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与策略

2022-09-12

在高校评估中明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一线岗位并适应其要求, 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他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1]。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 各大学都提出了符合本校特点的具体的办学理念, 但并没有完全贯彻到实践教学的一些具体行为中, 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本科教学的影响。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 对理论内容进行验证的实践教学环节仍占较大比例, 而有利于培养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工程训练等实践教学比例偏少。在实践教学安排方面, 仍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 根据理论教学的安排来确定实践教学环节。

1.2 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教师队伍缺少工程经验;兼职教师比例少;引进教师的观念陈旧, 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条件, 无形中弱化了对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

1.3 教学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对学生培养共性制约强, 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狭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及学生课表刚性强、弹性弱, 教材的选用、课程的选择、教学大纲基本成一体化, 考试制度也不尽合理, 一般强调“统考”, 强调必考、强化闭卷、强调集中考, 把考试制度强化到了部分学生难以承受的地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太过统一,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二是学生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学校对转专业限制的过严。学生的考核仍以考试为主打形式, 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考试内容单调, 只注重课本知识, 注重对知识的记忆, 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考核评价要求过低, 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方式死板, 不愿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严重忽视了其本身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与途径

2.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关键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 也是培养优良教风、学风的重要途径。目前体现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双效课堂”[2]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为“双效课堂”的实现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 在教学手段上, 我们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我教你学、我写你记的授课模式, 适当并合理利用CAI、电子教案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长处来组织教学, 提高授课的知识密度和强度, 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效果。课后适当给学生留些问题, 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同时, 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行实验室开放, 学生可随时与老师联系做实验, 这样有些问题还可以通过实验自己验证、解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我校学生已多次在全国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骄人战绩。通过这些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具体分三个层次实施: (1) 加快培养专业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 (2) 抓紧培养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3) 大力推进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目前我学院共有6个各方面的创新团队, 其中一个创新团队被评为优秀创新团队。这些团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引进兼职教师, 引进兼职教师的优点是迅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能够保证实训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兼职教师的参与将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鼓励、支持、引导高水平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

2.3 加强校企合作, 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训练条件

大学与企业合作, 由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 学校提供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 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和参与研究的机会。教学中科研选题全部来自企业需求和为企业服务。目前我学院与聚龙集团正式建立了合作的关系, 有大批的教师成为企业研发主力。每年有一部分学生到聚龙参与科研实践或做毕业设计, 有些好的学生毕业时就留到了聚龙集团。还有一些教师在其他企业进行着相似的合作。

2.4 改革考核形式、培养创新人才

以往传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对技能及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核相对薄弱, 容易使学生成为创造力低下、高分低能的考试型人才。单元目标教学式考核方法[4]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单元目标教学式考核方法的理论核心是明确教学目标, 有的放矢的围绕所设立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是将所学的知识分成若干单元, 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单元目标, 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要求每次课程的知识点之间具有比较紧密地联系, 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考核, 让学生在综合归纳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学会灵活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 此种考核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 目的性强。 (2) 由于目标明确, 使一些枯燥的课程变得很有吸引力。 (3) 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发现学生的一些创新点及与众不同的思路时,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且在考核中予以体现。而期末的考试成绩实行结构分, 最终的试卷成绩只占70%, 平时的时间成绩占30%, 由教师灵活掌握。

3 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 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加强。

摘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 因此应该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创新精神,评价体系,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乔学光.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8:26~28.

[2] 顾豪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7:16~18.

[3] 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8:47~49.

[4] 诸刚, 等.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培养创新型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8:151~152.

上一篇:探析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的发展下一篇:在心灵的共鸣中欣赏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