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研究

2022-11-17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推动粤港澳合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017年7月1日, 粤港澳三地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正式开启了新时代下广东省改革开放新征程。要把粤港澳大湾区真正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则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让科技创新成为大湾区内协调发展的刚需必配, 让知识产权成为大湾区参与国际竞争的源动力。使得大湾区真正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进一步带动整个广东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分析

(一) 广东省 (主要指珠三角九市) 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2016年先后颁布《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东省正为建成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而努力。因为我国知识产权种类众多, 在此仅以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专利为例展开论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底, 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20万件, 达到20.85万件, 有效发明专利量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8万件, 同比增长13.81%, 占全国总量的56.49%, 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5]根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发布2017年专利数据显示 (详见下图) , 珠三角九市尤以广深两地成为广东省专利申请最为集中区域, 但是该九市发展呈现不均衡样态, 深圳与广州可归为第一梯队, 东莞与佛山可为第二梯队, 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则为第三梯队。值得注意的是, 该区域内的企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华为、中兴、腾讯、大疆、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的PCT申请量都名列前茅。

另外, 根据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 (GDI) 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 (2017) 》显示, 2012年至2016年间, 大湾区历年发明专利呈现逐年稳步递增趋势, 其中2014年和2015年的增幅最大, 接近50%。五年来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增幅达213.6%。大湾区东岸PCT专利数量多于湾区西岸和港澳地区, 但是西岸的增长率的稳定性明显却高于东岸。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角度来看,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湾区, 但是专利的质量与效率却明显低于其他三大湾区, 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 港澳发展现状

近年来澳门的发展主要以商务服务业为主, 因此专利数量明显偏少。以2017年为例, 澳门申请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延伸、实用专利的数量分别为68、441、18项。而香港地区因其具有大量高端科学教育资源, 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明显高于澳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专利统计简要数据显示》, 香港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54件, PCT专利申请数量达到528件。纵观2012年至2017年间, 香港的标准专利与短期专利授权的数量分别保持在6000、500区间, 呈现稳定缓慢增长态势。

(三)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样态

得益于广东省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的大力建设, 不断推进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 珠三角九市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全国前列, 知识产权授权量增速明显高于港澳地区,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香港知识产权资源丰富, 仍然具有自身国际化独特优势。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言, 协调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发展政策, 探索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模式, 打造粤港澳知识产权湾区将是未来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创新提出新命题

2018年3月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示, 即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省最核心地带, 理应成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标杆与模范, 而大湾区要真正实现该目标, 则必须具有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 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源动力发生了新变化

首先, 飞速发展的科技创新诉求。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门类最全、产业链最丰富、市场化最活跃的城市群, 应该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大湾区内云集了世界级创新高地的基本要素, 产生了华为、腾讯、大疆等知名科技创新型大中小企业群, 该企业群落为了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 科技研发而生成的新技术, 必然通过申请专利成为知识产权所有者, 进而获得一定期限的合法垄断权。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 同时也伴随着知识产权滥用、不正当竞争、维权成本高等问题, 尤其是大湾区跨行政区划的科技创新对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造成很大冲击;其次, 内生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改革开放40年来, 珠三角依靠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 造就了“世界工厂”、“深圳奇迹”等辉煌成就, 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该发展模式中的贴牌代加工等环节知识技术含量不高。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代, 单纯外向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 以深圳为代表的因科技创新驱动而产生的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而这种由外生向内生转变的发展模式亟需要知识产权治理结构作出相应变革与调整, 以适应因科技创新而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最后, 区域协同融合发展的要求。40年来, 珠三角城市与港澳先后经历大力吸引港澳资金技术、服务贸易自由化、“前店后厂”模式, 直到目前的互学互鉴、协同建设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新阶段。粤港澳三地应为协同打造世界科技湾区进程中, 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先行先试”等制度优势, 在知识产权创新治理方面作出大胆尝试与合理安排。

(二) 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主体结构呈现多元化

行政与司法机关。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由分散走向集中, 司法体系方面由普通管辖转向专门管辖。2018年, 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也证实这一点。其中规定:“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整合, 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这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由分散转向集中统一, 但是实践中大湾区知识产权的治理已经牵涉众多部门, 需要广东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这一制度来统筹协调。另外, 目前大湾区内只有广州市知识产权法院专门审理和深圳市两级法院部分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港澳法院单独审理自辖区纠纷案件。但随着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与融合, 大湾区需要更多专门知识产权法院设立, 以及港澳法院与珠三角城市知识产权司法系统的更多协作;第二, 社会多元主体。大湾区知识产权的发展已经由“政府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型。行业协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科研机构、技术企业以及普通消费者可以弥补政府在知识产权治理中的“失灵”缺陷, 必将以技术专业性、市场敏感性、管理灵活性等优势在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湾区亟需探索在多元主体参与下的, 集科技、产业、商业一体化的贸易知识产权事务协调机制。

(三) 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机制要适应区域化发展要求

珠三角地区4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除依靠国家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与廉价劳动力要素优势外, 还依赖于大量境外包括港澳地区科学技术的转移与扩散。珠三角传统的模仿、山寨等轻视知识产权治理的行为, 已经不能支撑该区域顺利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的过渡。另外, 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自2009年开始建设以来, 逐渐从高新区的“升级版”已经演变为区域创新联动的新引擎。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实践已经为知识产权区域治理机制创新提出新要求。而如今又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使命, 就要着力通过知识产权治理机制的创新来提升大湾区核心竞争力。探索开展“一国两制”框架下知识产权政策协调试点,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新机制, 以适应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三、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探索经验对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知识产权区域治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首先, 在知识产权领域, 三方应树立大湾区科技创新共同体理念, 实现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政策对接, 深化利用现有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平台, 创新大湾区知识产权执法务实合作。其次, 今后应建立更加明晰的大湾区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建立更加稳固的信息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协作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再次, 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知识产权治理模式,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要尽快调整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 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等多元治理主体, 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形成行政、司法、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最后, 重点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下功夫, 推动九市高新区提质升级, 落实好“1+1+7”区域创新格局, 打造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湾区创新生态群落, 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 在广东省改革开放再次扬帆起航之时, 更在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指引下,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应同心协力, 聚焦创新驱动, 以广深港为核心, 不断完善湾区知识产权创新治理体制, 定能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区与模范地。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珠三角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科技创新, 而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制度是知识产权。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以为湾区内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基本逻辑起点,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现状以及创新知识产权治理的重要意义, 运用治理思维重新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创新驱动,治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7.

[2] 江秀珍.广东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举措见成效[N].广州:广东科技报, 2017-3-30.

[3] 综合开发研究院 (中国.深圳) 课题组.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J].开放导报, 2017 (4) :7-12.

[4] 吴汉东.论知识产权一体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关于立法模式、管理体制与司法体系的研究[J].知识产权, 2017 (6) :3-12.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研究下一篇:基于人文精神下的博物馆艺术陈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