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祭文

2024-04-24

教师祭文(精选14篇)

篇1:教师祭文

维:

公元二零一五年,岁次乙未,农历正月十九,是父亲逝世安葬之日。我们兄弟姊妹携子孙,谨以清酌庶馐、香表云马之仪,长跪于先父亲灵前,寄托我们的哀思。

时逢新春,到处盈溢着喜庆氛围,但我们的心情却万分悲凉。思念父母之情,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十一年前,痛失母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父亲又匆匆离我们而去,任我们千呼万唤,任我们痛断肝肠——

父亲大人生于一九三五年古历正月二十七日,殁于二零一五年古历正月初九,享年八十一岁。

父亲一生是平凡的一生。8岁时即随父下地、放羊,13岁成婚始入学读书,16岁考入隰县师范,18岁毕业分配到蒲县任教,20岁调回本县在南崖铺上任教,22岁调回本乡,先后在渰子堡、石邱、崖底、大坪、安侯、银匠沟及本村任教达四十余年,一生默默无闻,无惊人之壮举,亦无显赫之功名。但对我们子女们来说,父亲是不平凡的,他是我们家的脊梁,是我们子女们永远的精神支柱!

最令我们骄傲的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我们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很少出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是父亲的卓识远见使我们一个个从小小的山庄得以走向了外面广阔的天地,是父亲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有知识有文化的道理,是父亲的坚持,才有了我们儿女的今天。在子女的读书求学问题上,父亲从未犹豫过,都尽其能,穷所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姐清灵读到高中,到高考恢复后,1980年太和高中毕业考入隰县师范,成为乡里少有的几个大中专生,这在当时的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也带动了周边村社的考学风气,随后美玲、太平都先后考上了高中。这一切与父亲的眼界,与父亲持之以恒坚持的教育投入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受父亲的教育影响,成年后的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也是极尽所力,如今父亲的的几个孙子女有的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正在大学就读,成绩都是很棒的。

父亲的一生是辛苦奉献的一生。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父亲把全部精力倾注到教学当中,不追求名利,不见异思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从没因个人和家庭私事耽误过工作,他以默默无闻的奉献,取得了学生和社会的信赖与称颂。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物质生活很不富裕的时代,身为教师的父亲,在家族是很令人羡慕的,但父亲肩上的担子是多重啊,他不仅要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还要不时接济同样贫穷的叔伯兄妹亲戚好友。幼年的我们只知道父亲老给别人借钱,却不知道父亲什么时间收到过还款?只看到父亲在学校家里那不停歇的身影,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就不知多休息一会儿?不知底细的邻里都说父亲吝啬,舍不得吃穿,而幼小的我们也认为父亲吝啬。如今想起来,这那里是吝啬,分明是父亲对家庭、对家族、对亲戚朋友的拳拳责任啊!追忆往昔,痛在心头,寝食难安!

退休后的父亲本应该愉悦的享受晚年,但一生操劳的父亲,就是不能闲下来,总是为邻里的事儿帮衬着,总是为子女的大小事牵挂着、操心着:当时村里人逢个婚丧嫁娶的,用的家具总是东家借,西家搬 的,父亲与几个村干部合计后,亲自山上山下来回几趟,为集体购置了一套公用用具,并义务担当起了管理员的责任,从此解决了村里人办事借家具的难题;九十年代中后期,村里幼儿多,就学难,父亲利用自家老院,招收学龄前儿童帮助村民解决了上学难题;根据国家政策,林地承包后,我们兄弟都在外任教,无暇栽树除草,还是父亲在七十多的高龄,顶烈日冒风雨,披星戴月,修地造林几十亩,栽种花椒树数百颗,几年后,年产花椒上千斤,还有粮食、蔬菜......父亲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父亲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使父辈一代人养成了勤劳节俭,团结拼搏的良好情操。可以说我们的父辈们都是白手起家的。我们可爱的父亲,以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长期辛勤的劳作,在那及其艰苦的年代,先后为我们兄弟姊妹成家立业,并为我们建起了属于各自的家庭。然而他老人家却从无所求,一顿饱饭不管硬不管烂不管好不管差都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儿孙一声娇喃的呼唤,也能激起他无限的欣慰。多少次,我们劝他到外边游玩观光散散心,他都因不愿增加儿孙的负担不答应......几十年的岁月,有的只是含辛茹苦,如牛负重,劳碌艰辛,从来没有索求!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而身为子女的我们,为父亲做到了什么:在父亲生前健康之时,没能陪父亲出外旅游过一次,父亲怕花钱,我们也就顺水推舟;在父亲病榻前,我们又逗留了多长时间,喂过几次饭?在父亲不能下地走路时,我们又搀扶了几次,翻过几次身?总想还有时间还有时间,而当真正看见父亲临终呼吸急促,意识

散失时,才知道一切都晚了,才明白什么叫“没了”。如今真是追悔莫及,心如刀绞。茫茫灵前,灯烛幽暗,哀哀声中,纸灰摇曳,合目追思,音容宛在,敬爱的父亲您在哪里?我们好想您啊!

父亲,您匆匆的走了,永远的走了,就这样默默的静静的告别了您所热爱的这个世界,这个您十分留恋的世界。抛弃了您所有的亲人、朋友,和一切认识与不认识的的人们。

父亲,您安心的走吧,天国的那头,有母亲在等待着您!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绵绵百卷,写不尽父亲的滴水之恩,万千泪水难报父亲养育之情。纸短情长,笔拙意切,寥寥数语,权谴追念之郁。

安息吧——敬爱的父亲

儿:太和 太平

不孝 媳:淑琴 清玲 顿首

女:清灵 全爱 美琳

篇2:教师祭文

壬辰年二月廿三日,竟成了外祖母的忌日,悲由心生,肝肠痛断,神智昏厄。特赋祭文一篇,致祭于外祖母灵前。

回想往日,犹见慈容面,神采奕奕,奈何,如今天人永别,青山依旧,故影还熟,外祖母却已驾鹤西去!古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悲乎!痛哉!岁无情而思欲追,忆我幼年,父母杂事琐碎,无暇顾及,托外祖母照看。长忆幼时,相伴而眠,每夜盖被哄睡,唯恐惊之冻之,偏袒爱护,缝补叮嘱,无微不至,视若掌上明珠。每每若此,惟凄凄然,不感言陈。今仙踪渺渺,过往种种,一一难表,思念及此,惟凄然泪下,感无以为报。

外祖母生于民国乱世1920年怎能识得半字,而能明礼数,一生操劳,全为家庭。年幼丧母,中年丧子,寡居三十年,沧桑历尽遍,饱尝黄连苦,走过风雨春秋,书写坚强二字。外祖母之德远近皆闻,和睦亲友,敬重乡邻,口无是非,正直为人,善如西天如来,形似菩萨观音。每日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抚养四个子女,身兼美德,持家有方;无欲则刚;默言慎行,处世以宽;育人以正,待人以诚。儿女立业成家,开枝散叶,孙辈众多,再帮及抚育,期间辛苦,不与外人知。祖母受苦,皆为子女。目睹舅父母姨,深知乌鸦反哺,久病床前,皆尽孝道,方能安享晚年,长寿九十有三。外祖母西去矣,魂兮归来!悲呼不应,祭之不食,纸灰飞扬后背寒,寒风袭袭心如刀剜。

树死能有返青日,人亡不能再复还,今日一别,再无相会日,逝者已矣,生者追思,寄语薄纸,乞在天有灵,庇佑子孙,平安康健。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篇3:教师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事业的转变

然而,现如今,更多的大学教师是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来看待。他们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几个动作: 上课—讲课—下课。他们的课件内容经年不换,缺乏新鲜感和时代感,讲课面无表情,哈欠连天,毫无激情,甚至带着某种负面情绪来给学生上课。当教师上课来也匆匆,下课去也匆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粉笔灰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达成一个共识: 教师就是教师,根本不屑与学生进行学术的交流。我们不禁要问: 到底从什么时候起教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再过问,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再关心,不愿意多在教室停留片刻听听学生的心声,和他们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地对话? 为什么教师对教育思想或教学观念无暇或不屑于研究,面对学生,他们往往更关心如何完整系统地传授自己学科的知识,但对于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不敏感。这样下去的结果往往就是,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尽管都在一个宏大的地方接受教育,但对未来充满着的不确定性而不安。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过优秀教师并不等同于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他们必须从事教学,言传身教。可是有些教授既不“教”也不“授”,光忙着搞科研,搞开发。一些教师在工作的优先选择上产生了偏差,他们视科研为名之所在,校外活动为利之所在。教学与科研相比,就好比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然而,当教授们逐渐成为自己所在大学的“房客而不是房主”,他们的忠诚更多地给予了各自的学术或研究学科,而不是他们所“居住”的大学和所带的学生。

虽说现在的大学逐渐变得与以往不同,纯理论性变得更少而更多的企业化,更少孤立于周围的社会环境而更多地渴望去影响国家的发展。但是作为教师,即使教育的环境变得再复杂,也要一如既往地将“教师”当作事业来对待,依旧热爱它。这种热爱,不是盲目和麻木,而意味着清醒,清醒后的责任和担当。正如于漪老师所说: “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发现更美好的自己,不断地展现和创造更美好的自己。所以我觉得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事业的转变。

( 1) 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丰富自己的表情。无论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还是一个手势,等等,都不能放过,要精心打造。有时候细小的动作都会温暖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 2) 要发挥微笑的魅力。教师不能将自己塑造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远离学生,冷漠情感,让学生认为教师不友善、不亲近,没有共同语言,这样很容易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矛盾。

( 3) 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优秀教师的魅力在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于把活力的种子撒播到学生和周围人的身边。

( 4) 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应该成为求知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

( 5) 要有一颗热爱教育、把教育当作终生奋斗的事业来对待的炽热的心。这样的心是一颗激昂的心,是一颗冲动的心,它使情感炽热化。教学需要激情,需要奉献。

篇4:祭文.悼词

于是联想到两篇祭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

这两篇祭文都收在《古文观止》里,我小时候读得相当熟,背得出,现在可不成了。书架上有中华书局去年重印的《古文观止》标点本,我兼用眼镜放大镜还看得清,就把这两篇重读一遍。

祭文全是对死者说话,仿佛死者就在身边而且句句听得清似的。韩愈对他的侄子十二郎说得非常恳切。他说咱叔侄两个年纪相差不大,嫂嫂说过,韩家的指望就在咱两个身上。他说当年为谋生各地奔跑,以为将来总能够长久共处。他说自己年纪不满四十,眼力差了,头发灰了,牙齿动摇了,只恐寿命难保,使你十二郎抱恨无穷,谁知道你竟先我而死。真的吗?恶梦吗?传来的噩耗怎么会在手头呢?以下说料理十二郎的后事;怎样处置他的遗孤,假如力量够得到,准备把他迁葬到祖坟上。接着发一通感慨,说天涯地角,长期分离,生不得相依,死不得梦见,全是我的不是,还有什么好说。从此我也不再想旁的了,只愿教导你我的儿子,期望他们成长,抚养你我的女儿,准备她们出嫁。话虽说完了,一腔心情可说不完表不尽。“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问十二郎究竟知道不知道,还是仿佛十二郎就在他韩愈身边似的。我想,韩愈写罢这篇祭文,大概在悲痛的同时感到挺舒畅,因为他把哀思尽情地宣泄出来了。

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三次说“呜呼曼卿!”当然是对石曼卿说话。一说他石曼卿必然会有传世的声名。二说他石曼卿该不与万物同腐,可又想到自古圣贤都只剩枯骨和荒坟。三说自己系念跟石曼卿的交情,不能把盛衰之理看透,因而悲怆非常。这一篇是韵文,如果善于念,念起来叮叮当当,铿锵有致,相当好听。可是就祭文而论,未免嫌其泛。换句话说,只要你不管对象,只图自己发一通感慨,那么用来祭无论哪个朋友都成,不限于石曼卿。

单凭两篇祭文当然不能判定韩欧二人文笔和风格的高低。如果给这两篇祭文评分,大概谁都会说韩的得分该比欧多吧。

祭文全是对死者说话,好象是相信有鬼论,不相信神灭论,可能有人要说这是古人的局限性。我倒要为古人辩护,人类可能永远难免局限性,古人这点儿局限性又算得了什么?

读完两篇祭文,再想如今的追悼会。追悼会不用什么祭文而用悼词,悼词不是对死者说话,全是对在场的参加者说话,可以这么说,在这一点上,咱们逾越了古人的局限性了。

毛主席不是说过吗?“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按毛主席的意思,悼词自然是对在场的参加者说的,惟有充分表达大伙儿的哀思,才能使大伙儿深深感动,更加团结。悼词中历叙死者的经历和工作,表扬死者的业绩,勉励大伙儿化悲痛为力量,学习死者的所有优长,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必须表达大伙儿的哀思。因此我想,悼词和祭文虽然不是一回事,也该写得《祭十二郎文》那样恳切,不宜写得《祭石曼卿文》那样泛。

悼词的话全是对在场的参加者说的,却有例外。某些悼词的末了一句话是对死者说的,就是“某某同志,安息吧!”

读者同志假如不嫌罗索,请容许我谈谈这个“某某同志,安息吧!”

据我的未必可靠的记忆,前些年在悼词的末了用这个话作结的相当普遍。一九七三年七月中旬,首都举行章士钊先生追悼会,郭老致悼词,却没有说这个话,我记得特别清楚。从此以后,或用或不用,好象不用的比较多,不过不敢说定,最近还听见过两次呢。

我一向反对这个“某某同志,安息吧!”每听见一回,总感到异常不舒服,难以描摹。为什么不舒服,大概有四点:

通篇悼词全是对在场的参加者说,惟有这一句是对死者说,文体见得不纯。这是一。

感情太激动了,有时把死者当成活人,跟他唠唠叨叨说一通,也是有的。但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末了这么做,未免犯了跟韩愈欧阳修同样的局限性,总之不怎么好。这是二。

对死者说“安息吧”是从哪儿来的?原来是天主教里的规矩。天主教徒念完了为死者祈祷的经文,就在死者身上浇圣水,同时念“ReguiescatinPace!”(据说是“安息吧!”的拉丁文)。并非天主教徒为什么要仿效天主教的殡仪呢?这是三。

死者死了,嘱咐他“安息吧!”有时还要加重语气说“永远安息吧!”这里头包含着多少为死者庆幸,替死者安慰的意味啊!这个意味的反面,不就是为人在世究竟没有多大意思,活一辈子,无非辛辛苦苦,劳劳碌碌,如今好了,你可以享受安息的幸福了吗?这个意味,对死者毫无关系,因为究竟活好死好他再也没法考虑了,可是对活人却大有关系。这是四。

我老是在希望,“某某同志,安息吧!”这句话“永远安息吧!”

篇5:李氏祠堂祭祖祭文

明洪武初,移民大兴,始祖携始祖母自山西潞安府黎城县长宁屯转照发徙,辞别故土,长途跋涉,迁此河北省肥乡县郭家堡村,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代代祖先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生生不息,人丁兴旺,迄今已有数千芸芸子孙,繁衍二十余世约六百载。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昌隆繁盛,家兴族旺,数千同族子孙遍及华夏天南海北,无论从农、从工、从商、从医、从教、从政,皆事业有成,和谐美满,朝气蓬勃。此乃祖先德泽保佑之功。先祖厚泽,福佑子孙。为继承先祖之优良品德,不忘先祖福泽佑护,感激先辈之养育教诲,常念始祖之恩德永垂,今全族齐聚,祭奠始祖,感念列祖先辈,布列祖列宗恩泽于后世,行此盛典,以表吾辈之孝意!

清明良辰,举全族凭吊。列果陈香,鞠躬叩首,共祭始祖在天之灵,后辈子孙将永继祖先美德教诲,让始祖之希望化为后辈之蓝图美景!愿始祖九泉含笑,列辈先祖在天颌首,共佑李氏各地各支族人显贵昌荣!

树有根则旺,水有源则流。李氏家族源远流长,树大根深。念始祖迁徙之艰,创业之苦,筚路蓝缕,勤耕不辍,耕读传家,方有后世子孙枝繁叶茂,兰芽秀茁亭亭玉立者,绳绳不绝。先有明朝重臣贞茂先辈青史有名,后有清代菀实、尔琮、兰祥等诸贤光宗耀祖,泽被后世。此实乃吾族之鼎盛辉煌之秋。

然近代以降,战乱频仍,灾荒四起,诸代先辈颠沛流离,四处谋生,或亡或散,凄惶之态不绝耳目。至今仍有当年流散各地吾之族裔,在当地落地生根,繁衍壮大。今逢盛世,诸辈子孙,崇能尚贤,自强不息,才俊辈出,栋梁凸显,置业兴家,族运一派繁荣气象。务农者,勤俭为本,人寿年丰;务工者,心灵手巧,技满全身;经商者,诚实守信,盆满钵溢;致仕者,廉洁奉公,正气在胸;从教者,为人师表,桃李遍地……今日族运兴旺发达之象,实仰列祖列宗高风亮节,惠及吾辈。为感念祖德,示范后世,今吾族各支子孙,勿论远近亲疏,于朗朗清明之日,齐聚祖居发祥之地,瞻祠堂祖碑族谱,扫祖墓杂草秽尘,扬祖先之德,继祖先之志,净心灵之霾,叙同族同胞之谊,凝李氏宗亲之力,谋吾族发展之宏图。

数千各地李氏宗亲后裔,血脉相连,将同心同德,患难与共,精诚团结,携手相邀,励精图治,振兴族业。为始祖争光,为族谱争辉,为后辈积德造福!

含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吾辈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勤俭自强,为家族共兴,李门昌隆,共创美好未来。

清明祭祖,思绪悠悠。藤蔓千里,皆出一源。家族盛衰,匹夫有责。现政通人和,吾辈当育人锻才,孕吾族之栋梁。一个知书达理、勤劳仁爱的李氏家族定会彰显于世。吾辈将告慰于始祖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篇6:祭文教学小资料

下面这篇《祭夫文》,是一位小学语文女教师在她新婚三日丧夫,悲痛欲绝时,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真实之作。特录,以共欣赏。

《祭夫文》

清朝末年,京山五三农场园艺分场南家楼一家中,新婚三日,其夫即死,其妻作文以祭之。

呜乎!我夫其梦邪,其真邪,其竟死邪?其一去而忘返邪?痛惜,痛惜,不在来矣!哀哉,哀哉,安所依焉!

追忆丝罗百年,夫命即是奴命。孰知生死相隔,春心反作冰心。痛哉!未熟夫面,而披夫孝;初聆夫训,而哭夫灵。惨矣!画颜甫笔,哀颜复生;贺客未已,吊客又临。伤心哉!新妇至此为孀妇;断肠兮,良人何改作古人!

可怜我青春女子,哪见你少年夫君。几日姻缘成画饼,终宵哭汝在洞房。百年恩爱付流水,一旦淹没隔幽冥。琴瑟双调,忽断弦而中折;鸳鸯初对,忽折翼而孤飞。露冷风寒,偏添我闺中寂寞;花残月缺,愈惹我枕边忧思。狠心阎罗,拆散我同林鸟;杀人天地,割断我并蒂莲。纵闷堆华岳,不得遂好逑之愿;即泪满黄河,无用是膏沐之容。恨只恨,薄命夫,枉做了半世人;怜可怜,白头翁,空费了一片心。已矣乎!踽踽独行,有什么生人之情趣;吁嗟哉!郁郁孤处,何必做地下之夫妻。黑天门下难久等,黄泉路下再相逢。两盏薄汤,尽是你妇人血泪;三杯清酒,哪见我夫君咽吞。岂不悲哉!岂不悲哉!

(此文由荆楚名师田才美忆诵来家柱整理).8.28.

篇7:祭文

祭父文

先父大人讳万伏田也。生于乙亥年六月二十(1935年6月20日),逝于丁酉年七月二日(2017年8月23日)9时10分,享年八十有二。

先父大人系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杏子镇双冲村人。1966年参加工作,就职于中煤基建局(湖南省煤炭基建二处),先后参与立新煤矿、芦茅江1号井、芦茅江2号井、石坝煤矿、芦茅江3号井、冷水江煤矿、金竹山煤矿、利民煤矿等十余座煤矿的基建工作。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干部。1991年光荣退休。先父大人诚恳一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煤炭事业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词。

先父大人1958年与母亲大人喜结连理,慈善传家,敬长护小,教子有方,育有五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一门勤勉,安居乐业。

先父大人驾鹤西去,满堂泣泪,百呼不闻慈声,只见多苦风;儿孙饮恨,千载难忘父恩,惟知廓穹少沉星。盖棺论定曰:

吾父吾亲 讳万伏田 一九三五 是其诞辰

娄底双峰双冲小村贫寒人家兄妹六人 先父孝悌 自幼聪颖 饥寒交迫 学校用功 人民战争 双峰解放 万众欢呼 国家新生 先父务农 自学文化 踏实勤谨 劳动先进 农业社里 勇挑重担 担任队干 谱写青春 一九六六 参加工作 煤炭基建汗水结晶 立新煤矿 奉献争先 火热年华 青年领军 井筒开凿 大巷掘进 十余矿井 二十六春 班长连长 支部书记身先士卒 苦练内功 水火瓦斯 煤尘顶板 预防为主 不忘责任 带班劳动顶板塌方 组织回撤 挽救生命 吾父吾亲 一心为公 业务过硬 不辱使命 工程优品 质量先行 大奖授勋交口称颂 管理有绩任劳任怨服从分配 甘当螺钉 深入群众 搞好调研 率先垂范 竭力尽心 一处工作 一处望重 严细当头 工作标兵 身体力行唯有奉献为党为矿 至真一人

吾父吾亲 生活节俭 一身工装 从冬到春 子女上学 不吝投入 当牛做马 勤劳为本 难忘岁月 一九八七 春节护矿 吾陪父亲 大雪封路 先父认真 夜夜警巡 一刻不松 初五回家 合门团聚 领略不易 身教刻心 教子教孙首先教仁 舔犊情深 至慈一人 吾父吾亲 五八成婚 伉俪二老 相敬如宾 相濡以沫 五十九春名传乡里至爱至诚 多才多艺 捕鱼打猎 举重若轻 贴补家用 独门绝技 气功治病 跌打损伤 百里有名 病情严重 外敷草药 义务服务 至义一人 吾父吾亲 积劳成疾 坚强抗争 不扰亲朋 医院亲友全力以赴寻医寻药倾心救亲 岁中孟秋八十二寿吾父吾亲 驾鹤西行 华佗束手 扁鹊无能 何辜不寿 诘问天公 长寿彭祖 八百仍去 短寿颜回 千古留名 守护先父香火接更端详先父虽逝尤生 音容未远 教诲难忘 明月不圆 一别难逢 絮絮万千 难以尽言 尽此一觞 略表衷情

篇8:教师祭文

通过每年的教师节来体现大家尊重教师,敬爱教师,并表扬一批先进教师,这固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何时才能把尊重教师变成社会风尚中的一种常态呢?

最近河北涿鹿县科教局长辞职的信息在网上走红,郝金伦“三疑三探”的教育改革在家长的一片反对声中夭折了。无独有偶,2014年武汉市规定,暑假不组织学生补课,结果家长联名到教育局请愿。似乎我国的教育不是依靠教育规律来办事,不是依靠学校和教师来实施,而是被家长绑架着走。家长的心理,我们也能理解,以唯分数论的思维来理解学校的成绩,担心教改实验会降低学习成绩。

其实,这里面包含两个问题:一是究竟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学生?是不是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媒体上经常报道,某某优等生,高考成绩极佳,但心理不健康,缺乏与人沟通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结果走入歧途。但家长对此视而不见,只认定考试成绩。二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否会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一定会下降?从全国范围看,凡是教育改革的地方,教育质量都有提高,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就是典型的例子,更不用说北京、上海的一些优质学校了,它们都是在教育改革中走向卓越的。

那为什么许多的教育改革会受阻?一方面,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做得不细,没有充分地和家长沟通;另一方面,是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社会风尚还未形成,社会、家长对教育改革的质疑多、支持少。

关于涿鹿县科教局长辞职的风波,我想多讲几句。有文章批评他不懂教育,瞎折腾,辞职是一场闹剧。我觉得这个批评太过分了。当今,一位教育局长能够反思教育弊端,锐意改革,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批评他,首先要看他的改革方向对不对,符合不符合课改要求。根据报刊采访他的谈话,我看到,似乎教改的方向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工作作风问题,他企图用局长的权势,用行政命令推动教改,从而引起教师和家长的不满。

从这件事情可得出的经验、教训是:教育改革要能顺利进行,必须让教师认识、家长理解、媒体支持,共同努力,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是不可取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改革是一场革命。任何改革都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教育改革也一样,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会不习惯。因此,我经常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做教师的工作,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国家的教育方针、课改精神,让教师转变观念,让家长理解教改精神,经过试点成功,再加以推广。

当前学校处于上下夹击的两难境地:上面要求改革,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探究、实践,以减轻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家长则希望教师多讲解,多布置作业,多做练习,以应付考试。另外,不少家长把学校看作托管单位,似乎孩子上学了,就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学生的事情一律由学校教师负责,而不是尊重学校,尊重教师,和学校教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成人。

我常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质量高?就是因为他们充分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教师的待遇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高,但很多优秀青年愿意报考教师专业,就是因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教师有荣誉感、幸福感,同时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篇9:漫话古代的祭文

悼词古代称祭文,也称吊文和诔辞。现在我们统称悼词,但在古代是有区别。

祭文是祭奠亲友的辞文,但在最早仅止于告飨而已,到中世纪后在祭文中常兼有赞美死者的言辞,以此寓托哀伤之意。文章多为韵语、俪语,后来也间有散文体裁。

祭文最早是由祝文而来,“祝”是指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祝告是指向鬼神祝祷的一种活动,它的起源很早,始于原始社会巫的一种迷信活动。

哀死而述其行之辞曰诔。如鲁哀公诔孔子,后来成为一种文题,专指长者对幼者的悼念。古制有:“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故天子崩则称天子以诔之,卿大夫卒则君诔之。

后来读祭文成为对死者最常见的一种追悼形式,因此对写祭文十分重视。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都是祭文中的典范,称为千古绝唱。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一反常套,用纯散文的笔调把追忆他与十二郎幼年孤苦的生活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虽用的是四言句,但形式灵活而不呆板,也是一篇美文,都被选进《古文观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人对写祭文非常重视,它与墓志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并行不悖,所以得到流传。

我们从《三国演义》卧龙吊孝一章中,可以看到祭文不仅是对死者的缅怀,还可用来为外交服务。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致死的,东吴朝野上下对诸葛亮来柴桑吊孝,无不欲置其死地而后快。而诸葛亮为了刘备的大业修和东吴,联吴抗曹,不顾个人安危,轻装简从赴东吴吊孝,靠的竟是一纸祭文,感退了东吴10万兵马,化干戈为玉帛。尽管这里面有小说家某些虚构与烘染,但祭文之功能由此可见。一篇好得祭文不仅是对死者的祭奠,而且往往也会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传俑千古。

篇10:怀念爷爷——祭文

念 爷 爷

转眼,您离开我们已有六天了,在您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您的亲人和孩子们一直都在心里默默的深深的想念着您。想着您方正而威严,慈善而睿智的面孔,想着您的教诲、关爱,想着您和我们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凝聚成深深的悲痛,这种悲痛与思念与日俱增。现在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与思念之意显得多么苍白,但我依旧要记下对您深深的不舍。

祁连素冠堂中白,龙首失色泪沾巾。在这个夏花烂漫,虫草低语的季节,备受几代人崇敬、德望远播焉支大地、桃李遍布河西地区的爷爷,我们用一生也爱不完、学不尽的爷爷静静的离开了我们,无疾而终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6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爷爷,您辛勤抚育的子孙们都已身穿孝衣、满眼含泪,肃然跪拜在您的灵前,您可否听到我们发自内心的悲痛、直达云霄的悲鸣和一路走好的祝福声。爷爷,一路走好,请您原谅生前子孙们一切的不孝,带着微笑跨进天堂的大门!爷爷,一路走好,我们知道此刻您定然拉着奶奶的手俯身凝视着我们,轻声说着,孩子们别哭!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是您的子孙,我们骄傲!

爷爷走了,走完了自己充满波折却襟怀坦荡的与世无争的一生,但我相信您不会离开我们,就如同一棵大树深深扎

根在子孙们的灵魂深处,每一个枝桠、每一片树叶都饱含着您殷切的期盼,谆谆的教诲,每当微风吹起,树叶轻轻摇动发出哗哗的声音,我知道那是您回来了,您还想再看一看儿子们的身体是否康泰,看一看孙子们的婚姻是否美满,看一看重孙们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我们知道,有您和奶奶的保佑,我们会越来越好。

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后,我匆匆从北京赶了回来,久久凝望着道家为爷爷批的讣闻,蓦然发现爷爷出生于1920年七月初七,去世于2015年四月初四,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上苍对爷爷的眷顾和肯定?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爷爷功德圆满的结果。在96年前的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那天,爷爷定是踏着成排的喜鹊过银河而来,开始自己不倦的教育事业;96年后的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这天,爷爷定是骑着金色的狮子东归清净之地,完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使命。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人需要什么样的修为才能活着的时候受人尊敬、德才远播,逝去时无病不痒、不牵绊子孙,入土后音容笑貌永留子孙心中。爷爷做到了,您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与无欲,什么是真正的坚强与勤俭,什么是真正的大爱与善良。

爷爷一生热爱知识,勤勉求实。虽生逢乱世,但求学之心弥坚,8岁入私塾、读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后在山丹一中任教。先后任职教导主任,兼职南关小学校长、城关镇镇长等职。您工作勤勉,一心为公,深得师生喜爱,育人无数,可谓桃李满天下。

爷爷一生乐观坚强,随和豁达。曾经遭受政治运动的迫害,带着一大家子人在别人的白眼和冷漠中辗转奔波,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后又遭遇丧妻之痛,鳏寡孤独多年。但不论人生什么样的不幸降临到您的头上,您始终坚强乐观,从不轻言放弃,想尽办法含辛茹苦把子孙们抚养成人。面对命运的不公和别人的批斗,总说那是时代的错误,怨不得别人。正是您宽广的胸怀和丰富的知识,把这些苦难变成了激励我们成长的财富。

爷爷一生正直善良,淡泊名利。您在解放前就参加了工作,按规定您算是离休,但您却说退休工资够用不必再为政府增添麻烦;对于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你总是热情地跟他们聊天,倒茶端水,虽被骗过很多次,但您依旧如故,还总是告诉我们,人活着都不容易,把路留宽些,大家走着都顺畅。我们知道,那是您太过善良的缘故,我们更知道,那是您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您从小就教育我们做一个明事理的君子,“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是您对我们的期许。如今,您的子孙中虽无高官巨贾,但各个都勤勉有加,脚踏实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您身上乐观向上、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您的言

传身教,这些比物质更重要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身受益,甚至成了我们血脉中永恒的印记,注入了我们家族的基因,爷爷请您相信,我们会将这些代代传承下去。

今天父辈们都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孙辈们也家业俱成。我们知道奶奶走后您很孤单,现在您驾鹤西去,和奶奶为伴,再也不用形影单调、郁郁独行了,我想这也是您向往已久的吧。

您曾给我们说过,您去世了我们都不要伤心,要把丧事办成喜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我们深知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您的子孙,我们将谨记您的教诲,克己复礼,行善厚德,勤勉工作,上孝顺父母,下育好子女,以慰您在天之灵!

人间有爱,爱无尽时,岁月无情,情无绝期,爷爷,您今天虽离我们而去,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爷爷,您一路走好!

篇11:上梁祭文

据中华人民共和浙江省金华府义乌县乡村现改为某街道某社区几幢几单元弟子某某生于某年月日时今选于某年月日时上梁今立案焚香叩拜苍穹之下拜请玉皇大帝陛下无极瑶池王母娘娘玄天上帝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薇大帝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文昌帝君关圣帝君无极神农皇帝九天东厨司命真君日宫太阳星君月府太阴星君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君值年太岁星君南北斗星君主福主禄星君消灾降福星君九天玄女鬼谷仙师鲁班先师地藏皇菩萨本保土地大德龙皇天地神明在天者腾云驾雾在地者推车驾马在水者摇船驾桨揭开云头含香降临

虔备上界斋蔬果品灯座酒筵经卷纸锭上奏玉帝陛下又备下界三牲礼馔酒筵斋蔬果品金银珠宝香楮清酌之仪兹逢上梁吉日酬恩伏望天神爷受纳炉中清香高灯宝烛香花果品绿水清茶米酒庇佑弟子星辰高照禄马扶持脚踏四方方方皆吉身高影大万事恒通行在人前座在人上保护老者老如青山不老幼者如江水长流男添百福女纳千祥求福者福如东海求寿者寿比南山读书者名标金榜百业兴旺万事如意千子万孙世代荣昌三跪九叩礼毕

点梁:此梁不平凡生长在何山长在青龙山何人先得见鲁班先师打马林中过见了此木点湾好做梁何人把它砍李郎看之不敢砍张郎提斧走忙忙十二时辰砍倒后却事檀香木一根大尺量之一丈八小尺量了二丈长锯了头锯了根做梁要中身四吹四打抬到木场主人请了好木匠劈的劈铲的铲木斧雕出两头凤凰相中间雕出福禄寿星万年长恭喜发财 鸡:这鸡有名堂原根在西天如何到中原此事问何人要问唐玄奘唐僧西天取经去带回三双六丁蛋拿回家抱凤凰凤凰生出金鸡子抱出金鸡满天飞飞到山变山鸡飞到稻田变稻鸡飞到家中变家鸡今日飞到我手里改了名换了衣这是一只点梁鸡金鸡点梁头金玉满堂楼金鸡点梁中代代儿孙受王封金鸡点梁尾代代儿孙状元及第

剪刀镜尺:驱邪灭怪宝镜一照金光万丈唵嘛呢叭咪吽长命富贵百无禁忌

伏以伏以天地开张日吉时良紫薇拱照来上鸿梁从今以后儿孙满堂且贤且孝相貌堂堂少年入仕定居朝堂人人长寿个个安康无孤无寡五世同堂千子万孙世代荣昌

敬酒:头杯酒敬玉皇大帝天神爷酒滴梁头代代儿孙万里封侯二杯酒敬九天玄女鬼谷仙师鲁班先师酒滴梁中代代儿孙在朝中三杯酒敬地藏皇菩萨本保土地酒滴梁尾代代穿朝衣

篇12:外婆祭文

我的外婆于正月初三与世长辞,我非常悲痛,提笔替舅舅写了祭文。你是不是也觉得这篇祭文有点空洞?没办法,这是事主的要求啊!!!

祭文

时维,20正月初八,奠之良辰也,致祭孝男立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礼,时馐清酌一切不典之仪,致修祭于新逝世,故显妣母刘福兰老孺人西游,享年93岁,寿之灵位前而泣以文曰:呜呼!

不孝儿跪灵前咽喉哭断。泪如雨往下倾湿透衣衫。呜呼!天阴阴,地沉沉,我和全家哭母亲。悲切切,泪涟涟,肝肠欲断难断魂,娘啊娘,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好伤心!母今登仙已五日,音容犹在萦胸襟。五日时光虽不长,日日令儿心难忘,白天想娘到天黑,日思夜想好伤心。手中之笔千斤重,两眼模糊泪湿巾,心头虽有千万语,难书我娘哭与恩。

我的娘,21岁嫁到胡家。那时家境不好,您起早贪黑操持这个家,家中光景刚好转,本以为可以过几天好日子,可是上天待你不公,你48岁我爸就撒手西归!你没有退缩,一手把儿女们拉扯大,几十年里您起早贪黑,巴肝巴肺。后来,儿女们陆续成了家,你又为小辈们忙开来,带儿孙,煮饭忙,打禾晒谷又扇谷,没有一样离开我的娘。带大了子女,还要带小小儿孙郎。娘,今生的苦,应该正是来世的福,上天有信,我们在此跪求!

娘,你这一辈子,坚韧独立,任劳任怨,对上尊而有亲,对下爱之有加。相夫勤勉同心,教子严慈相济,待人宽厚淳朴,为人正真清白。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你 一个普通的母亲,但你在平平凡凡的几十年,诠释了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您不是伟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您给予了儿女儿女们生命,您养育儿女们长大成人,您为儿孙们付出了您一生的爱,如今苦尽甘来,咱家光景越来越好,儿孙们多想再侍奉您几年,可事不遂人愿,您丢下儿孙和亲人,踏上了西去不归路。呜呼啊,我的娘,痛哉啊,我的娘!常言道:“长寿者莫过于彭祖,八百岁乃归西去”!娘,您虽然仙去,而大德长存,音容虽杳,作为儿女永怀母训,兄弟和睦,振兴家业,以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娘,您在天有灵,您的儿孙们济济一堂,跪泣于此,为您送行,由于您的言传身教,我们做人都堂堂正正,我们做事都尽职尽责。愿您今生登仙去,崇高品德传天堂!今天灵前把奠祭,保佑儿孙福禄齐。青菜水酒莫嫌弃,望母品尝再归去!

安息吧,我的娘!愿您一路走好!

不孝儿:xx叩首

篇13:教师培训与教师成长

一、更新观念, 明确教师培训的方向

1. 制定培训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 为教师的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作为教师进修学校, 应该抓住这次培训学习机会, 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 以教师的能力提升为重点, 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高中新课程的改革, 对学生来讲是一次学习方法的改变, 对于教师来说, 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进, 更是思想观念的一次“革命”。因此, 教师培训的担子重, 任务大, 培训教师必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能够通过培训使每一位教师真正实现教育新理念的更新,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 要通过建立制定, 保障培训的内容落实,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对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制度, 比如周日集中培训制定, 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同学科教学研究交流制度等等。制度的建立对受培训教师是一种约束, 使之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有了制度, 必须制定培训内容, 使内容序列化, 系统化。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全县教师对教育规划纲要和新课程理念有了明确的认识, 由被动学习逐步走上了主动获取的探索之路。

2. 开展理论讲座。

理论的学习可以让教师接受新的思想理念, 吸纳新教学观点。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 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文件的学习, 必须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 必须有专家的引领, 否则, 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依然会原地踏步, 停滞不前。基于这种认识, 教师进修学校在自己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请专家做理论专题讲座, 为教师的教育新理念的确立提供理论帮助。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看有关视频, 理解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新课程理念。比如, 我们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再者, 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 每次看后确定讨论议题, 写反思文章, 收获很大。通过学习, 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和新课程理论已蔚然成风, 把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作为自觉的行动。

3. 编写学习寄语。

通过学习, 将现代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 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编写寄语, 能够了解教师对学习的感悟与收获, 促进教师对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程理念的吸纳。教师进修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的平台, 要求各学校校长带头撰写, 教师们主动交流。我们在利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学习时,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让教师写寄语, 抒发感想, 教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感悟, 一篇篇富于哲理的小短文, 都出自于教师学习的收获。这种培训方式, 可以促进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升华, 促进教师从学习中领悟真谛并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二、开展活动, 突出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出现了变化。对此, 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成为成长的主体, 真正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需。为此, 教师培养应该走进课堂, 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活动。

1. 骨干教师示范。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是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挖掘这些重要的资源, 让骨干教师为大家提供优秀的教学范例, 展现教师们的教学风格, 使参训教师身临其境, 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研讨, 有所感悟, 有所收获。

2. 专题研究。

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的自我发展还需要教师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 将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自我提高。

3. 案例交流。

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必须学会教育叙事, 学会写教学案例, 通过对自己所经历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 并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后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这些案例都是鲜活、生动的的教学素材, 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交流, 可以引起不同思维的碰撞, 引发不同思想的交流, 使教师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篇14:梁实秋和冰心互写祭文

人在活着的时候,读到别人为自己写的祭文,看看别人如何为自己盖棺定论,说来也是件有趣的事。但梁实秋和冰心互相为对方写的祭文却没这么轻松,仔细研读甚至让人有些心酸。

先来说说两个人的交往。梁实秋和冰心于赴美途中的杰克逊总统号的甲板上不期而遇。经许地山先生介绍,寒暄一阵之后,梁实秋问冰心:“您到美国修习什么?”答曰:“文学。”反问:“您修习什么?”梁答:“文学批评。”此后,话就谈不下去了。因此,梁实秋认为冰心令人不易接近。但大家毕竟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海船上摇晃了十几天,许地山、冰心和梁实秋等也打成了一片,并一起兴致勃勃地办了一份文学性质的壁报——《海啸》,张贴在客舱入口处。

1924年秋,梁实秋到了哈佛,冰心在威尔斯莱女子学院。遇有假期,梁实秋和几个朋友常去访问冰心,邀她泛舟于脑伦璧迦湖。冰心也常乘星期日之暇到波斯顿来做杏花楼的座上宾。梁实秋逐渐觉得她不是恃才傲物的人,不过对人有几分矜持,“至于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回国后,冰心和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结为夫妇。由于三人都是同学,梁实秋和冰心夫妇常有来往。有一次,重庆的文友为梁实秋摆“寿宴”。宴后他兴致不减,一定要冰心给他题字,冰心挥笔写道:“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由于围观的其他男士们纷纷表示不满,大叫着说:“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冰心回答,稍安毋躁,我还没有写完呢!接着笔锋一转,继续写道:“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抗战结束后,冰心夫妇被派往日本,和国内的梁实秋仍是通信不断。再后来,梁实秋去了台湾,冰心夫妇返回大陆,从此音讯隔绝,天各一方。

1968年,梁实秋在朋友处得知冰心已逝,同时又读到谢冰莹的文章《哀冰心》,文中明言“冰心和她的丈夫吴文藻双双服毒自杀了”。于是,梁实秋写了一篇《忆冰心》,回忆了自己和冰心当年的点点滴滴,感叹道“她在日本的时候写信给赵清阁女士说,‘早晚有一天我死了都没有人哭!’似是一语成谶!可是‘双双服毒’,此情此景,能不令远方的人一洒同情之泪!”

文章传到大陆,虽然是一篇早产的祭文,但冰心依然很感动,她知道远在台湾的梁实秋没有忘记自己。此时“梁实秋”三个字在大陆已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宁眼。冰心还是冒着风险,托人辗转给梁实秋带去了一封信。梁实秋很高兴,他给《传记文学》的刘绍堂写信说:“……现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兴,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写的哀悼她的文章,她当然知道我也未死。这年头儿,彼此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

1984年,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去拜访冰心,把梁实秋与第二个妻子韩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时,冰心指着照片上的韩菁清说,他呀,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

1987年,梁实秋病逝。冰心先后写了两篇文章《忆实秋》《悼念梁实秋先生》,分别是这样结尾的:“在台湾期间,他曾听到我们死去的消息,在《传记文学》上写了一篇《忆冰心》。我感激他的念旧,曾写信谢他。实秋身体一直很好,不像我那么多病。想不到今天竟由没有死去的冰心,来写忆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多么不幸!就在昨天梁文茜对我说她父亲可能最近回来看看的时候,他就在前一天与世长辞了!实秋,你还是幸福的,被人悼念,总比写悼念别人的文章的人,少流一些眼泪,不是么?”这样的言语,令人感慨无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师祭文】相关文章:

祭文范文祭文大全04-21

祭烈士祭文04-07

父母祭文范文05-16

祭文 外公范文04-14

岳母仙逝祭文04-28

悼母亲祭文04-28

祭祀父母祭文范文05-28

清明扫墓祭祖祭文07-12

写给母亲的祭文09-05

悼念父亲祭文精选11-02

上一篇:迎着风高一作文400字下一篇:前前后后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