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构建途径及在中部新城的建设研究

2022-09-11

针对海绵城市来讲, 当前主要是强调对其城市中的原有生态系统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 利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手段与规划来对其进行生态恢复、修复, 以达到以最低的影响来对其进行开发,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让城市更好的去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它包括流域管理、清水入库、截污治污、水生态治理、滞留沟、沉积坑塘、跌水堰、植被缓冲带、雨洪资源化、水系的空间格局、水系的三道防线、生态驳岸、水系自净化系统、水生态系统、湿地等无数大大小小的具体技术和设计。但是, 就目前国家战略的考量, 海绵城市建设大多集中在一个重要的议题, 那就是雨洪管理和水污染的生态治理技术和设计。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简单来讲, 海绵城市就是一种城市雨水管理机制与措施, 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城市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因此, 要想更好的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就必须选择一个与本城市相符的科学合理的城市雨水管理技术, 这才是建设海绵城市最为重要的前提基础条件。“以低影响开发技术为途径”的主要方案指导, 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与手段, 应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以及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着3个主要的渠道进行低影响统筹规划, 来更好的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而针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来讲, 为了可以对径流污染、径流总量以及径流峰值进行有效的控制, 设计与规划的时候, 可以从对雨水的渗透、调节、储存、截污净化、转输等功能方面进行考虑。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构建途径

(一) 统筹规划

要想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就必须从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层次环节进行充分的考虑与统筹协调。低影响开发是所有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基本理念, 因此, 在城市建设中, 对各层次的项目进行规划建设时, 必须结合实际的开发区域与项目的特点, 对该项目的相应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进行明确, 以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的落实。在设计的阶段中, 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根据不同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进行平面与竖向的设计, 例如, 对城市街道、小区与建筑、绿地与广场以及水系等规划建设的时候, 必须对景观水体、滨水带等开放空间进行充分的考虑以及统筹规划, 以此来进行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 从而促使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构建。

(二) 海绵城市建设的构建途径

1. 在进行建设用地的开发设计时, 依据现在我国城市环境生态体系, 设计规划的整体思路必须依照以下几点要求: (1) 充分的对待建设的场地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 以此来对控制性指标规划以及开发建设目标进行确定。 (2) 通过观察分析, 来对重点保护生态区域的环境进行确立。 (3) 通过在水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内, 进行分析查找符合条件的水循环控制。

2. 在整个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控制雨水径流。在施工的过程中, 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的下渗, 在设计的时候, 必须根据下垫面的特性来进行设计, 同时, 在地面的铺设上, 也要进行特殊的处理与改善, 从而实现下垫面的饱和吸水性的降低。在小区建设中, 通过对其进行设计整体雨水吸收排放系统, 来实现整个小区雨水的吸收与储存, 将这些储存的雨水进行从分的利用, 实现水体和绿化环境相辅相成。

具体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换填渗透性良好的下垫层, 小区路面及广场铺设透水砖, 设置下沉绿地, 细化小区竖向设计, 使雨水有组织地通过径流路径汇集。在和谐社区的围合式建筑中, 可借鉴徽州民居的“四水归堂”, 将建筑屋面雨水有组织汇集, 并与小区排水系统相连, 也可将屋面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绿化浇灌。

3. 针对雨水的控制来讲, 一定要从源头抓起, 首先, 通过运用渗透方式以及分流方式这两种有效的途径来进行引导雨水缓慢排放。其次, 在雨水灌渠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运用公式结合模型进行深入的探析, 以此来将雨水径流的路线以及雨水径流量进行合理的确定。

在此, 下沉绿地的作用凸显。下沉绿地, 平时即为景观绿化, 雨季即可起到汇集周边道路雨水的积蓄作用, 并缓慢排放至雨水管道系统, 实现雨水的有组织管理。这样, 在进行雨水管网的设计时, 就可以减小雨水管管径, 减少雨水管数量, 节省了室外管网工程造价。

4. 针对景观来讲, 一定有具有多功能性, 因此, 在设计规划的时候, 一定要对多功能景观进行创造。通过运用雨水调蓄设施, 来对小区或绿地公园的土地雨水径流量进行控制, 从而起到净化雨水杂质、保护建设土地、雨水托过的作用。创造多功能景观, 在中部新城景观河道规划设计中应把握这条原则。将河道景观、中央公园及绿地设置与雨洪管理相结合, 打造真正的生态之城。

5. 在利用工程手段减少雨水径流量的同时, 通过进行宣传教育, 倡导城市居民树立雨水收集利用的思想, 来对城市建设进行维护, 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从而实现建设城市资源的多角度开发。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中部新城散货物流片区的应用构想

中部新城北组团东北部12平方公里区域现状为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片区, 是滨海新区政府指定开发的重点区域。该片区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以积极落实国家发展“小街廓、密路网”及“海绵城市”的新政策。在该区域的城市设计中, 应强化海绵城市的滞洪及蓄洪功能, 在维持海绵城市的生态结构之下, 增设社区型开放空间及生态景观水道, 形成完整且连续的地区蓄洪体系, 并提升住宅环境的品质。

(一) 在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方面, 重点建设中央大道沿线绿化景观公园及区域中央花园, 实施区域内主干路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以及生态涵养区建设, 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 增加乔灌木栽植量, 丰富植物配置, 优先选用本地耐涝耐淹植被与树木, 在河道两侧, 可种植蒲苇等观赏性强且耐涝耐碱的水岸植物;在设计规划中, 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 来对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进行提升, 同时, 为提高绿地渗、蓄水等功能, 必须对雨水蓄水池等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二) 在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面, 针对于城市道路来讲, 作为主要的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场所, 必须对其在设计、规划及其施工时, 加以重视, 一定要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落实到实处。在人行道、附属停车场及广场对其实施透水铺装, 在规划指标中明确下沉式绿地率, 通过在建设中进行设置生态树池、雨水调蓄池、以及下沉式绿地等设计, 对于所蓄积的雨水, 进行道路浇洒及绿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 来实现绿地及道路集水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三) 在建筑小区系统建设方面, 在建与既有建筑小区要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 将屋面与地面中的雨水径流, 要进行有组织的汇集与输送入设置好的雨水收集调蓄设施中, 并且要将渗透、调蓄, 将蓄积雨水合理的进行运用, 运用到小区内绿化浇灌等方面。

(四) 在搬迁过渡期货场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散货物流区域已经得到实践应用。利用货场周边绿地积蓄雨水, 通过水泵抽至蓄水设施, 并用于货场喷淋抑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雨水利用不足等问题,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 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统筹, 在各个层次方面都必须进行考虑, 以此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从而对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进行有效提高,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生态新城。

摘要: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本文描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对海绵城市的构建途径与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并以中部新城散货物流区域为例, 阐述了北方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雨水管理,海绵设施

参考文献

[1] 于洪蕾, 曾坚.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03) :76-82.

[2] 罗耀平, 石云.论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7, (04) :172-173.

上一篇:法制博览杂志投稿指南下一篇:本土音乐文化视域下的钢琴音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