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与操作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3-01-10

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 操作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发现内在的数学规律, 形成较稳定性和可迁移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 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运用讨论式与操作式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动手探索, 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动

手的机会和时间, 而实践的问题要富于思考性和探索性。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体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并且通过动手获得了实际经验, 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时, 我就摒弃了过去老师做实验, 再由老师讲产生此实验的原因、结果等传统的教法, 而是让每个学生准备材料自己亲手操作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先用一个杯子装半杯水, 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再做第二个实验:取一只杯子装满细沙, 再把沙倒出来放在一边, 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 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你又发现了什么?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每个学生都具有操作的欲望, 而且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他们的激情很高, 而且是全体同学都动手认真有趣地做了这个实验, 并进行了认真观察并作了记录。然后提问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学生发言踊跃、大胆, 一扫过去的不知所言与胆怯。由此引出“体积”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而且容易接受。这样就把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了学生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之上, 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动手操作, 发现问题

当前的课堂教学还深受陈旧思想的影响, 教师讲的多,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 我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切实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教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为帮助学习真正理解。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张完全一样的纸条, 用折纸的方法折出纸条的1/2、2/4和4/8, 并用红色彩色笔描绘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再让他们用眼睛观察、比较, 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说明这3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自然得出。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观察、观察讨论, 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操作与讨论并行, 探究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我常常要安排一些让学生“说”的环节,

使新旧知识得到有效的沟通, 使重点、难点得以分散解决。在教学过程中, 凡是学生会说的都让学生自己说;如果学生独立说有困难时, 就在教师的启发下, 点拔下试着说;有时也分小组讨论, 再抽学生说,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

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就先让学生同桌互说或者互相讨论:什么叫倍数?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什么方法?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然后就叫学生动手试一试;你能求出2的倍数吗?学生动手求出2的倍数之后, 引导学生学生观察: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 也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动口讨论, 通过一阵轻声的议论之后, 纷纷举起了小手, 告诉老师他们找出了正确的答案。对于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老师则说:用同样的方法, 能找出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吗?大家动手做, 动口轻声讨论,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学习主动性很高, 很快找出了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让他们举例验证, 证明答案正确。再让学生找出能被2、5整除的数有否共同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让他们自主探索, 自主讨论, 也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操作与讨论并行, 创新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紧扣教材, 主动去发现和挖掘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去进行创新的数学素材, 同时不拘泥于教材, 除了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学生操作之外, 在知识的巩固深化阶段也安排了一些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条件下, 充分讨论, 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样不仅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 而且能激发灵感,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独特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道有多种答案的开放式练习题:“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 长8米, 宽6米, 要在这块空地上留出一半的面积种植花草。请问你该如何设计呢?画出草图。”于是同学们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独立探索, 多向思考, 然后在两人组内进行交流, 最好进行集体汇报, 学生们得出了很多设计方案。

从这些答案可以看出, 由于这样的操作能使学生从不同方向、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局限于原有的思维定势, 从而能提出新问题, 发现多种解答和结果, 这样教学可以鼓励学生敢于讨论, 喜欢操作, 敢于标新立异, 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动口讨论, 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发现,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而且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进而形成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分析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下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DNA计算模型编码方案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