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2023-01-18

1 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之所以以海绵命名, 主要是希望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像海绵一样, 可以吸收、净化、储存、使用水资源。而就目前的生态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 国内的水资源存储量正处于一个急速下降的状态。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技术手段, 将雨水进行收集, 将极大的提高生态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对城市的排水、给水、储水等系统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技术手段将城市的水资源系统形成一结构网。实现对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再次使用, 控制城市内部出现干旱或者洪涝等几率。通过绿道开发、可渗透路面、透水停车场等手段实现应用。促进城市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 基本原则。

2.1 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涉水、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 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及控制指标,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 注重集中连片布局, 避免项目碎片化,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2.2 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脉络, 重点考虑将雨水少排、慢排, 优先采用自然坡降和生态措施, 最大可能蓄存和利用雨水资源, 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和湿地、水体等对雨水水质的净化作用, 提升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自然调蓄和涵养能力。

2.3 示范带动、统筹推进

按照“先建设样板、再全面推进”要求, 优先选择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开展建设, 积累经验和教训, 为全面推进试点建设奠定基础。新区以目标为导向, 优先实施, 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 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 科学选用海绵城市设施及组合系统, 统筹推进。

3 重点措施

3.1 强化规划管控。

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作为城市规划刚性指标。深化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制定规划管理技术要点、设计导则及图集等地方性规范标准, 将径流控制率、雨水利用率刚性约束指标和下沉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地比例、水面比例4项管控性体系作为规划设计条件, 落实到方案设计、建设实施中, 抓好用地许可、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控。建立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机制, 健全运营绩效评价和考核管理等规章制度, 并在试点区内率先施行, 确保建设项目符合海绵城市要求。

3.2 强化城市水系保护与修复

按海绵城市理念制定五河河道城区过境段水系保护与修复方案, 重点抓好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自然河床、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景观改造等综合措施, 增强河道调蓄、渗漏和行洪能力。严格城市蓝线、绿线管理, 加强城市湿地等自然水体的保护和恢复, 严禁随意填埋湿地、水体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整治城区黑臭水体, 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同步配套再生水回用管网, 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加大雨污分流改造, 原则上新建城区全部配套雨污分流管网, 老城区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将河道两岸景观美化纳入水系保护与修复系统, 建设滨河两岸景观带, 营造生态多样性, 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提升河道水体景观。注重保持城市河道水系的自然连通, 建立河道补水活水长效机制, 推进水质改善。

3.3 强化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

新开发片区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规划建设管控环节, 开发企业严格落实;在建与既有建筑小区因地制宜适当改造, 配套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辅装及透水性停车场等措施, 及时消纳雨水。突出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专门建设雨水收集和调蓄设施, 收集建筑屋面雨水, 旱时灌溉、洗车, 雨时调蓄、滞流。对地面径流有组织地汇集与输送, 采取净化处理后将其引入原有或新建绿地渗透、调蓄。政府投资建设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要求。

3.4 强化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加快老城区易涝点排水防涝设施改造, 完善排水管网, 做好管网系统与周边海绵体的有机衔接, 提高城市整体排水防涝能力。加快建设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 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 布局建设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设施, 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

4 结束语

水资源的缺乏和大量使用, 引发了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思考。“海绵城市”的理念, 非常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导理念, 同时为城市的生态循环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基于理念提出符合生态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措施。首先我们应该建立水系统, 将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净化, 其次通过路面的渗透性加强水分的渗入减少路面的积水, 最后通过屋顶的雨水收集和屋顶花园的运用, 实现水资源的收集和净化。那么关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应该综合多方面考虑, 具体细化每一个能够实现排水、储水、净水的环节的综合结合应用。

摘要: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 甘肃西南部以北的地区, 常年降雨量稀少, 气候干旱, 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农作物灌溉的需求, 因此被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统筹解决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5号) 要求, 现就加快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作出具体的探讨, 以期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工程技术,新概念

参考文献

[1] 杜晓丽, 韩强, 于振亚, 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应用的若干问题分析[J].给水排水, 2017, 01:54-58.

[2] 赖佑贤, 彭瑜, 肖孟富.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 01:38-41+34.

[3] 方创琳.城市多规合一的科学认知与技术路径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17, 01:28-36.

上一篇:论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下一篇:公司制度化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