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经济学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人力资源经济学范文

人力资源经济学.doc(A卷)

《人力资源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072231班

一、填空题(2分X 5=10分)

1.先低后高的工资模式在人力资源经济学中被称为。

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中,高位数是工资收入数列中的数据的平均数。

3.是补充不完全契约的两种契约形式。

4.是由雇主代表组织一方同劳动者代表组织一方就劳动者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及其他工资福利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谈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并将一致意见签订为专门的工资契约或作为专门的条款列入集体合同。

5.劳动者的效用方程包涵的两个因素是答案:

1.延迟工资

2.前5%

3.关系契约和无形契约

4.集体谈判或者是集体协商

5.休息娱乐时间和收入水平

二、简答题(8分X 6=48分)

1.试简介机会成本、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本的定义

2. 人力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

3.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4.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5. 薪酬激励体系设计的四大原则

6. 根据相对表现而不根据绝对表现来决定升迁的优缺点

答案:(答出要点即可)

1.机会成本:当一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把有限的资源用于一种生产或行为的时候,便不能用于其他行为和生产中,从而放弃了能从其他行为、生产中得到的利益。机会成本就是人们决定把资源用于某一种生产行为中,而放弃其他用途的成本。

人工成本:企业人工成本是指在报告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包括:员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员工福利费用、员工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员工住房费用以及其他人工成本的支出。

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从价值的角度看,任何个人对自身进行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的投入,如果能够给投入者带来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并且其占有和支配这部分价值而产生更大的投入积极性,那么这种投入所形成的价值便是人力资本。

2.(1)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由利润最大化决定的

(2)人力资源的供给量是由效用最大化决定的

(3)资源的稀缺性

(4)企业和个人都是理性的。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会使其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超过这一点后,增加可变投入会使边际产量减少,这一规律就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就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愈来愈不合理。当可变投入减少的时候,不变投入显得相对较多,此时增加可变投入可以使产量的增加量递增;而当可变资本和不变成本的投入组合达到最有效率的那一点的时候,再增加可变投入,就使不变投入显得太少,而可变投入显得太多,从而使产出的增加量递减。

4(1)各级正规教育。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等正规教育的费用支出。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其投资主体用于普通教育的费用均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这种形式的投资形成和增加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是人们为了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这种投资方式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构成中的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存量。其表现是人力资本构成中的专业技术等级。同样,通过了解职业技术培训规模、人力资源的各类专业技术等级结构状况,可以方便地比较和鉴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人力资本的现有规模。

(3)健康保健。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制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劳动者营养、衣着、住房、医疗保健和自我照顾、锻炼、娱乐等所需的费用,它可以由“健康时间”,或者由工作、消费和闲暇活动的“无病时间”组成。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劳动力流动费用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并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宏观上,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在微观上,可以使个人的人力资本实现最有效率和最获利的使用。所以,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5.(1)信息原则 :如果某个业绩指标虽然也能反映员工的努力程度,但是该指标包含的不确定因素太大,那么宁愿在激励系统不用这个指标。如果非要用这个指标不可,也要给他们的权重小一些。

(2)最佳激励强度原则 : 在设计激励强度时,企业最需要考虑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就是,员工变得更努力到底对企业有多大的好处。企业在设计激励强度的时候,如果员工努力强度越大,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越大,企业就应该设计比较大的激励强度。如果由于产能、市场份额等限制,就算是员工非常努力,企业的利润也不会得到太大的提高,那么企业就不需要也不应该设计太大的激励强度。

(3)监督原则 :如果激励强度设计的较大,那么员工的薪酬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业绩的考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尽量把业绩考核做的更好一些,描述的更精确一些。(4)激励方向原则 :员工的工作经常包含不同的方面,员工分配自己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在不同方面的工作,雇主一般无法观察到员工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分配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如果没有设定激励方向,员工会把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平均分配在工作的各个方面上。但一旦设定了激励方向,激励系统考虑或者奖励的工作方面和业绩,对员工努力的边际回报率比较高。系统不奖励的工作方面和业绩,边际回报率低。

6.优点:

(1)有时个人的绝对业绩是比较难以衡量的,但是相对业绩是比较容易衡量的。(2)可以利用更多的有效信息来减少噪音信号,从而减少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业绩评估误差的情况。缺点:

(1)激励的范围很小,受到激励的员工很少。

(2)升迁的选拔根据几位竞职员工的相对业绩而定。

(3)很多时候升迁不是由客观业绩来定的,而是由上级领导管理部门的评估决定的。(4)存在彼得原则。

(5)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讨好上级,产生影响成本。

三、计算题(10分)

四、图表分析题(10分)

1、试分析该图表的各部分以及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答案:

横轴为年龄a,纵轴为年工资收入W,原点以下abhc部分I为大学教育的直接成本,ady为高中生的收入流曲线,adyf相当于高中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总和;adeb相当于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即因投资于大学教育而放弃可能的收入部分Ⅱ;byuf为大学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总和,eyuy部分Ⅲ就是大学教育投资收益增加值部分。当按某一折现率R折现,在现值的基础上(I+Ⅱ)价值部分等于Ⅲ时,R即为投资报酬率。若S给定,那么只有当Ⅲ≥(I+Ⅱ)时,大学教育投资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判断,人们才会选择大学教育投资。

五、论述题(22分)

1、论述不同的薪酬激励模式定义及其优缺点

答案:

一、个人激励

个人激励的薪酬模式就是员工的收入与他们个人的业绩挂钩,个人业绩指标可以是产量或销售额。

1.奖金制度

(1)内容: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过考虑,会给员工设定一定的产量和业绩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员工达到这一目标就可以得到一笔奖励性收入。(2)特点:一次性的一笔收入(3)缺点:一次性的一笔收入2.佣金制或计件制

(1)内容:在这两种模式下,员工都是保证了 一定的固定收入,比如在一个月或者一年里员工有一个基本收入或者基本工资,企业会给员工设定一个目标,如果超过这个销售额或者生产目标,员工可以从增加的销售额或产量中获得一部分收入。这种模式有激励的强度和方向。2)优点:

*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在劳动契约签订之前正确选择工人的问题(3)缺点:

* 把工人的收入和某些业绩目标挂钩了,工人只会关注这一方面的业绩指标,其他方面的工作会被忽略。* 存在拉什效果。

*给员工的收入带来风险。3.以技术水平来设定薪酬的模式针对低技术工人设置

(1)内容:一般情况下企业会给员工的技术进行分类,员工可以直接参加技术考核,或参加一些培训项目,培训之后,接受技术考核。如果他们通过考核,证明他们确实掌握了一门新的技术了,他们就可以得到一份比较高的工资,或者是奖金。

(2)优点:对于员工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缺点:随着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升级,工资涨到顶,激励作用就结束了;随着员工工资增长,企业人工成本增高。

二、与小组业绩挂钩的模式收入共享方案

(1)内容:一般情况下企业先确定一个工作小组,由一些工作相关的工人组成,然后企业给工作小组制定一些目标。如果整个工作小组达到了目标,就可以从超出的部分中得到一部分作为额外的激励收入。(2)优点:

*鼓励员工在工作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共同达到企业制定的目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3)缺点:

*存在搭便车现象。

*目标设置的拉什效果。

三、与企业绩效挂钩的激励模式利润共享

内容:企业制定每年的利润目标,如果超过了目标,就将超额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与员工分享。员工持股

内容:企业给员工赠送或者以低价卖给员工股票,如果企业的效益好,股票价格上涨了,员工就可以从中受益。

利润共享和员工持股两种模式的优点:

*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员工感到他们个人表现与整个企业生存成败息息相关,尤其是员工持股可以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翁。利润共享和员工持股两种模式的缺点:*所谓的1/N的问题。

*企业设定较高目标,员工自知努力也无法实现,激励作用为零

第二篇: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课程第一次作业

一个指挥棒协奏山水林田湖 ——自然资源共同体综合管理路径选择2014年05月14日

作者:蔡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那么,怎么认识“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的内涵和本质?对共同体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路径如何选择?

生命共同体中——人之命脉在土地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进一步关注这些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设定资源利用强度,因地制宜管护资源,实现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人地和谐

所谓“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其实就是这几种物质与物质运动及能量转移,以及它们之间互为依存,又相互激发活力的复杂关系,使之有机地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田者出产谷物,人类赖以维系生命;水者滋润田地,使之永续利用;山者凝聚水分,涵养土壤;山水土地(涵盖气候与地形等)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而树者依赖阳光雨露,成为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生产者。这一概念,深刻而透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生命过程之根本。

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生命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基础。山、水、林、田、湖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存在一定的总量。如果人类的攫取或消耗超过这个限度,该共同体的运行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异,甚至断链停歇。与此同时,山、水、林、田、湖又都是有形、有质的实体,由这些实体构成的生命共同体也必定具有因时、因地的差别。我国地域辽阔,要管好、用好自然资源,一定要讲究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由此,我们认识到,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存在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可谓“相生相克”,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其中生态要素的合理配置,直接决定了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兴旺、繁荣、健康、可持续程度。尤为重要的是,文中明确提到“人的命脉在田”,田者,土地也。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对土地数量的严格控制,以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价格的提升,级差地价的出现,地方政府开始利用盐碱地置换城市周边的耕地、菜地,同样的耕地数量,却由高产田变成低产田,影响了持续的粮食增产。与此同时,土地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现在,我国土壤污染已经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除工矿企业发展造成的直接污染外,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使污染面积进一步扩大。

可喜的是,国家层面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提出对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支持系统进行协调、有序的保护与管理。但在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过程中,更需要进一步关注山、水、林、田、湖的合理配置,根据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实现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人地和谐。

构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让“共同生命体”生生不息

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统筹优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并开展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估,采取统一立法、综合保护的模式,形成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土地是承载着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城镇、村镇、道路、人文等社会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但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似乎更多地看重了土地的财产属性,忽视了土地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不仅警示我们土地系统与人一样,是一个生命体,要还权利于自然,还权利于土地系统。同时,也提示我们需要加强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从土地角度出发,形成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资源管理体制。

首先,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是人类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权制度是界定自然资源权益边界、规范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的基础。为此,要从三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构建包括所有权、用益权、担保权、相邻关系权等于一体的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权利束,并依法保护,严格限制政府管理行为对于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的过度侵占。二是按照遵循法律,尊重惯例产权的原则,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并以不动产登记为支撑,形成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登记体系。三是建立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体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交易效率的提升。

其次,优化自然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统筹自然资源要素配置,避免单一类型为主导的开发利用对自然资源系统造成破坏。例如,沿海开发过程中,不能过分地注重补充耕地指标、获取建设用地指标,还要充分考虑大规模围垦开发对于近海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系统的影响,尤其是要关注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等对于未来沿海城镇、开发区的影响等。另外,土地开发利用还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避免甘肃舟曲占用泥石流通道建设城市,以及一些城市规划建设在断裂带上等做法。

再次,重视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估。在城镇布局、土地利用中不仅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尤其是城镇、开发区土地占用对于水资源、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碳容量等的压力与影响。否则,即使保护了耕地面积,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会由于过度的人口、产业以及基础设施集聚,导致水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将破坏山、水、田、林、湖系统的平衡。更值得重视的是,由于这一状况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加剧,公众丧失发展信心,导致出现社会危机与风险。

最后,注重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与配置。从世界自然资源管理来看,统一立法、综合管理正成为趋势。因此,我国也需要结合国情,探索形成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及认定标准,避免有些土地在国土资源部被认定为耕地,在林地部门是林地,在农业部门是草地,从而不仅难以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更不知如何管理。同时,制定《自然资源法》,从法律上保障自然资源管理的协同性、统一性和有序性。在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以土地为载体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提高自然资源综合配置效率。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四条控制线”整合落地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三规合一”,确定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四条控制线”,并统一纳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监管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明确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为此,课题组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可行性研究。目前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都划定了主体功能区,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甚大,推进缓慢。因此,应加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工作推进的难点、重点和时序,国家和地方应加快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这是主体功能区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针对生态补偿的复杂性,应尽快解决目前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补偿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不科学、补偿模式较单

一、资金来源缺乏,以及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同时,加大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力度,建议根据生态环境状况、物价指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参照油价调整模式建立相关信息跟踪平台,实现生态补偿动态化,从而全面推进生态补偿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建议各地区尽快实现“四线合一”研究,并纳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平台管理运行。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目前的划定与管理分属于环保、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环保部门只是给予了整合,但落地后如何统一管理仍是问题?国土是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载体,国土资源部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参与,也理应将其纳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加以监管。为此,应尽快开展基本生态网络结构规划研究,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各地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将“三规”(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域规划或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四条控制线”整合落地,并统一进入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平台管理运行。

建议各省、市开展生态控制线落地方案划定与实施工作。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与实施工作,是切实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底线,保障发展与区域生态安全、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有效落实生态管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有必要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同时应注意落地方案与“四条控制线”

的衔接,明确管控范围。针对生态网络空间的不同分类、分级,要从土地用途管制、项目准入原则、产业调整策略、城市村镇建设策略等方面,研究和制定不同生态网络空间的生态管制规则。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第三篇:资源经济学作业

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该县另辟蹊径,以查拉村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生态健康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资源、特色、效益为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以发展优质特色红富士苹果与林下种植两季蔬菜相结合的有机“立体农业”,走出了一条符合查拉村特色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条适合查拉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第一秤513斤、第二秤489斤……合计4292斤,按每斤6角钱计算,共2575.20元。”6月25日下午,黑水县芦花镇查拉村村民阿吾基喜滋滋地从来自茂县三龙乡的蔬菜老板手里接过销售莴笋的2575元现金。

查拉村位于黑水县城附近,距县城仅几百米,这里交通便捷、土地肥沃。一直以来,村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土地的利用仅限于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守着一座“聚宝盆”却不知如何开采。

经过两年的种植,如今的查拉村已是果树成荫、蔬菜成片、群众收入节节上升。

大家可以看见,红富士苹果已经有一米多高,部分开始试果,预计明年大多数果树将开始挂果,这又将是村民的一笔收入。

谈起今后的发展方向,查拉村村民满怀信心的介绍,“立体农业”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搭起了我们的致富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逐步建成集立体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农业示范区。

我村共规范化种植红富士苹果100亩,蔬菜260亩。2012年查拉村可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元左右。为解决群众销售蔬菜的问题,防止出现滞销,村上组织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村民下种、除草、施肥、打虫等进行指导,蔬菜快成熟时,合作社就与内地或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蔬菜商贩进行联系,适时进行销售,或者由合作社统一收取后销往成都等地市场。至于村民房前屋后小规模种植的蔬菜则在县城就能销售。

这就是利用土地资源而达到了赚钱的目的。

第四篇: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编辑]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说明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是指为了适应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和会计等方法及工具,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综合经济分析。该分析是一项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可直接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它不仅要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而且要侧重于对未来的人力资源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和预测,其分析结果将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决策。

春天集团非常注重人力资源投入与回报问题,该集团的经理们经常对人力资源进行经济分析,以求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编辑]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的内容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人力资源投资分析、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人力资源收益分析和人力资源决策分析,

(1)人力资源投资分析。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人力资源经济开发与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投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卫生保健投资、人员流动投资和经济信息投资五项内容。

(2)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人力资源成本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企业为了获得和开发人力资源,必须进行劳动、人事管理活动,由此付出成本代价,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第二类是为了形成人力资源本身价值而付出的代价,称之为人力资源价值成本。

(3)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可能为企业提供的未来用途或服务的当前价值,它反映了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效用的能力。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种是个体价值,另一种是群体价值。个体价值是指某一个别劳动者可能为企业提供效用的当前价值,群体价值则是作为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劳动者联合体为企业提供效用的当前价值。无论是个人价值还是群体价值都有货币化的计量方式和非货币化的计量方式两种度量方法。

(4)人力资源收益分析。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必然会产生收益,但人力资源的收益与其他经济资源的收益除了有共同点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点。人力资源的收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多效性,使得对它的统计核算与其他经济资源的统计核算有许多区别。人力资源收益分析通常包括普通教育收益分析、在职培训收益分析、卫生保健收益分析、人员流动收益分析和职业经济信息投资收益分析。

(5)人力资源决策分析。人力资源决策包括人事费用控制决策、员工数量控制决策、人力资源获得决策、人力资源开发决策、人力资源补偿决策、员工收入分配决策六项。

[编辑]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的应用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工具用于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等研究,其成果是人力资源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环境资源经济学作业

1、举例说明科斯定理

2、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污染控制应当遵循哪种思路

3、假设有两个工厂,甲工厂的边际控制成本为MC=0.5W,乙工厂的边际控制成本为MC=W,假定两工厂的总准许排污量为30。W为排污量。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a)如果平均分配准许排污量,是不是最优的?

b)什么是排污量的最优分配?

c)在平均分配准许排污量的情况下,总控制成本比最优情况下增加多少?

4、两企业排污控制的边际成本分别为MC1=0.6q1,MC2=0.3q2。式中,q为污染量。排污量-实际污染强度ppm的转换系数(排污量/实际污染强度)分别为a1=1.0,a2=0.5。若不进行控制,两企业的排污量分别为25吨和30吨,周围环境的标准为21ppm。排污费定为6元/ppm是否合理?

5、举例说明庇古税与排污标准加罚款的区别

6、两个空气污染源的边际控制成本函数分别为MC1 =0.3q1 (元),MC2 =0.5q2 (元),式中q

1、q2 分别为污染控制量。排污量(吨)—ppm(污染物的集中度parts per million)转换系数分别为a1=1.5,a2=1.0。如果不进行任何控制,它们将分别产生20吨污染,环境标准为12ppm。

(1)如果建立排污许可制度,需要发放多少排污许可,价格是多少?

(2)如果将排污许可拍卖,每个污染源将花费多少钱来购买排污许可?

(3)如果开始时给两个污染源各免费分配一半排污许可,每个污染源最终将花费多少钱来购买排污许可或出售多少钱的排污许可?

7、两公司控制污染的边际成本分别为MC1 =200q1,MC2 =100q2 ,式中,q

1、q2 分别为两公司减少的污染排放量。假设不进行任何排污控制,每个公司的排污量分别为20吨。

(1)计算减少的排污总量为21吨时的成本有效配置

(2)如果给第一个污染源9吨排污许可,第二个污染源10吨排污许可,排污许可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在交易后每个污染源最终持有多少吨排污许可?交易后每个污染源用于购买排污许可的净支出为多少?

(3)假定该区域内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源,其固定的边际控制成本为1600元,如果不进行任何控制,将排放10吨污染物。控制责任将如何分配?每个企业将处理多少污染物?排污权价格将如何变化?交易将如何进行?

8、假定排污控制效益曲线是确定的,为B=100-q,排污的成本曲线是不确定的,管理者认为的成本曲线Ca =40+q, 实际的成本曲线为Ct =20+q。

(1)计算管理者所估计的排污量和真实的最优排污量

(2)计算管理者错误估计成本曲线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并加以说明

9、在边际社会效益曲线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设计一种排污控制系统使排污量始终保持在最优排污量水平

10、“针对北京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和与之相关的交通管理政策”,设计一种不同于现行制度的污染控制制度。解释你的制度的基本构想、理论依据、假设条件,与现行制度相比的优缺点。如何才能使本地区政府接受你的方案?设计一个说服领导接受你的计划的方案。

上一篇:让教育梦想花开范文下一篇:生产成本的构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