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论文范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英语老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一直以来,多媒体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等都是农村高校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使英语课堂更加活跃,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第一篇:英语老师论文范文

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学英语老师词汇的教学方法

摘要:社会信息化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英语上课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学生也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学习效率也有显著的增高,成绩有了很大的好转。教师不断改变教学观念,跟上信息化的课堂,一直以来单靠传统的词汇教学发现学生英语学习遇到了瓶颈。本研究主要通过平常老师常用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和利用人工智能平台辅助词汇教学进行对比,发现学生兴趣和英语效果在利用人工智能平台辅助教学比单靠传统词汇教学的方法要好得多。

关键词:初中生: 教师观念转变;英语兴趣; 人工智能平台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当今信息化发展很快,需要学习英语的渴求不减, 在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1]对发展教育信息花提出了规划。在大数据如此丰富的今天,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是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后对于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词汇教学也提供了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 研究意义

若老师转变思维模式,好好用上人工智能的平台,会有下面的意义:

① 会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记住单词的几率会提高。

② 会使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热情增加,同时也促进老师不断研究信息化课堂。

③ 若老师能在词词汇教学上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利用得得心应手,这样可以让老师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其他英语内容。

二 研究现状

2014年,我国新高考政策指出[2]:“英语教育需求大且多样化,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空间,英语教育在教育中的比重将不会下降,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在未来会大大提高,尤其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是,从研究现有的文献以及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英语教师教学的情况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基本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也发现英语学习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状况,无法适应生活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社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因此,本研究以教师转变观念,在人工智能辅助词汇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提高的思路,探索出符合现今学生喜好的英语词汇教学法。

三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

1.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用模型、卡片等直观教具教词汇,这样学生会容易进入课堂,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利用用启发式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力等会提高.在教词汇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脱离语境,单独地让学生读词汇表,要让学生读后,结合相应的词组、句型和短文来巩固提高.

2.可以利用英语单词音和形结合或构词法来规有律记忆词汇.

利用拼读规律和联想记忆单词;利用派生词、兼类词、合成词、同类词、缩略词等,归纳、总结、归类词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等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训练他们的科学记忆和联想能力.

3. 可以玩一些游戏来教词汇.

比如曲子、谚语、短语、等助力词汇的教学.利用玩游戏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创造与现实相似的情景的有效方法. 否则总是用单一的方法教词汇,学生感到无趣.所以在教词汇中,教师要常常改变教词汇的方式,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

4.用思维导图图巩固词汇

词汇的复习也是教词汇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可以按照要求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词汇, 接着再进行校对,有必要的话要根据学生本身出现的疑惑进行相对性的补充说明.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教授词汇,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效果,是一部分自觉的学生学有所得,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小学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很大程度失去 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而很多这样的会热衷于电子产品,喜欢上了游戏里面的形式,会给学生更多更快的表扬。他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因此对于传统的为了应试而学习的方式提不起兴趣。

四、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教授词汇的方法及优势

在最新教学变革背景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词汇教授课堂相结合,以便形成智慧课堂的系统方法,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前提下,教师思维的转变,使词汇和短语等知识所承担的意义比较好地传递,让学生即使遇到复杂的语篇下都能快速理解的主旨大意,很好把控需要学习的要点,达到基础的能力和深度学科素养相互提升。这样觉得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更有利于当今社会的学生。

(一)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度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授过程方面得到的主要发展可以为建成人与机器交流系统,把控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情况,当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对提升教育教学有用的数字信息。此技术在英语课上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以老师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学生从与学生和教师互动转变成与智能机器互动。一是丰富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路径;二是还可将英语渗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打破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构建语言交际的真实环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由此得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教授词汇,词汇教育教学了进一步地创新和改革。

(二)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式

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词汇教学,一方面改变单一方式来获取知识,第二方面是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自主学习渠道,使英语学习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可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依照自身存在的知识短板,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或软件完成词汇巩固和应用的练习,还可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放到系统上,通过检测来给学生增加反馈功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正确的学习方向。当然,教师也可以使用智能技术把控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个人学习情况,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爱好和需要,以便随时调控课堂教授方式,为每个学生安排好个性化学习规划[3]。在学生出现学习困惑时,教师还可在平台上与学生保持沟通,为其答疑解惑,进一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转化英语教师的基础职能

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词汇教学,给老师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同时学生又能更好地得到锻炼,老师又能脱离繁重而又效率低的工作,这样老师会花大部分的精力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上,给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及实践的支持,达到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既定目的。 教师也可以获得更多教学研究的时间和机会。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教师可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绘制成具体的图像,形成反应学情的数据库。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可对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并制定一生一案,形成完善的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专业化的指导。

(四)人工智能平台的使用,可以用海量的学习材料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具有更多巩固提高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开始。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平台中富含的海量语料库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一方面在教授词汇现实中,老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资源。在学生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人工智能可通过对学生基本资料中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喜好、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内容,在语料库中智能挑选出适合学生巩固所学词汇的资源,为其学习带来新鲜感。并且,教师还可在系统中针对学生听力情况,为个别学生推送高频词汇,并添加词汇的讲解和在语句中的应用示范,协助学生对词汇意思理解透彻,减小学生听力训练的压力。二是教师还可利用智能技术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在课堂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其感兴趣的交际情境,学生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场景,并播放听力音频,使英语交际更加生动鲜活。例如,学生选择reservation的场景,就可播放关于酒店预订的音频,在听力中学习预定场景中惯用词汇,同时教师强调同类类听力材料常出现的考法和考试要点,使学生对同类的学习有更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听力学习和情境的交互。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生活中利用手机对英语进行扫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英语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并在手机上显示英语的含义及发音。学生也可根据自身要求来进行控制,如调整朗读速度、朗读次数、是否译文等,与课堂学习形成辅助,帮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语境练习。

五、結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需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教学弊端,积极探索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方式,顺应时代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多方位的能力和素养。在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础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下掌握更多英语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实现活学活用所学词汇和实现学习成效的提升的目的。还能在教学方面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帮助教师从重复工作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研究,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2010.

[2]陈晓璇,林世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解读.羊城晚报,2014

[3]汪元媛.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变革浅议[J].海外英语,2018(15):80-81.

作者:罗永通

第二篇:农村高中英语老师如何更加有效增强课堂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一直以来,多媒体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等都是农村高校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使英语课堂更加活跃,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比起重点高中,农村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可能不是很高,有限的硬件条件更影响着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再加上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都严重困扰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应反思如何能有效增强课堂英语的教学效果。这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重要的联系,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一情况。

一、了解课堂学习的主体

农村学校的学生入学年龄大,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也晚,年龄越大,对英语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越差,所以很多农村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一直到高中,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好。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逐个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很差但是写作水平很好,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很高但是听力不好。面临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学生,我们要牢记每个学生的特點,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打造独特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已经掌握了,我们就安排这部分学习自学难度高一级的知识或者练习视听说写中其他方面的内容,对理解能力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多讲解、多渗透,鼓励学生多问多练。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为了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需要在课前课后多做不同程度的课程安排,在课堂上研究学生,关注学生,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作为一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更需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传道授业,为学生解惑,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这都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所以,在日益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老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不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巩固专业知识,坚持不懈地学习,随时代的更新而更新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提高英语专业水平最合适的方式,及时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也要定期反思,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探索高效的益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化。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育要体现以人文本的教学目标,即使学生的基础差、专业水平低,我们也不能挖苦,甚至言语侮辱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首先需要教师表现出真诚的亲和力,亲和力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对学生自尊的保护,更决定了学生喜不喜欢跟这位老师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具有亲和力能为老师的个人魅力加分,教师具有亲和力是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知识的内在动力。其次,教师要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这种授课语言贴近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易于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利于学生培养语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然后,学习的方式讲练结合,多给学生机会张口练习,这样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得到锻炼。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英语教学内容的难易顺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最后我们要分课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每个课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以不变应万变”,应该使用多元的方法来分课型教学。例如,精读课可以采取语法翻译法、任务型教学法,口语课可以采取交际法,综合课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等,总之,不同的课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各种课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综合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全面学习工作

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全面掌握英语专业的知识。我們不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做多少练习题,只是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知识进行检测,找出学生的短板,加强训练,及时查漏补缺,才会有质的飞跃。做到课前、课堂、课后的安排工作,才会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英语学习习惯。

总之,农村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我们了解教学的主体,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课堂形式,做好全面教学的工作,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改善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作者:吴新华

第三篇:“今天老师竟然请假了”

摘 要教师休息权被剥夺已是行业的常态。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尊重教师作为人的权利、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隐性地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应试教育的工具本质、社会舆论的道德绑架以及教师利用不休息来推脱责任与向学生施压是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教师的休息权,相关法律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应当理性看待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本人也要学会自爱。

教师休息权;休息权剥夺;批判

G41

A

2095-1183(2016)09-00-03

关 键 词

文献编码

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经常能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奔走在教学第一线。面对这样一群人民的“好教师”,我们在赞赏其无私奉献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休息权被剥夺了。剥夺教师的休息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是谁剥夺了教师的休息权?为什么会剥夺?如何保障他们的休息权?本文试作梳理与分析。

一、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现象及其后果

“江苏省某教师张某,因长时间高度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多次晕倒在讲台,终因积劳成疾,于2004年3月去世,年仅39岁。”[1]近年来,有关教师劳累过度而死亡的报道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痛惜。尽管相关案例不断出现,警醒教师要注意休息和保重身体,却仍有许多教师坚持带病上课。对此,社会往往会给予教师很高的道德评价,却忽视了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问题。现实中,因备课、教学及管理等需要,教师常常每日工作11小时以上。[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即使“下班”了,教师对学生也有着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比如,老师下班时看学生打架了,就必须立即阻止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医生类似,教师常常需要牺牲业余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3]因此,国家规定教师可以在寒、暑假带薪休假并以此作为补偿。但实际上,在寒、暑假及周末,教师常常要为各种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教学无直接关系的会议和事务四处奔走,他们一年里能正常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对教师而言,尽管深知其中的不公正,却仍然放弃了休息。对家长以及社会而言,尽管对教师怀有同情之心,一边又认为“教师本应无私奉献”。于是,无论教师还是社会人员,都以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面对休息权被剥夺的现实,扮演着“共谋者”的角色。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恶果有三:

其一,没有尊重教师作为人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劳动者,同样具有休息的权利。可惜的是,教师的生活状态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被看作是“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学生。“然而‘蜡烛’纵然照亮了别人,但燃烧过程中自身却烛泪点点,烟消云散。”[4]他们还被看作是“万能的神”,能够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学生学不好就是教师的过错。事实上,“蜡烛”的隐喻导致教师被“物化”,他们被视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具”,而完全无视作为人的价值与意义。而“万能的神”的隐喻则将教师“神化”,赋予其无限的潜力与责任,让其处于“人”之外根本不存在的生活空间。无论是“物化”还是“神化”,都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权利。在人本主义思想家马斯洛看来,当休息这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便难以实现。因此,在与生存博弈的过程中,教师将无法追求专业发展和幸福之道,难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其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表面上看,教师为了学生而牺牲休息权是无私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这是因为,第一,爱的本质是给予,但给予不是放弃或者自我牺牲,而是精神上的分享。[5]教师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的爱,减损了自己的力量,显然不是真爱。第二,真正的教育爱应当类似母爱,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6]最终目的是让被爱的对象与自己分离,走向独立。而教师的这种牺牲身体健康的爱,会让学生处于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无法走向自我独立发展的道路,其实质是一种控制。而对于这种控制,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

显然,这种“无私的爱”没有处理好施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她的‘无私’的作用根本没有与她的希冀一致。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已被人爱的那种幸福。他们焦虑、紧张、害怕……”[7]试想,如果一位教师得了癌症,还坚持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而言,一开始会将这种感恩化为学习的动力,“就算是为了老师,我也要好好学习”。但时间长了,他们会害怕因没学好而对不起教师,会辜负这份“无私的爱”。于是,孩子的学习不再出于内在需要,而是为了报答教师的恩情。慢慢地,学习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爱我的人”而学习。更严重的是,即便教师的教育管理“不小心”过了度,学生也不敢批评反抗,因为他们承担着“不让教师失望的义务”。

其三,隐性地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如上所述,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教师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权威感。“权威同时也是一个榜样,学生希望自己部分或整个地变成老师的样子”[8]。学生学得越多,其价值观、习惯等会越来越像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在学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教师整日忙碌,无暇顾及工作以外的事情时,学生会以为生活只有工作,人活着是为了工作,而不知道人在工作之外的幸福追求与担当。当教师强忍病痛坚守教学岗位时,学生会以为学习便是最终目的,为了达此目的可以牺牲健康,于是他们不再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学会了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

二、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原因分析

作为公民,休息是教师本有的权利,但现实中,教师既不敢休息,也不想休息,原因有三:

其一,应试教育下人的工具化。沉重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不敢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担心,一旦请假休息,学生的功课便会受影响。而一旦学生考得不好,教师就会受到来自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反,如果学生考得好,教师就会得到认可,并为本人及学校带来相应的利益,赢得优越的社会地位。盲目的“分数崇拜”[9]让教师不仅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企图通过“多劳”而“多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试教育是剥夺教师休息权的根本原因。它不仅把学生当作考试训练的工具,还把教师变成打磨工具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承担着过多的责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其二,社会舆论的道德绑架。长期以来,国民对教师职业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希望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典型隐喻。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应当做到“甘于人梯,乐于奉献”。对师德的这种高要求经媒体不断放大后,人们渐渐模糊了何为教师的道德底线,何为高尚师德,将教师推向了圣人的境界。在人们眼里,教师是绝对的奉献者,牺牲自己,成全学生,造就社会。而一旦违反这一“潜规则”,就会被认为不遵守职业道德,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教师不得不放弃自身的权利,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为了别人眼里所谓的“道德”,而不得不抛弃自己对道德与法律的理解。

其三,教师利用“不休息”来推脱责任与施加压力。客观上,应试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是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根源。那么,教师为何甘于被“压迫”?除了部分教师确实具有高尚的师德与坚定的教育信念外,不排除有教师以此来推卸责任,或者借此向学生施加压力。当教师由于教学能力不足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时,他可以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没办法”;当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叫苦不迭时,他可以说,“我比你们更累都还没说要休息,你们又怎能放松”;当学生本应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时,他可以随意地把学生叫回教室做作业,并告知“我很累,不要问我为什么”;当学生稍有不满时,他可以凭借“我很忙,你们不要给我惹事”而责骂学生……这样,教师借用他人的同情心来迫使别人认同自己的教学,并且去做许多本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于是,多数教师在选择是否休息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习惯忙,无所谓”的态度。

应试教育将教育等同于训练,将教师看作训练人的工具而使其无暇休息;社会舆论将教师置于道德两难境地,使得教师在学生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难以取舍,从而被迫放弃休息;教师本人还可以利用“不休息”获取学生以及学校的同情心,我行我素地不按教育理念开展教学。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教师在不敢呼吁自身休息权的同时,转而利用其为自己推脱责任与压力。

三、教师休息权的恢复与保障

为此,我们急需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恢复和保障教师的休息权。

首先,相关法律条文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已有法律中,教师法保障教师权利最为直接有效。但2015年修订的教师法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尽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休息权,但《教师法》中却只列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培训进修权等六项权利,而对休息权并未提及。第二,教师权利救济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单一、申诉时限规定模糊、申诉机关不明确、校内申诉还需规范、缺乏对教师申诉适用的程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可以受理的范围没有明确。[10]尽管教师得到《教师法》的保护,但由于该法的既有缺失,导致教师即便具有法律意识,也难以保护自己。因此,为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文件,例如,针对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明确界定教师的“休息权”、完善仲裁制度以扩大教师维权途径,以及对于特定的加班行为,允许教师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其次,社会需要尊重教师这一弱势群体,不能强迫剥夺其休息的权利。道德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道德规则、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就其各自功能而言,道德规则重在约束不良行为,是对不可违反行为的最低要求,属于道德强制的范畴;道德原则是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处理的基本准则,主要发挥指导功能;道德理想是社会提倡的、希望人们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虽然这种境界臻于至善,却是一种不可能真正达到的要求,它主要发挥激励和指导功能。[11]就其程度而言,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不可能是道德规则,把无私奉献视为底线显然不合理,它应该是道德理想,激励老师朝此方向努力。就其灵活性而言,它应该是道德原则,即可以根据该原则的基本精神以及所处的实际情况加以处理,当教师面临是否休息这一道德两难情境时,应及时进行道德推理,根据特定的需求作出道德抉择。(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所以,我们不应以“奉献”的名义任意剥夺教师的休息权,而应在尊重教师、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关心与爱护这一弱势群体。

最后,还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仍然是人自身。休息权的落实总终还是要回到教师本人身上。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爱的观念,“真正的爱蕴含着爱护、尊重、责任和了解于一身。它并不是被某人所感动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所做的积极奋斗,它来自爱的能力。”[12]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自爱”的人才有“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教师的无私奉献反而是自私的行为,因为没有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意愿,是单方面的强制实施,而不是爱与被爱者双方的协议。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有限度的自由范围里追求最大的自由空间,学会自爱。这就要求教师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2]解立军.教师的休息权不可剥夺[J]. 教学与管理,2005(34):21-23.

[3][1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7,101-103.

[4]程天君.“蜡烛”“灵魂工程师”还是“教育家”——教师冠名现象之析疑[J].当代教育科学,2003(04):8-10.

[5][6]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3):1-6.

[7][12]埃.弗洛姆.爱的艺术[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51-52,49.

[8]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8.

[9]章乐. 现代教育的“分数崇拜”: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8):76-80.

[10]梁明伟.论教师权利及其法律救济[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4):48-51,3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作者:王雨露 章乐

上一篇:快速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