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本科专业调研报告

2023-03-05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置本科专业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设置本科专业调研报告

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

(Thinking about psychology major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1

2车宏生姚梅林

北师大心理学院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议应该确立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整合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体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关键词:心理学本科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与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程度也日益提高,同时,设置心理学专业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但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心理学人才培养来看,与社会需求和期望尚有很大的差距。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历史的特殊性,“文革”期间心理学科受到批判,致使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断层与缺乏;二是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各个高校的心理学院系或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不甚合理,经常因人而设课程,难以体现学科的内在联系,且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与当前的社会需要脱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水平,理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确立符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具有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这是保质保量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首要环节。从目前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也是最为切实可行的一种做法。为了保证所确立的课程内容与体系具有科学性、适用性,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著名高校的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满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一、国外高校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就目前心理学排名较前的国外著名高校来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依利诺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学生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

尽管各个学校的心理学系(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门数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等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涉及到五个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通识课程,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专业扩展选修课程以及研究性课程。

1、通识课程

由于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因此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重视与心理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建构,要求学生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通识类课程外,1 本文是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整合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迁移的教学研究” 的部分成果。 2 本文已被《高等理科教育》杂志接收,将于近期发表。

还必修指定的相关专业的通识课程。由于各个学校的心理学发展的方向、侧重点不同,所指定的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是从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和自然科学系列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比如伊利诺大学心理系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体育和行为科学等专业的10门课程。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系要求学生从生物类(如生物学、单细胞与细胞生物整合生物学等)、社会科学类(如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科学等)课程中各选两门课程。耶鲁大学规定心理学系的学生必须从人类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生态和进化生物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院系选择3门与心理学有关的核心基础课程。

2、基础导论课程

从目前所调查的国外高校的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来看,无论是心理学的哪一个专业,所确定的核心基础课程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些核心基础课程是各个心理学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一些入门课程或初级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心理学专业领域,同时也为后续的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个学校首选的心理学核心基础课程虽然在内容、门数等方面有各自的特色与侧重点,但在以下几门核心课程的设定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它们分别是:心理学导论、心理统计、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等。

由于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延伸性,所以,许多学校围绕这些核心基础课程,分别设定同一课程、不同水平的系列课程,如心理统计I,心理统计II,研究方法I,研究方法II等等。一般来讲,第一水平的课程多为进入专业领域学习的初级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导师的要求或自己的兴趣,结合具体的专业方向再选择该类课程的更高水平的课程。

3、专业导论课程

虽然各个学校的心理学发展方向与特色不同,但就其给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类的导论性课程来看,还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基本上涵盖了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选修某一领域的扩展性的高级课程或在该领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综合来看,各个学校的心理学系都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几大主要研究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学校的要求,从中选择某些课程。就各个学校所开设的此类课程来看,比较集中的课程也是心理学领域中的经典课程,主要有: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导论等。

当然,由于各个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的不同,除了开设上述具有共性的经典课程外,各个学校还开设了其他一些导论性的方向课程,如耶鲁大学心理系开设了比较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导论等课程,哈佛大学心理系开设了当代心理学热点问题,进化心理学等课程,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开设了学习与行为导论、文化心理学导论、临床心理学导论等。

4、专业扩展课程

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心理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校的心理系本科生开设了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较高级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为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各学科的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每个学校在各个专业方向上开设课程的门数、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侧重于认知与语言方面,有些则侧重于生物与认知神经科学方面,也有些侧重于发展、社会等方面,还有些比较综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指导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从中选择相应的课程。

就各个学校开设的扩展性选修课程来看,名目繁多,涉猎广泛,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加以分类。下面仅就几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列举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课程:

普通心理与认知心理学领域:人类的学习和记忆,感知、注意和行为,人类的思维和推

理,动物认知实验,记忆与健忘症,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认知,认知与表征的发展,语言获得、情感和动机等。

生理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精神药理学,计算机神经科学,老化的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物学专题,视觉的神经生物学,人类神经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和认知过程,进化心理学,临床认知神经科学,脑和行为,脑损伤与修复,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行为遗传学,认知发展,教育和大脑,发展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生理学,情绪的认知神经科学,行为神经科学等。

社会/人格心理学:社会发展,性别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人格与精神病理学,暴力理论,组织社会心理学,自我与社会判断,自我与同一性,人际关系的影响与沟通,社会行为,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

发展心理学领域:儿童心理学导论,青少年心理学,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儿童、青少年与社会,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认知发展,亲子关系理论,儿童心理发展史,应用发展心理学,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专题研究等。

应用心理学类: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与教学应用,课堂管理,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认知与教学,动机与学习,科学学习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等。

咨询心理学,药物与行为,变态行为与治疗,压力和心理疾病,健康心理学,爱滋病中的心理学问题,心理病理学,心理卫生,心理治疗,临床神经心理学概论,临床心理学专题研究等。

工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工程心理学,航空心理学,人类因素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职业心理学与人类工程学等。

方法类与数据统计类课程:多元统计分析,SPSS,社会及行为科学统计,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条件反射和学习的研究方法,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行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测量理论,测验编制,抽样方法等。

5、研究性课程

许多学校为心理学本科高年级的学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独立研究和高级研讨的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心理学研究。一些优秀的学生经申请和考核通过后,还可以选修与研究生课程相衔接的部分课程。在上面所列的各专业方向的扩展性课程中,有些也是作为主题研讨的课程。这些课程多为考察(通过/未通过)课程。

比如,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系为学生提供四类独立研习课程:适合

一、二年级的“有指导的独立研习和研究”课程;“心理学各领域的扩展性研究”课程;“有指导的小组研习”课程;适合

三、四年级的“有指导的独立研习和研究”课程。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校都主张学生在高年级应参加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和各种形式的研讨、学术报告等,并提交研究报告或论文,或者完成一定时间要求的工作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国外高校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从国外著名大学的心理学本科课程设置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典课程与学科进展课程有机融合

各个学校都将心理学的经典类课程,如心理学导论、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等,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或核心基础课程,这是各个学校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各个学校也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与特色,将心理学的不同领域的最新进展融于课程体系中,使得不同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都各具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训练

各个学校都比较重视本科生的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通过开设心理学的通识类课程、导论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学各个领域的拓展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比如在高年级开设研讨类和独立研究类课程,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增加实践经验,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训练机会。同时,许多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实行导师制,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心理学领域,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加速其能力的提高。

3、以学生为本,提供多种服务和选择

从课程的类型来看,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本系(专业)和外系(专业)的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课程。从课程的编排来看,也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围绕着核心基础课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和综合贯通的方式,逐层展开,在深度(纵向)与广度(横向)两方面扩展。比如,同样都是心理统计,但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提供了两种水平的课程:心理统计I和心理统计II。大多数学校还为学生的选课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设有专门的咨询机构,并提供学生指导手册或指南,使学生对该专业有更为清楚的了解。学生入学后,给学生安排指导教师,以便进行各方面的辅导和咨询。总之,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提供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习课程和科研训练,使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三、对我国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原杭州大学等4个院校设有心理学系,可以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而发展到今天,全国约有几十个心理学系或专业可以招收本科生。其发展速度之快,足见心理学的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势头。但就目前大陆高校的各个心理学院(系)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来看,参差不齐,在教师素质、教学条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保证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各个学校的优势,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我们前期对国内外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有关调研,我们认为,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思想与方法来组织、构建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一步精炼、更新教学内容,整合相关内容与学科,使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具有高起点和前瞻性。在新课程体系中应突出基础理论、思维方法与研究方法训练、整合的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立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围绕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横向沟通,纵向整合,确立具有内在联系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以由四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如政治、英语、计算机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如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导论、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如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导论、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科研训练模块(如心理实验技术、社会调查方法、SPSS等)。每一模块中又包含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打破了过去孤立、割裂的课程结构,有助于学生建构一体化、结构化的完备知识体系。

在确立各课程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横向和纵向的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引申等各种关系,既要避免机械的重复,又要防止内容的孤立、割裂。应该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前沿知识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本科生课程与后续的研究生课程的关系等。

2、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完整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含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实验(如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组成。实验教学不仅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使学生的学习-科研真正地实现一体化。实验教学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课程。应尽量减少验证性、单学科的实验,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以及具有举一反三功效的迁移性的实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3、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

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系列化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素养。高年级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模块化专业课程,接受专业方向的心理学研究训练。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能够开拓学生视野的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与发展空间,使学生将个人兴趣、潜能以及基础知识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尽量创设条件,实施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介入导师的课题,受到全方位的科研训练。

第二篇: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其他 公共基础 课 必 毛泽东思想概论 34 1.5 24 10 必 哲学 51 2.5 42 9 必 政治经济学 40 1.5 30 10 必 邓小平理论概论 68

3.5 51 17 必 思想道德修养 51 2.5 34 17 必 法律基础 34 1.5 24 10 必 形势与政策 1 必 大学英语 272 14 272 必 计算机文化 49 2 17 32 必 程序设计基础VB甲 51 3 51 必 程序设计基础VB甲实验 32 1 32 必 普通化学(丙) 67 3.5 51 16 必 现代管理基础 34 2 34 必 体育 136 4 68 必 军事理论 40 1.5 20 20 必 微积分(丁) 102 6 102 必 线性代数(丙) 34 2 34 必 大学物理(丙) 68 4 68 必 大学物理实验(丙) 32 1 32 学科基础课 必 概率统计(乙) 42 2.5 42 必 普通生物学(乙) 34 2 34 必 植物学(甲) 76 4.5 60 16 必 分析化学(甲) 34 2 34 必 分析化学(甲)实验 48 1.5 48 必 有机化学(戊) 60 3.5 60 必 有机化学(戊)实验 32 1 32 必 基础生物化学 51 3 51 必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32 1 32 必 土壤学 30 2 22 8 必 肥料学 30 1.5 22 8 必 植物生理学 51 3 51 必 植物生理学实验 32 1 32 必 生物统计学 46 2.5 38 8 必 遗传学 67 4 51 16 必 茶叶生物化学 66 3 34 32 必 茶叶机械基础 50 3.5 34 16 专业课 必 茶叶审评与检验 74 3 26 48 必 茶树栽培学 58 4 42 16 必 茶叶机械 50 3.5 34 16 必 茶叶加工学 75 5.5 51 24 必 茶树育种学 50 2.5 34 16 学科限选课 限 茶叶经营管理学 51 3 51 限 茶叶贸易学 42 2.5 42 限 农业生态学 34 2 34 限 植物品质化学 49 2 17 32 限 茶的综合利用 38 2 30 8 限 茶用香花栽培学 38 2 30 8 限 茶树病虫害学 58 3 42 16 学院任选课 任 茶文化 34 2 34 任 茶道艺术 25 1 9 16 任 市场营销学 51 3 51 任 经济法概论 51 3 51 任 茶叶包装与贮运学 38 2 30 8 任 植物营养成分分离与应用 34 2 34 任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42 2 26 16 任 金融学 51 3 51 任 会计学基础 51 3 51 任 微生物学 50 2.5 26 24 任 农业气象学 42 2.5 34 8 限 农业科技英语* 34 2 34 任 园艺种质资源学* 42 2 26 16 任 名特优果树* 34 2 34 任 核技术生物学应用导论* 42 2 26 16 任 农业政策与法规* 34 2 34 任 花卉学* 30 1.5 22 8 实践教学 必 学年论文 6周 2 必 毕业实习 15周 8 必 社会调查实践 2周周 1 必 军训 4周 1.5 必 农事操作课 64 2 6 4 注:课程性质:“必”为必修课,“限”为限修课,“任”为任选课。 Back 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备注 0201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春 公共学位课 0401001 自然辩证法 54 3 秋 公共学位课 05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44 4 秋 公共学位课 1611021 农业试验设计与SAS统计分析 60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1004 茶叶经济与贸易专题 54 3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1 茶树高产优质理论 50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2 制茶工程原理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3 茶学专题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101019 计算机实用技术专题 60 2 春 专业选修课 0501023 第二外国语 144 4 秋 专业选修课 1601020 分子生物学 36 2 秋 专业选修课 1611030 植物组织培养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0711104 植物生理学专题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1611110 植物显微技术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1641005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法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08 高级食品化学 54 3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0 茶树生理生态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3 高级茶叶生物化学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4 茶叶加工设备设计与测试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5 食品风味化学与添加剂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6 茶的综合利用专题 36 2 秋 专业选修课 1641017 中级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1641018 制茶工程学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9 自由基生物学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20 茶叶品质研究法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0701021 生物化学专题 54 3 春 专业选修课 070102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90 2 春 专业选修课 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备注 0502001 博士英语一外 144 4 春秋 公共学位课 0402001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54 3 春秋 公共学位课 1641002 制茶工程原理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4 茶叶经济与贸易专题 54 3 秋 专业学位课

070102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90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2003 茶学研究进展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2004 茶叶生化与综合利用专题 36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2005 茶树栽培育种专题 36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2006 茶树生理生态专题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2008 高级物理化学 54 3 秋 专业学位课 1642011 经济分析专题 36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02003 分子生物学专题 54 3 春 专业学位课 1602004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80 2 春 专业学位课 0501023 第二外国语 144 4 春秋 专业学位课

第三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

智能控制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限选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但实施性教学计划需报中央电大审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课程的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2周),并完成附件二所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本专业安排毕业设计 8~10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将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 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 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工学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六、课程说明

(一)本科课程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

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程序编制和调试。

课程主要内容: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控制语句、数据输入和输出函数、数组、函数及变量存储类别;编译预处理、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 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计算机绘图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能对一般图形进行图数转换及编制绘图软件的能力。也包括对现有的图形软件包操作、使用的能力。初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绘图的关系,为在其他课程中更广泛应用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图形的数学处理方法,编制绘图程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常用绘图软件包的内容、功能及编辑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理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相关的数学基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传递函数及其求取及动态结构图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及系统的时域性能描述,一阶系统的动态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及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稳态误差;串联校正的分类与设计,控制系统的校正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本课程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测试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测试系统特性的主要参数及测试系统的组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评定指标及选用方法;用于信号中间转换的电桥电路,滤波电路,电荷放大器等;具体介绍位移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常用产品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液压气动技术

本课程为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使用维修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组成液压系统的动力、执行、控制和辅助等四种液压元件以及传动介质,组成液压系统的若干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实例的介绍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后一部分主要介绍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组成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组成气压系统的基本回路、典型气压系统的实例分析和计算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常用控制电器、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分析、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完成程序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电气控制装置设计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及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路线,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中的动力与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用,系统机械量的检测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液压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机械 CAD/CAM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 CAD/CAM是实现信息处理高度一体化、提高设计制造质量和生产率最佳方法的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多品种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任务。

课程主要内容: CAD/CAM的总体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的类型、相关技术以及应用开发;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技术; CAD/CAM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机电接口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弱电和强电接口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及抗干扰技术,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高电压直流信号接口电路,步进电机接口,直流控制接口,典型接口分析与设计等。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电工技术。

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应用和选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性能及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的各种特性;电气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晶闸管及基本电路,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简介。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微机控制与接口技术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工业总线、常用接口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使学生获得本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构成及特点;常用工业控制总线介绍。以 STD总线或PC总线为对象,介绍常用的微机接口技术,包括I/O接口电路, A/D接口、D/A接口,微机与功率器件的接口以及隔离接口;应用实例分析。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工技术。 控制系统 CAD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中一些常用算法,加强对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主要内容:绪论;多项式相乘算法,由传递函数求状态方程,求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离散化、根轨绘制、连续李亚诺夫方程求解等算法和应用软件。

先修课程:计算机绘图。

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常用机电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或调试机电接口电路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常用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及实验,常用调节器电路的设计及实验,功率接口设计与实验;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及实验。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机器人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概况,加强学生对机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

课程主要内容:机器人发展概述;机器人的典型结构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基础;机器人控制基础,应用实例介绍。

现代企业管理

本课程 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现代企业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机电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主要内容:预测与决策的基本方法,经营计划,产品决策,资金及产品成本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价值工程,网络计划技术。

工业设计基础

本课程 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较全面地介绍美学与工业产品的结合,是研究科学技术、美学艺术、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产品造型设计的美学原则,工业设计的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本课程 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提高工业产品性能价格比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加工中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加工精度、加工误差、误差来源等基本概念;工艺系统的制造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表面质量含义、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的基本概念;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等。

数控原理与应用

本课程 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根据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对加工过程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从而解决复杂、精密、多品种的机械零件加工问题,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同时,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中各方面的问题能够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数控加工故障诊断等技术,提高学生利用数控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编程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及发展趋势,数控机床的传动及其结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G代码,数控车床、镗床、钻床、铣床的程序编制;计算机数字控制(CNC)装置;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及PC控制;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数控加工技术概论、自动编程与刀具补偿、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技术和监控技术、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等数控加工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本课程 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中各方面的问题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并突出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中小批量生产企业实现现代化有一个综合分析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现代制造技术的含义与发展趋势;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结点、指针等数据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CAPP的基本概念。CAPP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要领;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模具设计制造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电工程中进行模具设计制造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冲压工序与冲模分类、冲压设备简介;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设计;塑料的基本知识、塑件设计;注射模、压注模及压注模设计要点;模具的机械加工、电火花加工;冲模的装配与调整。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应用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

特种加工

本课程 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的一些特种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掌握电、电化学、磁、光、声等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设备,各种特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课程主要内容:特种加工的特点,分类;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及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补修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特点和主要性能,了解毛坯的成型方法,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以及金属切削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工程材料的特点、性能,钢的热处理方法,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和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等毛坯的成型方法;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切削加工基础等。 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构的组成、运动、受力和机械效率,以及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力学条件选择机构类型和设计其主要尺寸。了解各类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选用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标准、手册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的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机械设计概述;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轴和轴毂联接、轴承、润滑与密封装置及其他常用零部件;机械设计CAD简介等。

电工电子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是研究电、磁以及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工程技术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电机以及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电工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基本概念;电动机及其应用、电工测量技术、电工仪表、工具、低压电器和安全用电等内容。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包括:基本电子元器件、基本电子线路、放大器、稳压器;基本数字电路、电子测量技术、常用电子测试设备及新技术介绍等内容。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1999年颁布的通知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尽快形成高等学校专业设置 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并有利于国家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在广泛征求有 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对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做了必要的修订。现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将本通知转发至本地区所有高等学校(包括国务院部委属学校)。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

(1999年颁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善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的宏观管理,推进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进程,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三条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

通过现有专业扩大招生、拓宽专业服务方向或共建、合作办学等途径,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应再新设置专业。

第四条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 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二章 设置条件 

第五条 高等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经学校主管部门(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同)批准的学校发展规划,有人才需求论证报告,年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60人(特殊专业如艺 术类专业执行具体规定);

(二)有专业建设规划、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 (三)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一般应有已设相关专业为依托; (四)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 第六条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在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数内,学校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

第七条 高等学校原则上按其分类属性设置专业,以形成优势和特色,根据需要与可能也可适量设置学校分类属性以外的专业。

第八条 高等师范院校增设非师范专业(系指不以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教师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应依据所在地区现设专业及人才供求状况统筹考虑。

第九条 基本办学条件未达国家规定标准或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未通过的高等学校,不得增设新专业。

第三章 设置权限 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所属学校专业,应征求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核定的专业设置数和学科门类内自主设置、调整专业。

设置、调整核定的学科门类范围外的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报教育部备案。 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专业目录外的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组织专家论证并审核,报教育部批准。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设置、调整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报教育部批准。

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由教育部确定并公布。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数和自主审定专业的学科门类,由学校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核定,报教育部备案。

第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专业,须考虑所在地区人才需求和现有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在向主管部门备案或申报专业时,须将备案或申报材料同时抄报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六条 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不得设置本科专业。

第四章 设置程序 

第十七条 专业审核每年集中进行一次。由高等学校自主审定的 专业,各校应于每年9 月30日前将审定结果连同专业核定数执行情况表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表格于10月31日前核报教育部备案。 第十八条 学校申请设置、调整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的专业,应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学校发展规划;

(二)申请报告(简要说明设置或调整专业的主要理由和其它情况); (三)申请表(按照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 (四)拟设专业的教学计划; (五)其他补充说明材料。

第十九条 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的专业,学校申报时间及审批时间由学校主管部门自行确定,但学校主管部门应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审核结果按照统一表格报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条 由教育部审批的专业,学校主管部门应于10月31日前 向教育部申报,提交专门报告并附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书面材料。

申报目录外专业,还须附专业论证报告、参加论证的专家名单、专业介绍、省(自治区 、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情况及其他说明材料。  教育部于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审批工作。 

第五章 目录外专业的论证 

第二十一条 目录外专业的论证由学校主管部门邀请教育、科技 、人事部门及有关单位 (不含申请设置该专业的学校)专家、学者组成论证小组进行。论证小组一般不少于7人。 论证小组人员名单须在论证前报教育部核准。

第二十二条 对目录外专业的论证应着重论证设置该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包括:

(一)对拟设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二)拟设专业与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比较分析; (三)拟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干学科(或主 要学科基础)、基本课程、授予学位; (四)拟设专业的教学计划; (五)拟设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析;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 论证后,由论证小组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论证报告和专业介绍。 

第六章 设置评议机构 

第二十三条 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专业设置评议机构 对拟设置或调整的专业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原则上应作为设置和调整专业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学校的专业设置评议机构为校学术委员会。校学术 委员会根据社 会人才需求、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等情况,对本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方案进行评议。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主管部门的专业设置评议机构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接受学校主管部门委托,根据国家、部门和地方的人才需求、现有专业布点情况、申报专业的设置条件,对本地区(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申报设置的专业进行评议,为学校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业设置 评议委员会由本地区( 部门)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计划部门、人事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 委员由学校主管部门聘任。

第二十七条 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对申请设置、调整的专业进行 评议,可采取会议评议或通讯评议方式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业设置 评议委员会应根据本规定制定工作细则,其工作细则、组成人员名单及变动情况报教育部备案。

第七章 监督、检查 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对学校主管部门及其所属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行指导、 检查、监督。学校主管部门指导所属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对新增设专业进行检查、评估。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擅自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或办学条件达不到专业设置标准、教学质量差、毕业生长期供过于求的,教育部或学校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顿、调整,情节严重的,可撤销该专业。

第三十一条 对专业设置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校或学 校主管部门,教育部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或同时中止其审定、审批专业的权限。

第八章附则 

第三十二条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设置、调整本科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报教育部批准。

第三十三条 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专科专业由学校自主确定。学校主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的精神,制定相应的专科专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自学考试的本、专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学校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汽修专业设置申请报告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申请报告

专业设置调查分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事实,据统计2008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6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从2008年调查统计的数据看,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但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很多汽车生产、销售商的业务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济宁丰田4S店,08年12月份的销售汽车150余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3%。2008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养路费、降低购车税、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站、开展机动车下乡活动等,带来了汽车市场的又一个春天。由此看来中国提前进入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已不是天方夜谭。

面对如此大的汽车保有量及如此良好的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势必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但现行汽车维修业的情况不容乐观。现在全国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约32万多户,从业人数达240多万,但70%以上维修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高级汽车维修工的比例仅占3.5%,在70%的维修人员中多数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的产物,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汽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精通现代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了。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门路广,适应能力强,能为很多人铺就一条快捷、稳妥、高效的致富之路。

专业办学条件:汽车专业开设于1995年,是“山东省示范专业”,“济宁市教改与试点专业”。专业教师90%以上为“双师型”,其中高级技能

占60%。学校现拥有高标准的大、小车维修车间供学生拆装和维修实习;有电教室、微机室、汽车各系统模型和系统演示板供学生操作、观摩学习;有宽敞的汽车驾驶训练场地;有供学生驾驶训练、拆装实习的汽车十几部,发动机二十多台;有桑塔纳电气实验台、电控汽车、电控发动机、电脑检测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十几年来学校为该专业投资300余万元。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5处,为学生实习、专业教师实训提供了条件。学校还是曲阜市劳动局汽车驾驶与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开办以来的社会效益: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造就了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毕业生在省内外汽车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2008年4月,我校学生代表济宁市参加山东省职业学校汽车技能大赛,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6月份又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汽车专业自开办以来,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汽车专业人才,其中 200多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95%的学生考取了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汽修工职业资格证书。现分别就业于北京、青岛、济南、济宁、曲阜等地的大中型汽车修理厂、汽车销售公司等单位。我校学生以其扎实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深受社会欢迎,很多学生通过自身努力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概要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

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产一线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营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或个体从事汽车商务、车辆使用、维护、修理等操作、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掌握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掌握读图和制图的基本知识。

4. 掌握汽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基础知识。

6. 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 掌握汽车的构造、性能、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技术管理及交通安全等有关理论知识。

8. 掌握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箱、摩托车等结构和维修基本知识。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2. 具有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学习汽车专业外语,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

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4. 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5.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 具有汽车维修及汽车驾驶技能,并考取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级证。

以上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申请报告,请批示。

曲阜市职业中专汽车专业组

2009年4月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下一篇:商业招商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