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祭文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秋祭月祭文范文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

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第二篇:难忘儿时祭月散文

中秋祭月,由来已久。每逢中秋来临,我脑海里总是清晰地浮现出小时候祭月的画面。

清风徐来,夜空深邃洁净,一轮明月缓缓爬上树梢。奶奶搬出方桌,擦拭干净,置于院中。她洗净双手,擦干盘子,放入点心、油饼、枣花馍、苹果、核桃、花生米等。中间一盘必是月饼,爸爸从集市上买回家后,就被奶奶锁进箱子里,那香甜的味道飘出来,钻进我的鼻子里,引得我直咽口水。家人忙碌,我和弟弟只有眼巴巴观望的份儿。

皓月当空,月满西楼,奶奶理好散乱的发缕,点燃三支香,置于香炉,带头祭拜月神!大人双手合十,虔诚叩拜,我和弟弟拿腔作势,煞有介事。许愿完毕,妈妈把月饼切成小块,一家六口围坐方桌,开始吃月饼。那鲜艳的红绿丝、白亮的冰糖块、黑黑的芝麻粒、脆酥的花生仁,轻轻咬一口,细嚼慢咽,满口香甜。物以稀为贵吧,童年的味道最美。这个时候,爷爷就会指着月亮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月光轻柔地洒满农家小院,凉凉的秋风挟着秋虫的吟唱在耳边响起,温馨而欢愉。

许了啥愿我早已忘记,奶奶轻叹中那一丝惆怅,却印在我的心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她始终有个心愿未了。姑姑全家搬到新疆,终不能相见,她只有把满腔心事托付明月,祈盼他们全家安康,早日重返故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姑姑也一定把心思说给明月了吧。

第三篇:农村丧葬祭文范文:致外祖母祭文

壬辰年二月廿三日,竟成了外祖母的忌日,悲由心生,肝肠痛断,神智昏厄。特赋祭文一篇,致祭于外祖母灵前。

回想往日,犹见慈容面,神采奕奕,奈何,如今天人永别,青山依旧,故影还熟,外祖母却已驾鹤西去!古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悲乎!痛哉!岁无情而思欲追,忆我幼年,父母杂事琐碎,无暇顾及,托外祖母照看。长忆幼时,相伴而眠,每夜盖被哄睡,唯恐惊之冻之,偏袒爱护,缝补叮嘱,无微不至,视若掌上明珠。每每若此,惟凄凄然,不感言陈。今仙踪渺渺,过往种种,一一难表,思念及此,惟凄然泪下,感无以为报。

外祖母生于民国乱世1920年怎能识得半字,而能明礼数,一生操劳,全为家庭。年幼丧母,中年丧子,寡居三十年,沧桑历尽遍,饱尝黄连苦,走过风雨春秋,书写坚强二字。外祖母之德远近皆闻,和睦亲友,敬重乡邻,口无是非,正直为人,善如西天如来,形似菩萨观音。每日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抚养四个子女,身兼美德,持家有方;无欲则刚;默言慎行,处世以宽;育人以正,待人以诚。儿女立业成家,开枝散叶,孙辈众多,再帮及抚育,期间辛苦,不与外人知。祖母受苦,皆为子女。目睹舅父母姨,深知乌鸦反哺,久病床前,皆尽孝道,方能安享晚年,长寿九十有三。外祖母西去矣,魂兮归来!悲呼不应,祭之不食,纸灰飞扬后背寒,寒风袭袭心如刀剜。

树死能有返青日,人亡不能再复还,今日一别,再无相会日,逝者已矣,生者追思,寄语薄纸,乞在天有灵,庇佑子孙,平安康健。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敬上

第四篇:烈士公祭祭文

时维公元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岁在甲午,季值仲秋,在敬迎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之际,东乡县党政策民谨具鲜花挽联之仪,恭祭为创建和捍卫新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牺牲的东乡县一百九十三名烈士,暨在东乡这块红色土地上为革命而英勇献身的全体英烈。

东乡是一方秀美而充满生机之地,更是一块由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色土地。曾经有多少志士仁人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时任赣东北赤色警卫师师长的祝应龙同志,受赣东北省委派遣到东乡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6月22日由贵溪开往东乡途中与国民党第53师、第5师在下湖鸡公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

继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反抗内外敌人的压迫与侵略的战争中,都有优秀的东乡儿女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烈士们那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坚定革命信念,那种“霜风闪处敌胆寒,牧马胡儿不敢欺”的英雄气概,那种“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牺牲精神,真堪谓“诚即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是他们血染山河,躯筑长城,才换来今天人民幸福、神州锦绣。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变幻风云,又逢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誓为继承先烈遗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复兴目标而奋斗,让“烈士回眸应笑慰”、“革命自有后来人”。 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无弦颂英魂。 中华崛起举世赞,万方乐奏慰英灵。

第五篇:祭烈士祭文

缅先烈之灵冢,托今世之哀思。

长眠于XX烈士陵园的15位革命烈士,有转战南北的抗日英雄,有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也有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士兵,更有早期参加革命的鄂豫皖省委书记等知名人士,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此,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寄托我们的哀思,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是你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你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容?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苍郁的松柏中,让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生活在繁荣、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工作。昨天永远属于过去,今天就在脚下,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先烈,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让我们的社会变的更加美好,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革命烈士,祖国的英雄,永垂不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秋祭月祭文范文】相关文章:

中秋祭月祭文04-19

中秋祭月范文05-18

中秋祭月过程范文06-05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09-13

祭文范文祭文大全04-21

父母祭文范文05-16

祭文 外公范文04-14

宗祠祭祖祭文范文05-05

祭文 悼念父亲范文04-22

祭神灵祭文范文04-26

上一篇:浙食药监安函范文下一篇:招商方案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