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的依法治国

2022-12-27

一、依法治国的发展沿革

“依法治国”这一名词在我国最早见诸于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的《韩非子》一书中的“以法治国“。近代以来, 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法治的建设。建国之后一共制定了四部宪法, 不同门类的法律也逐渐完善。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 会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从此,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始进入全新的时期。2014年10月20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 在我党93年的历史上第一次的把”依法治国“作为大会的主题, 足以见得党和国家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视。此次会议强调, 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体上而言就是党和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不唯权, 只唯法。在处理党和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的时候, 以法律为依据,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法治国家的建设, 必须要强调国家权力的法治化, 各项权力的行使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 严厉打击一切腐败和滥用权力的违法行为, 将权力彻底关进笼子里, 实现从制度层面的权力法治化改革。还要求要强化司法公正, 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将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同等重视。政府要严格控制公权力的行使范围, 努力推进司法独立化改革, 将政府的决策、行政和监督都纳入法治化,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的透明化, 政令所出都有法可循, 有法可依。法治社会的建设, 要求普通民众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修养, 不仅要做到知法明法, 还要做到遵法守法。

三、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被提出,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依法治国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民经济的发展面临重大转型, 这其中的挑战更是愈加复杂和多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强调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但是由于市场调节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使得自由竞争下的经济主体之间矛盾丛生。有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 不惜弄虚作假, 生产假冒伪劣商品, 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得不到保障, 还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等。强调依法治国, 重视经济发展领域中法律的重要作用, 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法规, 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 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法律以其特有的国家强制力, 对于扰乱市场秩序, 破坏市场规则的违法违规行为加以惩处, 保障整个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调整经济结构可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 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必须知法守法, 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深究和谐二字, 其中也包含着法治的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宏大而成体系化的过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既要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 还要对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利益进行平衡, 既要建立公平正义的竞争环境, 还要实现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法律的存在可以将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规制在特定的有序框架之内, 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 遵纪守法, 能够使社会关系更加平稳, 社会风尚更加和谐。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要以人为本,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 最为注重的就是人民的利益得以实现。法律可以保证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治的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的支持。

(三)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主席指出,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中国梦的实现, 离不开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 这最需要的就是法治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依法治国, 走法治治国之路, 就是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深化改革, 化解社会矛盾, 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只有将法治的作用发挥到每一个领域中, 才能确保权力的行使有法可循, 社会的管理违法必究, 公民的行为遵纪守法, 团体的活动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如此一来这一理想的实施过程变得有章可循, 具体明确。

四、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 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努力。对于实现依法治国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 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加快立法,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为实现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强调立法先行, 重视立法工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保证出现问题时有法可依。众所周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依宪治国, 因此在立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宪法的基本精神保持一致。由于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 因此在立法时要强调针对性, 能够切实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 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制定尽可能科学完善的法律。

(二) 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要加强执法力度, 违法必究

有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严格执法。对于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 执法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应当统一标准, 不因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而有所差异, 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想实现这一点, 必须要加强执法工作者的法治教育, 强化其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观念, 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执法机关应当定期开展法治培训工作, 邀请著名法学学者等进行讲学, 重点强化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将依法办事贯彻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彻底解决执法困难的问题, 要求执法人员杜绝任何人情关系, 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在执法的过程中, 还要重视程序的规范问题, 将不公正不公平因素扼杀在过程之中, 实现严格按照规章办事, 提高执法水平和力度。

(三) 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全社会提高法治意识, 共同努力

依法治国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谐幸福。人民才是法治中国的主体, 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力量。因此,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人民的法治意识的培养。当今中国的法律教育大部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任务, 与普通民众相距甚远, 这也导致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 对于法律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最浅显的表面。要想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让法律进社区进乡村, 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让公民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功能。同时还要强化权利意识的培养, 将知情权、监督权、选举权等权利告知公民, 便于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重视法治宣传工作, 强化公民法律意识, 还可以健全法律监督体系, 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

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针从提出到成形再到最终的实现, 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 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值得称道的是, 我国已经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 法治中国的建设, 司法体制的改革,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都已经启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定能看到法治建设新蓝图的实现。我们有充分的利用相信法治在中国必将走得更稳走的更远。

摘要:刚刚召开过去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将法治作为关键词。新时期面对新的挑战, 全党和全国都应当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要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全新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都将是法律人和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对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阐述, 力图能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和领悟这一核心概念。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 应松年.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N].人民日报, 2013-6-6.

[2] 江必新.法治中国, 通往良法善治之路[N].人民日报, 2013.7.

[3] 江必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思考[J].人民论坛杂志, 2012 (34) .

[4] 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3, 7 (3) .

[5] 龚祥瑞主编.法治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下一篇:大学生思维风格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