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023-05-28

第一篇:最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最新审核要点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质量/环境/安全体系审核要点

一、 手册及文件评审;体系总体评估(Q:4.2.2;E:4.1 ;O:4.1) 1)手册是否界定质量/环境/安全相应体系的范围?是否有质量体系条款删减?删减合理性如何?

2)手册是否包含或引用必须的程序文件?是否有过程之间关系的描述? 3)结合公司文件体系及运行状况总体评估质量/环境/安全运行情况?

二、 方针目标(Q:5.3,5.4.1;E:4.2,4.3.3;O:4.2,4.3.3) 1) 查质量/环境/安全的方针、目标: 2) 是否形成文件,并有正式批准的证据?

3)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一致?是否是在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框架下展开的,与所确定的范围是否一致?

4) 在与质量环境管理相关的职能和分层次上是否建立了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是否形成了文件?有批准的证据吗。

5) 针对相应的环境/安全目标是否有相应的方案,方案是否包括:时间、方法、责任人?

6) 各部门是否已经对相关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是否实现?如果没有实现是否已经有相应的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形成了文件?有批准的证据吗?

7)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是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并通过其他过程审核时与各个层次员工的接触,了解员工对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理解程度; 8)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在什么时机评审?如果已经进行了评审,查评审的情况,是否保证了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三、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E: 4.3.1;O: 4.3.1;)

1) 是否按照工作流程或部门职责识别了环境因素/危险源,并保留了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等相应的记录,是否有审批?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齐全?

第1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2) 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形成程序文件?查看文件或询问相应程序规定。

3) 是否已经评价并有相应的评价记录,有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等记录?

4) 是否已经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如:运行控制程序或目标方案? 查看控制措施记录。

5) 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经过评审或重新评定?查看风险评价记录。 6) 是否有关于重大环境/危险源的监测或检查?查看记录。

四、 文件管理(Q:4.2.1,4.2.3;E:4.4.4,4.4.5;O:4.4.4,4.4.5) 1) 查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相关记录; 2) 通过交谈了解实际情况与文件是否相符?

3) 查文件的发放、借阅、更改等是否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如果是用发放记录进行控制,发放记录能证实发放的全部情况吗?是否能区别文件的发放对象?是否有发放编号?是否有文件的签收的证据?

4) 标准要求必须形成程序文件的过程: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和测量、合规性评价、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相应的文件、记录清单和有效文件清单?

5) 抽查不同部门现场的文件与文件的发放记录是否一致,查现场的文件的受控情况,到文件的使用部门,查相关的文件是否发放到位?有效、在用的文件是否能够提供?

6) 各部门使用的文件是否保存完好?内容是否清晰?是否会产生有误的信息?

7) 规定了哪些文件评审的时机?是否按规定的时机对文件进行了评审?文件评审发现了哪些问题?是否引起了文件的修改?文件修改经过审批了

第2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吗?对文件更改的审批符合文件管理的规定吗?更改后的文件是否保证了充分性和适宜性?

8) 查文件的作废管理:作废文件是否都已收回或自行销毁?收回的废文件是否已销毁?如有发放记录,可从中抽一些作废文件查收回或销毁的证据;合理保留的废文件是否有标识能防止误用?

五、 记录管理(Q:4.2.4;E:4.5.4;O:4.5.4) 1) 查看记录控制程序,了解其记录的控制措施?

2) 查记录清单、记录的归档情况,记录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3) 查现场的使用的记录与受控版本是否一致?

4) 结合其他过程的审核,查相关记录的贮存、保存期限和处置?

六、 法律法规及外来文件的管理(Q:4.2.3g),7.2.1;E:4.3.2,4.5.21;O:4.3.2,4.5.2)

1) 外来文件/法律法规的分类情况如何?职责如何安排?特别是对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更新的跟踪渠道和职责怎样规定?

2) 查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清单或目录,组织对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是否识别充分了?特别是新换版或修订的外来文件是否已识别了?

3) 外来文件/法律法规的发放如何控制?重要的外来文件是否有明确的发放对象?

4) 作废的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是否收回或销毁?

5) 在使用部门查必要的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是否有提供?保存是否完好?是否有无关的外来文件?

6) 如何对守法情况和法律法规的适宜性进行控制和评价?是否定期的进行评价?收集的法律法规是否与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相对应?

7) 针对公司所确定的其它环境/安全要求是否遵守如何进行评价?查看证实记录。

第3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七、 管理职责(Q:5.1,5.2,5.4.2,5.5.2 ;E:4.4.1;O:4.4.1) 1) 管理层是如何实现管理承诺的证实(守法宣传;方针制定;目标确保制定;资源评审;管理评审实施等)

2) 通过交谈和查阅相关证据,了解最高管理者是如何传达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重要性的?

3) 通过交谈了解最高管理者提供了哪些资源?这些资源能否满足质量/环境/安全的相应需求?

4) 最高管理者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如何?是否清楚如何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是否明确了责任?是否清楚地了解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是否了解顾客满意或抱怨的情况? 5)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是否仍在正常有效地运行?

6) 管理者代表是如何履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职责的?

7) 管理者代表通过什么方式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提出了哪些改进的建议?

8) 在提高员工质量/环境/安全意识方面,管理者代表领导协调、组织实施了哪些活动?效果如何?

9) 管理者代表在内审工作中的职责如何?

八、 信息交流与沟通、合作与协商(Q:5.5.1,5. 5.3;E:4.4.3; O:4.4.3) 1) 各机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是否已明确?没有矛盾、含糊和不一致? 2) 确定的职责和权限是如何向员工传达的?

3) 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如何对职责权限、环境因素、危险源、法律法规目标实现等事件进行沟通的?: 4) 本组织有哪些内部沟通渠道和方式?

5) 通过各部门的审核了解各层次管理者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已经清楚并理解?

第4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6) 内部沟通有哪些内容?沟通的效果如何? 7) 如何就环境/安全方面的知识向业户进行宣传?

8) 如何接收外来的文件、法律法规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接收?如何处理?或分发?

9) 质量/环境/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的证据,如会议记录、发言提纲、宣传品、简报、内刊等?

10) 是否在危险源辨识、事件调查、方针及目标制定等活动中由员工进行参与。查看是否建立、保持和实施员工参与的程序。 11) 是否与影响的外部方就安全方面进行协商?

九、 管理评审(Q:5. 6;E:4.6;O:4.6)

1) 管理评审频次是什么?是否发生过追加管理评审的特殊情况?

2) 管理评审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查上一次管理评审的资料,包括了输入、输出、评审记录评审报告等资料?各项资料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3) 管理评审的内容围绕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否评审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方针和目标)改进的需要? 4) 管理评审是否形成了关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改进、产品的改进、对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整改的证据是否符合要求?

十、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意识和培训(Q:6. 2;E:4.4.2;O:4.4.2) 1) 查人员能力的确定:根据法规和公司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是否确定了任职人员相应的能力要求?体现在什么文件中?(如《岗位说明书》) 2) 相关人员的上岗证书,是否符合要求(抽查电工证、焊工证、内审员证等资料)?

3) 是否有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相关的重要岗位?岗位职责如何?现有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4) 抽查部分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或通过现场考核,确认是否满足能力要求?

第5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5) 是否制定关于培训或招聘方面的计划?查看招聘材料。

6) 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教育的相关证据,如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宣传品、与各层次员工交谈等。

7) 对培训或其他措施是否进行了评价,效果评价的证据?

8) 如何确定各种服务过程对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现有人员进行考核评估的材料,对发生不符合要求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的实施效果的验证。 9) 如何进行员工能力考核、激励的?

十一、 基础设施(Q:6. 3;E:4.4.1;O:4.4.1)

1) 了解各部门基础设施的分类情况,管理的职责和分工是怎样的?管理要求、保养制度等?保养和维修是否符合要求?

2) 对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检查如何进行?对基础设施完好状况的检查工作的情况如何?检查的结果怎样?

3) 有问题的基础设施是否进行了处置?对潜在问题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 4) 文件及记录:基础设施管理台帐,基础设施的技术文件资料;现场观察基础设施的管理情况;基础设施申购的相关资料;基础设施大、中、小修及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及实施记录;对基础设施的检查及后续措施的记录。 5) 环境/安全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十

二、 工作环境(Q:6. 4)

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工作环境的要求,现场工作环境实况,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的证据,对工作环境检查的记录及后续的改进措施。 十

三、 服务过程的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Q:7.1,7.5.1,7.5.2,7.5.3,7.5.4,7.5.5;E:4.4.6,4.4.7 ;O:4.4.6,4.4.7)

1) 各部门提供服务提供过程基本情况的文件,如运输、维修等服务提供过程的文件,服务实现的质量目标是什么?达到了吗?实施记录、对实施的检查和控制记录

2) 设定的质量/和环境目标和过程的标准,实现各种目标和标准要求的记录

第6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或文件;

3) 与服务过程监督和测量相关设备和监测装置的管理记录,如:测温的仪器、压力表等;

4) 现场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服务过程,监视、监督和检查过程,各种为保证服务质量和环境管理的实现的过程设备和监测装置的现场管理和相关的记录,过程监控和检查活动提出的改进措施证据; 5) 放行、交付活动的记录和现场情况;

6) 为客户提供服务后的满意调查、服务质量跟踪等实施的记录和现场情况; 7) 各服务或设备、机房的现场的各种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的样式及现场标识的状况;维修零部件、车辆等的追溯性信息。

8) 服务过程中涉及的顾客财产的登记或台帐,识别、验证、保护、维护的记录,发生丢失、损坏、不适用的情况及向顾客报告的记录;

9) 产品防护的管理制度,现场中防护的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现状,搬运工具,包装材料及包装后的产品情况,贮存设施和条件等; 10) 各种环境管理要求的废弃物(固废、废水、废气等)的管理、处置的记录以及发现不符合的处理证据,和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

11) 各种安全管理要求的危险源控制、处置记录以及发现不符合的处理证据,和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

12) 各类应急相应的预案的实施或演习的证据和演习效果、预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的记录以及现场的情况。

十四、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及顾客满意/不合格控制(Q:7.2.1,7.2.2,7.2.3,8.2.1) 1) 查各部门与顾客有关过程的职责安排及分工,查与顾客有关的质量/环境目标和各种目标实现情况的记录。

2) 就服务质量/目标,环境管理目标/方案如何与顾客沟通,并确定顾客的需求(顾客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法规要求、组织自己附加的要求)?查阅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第7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3) 对向顾客提供的特约服务应查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公司是否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如何传达顾客的信息?发现问题时是否采取了后续措施?结果如何?

4) 查与顾客的沟通:如何与顾客沟通?(沟通的证据)对顾客的意见、抱怨和投诉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对顾客反馈的信息进行了记录并及时处理,特别是顾客的抱怨、投诉?

5) 顾客满意度的质量目标?是否实现?文件中如何规定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否符合要求?顾客满意问卷或调查表,座谈会记录,调查报告和顾客反馈意见登记

十五、 采购/不合格控制(Q:7.4.1,7.4.2,7.4.3,8.3)

1) 与采购有关的质量/环境体系文件,相关的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采购要求、采购产品标准等;

2) 相关的职责安排及质量/环境目标(对供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环境要求,以及实现情况);

3) 查供方评价和重新评价记录及支持性证据(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许可证、调查表、检验报告、样品试用报告、业绩证明材料、过程程序、设备情况、人员能力等),评价结果及后续措施记录,合格供方名单;

4) 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清单等,供货记录或报验记录,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等;

5) 采购产品的质量情况记录,及相应的数据分析记录?对发现的不合格物品的处理和相关记录?以及是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十六、 监视和测量设备/不合格控制(Q:7.6,8.3; E:4.5.1 ;O:4.5.1) 1) 查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文件;

2) 按照文件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包含质量、环境、安全三方面的监测设备),技术资料。

3) 查检定、校准计划;校准检定机构的资质证明,校准记录校准检定证书、

第8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标识

4) 现场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对装置是如何保护的?

5) 评审以往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否能够识别设备的校准状态? 6) 对不合格的监测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十

七、 内部审核/不合格控制(Q:8.2.2,8.3;E:4.5.5;O:4.5.5) 1) 查上一次内部审核所发现的不符合的整改和验证,上次内部审核的范围(是否包括了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 2) 上次内审的资料可包括: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审核检查记录、审核首、末次会议签到或记录、不合格报告、审核报告、对审核中发现问题的数据分析情况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

3) 本次内部审核的计划(对具体审核的安排,即审核计划是否合理?审核文件(检查表)的准备是否充分?)

十八、 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控制(Q:8.2.3,8.2.4,8.3;E:4.5.1,4.5.3;O:4.5.1,4.5.3)

1) 如何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以保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否有相关的文件规定?查实施的记录和检查的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及后续措施的记录。

2) 对环境/安全管理的各重要设备、工作过程如何进行监控?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是否能够提供问题及后续措施的记录?

十九、改进措施(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Q:8.4,8.5;E:4.5.3; O:4.5.3)

1)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没有完成所产生的纠正预防措施? 2)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及其他相关的文件的执行情况?

3) 来自日常的检查、测量、 顾客满意等方面产生的不符合、投诉信息的纠正、预防措施是怎样的?执行验证的效果如何?

第9页 共10页 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检查项目

4) 查潜在不合格信息记录、纠正措施记录(不合格事实、原因分析、措施计划、措施的实施及结果、措施验证)以及不合格信息记录及评审记录。 5) 查看数据分析结果报告(是否涵盖顾客满意、与产品或服务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与趋势、供方相关信息),是否利用分析结果进行体系的改进?查看改进实施情况。

第10页 共10页

第二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

顾客对产品的要求通常以“技术规范”来体现,例如“29吋彩电”、“平板硫化机”等,它们都有规定的技术标准,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都是靠企业去干、去实现的,企业(在标准中称其为“组织”)必须以自身的管理体系予以支持。企业的管理是否规范,就成为顾客关注的焦点。

一个企业里存在着财务管理体系、人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因为顾客购买的是产品,所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理解为对“品牌”的关注。由于顾客对产品的关注便导致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于是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这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并发布的。它是发达国家优秀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又经许多著名管理学家的升华而形成的一部标准。这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像是一把尺子,可用来衡量各个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状况。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是对具体产品本身的技术要求,例如:尺寸大小、外观颜色、机械性能、操作性能、安全性能、节能效果等等,产品要求是顾客(或顾客的代表)对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要求,也是企业生产产品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提供和支持产品的组织(企业)的要求,是外部对组织的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组织(企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等,特别是他们对待顾客的诚信态度如何?是否能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适合于各行各业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能替代产品要求。

三、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制订。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名称的缩写,“9000”是标准的编号,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后编号为GB/T19000标准 (T表示推荐使用)9000族标准是由多个标准组成的,其中四个核心标准的名称是: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19004-2000 idt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GB/T19011-2003 idt IS0 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四、ISO 9000:2000 标准不仅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理念,还教给了我们管理的方法

1、ISO9000族标准确立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基础。

学习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使我们体会到,企业认为自己生产的产品经检验合格,符合标准,但是当它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时,就销不出去,失去竞争力,不能占领市场,况且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顾客的要求总在不断变化,“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企业持续改进产品(包括服务),持续改进管理的水平。在企业里,人人都在“过程”之中,人人都有产品,人人都有顾客,人人都应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意识,这就是“全员参与”,只有才能使工作做好。企业领导认真发挥作用,认真贯彻《标准》,人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意识,必然是“爱岗敬业”发扬“团队精神”的一派新气象。

2、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怎样改进?《标准》教给我们三个方法,即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使过程增值,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是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企业的效益不断增长。

五、导入ISO9000 族标准的意义

1、导入GB/T19001标准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运用的过程(见GB/T19001标准第0.2章节、GB/T19001标准第6.2章节),也是企业运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出成果出人才的过程。

2、导入GB/T19001标准的过程,是规范企业管理的过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不合格(见GB/T19001标准第7章、第8.2.2章节)。

3、导入GB/T19001标准的过程,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的过程,可以促使企业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见GB/T19001标准第5.6章节、第8.2.2、8.

4、8.5章节、)。

4、有的企业领导说:贯标以前,管理人员像“打篮球”,贯标以后像“打排球”,它使一个组织的职责权限分明,管理有序。导入GB/T19001标准,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激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一位企业的领导曾说:贯标的过程,象是一股强劲的东风,它也像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它可以使企业的工作充满生机,可以锻炼出一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团队,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而打下基础,做出贡献。

5、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在我们的企业和社会,自上而下,人人都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崇尚道义,挣良心钱;如果真正实现“标准”中所要求的全员参与,人人都会爱岗敬业,发扬团队精神,无私奉献,就能确保自己的工作过程增值,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于企业来讲,高定位、高起点、打造自己的品牌,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六、关于认证

企业(组织)为了证实和宣传:自己管理和控制的区域和部门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请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即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到本企业(组织)进行审核和评价,当企业相关的区域、部门和活动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时,向企业(组织)颁发证书并发布公告

企业(组织)为获取证书,一般程序是:寻求一个可信的、高水平的咨询组织和咨询老师的协助,学习标准的内容,识别和分析企业的过程和活动,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标准要求,规范和建立一套既符合标准又符合企业实际的可操作的管理体系,运行3-6个月后可以申请认证,获取证书,并且每年应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确保企业持续改进,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充满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出过硬的品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标准

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标准:

1、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年度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2、有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有落实措施,定期检查。

3、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有健全的护理工作质量登记、统计制度,按PDCA循环不断总结,分析、改进。

4、对科室危重、抢救工作能进行指导并有定期查房制度,检查护理记录情况。

5、护理管理达到自治区、市卫生局的标准要求。

6、护理训练有计划有落实措施;护理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

二、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

1、护士长具有专科护理学术带头人的水平。

2、准确及时传达医院或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3、病房规章制度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弹性排班。有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有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4、各种登记、报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原始资料记录准确、完整。

5、进行日间护士长五查房和月病房护理全面质量检查,按PDCA循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处理。每月向病房护理人员做有关护理工作总结及布置下月工作等,并有记录。

6、教学、训练计划,有落实措施,护理人员年度考核率及合格率达标,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

7、护理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率≥80%,病人满意率不低于90%。

8、完成医院要求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

1、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

2、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保障病人安全。

3、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恰当称谓,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营造温馨气氛。 (2)将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 (3)及时满足病人需要。

4、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90%。

四、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1、新入院的病人,由当班护士负责宣教,病人个人卫生良好。

2、按护理级别要求,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时、准确记录。

3、病人床单位,物品摆放整齐,且使用方便;床单被褥平整干燥,无碎屑,床下无杂物,无便器。

4、分级护理制度落实,按要求定时做好病人临床护理(含晨晚间护理)。做到六洁:(口腔、头发、皮肤、手足、会阴、肛门);二短:胡须、指(趾)甲短;四无:无褥疮、无烫伤、无坠床、无并发症;四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报告医师、处置抢救及时;一保持:各种引流管清洁通畅,定时更换,输液定期观察记录,执行无菌技术的原则。

5、病人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并有安全措施。

6、护士九知道: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查结果。

7、基础护理合格率≥95%。

五、特、一级护理质量标准 (一)特级护理质量标准

1、24小时专人床边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3、按护理常规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记录客观、真实、完整、及时、准确。

4、正确执行医嘱。

5、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6、特护合格率≧90%。 (二)一级护理质量标准

1、按一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2、正确及时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

3、按护理常规,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记录。

4、落实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意识障碍患者必须专人陪护,必要时加护栏。

5、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包括床号、姓名、诊断、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查结果。

6、一级护理合格率≥95%。

六、整体护理质量标准

1、组织分工严密,护士分管的病人责任到人,有工作秩序、质量标准及检控方法,有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方案。

2、患者入院后作入院介绍。

3、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预防和保健措施,基础护理合格率≥95%。

4、护士对所负责的病人做到九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检查结果),分管的病人、医师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满意率≥95%。

5、护理记录单记录应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准确。

6、病入住院期间,护士要根据医疗、护理及病人的需要开展健康教育,适当记录。出院时向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落实随访制。

七、健康教育管理标准

1、有健康教育管理组织。

2、护理人员应人人参与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

3、按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运用沟通技巧。

4、科室有常见病标准健康教育资料。

5、有完善的健康教育检查标准,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反馈。

6、健康教育质量达标率≥90%。

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有预防院内感染的健全组织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与管理措施。 (一)一般标准

1、护士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器材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专用柜储存,无菌物品无过期失效。

3、存放无菌物品(含无菌液)的容器清洁,定期灭菌,无菌物品微生物检测符合要求。

4、熟悉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器械消毒达到标准,无菌溶液注明开启日期,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6、氧气湿化瓶(含瓶内水及连接管)、吸痰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保持管道通畅,按规定时间更换消毒。

(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有统一的管理规定。

2、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用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有专用的清洁用具。

3、物品按规定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室内无私人物品。

4、不定期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有报告单。 (三)病床单位

1、病床单位清洁整齐,被服按时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2、病床每天湿扫,做到每床一套湿扫用具,床旁桌、椅每天湿抹,做到一桌一巾,用后彻底消毒。

3、病人离院,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处理。 (四)污物处理

1、污染被服定点放置,不乱丢乱放。

2、使用过的器械经初步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包装灭菌。

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群感染的器械、衣物要按规定严格处理,敷料用特殊医用袋包装,焚烧。

(五)便器

1、便器无污垢,用后浸泡消毒。

2、便器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定期更换。 (六)常规灭菌物品管理合格率)95%。 (七)常规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九、护理安全管理标准

1、明确责任。实行“医院——护士长”二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医院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监控小组。

2、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防范处理护理缺陷和过失的预案。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前馈控制,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事故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超前教育、超前监督。

4、把好物品采购关。在采购护理用品时,做到三证齐全,物品质量、性能符合要求。

5、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护理过失,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做到立即逐级汇报。

6、科室有护理过失和缺陷登记本,对发生的过失或缺陷进行登记。

7、医院每季度、科室每月对出现的过失或缺陷作出定性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并有改进措施。

十、临床护理教育管理标准

1、明确责任,实行医院和科室教学二级管理责任条例。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制度,有长期、短期教育规划。

3、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包括: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

4、根据不同培训要求有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方法并实施。

5、实行学分制累积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认可的护理教育活动不得少于25分。

6、有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标准。

7、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能达到规定的相应的护理水平。

第四篇:社区护理管理质量标准

(一) 社区护理人员素质

(1)社区护士应热爱护理事业,有耐心与爱心,反应敏捷,应急能力强,有丰富的综合知识,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技能,能独立完成常用的基础及专科护理工作,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2)社区护士应有相关的专业技巧,如对社区的评估,制定社区护理计划,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更好地为社区护理提供护理服务. (3)按照社区护士职责切实落实好三级预防工作,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 制定切实目标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保健工作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实施监督与评价. (三) 建立社区护理机构,完善社区护理体系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及工作,重点从康复服务,保健服务,健康教育三方面加强其质量管理. 1. 康复服务

(1)工作制度:适合康复服务特点

(2)社区护理机构:应建立康复病历档案并统一保存

(3)社区护士每次入户服务时,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护理技术操作有护士执行,生活护理则指导家属护理质量,给予鼓励或纠偏. 2. 保健服务

(1)社区护士对管理辖区内的居民家庭每月应访视1-2次. (2)建立“户健康袋”和“保健卡”对每户每人展开保健指导,进行筛检,根据结果分别制定预防,医疗,保健服务方案并将执行过程和效果记录“户健康袋”“保健卡”上并统一归档保存. 3. 健康教育

(1)定期更换宣传栏,黑板报的内容及健康手册. (2)定期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是否结合实际,是否有科学性、及时性、深透性及趣味性等. (3)了解群众对健康教育接受的程度.

第五篇: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标准100分)

科室:

项目

标准分值

检查

方法

基本要求

评分标准

25

20

现场

检查

1.

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抢救器材性能良好,抢救药品标签清楚,无破损、变质、过期失效现象,

2.

保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

物品放置整齐、清洁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急救物品完好率不达标扣20分

5

查看

记录

4.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由两名护士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一次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用红笔记录,另起一行,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器械一次,并有记录

5.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一次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二周检查一次,另起一行,用红笔记录,帐物相符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5

25

现场

检查

1.

备用物品齐全,处于完好状态。中心供氧备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一次性吸氧管),鼻导管或鼻塞。氧气瓶吸氧加备氧气瓶、橡胶管、板手

2.

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瓶注明“满”或“空”的标志并有使用说明卡,使用中心供氧的护理单元有使用说明书

3.

呼吸机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4.简易呼吸器完好,处于备用状态,用后清洗、晾干、消毒备用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25

25

现场

检查

1.

备用物品齐全、处于完好状态

2.

吸痰器吸引:表面清洁无积灰,有使用说明,玻璃接口置胶皮套管

3.

中心吸引:(分体式吸引瓶):病区内有中心吸引使用说明书

3.使用中的吸引瓶每班及时倾倒瓶内液体或视需要随时更换接液袋,吸引瓶、管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25

25

现场

检查

1.抢救药品及器材根据专科特点备用(必须经科主任同意)

2.抢救车有物品清点卡,卡物相符,班班交接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总分

100分

注:满分100分,≥90分合格。

检查者:

检查日期:

上一篇:中心组学习总结讲话稿下一篇: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