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5

“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在很多学校又称为“数字媒体设计”或“数字媒体设计概论”。10多年前,当“多媒体技术”课程刚开始在高等院校开设时,是作为高年级专业课程安排的。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深入,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字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基于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数字艺术设计是集数字应用和艺术设计于一体的专业。培养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和艺术设计理论,掌握数字在艺术中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要求。学生应该对数字艺术的全新理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数字艺术在众多领域中的技能与应用,促进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的改革,培养在本专业中具有知识面较广和技能型较强的高端技术人才。

关键词:数字艺术;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艺术设计是一门比较综合复杂的生产过程与劳动成果的学科,它是促进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数字艺术设计已经融入到空间构成,也就是立体构成当中了。立体构成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门,所以要全面掌握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工程教学改革的模式与方法,建立和发展数字艺术的立体构成,推动我国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1]。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形态创造和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也可以称之为空间构成。它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把要进行形态创造或是造型设计的要素,按照构成的原则,组成一个形体的构成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解释说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其主要特点为:(一)主要研究在三维空间里如何让将立体的造型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有个性的优美的立体形态。(二)整个立体构成的经过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是组合道分割的经过。任何的形态都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这三者也可以组合成任何的形态。(三)立体构成的研究包括对材料的形状、色彩和质量等特性和材料的柔韧度的研究。(四)它是对实际的空间与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人的活动与生存都是由空间的范围而决定的(五)它的形态与形状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差别,物体中的形状只是形态很多面向中其中一个面向的外观,但形态是由形状所构成的物品。

立体构成主要是针对素质和技能进行训练,在其训练过程中,主要是对眼睛、头脑与手进行协调训练。因为眼睛是用来观察的,头脑是用来理解和掌握的,而手是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用来操作表现的,这三者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开发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反应能力。所以,立体构成在数字艺术设计上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还能开拓学生潜在的设计思维能力。

一、数字艺术设计的现状与教学

数字艺术设计它具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家都以数字为基础作为艺术设计的工具。因为我国的数字艺术设计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的较晚,因此会在思想观念与技术能力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数字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我国的媒体行业与娱乐领域的重要组成之一。现阶段我国缺乏大量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所以很多高校都增加了这一门课程,为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数字艺术的研究和立体构成的研究,教育部门已经把两者进行了融合并将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案进行了改革,进一步的完善了数字艺术设计的教学体制。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学习,就要对其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方式,从学习方法上入口,使数字化的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实践能力当做艺术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为目的[2]。数字艺术设计要遵循数字设计的实际情况实现,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在学习数字艺术设计中,把数字融汇到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出独特的数字艺术作品,特别是要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文化教育,发展我国的综合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技能的基本方法,比如对电脑美术专业而言,它的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素描、色彩、速写构成。相对于专业课程的软件教学大家都知道,立体构成教学可以运用数字三维软件创建立体构成作品的方式进行开展教学,但是在创造的过程中要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创建空间的立体形态,这就要用到三维软件来具体实现。

生活创造艺术,却低于艺术。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反映出艺术教育对现代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数字艺术设计应以生活为基础,在数字艺术设计学习中,学生应该融入生活,反映生活,观察生活,如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形态、人的言谈举止等,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在生活中积累艺术设计的素材。

二、立体构成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先通过教师笼统教学理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然后让学生根据原理对所要创建的图像进行形态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立体构成原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障碍,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完善的结合与衔接。

因为教育模式没有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完善的结合与衔接,造成一方面入学门槛较低的学生在学习立体构成基本原理和方法时,连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学这门课程用途是什么,怎么用这门课程也不清楚,于是会在实践练习中有一种应付心理,根本就不会自己去创造,而是模仿教师特定的构成样式案例,或不改变网上的优秀案例,进行操作,很少去体会基本形体之间的关系及立体构成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门槛较高的学生高年在完成设计实践时,但是却缺乏基础构成能力,对立体设计元素没有自身的创造性,导致作品并没有新颖可言。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数字艺术设计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进行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对于基于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的建议

1.创意思维

立体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和造型设计的学科,把要进行形态创造或是造型设计的要素,按照构成的原则,组成一个新的形体构成方式。对于新立体的组成就是展现创新思维的表现。对于数字艺术的设计不是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而是要在构成新立体时所激发的创新思维与表现[3]。

2. 虚拟结合

利用计算机虚拟立体的构成草图和构成的穿心设计,并对所选择的内容进行构成实际物品设计制作,不仅可以在操作中省时省力,还能避免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感受到所构成物品的真实性与空间性。

3. 纸的作用

同学们可以在进行思维创作时,把灵感写到纸上。比如对构建物品的要求与规格,比如展示物品的功能与方法。对立体构成的思路与结构内容,对立体形态与空间构成都可以用纸张记录下来,使学生的数字艺术设计发挥更多的创意。

4. 视觉的重要性

人的视觉是用来观察与发现的。因此在数字艺術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视觉感受的认知。要求学生用视觉来感受对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学会观察与辨别所构建立体的可行度,结合实际生活的要求进行观察与研究。通过长期的观察积累,才可能会在虚拟的情况下达到立体构成创建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陈旧的设计教学理念,从实际操作方向入手,提高学生立体构成空间操作能力和表现技巧。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因此要加强在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的学习与应用。通过立体构成在数字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模式。通过对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数字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有着更大的突破与进展。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培.立体构成数字化教学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05):45-47.

[2] 庞蕾.构成教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11):116-119.

[3] 王苗苗.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4,(06):89-92.

作者:刘珊珊

数字艺术设计论文 篇2:

“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的创新设计

“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在很多学校又称为“数字媒体设计”或“数字媒体设计概论”。

10多年前,当“多媒体技术”课程刚开始在高等院校开设时,是作为高年级专业课程安排的。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深入,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动漫和游戏的迅速崛起,带动了多媒体技术向数字艺术设计的方向发展,如今,“数字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并且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但是,广泛的调查表明,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执行高考文理分家,学生过早地专攻于高考考试内容,无论文科或是理科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缺陷。而“数字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学生艺术素养的严重缺乏,不利于其在本课程中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因此,主要针对IT及其相关专业精心设计的“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希望能成为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延伸,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起步。

1艺术欣赏基础

针对学生艺术知识水平严重匮乏的现状,在“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们以“附录”的形式安排了两次“艺术欣赏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中的理想”等方面。主要以欧洲艺术史为主线,尝试通过学习“艺术哲学”思想,丰富艺术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和实验,理解“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特征”等知识,领会艺术欣赏的基本哲学观点;透过对艺术品本质及其产生规律和艺术理想的认识,学习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掌握通过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艺术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艺术领域的专业网站来开展艺术欣赏的学习实践;了解主要艺术流派和著名艺术大师及其主要作品。

2教学内容设计

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把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落实在数字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和数字艺术设计主流开发工具的掌握上。

由于开设课程的历史不长,“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匮乏,即使有,也大都是理论性很强,而实践与应用性偏弱,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强调教学型、应用型的高等院校相关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数字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却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以实验与实践教学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笔者编著的《数字艺术设计概论》教材以一系列与网络学习密切相关的实验练习作为主线,来组织对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以求掌握该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为“数字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包含了数字艺术设计知识的各个方面,例如:

第1章:熟悉数字艺术设计。包括数字艺术设计的计算环境、数字艺术设计的应用与作品欣赏等方面。

第2章:基本要素、美学原则与文字图案设计。包括Photoshop基本操作、基本要素与文字效果设计、美学原则与图案风格设计等方面。

第3章: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包括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与Photoshop图层、滤镜效果,图形、图形学、图形艺术设计与数字模拟绘画,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与绘制矢量图形等方面。

第4章:网页艺术设计。包括网页艺术设计及其计算环境、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初步、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技巧等方面。

第5章: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包括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与Flash移动渐变动画、Flash Motion动画“字牌翻转”、Authorware与作品制作:台球、Authorware拼图游戏、Authorware大图片显示等方面。

第6章: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熟悉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工具软件。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主体是课堂理论教学,其他如实验、作业甚至于考试等环节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设计的。亦即:知识是老师教的,学生通过实验环节来“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学测评就主要依赖于书面理论考试。但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出现滑坡,导致淡化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因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事实上,在单纯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的知识就很有限。

一般认为,“应用型”、“教学型”院校的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且活动能力强等特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自觉性不高、单纯凭兴趣学习的观点重、刻苦精神差等。于是,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这些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实验成绩在教学测评所占的比例,以此来“杠杆”学生对实验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视,把教学改革的实践具体落实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上。

我们为本课程教学设计了一系列与网络学习密切相关的实验练习,来组织对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以求掌握该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共有19个实验、1个课程实验总结和1个课程实践。每个教学单元中都包含课程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实验内容的具体分布见表1。

第1章实验:包括数字艺术设计的计算环境、数字艺术设计的应用与作品欣赏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熟悉数字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了解网络环境中主流的数字艺术设计技术网站,掌握通过专业网站不断丰富数字艺术设计最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专业网站的辅助与支持来开展数字艺术设计应用实践;通过阅读和欣赏数字艺术作品,了解和熟悉数字艺术设计的应用范畴,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及其表现能力,初步接触和了解各类数字艺术设计的工具软件。

第2章实验:包括Photoshop基本操作、基本要素与文字效果设计、美学原则与图案风格设计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图像颜色的基本概念和颜色模式;了解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学习使用Adobe Photoshop CS2软件,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功能;熟悉数字艺术设计中有关文字要素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字效果的基本内容;尝试设计文字的一般和特殊效果,掌握组合文字的基本处理方法;熟悉和关注数字艺术设计的美学原则,了解数字艺术设计中图案与构成风格的图形创作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图案与构成风格的图形的基本制作方法。

第3章实验:包括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与Photoshop图层、滤镜效果,图形、图形学、图形艺术设计与数字模拟绘画,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与绘制矢量图形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内涵;掌握Photoshop的图层、通道、滤镜等技术概念和基本应用技巧;学习用数字艺术设计的方法来模拟传统绘画,从中体验传统绘画与电脑绘画的同和异;了解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熟悉矢量图形知识及其数字艺术设计的绘制方法;了解更多的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软件及其一般功能。

第4章实验:包括网页艺术设计及其计算环境、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初步、Fireworks Web图形制作技巧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回顾和熟悉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页设计”的基本内容;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了解网络环境中主流的网页制作技术网站,掌握通过专业网站不断丰富网页艺术设计与制作最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专业网站的辅助与支持来开展网页设计与制作应用实践;通过对一些成功网站进行的搜索、浏览与分析,了解网站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的成功经验;通过欣赏,熟悉网页色彩设计的表达与内涵;熟悉Web图像发布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要求;了解Macromedia Fireworks的一般概念和主要功能,熟悉Fireworks工作界面,通过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掌握Fireworks的基本操作;了解Fireworks的层、蒙版、滤镜、特效、样式、切片、按钮、导航栏、弹出菜单和GIF动画等概念。通过一些Fireworks的实例制作,熟悉和掌握Fireworks的设计技巧。

第5章实验:包括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与Flash移动渐变动画、Flash Motion动画“字牌翻转”、Authorware与作品制作等方面。通过学习和实验,了解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其工具软件;了解关于Flash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通过“两架飞机”的制作,掌握Flash移动渐变动画的设计操作;通过“字牌翻转”的动画制作,掌握Flash动画的设计操作;了解Authorware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熟悉Authorware的基本操作;通过制作Authorware作品《台球》,了解Authware程序的基本组成;通过“拼图游戏”的制作,熟悉Authware复合图标的知识与功能;了解外部函数接口和Xtras在Authorware程序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图形显示控制”和“音量控制”等的制作,学习Authorware程序设计。

第6章实验:通过学习和实验,熟悉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工具软件;通过欣赏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对三维图形设计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实践: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举办的艺术(美术)博览会,并根据要求撰写课程实践报告。

4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受教育者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评估,而考试是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手段,是测量应试者知识与能力、素质和潜力的量尺。考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量化资料,却不能替代教学评价。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和过程中,人们对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就是由考试来单一体现教学评价,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应试方法取代教学过程,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学”。正因为如此,考试受到的批评和责难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给教师以较大的自由度,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院校的专业课程,面向就业,面向社会,更需要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学风的积极建设。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开展考试制度、考试方式的改革,应该提倡和鼓励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理性地认识考试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理解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多元评价认为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展评价活动。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我们可以汲取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范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档案评价和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

实际上,各项测评指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而不应成为学习的负担。例如我们在“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中设计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 艺术欣赏实验成绩(2次)+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实验成绩(14次)+课文阅读与课外习题检查+课程实验总结+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其中:通过“艺术欣赏实验”促进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实验”实现课程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教材阅读与课外习题检查”促进学生对课本的预习、复习,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通过“课程实验总结”与“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帮助学生自觉复习与巩固本课程全部学习内容,加深对本课程教学目的的理解;通过缺勤扣分规范学生的自觉行为。

多元评价要求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注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和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考试的成绩 (甚至期末不考试) ,还包括了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习的发展状况。

5抓实验促理论,抓过程得结果

以精心设计的日常化的实验实践活动促进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评,抓过程得结果,可以有效地促进学风的改善。例如,我们为“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编写的以实验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教材1,全书通过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实践的实验练习,把数字艺术设计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从创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实践内容设计和教学测评设计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1) 抓动手实验实践促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抓教学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应用型院校和应用型专业课程的很好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改革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设计的基础。

(3) 合适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并安排了如下实验评分方法:每个实验以5分计,其中,阅读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彩笔标注,留下阅读记号)为1分,完成全部实验步骤为2分(完成了但质量不高或者仅部分完成则只给1分),认真撰写“实验总结”占2分(写了但质量不高则只给1分)。以此强调对教学内容的阅读和通过撰写“实验总结”来强化实验效果。每个实验成绩的合计为实验总成绩。

(4) 专业课程的教学测评一般都是抽样测评,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概念,我们有意识地把测评的总分限制在95分以内。

6后记

分析表明,学生在专业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实验)后说(理论)”和“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并积极实践教学测评的创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困难,符合特定的学生对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群的发展建设,我们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对象,精心设计了《艺术欣赏概论》课程及其教材,对此,我们将在后续再做介绍。

参考文献:

[1] 周苏,王文等.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 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西安,2005)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4-198.

[2] 周苏等.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A]. 第三届中美电子商务高级论坛论文集[C]. 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2006. 585-588.

[3] 周苏等.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 计算机教育,2006(10):27-29.

[4] 周苏,王文. 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5):23-25.

[5] 周苏. 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7).

作者:周 苏

数字艺术设计论文 篇3:

基于三维动画特效制作的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国产三维动画影片的观影率远远低于欧美影片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三维动画特效制作的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通过建立数字艺术模型、绘制三维动画特效和输出三维特效数字艺术的方法,来提高国产影片的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中视频画面的清晰程度;并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新型设计方法得到的视频画面清晰度明显大于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视频画面清晰度,因此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三维动画特效;数字艺术设计;国产影片;实用价值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计算机等多领域的学科知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目前的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作用[1]。如今艺术设计的传播与发展几乎离不开计算机等数码设备,所以数字艺术一词便伴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应运而生了。数字艺术又称数码艺术,是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来传播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包括数字影像、数字音乐、多媒体动画和网络游戏等[2]。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是艺术和科技之间的相合融合,几乎波及所有艺术领域。计算机可以把人类从许多复杂、重复且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人类可以把精力集中于艺术的创意和设计中,同时传统艺术的传统形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基于三维动画特效制作的计算机数字艺术设计

三维动画特效制作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衍生出的新型多媒体技术[3]。三维动画又可以称作3D动画,其制作原理为在计算机中通过特定的软件系统建立虚拟的世界,并且给该世界中的实物设定所需要的运动轨迹。三维动画虚拟的三维世界中通过数字艺术建模的方式,设计出虚拟的三维特效。三维动画特性制作应用于数字艺术设计的模型有人物模型、动植物模型和建筑模型三大类。将三维动画特效制作技术引入到计算机数字艺术中,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三维动画特效技术应用于影视制作中,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特效来丰富影片中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4]。因此,现代的数字艺术制作人员通常使用三维动画特效取代传统的实拍,来得到各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画面。这样不仅避免了演员意外伤害的概率,而且让影片具有更加生动的动作效果[5]。采用三维动画效果首先通过计算机设备的图库中筛选出适应应用的三维特效效果图;其次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在虚拟空间里进行绘制和调节;然后通过创建虚拟摄像机再配上模拟的现实灯光,可以使这个虚拟空间更加真实。最后将得到流畅的完美特效片段以及更能增加视觉效果增强电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1.1建立数字艺术模型

要想建立数字艺术模型,首先采用传统动画制作手法绘制原画,再通过计算机图库中的资料对图形图像进行改造,最终确定其艺术模型。在计算机改造过程中时常使用软件为Flash。Flash软件第一步把传统方法得到的原画扫描到特定的预览窗口中;第二步为拖曳选框选取数字艺术中所需要的艺术模型,以便清除原画中的无关画面内容,也尽可能缩小图片所在的计算机内存;第三步利用Flash软件中的文件处理功能,根据分镜头脚本中的镜号顺序对图像文件的内容进行归类和命名,保证图像后期编辑和在计算机图库中的快速调用;最后一步为对数字图文件进行基本处理和优化设计,进而设计出数字艺术模型。

1.2 绘制三维动画特效

在绘制出艺术数字模型之后,就进入了最重要的环节,即制作三维动画特效的工作环节。三维动画特效的处理环节中,其核心内容为根据脚本和创意的构建出艺术模型后加人一些特殊镜头的处理.这些镜头通常是无法通过平面绘制技术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完整影片的三维动画特效绘制总体上分为前期制作动画片段制作与后期合成两个部分。在三维动画制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针对影片中特定的故事剧本来选择适宜的场景和色调;其次是分镜头剧本的创作和规划人物道具场景的设计。在前期准备进行充分之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后期的合成。合成的过程中首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工具来实现分镜剧本中所定义的三维动画画面,其次根据画面中所有事物模型的建立材质选择适合的灯光特效、摄影机控制、来渲染剧本中的氛围;最后将之前所做的动画片段、音等素材按照分镜头剧本的设计,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编辑,生成动画影视文件。

1.3输出三维特效数字艺术

在完成以上两步之后,接下来就是输出数字艺术的三维特效。首先建立输出外框,其目的为将所需画幅以外的区域遮住。其次通过配套的3D投影仪和合理的灯光调节,来完成制作好的三维特效画面的输出工作,从而让观影人群享受到高质量的三维特效影片。

2 仿真实验

2.1 实验准备

为了验证新型设计方法在数字艺术制作中的实用价值,挑选出一个刚录制过的视频,利用传统和新型数字艺术设计方法,对该视频内容进行处理;然后将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两个影片中调选五个相同时间段截取下来,并将截取的图片编号为1、2、3、4、5;最后利用这五个截取的画面,来对比两种设计方法处理后视频画面的清晰程度,进而验证新型方法的实用价值。

2.2 结果分析

下图为两种设计方法,在五个相同时间段视频画面清晰度的对比结果。

根据图像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出新型设计方法得到的视频画面清晰度在70%-80%之间,其平均值为74%;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视频画面清晰度65%-75%之间,其平均值为68%。由此得出新型设计方法得到的清晰度比传统设计方法得到清晰度的高6%左右,证实了新型设计方法的实用价值。

3 结束语

三维制作效果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不仅是根据观众满意程度而引来的市场营销问题,更是数字艺术设计在创意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基石。所谓创意文化,就是每个数字艺术设计师劳动成果的汇总。创意文化的高楼平能见过高,依赖于每个数字艺术设计师的努力。三维制作效果的发展也是一个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的微观运行和价值实现的重大进步。基于数字艺术设计价值构成的剖析,是为了深入了解数字艺术设计的构造和它的发展方向,只有清楚了它的发展方向,才能高效地实现中三维制作效果在数字艺术中的应用,让数字艺术这个行业能够越走越远,进而支撑起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王燕玲,孙滨.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激光全息三维图像识别研究[J].激光杂志,2019,40(9):81-84.

[2]李王伟,徐晓东.统整艺术与STEM实践的创新力培养——来自美国八大STEAM教育案例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2):9-17.

[3]徐徐.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研究——评《3ds Max&V-Ray環境艺术创新设计技法——计算机辅助设 计》[J].财务与会计,2019(10):89.

[4]徐徐.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研究——评《3ds Max&V-Ray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J].印刷技术,2019(5):41.

[5]杨小艺.基于虚拟现实的三维动漫制作相关技术研究[Jl.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1):58-59,62.

【通联编辑:光文玲】

作者简介:黄江(1973 -),男,四川遂宁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数字媒体。

作者:黄江

上一篇:银行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味精工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