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质量管理标准

2024-05-06

口腔科质量管理标准(精选6篇)

篇1:口腔科质量管理标准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科室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得分 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扣分 得分 存在问题

一、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无相应制度或有制度未落实扣0.2分 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5分)

二、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环境卫生

1、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学和医院感染控制要求。(5分)

2、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一次不合格扣5分。不符合要求扣0.2分

三、手卫生设施及执行情况符合要求,1、诊室配备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速干免洗手消毒液、干手设施。肥皂要干燥、清洁存放。隔离防护措施执行到位。以监测为主

2、在诊疗操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10分)

3、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液)

四、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然后再进行消毒和灭菌。

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监测为主(10分)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

1、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一人一灭菌。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一人一消毒。(15分)

3、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监测不合格每项扣0.5分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消毒。

5、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不能堆放,手机之间应保留一定间隙。

6、灭菌前空载进行BD测试。

六、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不符合要求扣0.2分

阀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5分)

七、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1、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有记录。定期消毒。(15分)

2、每日定时通风。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3分

3、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有记录。

4、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5、紫外线强度监测合格,有记录。

八、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定期进行浓度

1、含氯消毒剂等易挥发的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和微生物污染测试。(10分)

2、使用中消毒液有无过期、沉淀。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九、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等工作。

1、无菌储槽中的棉球、敷料,一次性口腔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为24小时,标明开启日期、时间。(10分)

2、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抽出的药液保持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

3、消毒液每日更换,标明启用日期,时间,失效时间。

4、拖布分室使用,有标识,悬挂晾干。

十、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10分)

1、医疗垃圾必须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有效封口,有标识(科室名称、日期、时间)相关记录完善不符合要求扣0.5分

2、各种污物放置合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装。

3、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锐器盒收集,统一焚烧。

4、禁止流失和代送,相关记录完善。

十一、组织院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感一次不合格扣0.2分

染知识考核。(5分)

主管院长签字: 检查人签字: 被查科室签字: 注:本表一式两联,一联交给科室,一联感染科存档。

篇2:口腔科质量管理标准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生物监测每周一次。

七、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的处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2、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3、无害化处理。

十、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按传染病常规处理。

十一、各种消毒浸泡方法、药物浓度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天更换并用含氯测试纸测试浓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科室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得分 考核存在问题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扣分 得分 项目 一.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方法:查看《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无相应制度或有制度未落实扣0.2分

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5分)

二、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方法:现场查看

感染控制要求。(5分)不符合要求扣02分 1.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

2.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一次不合格扣5分。三.手卫生设施及执行情况符合要求,隔离防护措方法:现场查看 口施执行到位。以监测为主(10分)一项不符合要1.诊室配备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速干免洗手消毒液.干手设施。肥皂要干燥.清洁腔求扣0.2分 存放。科2.在诊疗操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3.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制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液)度四.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符合相关规范方法:现场查看器械清洁消毒情况

要求。以监测为主(10分)不符合要求扣05分 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然后再进行消毒和灭菌。规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方法:现场查看 范 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5分)监测不合格每1.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一项扣05分 人一灭菌。

2.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一人一消毒。3.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消毒。

5.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不能堆放,手机之间应保留一定间隙。

6.灭菌前空载进行BD测试。六.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阀冲洗管腔不符合要求扣0.2分

30秒,减少回吸污染。(5分)七.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定期消毒。方法:现场查看(15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3分 1.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有记录。

2.每日定时通风。

3.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有记录。4.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5.紫外线强度监测合格,有记录。八.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方法:查看记录及资料 染测试。(10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1.含氯消毒剂等易挥发的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

2.使用中消毒液有无过期.沉淀。九.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等工作。(10分)

一方法:现场查看灭菌消毒情况

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 1.无菌储槽中的棉球.敷料,一次性口腔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为24小时,标明开启日期.时间。

2.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抽出的药液保持时间不超过2小时。

3.消毒液每日更换,标明启用日期,时间,失效时间。4.拖布分室使用,有标识,悬挂晾干。十.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10分)相关记录完方法:查看医疗废物处置登记,查看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情况,查看医疗废物的 善不符合要求扣05分 分类、收集情况 1.医疗垃圾必须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有效封口,有标识(科室名称.日期.时间)

2.各种污物放置合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装。3.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锐器盒收集,统一焚烧。

4.禁止流失和代送,相关记录完善。十一.组织院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感染知识考核。方法:提问1人医务人员及工人(5分)一次不合格扣02分

篇3:口腔科质量管理标准

管理技术标准化是把已经管理实践检验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方法总结, 提炼为标准, 再通过实施标准, 使该管理技术方法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 从而获取更显著效果的活动过程。在20 世纪80 年代后, 为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与保证产品质量, 管理技术标准化逐步走上标准化舞台。在21 世纪, 不仅原来的管理技术标准化会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而且还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技术标准化领域。所谓医疗质量标准化, 就是对医疗质量的要求界限和规定;它是根据医疗工作任务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和限定的科学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等为依据, 经分析研究制定并以条文或指标明确表达的;它是要求有关人员应遵照执行的界限和规定;它是通过质量教育,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等, 来使其适应大众对保健和医疗的合理要求的。医疗质量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没有医疗质量标准则谈不上医疗质量管理。例如:2004 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规范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和诊疗行为, 提高口腔医疗质量, 己成为口腔医疗机构应当执行的基本规范。

随着私资、外资的进入,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被打破, 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决定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利润和发展。口腔医疗机构为了争取患者就必须提高服务质价比, 提高口腔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医患关系的转变将促使口腔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满足患者的需求。未来的口腔医疗服务, 将始于患者需要, 终于患者满意, 而这也正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核心概念。口腔医疗机构全面引进1SO9000标准, 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作业六大流程的可控机制, 提高口腔医疗服务水平, 已被证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1,2,3,4]。应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提供足够的资源, 鼓励医务人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工具致力于过程的持续改进, 增进口腔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取得事业上的稳步发展。我们相信, 将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采用ISO9001系列标准。

1 制订目标标准

以国家的有关卫生方针和政策、口腔医疗服务范围内患者的需求、国内外同类口腔医疗的有关情报资料、口腔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上年度 (或前一时期) 达标情况等为科学依据, 坚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制订出既高于实际又留有余地的、切实可行的标准。认清医疗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 明确每个医务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现状与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 为缩短差距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必须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 以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可靠性。

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应达到以下目标: ① 安全 (safe) : 避免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 避免医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的医疗时机; ②实用 (effective) : 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 不能为了口腔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利益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加或减少项目; ③及时 (timely) : 尽量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和院外成本; ④高效 (efficient) : 避免浪费, 包括人员、材料、时间、精力;⑤平等 (equitable) : 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差, 口腔医疗机构都要一视同仁, 提供同样的质量服务; ⑥以患者为中心 (patientcentered) :包括对患者负责, 尊重患者, 在医疗和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的选择、需求、价值。

2 制订医疗工作质量标准

具体制定医疗工作质量标准时, 第一, 要坚持质量的科学性, 即每项质量标准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出科学规律和要求, 所具有可计量的质量特性和可分类的质量特性 (如分数评定、分析系数等) 以明确变量划入质量范围;对因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控制的因素应划在质量管理之外。第二, 要坚持质量标准的先进性, 即质量标准水平要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不应满足于低标准。每个阶段的“终”又是下阶段的“始”循环往复, 不断强化和提高质量标准, 推动口腔医疗质量的提高。第三, 坚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各项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应朝令夕改, 而应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不断发展, 以及口腔医疗工作条件的不断变化, 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些质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 以保持其先进性。第四, 必须保持质量标准的统一性, 即按照质量标准级别, 在相应范围内的同一项工作或技术的质量标准必须一致;互相衔接的工序和技术质量必须有成套的统一质量标准。

2.1 环节质量标准

①诊断工作质量标准包括诊断工作的各项技术操作标准, 诊断判定标准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②口腔医疗工作质量标准包括一切治疗工作的实施标准, 如口腔医疗方案选定标准、备牙标准、取模标准、处方用药和各种医疗处置标准以及医务人员分级服务标准等。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护理工作技术质量标准。④消毒管理质量标准包括消毒隔离设施、操作、管理标准;各种卫生学监测标准。⑤材料消耗标准:各类疾病治疗的经济核算、成本管理及工作质量标准。对临床操作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解, 将每一操作步骤标准化, 强化培训, 实现分工操作。

2.2 要素质量标准

要素质量标准主要指人员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仪器设备质量标准。在完整的口腔医疗过程中, 上级医师可根据经治医师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患者的进展情况, 决定对治疗过程的介入。但更重要的经治医师应知道何时需上级医师会诊。为保证治疗的标准化操作, 各种器械、材料也必须规范化。

2.3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是以医疗质量为主、医疗质量标准为中心所形成的终末质量标准体系。终末医疗质量是以病例质量为核心的, 同时包括效率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效果指标。例如, 正畸结扎包括各个分解动作的手势, 不同情况下的结扎方法及松紧程度;粘接剂调拌包括粉液比例、调拌方式、调拌时间等。

要形成标准化的、详细的操作手册。基于同样的细节量化原则, 也可将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牙槽外科的临床操作进行步骤分解、标准化和流程优化。为了控制医疗质量, 加强临床操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培训是需要强调的重要环节。严格培训与标准化操作, 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腔医生和口腔护士的培训体系很重要。例如: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 规范医疗操作, 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实际开展技术大赛, 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临床诊疗操作, 提高临床业务技能。

3 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这一口腔医疗机构最主要的产品有其特殊的性质, 即口腔医疗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囿于此两大特点, 尤其需要对服务的“医疗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以确保从“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患者是否满意→信息反馈业主”很快吸取经验教训, 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准备。这次或某一项口腔医疗服务, 患者认为满意, 我们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满意, 我们即使通过返工弥补, 在患者心理上留下“质量差”的印象也很难彻底去除。口腔医疗机构在硬件上的不合格给患者造成的不满意也是不可重复的。比如一所口腔医疗机构由于空调不好、饮水供应不及时、通讯设备不畅等现象, 都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受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事先预想的控制, 必须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实现。许多口腔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管理技术标准化可以实现这一控制。

3.1 医疗标准质量不断提高

正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uran所说, 21 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1 世纪的质量以其超严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企业产品质量而言, 质量超严意味着“零缺陷”, 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降低到百万分之一, 在现行的6δ控制原则下, 不合格率是过去的1/135万。 对于口腔医疗机构而言, 超严则意味着各种口腔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将不断提高。不仅要诊断正确, 还要定位更加精确; 不仅要治疗有效, 还要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尽可能降低, 疗效评价也将从短期上升到长期甚至终身疗效评价; 不仅要求不能发生医疗事故, 还要口腔医疗服务“零缺陷”、“零差错”。人对生命质量和口腔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促使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

3.2 医疗标准内涵不断丰富

口腔医疗市场化的出现使口腔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从患者“求医”转变到口腔医疗机构“求患”, 让口腔医疗机构站在了被评判席上。口腔医疗质量的好坏, 不再由口腔医疗机构说了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观”的确立, 口腔医疗服务对象拓展到口腔咨询、健康保健、牙齿美容等。随之而来的, 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满意度至上的原则, 自然就促使口腔医疗质量要求提高到更广、更深、更全面的“大质量观”水平, 即不仅要传统意义上的诊断治疗质量高, 还要医疗工作效率高、医疗费用合理、医疗服务质量令人满意等。正如我国卫生改革宗旨所指出, 口腔医疗机构要为社会大众“努力用较低廉的费用, 提供较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马丽辉, 梁美玉, 沈丽娟.IS09000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3, 5 (2) ;85-86.

[2]李刚.口腔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8.

[3]Kenny DJ, Conway RM, Johnston DH.The development ofISO 9002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Canadian dentalpractices[J].J Can Dent Assoc, 1999, 65 (2) :105-108.

篇4:口腔科质量管理标准

【关键词】数码摄影 标准化摄影 口腔正畸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0-01

患者牙合颌面像、石膏模型、X线片等成为诊断治疗必备的三大临床资料。其中收集与保存好正畸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牙合、颌、面像能让学生更为形象的理解正畸矫治过程。但目前正畸数码摄影没有统一的标准,拍摄前后是否具有可比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今我们提出一个猜想:对数码相机进行一定的标准化设定,探讨不同时间段所拍摄的数码影像是否具有一致性,以便更好的将该标准在正畸教学中推广。

一、材料与方法

1.数码相机选择与设置

我们选择尼康D100相机机身,尼康微焦镜头(AF-S VR 105mm f/2.8G),及尼康环形闪光灯(SB-29S)。根据实验需要将相机的设置为手动模式,将光圈F调至32,快门调至1/125秒,放大率设置为1:3,镜头设置为手动模式。随机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抽出10名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完成后让其在T1及T2时间以手动模式对石膏模型咬合面进行拍摄,每人每次拍摄3张。

同时以三脚架将相机固定进行拍摄对照,设置模式为自动模式。其操作由同一个人负责完成。将所拍摄的照片收集进行相应分组,分为:标准化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然后进行编号存储。

2.资料的测量

将所测的图片导入电脑,将照片的长度设置标度为1,测量所有照片中的两侧间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由一个人不知具体分组的人在同一时间段独立完成,并测量每人每次拍摄的3张相片并求平均值,所得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以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T1时,标准化组所测数值比值为0.590±0.034,而对照组为0.586±0.0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标准化组所测数值比值为0.592±0.027,对照组为0.585±0.00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标准化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时,标准组与对照组在T1 、T2不同时间段所测数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标准组与对照组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如表1所示)。

表1 标准组与对照组在T1 、T2不同时间比较

三、讨论

口腔正畸摄影技术是正畸诊疗与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正畸相片不仅保存了医疗过程的重要信息,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学习资料信息。但是,如果正畸治疗前后的照片资料存在扭曲或变形,特别是前后相片是否存在可比性等问题,将会造成学生对正畸认知的误解。闫军[1]等认为,图片质量的好坏与摄影器材、摄影的技术和拍摄方法关系十分密切, 掌握照相机的使用和拍摄的基本方法就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口腔医学图片。所以,在正畸临床及教学的工作中,必须意识到摄影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

杜立[2]等人认为口腔数码摄影中需要注意图片的真实性、 可视性、 可比性,同时他还建立起口腔正畸患者面牙合像医学摄影标准化程序。陈敏[3]、黄家昕[4]等人对拍摄的一些参数进行了设置,例如:拍摄部位、范围、光源、景深、构图等做了初步的规定。杨亮[5]等对光圈设置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相同设置的条件下,临床上进行口腔内摄影时,选择光圈值F32 可以非常好的满足口腔临床医生对口内细节的表现,达到所需的临床效果,临床上最适合口腔数码摄影。但是,不同拍摄方法不同时间段所拍摄的相片前后对比的一致性,目前还未明确。

目前比较公认的做法,就是以三脚架将相机固定于特定位置进行拍摄。例如,X线头影测量技术的发明就是基于这种想法。但是,目前口腔数码摄影多数涉及牙齿,属于微胶摄影的范畴,拍摄的距离要求比较近,同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所以利用三脚架进行拍摄的设想不太现实。

本文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模型咬合面进行拍摄。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手动模式所拍摄的相片与对照组所拍摄的相片之间无明显差别;而光圈优先组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对数码相机进行适当的设置,以提高不同时间段所拍摄相片质量、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闫军. 数码摄影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信息记录材料. 2011.12 (3):55-57.

[2]杜立. 口腔正畸患者面牙合像医学摄影标准化程序的建立.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3):1179-1189.

[3]陈敏. 口腔正畸治疗拍摄方法的探讨.航空军医 2002.30(6):237.

[4]黄家昕. 摄影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9):561-563.

篇5:二级口腔医院、三级口腔医院标准

一、牙椅和床位:

牙科治疗椅20至59台,住院床位总数15至4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修复科、口腔预防保健组、口腔急诊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牙椅(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三)各专业科室(组)至少有1名医师;

(四)医生与护理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五)修复医师与技工之比为1:1;

四、房屋:

(一)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二)诊室每牙科治疗椅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四)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心电图机 电动吸引器

抢救床 麻醉机

多功能口腔综合治疗台

涡轮机 光敏固化灯

银汞搅拌机 高频铸造机

中熔铸造机 超声洁治器

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

分析天平生化分析仪

血球计数仪 离心机

电冰箱 X光机

X光牙片机 敷料柜

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 紫外线灯

洗衣机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门诊每诊椅单元设备:

牙科治疗椅 1台

手术灯 1个

痰盂 1个

器械盘 1个

电动吸引器 1支

低速牙科切割装置 1套

高速牙科切割装置 1套

三用枪 1支

口腔检查器械 1套

病历书写柜 1张

医师座椅 1个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三级口腔医院

一、牙椅和床位:

牙科治疗椅60台以上,住院床位总数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预防保健科、口腔急诊室;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每牙椅(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医师与护士之比不低于1:1.5;

(三)各专业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四)临床营养师1人;

(五)修复医师与技工之比为1:1;

(六)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一)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诊室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四)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装置:

给氧装置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心脏除颤器 心电监护仪

手术床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高频电刀

多功能口腔综合治疗台

涡轮机 银汞搅拌机

超声洁治器 光敏固化灯

配套微型骨锯 光固化烤塑机

铸造与烤瓷设备

X光机 X光牙片机

口腔体腔摄片机 断层摄片机

超短波治疗器 激光器

肌松驰仪 肌电图仪

颌力测试仪 显微镜

血球计数仪 分析天平

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自动生化分析仪

酶标分析仪 尿分析仪

血气分析仪 恒温培养箱

电冰箱 离心机

冷冻切片机 石蜡切片机

敷料柜 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

紫外线灯 蒸馏器

洗衣机 下收下送密封车

水净化过滤装置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门诊每诊椅单元设备:与二级口腔医院相同;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篇6:口腔修复工职业标准范文

初级口腔修复工

知识要求:

1.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和牙体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

2.了解口腔修复的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口腔器械、工具和种类、用途及保养知识。

4.了解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

5.了解常用口腔充填材料、印模材料、模型材料的一般知识。

技能要求:

1.能进行常见口腔器械、工具的消毒、灭菌工作。

2.能进行口腔、牙体材料的粗加工。

3.能操作口腔修复工一般器具并进行日常保养。

4.能区分常用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种类、性质及适用范围。

5.能完成一般口腔、牙体治疗的辅助准备工作。

6.能正确执行口腔、牙体修复材料加工的操作规范。

中级口腔修复工

知识要求:

1.熟悉口腔解剖生理、牙体解剖生理、口腔修复和义齿制作的基本知识。

2.熟悉口腔器械、工具的名称、型号、用途、使用规则,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 知识。

3.熟悉卫生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卫生标准。

4.熟悉口腔充填材料、印模材料、模型材料的基本知识。

5.熟悉牙体修复材料的种类、性质和适用范围。

技能要求:

1.能掌握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加工操作技术。

2.熟悉常用口腔材料、器械的技术操作和维护保养。

3.能区别常用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成型加工。

4.能进行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成型加工。

5.熟悉卫生消毒、灭菌的技术操作和标准。

6.能对初级口腔修复工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

高级口腔修复工

知识要求:

1.掌握口腔解剖生理、牙体解剖生理、口腔修复和义齿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口腔器械、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构造、使用规则,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

3.掌握卫生消毒、灭菌的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口腔充填材料、印模材料名称、质量、适用范围的基础知识。

5.掌握牙体修复材料的种类、性质、材料质量的适应范围的基础知识。技能要求:

1.熟悉掌握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各种研磨加工技术。

2.准确区分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品种、名称、质量标准。

3.掌握口腔修复、义齿制作和器械操作程序、使用方法和维修保养,能检修常见故障。

4.掌握消毒、灭菌的技术。

上一篇:企业形象策划分组名单及作业要求下一篇:感谢信颜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