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条例》对高等学校体育的影响

2022-09-11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条例》已经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全民健身条例》旨在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提高公民身体素质, 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 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实施重点由15年前的青少年和儿童转向了全体公民;在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保障、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规定。针对学校,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 为社会提高健身设施等。奥运会后, 尤其是《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以后, 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冲击, 深入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的步伐。为了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使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适宜《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实施, 深入研究《全民健身条例》对高等学校体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整理理论依据。对《全民健身条例》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逻辑分析, 寻找内在规律和联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全民健身条例》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2.1.1 进一步确立了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人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 一生中学习与参与锻炼活动,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另外, 根据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 要求身体锻炼必须坚持, 持之以恒, 否则就不能产生持续锻炼的效果。终身体育、全民健身就是要人们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锻炼措施, 来保证身体的正常发展。发展方向。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 使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立足于长期效益的探索和追求, 充分利用学生在高校学习、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转变态度, 更新观念, 是学生不仅在学校, 在步入社会以后仍然坚持体育锻炼。《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实施,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几年的成果基础上, 进一步确立了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

2.1.2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转变

《全民健身条例》第八条提出: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 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所谓目标, 是指某一活动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境地和取得的结果,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预先设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是体育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体育教学领域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性的要求, 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体质为目标, 教学以掌握“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体育教学的要求适宜终身体育为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全民健身条例》第九条:“国家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民体质监测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其中, 对学生的体质监测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全民健身的状况进行全程跟踪和及时反馈, 力求通过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理念的政策引导和深入人心, 促使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能力、习惯、兴趣和个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 由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以完善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健身育人教育转变;以技能教育为主向以体质教育为主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侧重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兴趣, 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习惯, 提高他们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 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作为最终目标。

2.1.3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向开放、多样化转化

《全民健身条例》中:“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 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 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 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 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 (冬) 令营等活动。”进一步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促使学校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向着更加开放、更加多样化转变。”

2.1.4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注意终身体育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转向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体育、娱乐体育。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 又使学生掌握善度闲暇时间的体育手段和方法。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强调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2.2《全民健身条例》对高等学校体育的要求

2.2.1 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树立新观念

体育教师要积极追求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 不仅要把终身体育作为现代体育思想认真去研究, 还应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要教育学生明确认识到体育是文明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同等重要。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 养成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终身体育习惯, 为进入社会后成为高综合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体育既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 也可以激发参与文明、健康、多姿多彩新生活的热情, 把体育看成是与自己的健康身体、文明生活、高尚修养紧密相关的组成部分, 从而踊跃参加体育锻炼。

2.2.2 要充分选用适合健身的新内容、新教材

高校体育主导思想向终身体育思想转轨, 要注重逐步建立成套的体育健身教材、系统可行的健身锻炼方法和逐步完善科学的建设体系。与时俱进的“十二五规划”系列体育教材等相继在各高校投入实践教学中选修课制度的完善, 科学性的增强等都为体育教材、内容的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真正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习惯的养成。选择难度小, 易开展并适合成人, 对增强体质实用性大的教材内容, 如武术、乒乓球、太极拳等项目, 从保证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最合理的纵向连贯与衔接。

2.2.3 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 不仅是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 也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 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进行科学锻炼和科学养生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应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合理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保持统一性和灵活性, 使所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有利于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才能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2.4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必须要了解、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的规律, 结合体育教学的规律、原则, 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采用发现式、自主式等方式方法, 让学生自主、自制、自控、自练、自调、自评自己的体育学习、运动锻炼过程, 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提高。

2.2.5 高等学校体育的其他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学校的体育设施比重越来越大, 高校周围大都是居民居住区, 这为周围公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 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为学校在全民健身中所要承担的责任, 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当然校外公民在校园内锻炼是双赢的行为, 一方面参见体育锻炼促进公民体质改善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 高校的主体——大学生, 最终将步入社会, 与校外的公民步入一个行列, 在同一块体育场地的交流, 将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无形的帮助, 同时也必将指导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高校应该履行提供场地设施的社会责任, 同时也要适时地、及时地调整大学生体育运动方式方法, 促进其全面发展。

3 结语

(1) 《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确立了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为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确立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教材和内容的选择改善趋势是相通的, 并将继续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3) 《全民健身条例》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 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选用, 注重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

(4) 《全民健身条例》要求高校要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支持, 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更合理的纵向连贯与衔接。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重要工作, 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认真学习《全民健身条例》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认真总结, 力求为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全民健身条例,高等学校,体育,影响

参考文献

[1] 全民健身条例, 2009-10-01.

[2] 杨桦, 等.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5.

[3] 胡建化.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4] 张敏福.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高职园艺专业实践课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下一篇:房地产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