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自贸区的必要性

2022-08-25

第一篇:申建自贸区的必要性

申建亮同志在全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申建亮同志在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组织召开这次会议是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的,主要是对这次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进行总结,并就中层领导班子建设提出要求,对新形势下的征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凝聚集体力量,为开创武安地税事业整体跨越的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刚才,纪检组长玉田同志宣读了《中共武安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郭太书等同志任免职的决定》,可以说,这些同志是武安地税的精英,是武安地税的希望,代表着武安地税的未来。一会儿,我局延明副局长还要讲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同志们要按照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此次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及如何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讲四点意见:

一、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了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

工作

这次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在邯郸市局的直接指导部署下,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层领导干部和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制定方案,周密部署。为了确保此次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局党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从武安地税事业的发展大局出发,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并多次向邯郸市局有关领导和主要领导反映问题、沟通情况,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经过统筹谋划,认真讨论,明确了此次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严格按照《邯郸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的第二步实施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有序进行,并于10月12日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出台了《中共武安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选拔任用中层正股级干部的实施方案》,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程序,公开选拔。市局成立了以我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层正股级干部选拔任用考评委员会,明确了职责,严肃了纪律。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办事的原则,干部群众知情参与的原则,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遵守组织纪律的原则,严格组织,周密部署,真正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改革期间,广大干部职工从大局出发,从工作需要出发,排除私心杂念,服从组织决定,做到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既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又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做到了改革和工作两不误。

(三)选拔任用,圆满成功。这次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按照既定的一系列程序,经过近20天的时间,取得了圆满成功。按照“重点税源集中管理,一般税源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原午汲、徘徊、大同3个分局撤并,由原先的10个税务分局精减为7个,精减比例为30%。其中设臵农村税源管理机构5个,分别为磁山税务分局、阳邑税务分局、贺进税务分局、矿山税务分局、康二城税务分局;设臵城区税源管理机构2个,分别为第一税务分局、第二税务分局;同时设臵征收机构一个,原征收大厅升格为征收分局。从而形成了税源分布与管理资源分配相对合理的新的征管格局。选拔任用了8名副科级干部、10名正股级干部和1名副股级干部,这也是地税成立以来提拔干部最多的一次。同时,由于年龄原因,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2名中层正职和3名中层副职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并愉快地接受了市局的工作安排,因工作需要,18名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在副科级分局长选拔任用过程中,机关科室的科长们尤其是几位老科长表现出了较强的党性观念、大局观念和谦让风格,充分体现了武安地税人的崇高品德和团结和谐意识,这也正是我们武安地税不断开拓前进的力量所在。我相信,同志们也应该相信,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无论是否担任职务,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也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一样为地税事业添砖加瓦、发光加热,同志们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地税事业。

二、正确处理做人、做官与做事的关系

同志们,今天在座的副股级以上领导干部,是我们武安地税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夺取工作胜利的组织保证。在此,结合我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深切体会,就如何处理做人、做官与做事的关系,讲几点意见,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怎样做人、为谁做官、如何做事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做人,应该身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做事,应该求真务实。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党的宗旨,磊落做人、清白做官、扎实做事,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做人须守本分,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最基本要求。立身之道,不在荣华富贵,而在德行。一个人要想立身于世,就当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第一,谋生当有道。世界一切问题的中心,是人类。人类的一切问题,是生活。人之生存,总要吃穿,希望生活富足,活得潇洒,也在情理之中。但一定要靠自己劳动所得、合法所得,而不是损人利己、巧取豪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这个意思。第二,立身知荣辱。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耻辱的根本态度,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社会正常运行之规。讲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确立了应有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要牢记这一要求,工作上讲职业道德,做一个好公仆;社会上讲社会公德,做一个好公民;家庭中讲家庭美德,做一个好家人。第三,做人守法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是社会运行的底线。凡事要遵守法纪,不可胡作非为。法规之堤一旦冲破,社会必然大乱。作为一名执法干部,我们更应该守法慎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决不徇私枉法、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努力做一名学法的标兵、守法的楷模、执法的模范。

(二)做官须讲官德,把持操守、清正廉洁。官德就是从政道德。党员干部的道德好坏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国家兴衰存亡。为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第一,端正名誉观,不为名所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住名誉关,视名利淡如水,看名节重如山,养成淡泊名利、不事虚荣的美德,时刻不忘以德修身、以德立名,脚踏实地不飘浮,埋头苦干不张扬,求真务实谋发展。第二,端正职务观,不为位所驱。职位是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任何职位都没有以权谋私的权力,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职位越高,责任越重,奉献也就应该越多。只有政治上成熟了,政绩被肯定了,才会取得党和人民的信任。第三,端正利益观,不为利所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自古贪欲生祸害。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然会淡漠,严重的还会牟取私利,危害人民,毁了自己。我们要坚决克服极端利益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第四,端正人情观,不为情所缚。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说情风”。我们一定要把住“人情关”,挡住“说情风”,做事讲感情更讲政策,讲关系更讲原则,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处事不徇庸俗之情,防止头脑发热,做出维护私情而伤害人民利益的事来,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五,端正金钱关,不为钱所惑。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行的”。人有七情六欲,在金钱诱惑面前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的人,恐怕不多。钱虽然是好东西,但一定要来得干净,这样才能花得踏实。面对钱财的诱惑,我们一定要节欲、节制,非我所有,分毫不取;非洁之物,永不沾身。只有这样,才能干得踏实,活得开心。第六,端正权力观,不以权谋私。权力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约束,决不能把权力当作捞取私利的资本。行权为公,使你心底坦然;弄权为私,使你提心吊胆;尽责行权,使你前程无限;用权作交易,使你招惹祸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努力为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而“自重”,为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而“自省”,为保持操守和拒腐防变而“自警”,为奋发有为和先忧后乐而“自励”,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做事须求真,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能否坚持求真务实,关系到党的形象、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在全系统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尤其要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气。首先,坚持求真务实,必须有求真务实之“心”。常怀为民之心,方能常修求真务实之德。只有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真正当成至高利益,才会千方百计地去“求真”,满腔热忱地去“务实”,扎扎实实地为人民造福。其次,坚持求真务实,必须有求真务实之“勇”。我们要勇于说真话、报真情,出实招、干实事,符合实际的就坚持到底,脱离实际的就坚决改正,努力把事业推向前进。最后,坚持求真务实,必须有求真务实之“法”。要善于总结规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地税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求真的基础;要善于调查研究,“求真”是“务实”的前提,先弄清“实事”是什么样子,才有可能去“求是”。这就需要我们下真功夫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要善于做思想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去求真务实,一道去推进伟大事业。这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也是对其政治品格的现实考验。

做官先做人,做人须做事,做事须求真,三者是辩证统一的。领导干部要摆正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计名利、不计得失,无论身居何位,都应把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做成事放在第一位。在这里,我以“立志做好人,勇于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与大家共勉。

三、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担负着发展地税事业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领导才能是感染和带动下属的动力,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加强班子建设,关键是

要提高领导的执政能力。

(一)以学识提高能力。知识由学而得,能力由学而成,才干由学而进。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具备最佳知识结构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洞察事务变化、掌握工作规律、做出科学决策,推进事业发

展。

(二)以修养提高境界。境界,主要是指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细节透视境界,修养成就境界。有什么样的修养,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境界是一种风格,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人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的结果。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刘备临终前对其儿子刘禅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可见,境界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加强品德修养,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永不放松。

(三)以事业宽广胸怀。每一个有成就的领导,大都具有宽广的胸怀与远大的志向。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以宽容对狭隘,以谦恭对嘲讽,不将心思牵于事物,不将哀怨挂于心头,这是领导干部理应具备的气质。人的胸襟、气度不同,理想与目标不同,其动力和成就也不一样。但人的胸襟气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磨练中增长的。

(四)以自制掌控情感。有效的领导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节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沉着、冷静,表现出较高的忍耐性、纪律性和组织性。在待人接物上,表现为忍让克己,有礼有节,该行则行,当止则止,既不指手画脚、目空一切、让人讨厌,又不轻薄俗气、让人鄙视。拥有良好的自制能力,不仅对成就事业有着巨大的帮助,对增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好处。

(五)以勤勉发展事业。“勤于思则理得,勤于行则事治。”凡事勤则成,怠则废。领导干部必须勤于政事。“官不勤职,咎有难辞。”领导干部只有勤,才能掌握民情;只有勤,才能及时处理政事;只有勤,才能使下级不敢偷懒。我们要珍惜目前地税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力发扬夙兴夜寐的勤勉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推动地税事业实现新发展。

(六)以“善政”成就政绩。事业需要好班子,发展需要好干部。善政是事业之福、百姓之福、个人之福。领导干部身居重要岗位,这本身就是一种福气。如果在其位不善其政,不纳群言,不讲方法,其结果可能是,个人一时得利,却为发展留下长期隐患。如果滥用权力行“恶政”,以权谋私,贪脏枉法,最终必然身败名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善政之人,德才兼备,既有善政之德,又有善政之才,努力推动地税事业

发展。

(七)以创新推进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是一个单位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紧密联系地税工作实际,从解决问题、革新手段、推进发展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创新。只有创新的多、创新的快、创新的好,我们的工作才会富有成效,地税事业才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当前,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经验、新手段异彩纷呈。我们要把勇于创新的热情与遵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中心工作和薄弱环节,从各个岗位做起,从各个工作做起,从各个环节做起,积极探索一切新经验和新方法,努力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八)以团结凝聚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是发展地税事业的关键,也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觉悟、人格和能力的考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一个班子不可能没有矛盾,但是真正有了团结之心,这些问题和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加强团结,默契配合,首先要求每一个班子成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能讲出团结氛围,能讲出和谐环境。人人讲学习,便有共同语言;人人讲政治,便有共同目标;人人讲正气,便能一心干事业。其次要有角色意识。班子小集体、生活大舞台,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位臵。人人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唱出一台好戏。大家都想当主角,事事都要争高低,势必“错位”、“越权”,聚而不合,不欢而散,得不偿失。三要有集体意识。要看到自己的工作是整体的有机部分,积极配合好他人的工作。班子中大量的工作,往往是打基础的工作,需要同志们安于平凡,甘于寂寞。而一旦掺杂个人功利,一门心思图轰动效应,忍受不了被“埋没”的痛苦,就不会心顺、气顺,更谈不上默契配合。四要有推功揽过的胸怀。干事业,有顺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败。成,不要争功;败,不要诿过;遇到曲折和困难,不要相互埋怨,推卸责任。百年修得同船渡,人生难得同共事。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既然目标一致,就应该能够团结共事,真正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共同推进地税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当前,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机构设臵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各个单位的人员不同程度地有所变动,新的集体已经形成。为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进一步强化纪律观念。“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要严明政治纪律,强调贯彻落实。作为地税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要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地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一切从事业出发,一切为了事业,自觉维护地税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二要严明组织纪律,强调服从组织需要。个人在组织面前,只能讲服从,不能讲条件。要淡泊名利,自觉地从个人的利益得失中解脱出来,自觉服从组织的需要。可以说,这也是对个人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的一种考验。三要严明工作纪律,强调政令畅通。下级要自觉接受上级的领导,服从上级的安排,全局和全系统要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各行其是,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位干部都应认真遵守系统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定,做到遵规守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二)要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新的集体要有新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当前任务繁重、困难增多、矛盾突出的形势,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发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牢固树立身在其位,就要有所建树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发扬唯先是争的进取精神,在各项工作评比竞赛中不甘落后,奋力争先,做到有排名时争第一,不排名时创一流;在困难和矛盾面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坚韧不拨,决而胜之;在发展上,要勇创新路敢担风险,积极探索新路子、新办法。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各项工作干

得更好。

(三)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今年大家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市局党组是肯定的,是满意的。现在距年底还有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都到了冲刺和收尾阶段,其中有的工作任务还比较繁重。诸如:上级对财税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年初收入任务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仍然较大,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即将开始年终测评,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获得下一轮免评资格和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和要求,进一步加大抓落实的力度,认真进行一次回头看,看有无漏项,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分析一下没有完成的原因,努力树立交帐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年底有个满意答卷。同时,各单位要按照上级对口部门对明年工作的要求,着手准备谋划明年工作,为做好明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大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地税大业团结奋进的伟大使命,珍惜机遇,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跨越新的高度,创造新的业绩,不断把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武安地税事业推向前进,为武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我们新

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申建亮同志在市地税局创建节约型机关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局组织召开这次机关全体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大家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扎实开展创建节约型地税机关活动,促进地税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刚才,建芳同志宣读了《中共武安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讲的很细致,很全面,希望大家要切实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学习,狠抓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局党组研究确定的意见,重点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也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既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关系长远的战略选择;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每个社会组织、每个社会成员的义务。

(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我市来讲尤为重要和紧迫。一方面。以冶金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经济是我市的主导经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这一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水资源不足、矿产资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较好、近年来发展较快,一些干部群众存有“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思想,对一些浪费水、电等现象习以为常,铺张奢侈、大吃大喝现象比较突出。实现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必须下大力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兴勤俭之风。

(三)创建节约型机关,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是各项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者、组织实施者。地税机关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创建节约型城市中负有重要责任,理应成为创建节约型机关的模范执行者。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节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在全系统进一步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剖析,严格揭摆,努力查找自身存在的浪费现象

建局以来,全局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20字地税精神,取得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丰收,受到了领导赞誉、社会信任和群众拥护,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形象。然而,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部分同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淡化,浪费现象抬头,不能很好地适应系统“二次创业”的新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水电浪费现象。洗碗筷时,不控制水龙头流量,不随手关闭开关或关闭不紧,旁人看见后,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直接用自来水冲洗拖布,浪费严重;有的科室和单身宿舍,有时天未黑、灯已亮,天已亮、灯未灭,有时工作或生活中途停电,走时却忘记

及时关闭开关,来电时灯火辉煌,却已是人去楼空;有的空调温度夏天设臵过低,冬天过高,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严重浪费电力,可谓:损公不利己。

(二)帐簿纸张浪费现象。部分人员把打印纸、稿纸和会计帐簿乱放乱扔,随手拿来当作抹布擦桌椅板凳和门窗玻璃或用来练习书法甚至乱图乱画;用完了,就报领,其实是工作干的不多,纸张用的不少;本来可以两面用的,却一面用,事倍功半;有的科室起草文件不细心,复印后才发现问题百出,致使重新复印;有的同志复印文件不走正常的审批程序,甚至还自己或帮助亲戚朋友复印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东西。

(三)报刊杂志浪费现象。市局每年花费大几万元给各单位订阅各种报刊杂志,可是有的同志不理解市局党组的“良苦用心”,只注意休闲娱乐、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不注重学习有关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性的文章,把看报刊杂志纯粹当成是一件寻开心的事,致使把握不准时代脉搏,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四)车辆浪费现象。司机私自动用车辆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下班后不能及时归局,作为自己私有交通工具,到处乱跑;有些人员个人用车不请示办公室主管人员或局领导,直接与司机联系;极个别司机假公济私,公油私用,私人车加公家油;有的找别人的过路桥收费票据“据为己有”到公家报销;有的车辆维修不实,少修多报,不修也报;有的因公出差,本来目的地相同,可以几人同乘一辆车,却分乘车辆,甚至一人一车;有的没有车就不出去办公事,影响了工作开展;有的为办私事,却以办公事为名要车;有的私人用车不填审批单不扣款;有的分局领导将分局征收用

车看作是给自己配备的专车,干私事为主,办公事为辅,本末颠倒,没有很好地用到税收工作上。

(五)电话乱打浪费现象。个别人员把办公电话作为自己联系朋友、叙情聊天的工具,致使因长时间通话,外部电话打不进来,有的在值班期间或工作闲暇时,利用电话点歌、下载歌曲和铃声,甚至声讯聊天,影响了工作,浪费了经费;特别应该提出批评的是机关前后门岗,其电话本来已接为主,工作联系较少,可9月份电话费竟高达近千元,为机关各电话之最。

(六)办公物品浪费现象。个别人员因公购买办公物品和其他物品时,做不到货比三家,不是找物美价廉的商家,而是找熟客或能为自己带来便利的商家,不求质,不搞价,以次充好,甚至从中渔利或少买物品多开票多报销,损公肥私。在发放时,把关不严,监督不力,不问事由,谁领给谁,且登记不细,登记不实,造成帐实不符,一片混乱。

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增大了经费开支压力,制约着地税事业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加以改正,任其蔓延,其消极影响和后果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广大干部职工必须从思想上认清这些浪费现象的危害性,增强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感,确保地税事业健康发展。

三、高标定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推向深入

创建节约型机关是一项深入持久的工作,必须全员发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标定位,严格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市局成立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由副局长张建芳任组长,纪检组长王玉田和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郭太书任副组长,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局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

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努力在创建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广大干部职工要自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努力从自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一张纸、一分钱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于细微之处培养自己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艰苦奋斗,树立厉行节约的风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当前,税收经费日趋紧张,收支矛盾逐渐凸现。因此,全局上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有比较才有鉴别”,为此,要扎扎实实开展一次经费支出对比活动,与建局之初对比,与东部县局对比,与其他市直单位对比,比出不足,查出漏洞。反过来说,我们提倡节约,但并不是限制必要的、正常的开支,有钱要花在刀刃上,“当省而不省,必致当用而不用”。我们要深刻理解,用心感受,努力实践,在节俭中办事,在节俭中创业,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办最需要的事,办最多的事,办最大的事,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严格督导,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要建立配套制度和相应的执行机制,明确由谁负责落实,违犯了怎么办,违犯了不追究又怎么办,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真正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市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对机关创建情况实行每周督查制,对浪费现象的人和事通报批评,并按照日常规范化考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心慈手软,确保创建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扎实有效。另外,对于上班迟到、早退和代签到、签

退,上班出工不出力、出力无效率甚至长时间外出办私事,有事不按程序请销假等现象,市局行政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小组将有针对性地加大督查力度,随查处随定性,随定性随处理,随处理随通报。

同志们,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是地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推向深入。

第三篇: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意义

①利用其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扩大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提高设置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加外汇收入;②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③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机会;④在港口、交通枢纽和边境地区设区,可起到繁荣港口、刺激所在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促进边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个人认为,自贸区的意义在于大宗商品 技术 服务无壁垒无关税自由交易。另外,美国企图通过控制TPP,建立新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同时压制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基础制造业,保持中国血汗工厂地位为西方打工;中国经济增长乏力,需要二次改革刺激新的增长点,内部改革压力大,于是就有了上海自贸区,李希望自贸区所展示的红利能反促国内经济改革,所以上海自贸区更多的是战略意义

首先,上海自贸区建设实际上是中国主动选择的一个新的开放试点,其核心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自贸区建设需要政府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推进税收改革,因此,自贸区建设将会带动并推进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时,这些改革举措可为全国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范效应,在这个进程中,改革红利将会逐步释放出来,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其次,自贸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大幅回落,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资源要素的流通也势在必行。建立自贸区有助于提振外贸,稳定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角度看,建立自贸区符合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分别为20个、53个、46个、43个,这些国家和地区同其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7%、27%、35%、73%。与之相比,我国同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4%,如剔除中国的台港澳地区,则只有11%。因此,加快自贸区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三,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上海自贸区建设也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自贸区经济有着巨大的长期发展潜力,辖区内的上市公司(与这些公司有业务关系的辖区外公司)将获得经营方面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对于其业绩提升将有明显的裨益。同时,这些上市公司将会受到场内外资金的重点关注。由此,自贸区概念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条投资主线。最后,上海自贸区建设获批仅是开始,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的自贸区获批。据了解,国内部分省市也正在努力争取建立自贸区。比如浙江舟山、广州南沙等国家级新区就提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想

第四篇: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以及对中国(广西)

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东盟自贸区现状和前景的分析 (1)东盟自贸区的现状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建自贸区成果最有效、最显著的一个。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十一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启动十一周年,其间,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顺利建成,“零关税”的便捷和实惠,促成本区域经贸合作硕果累累。商务部国际司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的主要参与者,十年来本着科学发展的精神,勤勤恳恳做好自贸区的各项服务工作。

一是双边贸易增长迅速。200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547.67亿美元。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628.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5.6倍。2011年,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累计已接近93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中方还通过设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优惠信贷等多种形式,向东盟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对东盟投资领域已扩大到建筑、运输等行业,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与此同时,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32.6亿美元;2011年,这一数字为70亿美元,增长一倍多。

三是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东盟国家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双方在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等领域正在商谈或建设一批大型合作项目,中方金融机构也为此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融资便利。2009年4月,中方宣布今后3~5年内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并决定设立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2011年11月,又宣布追加100亿美元信贷支持。目前,上述信贷落实进展顺利,为东盟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工业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2)东盟自贸区的前景分析

1、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额将持续增长。这种增长源自双方经贸互补性强。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关税仍为9.8%,而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则从1月1日起降至0.1%,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双方贸易往来。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层次将随自贸区建设而与东盟企业分享开发空间。中国和东盟贸易中,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依存度最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贸易产品。随着双方投资市场和服务贸易市场的更大开放,必将促进相互间的贸易合作。

2、双方投资合作将更加活跃

投资合作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力。双方相互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这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开始实施,双方开放投资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壁垒,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投资机会。东盟与日本、韩国、印尼等国已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开始实施,而中国尚未与这些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一些欧美国家对华部分产品进口设置贸易壁垒。对此,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以开发日、韩、欧美等国市场。与此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外企业投资东盟,利用东盟与中国的“零关税”来开发中国市场。

3、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旅游、金融、教育、环保、建筑、运输、商务服务等所有服务领域都存在极大的合作潜力。中国与东盟就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体现了各自的比较优势,是服务部门渐进地开放和自由化。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化,双方服务贸易开放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为服务领域的企业带来大量新商机,促进本区域的服务领域合作大发展和服务领域各行业水平的提升。

4、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日显重要

中国与东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在双方经贸关系中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东盟为实现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正在积极加强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湄公河区域、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等次区域经济合作,以缩小东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中国政府正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东盟内的次区域合作,同时正在与东盟有关国家积极推动GMS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次区域经济合作将越来越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热点和亮点。

5、行业合作将加快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展开,减免关税,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打造区域内新的产业链,形成更多的贸易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后,双方行业合作将会加快步伐,根据不断发展的开放形势加强对接、合理分工,从而提高中国与东盟产品的生产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6、领域合作将全面展开

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对双方在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交通等一系列领域合作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全面而深入的领域合作是双方经贸合作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份《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将于2011年实施,这是一份全面规划双方从2011年至2015年合作的重要文件,将推动双方领域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7、商会行动将更加活跃

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商会行动正呈现新的走势:多边、双边商会合作日益密切;商会工作中为会员提供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关商务信息、牵线搭桥等服务开始增多;会员企业通过参加商会组织的展览、出访、洽谈会等活动,建立商务渠道,扩大贸易,投资商机等开始增多;政府与商会互动将增强,政府通过商会了解企业所思所想,集思广益,指导企业行为,商会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意见;行业商会之间开始加强合作,规范市场行为。

8、双方政策实施的关联性将增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东盟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共同的利益纽带把双方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双方将形成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和越来越多的共同经济利益,区域内一国实施的经济政策、发展规划将对区域内其他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各国实施政策的关联性将越来越大。

二、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分析

1、东盟自贸区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各成员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区域内消费者能更方便地获得更廉价的商品,推动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1992年1月,东盟在新加坡进行的第4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其核心内容为关于共同有效关税优惠计划(CEPT),要求从1993年开始的15年内东盟各国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并于2008年达到0-5%的平均关税水平。届时,东盟各国均可享受其他成员国的共同有效关税优惠,但对东盟以外国家的贸易政策仍由各国自行决定。 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包括原东盟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波、泰国、文莱)和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经过10年的构造,原东盟6囯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其他新成员国也将加快关税的消减速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东南亚联盟构成,这种联盟比欧盟的法律约束力要小,其更贴切一个经济联盟或自由经济体,中国更多的是一种观察者的形象。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China-ASEANFree Trade Area,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的自贸区将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正式成立于1967年8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由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10+1个国家,也就是说在11个国家之间都可以享受零关税的待遇,而不单是某个省。

三、对广西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以及对广西开展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建议

(一)广西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广西与东南亚陆地接壤、海洋相连,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与东南亚地区在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广西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48359美元,同比增长24.1%,东盟已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截止2003年,东盟在广西共投资举办三资企业342家,合同外资金额达1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东盟是广西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地。投资领域涉及医药、服务业、农业、轻工业和纺织业等,投资项目以生产性企业为主,生产效益、经营状况良好,投资企业的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广西在东盟国家投资5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5540万美元。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给广西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是享受关税降低待遇,并受惠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广西与东盟的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已有了相当发展,广西对东盟的边贸和国贸两者加起来占了广西对外贸易的28%左右。越南已经替代香港地区成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东盟已上升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取消将使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准入条件下降程度大大提高,广西对东盟的贸易将大幅扩大。

二是有利于广西与东盟之间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广西与东盟之间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在农业、农产品加工、矿业等方面的相互投资与合作开发为推动双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 广西与东盟各国在生产、流通、劳务和技术等方面的相互投资与合作空间将得到拓宽。另外,从投资成本和其他条件考虑, 广西对东盟的投资也会扩大。

1、在东盟的一些国家投资成本比国内低,而这些国家不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2、东盟市场潜力大,按照原产地原则,在某一国进行投资且当地含量达到40%,生产产品就可享受优惠关税,进入拥有5亿多消费者的东盟市场;

3、可以充分利用在东盟生产的有利条件,开拓国际市场。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给广西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广西面临与东盟扩大经贸合作关系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1.广西农产品出口面临东盟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由于广西与东盟在自然禀赋、生产传统、技术水平、市场幅射以及地理位臵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广西与东盟无论在出口产品结构还是在出口市场结构上都存在很高的相似性,这意味着即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在出口市场上将遭遇到来自东盟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受影响较大的农产品是龙眼、蔗糖、荔枝。

2.广西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压力加大。广西工业技术水平与东盟国家接近,工业产品结构相似,技术含量都较低,因而双方产品竞争性较强,加上其他发达国家工业产品陆续登陆东盟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3.边贸将受到冲击。广西边贸曾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减免关税,边境与内地的各种政策趋于统一,边贸的优惠政策萎缩,边贸和国贸的通关手续、收费标准趋于一致,广西边贸将逐渐失去原有的贸易优势。

4.在招商引资方面将面临激烈竞争。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东盟内部就有关加强东盟合作的问题做出了规划,如在越、柬、泰、缅四国不发达地区制定一个“东西走廊经济合作”计划。越南同广西一样也处于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其基础设施近年来发展很快,并设立了两个经济特区,率先在这些地区实行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这会大量吸引东盟中的发达国家(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资金到越南投资。这对广西来说无疑会产生外资分流效应。

(二)广西开展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建议

(1)充分认识,积极宣传广西在自由贸易区内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广西与东盟获得了扩大双方经贸合作的极好机遇。加快合作的前提是知己知彼,而合作的过程则是优势互补。因此,必须让世界认知广西的优势所在。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广西已今非昔比,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既有来自自然条件的禀赋优势,又有由于生产力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经济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产有12种,其中铝的资源量达到,10亿吨以上,非金属矿藏也十分丰富;水资源相当丰富,水能资源开发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全区可开发水能蕴藏量居全国前列;植物资源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覆盖率23.3%,是南方重要林区之一;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五位,现已得到适度开发,形成了桂林山水旅游、边境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相组合的多条旅游线路,广西已成为我国的旅游大省之一。

2.政策优势。广西有沿海、沿边等特殊的地理位臵及少数民族聚居地等特点,同时享受民族区域自治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开放政策,为广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产业优势。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广西已形成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主要是糖业-全国最大的制糖产业;有色金属工业-铝、锡生产居全国前列;汽车和机械制造业-微型汽车、中吨位卡车、工程装载车和中吨位车柴油机等产品销售居全国前列;特色农业-亚热带水果产量全国第2位,肉类、水产品、茶叶、麻类、桑蚕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10位。

四、结语

总体而言,广西乃至整个中国与东盟经贸区的深入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发展需要多方通力合作与交流。各国之间应该要认清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把握机遇,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合作,才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第五篇: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范文)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 事件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深度

自贸区建设对我国钢铁贸易有何影响?

将促进钢铁产品进出口贸易

从事钢材贸易10多年的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较大,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设立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梁太庚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是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环境,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合作的低交易成本、高生产效率、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洼地,无疑对钢铁贸易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有利于钢材的进出口贸易,这将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里得到显现。”梁太庚说。有报道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考虑允许外资交易所在自由贸易区设立商品仓库。预计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将成为先期获批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交割仓库的外资交易所。如果金属交割仓库可以放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那么钢材交易仓库也可在自由贸易区设立,这样更便于钢铁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不过,现在具体细则还没有正式公布,要看细则是怎么规定的。希望今后钢材交割也可以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里进行,这必将促进钢材的出口贸易。

一些钢贸商也认为,在自由贸易区设立期货交割仓库,将非常有助于上海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在这方面的主导地位,还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交易成本。

上海钢贸业资深市场分析师邱跃成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国内钢铁行业形成的影响主要在加工贸易方面。由于自贸区内关税将降低或取消,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为低廉,这将有利于国际大型加工企业扩大在我国的业务范围,对钢材资源的国内与国外流通、加工、贸易都将带来量的提升。

发展平台经济,形成贸易倍增效应

在刚刚结束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自由贸易区的确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而且这一改革方向不会因为短期的流动性变化、热钱流向的变化而变化。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鼓励企业发展,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其中将包括对自由贸易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个税收优惠政策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当。

一些钢贸商谈到,如果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进行钢材交易,将争取到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确实体现自由贸易贸区的实质是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环境。

确实,时下钢贸企业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十分重视,相当关切。有家钢贸公司的经营者在其所写的《透过上海自由贸易区看直缝钢管发展前景》文章称,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重大改革,只要经济改革就势必将受到挑战,令长期受保护的经济领域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成为国内重大改革政策的试验场。区内将放开外汇和利率管制,从而促进跨境商品和资本流动。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也为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指明道路,只有“走出去”,才是发展企业的核心。河北是钢铁大省,也是直缝钢管出口大省,只有让直缝钢管企业更多地面对国际市场,才能让企业走得更久、更远。

8月21日在申城举行的上海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进大会透露,上海将聚焦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期货现货联动、国内外连接的千亿元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海钢贸、物流,信息企业表示,要抓住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契机,将建成以钢铁、汽车、化工为特色的商贸功能,强化交易、物流、金融、资讯等服务功能集聚,创新流通模式,形成贸易倍增效应,培育千亿元级交易平台。

推动上海钢贸业加快转型升级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钢铁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钢铁集散地。曾牵头负责编撰《上海钢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的上海市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上海钢铁贸易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出较大贡献。上海有近万家钢铁贸易企业、300多座钢材仓库、100多家钢材加工中心、60余家钢材交易市场,其中最大的一家,驻场的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达到1200多家,最小的一般也有100家~200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上海的钢材流入量约占全国钢材销售总量的10%。业内人士估算,上海2007年以来的钢材年贸易总量已逾1亿吨,带来工贸总收入4000亿元,为地方带来近40亿元的税收,提供20余万个就业岗位。此外,钢材贸易还为物流、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上海的钢铁贸易业每年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2000亿元以上的融资,所需的物流折合超过400亿吨公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上海钢铁贸易行业已经形成明显特征:一是产地性,主要围绕钢铁生产企业,如宝山区域,围绕宝钢形成上海北郊的钢铁服务产业圈;二是消费地性,主要围绕制造工业带,如上海的松江、金山、闵行、嘉定的沿海工业带,浙江的甬台温地区的工业带,江苏的苏锡常工业带;三是交通枢纽性,上海是南北交通枢纽,港口、铁路、公路环网发达。因此,上海的钢铁贸易具有复合型特征,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近年来,由于国内钢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钢贸处于微利时代。加上钢贸企业小、弱、散、集中度低等因素,不少钢贸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甚至出现生存危机。有的关闭、转行,有的退出钢贸圈,而更多的钢贸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关注和扶持钢贸企业。他们认为,政府往往关注钢铁产业的上游即生产企业,关注下游即终端用户,关注、支持经济实体企业,而对钢铁贸易服务型企业关注较少。因此,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运用地方资源和产业布局,对广大钢贸企业予以引导和扶持。

上海钢贸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自身的“脱胎换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上海自贸区这个平台,不是简单地靠税收的优惠政策,而是要找到一个全心服务的模式,增强全新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这一观点对于上海钢贸行业升级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依“规”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制约

最近,上海市政府下发文件,提出42条措施落实金融“国十条”,并表示上海在自贸区建设上应争取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具体包括:积极争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研究推进在沪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政策研究,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探索银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常规化路径。这42条措施的颁布,对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来说,或许蕴藏着众多发展机遇和商机。

邱跃成说,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包括钢铁在内的整个物流领域的影响应该是最为明显的。随着贸易限制的取消,以及关税降低或取消将直接降低流通成本,自贸区内外的物资流通速度将加快,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整个贸易、物流量也会相应大幅增加,也助于园区物业的增值和租金的收益。

一些从事钢铁国际贸易的经营者更关注的是,在自由贸易区可以避免因贸易壁垒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瓶颈”制约。

上海自贸区是国内首个真正国际意义上的自贸区。国际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具有共性特点:一是国家(或地区最高当局)行为。一般都以国家统一立法或最高当局直接确立其区域性质定位、基本政策框架、宏观管理模式等。二是为单独的封闭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一般都设置隔离设施与国内其他区域严密分开,属国境之内、关境之外(境内关外),对运入区内的货物免于常规的海关监管。三是具有较高的管理自由度和较多的经济政策优惠。包括企业经营自由、货物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金融外汇自由。经济优惠如土地使用优惠、区内加工制造的产品免缴增值税等。四是具有明确的区域功能。如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仓储展示、商品简单处理加工、物流分拨以及金融等服务功能,或突出单独功能,或综合多种功能于一体,一般转口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都比较发达。有加工贸易型、商业消费型、旅游度假型以及综合型、物流型、产业集群型等融合多种功能的自由区。

我国钢铁贸易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技术壁垒”、“关税壁垒”的伤害较大。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今年我国钢铁出口难度加大。

进入2013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已陆续有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就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特别是东盟部分国家,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反映较为强烈。据了解,7月19日,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函告我驻墨使馆经商处,称墨方已经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申请,拟对原产自中国的薄板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将发布立案公告。7月22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俄罗斯、中国等国家进口螺纹钢的反倾销征税延长5年。此外,加拿大边境服务署近期也公布对原产于中国、以色列和西班牙的镀锌钢丝的“双反”终裁结果。其中,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16.6%~153%,补贴幅度为0元~910.33元/吨。

我国钢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受到国外低价钢材进口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钢材出口越来越多地遭到反倾销,腹背夹击。这表明,我国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可以利用自贸区的政策和功能,来规避国际钢铁贸易中存在的种种“技术壁垒”、“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贸易风险。纵观世界各国成熟发展的自由贸易区,如新加坡、韩国等周边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正是运用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功能,增加了它们的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影响。

在采访中,一些钢贸商谈到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注册,能够进入自由贸易区,在那里进行交易。梁太庚表示,现在都在等具体的实施细则,看看怎么具体操作。如果能在自由贸易区交割,从事钢材进出口贸易就更便捷了。

名词解释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据专家介绍,自贸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FT-Agreement),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FT-Area)。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建立的东盟、中日韩自贸区,即是广义的自贸区。

另一种是狭义的自贸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注]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这是国际上对“自由贸易区”最权威的定义,来自1973年的《京都公约》(全称《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自由区”一词,也是第一个正式涉及自由贸易区的国际规范。“自由区”(Free Zone)目前是国际通用提法,其核心是强调“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直至今天国际上关于自由贸易区的种种理解和称谓,都是指符合该公约界定的经济区。上海自贸区属狭义的自由贸易园区。

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1200个自由贸易区。具体来说,各国的FTZ(自由贸易区的英文缩写,即“free trade zone”)大致分为四类:准自由贸易区、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升级的自由贸易区、自由经济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美国是世界上设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约260个,遍布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

[注]关境:实施同一海关法规和关税制度的境域,即国家(地区)行使海关主权的执法空间,又称“税境”或“海关境域”。海关合作理事会对关境的定义是“完全实施同一海关法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关境等于国境,但有些国家关境不等于国境。

观察

借“机”提升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地位

这次,中央在上海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给钢贸行业带来一大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上海自由贸易区,扩大钢铁产品的对外贸易,把钢铁业、钢贸业做强、做大。当年,一位曾担任过宝钢集团外部董事的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就提出过大型钢铁企业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关政策发展的问题。他说,在新形势下,宝钢要进一步做强、做优,还应该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率先一步“走出去”,做国家“走出去”战略实践的领先者和排头兵。宝钢已经具备“走出去”的相关条件。比如,宝钢有在国内兼并重组的成功经验,而且已经有多元产业率先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走出去”不仅是宝钢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积累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企业往来的经验,有利于博采众长,做强、做优。在商业模式上,可以从收购开始,从东南亚入手,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关政策,依托这个平台,先“走出去”。如今,在自己家门口建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贸易区有关政策,做强、做大企业。

上海申花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巩宏良对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十分关注。他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这对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今后钢铁产品的延伸加工贸易可以在自由贸易区进行。巩宏良说,其企业除了生产各类钢管外,还进行钢管的延伸加工,为国内外的重大建设工程承接钢结构件制作。这些产品都是用钢材等金属进行加工的,不少钢结构件出口北欧、东南亚地区。今年,他们为日本的一条高速公路提供护栏构件,有立柱、护栏用钢管等,现在还有一批延续加工件出口到北欧。“现在我们在考虑今后钢铁产品的延伸加工贸易是否放在上海贸易自由区里进行,直接用于出口贸易。我们正在等自由贸易区的具体政策和规定,专门进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和外贸情况,打算在自贸区进行钢铁产品的加工、出口贸易。”巩宏良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上海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经贸总公司市场管理部部长刘建军对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区很关切。他问《中国冶金报》记者其他钢厂有什么打算,想听听其他钢厂的动向。刘建军表示,自己好好研究一下具体的细则,看看中信集团整体有什么打算。

链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时间表

●2005年之后,上海、深圳、天津等地都向国务院及各部委提交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建议,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对这些地区进行过调研。

●2011年11月,在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期间,上海正式向外界明确表明要建立自由贸易园区。

●2013年3月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5月14日,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

●2013年6月,上海方面将总体方案修改完善后,交给各部委会签。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试验区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表示,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

上一篇:三联生活周刊策划案下一篇:书记抓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