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小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生体育小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的使命。不仅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还与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美学教育密切合作,为全面培养人才而开展教育方针。

第一篇:中学生体育小论文

职业高中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管理小策略

[摘 要] 就如何加强职业高中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管理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加强职业高中一年级体育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职业高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

一、增强对职业高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理解

职业高中的体育教材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与其他教科书一样,有非常规范的基本结构和编写说明,需要职业高中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学习与理解。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职业高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对体育教材有足够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体育教材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从而理解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比如,首先,职业高中一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有机地结合和融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其次,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体育知识,顺应体育发展潮流,进一步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建立起专项教师影响的标志,从而在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形成对学生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最后,老师在全面掌握体育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应该准确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状况,选择实现课程目标最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其实这个年纪的学生经常会被电视中健美操运动员的潇洒动作所吸引,他们也希望可以自由自在地起舞、运动,但是职业高中学生的先天素质各有不同,老师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面向主流,合理兼顾”为原则,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时,制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发展目标的高度以及教学节奏的强度和练习测验的难度等,既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体育非常困难,也不能让学生觉得体育学习太过简单,而以不认真、不感兴趣的态度去学习体育。首先,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情况下指导学生,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会意的手势、学习前的引导以及学习后的巩固,一起同学生做所有的运动和练习,分享运动中的乐趣,让自己更加亲切、亲近。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一味地指责学生,让学生不辞辛苦地练习,老师一定要避免这一问题,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起点,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培养自信、掌握技巧,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其次,老师应该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正确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并适时转换,形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这种教师行为角色的转换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三、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管理

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组织方法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管理。这是体育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的综合体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管理。

(一)建立体育课堂的常规

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建立健全课堂常规,保证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展开。但是科学的教学常规不是要去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是通过课堂规范的有效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又可以保证体育课堂中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中的体育骨干

在加强体育课堂规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首先,老师应该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制定目标,对体育学习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要改变对以往中等生不赞扬、不批评的“遗忘”状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而对待体育后进生,应该不断地鼓励、激励,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练习,帮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升自己。

(三)进行适宜的教学组织

首先,在体育课堂中,按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不同能力、不同组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次,可以按兴趣分组,根据学生对体育不同的兴趣进行分组,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长。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友伴分组,按学生关系协调和目标一致的原则分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鍛炼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总之,老师应该重视体育课堂规范教学管理,根据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同状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职业高中一年级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韦海.职业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师,2011(35).

[2]李明锁.关注学生课堂心理 促进体育有效教学:以职业高中学生[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7).

[3]孙福俊.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浅谈[J].新课程学习(中),2011(2).

作者:王迪

第二篇:小场地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探析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的使命。不仅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还与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美学教育密切合作,为全面培养人才而开展教育方针。我校地处临夏市中心,操场面积小,学生多,面对场地受限等因素往年早操时间只做广播操,在阳光体育改革后,学校实行全员“回形跑”,巧妙解决了场地小人员多的问题,也使得全校师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目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存在着同样的现象。也就是说,学校的体育空间虽然很小,但同时体育课也很多,这给普通的体育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冲突,学校必须整体安排学费的使用。在准备学校的时候,必须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内容和学校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全面审查不同班级的课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土地变得越来越紧张。我国中小学学生人数众多,场地和器材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无法开展的尴尬局面普遍存在,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在短期内,增加对体育的投资、购买体育器材和扩大比赛场地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成功地在中小学实施体育教育,大多数体育教师都需要通过组织培训和组织场所来动脑。现场采用适当的体育课非常重要。

如跳绳比赛、灵巧入场、轮渡比赛、三级跳远、竞走等,都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所有人的团结与合作。这种游戏打破了传统,违反了阶级界限。红色、黄色和蓝色团队的孩子可以一起工作,互相学习。通过比赛,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团队合作,什么是荣誉或耻辱。结合这项工作,通过一次军事和特色运动会,孩子们可以保持健康,快乐地参与运动,体验合作、规则和斗争的真正重要性。小场地教学使用游戏方法如下:

1 跳绳游戏教学法

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开发,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强化体力和智慧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学生的智力只靠单方面的发展,是无法帮助学生成长的,而且可能会带来負面影响。此外同一班教材的内容要尽量交替安排,体育课的教育时间要尽量安排。同时上课越少越好。因此,跳绳教学在实用性上来说,非常适合小场地教学。

跳绳不仅能让身心愉悦,还能使用。受到小学教育教师的关注。那不仅是体育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的体育教育中,运用激励教育法使学生对跳绳产生兴趣,提高跳绳教育的效果。小学是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内容和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在提高学历、创新教育工具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跳绳为例,教师应在推进日常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困难,提高跳绳成绩,基于学生对跳绳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跳绳。促进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教育中提高贫困学生跳绳成绩的策略。

小学生的天性喜欢玩,好奇心强,贯彻“快乐体验”的理念,突出和体现“新”字“改变”一词意味着每个人都喜欢运动,每个人都在进步,每个人都很健康。利用现有学生经验,组织活动和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展示沟通,提高学生信心,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小学体育老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举行一些源自学校现实的“跳绳”训练活动。学生们希望玩得自然,好奇,想赢。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利用学生心理来激发和维持学生行为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成为中心主体,让主体进行自己的教育。在“跳绳”课上,笔者运用了脚本训练法、提问法、演讲法、实践法、激励法、小组竞赛等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激发兴趣的方法和奖励的方法,进行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前鼓励学生模仿兔子、袋鼠等动物跳舞,然后学习小动物跳绳,学习比所有任务都快,让学生可以自由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有良好基础的学生由老师提出示范。为了保持学生的实践兴趣,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跳绳,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成为不是由小老师教的学生。当发现学生进步不大时,依然不能错过表扬的时间,如做出惊讶的表情,教师的鼓励,使学生们对跳绳感兴趣,课内跳,回家跳,课间跳十分钟。学生们一看到我,就拿着跳绳跑过来让我数数。学生的进步,不仅使学生感到自豪,同样也带给教师成就感。

体育方法一个接一个地演变,包括情境教育、良好教育方法、竞争游戏方法、动机转移方法、成功技巧、创造性思维方法、兴趣训练方法等,简而言之,学生可以实现本课程的教育目标。独立、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允许学生管理不同的绳对绳方法,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技能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自信。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肌肉柔韧性较弱,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发育不足。虽然他们不熟悉跳绳,但一些学生已经接触过跳绳。学生在学习跳绳时可能会犯错误,例如跳绳和跳腿的姿势,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在合作手脚时也会犯错误。此外,学生们可能会厌倦在课堂上跳绳。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他们有时模仿跳舞跳得好的学生,有时向老师提问,有时放弃。

因此,教育应该因人而异。跳绳在小学体育课的教材中所占的份额是有限的。如果想让学生掌握跳绳技术,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让学生努力练习。有些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信息技术,应该及时联系班主任和家长,在闲暇时间和家庭时间得到帮助。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放松练习。恢复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延伸活动,可以挖掘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巩固,鼓励学生创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提高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

2 仰卧起坐游戏法

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大脑的氧气供给,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热心学习开发强大勇敢的优秀品质。

发展仰卧起坐锻炼力量速度耐力。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全学年水平开始监测学生的体格,为青少年和儿童开发法的管理基准构建了数据库。结果显示,中国的青少年和孩子们的体格近年来出现了下降。近视、肥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青少年的发展。这不仅是让国家困惑的问题,亦是家庭和学校困惑的问题。幼儿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他们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而改善学生体格的主要位置则落在学校。第一,在软实力方面,学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保护;第二,在硬件方面,有专门的会场和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从这个观点来看,学校有时间条件为学生组织体育活动,最后同年龄层的学生聚集在学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先天性的条件。在小学,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经常组织体育活动,建议通过学生的体格监测指标直接行动。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活泼,有玩心,有习以为常的练习方法,对腹仰卧起坐感到无聊,所以他们抵抗这种游戏,在实践过程中,也是被动的运动。训练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少得多。仰卧起坐着眼于学生体格改善的初心,目的是结合传统游戏和游戏的心理特征、主动性强的竞争心理学,以游戏和竞技的形式进行训练,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消除传统的无聊训练。而小组训练的学生通过游戏和竞争模式进行训练后,就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并且,训练效果开始出现,比赛时,按脚的同学计数,一人发令并计时间。听发令开始比赛,听统一口令结束,十数周的训练后学生的静坐能力得到了改善,基本没有抵抗性和负面心理。学生运动活动的实践是为了消除传统的训练模式和无聊,所以学生会有抵触和负面的现象。

3 因地制宜细安排法

在参加体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和同行合作,提高小学生的对人技能。而且,体育活动常常具有竞争力。因此,通过加强小学体育运动,可以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合理运用体育器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做好骨干工作。例如,实例并成为体育委员。它还可以在校外发挥社会作用提高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放学回家。家长应该监督学生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帮助作用。此外:学校管理者认为锻炼和学校体育很重要,成为他们的有力支持,因此,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体育和创新教育为基础。

体育教学中,其实“小”不是最重要的,比如操场有小树。我们可以沿着一棵小树慢跑,放松身心,同时利用身体,或者靠着墙,男生可以倒立在墙上,这些都是体育带给我们的乐趣。当其性质发生变化时,它能更好地改善学生的情绪。运动量也很容易管理和适应。组织结构不容易混乱、生动活泼、自然、灵活而不匆忙。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学生能理解到自己不需要田径跑道,也不一定需要一张完整的乒乓球桌才能展现自己的体育技能,只要他们能随时使用,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也是新体育课程的标准要求。

此外鼓励學生,通过修正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调动热情,精力感情用事,可以积极地参加体育指导活动。教师的行动演示是体育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通过特定的行动演示来确立他们希望在心里学习的行动表达方式,以便理解他们所学习的行动结构和要点的方法。因此,体育课上的正确行动证明,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直接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创造情境,激活课堂

首先,有效的教育需要良好的氛围,创造多样化的情境对体育教学非常重要,并给体育课注入活力。创造情境的教育方法是课堂“灵活性”的一个新因素。首先激发有趣的话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必须使用语言问题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呈现最佳情境,其次,游戏的使用,引人入胜。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的作用是让年轻人学习知识,理解许多真理,同时引导他们,学生提高了参与性,游戏也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课堂上有合作和交流。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既需要教师,也需要学生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关系,促进共同进步。必须引导教师让学生学习学生们,让学生们学会合作,在交流中成长。体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体育锻炼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不可或缺的课堂,因此应与以下活动结合起来:合作交流无疑是培养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校长,主宰课堂。最后,联系生活,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理论也是必要的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在信息社会,体育也必须联系生活,促进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游到海边学习,而不是被束缚在狭窄的教室里。所以,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使教材复杂化、抽象化、虚拟化。简化知识,使体育课在课堂上具有灵活性。

体育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它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体现就是体育竞赛,这也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对“小”场所的限制,大型体育项目可能无法进行,但不同的小型体育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特色。通过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因地制宜,以改善传统教育的短板。

课题: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课题《小场地条件下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862。

(作者单位:临夏市西关小学)

作者:马彩霞

第三篇: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体育公共服务既是城乡小文化广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依据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提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框架以及建立管理、文化导向、政策支持、投资运行、文化供给等机制的发展策略,并提出制定广场公共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议,以期促进城乡小文化小广场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构建;发展策略

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城乡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能为社会城乡居民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还能使其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权益,并为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了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山东省自2013年开始建设城乡小文化广场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社会捐赠、企业赞助和社会力量兴办等措施推动下,至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城乡小文化广场1.9万余个,2014年在建和筹建数目将达到5.3万余个,为2015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76000多个行政村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然而,现行的体育公共服务已不能完全适应城乡小文化广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广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趋于滞后以及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广场体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结合当前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省情、村情的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小文化广场多元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保证服务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及体育公共服务环境,将城乡小文化广场打造成可以满足居民身心健康需求的民生工程,已成为当前城乡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热点问题。

1山东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念、存在的问题、原则、意义

1.1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

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在体育社会学界尚无定论。因此,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界定,已成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在体育公共服务研究领域中,许多学者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内涵进行过探讨,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其中李恒江等认为社会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一切有关服务于人民体育的各种服务[2];李万来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3]。本研究结合已有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比较与理解,认为城乡文化小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政策规范下,以行政村文化广场为基本单元,以广场体育设施为依托,以村(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村(庄)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宗旨,以提高村(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提供的基本、均等的体育产品公共服务。

1.2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列为山东省城乡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以来,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村文化小广场公共文化发展的政策,扎实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进行。随着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建设进程的加快,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目前,城乡小文化广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体育公共服务形式化,服务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基层部门,没有将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真正纳入到广场文化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还存在着对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轻视甚至忽视的现象,许多乡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大多以文艺、科技活动为主,相比之下有层次、有水平的体育文化活动下乡较少甚至没有,体育文化信息资源匮乏,导致广场体育文化供给缺失,造成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体育文化需求与健身体育文化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2)体育公共服务简单化,管理体制不活。导致广场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缺失,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效果较差。部分农村小文化广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在体育文化的管理、组织仍处于“两无”状态,“重建设、轻服务”的思想导致部分广场的利用率不高、文化效能更低的局面产生。3)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化,服务缺乏个性。许多城乡小文化广场缺少体育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局限于纯“乡村化”或“被城市化”,导致大众积极性缺失、参与度不高,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体育文化项目或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缺乏力度。4)硬件建设软式化,缺少服务条件。广场的体育基础设施品种、数量严重不足,依旧是“老三样”的露天休闲场地、健身路径、篮球场,导致广场体育设施单一、内容单调、利用率低,缺乏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动力,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健康需求。5)服务效果功利化,服务效益短期。由于广场管理者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不重视,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认识仅停留在功利主义式的关切,重形象文化建设,轻长远发展,导致体育文化建设被忽略甚至被边缘化。

1.3构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意义

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建设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空间,也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体育交流、运动技能学习、健身知识获取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和全新的场所资源,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公共文化福利,改善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娱乐、休闲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环境,丰富了乡村体育文化内涵。构建并完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区域性的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城乡居民改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基本需求,保障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科学、健康的发展,促进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拓宽城市广场文化向乡村广场文化的延伸的渠道,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的有效衔接,提升农村体育文化层次与水平,激发城乡体育文化的创新动力,推动城乡体育文化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1.4构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

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城乡居民体育文化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多元化体系,既具有体育公共服务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的服务特性。为加快实现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民”思想,在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区别对待、兼顾重点、服务大局基本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益性、惠民性、便民性”。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主体及个人等利用广场的体育公共资源作为服务平台,以提供惠普性、大众性的均等化服务和体育文化产品为手段,以满足城乡居民的体育文化基本需求为宗旨。因此,广场的公共服务要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便民、惠民、利民”为主题,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最大接受度、满意度为落脚点,满足不同群体、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的村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构建成为覆盖性全、健身性强、参与性广、供给与需求合理化的公共服务体系。2)“重点性、高效性、时效性”。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公共服务不但要优质,更需要在服务的精细、持续高效的基础上,把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成为体育基础设施覆盖面大、包容量广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建设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公共需求变量,做到短期变化有措施,长期发展有规划,不断改善体育人文环境,开发广场体育文化潜能,培养城乡体育文化内在创新能力,为大众提供实时、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服务配置最优化和服务效能最大化,满足公共服务主体的基本需求。3)“基础性、多样性、保障性”。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看存在着需求同质性,但实质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需求差异,呈现出需求主体的民俗、民间、地域特殊性和不同群体需求的复杂性。城乡小文化广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形成了多个主体的聚合,公共服务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性、层次性的特点。因此,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要充分考虑需求者的同质性和特殊性,从需求者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区别地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架构系统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可变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力求体现全面、客观、公正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

2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基本框架

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立足于促进城乡居民参与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开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的保障服务系统,也是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建设、保障体育文化供给、改善城乡体育健身环境的运行机制。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包含着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范围,具有共享性、非盈利性和社会效益居于首位的特征[6]。随着山东省城乡小文化广场的扩张式的建设新形式,构建以山东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成为实现山东城乡小文化广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借鉴相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服务主体的政府性、社会性、经营性、运作性等视角,提出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基本结构,达到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完善结构的目的,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3城乡文化小广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的发展策略

3.1打造政府主导下的城乡小文化广场管理机制

创新农村文化管理服务体制,建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組织保障机制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党和国家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工作[7]。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公共服务的建设工作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广场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才能从组织上保障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动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做到1)健全政府负责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广场领导管理机构,建立民主、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和工作职责。在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的决策、组织与实施系统的组织管理领导的体系中,村委是广场实施操作的主要管理机构,也是广场体育文化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明确村委体育领导机构的职能是管好、用好广场体育文化的关键,健全村委行政管理、自治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的职责是关键之关键。目前,广场的体育活动“官办”现象依然严重,地方特色不突出;管理者的管理经验欠缺,人数较少;与组织管理相关的制度不完善,广场管理不到位。而政府作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主体,要发挥公共服务体系中主导作用,在加强广场宏观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村级机构的执政能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强化政府服务为主的监管机制建设,健全监管机构、配备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责任的长效监管机制,借助人民团体、舆论机构的社会监管力量,实时对城乡小文化广场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与效果进行督导,提高监管效能,真正将文化广场的体育公共服务纳入到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2)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责任明确的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分工协调机制、协商互动机制、统筹发展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明确服务内容和实施范围,形成有“党政领导、多方参与”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的体系,是一个城乡体育文化发展、提高城乡居民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保障体系,是一个多主体参与提供多元服务的体系,各个主体的参与权、协调权、管理权、监督权的融合度,关系到广场公共服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为此,要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各个主体的参与意识,建立科学合理、有利运作的广场体育建设协调网络。3)建立科学的发展规划、体育服务、组织建设、场地设施的管理和使用等相对应的规章、条例等规范性的法规体系,形成支撑广场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基本框架。发展规划和相关的制度、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水平、群众意愿、体育文化基础等因素,发挥规划先导作用,优先建设群众所需、所急、便民、利民的体育设施,尽力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延续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体育文化元素的同时,综合发掘城市体育文化和城乡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等有效资源内在联系,发挥一场多用、一场多能、一场多效的作用,规划好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文化定位,处理好文化主题与普及的关系,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处理好短期文化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保障文化广场体育文化有序、持续性发展。4)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和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绩效评估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广场资源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更好地履行服务于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职责。利用绩效评估的有效管理和纠偏功能,加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和建立行之有效激励引导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客观全面、动态实效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强化示范意识,共享优秀经验,利用竞争和舆论压力,创造良好有序的体育文化发展环境,以达到全面、准确、公正的衡量、评估、修正服务效果的目的,以此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2建立具有保障性和实效性的政策支持机制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在准确把握核心方向、提供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均衡供给的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以惠及城乡居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政策供给结构多元化、供给方式多样化、供给制度全面化的综合供应系统,充分发挥政策对城乡小广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引导、调节作用,不断提升政策产品供给品位。在确认政府政策支持取向和责任目标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地方性政策,发挥管理部门、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性群众的职能,做到权利“收”、“放”有度,稳步有序地建设广场体育文化,实现山东城乡小文化广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立提升城乡体育文化水平为目标的导向机制

城乡小文化广场的核心是“广场文化”,“文化”是广场的主题,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必须围绕“宣传、传播现代文明、科学文化、先进文化”的主题做好文章。在确保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乡村体育文化氛围,提升人们的体育文化和健康水平。1)加强体育思想文化建设。城乡小文化广场的体育文化建设起步较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涉及的地域较广,民俗民间文化相对繁杂。因此,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立足于“百姓舞台”,突出文化魅力,强调文化引领,增强文化自觉,着眼于现代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城乡群众体育文化的需求,突出文化塑造,提升文化素养,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体育文化,增强城乡文化小广场体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2)加强体育环境文化建设。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环境文化是体育文化建设重要的层面,也是城乡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文化精神物质化的具体体现。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文化的热情,也是推动城乡体育文化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3)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建设。城乡小文化广场是普及体育文化知识、推广体育健身技能和组织中小型群众体育文化活动重要场所[8]。要充分利用好小广场的文化环境优势、文化辐射优势、文化传播平台优势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4)加强广场的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文化广场的体育活动具有参与人员、时间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对文化广场涉及的娱乐、健身、休闲项目认同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文化广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培养群众的爱好、兴趣,而且对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4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社会、公民等多主体参与的投资运行机制

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是以政府财政公共投入和设施建设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的行动计划,更是惠及城乡居民的民心工程,需要公共财政投入作为基本保障,需要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个主体投资作支撑。因此,公共财政在承担起投资主体前提下,采取社会筹资、个人捐赠、企业赞助、共建共享等融资机制和投入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多方有效资源解决广场建设过程中资金瓶颈问题,合力推进城乡小文化广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健身条件的改善。山东省2014年将文化小广场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工程,计划财政投入1500万元,扶持命名300个全省优秀农村文化小广场,扶持贫困地区建设20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对500个小广场每个给予3万元资金扶持的建设投入计划。山东省泰安市在加大城乡小广场建设投入的同时,从2013年开始投入50万元用于人才培训、设施建设、活动开展、表彰奖励等项目。莱州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建设资金渠道,采取专项资金扶持、企业、个人捐赠,乡、镇、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建起城市中心文化广场27处,村镇文化广场700多个[9]。由于山东省对城乡小文化广场的建设财政投入加大,使得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速度逐年加快,形成以泰安市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龙头的全省乡村整体推进的新格局。

3.5建立“以民为本”的体育文化供给保障机制

政府、各级部门、村委作为供给主体所提供的服务是满足城乡居民体育文化需求的有機整体,是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结构,也是影响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文化一体化也成为城乡文化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农村体育文化也呈现出需求的多样化和体育公共服务结构的动态化。因此,广场的体育文化供给要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群众满意”的前提下,科学融合多位主体,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文化精神食粮。1)利用体育文化下乡、乡村体育文化进城的文化互动方式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形成城市体育文化拉动城乡文化发展,民俗民间文化促进文化传承的互动共享的新格局,促动城乡文化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使体育文化内容、活动形式保持新颖度,增强群众对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2)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要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传统资源、乡村资源,提供行之有效的、群众易于接受的具有地方特色、城乡特色、时代特色的广场体育文化服务,建立城市广场文化、社区广场文化、城乡小广场文化的交叉发展、相互渗透的联动发展机制。3)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常态化的开展广场政府指导性文化、企业赞助文化、民俗、民间和民族文化的活动,着力发展具有适合大众的、可接受度高的小广场体育文化,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增大广场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度。4)创新广场体育公共服务队伍组织体系,发挥“体育能人”团体、协会、俱乐部、志愿者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广场体育公共服务队伍的层次和水平,带动广场文体活动深入开展。

4结论与建议

4.1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均等性、公益性、多样性、便利性和惠普性的特征,决定着供给主体要从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出发,以满足城乡居民体育文化、娱乐、健身需求为重点,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实效、可接受性的体育服务。体现供给、改善和满足城乡群众体育健身的核心价值。目前,我省城乡小文化广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重建设、轻服务”,“重形象,轻内涵”的现象依然存在,广场文化服务的核心地位不突出,脱离了广场“文化”建设的宗旨。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工作范畴,制定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城乡特色的公共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和供给方式,为群众创造品质优良、品种齐全的广场体育文化软环境,使城乡小文化广场成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强劲推力,促进乡村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P]

4.2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城乡体育文化发展的“大舞台”,是政府行使文化服务职能的平台。构建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前瞻性的城乡小文化广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地配置城乡体育公共资源、实现服务质量最优化、效能利用最大化、服务范围最广化,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广场带来的整体性和普遍性优势的社会服务。在我省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的高速发展期,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已成为影响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建议各级政府要抓住城乡小文化广场建设的发展机遇,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体育设施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广场服务机制,拓宽服务渠道,采取一切措施推动城乡体育事业的全面、平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德文.找准群众最需要的给群众最想要——山东实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N].中国文化报, 2013-09-25(7).

[2]李恒江,蔡立健. 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8):46-46.

[3]李万来,闵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3.

[4]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32(4)66-71.

[5]曹锦扬.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六个关键环节[J].江海纵横,2009,(1):52-53.

[6]平永忠.乡镇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202.

[7]“小”广场“大”民生——莱州市政协积极助推城乡文化广场建设[N].联合日报.2013-08-13.

作者:平永忠 郑骥飞

上一篇:工业企业会计论文下一篇:药学专业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