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2022-09-10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写到,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其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这是道德经里,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忽视的道理。后人往往按照自己的需求立场, 对道德经进行解读。

一件事情安定时容易把持, 无前兆时易于策划, 一件事情脆弱时容易瓦解, 弱小时容易分解。做事需在未开始时就进行, 治安也需要在没动乱之前准备。参天大树是从微小的树苗长成;千里的行程起于脚下的第一步。要执掌什么, 就有失去什么的可能。因此, 圣人遵循“道”而无为, 就没有失败;不去执掌“道”, 就不会失去“道”。民众做事, 常在功成几成时就失败。假如从头至尾都谨慎从事, 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不为所欲为, 不珍视难得的东西。学习不曾知道的经验, 补复人们的过失之处。辅助顺应万物自然状态, 不故意违背而行。

虽然对老子的这段话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但是总的来说都离不开“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为无为”这样的永恒的主题。后人对这段话的前半段的理解大致是一样的, 在“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这句话的理解就见仁见智了。张其成的观点是:“强行作为必定失败, 硬性把持必定损失”。[1]有的学者认为其真实的意思是诚信修炼就会见到功效, 这样有修有证的人, 才能真正认识丹道真旨的人, 执着不能真正的得道。[2]对于老子的哲学观点, 我们最重要的是能经世致用, 古为今用。在今天我们这样的市场经济大发展导致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老子的这一系列思想也许十分值得我们的政府借鉴。特别是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这一道理, 应用于今天的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体制改革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一直提倡要建立“有限政府”, 所谓“有限政府”, 是指政府权力不应该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奴役性权力。自然权利理论与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权力的有限。一方面, 有限政府理论基于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 认为政府的客观能力是有限的, 存在政府能力不及领域。政府能力在客观方面的限制要求政府有所不为, 即构成政府权力的客观边界;另一方面, 自然权利理论认为, 部分公民权利是与生俱有的, 不可剥夺的, 公民的这些自然权利构成政府权力的主观界限。[3]其核心主张, 就是要限制政府权力以保障个人自由。有限政府主要是就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而言的, 在有限政府体制下, 政府的权力和规模超出法定范围时, 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政府严格遵守其法定权力设定。但在实际操作层面, 中国还远没有贯彻有限政府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是对“有限政府”的形象表述, 但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政府改革之后, 理想中的“有限政府”却没有得到实现。其中原因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切身体会, 那就是当涉及到公共利益领域, 有些政府部门拼命地以市场经济的话语加以退出;而在可以使之获利的领域, 政府又拼命以发展经济的理由介入。该管的政府往往不管或者管不了, 不该管的政府往往就要费劲人力物力管。这就是所谓的“妄作乱”。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在今天我觉得我们所理解的“妄为”应该包括妄作为与妄不作为两种。

妄作为:中国的妄为往往表现在现实实践中, 而非政策方针里。长期以来的实践中的政企不分不仅导致政府的经济功能渗透过多, 同时也造成了政府部门的执法职能得不到凸显。政府广泛介入, 造成了社会经济生活泛政府化或者泛行政化的局面。有限政府意味着政府本身和其他行为主体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之间应严格区分。政府部门的行为应在其法定范围内, 超出这个范围便违背了有限政府的概念。在中国现存体制下, 政府行为的法定边界其实并不明显, 也可以说在理论上有边界, 但在实践层面却没有。没有范围约束, 就会导致无处不在的行政垄断, 在我国从上到小, 从农业到服务业, 从经济到社会, 从城市到农村都有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垄断意味着限制竞争, 意味着与民争利。这样的体制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国库”的充实而得到正比的提高, 广大群众也并不能完全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十七大开始我们提倡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如果能够坚持贯彻这一理念, 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改革途径。

妄不作为:即政府不作为, 也就是该做的不做, 我们要打造服务性政府, “服务”这一词需要理解成人民生活的辅助者而非主导者, 同时应不丢失其基本职能, 全然被动是不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政府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尤其是社会公共服务这一职能往往不能很好的被界定, 而出现妄为或妄不为的情况。作为服务型政府, 在社会职能方面, 应着重重视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 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 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事实上社会职能方面的履行也是通过增强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 从而为打造有限政府而提供必要条件的一个方面。在不该作为时无为而治, 在该作为时竭尽全力,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则无败矣, 投射到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一些有始无终的行为上, 是很有警戒意义的, 这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例如现阶段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基本建立起了政府门户网站, 这是政府工作方式的创新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与民众之间建立一种更快捷, 方便的沟通,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保证社情民意渠道畅通, 方便群众随时咨询、反映问题。但近期发布的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却让人很尴尬, 结果显示网站实用性差、更新慢、与事实不符等问题严重。已开通的网站因不及时更新和回复, 出现问题时不维护、而成为“无人区”;另一些网站因网络技术不过硬, 出现无法打开网页的情况, 而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部分机构的有始无终导致的, 网站开通阶段大张旗鼓的宣传渲染, 过后就抛诸脑后。社会对政府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与政府的权威有关, 社会对政府的支持不是盲目的, 是一个权衡和选择过程, 政府不可能得到社会绝对的服从和支持。[4]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为百姓提供信息便利, 让政府网站真正地运转起来, 树立严谨的政府形象, 这样我们的政府就能重拾公信形象, 建立一个政府与群众良心互动和和谐共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老子的很多治国思想对于今天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特别是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 我们后人应该创新地运用先人的思想, 励精图治, 把我们的政府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文明、民主和繁荣。

摘要:转变政府职能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 自1988年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以来, 经过20年的改革探索,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政府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封闭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更显疲态, 相反地政府公信力在慢慢下降, 因此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在这条探索道路上我们应该吸取先人的戒训, 老子的治国思想对今天的行政体制改革看来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妄作为,妄不作为,有限政府,转变政府职能,重拾公信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其成.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M].南宁:广西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8.1.

[3] 詹福满, 苗静.有限政府理论的现代解读[J].法律科学, 2005.3.

[4] Christopher Lindley, Changing Policy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Vol 35, 1975, p797.

上一篇: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下一篇:论本科护生在临终关怀领域中的就业前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