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

2022-08-21

第一篇: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

配送中心流程(模版)

配送中心流程

配送中心的种类很多,因此内部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讲,中、小件品种规格复杂的货物,具有典型意义,所以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是以中、小件杂货配送为代表。由于货种多,为保证配送,需要有一定储存量,属于有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理货、分类、配货、配装的功能要求较强,但一般来讲,很少有流通加工的功能。

这种流程也可以说是配送中心的典型流程,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大的储存场所,分货、拣选、配货场所及装备也较大。

一、不带储存库的配送中心流程

有的配送中心专以配送为职能。而将储存场所,尤其是大量储存场所转移到配送中心之外的其他地点,专门设置补货型的储存中心,配送中心中则只有为配送备货的暂存,而无大量储存。暂存设在配货场地中,在配送中心不单设储存区。

这种配送中心和第一种类型配送中心的流程大致相同,主要工序及主要场所都用于理货、配货。区别只在于大量的储存在配送中心外部而不在其中。

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由于没有集中储存的仓库,占地面积比较小,也可以省却仓库、现代货架的巨额投资。至于补货仓库,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采取协作的方法解决,也可以自建补货中心,实际上在若干配送中心基础上,又共同建设一个更大规模集中储存型补货中心。还可以采用虚拟库存的办法来解决。

二、加工配送中心流程

加工配送中心也不是-个模式,随加工方式不同,配送中心的流程也有区别。

这种配送中心流程的特点,以平板玻璃为例,进货是大批量、单(少)品种的产品,因而分类的工作不重或基本上无需分类存放。储存后进行加工,和生产企业按标准、系列加工不同,加工一般是按用户要求。因此,加工后产品便直接按用户分放、配货。所以,这种类型配送中心有时不单设分货、配货或拣选环节;配送中心中加工部分及加工后分放部分占较多位置。

三、批量转换型配送中心流程

这种配送中心流程是批量大、品种较单一产品进货,转换成小批量发货式的配送中心,不经配煤、成型煤加工的煤炭配送和不经加工的水泥、油料配送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配送中心流程十分简单,基本不存在分类、拣选、分货、配货、配装等工序,但是由于是大量进货,储存能力较强,储存及分装是主要工序。

第二篇:配送中心收货操作流程

一、 目的

本流程用于规范正邦商超配送中心的收货操作,使收货操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以提高收货效率,降低收货差错。

二、 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正邦配送中心富基融通系统中的收货工作。

三、 流程规则

1. 见单收货原则:原则上要求供应商送货到配送中心的同时携带好我司的有效采

购订单,没有随货同行的有效采购订单,配送中心拒收该商品。

2. 收货黄线原则:即所有商品应在黄线以外的验收区域进行验收,没有验收的供

应商商品不能进入收货区域的黄线以内,验收完的商品收货员应及时拉到黄线以内,原则上黄线以内的商品视为我司商品,黄线以内的商品不得随意拉出黄线外。

3. 先退货后收货原则:供应商如有退货,必须先办理退货后收货员才能给予收货,

如因与采购或分店方面存在问题要沟通等原因暂时不能退货的,收货员必须请示主管或经理给出处理意见,不允许收货员擅作主张给没有退货的供应商先收货。

4. 超订单商品处理原则:收货员不能随意收取超订单商品(赠品除外),确有特殊

原因的需要供应商通知采购再次下订单或请示上级给出处理意见。

5. 收货先收赠品后正常收货:

6. 收货进价就低原则:

7. 收货数量小于等于订单原则:

8. 收货员对所验收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负责的原则:收货员对所验收商品必须保证

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的相关规定;对所验收的商品数量必须做到实物数量与单据数量一致,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

四、 流程描述

1. 供应商备货:供应商接到我司采购订单后应根据采购订单备货,如供应商所接

收到的订货小组订单出现模糊不清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收货的,供应商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采购,要求订货小组重新传送采购订单;供应商备货的同时应开出随配送中心收货操作流程

1 /

4货同行的有效出库单。

2. 供应商送货:供应商将我司清晰的采购订单、供应商出库单装订好交收货员,

对出现采购订单、供应商出库单不清晰的,收货员有权拒收此类单据;收货员接到有效单据后按先后顺序对供应商的单据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的单据按从上到下由小到大的顺序放在指定位置。

3.供应商卸货:供应商应听从防损员或收货员的安排,将车停在指定位置卸货,

供应商不得将车停到库内进行装卸车;供应商卸货时应注意:

 供应商不能将商品直接卸在地面上,必须将商品卸在栈板上,并将卸好的

商品拉到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 注意商品的安全性,供应商卸货时应做到“三不超”: 不超重(不超过

1000KG)、不超高(不超过1.3M)、不超宽(四周最多不能超过栈板2CM)。  供应商卸货应遵循同种商品集中摆放的原则。

 对单品量大的商品,供应商应将商品交叉堆码,防止商品倒塌,对在码放

过程中容易倒塌的商品,应用绑带或打包膜对商品进行打包。

4.先退货后收货:收货员核查供应商是否有退货,如有退货则按照先退货后收货

的原则要求供应商先退货。

5.收货员收货:收货员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的相关规定对商品

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具体内容详见《商品质量验收标准》。

5.1 收货人员首先对全部商品扫描,有一品多码出现,及时通知行政录入小组

增加条码;

5.2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标识标注规

定》等法律法规。

5.3 公司的相关规定:主要指有关送货日期和包装方面的要求:

 送货日期方面的要求:我司对所送商品的日期要求是供应商所送国产商

品不能超过至商品生产日期之后的1/3保质期,进口食品不能超过商品

至生产日期之后的1/2保质期,如因为促销、特价或供应商保证退货等

原因需要送货的,供应商应向采购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特殊商品验

收申请单》(见附件),经过相关采购审核,相关采购经理审批,最终由

配送中心主管级以上人员确认。收货员根据配送中心意见确定是否可以

收货。

 供应商所送配送型商品的必须是原装箱,并且包装箱必须完好整洁,以

免 给后期的存储带来困难或是损耗。

5.4 收货员的抽样要求:

 收货员抽样时必须从不同堆垛、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亲自抽取样品,严

禁由供应商代为取样。

 数量抽验率为:原包装抽取10%,非原包装100%清点数量。

 质量抽验率为:原包装10箱以下抽验为20%,10箱以上抽验10%,非

原包装为20%。

 验收多层包装的商品时必须检查至最小销售单位。

6. 商品资料核对:收货员验收时,需要对商品条码、商品名称、净含量、商品规

格等内容与订单上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一核对。

7. 检查商品标签标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内容见商品验

收标准):

 食品验收标准。

 非食等的验收标准。

8. 数量清点:检查完商品质量后,需对商品数量进行清点,并将实物数量填到“数

量栏内” ,如数量有误需要改动,则收货员应将《订货单》原来的数量用横线划去,在划去的数量旁写上正确的数量,如订单上的商品无货,收货员应将《订货单》该商品全部用横线划去,收货员和供应商应在改动或划去的地方双方签名确认。

9.验收完成:验收完成后,收货员将订单上填写的实收数量与供应商出库单上的

数量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应在订单上签名确认,收货员要求供应商应及时将商品拉到黄线以内的上架暂存区。

10. 复核:收货员将验收完成的订单及出库单交给收货组长/主管,由收货组长/主

管对所收的商品进行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抽查,以及对单据书写及签名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收货组长/主管抽查商品品项数的比例不少于30%。

收货组长/主管检查数量书写或数量更正是否规范,是否出现遗漏签名等情况。

11. 单据传电脑房录入:收货组长/主管将确认无误的采购订单及供应商出库单传电

脑房进行单据的录入 。

12. 验收入库单的审核:录入员根据供应商的出库单及收货订单进行系统录入,录

入时录入员主要核对商品条码、实际收货数量、商品价格,汇总价格等内容,无误后审核打印一式三联的入库验收单,将入库验收单交收货员进行数量复核,无误后收货员在入库验收单的相应位置签名确认,收货主管审核签字盖上“收货专用章”,将第三联(黄联)交理货员核实上架,并入库验收单第

一、二联、采购订单、及供应商出库单全部交财务核单人员复核。

五、 流程图

正邦超市零售有限公司

财务部、营业部、采购部

2010年7月22日

第三篇:配送中心送货业务流程

一、送货部打印配送单,生成送货员日送货任务;按当日送货路线整理送货小票并排序。

二、送货员按照配送单了解任务,熟悉卷烟和客户并核对卷烟。

三、驾驶员检查车辆,停到指定位置准备装货。

四、送货员持当日送货票到配货部保管员处领取实物并验货装车。

五、送货员根据客户订单信息,按既定线路执行送货到户。

六、送货员引导客户清点货物,确认卷烟品种、数量及喷码情况,并核对订单。

七、实行电子结算的,客户验货后,在送货小票上签字。

八、实行现金支付的,货款核对无误后,客户在送货小票上签字确认。

九、送货员对现金支付客户的货款总额进行整理核对,填写银行缴款单。

十、送货员向银行收款员缴款,经核对无误,送货员在银行收款单上签字。 十

一、对于配送中转站的卷烟,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订单部向中转站传送订单信息。

(二)中转站打印送货单据,并按订单顺序整理。

(三)驾驶员检查车辆,并将车辆停靠到指定装货位置。

(四)驾驶员到配货部领取实物,并按照中转站订单顺序进行验货装车。

(五)驾驶员按照既定线路将货物送到指定中转站。

(六)到达中转站后,与执行送货任务车辆完成货物的交接。

(七)中转站送货车辆接受商品和票据,实施配送。

十二、对于配送分库的卷烟,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驾驶员在仓储部领取移库单,接受送货任务。

(二)检查车辆,将车辆停到指定位置验货装车。

(三)驾驶员按照既定路线将卷烟送到指定配送分库。

(四)驾驶员与分库保管办理交接手续。

配送中心送货业务流程图

第四篇:生鲜配送中心的建立

惠州市丽日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生鲜配送中心的建立

超市和生鲜供应商的关系大概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市场特点是货源多,存货大,买卖双方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关系。超市要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所需商品;生鲜供应商要以最高的价格卖出所生产的商品;每年有大量的新产品推出,同时又有20%的商品淘汰。众多的厂商和货源,逐步形成了买方市场。同类产品有大量的生鲜供应商,厂家之间竞争激烈,一些新进入供应商急于打进终端市场,不惜直接以向超市支付通道费的形式达到进入零售通道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双方进行联合博弈,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没有产生任何附加价值。

第二阶段是合作,产生和发展了商品价值链管理的经营思想和做法,市场信息得到分享,存货减少,效率提高,双方向"双赢"方向努力。双方的互相依赖程度提高,超市需要更低的采购成本和更快的订单响应速度,生鲜供应商需要超市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和需求,以安排生产和营销。生鲜供应商管理库存和超市自有品牌是双方走向合作的显著标志。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提高了供商合作效率,进而提高了市场效率。目前我国超市生鲜商品价值链模式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

第三阶段是战略联盟,市场集中化趋势明显加强,形成了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少数零售企业占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生产和销售跨地区、国际化的趋势明显加强。信息网络化管理普及,大型企业进行全球共同采购,供商关系在全球经济中寻找平衡与发展。商品价值链管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鲜供应商与超市之间谋求物流一体化,实现整个商品价值链的盈利,而对于整个商品价值链来说,唯一的收入来源是顾客。双方目标在于更多更快地提供顾客需要的商品,更好地服务顾客。连锁超市和生鲜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协调决定了分工基础上合作关系的维持。现有的研究已经认识到他们的竞争实际上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方式主要是对共同创造的利益进行分配。以超市为核心的生鲜商品价值链作为处于市场和供应商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提高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克服了纯粹市场形式较高的外部交易成本,促使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转变

惠州市丽日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为合作竞争。然而超市主导下的生鲜商品价值链,都必须维持组织存在的稳定性,才能和别的组织进行竞争。作者认为,超市主导下的商品价值链组织要想保持稳定性,必须优化利益分配方案,形成一定的激励相容机制,促使超市和供应商之间采取合作策略。

生鲜商品价值链管理的关键:建立生鲜配送中心

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不畅通,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适合自身的生鲜配送中心。

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因为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就是其价值所在,但生鲜商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其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生鲜商品价值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生鲜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连锁超市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生鲜商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直接、有效地流通渠道,才真正是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流通方式。在这样的要求下,一些专业化、现代化的生鲜配送中心逐步形成。生鲜配送中心可以有效调控大宗农产品物流和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的物流联系,并以生鲜配送中心为核心,向生鲜商品价值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生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原料、货源、人员、专业化管理、信息等,使投入更为合理有效。

由此可见,生鲜配送中心处于整个生鲜商品价值链的中间环节,是生鲜商品价值链资源整合的关键。对于规模化生鲜经营的连锁超市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良性运作十分重要,它将为整合和优化生鲜商品价值链各方面资源,为连锁超市生鲜区标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特点

不管是专业的生鲜商品配送中心还是综合配送中心中的生鲜商品配送部门,它们都有着比较特殊的运作方法。

惠州市丽日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1.生鲜商品配送中心属于低温物流。由于生鲜商品易腐败变质与保质期短的特点,生鲜商品的储存和运输都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生鲜商品配送的低温物流与其他商品配送的常温物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2.生鲜商品配送中心注重加工能力的建设。由于生鲜商品属农副产品,它们大多是初级产品,在进入家庭消费之前,还需经过分类、加工、整理等活动,因此,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加工能力较一般配送中心强得多。

3.生鲜商品配送中心设备专业性强,投资量大。由于生鲜商品需要专门的冷藏冷冻设施,同时,加工中又需要较多的容器和设备,因此,同等规模的生鲜商品配送中心较其他的配送中心投资额要大。

4.生鲜商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小。由于生鲜商品的鲜活易腐性,使得它们在运输中,要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而即使采用了保鲜设备,仍会有一定的损耗,并且损耗随时间和距离加大而增加,因此,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较小,这使得在相同连锁规模条件下,需建设的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数量多于其他的配送中心。由于服务半径较小,吞吐量小,这使得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规模一般较小。

5.生鲜商品配送中心实行少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法。由于生鲜商品保质期很短,再加上食品的加工周期短,生鲜商品配送中心对门店多采取少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法,一般每天配送一次以上。

6.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比较复杂。它具备了一般配送功能和特殊功能,属于灵活的、柔性化的加工配送中心。

生鲜配送中心的分类

连锁超市生鲜配送中心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连锁超市自主建设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一般来讲,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连锁超市及其生鲜区的规模化经营,无论是大卖场的单店经营规模,还是小型超市的连锁规模,没有生鲜经营规模,加工配送中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超市内部的加工

惠州市丽日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在已有的连锁店规模基础上,自主建设的为连锁店经营服务的生鲜配送体系,同时兼有部分社会配送功能。有一部分连锁企业己经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例如上海的联华超市。

2.合建配送中心。这类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与其他企业共同建立配送中心,通过对这个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完成对本企业各门店的集货、配货、加工和送货任务。与连锁超市合作的其他企业包括两类:(1)其他行业的企业,如运输业、物流业等,连锁超市可以利用其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多功能的服务,取得自身的最佳经济效益。(2)其他经营生鲜商品的企业,包括某些生鲜超市,这些企业不具备自建配送中心的能力,又想对企业的配送业务有所管理,便选择共同建设和经营配送中心。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节省资金,整合资源,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但是企业之间有利益冲突,在共同经营配送中心的过程中,难免有所摩擦。

3.配送业务外包。这种模式是指连锁超市自身不建立配送中心,而把生鲜商品配送业务完全包给第三方公司,包括自己有配送中心并具有强大配送功能的连锁企业;二是专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种模式需要整个社会物流水平高,第三方公司要有专门配送生鲜商品的设备、技术以及经营管理能力。这种模式能为超市节约投资、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浪费,还有利于整个社会实现生鲜物流现代化,推动生鲜商品价值链的整体发展。做到更加稳定,更有保障。

因此,根据不同的超市规模和特点,要选择相应的配送中心模式。

第五篇: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策略研

摘要:信息网络时代的电子商务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这场革命所引发的产业大重组把现代物流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现代物流业如果能与电子商务实现高效融合,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然而,现实之中物流业对于电子商务还缺乏足够的准备,未能充分运用电子商务环境,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鉴于此,努力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之路,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制约因素 推动策略 第三方物流 Abstract: In the era of e-business information network to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has brought a profound r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used major restructuring to improve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o unprecedented heights, and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f they can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e-commerce, will bring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realityamong thelogistics industryfor e-commercebut alsothe lack of adequatepreparation,failed tomake full use ofe-commerce environment,bring new opportunitiesfor thedevelopment of logisticsenterprises.In view of this,efforts to explorethe road ofrapid development ofe-commerce environment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has becomea very importanttopic

Keywords:E-commerc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onstraints Promote strategies Third Party Logistics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的关系是一种互为条件、互为动力、相互制约的关系。关系处理得当,采取的措施得力,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加快发展;反之也可能互相牵制。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相互协助、配合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最基础的关系就是相互协助、配合的。很多甚至全部的电子商务基本上都会涉及到现代物流的,而现代物流利润来源主要是电子商务。同时也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和现在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分散性以及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提供的新功能等等,使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已成为必然性了。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二者发展息息相关 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就是现代物流,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商务信息流、商机流和资金流的实现保证。将上面的公式可写成:电子商务=网上有关信息+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可知道,如果少了物流配送这个环节就不可能使这公式成立了,也就是说电子商务难以生存。再进一步的说明,将公式以工作和利润扩展,可以得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客户=电子商务利润+物流利润+买家满意程度,从这里更加能够知道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二者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

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十年,如在美国,其物流的发展自1915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以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时代,其电子商务物流也十分发达。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客观上有许多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第一,物流在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利用物流,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购买成本;第二,我国社会公用物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的需要,为物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的需要,为物流体系的创建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的基础设施,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近几年我国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为物流在大范围内的畅通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电子商务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广泛开展,使很大一部分商家和消费者不仅接受了网上购物的观念,而且乐于这种消费方式,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但是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流通转化过来的,经过20 余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等方面,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物流运作成本仍很高,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其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3.5. 缺乏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电子商务物流是一门涉及电子、信息、机械、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又熟悉物流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电子商务物流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物流从业人员接受物流知识系统教育的程度偏低,素质相对较低。高等教育中,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较少,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起步,职业教育更显贫乏,还没有形成立体层面,这就导致缺乏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缺乏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缺乏既懂Internet 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上述4 类人才的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3.6 物流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业程度低,物流运行效率低, 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物流企业信息化有助于电子商务中四流合一。信息化发展缓慢, 导致信息割裂, 物流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利用率低, 库存、缺货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 我国只有39% 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 大都还停留在功能单一的传统的运储企业。加之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自动化程度低导致物流运作效率低下, 整个物流成本极高。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显示,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比96年美国的10. 5%高出10 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供应链过程中的隐含成本巨大。物流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业的低下导致了高水平的服务需求和低水平的服务供给之间的的矛盾。第四章 我国物流与国

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差距以我国最典型的中国邮政为例,中国邮政在百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物流雏形,形成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网络优势,这些网络优势具体体现在“三网合一”、“三流合一”上,即信息网、物流网、金融网的融合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合一。这些都为邮政进军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为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邮政应把发展第三方物 流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因为这关系到邮政今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中国邮政依托自身“三网合一”、“三流合一”的优势和特点,转变观念、努力创新,积极主动地参与物流市场竞争,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邮政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不足2%),物流市场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 现代物流收益大部分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收入不高,究其原因是邮政物流和现代第三方物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4.1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差距。现代物流企业为了减少企业间无效物流形成的浪费,消除物流系统各环节信息不畅形成的障碍,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一体化系统”实行有效管理。目前,各省邮政开展物流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独立的物流公司,其人、财、物与当地邮局分开,是当地省局的下属公司;另一种是省局里建有负责物流管理职能的专业局,它不是独立法人,只是对全省邮政物流业务进行管理。目前我国各地邮政开展的物流业务大多属于后一种情况,这种各地独立性很大、国家邮政局对各地物流资源控制能力差的现状,对于实现现代邮政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形成了制度性的约束。因此当务之急应对邮政物流业务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将物流业务从邮政业务中剥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独立经营,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对省级区划下属的物流业务进行重组,在统一品牌下开展业务,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邮政物流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4.2物流服务网络的差距。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的是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而中国邮政已有的网络是基于普遍服务的社会职能建立起来的,提供的物流服务是一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坐等上门的被动式服务,服务缺乏个性化。另外传统的邮政网络的生产作业组织、网络结构、时限频次、邮路建设都是以满足小件和零散物品传送为主要目的,不适应对大件和批量物品的处理、运输和投递。邮政投递采取的是点线式投递路线,服务方式、作业时限相对固定,灵活性差。由此可见邮政的物流服务网络无法满足第三方物流配送承担者必须以最优的线路、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送达用户手中的要求。为了适应第三方物流呈现出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特点,从而更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邮政企业必须对传统的邮政网络、投送工具及投送作业方式进行改造和更换。4.3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的效率和水平,信息流在第三方物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流已由原来的单一流向演变成今天的多样化、层级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已涵盖了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考虑的是信息的标准化。当前企业物流面临着与制造商、消费者及物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信息交流肤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物流各个环节的中断和延误,不利于产业链的 整合和联盟,不利于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这就需要供应链上的各成员搭建通用、标准的信息平台,以实现信息即时高效的传递和共享;信息的安全性也是信息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物流企业和制造商在订单的接收、货款的清算、划拨方面的信息如果被竞争对手获悉,就可能会丧失商机;消费者也不愿让未经许可

的他人知道自己信用卡账号及个人的相关资料,以免给自己造成损失。4.4 物流定位的差距。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为国内外工商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应包括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涉及物流系统集成、策划、分拨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及结算、延长服务链条等,来提高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收益的能力。而中国邮政物流收益主要来自基础性服务,如投递、运输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收益比重很小,可见中国邮政作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并且市场定位明显偏向低端市场。中国邮政要想使第三方物流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将邮政物流定位于“精高的一体化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即以国内外大中型制造企业、具有良好信誉的流通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以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多批次、高时效的商品为主,为社会提供精益化的物流服务。同时应将各地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集中化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无缝链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邮政物流企业的“低成本运营”和规模效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对策

1.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

加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理论的研究,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步伐。同时把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物流放在一起进行宣传,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革命,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把发展社会电子物流系统安排到日程上来。

2.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广阔的配送范围,较强的反应能力,更高的服务水平。物流正在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在 TPL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TPL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物流业起点低、发展慢,政府应尽早构建顺畅的物流体系,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政策,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优惠贷款等。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尤其是TPL的快速发展。改革物流体制的障碍,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颁发相应的物流法规,打破目前的条块分割状态,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社团组织参加,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大物流”的思路,制定全国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3.加强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及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为此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以大专院校为基地,加大物流管理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性的物流研讨会,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产业的发展。

4.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企业要舍得在采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真正使信息成为企业物流管理和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有多种物流模式可供选择,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方可发挥最佳作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使企业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可以通过物流业务的集中,实现规模生产的专业化和成本优势。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使电子商务物流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6.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我国,影响和制约电子商务物流规模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得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没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要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从搞好共同物流配送着手。共同物流配送是指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将多个货主的货物或商品集中在一起,由一个物流业使用一个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统一配送。这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初期的有效方式。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由于业务规模不大,为了有效降低物流费用,提高配送服务效率。防止多余的交错运输,需要大力推行物流共同化,特别是要搞好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及时间等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果。物流发展情况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适应的配送方式才能保证物流的顺利进行。、总结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企业完全可以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起步较晚,现在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要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认真地找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踏踏实实地落实执行。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创新,并认真致力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促使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红: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3):77

[2]翟晓松吴志方尤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系统整合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1):45

[3]夏露: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6):62

[4]贺江莲: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家天地,2006,(9):156

[5]陈国斌: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问题的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54

[6]林小风:浅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7]唐力翔黄小平屈娟娟: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立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25(8):105-106

[8]张涛:关于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5

[9]欧阳文霞: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05(7):236

[10]刘萍郭海霞: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06(12):46

[11]宋霞: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70

[12]孔圣:浅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1):95

[13]李堂军孙承受陈荣政: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3(1):18

上一篇: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下一篇:乒乓球协会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