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3-05-14

第一篇: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31211 新疆利华棉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新疆利华棉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

新疆利华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为筹划上市,在原库尔勒利华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的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4年 8月,现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内棉花加工业的领军企业,也是自治区百家重点培育成长性企业和自治区力推的拟上市企业,注册资本10645万元。业务范围覆盖棉花的收购加工、仓储物流、食用油加工、皮棉国际贸易、农用物资生产等领域,2013年完成籽棉收购23.16万吨,加工生产皮棉11.47万吨,完成皮棉销售12.8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9.15亿元,净利润6697.26万元。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净资产2.46亿元。根据中国棉花协会2012年底统计,公司皮棉自有加工量,除兵团、新疆棉麻公司以外,已排名全国第一。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巴州政府营造的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实现了迅猛发展,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均得到了快速提升。现已形成十四个棉花加工厂和一个油脂加工厂经营规模,在新疆(巴州、昌吉、乌鲁木齐、阿克苏)、上海、美国、澳大利亚、塔吉克斯坦设有九个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棉花的收购加工、食用油加工、皮棉国际贸易、农用物资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企业+银行+农户+客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实现了快速 - 1 -

提升。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充分认识到,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高质量的产品。一直以来,公司秉承以质量取胜的经营方针,视质量为企业发展的根基,不断加大财力、人力的投入,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棉花加工质量,目前,公司的主营产品皮棉质量已位居国内同行前列,被业内广大企业所认可,销售网络遍及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江西等国内各大中城市,与国内260余家客户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安徽华茂、华纺集团、河南新野,舞钢银河、项城纺织、焦作海华在内三十余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长期固定合作关系。

目前,公司正在实施上市工作,未来一段时期,公司将紧紧围绕已经确立的“立足主业,多元发展”的战略构想,按照企业规范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以上市融资为平台,以资源控制为基础,以规模扩张为手段,迅速提升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利华棉业打造成为一个治理规范、盈利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上市企业,快速实现向现代化、集团化企业的转型,步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轨道,继续为棉花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疆利华棉业股份有限公司

- 2 -

第二篇:中非关系

“谢谢!”这是“2010中非光明行”医疗代表团在非洲期间听到最多的话语。这一由全国防盲指导组、中国民主促进会等组织的慈善活动,于今年11月在非洲成功开展,12月成功完成任务归来,并引起强烈反响。当地百姓说,中国为我们普通民众办了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受得到的实事。

201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第十周年,也是中非建交54周年。这些年来,类似“非洲光明行”的这些或官方、或民间的各种交流活动频繁在中非各国之间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添砖加瓦,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一、我国与非洲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在中国的唐朝 非洲黑人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唐朝的文化艺术之中,甚至敦煌壁画也描绘了非洲黑人的形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中国和非洲各国人民在互相支持中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考验,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巩固。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机制,旨在加强平等磋商、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非共同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中非关系登上了新的台阶。

(一)政治上:

我国与非洲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并且面对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为他们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做出了贡献。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密切合作。非洲国家帮助恢复我国在恢复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毛主席曾形象的说过,“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在挫败“中国人权状况”反华议案和“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申办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给予中国有力的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追求和平发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繁荣。而非洲则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非双方一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将有利于世界向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因此,中非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通力合作,在国际事务上共进退,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最大化的统一战线。

(二)经济上:

2006年,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同非洲发展经贸关系有三个着力点:第一,积极扩大非洲商品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将采取鼓励措施为非洲推介自己的商品创造条件;第二,要把援助和技术合作相结合,重在加强非洲自身发展能力;第三,大力帮助非洲国家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近年来,中非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非贸易自2000年突破100亿美元以来,年均增长32%,2009年中非贸易额达到910.7亿美元。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上升到4%,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4%上升到10%。同时,非洲各国的出口产品,包括能源、原材料以及工业制成品,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经济上,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068亿美元。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同时,双方民间的经济交流也越发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在当地广招劳动力,进行经济建设。这也促进了中非民众更为直接的交流合作。

(三)文化交流与相互援助

人们都说,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

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始于50年代中期。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表演艺术团组互访达数百起,数千人次,如中国的中央芭蕾舞团、非洲的刚果(布)国家舞蹈团、埃及国家民间艺术团。多年来,中国同非洲国家互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艺术展览达百余次。如中国在津巴布韦和突尼斯举办了《中国水彩画展》、在贝宁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展》等,非洲国家在华举办的展览有《摩洛哥书画展》、《毛里求斯绘画展》、《彩色的佛得角绘画展》和《非洲艺术大展》等。中国更是在贝宁、毛里求斯、埃及建立了文化中心,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中国还在非洲6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从事对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诸多有力的支持。在过去,中国人民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相对的,近年来,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朋友们对我们的帮助也更为有力。近两年,一个个过去陌生的地名相继为人们所熟悉和铭记——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在它们一夜之间成为海内外关注焦点的背后,是一次次的灾难,或地震,或水灾,或泥石流。在这些灾难面前,广大非洲国家坚定地同我们站在一起,他们并不富有,但却积极向我们捐款捐物,不断以实际行动昭示着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朋友之谊、兄弟之情。在中国人民遭遇灾难时,广大非洲国家与我们心心相通,毫不吝啬对我们的同情;在我们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活动时,广大非洲国家为我们喝彩,毫不吝啬他们的掌声。举个简单的例子,奥运火炬在欧洲的传递几经波折,在非洲则畅通无阻。非洲人民像举行盛大节日一样欢迎奥运火炬的传递。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为我们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在我们遭遇灾难的时候感到难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洲兄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朋友”、“兄弟”的定义。

二、中非关系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中非关系在总体上是稳定和谐的,但是这些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双方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中非在贸易往来上有摩擦,在经济利益上也有冲突。中非之间毕竟是不同的个体,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和谐。有相当一部分非洲学者认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发展,对非洲既是诱人的机会,也是可怕的威胁。其次,一些西方国家对中非友好关系有着恶意的攻击和曲解,这使少数非洲国家对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扭曲。第三,中国部分对非洲援助效果欠佳,部分中国企业、商人的不良行为引起来非洲人民的反感。第四,少数非洲国家与台湾建立所谓“外交关系”,干涉我国内政。第五,非洲国家内部存在不少矛盾,甚至战乱。

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不让这些消极因素成为中非关系和谐发展的障碍,并呼吁广大在非企业商人规范其经济行为。

三、中非关系的前景展望

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少数不和谐的因素并不能阻碍中非关系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层次交流,中非双方将继续协调发展,在国际上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为双方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充满希望的热土。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就像是一条纽带,将双方紧密联系到一起,共同努力,为中非人民提供更为持久和平、安定繁荣的新生活。

第三篇:中非能源合作 - 副本

中非能源合作的条件分析

【内容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是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能源,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沟通世界各国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能源,其国际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本身的经济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强国之一,社会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的同时,能源问题也逐渐显现。中非双方进行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其条件越来越成熟,成功的合作必将实现双赢,促进中国和非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能源合作 非洲 中国 条件

1 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的一个世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非能源合作就是在这种国际环境下逐渐形成和扩大的,这是顺应时代特点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与非洲各自发展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1997年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贸易自由化。第二,生产国际化。 第三,金融全球化。 第四,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靠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和跨国公司投资实现,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有过多次能源合作,多家中国公司在非洲数个国家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投资。

最近国际油价下跌,石油市场萎缩成为了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油价12月12日大跌至5年前低点,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分别收于每桶57.81美元和61.85美元。分析人士指出,低油价将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埃博拉疫情,油价大跌危及非洲经济体崛起。低油价造成的外国投资放缓以及货币贬值已经给非洲多个产油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近期非洲国家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被誉为对其追求中等收入的天赐之物,不过在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各种项目后,国际原油价格大跌,提升了市场对其中部分项目可能被搁置的忧虑。中国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经济的发展是其对能源的购买力雄厚,是非洲能源国家的理想合作伙伴,另外,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非洲也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这都为中非进行能源合作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条件。

非洲地区石油资源量410.6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8.1%;天然气资源量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6.3%。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5国的石油资源占非洲的85%;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和尼日利亚的天然气资源量占非洲的73%。

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非洲投资不仅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不可缺少的板块。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南非开建一座容量达100MW的太阳能工厂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肯尼亚西部新建一个20兆瓦的水电站;此外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尼日利亚参与数起包括翻修公路、修建学生宿舍在内的大规模项目等等,中国能源企业以购买、参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走进非洲”,着力形成中非双方合力共赢、持

续发展的局面。

2014年5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阿布贾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发表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特别致辞。 会议期间,李克强就中非能源合作项目发表重要演讲,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出席“非洲达沃斯”。李克强指出,中国正在为加强中非互利合作、促进非洲包容性增长、实现中非共同发展而努力,他表示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六大工程,打造中非全面合作升级版。非洲各国领导人均作出积极回应。

由此可知,非洲与中国完全具有进行大规模能源合作的前提与意愿,条件成熟,在双方共同努力的下一定能实现双赢,促进非洲与中国的共同进步发展。

2 非洲能源现状

中非要想进行能源合作是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非洲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开采开发,中国具有过硬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与非洲进行能源交易与开发合作。

2.1 非洲能源资源丰富

2.1.1 非洲化石能源丰富、质量上乘

非洲地区化石能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海湾地区”。 非洲的石油储量集中在3个OPEC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几乎占非洲总原油储量的77%。 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1980~2005年间翻了一倍多,达到1143亿桶。2006至2012年,西非(不包括尼日利亚)有26个石油新项目投产,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

支柱,为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

非洲石油质量大多上乘,含硫量低,易于提炼加工,适合生产汽车燃油,而且油田大多位于大西洋海底或中西非沿海,远离大陆地区,可避免受到是非争端的影响。非洲政治比较宽松,各国基本上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欢迎外国直接投资,使外商在非洲地区投资开发石油成为可能。非洲石油投资回报率高,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非洲平均采油成本只有3.73美元/桶,同时西非地区石油钻井成功率高达3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世界各大石油公司早已纷纷进入非洲石油市场。非洲几内亚湾附近区域是最近10年来世界上石油勘探和开采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最近5年内,跨国石油公司对西非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亿美元。

2.1.2非洲可再生能源丰富

非洲除了拥有大量的化石能源,其可再生能源也数量巨大,开发程度低,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可再生能源资源品种齐全,蕴藏量巨大,绝大多数资源都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随着石化能源越来越少,非洲将有可能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而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中东”。非洲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可用度高,80%的地表每年每平方米接收2000千瓦时左右的太阳能。东非大裂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大约有1万兆瓦。非洲拥有全球最大的风能资源,占全世界风力发电能力的20%。风力发电有望为南非提供35%的电力。非洲水能资源丰富,全部开发后可装机4000万kW。土地资源潜力巨大,生物质能86%分布在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地区。 2.2 非洲能源利用率低

2.2.1 能源利用率低,电力不足

虽然能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非洲的能源利用率一直不高,整个非洲大陆都处于用电紧张的状态中。西非国家一直受困于电力短缺,西非也是全球电力普及最低的地区,57%的人用不上电。目前,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大规模投资破解能源瓶颈势在必行。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数据,非洲长期缺电,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目前全部发电总量仅为68吉瓦,仅相当于西班牙的发电量,并且分布不均。从现在到2030年,非洲需要额外250吉瓦电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需求。 2.2.2 能源开发程度低

非洲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如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等资源,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全世界15千兆瓦的太阳能光伏装机总容量中,非洲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15兆瓦),南非有一些太阳能模组制造工厂,但它们的生产能力仅局限在几十兆瓦。非洲的风能开发刚起步,据南非国家能源研究所2012年3月16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南非未来可开发的风能可达10千兆瓦至15千兆瓦。非洲的水能资源目前开发率不到10%。非洲也是世界铀矿勘查程度最低的地区。非洲铀矿地质勘查租赁地的费用仅为北美地区的百分之一还不到,这也给世界各地的铀矿投资者带来了机遇。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教授、能源专家吉姆瑜说,在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过渡方面,非洲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偏远地区的脱贫,而且成为非洲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供应的关键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据报道,非洲柴油发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0.6—0.7美元,风力为0.1—0.15美元,太阳能为0.15—0.25美元,可再生

能源已成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能源。其次,与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安装规模小、便捷快速,深受非洲人欢迎。塞迪表示,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为非洲人均能源消耗低和电力传输服务不稳定地区提供现代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综上所述,非洲化石能源丰富,易于开采,但本国应用率却不够高,主要靠出口为主。可再生能源丰富,但因为技术和经济问题,开发率低。非洲民众用电紧张,关键就是技术不到位。

3 中国能源现状

3.1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3.2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2.1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高污染性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促进了其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质能中的沼气技术发展较早、成果显著,已成为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3.2.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优势

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上,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大拓展了太阳能产业应用领域,使得太阳能与锅炉、空调等各类生产、民用设备的结合成为可能,还可以实现太阳能制冷、发电等。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自2002年以来,中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包括一些欧洲国家使用的太阳能电池也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风力发电技术起步晚,但大型风力发电企业发展后劲十分强劲,到“十二五”末期中国风电机组并网容量可达到1亿千瓦,风电产业和风电技术都将获得快速发展,中国的地热技术和地源热泵利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水电技术成熟,以三峡工程建设为标志,中国水电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04

年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目前有7家万吨级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生物柴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中国现代电网改造成效显著,国家出台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结合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统筹部署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计划建成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推动中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与非洲不同,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化石燃料。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开发技术比较成熟,中国的经验和技术,正是非洲地区发展所需的。中非进行能源合作是互补互利的,这也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性条件。

4 能源问题的国际环境

能源问题一直是国际焦点之一,始终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可以从全球角度分析能源问题的趋势。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能源问题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渐渐呈现出统一或相似的应对态度,相关组织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能源政策。

4.1 世界能源特点

目前,世界能源呈现出以下特点:1. 全球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保持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也发生着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2. 一次能源生产方面,依然由三大化石能源主导;3. OECD国家对核能发电的利用,促使核能

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例从0.9%增长至5.1%。三大化石能源中除了较清洁的天然气比例略有增长,石油与煤炭的占比都有所下降。

4.2 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可再生能源发展至今,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在发电、供热及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显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9%。 201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4.7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总量的26%,发电量占比也超过2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增长势头强劲,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亿千瓦与250万千瓦,同比增长41%与60%;风电装机保持快速增长,装机达到2.83亿千瓦,同比增长19%;水力发电和地热发电装机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3%—4%,达到9.9亿千瓦与1170万千瓦。此外,全球生物发电装机同比增长8%,达到8300万千瓦。目前,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最多的前五位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德国,而“金砖五国”装机占全球36%。

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获得了多种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外,为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对保障世界各国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保护、增加各国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初,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制定或出台可再生能源政策,其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比重就超过2/3。最典型的支持政策有以下几种:1上网电价机制(FIT),即政府强制要求电网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一定电价收购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截至2013年初,包括中国、德国以及美国部分地区在内,全球已有71个国家与

28个地区(州)在其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实行此制度。 2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是指用法律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做出的强制性的规定,是政府为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最低保障水平而采用的强制性手段。一般而言,配额制的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与责任主体、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种类、绿色证书制度和奖惩措施。3财税支持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不可或缺,部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提供资助。

4.3 非洲能源问题的国际走向

非洲的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可再生能源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下正迅速发展。据相关报道称,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达到59亿美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8吉瓦,超过了过去14年的总和,该地区正成为可再生能源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之一。目前约有20多个非洲国家制定了正式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有的还制定了长远规划。肯尼亚《东非人报》近日报道称,目前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大的风力发电地区,同时规划了1吉瓦的地热发电;东非最大太阳能发电厂近期在卢旺达建成;肯尼亚政府计划今年新建9座太阳能发电站。

新的时代,世界更加重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各国都在大力倡导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中非都意识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广阔前景,非洲有资源,中国有技术,双方都有意在这一领域长足发展,这正是其在能源方面成功合作的必要条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是符合双方各自利益的积极合作。另外,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一些国家或地区虽有小规模的利益摩

擦,但整体而言,世界是和平的。非洲地区已告别了连年战乱的局面,中国已日益强盛,在这样的环境下,双方的合作就有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深化合作层次提供了条件。

5 文化沟通因素

非洲与中国相距遥远,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中非要想进行大规模,多领域,长时期的能源合作,除了要有上述基本条件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

5.1 中非文化差异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一般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它既包括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状况,也包括社会的组织、制度、宗教、习惯、风俗等方面。

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连贯性、后天性、共享性。基于这三点主要特点,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涵盖人的一切生活生产方面的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他会影响到人们的一切生活,生产的行为,自然包括进行合作的商业行为;文化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和表现出来的,因此,对于不同的文化,人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进行了解,适应;文化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它会影响到与他相关的所有人,因此中非要想进行大规模、长期的合作必须充分重视文化问题。

合作过程中,主要是中国人要到达非洲进行贸易与施工开发,因此我们着重了解一下非洲的文化。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专家认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 11

起源于4到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原始部落。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非洲由于自然环境的问题,曾经历了漫长的奴隶制时期,近期更是遭到了列强国家的侵略,所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陆续取得独立。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的政治形态多种多样,冷战结束后基本都实现了民主多党制。非洲人民信仰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

中国是四大文明最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从最开始的夏朝到现在可考证的历史有五千多年。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文明时期,文化灿烂辉煌,孝道被其尊为传统美德。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稳定繁荣,已经是现实到的强国之一。中国现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无统一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都有信众,中国人民普遍为泛神论,属于朴素的基础信仰,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一般来讲,不同文化交流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缺乏文化共同感,合作市时会缺乏熟悉感与信任度;产生文化优越感与文化自卑感,阻碍彼此坦诚交流;文化普遍性假设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存在文化偏见,难于真心相待,互帮互助,导致隔阂等问题。

5.2 应对文化差异,进行有效沟通

解决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应对措施:1. 重视跨

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 强化跨文化意识,时刻提醒合作双方对方和自己文化不同,出现问题时都要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避免不必要冲突的发生。3. 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具体建议可包括严选合作项目,减少沟通误区;吸收当地文化,克服文化优越感;了解当地社情,摒弃偏见思维;改变传统思维,反对普遍性假设 ;加强沟通,有分歧时主动交流倾听,彼此尊重。

正确地处理文化问题是合作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条件。而中国在这方面明显是做的不错的,经过多年交流合作,多个项目的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肯尼亚的《民族日报》甚至发文称“想要干得好,就请中国人”,肯尼亚当地因为经济基础差,社会基础设施薄弱,油管爆裂,道路坍塌,房屋倒塌等问题频繁出现,但当地政府却没有给予民众满意的解决,结果他们选择把工程包给中国人,中国高效负责的作风得到了当地人的肯定,并且双方交流愉快,相处融洽,目前,中国公司正在以超乎寻常的方式对肯尼亚的桥梁和高速公路系统进行现代化的升级改造。中国与几乎95%的非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悠久的交往历史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相比其他国家,尤其美国、韩国最明显的优势,可以看出,就文化交流问题而言,双方是基本具备了深度合作的条件的。

6 中非能源合作的合作方式

要进行能源合作,只有基本条件满足是不够的,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合作方式上。非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共有数十个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是当代强国,人口、国土面积、经济实力都是世界前列。中非双方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公司间的商业交易,而是两大政治集体的接触,两大文化的沟通,两 13

大经济体的交流。因此,双方的合作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是考虑在文化,经济,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全面合作,整体性的互帮互助。

目前,中非能源合作主要通过直接投资、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等方式进行。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产品加工业起步。例如,发展面粉、碾米、榨油、面包、饮料、制糖、肉类加工、乳品、鱼品加工等工业。发展低碳“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选择那些技术要求不高、工艺不太复杂、资金所需不多、能容纳较多劳动力的生产项目,依靠可再生能源技术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同时,中国也可借在非洲的技术应用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改进。另外,非洲市场还较弱,在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对非洲采取了大量的援助行动。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对非援助有条不紊地展开,目前,中国正与十多个非洲国家合作积极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非的能源合作,为双方创造更稳定可靠的合作环境,在今后的合作机制上,双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基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不断探索更符合中非双方特点的合作机制。例如:

1.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民间资本进入,全面开发金融产品,争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开辟国际融资渠道,推动对非投资市场化,为中小低碳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扶持。

2. 建立有效的技术合作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转让;消除技术合作中存在的政策、体制、程序、资金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障碍,

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提供激励措施,使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在实践中得以顺利进行;建立中非国际技术合作基金,确保广大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用得上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3. 设立联合专家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及时介入、广泛参与非洲国家能源战略、政策的研发过程以及人力资源、数据统计的培训和建设过程,同时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到非洲的重大项目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

4. 建立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非洲部分国家国内政局不稳,宗教、文化、民族等冲突频繁发生,要依托非洲国家政府,与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争端解决的机制,积极保护中国能源投资企业的利益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结语

新的时代,中非的合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新的一年里,中国出资20亿美元与非开行成立“非洲共同增长基金”,2014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卡贝鲁卡在非洲共同增长基金签字仪式上郑重签字,这将成为中非合作的一个新的开端。这是落实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的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高效融资合作的重要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合作的真诚态度,在互利共赢的氛围中,为非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与非洲历来友好互助,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中非的合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虽然还会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某些国家的破坏与竞争,但双方合作的条件已经具备,中非能源合作,必将把中非双方共同带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非洲可再生能源现状,纤维素网,

[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Renewables and Waste in Africa in 2009, http:///stats/renewdata.asp?COUNTRY_CODE=11

[3] 南非未来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丰富,中化新网

[4]钟延秋,孙国庆,马凤成;《富有勘探开发潜力的非洲石油资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1期

[5]曹光美《新时期中非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王倩《中非石油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7]王越;《非洲油气资源现状及投资环境分析》[J];中国矿业;2008年11期 [8]李北陵;《中非能源合作前景广阔》[J];中国石化;2011年01期

[9]何琬;郑迎迎;《中国与非洲的石油贸易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11期 [10]张刚;《外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竞争趋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03期

[11]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2]韩秀申;《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及其社会责任》[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7期 [13]徐伟忠;《非洲油气资源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12期

[14]徐玲;《中国跨国公司投资非洲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1期 [15]王明;《中国石油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第四篇: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

青年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是中非双方为加强青年交流搭建的新的重要平台,是中非青年友好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增进中非青年相互了解和友谊,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中非友好事业,使中非友好合作永葆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就论坛的发展提几点建议,与各位青年朋友探讨。

一要服务中非关系大局。2000年中非共同倡议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旗帜。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服从服务于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大局,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合作计划,拟定会议主题,明确工作重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相关措施,并加强同其他合作机制的协调与配合。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把论坛建设成为青年朋友们开展定期交流与合作的有益平台,更好地发挥青年参与中非友好事业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方愿为论坛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要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中非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和精心培育的传统友谊,是中非关系历久弥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也是中非友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坚实基础。希望青年朋友们以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为己任,铭记光荣历史,顺应时代潮流,赋予中非传统友谊新的内涵,推动中非友好关系持续发展。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广泛宣传中非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展示中非务实合作的丰硕成果,深入交流中非传统文化、基本国情和发展经验,着力加强青年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学习,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让中非青年更加相知相近相亲,让中非传统友谊更加深入人心。 三要促进中非务实合作。发展中非关系,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拓展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应当说,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中非青年朋友们,思想活跃、勤奋好学、充满热情、勇于创新,不仅是各自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也是促进中非务实合作的生力军。事实上,在中非务实合作的广阔天地中,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无论是科技合作还是教育合作,无论是人力资源开发还是志愿者服务,青年人已经作出并将继续作出骄人的业绩。希望青年朋友们紧紧抓住中非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落实双方达成的合作共识为重点,充分发挥论坛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拓展和深化中非务实合作建言献策,为加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为扩大双方人文交流添砖加瓦,不断为中非务实合作开辟新的途径、充实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夯实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物质基础。

青年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中非友好的未来。我和波汉巴总统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中非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历史进程,亲眼目睹了中非友谊之树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我们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中非青年的不懈努力,这棵参天大树一定能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国务院关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1〕54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审批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琼府〔2006〕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海口是海南省省会,我国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海口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科教、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海口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304.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以主城区为核心,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引导城镇合理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沿海地区开发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优化功能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岸线。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9平方公里以内。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根据海口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港口、机场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保障建设实施。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潮和防震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限期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划定城市水系的蓝线保护范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强对东寨港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积极推进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长堤路—新民西路及新华北路—博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严格控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景观风貌控制区内的新建建筑高度和样式。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的绿线,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按照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要求,保护好“海、城、江、林、田”自然生态格局,突出热带滨海城市风貌特色。

九、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海口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

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海口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海口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海口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海口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关于中央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国资纪发〔2011〕11号

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中纪发〔2011〕12号)要求,完成好2011年工程治理各项任务,现就中央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要点

(一)认真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排查及问题整改。一是继续深入抓好项目排查工作。对新开工项目,要滚动摸排、跟踪督查;对在建项目,要动态监管、全程监督;对竣工项目要抓紧组织验收。要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强制性标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二是按照《关于中央企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纪检〔2010〕171号)要求,针对排查出的各类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把握政策界限,抓好分类处理,确保每个问题都整改到位、不留隐患。

(二)加大重点环节治理力度。一是着力治理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严禁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对挂靠借用资质投标、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要重点治理。二是着力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建设单位要落实责任,禁止肢解发包、违规指定分包人、转包和违法分包,以及超出资质等级认可范围承揽工程。要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制度,禁止无证开工。施工总承包企业要落实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对工地现场管理负总责,确保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建设单位要根据合同履约情况及时支付工程款。三是着力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治理质量低劣等问题。严禁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安全生产费用,或授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要强化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禁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要强化工程监理机构责任,对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不履行合同约定、监管不力的,要严肃纠正,并按有关规定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三)严肃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一是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要从排查出来的问题入手,深挖细查违规行为背后隐藏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以及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二是突出查办案件的重点,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办招标投标、物资采购、项目实施、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以及与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恶意串通等案件。三是认真梳理分析工程建设领域发案特点和规律,分析原因,堵塞漏洞,创新制度,开展警示教育,发挥案件治本功能。四是全面系统清理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编写案件要情。

(四)切实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梳理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完善项目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管理、质量安全和项目实施管理等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合法性、配套性、可控性和实用性。二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按信息公开要求如实提供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和从业单位、主要从业人员行为信息,配合项目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审核、记录和公布在项目建设中信用情况。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责任约束机制,积极开展项目管理效能监察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认真总结项目管理和工程治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进行广泛宣传推广,用典型引路,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是工程治理工作攻坚之年。各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各级工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并完善党政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协调、有关业务部门配合,分工协作、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把工程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工程治理工作涉及面广,要把精力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工作,通过集中治理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今年提出了对挂靠借用资质和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新任务,要及时制定方案,研究具体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

(三)周密部署,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要积极探索监督检查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把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挂牌督办等方式结合起来,督促落实工作责任,保证工作效果。要改进监管方式,深入研究和改进电子监察等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境外项目的实时监控。要拓宽监督渠道,注重发挥职工群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监督实效。

各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请于2011年6月30日前将工程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立案和结案的案件要情报送国务院国资委纪委监察局;2011年11月20日前将2011年工程治理工作总结报送国务院国资委纪委监察局。

联 系 人:执法监察室 张玺

联系电话:(010)64471626,64471429

传 真:(010)64471451

邮 箱:zhifa-jw@sasac.gov.cn

国务院国资委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

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协调小组

2011年5月16日

第五篇:合同诈骗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确认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在侵财类刑事案件审理中至关重要而又疑难复杂,在诈骗类犯罪特别是合同诈骗犯罪审理中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显得更为突出,直接决定案件性质是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属于刑事犯罪,从而与当事人的财产安全、人身自由密切相关,也最终会对案件侦办机关的司法业绩和司法形象产生影响。从近年来合同诈骗案件的司法实践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查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案件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无法查清行为人的主观心态究竟如何,以致最终对案件性质难以作出决断,各方争论不休,纠结不清。

从行为人的角度讲,非法占有目的属于其主观意识内容,不像客观存在的事物那样具有直观性、外在性;从司法主体的角度讲,需要依据行为人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以及其他客观事实,通过逻辑思维分析,进行推定得出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结论。合同诈骗案件的基本事实来源于市场行为主体的追求利益性活动,与那些来源于普通民间活动的案件事实相比,此类案件事实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行为人本身置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支配之中,要想拨开迷雾,在纷繁芜杂的事实中发现其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与否,难度非同一般。某些合同诈骗案件的侦办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从立案到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审判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客观上增加了认定行为人的主观心态的难度。

对于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以及相关学理解释已经作了某些规定和理论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行为人的行为性质作出分析判断。但是,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复杂多样,无论是司法解释还是学理解释,其本身具有抽象性,将具体的案件事实准确涵摄于其中从根本上讲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正确审理合同诈骗这类疑难复杂案件,需要长期的渐进的经验积累。在这方面,应当充分发挥案例指导的作用。案例指导以其具体、及时、灵活的优势,对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起着必不可少的补充作用。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充分重视案例指导在经济诈骗类犯罪中的析难解惑的作用,不断用来源于全国各地的经典性案例丰富、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提升我们的能力,保证正确适用法律、保障司法权的统一行使。

上一篇:总工程师聘用合同范本下一篇:做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