4分音符、2分音符转换过程中,幼儿始终不能掌握,后来利用角色游戏《猎人和大灰狼》,听到2分音符节奏就做大灰狼,听到4分音符的节奏就做小动物,听到8分音符的节奏就做猎人,幼儿很快就能掌握。

二、音乐环境丰富化,激发孩子生命活力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良好的音乐环境更能使人们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体验。音乐环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1.选择音乐素材,营造视听环境。

在幼儿生活的周围,充满丰富多彩的视听音乐资料,把音乐环境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可在幼儿来离园、户外活动、进餐、午睡前、起床后等各环节播放适宜的音乐,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舒适、愉快的音乐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浸润。

2.创设活动空间,营造互动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设置一个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区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如各类成品或自制的乐器、听音筒、图谱、节奏谱、表演道具、服装、多媒体设备等,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验和建构有关音乐的经验。

3.搭建展示平台,营造自信环境。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认知后,他们更愿意通过肢体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如“艺术节”、“我的舞台我做主”、“毕业典礼”、“童话月”等,充分满足幼儿展示的欲望。每当幼儿看见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他们的自豪就感油然而生,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音乐教育生活化,培养孩子游戏精神

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终身需要,激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日常生活中的刷牙声、炒菜声、各种餐具、炊具的敲打声等,引导幼儿仔细聆听、适当模仿,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中,获得喜悦和成功,增强自信,这就是游戏的精神。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追求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通过美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园音乐教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2]李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银行管理者先进事迹材下一篇:优秀工程项目申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