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4-04-28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6篇)

篇1:《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所著《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了实验教育学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克伯屈。

5.有代表性的遗传决定论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6.儿童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两大类型。

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提出了具备4类知识的要求: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8.在教师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9.按照层次分,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10.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11.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12.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13.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有: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14.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15.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运作课程和体验课程。

16.课程的结构一般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17.课程设计工作大致可分宏观的课程设计、中观的课程设计和微观的课程设计。1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19.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0.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的特征。

21.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22.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主要有:有利于教育的原则、目标一致的原则和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23.班级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2.学校

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3.学制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4.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地位

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则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低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6.教师培训

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帮助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二是了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充实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7.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设想和规定。8.德育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教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9.素质教育

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民主、权利)、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等)、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要求、教育模式、评价方案)、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知识与创新)。10.教学

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共同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把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1.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始终。1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和学生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3.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及课外书籍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及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14.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15.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应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教学实践活动等要素所构成。16.学生集体

是儿童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通过集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培养自主、自立、自治的能力,学习民主精神和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是学生集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学生集体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17.班级

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班级在教育学中的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当今,人们对班级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为班级授课制的简称,意指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另一种理解为班集体的简称,意指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三、简答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3.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⑴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⑵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⑶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 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4.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

⑴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⑵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⑶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⑸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5.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

⑴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⑵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⑶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⑷师生关系民主化;⑸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6.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

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⑵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⑶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7.现代教育的特征

⑴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视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⑵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⑶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力量。⑷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⑸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⑹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8.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⑴有与学生数量想适合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⑵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⑶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9.现代学制发展特点与趋势

⑴义务教育年限延长。目前英、法为16年(初中-高中)、中国1986年起为9年(初中);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一是普教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一是职教加强普通教育内容,中国2001年起职校学生可参加高考;⑶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⑷终身教育体系逐步构建,即学校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终身化。

10.学校管理基本的方法 ⑴行政管理方法: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⑵法律方法: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⑶思想教育方法: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⒋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⑸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1.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⑴主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⑵客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果信息量过大,超过了接收者的能力,许多信息就会被搁置,从而影响沟通;⑶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符号。

1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⑴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⑵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通的方式;⑶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13.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⑴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⑵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⑶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4.科学的学生观

⑴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可教的);⑶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5.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上要循序渐进;在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区别对待。⑵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⑶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教育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⑷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⑸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6.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

⑴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⑵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⑶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17.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⑴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⑵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⑶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1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⑴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⑵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相配合;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9.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⑴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 约作用;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20.教师的劳动特点

⑴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这种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以及教师的教育机智上。⑶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2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⑵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⑶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人的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22.如何理解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

⑴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总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由于学生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学问,有一定的专长,因此,学生是教的客体而教师是主体。⑵在教育过程中,尽管学生是教的客体,同时他又是学的主体,这也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首先,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或主要职能。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或体现者,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活动,因此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想品德、世界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内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绝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人。23.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哪四个部分?

⑴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⑵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⑶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⑷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性知识。24.教师考核的内容

⑴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⑵业务水平——主要是指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⑶工作态度——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⑷工作成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25.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⑴导向功能。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⑵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⑶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2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⑴主观依据——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⑵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最后,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制约。

27.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⑴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⑵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现代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⑴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⑵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⑶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⑴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⑵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质要求);⑶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⑷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0.体育的功能

⑴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⑵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⑶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31.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

⑴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即aims 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⑵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即goals(语、数、英等);⑶课程目标,即o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

32.在泰勒看来,选择学习经验应遵循哪些原则?

⑴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⑵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⑶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⑷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⑸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33.在泰勒看来,组织学习经验应遵循哪些具体步骤?

⑴“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学科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⑵ “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的看法”,即确定与所采取的课程形式一致的逻辑顺序和原则;⑶ “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系列的课、顺序的课题还是单元;⑷ “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 使用”;⑸ “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34.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智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教学是实施智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它的是教育的途径之一;讲智育,突出它的是教育内容之一。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智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通过教学来完成外,还可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及班主任工作等途径来完成。

35.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⑴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的、大量的基本工作,它占的时间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身体得到正常的发育、健康成长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学工作来实现的。⑵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只有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全面、妥善地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把学校办好。36.教学的一般任务

⑴传授与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⑵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启发法等);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⑷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37.应如何认识教学过程?

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教学过程:⑴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所构成;⑵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⑶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38.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⑴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经验,即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起来的确定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的;⑵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⑶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的巩固和实践的过程。

39.教学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⑴引起学习动机;⑵感知材料,形成表象阶段;⑶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阶段;⑷巩固知识阶段;⑸形成技能和技巧阶段。

40.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⑵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生物、数学、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4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⑵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才能生动、易理解和吸引);重视培养学生运 用知识的能力(重视教学实践、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学以致用、加强动手能力);进行课程拓展,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地区差异)。

4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⑵基本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的悬念、教师的做法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问、激疑启发思维、因势利导使认识深入);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关系民主、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不要搞一言堂)43.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⑵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实物、标本、参观及图片、模型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视、录像、幻灯等);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指导观察、提问引导及答疑);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生动讲解、形象描述——给学生感性知识形成生动表象)4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又称系统性原则,指在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⑵基本要求:按教材和系统性进行教学(但不要照本宣科)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非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5.巩固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的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⑵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学期开始时的复习、经常性的复习、阶段性复习、期末的复习);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学习新知识,更新改组旧知识而巩固,非原地走)。4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⑵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专家特殊指导、课外活动、有关竞赛、开设一定选修课及充许跳级等)。47.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⑴教学目的、任务;⑵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⑷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⑸教师本身的条件(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水平);⑹为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包括:教学用书、直观教具和现代化视听工具。

48.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⑴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重点、难点又全面、系统还要思想提高);⑵注意启发(提问—分析、思考);⑶讲究语言艺术。(清晰、准确、生动形象、条理、音量、速度等)。49.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⑴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哪些问题及顺序);⑵要善问(问题具体、明确、有趣、有启发;难易要因人);⑶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去);⑷要做好归纳小结(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及纠正一些问题)。50.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⑴做好实验前的准备(编制实验计划、准备物品、分好实验小组等);⑵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⑶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⑷做好实验小结(指出优缺点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收好用品,要求学生写了实验报告)。51.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我国学校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形式并辅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而班级授课制主要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等具体形式。其中,课堂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复式教学则是一种特殊的形式。52.简述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作好上课的物质和精神准备;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复习检查、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53.简述备课的内容

⑴钻研教材(教纲、教科书、参考书)(懂、透、化);⑵了解学生;⑶设计教学过程。完成三个计划的编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54.一堂好课的要求

⑴教学目的明确、具体;⑵教学内容正确;⑶教学结构合理科学(教材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课的结构合理、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⑷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⑸表达清晰;⑹教学效果好(全体、全面、因材施教)。55.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求

⑴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⑵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⑶布置作业是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⑷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56.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言行一致;⑵导向性原则,坚持政治方向;符合新时期方针政策的总任务及贴近现实);⑶疏导性原则,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⑷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⑸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57.德育的途径

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⑵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重要途径);⑶劳动(劳动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⑷共青团活动;⑸班主任工作。

58.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⑴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⑵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⑶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⑷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59.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⑴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⑵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集体的特征首先是共同奋斗目标。奋斗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其次,要有针对性;再次,应具有吸引力、时代感,能鼓舞全体成员达到目标而努力奋进。⑶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首先要有严格的要求;第二,要耐心引导;第三,要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使集体中每个成员轮流的置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⑷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健康的舆论,首先,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第二,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第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60.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⑴常规管理(制度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其作用是有章可循、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班风;存在缺乏灵活性——柔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不足;其制度组成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制度;学校制定的制度;班级制定的制度。⑵平行管理——是由马卡连柯倡导的,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的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注意个别学生的转化。⑶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全体同学全程管理;建民主管理制度(班干部轮换、值日生制、定期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⑷目标管理:由德鲁克倡导;将班级总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体系),变他控为自控。

61.怎样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⑴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前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服从忽略班级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使学生潜能得到尽可能发挥);⑵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主动性、积极性);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

1.论述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⑴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由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⑵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或行为的遗传基础。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如遗传基础、成熟水平等)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同样,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环境变量。⑶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⑷“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并具体体现为被动式、唤起式和主动式三种形式。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 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⑴具备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①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其次,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再次,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最后,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⑵具有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②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③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⑶职业道德素质: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②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3.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关系

⑴渗透性——五育互相关联、互相包含、互相渗透;⑵促进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⑶不可替代性——有各自特定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规律。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4.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6个趋势:⑴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⑵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⑶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⑷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⑸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⑹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它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教学过程的规律。

⑴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要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⑵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⑶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要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德育过程的规律

⑴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等。(爱国、劳动)情,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的态度(对善良的歌颂,对正义的崇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感,Eg:有的学生懂得劳动伟大,却好逸恶劳,原因在于分对劳动毫无兴趣和情感)。意,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常表现为意志活动,约束自己、压抑冲动和克服困难的行为。有认识、情感但无意志难坚持道德原则。行,道德行为,人在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衡量道德水平,评人不仅要听言更要观行。德育中注重行的增长锻炼。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一般顺序: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和培养品德行为。应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是知情意的深化。

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内化和外化的过程。②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要创好外条件,又要了解内部情况);③德育过程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从认识—情感—意志—产生行为有长期性,克服不良品德。品德形成中有反复特别是形成初期。7.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⑴第一,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⑵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①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②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其一,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其二,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其三,班主任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四,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最后,班主任要团结学校、科任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本班的教学工作。③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工作。⑷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⑸评定学生操行。⑹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篇2:《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2.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 [ ] A.命题 B.表象 C.概念 D.产生式

3.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 A.认知心理 B.教学心理 C.教育心理 D.德育心理

4.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 A.内潜性 B.客观性 C.减缩性 D.观念性

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 ]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 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 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6.实验研究可以让教育心理学家确定产生某一行为的原因,实验至少包括 [ ] A.一个自变量 B.一个对照组 C.一个可变量 D.一个不变量。

7.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促进者 D.反思者

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9.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 ] A.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品德就是道德 C.品德就是个性 D.品德一定危害社会

10.根据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更? [ ] A.创造性智力 B.分析性智力 C.实践智力 D.自我认知智力

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2.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 ] A.维特罗克 B.布鲁纳 C.格拉塞斯费尔德 D.奥苏贝尔

13.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 [ ] A.自我价值理论 B.控制点理论 C.成就目标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14.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5.根据斯金纳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 [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16.教育心理学家利用某种方式了解儿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方法是 [ ] A.个案法 B.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人种学研究

17.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这采用了 [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8.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19.下面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 [ ] A.概括化理论 B.强化理论 C.特殊迁移说 D.试误说

20.下面哪个是人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 [ ] A.谦虚 B.自信 C.自尊 D.移情性理解

21.提出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的是 [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2.个体具有应用文字思考及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 A.语言智能 B.逻辑一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23.学生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2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 ] A.自律阶段 B.无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他律阶段

二、填空题:

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_____。

2.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叫做_____。3.团体智力测验包括_____、库赫曼—安德森智力测验和欧迪斯—列农学生心理能力测验。4.1989年,布朗、柯林斯和达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_____”的概念。5.技能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_____两种。

6._____ 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7.分合法是_____ 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8.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叫做_____。9.儿童以成人为榜样,建立了自己所仰望的一种理想的自我,叫做_____。10.德维克等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_____。11.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12.认为女性不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表达的是 观点,声称男性不能胜任幼儿教师工作也同样如此。13.威廉·斯登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 的概念。

14.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 ”。15.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当代 产生了重要影响。16.指对特定的内部和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17.学生一生都在持续进行着性别角色的 过程,即接受并做出被社会认定的性别角色行为。18.和平等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19.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与预成论是截然不同的,而是一种。

20.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行为、态度、衣着、语言和饮食上的差异,这就是。21.是反映关于适合男性和女性行为的印象和看法的广义类别。

22.根据 的智力三元论,智力表现为三种形式: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智力。23.皮亚杰的 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24.所谓 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25.解决问题的技巧及适应日常生活事件并从中学习的能力,被称为。26.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 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27.设计 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28.美国斯坦福大学 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入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

29.即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30.技能的活动方式不是动作的随意组合,是技能形成的前提。

31.图式的激活、功能固着性和 都反映了灵活性在理解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名词解释: 1.高原现象 2.对偶故事法 3.认知结构 4.低个人成就感 5.普雷马克原理 6.表象

7.动作程序图式 8.交互决定论 9.PQ4R方法

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11.关键期 12.学习策略 13.联结主义 14.移情

四、简答题:

1.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 2.简要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3.学习策略的结构是怎样的,三大学习策略之间是什么关系? 4.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论? 5.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6.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是什么? 7.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8.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 9.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五、论述题:

1.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2.①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②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3.①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②有哪些对策? 4.说说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5.①品德心理的结构是什么? ②说说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7.①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A 7.D 8.B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A 23.A 24.B

二、填空题: 1.内化 2.微格教学 3.罗吉—桑代克智力测验 4.心智技能 5.情境性学习6.学习7.戈登 8.强化物 9.自居作用 10.成就目标理论 11.编码系统 12.性别歧视 13.智商 14.工作记忆 15.建构主义 16.模式识别 17.社会化 18.减少偏见 19.渐成论 20.文化差异 21.性别刻板印象 22.斯腾伯格 23.建构主义 24.练习曲线 25.智力 26.认知风格 27.先行组织者 28.菲利普 29.脚本 30.合乎法则 31.反应定势

三、名词解释: 1.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对偶故事法通过向被试讲述包含着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它们以对偶道德故事为主,成对出现,来让被试判断研究者所涉及哪些行为类型。

3.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5.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6.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7.动作程序图式是一种关于动作程序的认知结构,它是通过多次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在相似情境的激发下就会自动地调节以控制人的行为。

8.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对行为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9.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PQ4R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eu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是指生活中比较复杂的知识,不是简单回答就能理解解决的知识。

11.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3.联结主义是桑代克提出的,认为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14.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四、简答题: 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过程。注意过程:在注意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保持过程:在保持过程中,学习者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个体储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复制过程:在复制过程中,学习者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2.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1)感觉通道:所谓感觉通道的差别是指学习者对于视觉、听觉和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种典型类型:①视觉型学习者;②听觉型学习者;③动觉型学习者。

(2)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认知风格: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②反思型和冲动型;③整体性和系列性;④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3.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并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存取。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这三种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控和自我调节。也就是说,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4.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

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由教师强制的。学生只是对个别刺激做出零碎的反应而已,学生所学的知识缺少个人意义。“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或几个铜钱而已。学生所学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在他看来,目前学生们浸透着外在学习的态度,并且像黑猩猩对训练员的技巧作出反应那样对分数和考试作出反应。读一本书的惟一理由可能是它可能带来的外部奖赏。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或“赚取学位”可概括为这一外在教育的弊端。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综合各家理论模式和阶段论,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①识别有效信息;②理解信息含义;③整体表征;④问题归类。(2)寻求解答阶段: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

6.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2)探索。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时的目标可能是开放的,但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有很大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的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的探索。

(3)独立探索。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

7.学习过程是从不知到知的一个单个的活动过程,加涅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

(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6)概括阶段。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需要实现学习的概括化。(7)作业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8.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因而与全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9.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从理论上说无疑是方向正确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也是相当不易的。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如“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也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五、论述题: 1.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初级知识获得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如背诵、填空、简单的练习题等)。

而高级学习则与此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斯皮罗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必要的简单化对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过于简单化则会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学习者开始涉及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情境,灵活地理解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而建构主义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1)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基础上,将生物学的原则和方法引入人类发展的研究中,形成了迄今为止极具影响力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他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在皮亚杰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2)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3)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四个基本因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平衡化

(4)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的。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其学说。他所强调

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的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3.教师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环境及伴随的压力中积淀下来的,因此,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是较为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社会因素: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益加剧。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如果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2)组织因素: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组织氛围和谐,则教师心情愉悦,效率较高;如果领导专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则教师就会感到压抑、烦躁和忧郁。同时,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个人因素: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类教师常常抱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对外界干扰容易妥协,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这种不能客观评价自我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策:(1)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要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的定位;其次,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视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2)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另外,要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尊心,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3)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自己工作的内部动力。此外,教师了解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多参与社会活动,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对于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也可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有效途径。

4.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埃里克森还指出,不仅所有的发展阶段是依次地相互联系着的,而且最后一个阶段和 道德认知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如道德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等),也包括着以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作为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这三者本身又各自有其不同的等级水平。在德育活动中,必须全面兼顾品德的各个侧面,不能简单让学生记忆各种社会规范,也不能只是靠纪律、惩罚等约束儿童的行为,必须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

皮亚杰以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为研究方法,即先给儿童讲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然后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了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皮亚杰从认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此之前,儿童还经历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规则概念的阶段——前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他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2)他律阶段

5~8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自律阶段

9~11岁儿童进入自律阶段,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自律道德已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6.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记录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了内部的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等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

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非不同的结构,它们只不过是同一结构起作用的不同方式而已。同样也应该注意,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当新的学习部分地依赖于对学生原先学过的东西的回忆时,这些原先学习的东西就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并重新进入短时记忆。

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要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从反应发生器中传来的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7.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①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②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③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因而使学习一蹶不振。

篇3:会计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司2×14年年末有关科目余额如下:“发出商品”科目余额为250万元, “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335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00万元, “周转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为75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100万元, “委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为1 200万元, “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为600万元, “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余额为600万元, “工程施工”科目余额为400万元, “工程结算”科目余额为300万元。则该公司2×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 () 万元。

A.1 960 B.2 060 C.2 460 D.2 485

2.甲公司原持有丙公司60%的股权, 其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 未计提减值准备。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 出售取得价款1 200万元, 处置日, 剩余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 400万元。出售日, 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为6 000万元。在出售20%的股权后, 甲公司对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 丧失了对丙公司的控制权。甲公司取得丙公司60%股权时, 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从购买日至出售日, 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为1 900万元, 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导致资本公积增加100万元。甲公司有子公司乙公司, 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甲公司2×14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 万元。

A.60 B.0 C.-540 D.40

3.2×14年12月1日, 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0 000万元人民币短期融资券, 期限为1年, 票面年利率为5.8%, 每张面值为100元,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发生交易费用35万元。若该公司将该短期融资券指定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则支付的交易费用应借记 () 科目。

A.财务费用B.投资收益C.交易性金融负债D.营业外支出

4.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共有100名职工, 其中80名为直接生产人员, 20名为公司总部管理人员。2×14年有关职工薪酬的业务如下:1月1日, 甲公司购买了100套全新的公寓拟以优惠价格向职工出售, 甲公司拟向直接生产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200万元, 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20万元;拟向管理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280万元, 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60万元。假定该100名职工均在2×14年度中陆续购买了公司出售的住房, 售房协议规定, 职工在取得住房后必须在公司服务满10年 (含2×14年) 。假定甲公司采用直线法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不考虑相关税费。另外, 在7月15日将本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职工, 每人一台。每台成本为3.6万元, 每台售价 (等于计税价格) 为4万元。甲公司2×14年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 () 万元。

A.400 B.1348 C.333.6 D.320

5.2×14年7月1日, 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合同, 自丁公司购买管理系统软件, 合同价款为5 000万元, 款项分五次支付, 其中合同签订之日支付购买价款的20%, 其余款项分四次自次年起每年7月1日支付1 000万元。管理系统软件购买价款的现值为4 546万元, 折现率为5%。该软件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无残值, 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2×14年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为 () 万元。

A.227.3 B.113.65 C.88.65 D.177.3

6.A公司以一台甲设备换入D公司的一台乙设备。甲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00万元, 已提折旧30万元, 已提减值准备10万元。甲设备和乙设备的公允价值均无法合理确定, 另外, D公司向A公司支付补价5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则A公司换入乙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 万元。

A.65 B.55 C.60 D.95

7.2×14年12月1日,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产品销售合同, 合同规定:甲公司于3个月后提交乙公司一批产品, 合同价格 (不含增值税额) 为600万元, 如甲公司违约, 将支付违约金100万元。至2×14年年末, 甲公司为生产该产品已发生成本30万元,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 甲公司预计生产该产品的总成本为66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因该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为 () 万元。

A.30 B.60 C.90 D.100

8.2×14年1月1日, 甲企业与乙企业的一份厂房经营租赁合同到期, 甲企业于当日起对厂房进行改造并与乙企业签订了续租合同, 约定自改造完工时将厂房继续出租给乙企业。2×14年12月31日厂房改扩建工程完工, 共发生支出400万元, 符合资本化条件, 当日起按照租赁合同出租给乙企业。该厂房在甲企业取得时初始确认金额为2 000万元, 预计使用20年, 不考虑其他因素, 假设甲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截至2×14年1月1日已计提折旧600万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发生的改扩建支出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B.改造期间不对该厂房计提折旧C.2×14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0D.2×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

9.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 2×14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包括: (1) 母公司免除甲公司债务2 000万元; (2) 享有联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年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 (3) 收到税务部门返还的所得税款1 500万元; (4) 收到政府对公司以前年度亏损补贴800万元。甲公司2×14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

A.母公司免除2 000万元债务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B.收到政府亏损补贴800万元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C.收到税务部门返还的所得税款1 500万元确认为资本公积D.应按享有联营企业200万元的公允价值增加额乘以相应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10.2×12年1月1日, 甲公司向其100名高管人员每人授予4万份股票期权, 这些人员从被授予股票期权之日起连续服务满3年, 即可按每股8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4万股普通股股票 (每股面值1元) 。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在等待期内, 甲公司有10名高管人员离职。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向剩余90名高管定向增发股票, 当日甲公司普通股市场价格为每股20元。2×14年12月31日, 甲公司因高管人员行权应确认的股本溢价为 () 万元。

A.3 600 B.3 240 C.6 800 D.6 120

11.甲公司拥有乙公司和丙公司两家子公司。2×13年6月15日, 乙公司将其产品以市场价格销售给丙公司, 售价为100万元 (不考虑相关税费) , 销售成本为76万元。丙公司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按4年的期限、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在编制2×14年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该固定资产在合并报表中列示的金额 () 万元。

A.76 B.100 C.47.5 D.62.5

12.甲公司2×14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27 000万股, 2×14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6 000万元, 普通股平均市价为每股10元。2×14年度, 甲公司发生的与其权益性工具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 4月20日, 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以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基础每10股送1股, 除权日为5月1日; (2) 7月1日, 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 授予高管人员6 0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期权行权时可按4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 行权日为2×15年8月1日; (3) 12月1日, 甲公司按市价回购普通股6 000万股, 用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甲公司2×14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是 () 元/股。

A.1.16 B.1.12 C.1.10 D.1.14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资产期末计量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B.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市场价格计量C.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D.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E.存货按照账面价值与其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下列各项中, 属于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 不应考虑的因素有 () 。

A.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B.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C.与预计固定资产改良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D.与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E.内部转移价格

3.下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 。

A.企业合并或企业控股权的出售B.债券的发行C.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导致的索赔诉讼的结案D.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发生重大变化E.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A公司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A公司2×14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均为零。2×14年税前会计利润为2 000万元。 (1) 2×1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2 000万元, 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1 200万元的坏账准备。税法规定, 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定该公司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均为0。 (2) A公司于2×14年6月30日将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 该房屋的成本为2 0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 已使用6.5年, 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零。转换日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 账面价值为1 350万元。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 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同时, 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下列有关A公司2×14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确的有 () 。

A.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300万元B.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675万元C.递延所得税费用为93.75万元D.应交所得税为437.5万元E.所得税费用为500万元

5.下列关于现金流量表项目填列的说法中, 正确的有 () 。

A.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 应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项目中反映B.以分期付款方式 (具有融资性质) 购建的长期资产每期支付的现金, 应在“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C.处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 减去子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大于零) , 合并报表中在“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反映D.处置对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中属于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 应在“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反映E.以现金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 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6.甲公司于2×13年4月1日与A公司签订一项固定造价合同, 为A公司承建某工程, 合同金额为240万元, 预计总成本200万元。甲公司2×13年实际发生成本100万元, 因对方财务困难预计本年度发生的成本仅能够得到60万元补偿;2×14年实际发生成本60万元, 预计至合同完工还将发生成本40万元, 2×14年由于A公司财务状况好转, 能够正常履行合同, 甲公司预计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能够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2×14年10月20日, 甲公司又与B公司签订合同, 甲公司接受B公司委托为其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服务, 合同总金额为160万元, 合同约定B公司应在安装开始时预付给甲公司80万元, 等到安装完工时再支付剩余的款项。至12月31日止, 甲公司为该安装调试合同共发生劳务成本20万元 (均为职工薪酬) 。由于系初次接受委托为该单位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服务, 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劳务的完工程度, 同时由于2×14年年末B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剩余劳务成本能否收回难以确定。甲公司对上述业务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为 () 万元。

A.2×13年, 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的建造合同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60万元B.2×13年, 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的建造合同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20万元C.2×14年, 甲公司对B公司提供劳务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0万元D.2×14年, 甲公司对B公司提供劳务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20万元E.2×14年, 甲公司对上述业务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52万元

7.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规定,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受同一方重大影响的企业之间构成关联方B.因与该企业发生大量交易而存在经济依存关系的单个客户、供应商、特许商、经销商或代理商, 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C.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 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D.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之间构成关联方E.与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控制的其他企业, 构成关联方

8.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 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

A.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 如果属于前期差错,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B.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 应计入当期损益C.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 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D.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E.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9.甲上市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14年1月1日, 以12 000万元人民币购入乙公司80%的股权, 乙公司设立在美国, 其净资产在2×14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 000万美元 (等于账面价值) , 乙公司确定的记账本位币为美元。

2×14年3月1日, 为补充乙公司经营所需资金的需要, 甲公司以长期应收款形式借给乙公司500万美元, 实质上构成对乙公司净投资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 甲、乙公司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

2×14年12月31日, 乙公司的资产2 50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15 500万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 50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15 950万元 (不含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假定2×14年1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4元人民币, 3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 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2元人民币, 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甲公司借给乙公司的500万美元资金实质上构成对乙公司净投资的一部分。

假定少数股东不承担母公司长期应收款在合并报表中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 正确的有 () 。

A.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因“长期应收款”项目应当确认的汇兑损失为50万元人民币B.合并报表列示商誉金额为1 760万元人民币C.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金额是-410万元人民币D.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金额是-400万元人民币E.合并报表中应将长期应收款产生的汇兑差额由财务费用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0.甲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 乙公司为某大型未上市的民营企业。甲公司和乙公司的股本金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 500万元。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甲公司于2×14年9月30日通过向乙公司原股东定向增发1 200万股本企业普通股取得乙公司全部的1 500万股普通股。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在2×14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0元, 乙公司普通股股票当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80元。甲公司、乙公司每股普通股的面值均为1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下列关于此项合并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甲公司为法律上的子公司, 乙公司为法律上的母公司B.合并报表中, 乙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以其合并时的公允价值计量C.合并后乙公司原股东持有甲公司股权的比例为60%D.合并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反映的是甲公司合并前的留存收益E.此项合并中, 乙公司 (购买方) 的合并成本为8亿元

三、综合题

1.A公司2×12年至2×14年有关资料如下:

(1) A公司2×12年1月2日以一组资产交换甲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取得30%股权支付的对价包括银行存款、一项投资性房地产、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一项无形资产。取得投资日, 该组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2) 2×12年1月2日,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 000万元, B公司除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外, 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 公允价值为500万元, 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无残值。

(3) 2×1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 980万元。2×12年10月5日, B公司向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 售价为200万元, 成本为150万元, 至2×12年12月31日, A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60%。

(4) 2×12年B公司因自用房地产改为投资性房地产使资本公积增加200万元。

(5) 2×13年B公司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1 000万元。

(6) 2×13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2 980万元。A公司将2×12年10月5日从B公司购入的商品全部对外出售, 2×13年度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

(7) 2×14年1月1日, 经B公司董事会决定, 接受一新的投资者向B公司投资20 000万元, 由此A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比例下降到20%, 但对B公司仍具有重大影响。

(8) 2×14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 500万元, 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1 200万元。

假定:

(1) A公司和B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2) 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3) A公司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与计税价格相等。

(4)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影响当期损益。

(5) A公司有子公司C公司。

要求:

(1) 编制A公司2×12年1月2日取得B公司30%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2) 编制A公司2×12年个别报表中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3) 编制A公司2×13年个别报表中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4) 编制2×12年和2×13年A公司合并报表中调整内部交易的会计分录。

(5) 计算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2×13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6) 编制A公司2×14年1月1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7) 编制A公司2×14年与B公司实现净利润和分配现金股利有关的会计分录。

2.甲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甲公司) 系境内上市公司, 2×12年至2×14年, 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 2×12年10月1日, 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份合同, 为A公司安装某大型成套设备。

合同约定: (1) 该成套设备的安装任务包括场地勘察、设计、地基平整、相关设施建造、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其中, 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须由甲公司委托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完成。 (2) 合同总金额为5 000万元, A公司于2×12年12月31日和2×13年12月31日分别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 其余部分于设备完工后支付。 (3) 工期为18个月。

2×12年10月1日, 甲公司为A公司安装该成套设备的工程开工, 预计工程总成本为4 600万元。

(2) 2×12年11月1日, 甲公司与B公司 (系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 签订合同, 由B公司负责地基平整及相关设施建造。

合同约定: (1) B公司应按甲公司提供的勘察设计方案施工; (2) 合同总金额为1 000万元, 甲公司于2×12年12月31日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及预付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 余款在合同完成时支付; (3) 工期为3个月。

(3) 至2×12年12月31日, B公司已完成合同的80%;甲公司于2×12年12月31日按照完工进度向B公司支付了合同进度款及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

2×1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 除支付B公司合同进度款外, 甲公司另发生合同费用475万元 (其中材料成本占60%, 人工成本占30%, 用银行存款支付10%, 下同) , 12月31日, 因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 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3 825万元, 其中包括应向B公司支付的合同余款及备料款。假定甲公司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该安装工程完工进度;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按年确认。

2×12年12月31日, 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合同支付的款项。

(4) 2×13年1月25日, B公司完成所承担的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任务, 经甲公司验收合格。当日, 甲公司按合同向B公司支付了工程尾款。

2×13年, 甲公司除于1月25日支付B公司工程尾款外, 另发生合同费用3 070万元;12月31日, 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505万元。2×13年10月10日A公司同意增加合同变更收入300万元并于合同完工时支付。

2×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

(5) 2×14年3月25日, 合同完工, 累计实际发生合同费用4 620万元。

(6) 2×14年3月31日, 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及增加的合同变更收入。

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 分别计算甲公司2×12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和合同预计损失。

(2) 编制甲公司2×12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 分别计算甲公司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4) 编制甲公司2×13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5) 分别计算甲公司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6) 编制甲公司2×14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甲公司为上市公司, 其内审部门在审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13年度财务报表时, 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

(1) 因急需仓库储存物资, 甲公司委托中介代为寻找仓库, 并约定中介费用为10万元。2×13年4月1日, 经中介介绍, 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租赁开始日为2×13年4月1日, 租赁期3年, 年租金240万元, 丙公司同意免除前两个月租金, 租金总额为680万元;如甲公司提前解约, 违约金为30万元;甲公司于租赁期开始日支付了当年租金140万元及中介费用10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150;贷:银行存款150。借:营业外支出30;贷:预计负债30。

(2) 2×13年5月20日, 甲公司将应收黄河公司账款转让给W银行并收讫转让价款450万元。转让前, 甲公司应收黄河公司账款余额为600万元, 已计提坏账准备为100万元。根据转让协议约定, 当黄河公司不能偿还货款时, W银行可以向甲公司追偿。

对于上述应收账款转让, 甲公司将收到的款项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3) 2×13年1月5日, 政府拨付甲公司900万元财政拨款 (同日到账) , 要求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2×13年1月31日, 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大型设备, 实际成本为960万元, 其中6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 使用寿命10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并按11个月对该设备计提了折旧, 无残值。2×13年甲公司将收到的900万元政府补助全部计入营业外收入, 并按11个月对该设备计提了折旧。

(4) 甲公司于2×13年7月10日购买1 000万元的短期公司债券, 期限为6个月, 年利率5%。甲公司计划将在2×14年1月10日 (债券到期日) 全额收回本息。甲公司在2×13年年度现金流量表中将该1 000万元短期公司债券投资作为现金等价物列示。

(5) 甲公司设立全资乙公司, 从事公路的建设和经营, 2×13年4月10日, 甲公司 (合同投资方) , 乙公司 (项目公司) 与某地政府 (合同授予方) 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该政府将一条公路的特许经营权授予甲公司。协议约定, 甲公司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进行公路的建设和经营, 建设期3年, 经营期30年;建设期内, 甲公司按约定的工期和质量标准建设公路, 所需资金自行筹集;公路建造完成后, 甲公司负责运行和维护, 按照约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通行费;经营期满后, 甲公司应按协议约定的性能和状态将公路无偿移交给政府, 项目运行中, 建造运营及维护均由乙公司实际执行。

乙公司采用自行建造的方式建造公路, 截至2×13年12月31日, 累计实际发生建造成本10 000万元 (其中:原材料7 000万元, 职工薪酬2 000万元, 机械作业1 000万元) , 预计完成建造尚需发生成本40 000万元, 乙公司预计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为项目建造成本加上10%的利润。

乙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0 000;贷:原材料7 000, 应付职工薪酬2 000, 累计折旧1 000。

(6) 2×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发行股票500万股取得丁公司80%股权, 股票收盘价为5元, 每股面值为1元, 能够对丁公司实施控制。丁公司2×13年12月31日除货币资金2 200万元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外, 无其他资产和负债。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了商誉1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上述所涉及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除增值税外, 不考虑提取盈余公积等因素。

要求:

(1) 根据资料 (1) 至 (3) , 逐项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编制更正甲公司2×13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分录。

(2) 根据资料 (4) , 说明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存在哪些不当之处, 并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

(3) 根据资料 (5) , 判断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如果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编制更正乙公司2×13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分录。

(4) 根据资料 (6) , 判断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如果不正确, 编制更正分录。

(本题有关差错更正均按当期差错进行处理)

4.甲上市公司 (以下简称甲公司) 2×12年起实施了一系列股权交易计划, 具体情况如下:

(1) 2×12年10月, 甲公司与乙公司控股股东W公司签订协议, 协议约定:甲公司向W公司定向发行2亿股本公司股票, 以换取W公司持有的乙公司80%的股权。甲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元, 双方确定的评估基准日为2×12年9月30日。

乙公司经评估确定2×12年9月30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不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为12亿元。

(2) 甲公司该并购事项于2×12年12月15日经监管部门批准, 作为对价定向发行的股票于2×12年12月31日发行, 当日收盘价为每股5.1元。甲公司于12月31日起有权决定乙公司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以2×12年9月30日的评估值为基础,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于2×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5亿元 (不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 其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产生于一项无形资产和一项固定资产: (1) 无形资产系2×11年1月取得, 原价为8 0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采用直线法摊销, 预计净残值为零, 2×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2) 固定资产系2×10年12月取得, 原价为4 800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12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5 400万元。上述资产均未计提减值, 其计税基础与按历史成本计算确定的账面价值相同。

甲公司和W公司在此项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有关资产在该项交易后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折旧和摊销方法保持不变。

甲公司向W公司发行股份后, W公司持有甲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的比例为8%, 对甲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

(3) 2×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又支付2.8亿元自乙公司其他股东处进一步购入乙公司20%的股权,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3.5亿元,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1.055亿元, 其中2×13年实现净利润为1亿元。

(4) 2×14年10月, 甲公司与其另一子公司 (丙公司) 协商, 将持有的全部乙公司股权转让给丙公司。以乙公司2×14年10月31日评估值15亿元为基础, 丙公司向甲公司定向发行本公司普通股1.5亿股 (每股面值1元) , 每股10元。有关股份于2×14年12月31日发行, 丙公司于当日开始决定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当日, 丙公司每股股票收盘价为10.2元,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亿元。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显示, 其2×14年实现净利润为1.3亿元。

(5) 甲公司于2×13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1 000万元取得了丁公司10%的股权, 甲公司将取得丁公司10%股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13年12月31日, 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

2×14年1月1日, 甲公司以货币资金6 400万元进一步取得丁公司50%的股权, 因此取得了对丁公司的控制权, 丁公司在该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2 200万元。原10%投资在该日的公允价值为1 230万元。2×14年丁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 000万元。

甲公司和丁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公司。

(6) 其他有关资料:

(1) 本题中各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除所得税外, 不考虑其他因素。

(2) 乙公司没有子公司和其他被投资单位, 在甲公司取得其控制权后未进行利润分配, 除所实现净利润外, 无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

(3) 甲公司取得乙公司控制权后, 每年年末对商誉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商誉未发生减值。

(4) 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要求:

(1) 根据资料 (1) 和 (2) , 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 并说明理由;如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确定其合并日, 计算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如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确定其购买日, 计算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合并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2) 根据资料 (1) 、 (2) 和 (3) , 判断购入乙公司20%股权是否属于企业合并, 并说明理由;计算确定甲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确定该项交易发生时乙公司应并入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及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影响金额;计算2×13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中的商誉。

(3) 根据资料 (1) 、 (2) 、 (3) 和 (4) , 确定丙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 说明理由;确定该项合并的购买日或合并日, 计算乙公司应纳入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价值并编制丙公司确认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4) 根据资料 (5) , 计算下列项目: (1) 甲公司2×14年1月1日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丁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若购买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应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 (3) 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4) 2×14年个别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会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C 6.B 7.A 8.C 9.B10.D 11.C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BCD3.ABCD4.ABDE5.ACE6.ADE 7.BCE 8.ABD 9.ABCE 10.CE

三、综合题

1. (1)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 770, 累计摊销160;贷:银行存款870, 其他业务收入2 1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50、——公允价值变动50, 无形资产960, 投资收益1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200。借:其他业务成本2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 800、——公允价值变动20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贷:其他业务成本2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贷:投资收益50。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4 770万元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4 800万元 (16 000×30%) , 其差额30万元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0;贷:营业外收入30。

(2) 2×12年度B公司调整后净利润=1 980- (200-150) × (1-60%) - (500-400) /5=1 940 (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82 (1 940×30%) ;贷:投资收益582。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60 (200×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

(3) 2×13年度B公司调整后净利润=2 980+ (200-150) × (1-60%) - (500-400) /5=2 980 (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894 (2 980×30%) ;贷:投资收益894。借:应收股利300 (1 000×3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0。借:银行存款300;贷:应收股利300。

(4) (1) 2×12年:借:长期股权投资6[ (200-150) × (1-60%) ×30%];贷:存货6。

(2) 2×13年:无调整分录。

(5) 2×13年12月31日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 770+30+582+60+894-300=6 036 (万元) 。

(6) A公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20 000×20%-6 036÷30%×10%=1 988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 988;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 988。

提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十一条:“投资方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7)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96{[3 500- (500-400) ÷5]×20%};贷:投资收益696。借:应收股利240 (1 200×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40。借:银行存款240;贷:应收股利240。

2. (1) 2×12年完工进度= (1 000×80%+475) ÷[ (1 000×80%+475) +3 825]×100%=25%

(2)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 275, 预付账款50;贷:银行存款897.5 (1 000×80%+50+475×10%) , 原材料285 (475×60%) , 应付职工薪酬142.5 (475×30%) 。借:银行存款2 000 (5 000×40%) ;贷:工程结算2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 275;贷:主营业务收入1 25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借:资产减值损失75;贷:存货跌价准备75。

(3) 2×13年完工进度= (1 000+475+3 070) ÷[ (1 000+475+3 070) +505]×100%=90%

(1) 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 (5 000+300) ×90%-1 250=3 520 (万元)

(2) 2×13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 (1 000+475+3 070) +505]×90%-1 275=3 270 (万元)

(3) 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3 520-3 270=250 (万元)

(4)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3 270;贷:银行存款457 (1 000×20%-50+3 070×10%) , 原材料1 842 (3 070×60%) , 应付职工薪酬921 (3 070×30%) , 预付账款50。借:银行存款2 000 (5 000×40%) ;贷:工程结算2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3 27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0;贷:主营业务收入3 520。

(5) (1) 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 300-1 250-3 520=530 (万元)

(2) 2×14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4 620-1 275-3 270=75 (万元)

(3) 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530-75=455 (万元)

(6)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贷:银行存款7.5 (75×10%) , 原材料45 (75×60%) , 应付职工薪酬22.5 (75×30%) 。借:银行存款1 300 (5 000×20%+300) ;贷:工程结算1 300。借:主营业务成本75,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455;贷:主营业务收入530。借:存货跌价准备75;贷:主营业务成本75。借:工程结算5 300;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4 620、——合同毛利680。

3. (1) (1) 资料 (1)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免租期内承租人也要确认租金费用, 2×13年确认租金费用=680÷3×9/12=170 (万元) , 中介费用10万元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违约金不符合或有事项确认负债的条件。

更正分录:借:管理费用30 (170+10-150) ;贷:其他应付款30。借:预计负债30;贷:营业外支出30。

(2) 资料 (2)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事项属于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表明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转入方, 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的应收账款, 应将收到的款项确认负债。

更正分录:借:应收账款600;贷:短期借款450, 坏账准备100, 营业外支出50。

(3) 资料 (3)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购买大型科研设备的补助资金900万元, 应作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在收到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2×13年递延收益摊销额=900÷10×11/12=82.5 (万元) 。

更正分录:借:营业外收入817.5 (900-82.5) ;贷:递延收益817.5。

(2) 甲公司将该短期公司债券投资作为现金等价物列示存在不当之处。

处理意见:将该短期公司债券投资从现金等价物中剔除 (或现金等价物中不应当包括该短期公司债券投资) , 应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列报。

(3) 乙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项业务为BOT业务, 建造期间乙公司应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和费用。建造合同收入按照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同时, 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

更正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10 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1 000。借:无形资产 (或开发支出) 11 000;贷:工程结算11 000。

(4) 资料 (6) 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取得丁公司80%股权不构成业务, 应按权益性交易处理, 不得确认商誉或确认计入当期损益。

更正分录:借:资本公积100;贷:商誉100。

4. (1) 该项合同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并发生前后不存在同一最终控制方。或:甲公司与W公司在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购买日为2×12年12月31日。

企业合并成本=20 000×5.1=102 000 (万元) 。

购买日乙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8 000-8 000÷10×2=6 400 (万元) , 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 800-4 800÷8×2=3 600 (万元) , 公允价值为5 400万元。购买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7 200-6 400) + (5 400-3 600) ]×25%=650 (万元) 。

合并中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5 000-650=124 350 (万元) 。

合并商誉=102 000-124 350×80%=2 520 (万元) 。

(2) 购买乙公司20%股权不属于企业合并。

理由:购买乙公司20%股权未引起报告主体发生改变。

个别报表: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02 000+28 000=130 00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28 000;贷:银行存款28 000。

合并报表:乙公司应纳入甲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124 350+10 000-[ (7 200÷8-8 000÷10) + (5 400÷6-4 800÷8) ]× (1-25%) =134 050 (万元) ;应当冲减合并报表资本公积金额=28 000-134 050×20%=1 190 (万元) ;合并报表中的商誉与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相同, 为2 520万元。

(3) 该项交易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理由:乙、丙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受甲公司最终控制, 且符合时间性要求。

乙公司应纳入丙公司合并报表的净资产价值=134 050+13 000-[ (7 200÷8-8 000÷10) + (5 400÷6-4 800÷8) ]× (1-25%) +2 520=149 270 (万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149 270;贷:股本15 000, 资本公积134 270。

(4) (1) 2×14年1月1日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200万元应转入长期股权投资, 新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 400万元, 因此2×14年1月1日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 200+6 400=7 600 (万元) 。

(2)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股权, 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应调增金额=1 230-1 200=30 (万元) (同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

(3)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1 230+6 400) -12 200×60%=310 (万元) 。

篇4:《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6 cm2.-1503. - 8664. ③5. 日一

6. A 7. B 8. B 9. C 10. B

11. (1) 9 -2 004 (2)--

12. (1)263 m.

(2)分别为- 8m,+ 7 m,+ 2m,+ 4m,- 5m.

“有理数”检测题

1. ±20 2.>< 3. 2±4 4. 23 5. 4 0176.2 0080

7. A8. B9. C10. B11. A12. C

13. 如表1.

14. 如图1,-2<-0.25<0<<3.

15. 如图2.

16. 如图3.

“有理数的加减法”检测题

1.-9.22.-73. 4.-18℃5.-4或-14

6. C7. D8. C9. C10. A

11. -+-×|-24|

=-×24

=-2.

12. (-2)@3+2@(-3)

=(-2) -(-3)+1+2-[-(-3)]+1

=-2+3+1+2-3+1

=2.

13. 由题意得x-6=0,y+2=0,所以x=6,y=-2.

2x+y=2 × 6+(-2)=12-2=10.

14. 星期一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3-(- 0.5)=0.8(元).

星期二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3-0.2=0.1(元).

星期三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 0.12)=0.12(元).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

1.<2. 03.>><4.-215. -16. 1

7. A8. C9. B10. D11. D12. C

13. 原式=[×-+-×-]×

=-+ ×

=-2+3

=1.

14. (1)0;(2)0.

15. 原式=÷+--+(+--) × 36

= × -+- × 36

=--3

=-.

16. (1)解法1是错误的.

(2)-÷-+-的倒数是-+- ÷ -.

-+- ÷ -

=-+- × (-42)

=-7+9-28+12

=-14.

故- ÷ -+-=-.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1. 3×3×3×3 4×4×4 (-1) × (-1) 1.1×1.1×1.1 2. 负4的5次方底数指数负数3. 9 924. 1-45. 006.-47. 1 0028. 1002

9. D10. D11. B12. A13. D14. D

15. 因为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所以a+b=0,cd=1.

又因为|y+1|=5,所以y+1=5或y+1=-5.

所以y=4或y=-6.

当y=4时,y2+(a+b+cd)2 004+(-cd)2 005=16;

当y=-6时,y2+(a+b+cd)2 004+(-cd)2 005=36.

16. 因为a=(m为正整数),且a值存在,所以m必为奇数,此时a=1.

又因为a、b互为相反数,b、c互为倒数,所以b=-1,c=-1.所以

ab+bm-(b-c)2m

=1 × (-1)+(-1)m-[(-1)-(-1)]2m

=-2.

“有理数”综合测试题

1. 23,12.1,2.3. 350m4. 05. 万分 36.-3,-2,-1 7. 36-368.

9. C10. C11. C12. D13. A14. A15. A16. B

17. (1)原式=-34+5=-29.

(2)原式=- 40 + 55 + 56=71.

(3)原式=-6+2-1=-5.

(4)原式=-1- × - ×÷

=-1+ ×××

=-1+

=-.

18. 小明所在位置相对于山脚的高度为[15-(-9)]÷6= 24÷6= 4(km).

19. 将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部分记作正数,不足90kg的部分记作负数.

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则有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

90 × 10+5.4=905.4(kg).

故这10袋小麦的总质量为905.4kg.

第一章课后补充题

一、习题1.1补充题

1. 略. 2. 分针逆时针旋转120° 3. A

4. A地最高,C地最低.

5. 建筑物高度38 m,潜水艇高度-42 m.

二、习题1.2补充题

1. 答案不唯一,如1和- 1.2. 03.-34. ± 3或± 4 5. 增大 减小 6.-1107.-2.58.-5 -4或4

9. 35个.

10. 从表中看第6个零件质量最好. 因为 |-0.1|=0.1,第6个零件与规定直径只差0.1 mm,其他产品质量离规定直径都大于0.1 mm,故第6个零件质量最好.

11. 由图可知: a<0,b>0 ,且 |a|<|b|.

因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所以-a>0,-b<0.

又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 |a|=

|-a|,|-b|=|b|,所以|-a|<|b|,|a|<|-b|.

而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就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所以 b>-a>a>-b .

三、习题1.3补充题

1. 6-11482.-4、5、143. D4. C

5.-.6. 2 017 kg.7.-,依据略.

四、习题1.4补充题

1.-92.><><3. C4. C5. C6. B

7. (1)330.(2)-0.5.

8.-7(利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9. (1)-100.(2)75.

10. 8.

11. 15.01 mm.

12. 3×(-4)=-12,(-10)+(-2)= -12.(答案不唯一)

五、习题1.5补充题

1. 2--的平方2. ± 33. 6.1×1094. B5. D 6. C

7. 13.8.-37.

9. 填空略.(-3)n的个位数字随n由1开始不断以3、9、7、1循环.(-3)2 008的个位数是1.

10. (1)3.128×107元 .(2)125所.

11. (1)<<>>>

(2)当n<3时,nn + 1<(n+1)n;当n≥3时,nn + 1>(n+1)n.

(3)2 0072 008>2 0082 007.

(参考答案由题目编拟者给出)

篇5:《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4分)

1、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活动随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个性而呈现。(社会形态的变化;不同的特征)

2、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但忽视。(科学性和精密性;人的因素)

3、学校管理目标是一所学校的组织,为了按质按量完成,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和活动结果的意向模式。(育人任务;质量规格)

4、一般而言管辖人数的界限影响着组织层次的多少,管辖人数越少,管理层次就(越高)

5、检查对管理者来说,具有测度的作用;对于学校成员来说,检查具有的作用。(管理水平高低;督促和考核)

6、我国对教育领导者品质特征的研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养)

7、学校管理方法中的教育方法具有启发性、和。(长期性;广泛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学校目标管理

答: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引导学校各机构和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明确各自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协调和控制育人工作进程,检查和评估完成育人任务状况的组织活动。

2、学校管理方法

答:学校管理方法是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开展学校管理活动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它和管理原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教育法

答:教育法是一种与教育有关的专门性法规,是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包括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

4、领导的自然性影响力

答:这种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质引伸出来的影响力。它是领导者通过自身良好的素质,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被领导者产生自然的影响,使之发自内心地信服领导者,并接受领导的一种影响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不同的管理学派是如何理解“管理”一词的?

答:(1)古典管理学派主要从管理的职能角度给管理下定义,认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控制等要素构成的一种职能活动,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法约尔。

(2)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是美国管理学家西蒙的观点)。它强凋决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一两拨千斤的意思。

(3)系统理论学派: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分系统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

(4)行为科学学派:把管理看作主要是对人而不是对物的管理,并引进“领导”概念。

2、总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总结是检查的继续,没有有目的检查就不可能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总结。

(2)总结要有理论指导

(3)总结要摸索管理规律

(4)总结要有激励性

3、随着教师管理制度的深化,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在招聘新教师时出现了哪些新着眼点? 答:(1)选拔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静态的档案材料转向了候选人的动态表现。

(2)招聘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的学科对口转向了候选人的多科要求。

(3)招聘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单一教学能力转向候选人的教学、科研、组织、人际等多重能力。

4、请简述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

答:(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3)拟订教育政策方案(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何谓校长负责制?实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应处理好哪些关系?P212、试述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内容和意义。

答:(1)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的是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校长队伍管理的特点和实际。

(2)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实行“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想为依据,以理清政事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指行政级别与职位分开)为原则, 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管理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能够激励校长积极进取,争优创先的校长管理制度。

(3)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在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脱钩后, 重新规定一套校长职级系列。

制定校长职级工资系列,使校长的工资与其等级相对应。

制定各等级校长的任职条件,以明确不同等级学校的校长应具备的等级。

制定评审各等级校长的指标体系。

规定考评聘任各等级校长的工作程序。

(4)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增强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有助于增强校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

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校长,促进校长的成长。

可促进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有助于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各自的作用。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管理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4分)

1、学校管理中行政方法的特性有权威性、、和垂直性。(强制性、时效性)

2、管理的自然属性:(1)(2)管理的共同性,(3)。

(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技术性)

3、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包括:决策权、、和人事权。(指挥权;财经权)

4、教育政策的特点包括指向明确性、、、和法律效应性。

(相对稳定性;广泛影响性;政党意志性)

5、评价教育领导者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评价和评价法。此外,面谈评价法和工作观察评价法也被一些国家普遍用于教育领导者评价之中。(问卷调查;座谈调查)

6、根据教师的职业性质和专业化要求,建立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时,至少应从三个维度来考察评价教师的表现:第一是教育维度,第二是维度,第三是维度。

(学习;创造)

7、是管理者利用环境中能激发教职工情感的各种教育因素,实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得到必灵感受的方法。(情感陶冶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法约尔管理理论

答: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经营的概念,认为经营包含六种活动;管理活动有五项要素〈或称职能〉;十四条管理原则。

2、突出重点法

答:学校领导者为使一般号召不空泛, 应在向各部门部署全局工作时明确关键性活动环节。在个别指导上,也要分清主次,抓大事、关键点。

3、封闭原理

答: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的封闭的回路,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活动。

4、组织

答:在管理学中,“组织”这个词包括名词性组织和动词性组织两个含义:

(1)名词性教育组织,即静态教育组织。

(2)动词性教育组织:即动态的组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当代教育管理理论出现了哪些特点?

答:(1)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向学校的效能管理。

(2)由重视部门优化管理转向到整体优化管理。

(3)由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的职能转向赋予教职工以强烈的工作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上。

(4)以重视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为主,转向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灵活的管理。

(5)在管理方式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式为主转向到与各种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上来。

2、教育政策对校长工作有何影响?

答:(1)教育政策确认了校长拥有主管学校办学的权力。

(2)教育政策规范了校长的办学行为。

(3)教育政策对校长制订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启发作用。

3、教育领导者评价的评价者大致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1)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体构成的评价者。

(2)以教育专家构成的评价者。

(3)由教育专家、人事或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社会人士构成的评价者队伍。

4、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答:(1)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关,它们都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有关人员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作出判断和评定。

(2)两者在人员的构成和目标指向上会有所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比较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

(1)相同点

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的对象;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教育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

(2)相异点

教育领域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

教育管理的很多内容难以量化。

教育管理的很多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学校中对教学人员的管理形成了不同于政府机关的“科层组织”的管理形式。

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

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改革常常落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

2、请谈谈你对你学校管理过程中“计划”这一环节的理解。

答:(1)计划的意义

(2)制定计划的依据

(3)制定计划的步骤

(4)良好计划的标准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管理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4分)

1、叶澜先生从建设面向21世纪新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出发,对教师专业化要求作了颇有新意的研究,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归结为:,,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五个方面。

(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

2、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最初是由美国人(1856-1915)提出来的。

(泰罗)

3、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有:中央集权制和中央分权制、、。(从属制与独立制;专家统治制与非专家统治制)

4、我国教育法体系大至包括有:宪法中有关教育条款,,,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

5、菲德勒提出了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因素:,和上下级关系。

(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6、我国的教师教育系统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即和。前者即工作前的培训,一般指学生从高中毕业考入师范院校后的学习过程。后者即工作后的培训,我们常说这为。(职前培训;职后培训;进修)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学校教育目标

答:是指一所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规定,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具体育人标准,反映该校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 体现该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2、以点带面法

答:学校领导人要在全校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可先选择一门学科,一个教学班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推向全校。有人也把这种做法称作“解剖麻雀”。

3、非正式组织

答:指的是在正式组织内部,部分成员由于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因素较为接近,因而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小团体。

4、领导的强制性影响力

答:又称权力性影响力, 它是由组织所赋予的特权中引伸出来的影响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份有效的学校计划应该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检性的特点。

2、在学校中应用行政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正确对待权威作用问题

权威是一种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

(2)健全学校内部组织系统

(3)遵循运用行政方法的客观要求

3、请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关系

(1)联系

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教育法律一经确定,又对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和制约,以后新教育政策的出台都不能与教育法律相抵触。

(2)区别

制定主体的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

4、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师研修培训一般具备哪三个基本特点?

答:(1)教师培训以一个研究专题为纽带,围绕专题组织培训内容,包括主干课程、专题讲座、读书指导、专题研讨、专项技能讲解与培训、现场实践与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等。

(2)强调培训过程中的四个要素:信息、思路、观念、能力。

(3)将专题研究的性质定位于行动研究。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确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1)社会性质

(2)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

(3)管理活动的规律

(4)学校的现实状况

2、请谈谈你对学校管理过程中“检查”这一环节的理解。

答:(1)检查的意义

(2)检查的方式

篇6:《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起源于()

A.无意识的模仿B.本能

C.劳动D.心理意志

2.在前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

4.“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

A.独立性B.主动性

C.能动性D.被动性

5.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6.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教育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

7.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

A.教学环节B.教学计划C.课的类型D.课的结构

8.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

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教学思想

9、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的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防微杜渐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

11、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12、义务教育即依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的国民教育。

13、普通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指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14、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和。

15、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在一定年龄阶段内,身心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般的、的和的特征。

16.教师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的素养,具体包括______、______和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17.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___和现场教学。

18.学制是______的核心;教师爱学生是______的核心。

19.《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所体现的是______教学原则;《学记》中的“道而弗牵”所体现的是______教学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美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1.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哪些重要区别?

22.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3.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试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

一、选择题

1.C 2.D 3.A 4.C 5.A 6.B 7.C 8.D 9.A 10.D

二、填空题

11.杜威 布鲁纳12.法律 保证

13.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14.启发式 注入式

15.典型 本质16.教育学 心理学

17.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18.国民教育制度 职业道德

19.巩固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简答题

20.美育有三大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正确的审美观是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高尚的审美观使人精神焕发,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传授一些美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方面,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作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艺术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训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绘画、唱歌、舞蹈和文艺创作等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美。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追求美好的事物,憎恨丑恶现象,使学生思想健康,情趣高雅,“做一个纯粹的人”;在行为上要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朝气蓬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答题提示:教育学中关于“任务”方面的问题较多,比如教学任务,德育任务,体育任务以及智育任务等,这类问题也较重要,注意区分,以对比记忆为佳。

21.德育与智育不同,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从其任务到活动形式,从教育影响到活动效果,都明显地反映出来,请看下表: 智育过程与德育过程的区别

性质 智育过程 德育过程

主要任务 使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识别是非、善恶,掌握道德规范,解决学生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和行为习惯问题

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指导、小组教学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整个学校文化生活,实践教育,社会教育

活动方法 教育者传授知识和受教育者的作业、实验、实习、练习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教育影响 比较单一(主要是学校)较复杂(学校、社会、家庭)

活动效果 见效快,时间短,稳定性强 见效慢,时间长,易反复,不稳定

22.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在历史上,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提出培养要求,人才规格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就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总是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育去实现,反过来,就形成对教育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就必须根据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答题提示: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这个问题也包含在其中,可以同时记住。

23.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意义主要有四点: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四、论述题

上一篇:金钟检测报告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状态评价研究与实践)下一篇:【创业大赛】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