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祭文

2024-04-19

中秋祭月祭文(通用7篇)

篇1:中秋祭月祭文

传于先古,达于王侯。春朝咏日,秋夕拜月。时际八月,适值望夜。天高路远,月白风清。逢中秋之节,诵太阴之章,翩翩归姝,独将西行。食神药奔蟾宫,携月饼于屋脊。纵力无穷,砍伐往复几何?然孝心盛,捣药终有可期。庶民少文。道食月之事;前贤多墨,藏桂树之故。皎月当空,映万里空明,盛友相聚,举庭筵言欢。亲人存乎一堂,享天伦之乐;游子飘居海外,诵思亲之情。

迁客骚人,多善明月之章;将军都督,亦为长夜捧卷。红颜月下舞长袖,使容庭中挥青霜,红尘往事,俱成云烟。山河俱夜,明月长忆。太白高洁,举杯邀明月共饮;苏子置惘,低首思今夕何年。苍茫云海,长风吹度,野旷天低,江清月近。子寿执笔,画明月长升海上;摩诘绘卷,携玉轮轻挂松间。张继言月落乌啼,李煜道新月如钩。诗中月长存,月照凡尘人。武穆念天下苍生,马蹄催趁;元素喜征伐德胜,求匙蟾宫。然侠客佳人,俱为冢中黄土;纵文人良将,亦成诗书往事。江山人才辈出,终成云烟过客。光阴白驹过隙,人生韶华易逝。天下兴亡,物是人非,斗转星移,明月依旧。

良辰美景,赏心悦事,适中秋佳节,颂千古明月。望赐福天下,佑庶民疾苦。月光长明,照世间失路之人;蟾宫长存,存天下离别之众。举文拜月,愿祈月佑。离子同聚一堂,阖家共享;情人终成眷属,比翼双飞。学者术有所成,名题金榜;权贵清正廉洁,心怀苍生。

弟子困窘,无以为拜。倾举身财粮,凑钱帛数贯,诚备瓜果时蔬,以飨太阴,佑皓君长存,赐万民鸿福。

伏惟尚飨!

篇2:中秋祭月祭文

祭月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高声诵读祭文。

祭文是祭奠和供奉先人神灵时诵读的文章。在传统的祭祀仪式上,一般都采用古体祭文,以延古风,继承古代礼乐制度。

古体祭文的书写格式,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仅作发语词(可拖长音,示意“开始读祭文了”)。紧接着开篇明义,即言明祭祀时间及祭祀谁,谁来祭祀。

祭文的主体必须简炼,简明扼要地表达对祭祀对象的缅怀之情,常以回忆祭祀对象的生平业绩为主,或加以感情的抒发。

最常见的古体祭文是四言句。好的古体祭文,语言押韵。可—韵到底,也可中间变韵。

祭文结尾用“尚飨(读享)”一词结尾。表示希望祭祀对象来享用祭祀的供品。

篇3:潮汕中秋祭月

回到家里,拜过祖宗,吃完晚饭,我们就和邻居一起,搬凳摆桌,遥对月亮,在门口搭起一个祭月的案子。案子比乒乓球台略大,前面放上几把交椅,旁插几根竹竿,先用竹竿将买来的一付纸糊官袍窜起来,像晒大衣那样张开晾在案前,并为其戴上官帽,摆下官靴,系上“玉带”,俨然大官上座,赏月受拜。当然,在我辈看来,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潮人按照圣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教导,一切都十分虔诚、毕恭毕敬。

接着在供案上摆上琳琅满目的祭品,月饼、糕点、茶叶以及柚、柿、杨桃、香蕉、梨、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各种时鲜果品应有尽有,且大多贴着手剪的红花图案。而那些流光溢彩且富于创意的工艺品,如用金银纸折叠而成的各式元宝,用食物雕刻堆砌而成的各式造型(称“采青”),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的孔雀,用小茶包或豆条堆砌而成的茶塔等等,则是各家主妇的杰作。邻里街坊今夜一起陈列于月光下,似有一比高下,让月娘评判之意。而最令孩子们高兴的是那用鲜艳的彩纸制成的有一人多高的彩塔,不但各层中有很多纸扎小人,而且能够旋转,有的还能唱几句潮曲。这些都布置好之后,妇女儿童点燃了香烛,开始对着那挂在天边的月亮遥拜。

潮人称月亮为太阴娘,简称月娘,因此,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例俗。今夜祭月的主角是妇女孩童,我那上小学的女儿也跟着忙上忙下,将新买的书本和文具摆在供案的最前面,因为听老人说用这些祭拜之后,月娘能保佑学童读书刻苦,成绩优秀。邻居未出嫁的姑娘,也点燃了长长的龙香,跪在地上对着月亮祈祷,我想她大概是在祈求月娘穿针引线,助自己与心上人结成良缘吧?记得有潮汕歌谣这样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就是此意。

月亮渐渐地爬高了,喝够工夫茶的我们开始扪腹而游。街巷上熙熙攘攘,临街的人家几乎户户都会在门口摆桌祭月,规模大小视邻里之间的关系与经济能力而定,有单门独拜,有连案成排。楼居的人们则会在阳台、屋顶上设案望月遥拜。这与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的状况何其相似!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手持用竹篾扎成的叫“满月”的圆形花灯,到处寻觅吴刚从月亮上砍下来的桂枝。传说吴刚醉心于仙道,不肯用心读书,被天帝禁在月宫,罚他每日砍伐桂树,故月亮上隐隐约约有吴刚砍树的影子。老人们说谁捡到昊刚砍树掉下来的桂枝,谁就可长生不老,于是惹得孩子们满街乱找。

潘厝围拜月

在汇合了闻讯赶来的一帮朋友后,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本地祭拜规模最大的炮台镇新寨乡的潘厝围。未到围子,就先闻其声,潮曲、潮剧夹杂着缭绕的香烟阵阵飘来;远远望去,里面烛光摇曳,灿若星辰,煞是壮观。走近一看,好家伙,几十个香案几乎挤满整个阳埕!成排的香案围绕着一个灯光闪烁的香塔展开,妇女们正忙于上香点烛,而大人孩子们则忙于在荒地上找寻各种柴草和破旧木板,用来燃烟堆、烧火塔。

燃烟堆、烧火塔是本地中秋必不可少的仪式之一。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儿童燃塔为乐。”清光绪《潮阳县志》同:“(中秋)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据说,潮汕烧塔之俗源于元末潮人燃放烟火,是约好同时动手,杀死元兵的信号。相传,元兵占领潮州后,实行三家一保的联户制,每三户供养一个元兵,规定晚上不得关门,元兵可随意到哪家睡觉,新媳妇的初夜权也先给元兵。百姓忍无可忍,相约中秋夜以燃烟堆、烧火塔为号,起兵造反。

祭品中的月饼和芋头也与抗元有关。据说当时馈赠的月饼馅中藏“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相约在吃月饼时一齐动手,杀死元兵(这种说法在江南一带相当流行,但中秋吃月饼在唐已有之)。

潮汕火塔多用瓦片砖头砌于村外旷野之地。大小不拘,小的高仅数尺,大的可达数丈。塔中央插一根粗木条为塔心,下留“灶口”,中间用柴草填实,有的还设有喷油装置。火塔点燃之后,烈火从砖瓦的缝隙窜出,直冲上天。这时,将松香、食盐、硫磺和鞭炮丢进火里,伴随着噼啪、噼啪巨响,烈火喷发而出,极为壮观。据老者言,过去炮台还有烧竹塔之俗,塔高数丈,燃烧时全塔通红,光照数里,动人心目。

双溪明月

在我们的行程中,最后还准备雇一艘去双溪嘴的人工渡船,去欣赏揭阳古八景之一的“双溪明月”。双溪明月在距炮台镇2公里的榕江南北河汇合处,每逢中秋之夜,双溪潮涨。水流相激。波光荡漾,万顷茫然。当月出于桑浦山石龟之上,则影沉于南北河合流之处,此时泛舟双溪,但见天上一轮高挂,水下月影双现、映带左右,舟中弄潮吹笛、举杯邀月,其境界当不下苏东坡之赤壁夜游。清代卓伯先有诗为证:“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

篇4:中秋祭月作文

拜月,古人称之为“拜月祭”。严格地说,“拜月祭”,有两次。

一次是在“秋分”日,目的是“迎寒”。立秋之后,阴气渐盛,古人在这一天晚上举行祭祀活动“拜月祭”。又月亮属阴,代表的是“寒”,所以谓之“迎寒”。唐人陆德明在为《周礼》“圭璧以祀日月”一句作的释文中说:“祭日月,谓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指秋分晚上祭月。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节。此风延续至今。

因时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异。

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陈瓜果、月饼供月,进行祭拜,然后赏月。如嘉靖河南《固始县志》:“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于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在有的地方,还有众人出外游赏的习俗。南宋《新编醉翁谈录》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拜月风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这段文字,不仅记述了拜月的盛况,还指出了拜月的目的。其实,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如《琐碎录》就记载了民间“占荞麦”之俗:“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盖缘兔蚌望月而孕胎,荞麦得月而实。”这虽然没有科学道理,近于无稽之谈,但却也反映出古人对月的崇拜和运用。

因月属阴性,主生育,所以古代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甚至于“乞子”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家儿女于月下设果饼、环服之类,群望月而拜,致辞,谓之请月姑。”她们希望“月姑”送子。到了清代,“拜月求子”又和“摸秋”联系在了一起。道光安徽《繁昌县志》叙说当地的中秋夜:“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这些,都体现着人们拜月求子的美好愿望。

篇5:中秋祭月500字作文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到了。早上,我们一家早早起来,大家忙着准备晚上祭月用的东西。祭月、赏月是家乡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风俗。在中秋这天晚上,当圆圆的月亮升起时,人们将月饼、石榴、老菱、莲藕等瓜果供于桌上。全家人一起祭月、赏月,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不一会儿,妈妈提着满满的两袋东西,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我连忙上前帮忙。妈妈从袋里拿出了白嫩嫩的莲藕、大而饱满的.菱角、带刺的鸡头、新鲜的莲蓬。还没等我们掏出所有的东西。爸爸的声音从楼梯上飘了进来:“快来帮忙,好沉啊!我快要搬不动了。”爸爸搬着满满的一箱水果,哼哧哼哧地迈进了家门。我迫不及待地从箱里拿出水果,有大而圆的西瓜,有紫莹莹的葡萄,有红红的火龙果,有铅球似的椰子,还有白白生生的人参果……真是太丰富啦!

下午,奶奶还特地做了自制的黏烧饼。随着奶奶熟练的搓圆、包馅、压制,一块块大小不同的圆饼,经油锅一煎,香喷喷的黏烧饼就做成了。奶奶将黏烧饼从大到小叠成一个宝塔。

篇6: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祭祀乃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隋朝匡扶华夏正统,便重修祭礼。于国东春明门外建坛,每年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远门外建“坎”,坎深三尺,广四丈,在坎中建坛,坛高一尺,广四尺。每年秋分夕月。牲币采用周制。

唐代:

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用方色犊为牲。

宋代:

承唐之制,并升为大祀。

明代:

篇7:采薇汉服社中秋祭月活动策划

活动理念:

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秋起源:

中秋节源自先人的祭月活动,它是华夏先人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时间地点:

乙未年乙酉月丙午日(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五)镜亭湖旁 祭月准备:

一、器物 祭桌一张。草席若干条。(行拜礼之用。)

香炉一盏,香若干。

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红烛两根。(照明、烘托气氛及点香用。)

月光纸若干。

6酒爵若干。

二、供品:

月饼,瓜果,桂花酒。祭月仪程:

1.沐浴更衣

沐浴,穿着得体。

2.陈设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设好席子。

3.就位

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

4.祭月

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

5.上香、祭酒

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6.读祝:

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

7.焚祝文及月光纸:

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8.拜月

赞礼唱:“拜月”。“拜-兴-拜-兴-平身”。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

9.从献

赞礼唱:“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

10.礼成

赞礼唱:“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

11.餕

由主祭持切刀,将月饼人口数均匀分切,每人一份。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

12.饮宴

赏月撤掉祭桌,在月下布设中秋家宴,大家一起赏月、宴饮。

附:

人员安排:

赞礼:大熊

执事:木槿

主祭:蝶澈

从祭人员:采薇汉服社成员 主祭祝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秋祭月祭文】相关文章:

中秋祭月祭文范文06-05

中秋祭月范文05-18

中秋祭月过程范文06-05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09-13

祭文范文祭文大全04-21

教师祭文04-24

外公祭文05-10

祭烈士祭文04-07

父母祭文范文05-16

祭文 外公范文04-14

上一篇:重大火灾隐患督导通知下一篇:《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属于自己的理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