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解决中国城市内涝问题

2023-02-07

正文:

引言: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在2015年的统计, 全国有三百多座城市的防洪标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中还有多半城市的排涝能力达不到国家的规定标准, 其中老城区最为明显。对于国家来说, 城市内涝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严重的则会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并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 在我国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城市内涝的治理, 并且随着内涝现象的不断加剧而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城市建设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的积水和内涝的问题, 从而陆续的受到了关注。

1“海绵城市”理念

简单的说,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就是将生态修复与城市的河流、地下水、湖泊的污染防治相结合, 城市在下大雨的时候就像海绵一样的吸水, 而在干旱时再将存储的水吐出, 以此来避免城市出现内涝问题。在受到了国外发达国家低影响开发的影响, 海绵城市这一理念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低影响开发主要就是在开发场地的过程中采用分散式以及源头式的措施来维持其开发, 低影响开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 属于一种新型的雨水管理技术, 其主要就是通过滞留、存储、过滤、渗透以及蒸发等设施来防止场地开发破坏当地的水文条件。

2 国内、外实践

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水污染控制就已经被德国列为了下个十年的三大课题之一。在德国新建的住宅、商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前都要设置雨水利用设施, 不然政府则会收取雨水排放费以及设施费。日本采用了各类渗透设施来收集以及截留雨水, 在日本将其称之为雨水流出抑制型下水道, 其主要理念以及管理方法与德国的方法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在美国的丹佛地区, 其政府在城市的社区内部设置了诸多海绵体, 其主要有下沉的广场和绿地, 在日常的生活中这些设施是市民的健身和休闲场所, 而在汛期则成为了雨水的储存设施。

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正处于初步的发展探索阶段。随着雨水利用以及防治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得到了政府大力的支持, 并应用于部分的大中型的城市当中, 从而推动了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江苏南京关于雨水综合利用规划以及管理办法的编制和研究工作正式开始于2013年, 其主要将城市的雨水利用模式分为了两种, 即雨水渗透利用以及雨水集蓄利用等。2014年山东省的青岛市也开始了海绵型城市的建设, 并且初具成效。之后四川成都也加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队伍当中, 由此国家开展了专门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 并给予了专项的建设资金, 极大的推动了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 各大城市也开始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热潮。

3 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调节城市的内来主要是利用渗、蓄、滞、净、用、排这几项措施来对城市的雨水径流进行控制, 尽可能的降低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中的水生态环境以及水文特征的破坏与影响。

3.1 保护、修复城市原有“海绵体”

以前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政府常常为了追求辽阔的视野以及平坦的地形而进行填湖平壑, 城市下水道等灰色设施成为其解决内涝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城市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就是要最大程度的保持原有的坑塘、湿地以及河湖等自然的海绵体, 保证城市的自然水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 保证其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 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海绵体来说, 其修复主要可以通过物理、生物以及生态等手段来进行, 在修复的过程中还要保有一定的生态空间, 从而发挥海绵体的生态功能。

3.2 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

与传统的管道快排模式不同, 海绵城市的防涝模式主要是慢排, 也就是利用增大雨水下渗率以及雨水集蓄的手段来实现大量雨水的排放。在城市当中, 海绵体的建设可以通过种植下凹的绿地、在停车场内铺设多孔砖以及在人行道上设置透水设施来实现。比如说在日本的东京, 沉降式的广场和绿地随处可见, 这些部分的地面都比周围的地面要低, 因此雨水能够轻易的渗入到地下, 从而实现雨水的存储和排放。有相关人员进行过调查统计, 发现若每棵树的树坑都低于城市的路面一定的距离, 那么每个树坑在下雨的时候都能够蓄水0.432立方米, 该措施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够满足城市的美观性要求, 同时还具有海绵体的性能。

3.3 转变传统雨水观念

通常在人们的固定思维当中都认为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雨水, 但是在同样的降水量下, 山区通常不会出现内涝, 最严重的也就是洪水。其根本原因就要在于城市处理雨水的方式就简单的依靠城市的管道来进行, 但是这种简单的排水方式根本就不能够解决城市的内涝现象。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 雨水已经被视为重要资源之一, 因此怎样才能够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从而充分的利用雨水来造福城市市民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当中的一个新课题, 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相关的负责人员首先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改变自身对于雨水的传统观念, 要将其视为有效资源而不是造成城市内涝的真凶。

结论: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长时间内都未得到解决,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以往治理内涝的方式过于简单, 并且并未深入的分析城市出现内涝缘由。没有充分科学的利用雨水资源, 同时城市当中现有的蓄水滞雨能力较弱是造成严重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城市内涝治理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 同时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来进行内涝治理。在治理过程中还要学会应用生态新技术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从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的严重, 极端天气频发, 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形式。目前在我国内涝问题似乎已成为我国多个城市在强降雨之后的普遍现象。在我国有大部分的城市都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海绵城市逐渐的应用于城市建设当中。本文就分析了海绵城市在国际上的应用, 同时重点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解决中国城市严重的内涝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城市生态

参考文献

[1] 张浪.郑思俊.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意义和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 2016 (7) :2-5.

[2] 陈彦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建筑雨水系统构建应用与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 (10) .

[3] 王强.关芳.崔硕, 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北京永定河文化新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J].北京水务, 2015 (5) .

上一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下一篇:关联交易的相关审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