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设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关于汽车安全性设计尤显重要。汽车色彩设计作为汽车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汽车安全也有着较大的关联。文章阐述了汽车安全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基本内容,基于安全性角度,从汽车驾驶者、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角度,对汽车色彩设计的具体思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论文 篇1:

高校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本文从分析色彩设计教学改革的原因与目的入手,针对以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少学生存在“学而无用”的想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强调重视色彩设计实际应用以及与各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通过内容的充实和新课题的训练,更好地完善课程教学。

关键词 色彩设计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衔接

(一)色彩设计教学改革的原因与目的

设计院校低年级的学生都会接触到色彩设计这门基础课学习,但这种设计基础课程却难以调动大家的兴趣。对其用途,学生往往困惑和茫然。其实,色彩设计这门课的重要作用在于,色彩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色彩设计课程能帮助我们整理出色彩规律并应用到实践当中。遗憾的是,色彩设计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当今世界,色彩设计已经渗透到人眼所至的每一个角落:建筑、交通工具、工业产品、商品包装、企业标识、织物、化妆品,大到都市环境,小到钢笔外壳,直至园林花卉栽种的搭配等等。色彩设计是具有交叉、综合、应用性质的设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世界的社会文化学、民俗文化学、环境保护、都市规划、现代工业设计、国际性的流行色等等领域越来越离不开对色彩的关注。21世纪,色彩设计作为设计中核心要素之一,比之前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无论电视节目、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色彩的运用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其产生的第一印象,从而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部分学生认为,色彩设计课和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就行了,以至于有些学校都在削减基础课课时。笔者认为,色彩设计课程对以后的专业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处理和专业课程的衔接,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将所学知识合理地用于实践是教学目的所在。

(二)色彩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

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有机的衔接?是色彩设计教学的重要问题。色彩设计原先也叫色彩构成,在一些学校它属于公共基础课,大多是讲色彩的形式美感、色彩基本理论知识和色彩构成课程,主要的教学单元不外乎首先认识色彩,接下来学习色彩的体系、色彩的感觉、配色原理等四大教学单元。笔者认为,应该重视设计色彩部分学习,应创造条件增加课时,或在后面的学期增设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色彩课程,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色彩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完成从色彩理论、色彩感觉到色彩设计实际应用的过渡及设计色彩与各设计专业的结合。设计色彩的课程内容即是针对应用领域的实际需要,提供能够衔接色彩学说、配色原理与实务工作结合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借着设计色彩计划促使原本独立作业的配色方法,提升为配合市场行销、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整体性规划。后者只是借助设计的内容引导学生入门,调动兴趣。开设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首先从色彩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四个方面科学地认识色彩的性质、视觉规律以及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把复杂的自然物体色彩还原成简单的色彩组合方式。其次通过课题讨论激发审美观,拓宽多元审美观,重点是研究开拓色彩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增加设计色彩的使用经验、创新意识等等。

(三)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构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对色彩的理解,导人务实的色彩计划,注重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并对学生进行基础形态造型美学的训练,充分发掘他们在基础设计训练中的创新思维与潜能,并将新学知识结合本专业进行独立欣赏、鉴别、运用及创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系统梳理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常常忽视理论的学习。此前,虽然经过色彩写生的训练,但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色彩三属性是什么。设计不是彻底的无拘无束,建立在规律之上的学习、或者说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学习设计的初始。不然,没有正确理论作指导的设计实践必将是盲目或片面的。专业课程第一部分应主要以色彩设计基础知识为主,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了解光与色、物体色的关系及色彩的三属性,掌握色彩的各种心理感觉,理解色彩的联想与象征,颜色的共同性心理含义和颜色的个体性心理含义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知识点。

2、重视设计色彩与各专业的衔接应用。专业课程第二部分,主要以设计色彩实践为主。了解色彩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范围。通过色彩设计方法如列表分析法、自然吸取法、借鉴法展开探讨,来完成色彩的前期计划。接下来是色彩设计任务,在内容中应贯穿商业应用的典型案例,即色彩分别在环境设计、产品开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饰等领域的应用。

3、开展特色专题讨论。使学生对色彩设计的学习增强兴趣,展开更深入地研究。如大自然色彩到人工色彩、地域色彩和时代色彩、虚理色彩和数字色彩、功能色彩和市场色彩等等。将色彩与设计更好地紧密结合、讲解透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将设计结合得很完美,教师要做一个很好的引导者。

4、课题更新设置。时代发展,事物更新,课题的设置也随着设计潮流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练习吸收课程的知识点,可以将课题设置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步是基础知识训练。由原来的色彩明度、色相、纯度推移改为同心五层色环练习同心五层色环练习中,先画好第三环,再依次完成临近的环。第一环即内环为低纯度环,第二环为低明度环,第三环为基础环,也就是颜料所提供的原色,第四环为中高明调环,第五环为高明调环。通过此练习,学生能很好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的相互关系,同时在练习中还考查了学生对整体颜色的把握,有着一定难度。第二步是色彩情感表现。色彩心理效果之色调练习、色彩提取重构等课题的训练。色彩情感表现可有甜度和辣度、喜悦和悲伤、古典和现代等练习。要在色彩心理效果之色调练习中进行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同色调和等。通过次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设计中基础知识;第二阶段针对色彩设计务实训练。主要从色彩形象图表法、色彩合理改进、设计物品配色方案展开。色彩合理改进练习中需要同学找出训练中需要改进色彩的地方,或把某个设计更加完善展现出来。虽然不可能都经过市场调查,有的学生想法也不太成熟,有的学生基础甚至还比较差,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学习乐趣,通过练习都获得了很大收获。

(四)结语

通过教学改进,大多数学生进步很快,由先前对设计的陌生,经过系列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开始理解了设计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了兴趣。教师不能把色彩设计教学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基础理论规律的传授上,还应培养学生用设计师的眼睛去感受色彩,注重从自然到实践的应用,用色彩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色彩来美化生活。

作者:肖 丹

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安全性角度的汽车色彩设计分析

摘 要: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设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关于汽车安全性设计尤显重要。汽车色彩设计作为汽车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汽车安全也有着较大的关联。文章阐述了汽车安全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基本内容,基于安全性角度,从汽车驾驶者、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角度,对汽车色彩设计的具体思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性 汽车 色彩设计

Analysis of Automobile Color Desig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afety

Wang Zhong

Key words:safety, car, color design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在汽车科技发展和设计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们对汽车外观美观度、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安全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各种主动、被动安全设计,还要考虑汽车色彩设计对安全性的影响。如今,汽车安全设计中的色彩因素分析研究越来越深入,对汽车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2 汽车安全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概述

汽车色彩设计,主要是指针对汽车外观及内饰表面的色彩进行搭配设计的过程,还涉及到对不同漆类材料、复合材料、皮质材料、布料等多种质感材料的应用,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质感。汽车安全设计是汽车研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汽车驾乘人员以及公共安全。基于安全性的汽车色彩设计,主要是从色彩感性工学、色彩心理研究等角度,选用更符合安全行车和交通管理要求的色彩设计方案的过程。经过大量的实际案例研究,结合心理学方面的分析,汽车色彩设计大有讲究[1]。比如,在汽车外观设计方面,尽量采用明度高的色彩,即使是黑色、棕色这样的色彩,也需要通过材质优化,提高色彩反光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驾驶者、路人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更好的发现该车,保证交通安全。在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方面,需要充分考虑驾驶者的心理特点,在塑造安静、柔和、舒适的氛围下,避免驾驶者过于兴奋、烦躁或过于放松、疲劳。综合来讲,汽车安全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一方面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情绪,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基本的色彩视觉,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共交通安全为宗旨,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总结、优化改进的过程。

3 基于安全性角度的汽车色彩设计思路和策略

3.1 从人的角度考虑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驾驶者是汽车唯一的操控者,其精神状态、操控方式,都将影响汽车驾驶安全。从汽车驾驶人员的角度来讲,色彩视认性、刺激性、诱目性会通过视觉感官感受色彩的强弱,进而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辨别力、反应力。同时,人们对不同色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影响驾驶人员辨别能力、反应能力乃至情绪和注意力。具体分析,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基本的循环流程,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反应等认知要素组成”,即人们会通过相应的感官去发现外界信息,然后由神经系统、大脑进行思考、想象、判断,再由大脑、神经系统发出指令,让人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即代表人的反应力。除了人体健康状况、疲劳状况以及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以外,外部环境是影响人反应力的关键内容,而色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因素。以红色为例,首先这种颜色是一种比较鲜明的颜色,其视觉刺激性和诱目性最强,容易被人眼察觉,其次该颜色会让人产生紧张的感受,当人眼观察到红色时,会让人警觉,进而产生“注意”“远离”的感受。也就是说,不同色彩会影响驾驶人员的情感,在汽车安全设计的色彩设计中,这个原理被称为色彩“情感度”设计[2]。

3.1.1 外观色彩设计

在汽车色彩情感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色彩的明度。有研究表明,汽车外观色彩方面,浅色外观发生车祸的概率更低,并且在车祸损失程度方面也更低。前文已经提到,汽车的外观普遍需要选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有助于让其被外部人员、其他车辆发现,并注意避让。同时,不同汽车的外观色彩,会对其他汽车驾驶者、路人等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判断。例如,当人们驾驶汽车在路上行驶,看到外观为红色、黄色等明亮色彩的汽车,会自然对该车驾驶者的年龄、性格等进行判断,如果出现一些负面的判断,则可能导致驾驶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进而提高“路怒症”的发生概率。对于一些特种专用车,颜色设计要符合有关行业规定和标准,其色彩设计既要体现用途又要突出安全,如消防车为大红色,工程抢险车为黄色,邮政车为绿色,国家行政执法车多为上白下蓝。在当下汽车的生产制造中,雖然要通过推出一些特殊化外观色彩的汽车以满足少量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但色彩也不宜过多过花,以保障公共行车安全需求。

3.1.2 汽车内饰色彩设计

同时,在汽车内饰方面,需要采用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色彩明度差异,一方面适当丰富驾驶者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因发光现象而导致驾驶者出现视觉疲劳。比如,在汽车中控显示器、仪表盘、中控台的设计方面,一般需要选用反光率低的色彩,如黑色、棕色,材质方面选用亚光、柔和的皮料、塑料、木料等。

从细节的角度来讲,随着现代汽车安全性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色彩的设计需要在每个细节方面进行考虑。以汽车内饰设计为例,除了前文提到的整体色彩明度、质感控制以外,细节处的色彩选择和搭配也很重要[3]。例如,如今汽车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的仪表盘、中控显示器面积越来越大,而这类电子显示器的色彩设计也十分讲究。首先,仪表盘的背景色需要选择黑色、灰色等冷色系,烘托简洁、舒适的视觉氛围。其次,仪表盘上显示的各项数据,应当用和背景色对比比较强烈的白色或浅色,确保驾驶者可以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然后,仪表盘指针、显示车速的数字等,应当选用更为突出的红色、黄色等亮丽色,能够达到提醒驾驶员注意的作用。从整体来讲,仪表盘的整体色彩应当控制在3-5种以内,再通过一些几何图形的设计,尽量简化界面,突出重要信息。这样的色彩设计理念,有助于为驾驶员在行驶过程营造更为舒适的视觉效果,让其快速通过仪表盘的数据,了解汽车行驶状态,并且在特殊情况下让驾驶员第一时间了解关键信息,做出有效判断[4]。

3.2 从环境的角度考虑

在现代设计理念下,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否,只有将其放在实际应用环境下,才能进行判断。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例如,红色、黄色等明亮色彩的搭配,在商场等环境下,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受,让人提振精神。但是如果人们在驾驶汽车的时候,通常处于一种比较谨慎的状态,此时如果看到这些色彩,会让人感到视觉干扰,加重人们的紧张感,不利于安全驾驶。因此,从汽车的色彩安全设计角度来讲,需要充分考虑汽车的使用环境。

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汽车色彩安全设计方面,首先需要提高汽车外观色彩和环境的对比度,让人能够迅速看到汽车以及判断汽车的行车路径和远近距离。比如,绝大多数情况下,汽车行驶的路面都以深灰色为主,那么在汽车外观色彩设计方面,应当更多的选用与地面、道路色彩有对比的色彩。即使是灰色车身,也需要通过增加车漆材料明度、添加装饰镀铬条以及配置合适的车灯系统,提高汽车的辨识度[5]。

另外,汽车的外观色彩设计,还需要考虑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首先,汽车外观色彩应当尽量保持单一性,避免出现过多的色彩。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避免对其他汽车驾驶人员产生干扰以外,还能便于交通管理人员的快速识别、信息传递。例如,在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除了阐述汽车类型、品牌、车牌号以外,还可以加入反映汽车外观颜色的信息,避免出现信息传递争议,帮助相关人员快速掌握车辆信息,便于锁定和管理。其次,汽车的外观色彩要和汽车灯光系统进行和谐搭配,便于更好的发挥汽车灯光的功能。例如,红色外观的汽车,由于其尾灯也是红色,后车驾驶员长期跟车的情况下,会产生视觉疲劳和误判,在前车紧急刹车时无法做出快速判断。而如果汽车外观色彩和尾灯色彩有较强的对比度,将有助于方便后车识别灯光信号,进而保持安全行车距离[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国民出行都将与汽车和公路发生直接联系,汽车安全设计备受重视。在汽车的安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设计方案,将会对汽车行车安全及公共交通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汽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色彩对驾驶者、行车环境、交通管理产生的影响。积极利用色彩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在汽车外观、内饰、仪表盘、显示器等方面的设计中,做好色彩的整体搭配设计及细节设计。通过科学的汽车色彩设计,为驾乘者提供一个冷静、协调、舒适的驾乘色彩环境,便于驾驶员保持良好的驾驶状态,同时满足行车环境中其他车辆驾驶者、路人及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快速识别、紧急预警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汽车行车安全,为公共交通安全的管理做出积极贡献。

项目来源: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项目编号:201901254008,

项目名称:汽车电子UI/UE联合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雅熙,钟厦.基于用户安全感需求的非洲风格汽车内饰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9):54-55.

[2]李珵.略论汽车色彩设计中的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设计艺术研究,2012,02(1):84-87,124.

[3]陆超伟,单炜.中国五行色彩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8):137-138.

[4]苏建宁,胡晴,张书涛等.面向汽车车身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的耦合设计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2020,37(4):119-125.

[5]马亚男.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内外饰材料与色彩品质设计技术研究[J].汽车博览,2020,(7):6.

[6]裴麗娜.浅析色彩材质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情感化传达[J].神州,2019(2):233.

作者:王中

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论文 篇3: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色彩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如何立足于民办高校办学理念和特色,通过引入NCD数字色彩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将艺术与科学互融,让学生在理解空间色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科学配色的方法与工具。这对学生尽早适应环境设计行业需求,提高色彩应用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 环境设计 色彩构成 课程改革 NCD数字色彩体系

民办高校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目前面临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不具备行业实际应用能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困境。探索如何提高专业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需要从教育形态上寻求新的路径。教育新形态的本质是办学思维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上。

21世纪可谓进入了数字色彩体系时代,新成果的出现不断推动着各设计行业的发展。色彩构成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上承色彩写生,下启专业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方法却没能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在传统色彩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早学会利用先进工具,科学、高效地学习空间色彩设计,尽早与市场接轨,是十分必要的。

一、传统色彩体系与数字色彩体系的含义

传统色彩体系主要指形成于20世纪初,基于反射光的色彩系统,它以颜料色彩为代表。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数字色彩体系而言的。[1]如经典色彩体系中的蒙塞尔(MUNSELL)、奥斯瓦尔德(OSTWALD)、日本的PCCS等色彩体系,都是基于物质三原色的原理,大都以色相、明度、彩度三性为基本构架,是国际通用的色彩交流语言。其意义在于准确描述和定义颜色,从而帮助使用者进行颜色的选择、交流、生产和控制。而配色运用还是要依靠人的感官认识。

数字色彩体系以计算机色彩为代表,基本原理是发射光的计算机色彩体系。[2]数字色彩的概念源于国际照明委员会于1931年确立的CIE1931- XYZ 系统及色度图标准,至此奠定了现代色度学的基础。“数字色彩”一词中的“数字”具有双重含义。其一,作为颜色实质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数字处理。其二,人眼无法识别的电磁波可以转化为RGB色彩模式信号,通过进一步刺激脑部的不同部位,获取对颜色感官认知的数字化结果。人脑海里浮现出某种形象、对色彩持有某种特定的感觉均可通过数字化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数字处理实现色彩的形象创造,它可以更为精确地运用到配色上。1999年,日本色彩研究所(Nippon Color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Inc.简称NCD)完成了数字色彩体系并出版了基于数字色彩的《色彩形象图典》。

二、我国高校色彩构成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的色彩构成教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图案色彩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把色彩教育划归于绘画、工艺美术的视觉范畴,更习惯于从视觉感知和艺术的角度使学生认识色彩、解释色彩。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大构成教学体系的引进,使我国艺术设计受到现代设计思维的影响。色彩构成教育开始关注科学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国内高校分别借鉴德国、美国和日本的色彩构成教育方法,进行色彩构成教学实践。这也成为20世纪后半叶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的色彩教学内容。第三阶段是设计色彩教育提升阶段。1998年,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在新专业目录中被“艺术设计教育”这一名称所代替。因为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大不相同,所以传统的色彩构成教育并不能保证有效地运用色彩设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色彩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数字色彩理论、色彩心理、色彩行为分析、色彩管理为色彩教育增添了新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法。[3]

三、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现状与问题

1.教学理念与民办高校办学宗旨不匹配

色彩构成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对色彩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课程。笔者走访调研了十余所民办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发现大部分院校仍然延续早期现代设计教学模式。色彩构成教学理念以基础理论和表现形式为主,不注重验证性和科学性的色彩设计教学,忽视对色彩设计的真正解读,忽视色彩构成教学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这些教学现状与要求效率与精准性的市场运作模式以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不匹配。

2.教学内容与专业特性不匹配

由于不同專业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所以色彩设计在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中的介入与应用的方式也不同。譬如服装专业的色彩应用多呈现于面料上;视觉传达艺术专业的色彩应用多呈现于平面或印刷品等出版物的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色彩更多结合电子显示媒介应用;而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应用除了注重空间性、肌理性外,还强调色彩搭配与人的心理、行为的关系。色彩构成的表现与应用方式相比传统的色彩教学有显著不同。[4]在笔者调研的各民办高校中,艺术设计各相关专业仍然采用一种色彩教学内容和应用方式,这显然违背了各专业的发展特点和市场趋势。

3.课时量面临压缩

在被调研高校的相关教学计划中,色彩构成课程均作为色彩设计教学的主干课程,甚至是唯一课程。伴随院系教学改革及课程计划的调整,色彩构成课程的课时量基本被压缩至36至48课时,被调研院校中的一半以上将三大构成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合并成构成基础课程,合并后总课时为72至96课时,严重压缩了各门构成基础课程的课时量,相关色彩设计的教学内容无法深度开展。

4.课程作业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民办院校主要以传统手绘方式表现色彩。手绘形式耗时、耗力、耗材,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整合和创新以及配色运用的训练减少。

四、NCD数字色彩体系在环境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1967年,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由小林重顺创立,将色彩心理应用于市场营销,并开始提供咨询服务。主要为产品、住宅、建筑、包装等行业提供色彩研究及方案。其主要成果是利用数字技术的底层逻辑将色彩心理及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果并开发出色彩形象坐标。该形象坐标定义了43个配色色标的形象属性,在色彩测试的基础上根据色标属性对用户进行风格及心理趋向的分析,这种做法清晰明确,无暧昧不明之处,显著缩短了配色工作的时间。[5]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过去的色彩体系仅靠感觉配色,无法解决环境设计中面临空间、材质、光线以及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等复杂影响产生的配色问题。而数字色彩体系的诞生无疑让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更加精准与快捷。这样即使一些视觉有缺陷的学生,也能依赖数字技术的成果给出很好的色彩设计方案。

五、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1.重设课程内容与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设计课程分为色彩构成基础与色彩设计两部分,将传统的色彩体系基础理论与NCD数字色彩体系的成果相结合,重组了色彩构成的课程内容。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特性调整课程培养目标。一方面,将传统色彩体系中基本的色彩知识、感性教育、审美认知作为课程基础。目标是夯实理论基础,培养色彩感知及审美素养。另一方面,将NCD数字色彩体系中的配色原理作为重点,加强色彩形象图表认知、测色训练、配色训练,目标是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加强课程与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衔接,总学时建议96学时。

2.教学手段的创新

(1)合理结合数字化手段进行空间色彩分析

传统色彩构成训练注重手绘与技巧,学习形式单一,效率低下。而设计类学科的色彩构成課程需要与设计创作有更紧密的衔接与运用。例如Photoshop、PowerPoint等软件的运用,这两个软件的拾色器都能够从优秀空间设计案例中进行色彩提取,通过色标进行配色分析,使学生更准确和有效地学习用色,还可以从概念图中提取色标,结合数字色彩体系形象坐标用于空间色彩配色设计。合理结合数字化手段进行空间色彩分析既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学生在色彩设计原理及方法上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练习机会。

(2)直观的体验式教学

在色彩感知训练中,通过品尝食物(味觉)、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听觉)、触摸不同质感的材质(触觉)等方式,启发学生将体验到的感受利用色彩进行涂鸦创作,多维度地建立设计师的基本感观素养。

NCD数字色彩体系的突出优势创造了针对用户的色彩测试。引入实际项目,对客户进行色彩测试,能让学生在调研、访谈、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中认知到,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不是设计师单方面的感知,更重要的是收集用户的需求后,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的艺术创作,从而实现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配色方案。

3.重设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较传统色彩构成教学有较大差异,新的色彩构成课程成果以行业运用技能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对色彩多维度的感知力、环境色彩设计的逻辑分析能力、客户的沟通能力以及空间配色设计能力的评估。

六、小结

民办高校多以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为办学理念。不能因为色彩构成教学是设计基础课程,而固执地恪守传统,一成不变,仍然停留在工业社会的手工设色阶段。数字色彩体系引入到环境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在数字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寻求适应当代设计样式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优化。由于现阶段数字设备及信息技术的高效性、普及性、经济性,在色彩构成课程中采用数字技术成果及数字化教学形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本文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项目“民办高校教师转型发展与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MBXH19YB037)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田少煦,谭亮.数字色彩[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南云治嘉.数字色彩设计全能书[M].张月,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3]徐雷,赵谧.设计色彩教育的新思考[J].美术大观,2018(11):114-115.

[4]潘强.基于不同专业发展的色彩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探索[J].装饰,2016(03):94-95.

作者:甘露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电影造型用光摄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