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2024-05-15

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共8篇)

篇1: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李丹

10级经管二班32号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获得大学生在消费领域的有关真实资料。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意识,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篇2: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再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是这种情况却又履禁不改。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如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光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性格。

篇3:大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培养探讨

一、大学生不同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具体表现

(一)理性消费观念与行为占主导。就目前来说,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是必要的,但在其他方面,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身的消费能力有限,花费的都是父母的钱,因此,消费的过程比较谨慎,不会盲目地追求名牌而不去考虑价格,不会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这种消费理念及行为是理性的,也是值得提倡的[1]。

(二)部分大学生存在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1. 盲目攀比,从众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大学生之间不仅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在服饰上、饮食上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竞争[2]。他们年轻气盛,怕丢面子,大手大脚地花钱,盲目地进行攀比,对父母辛苦挣的钱没有节约意识。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为满足他们所谓的面子上过得去,盲目攀比的消费, 导致他们在经济上产生较大的负担,不利于他们学习及自身的成长。2. 冲动、超前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用心血来潮来描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十分适合,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属于冲动性消费,不论东西是否用得上,就产生购买行为。 在消费之前,头脑中没有意识,轻信宣传广告,这种消费行为在女生间表现尤为明显。长此以往,这种行为方式的消费超出了大学生的支付能力,是一种不提倡、不健康的消费行为[3]。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部分大学生尽管已经成年,但是仍处于校园生活的范围内,社会阅历不足,自觉意识不强,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学消费行为的影响,为了所谓的自尊心,相互攀比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校园消费风气有待改善。另外, 学校开设课程的时候,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消费观方面的思想教育课程的开设,缺乏对节俭意识的培养[4]。

(二)社会因素。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消费,社会上出现了热衷消费的浪潮,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享乐、拜金的不良风气。大学生才开始独立的生活,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学生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遭受熏陶,容易产生不科学消费观念及行为。

(三)家庭因素。众多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无关紧要,特别是在学生消费的方面,家长对学生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涉及消费观的概念,使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面临各种消费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力,消费观念及行为十分不成熟[5]。再者,在家庭中, 家长消费观念及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家长消费的过程中没有以身作则,导致学生的消费观出现偏差。

(四)自身因素。大学生的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考虑问题还存在片面性。在校生活随性自在,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有时为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看到他人有的东西不论是否适合自己都会购买,钱财没有计划的进行支出,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及行为。

三、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培养策略

正确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培养策略具体体现在学校、社会、 家庭以及自身等方面。

(一)学校加强消费教育,制定培养策略。1. 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强化良好的消费意识。学校在每学期开始之前, 教务管理人员在研究开设课程的类别时,可以将消费观念教育的内容加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阐述大学生如何端正消费态度,培养正确消费观念的途径以及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等,并且通过举实例的方式来证实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2. 消费观念的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挂钩。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可通过组织与消费相关的有意义、有乐趣、有思想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消费讲座、 消费观念辩论赛等,这些活动对学生形成消费观具有启迪的作用,有利于使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养成与健康校园文化的构建齐头并进。

(二)转变错误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大学生情商、 智商都具备,财商也是不可或缺的。简言之,财商就是财务上的智力和能力以及对理财的认识及运用。通过提升大学生的财商意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不论其拥有钱财数量的多少,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家长给的生活费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

大学生形成不良消费习惯,缺少理性消费的意识,家庭原因占有很重要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过分溺爱,使大学生形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6]。家长要控制学生的生活费,限制其消费能力,不能盲目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还要掌握他们的钱财消费的动向,同时,对其他学生的生活费数目进行调查,根据其他学生的消费水平制定自家孩子的标准。另外,在家消费的时候,家长要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有规划的消费。

(四)科学的社会消费环境的营造。1.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消协等相关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通过运用行政力量、法律手段,建立科学有序、健康良好的校园消费秩序。具体措施例如规范校园周边经济市场,对消费环境进行整治,严令禁止向大学生推销信用卡等借款行为, 以及购买商品分期付款抵押身份证的行为,一经发现核实, 予以严惩。2. 加大对正确消费观的宣传力度。在当今时代, 大学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相关部门可通过互联网、广播、书刊等媒介对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培养正确的消费行为。但是,宣传的时候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为了得到宣传效果一昧地反对消费,应提倡适度、理性消费,对攀比消费、 超前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及行为给予批评指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行为。

四. 结语

消费不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既是经

济层面上的,也是伦理层面上的,也就是说在经济消费的同时要有正确的消费伦理观念。而现今大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观念,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消费需求比较广泛,对消费行为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部分学生形成了偏差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对此,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习惯,社会、 学校及家长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及培养其正确的消费行为。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在大学校园中也形成了一个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消费群体。本文对大学生不同的消费观念与行为表现、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产生的原因、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培养策略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培养

参考文献

[1]高翠田.财商教育视角下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邢燕.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和彦平.消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王丹.大学生消费动机调查与分析[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1.

[5]张文静.消费时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篇4: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观念

消费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变革、转型的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层层深入,社会经济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等特点。他们的消费观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成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等这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掌握90后大学生的消费思想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进一步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一)合理性消费是主流 同时存在非理性消费。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量力而行是90后大学生的主导消费观念。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赚的钱不多,可支配的少。同时,还存在一部分同学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出现奢侈性消费,导致浪费现象严重。

(二)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手机、电脑、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大学生热衷于追逐时尚消费,这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一大变化趋势。大部分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中,除伙食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外,用于通讯上网、形象消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支出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

(三)消费从众心理和个性化的矛盾。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属于青年阶段,他们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然而他们却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对经济的绝对支配权力。并且大学生有很高的消费欲望,这些特征让大学生消费的从众心理更为显著。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

(四)缺乏合理的理财计划。消费缺乏计划性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子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们是有求必应,没有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意识,使得他们缺乏一个合理的理财观,消费随意,缺乏计划,容易陷入盲目的冲动中。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盲目攀比追求时尚,校园浪费现象严重。新时代大学生喜欢追求自我,急于标新立异,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虚荣心和张扬个性击败了量入为出。大学生中盲目消费、赶潮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大学校园水、电、粮食等生活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人走灯不灭,任凭水长流”的情况在学校比较普遍。有些大学生不在学校宿舍住宿,而在校外租房住,随之而来是增加了不少额外的开销,给大学生生活造成负担。(2)人际交往消费过度,通讯、人情及恋爱消费比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大学生请客消费名目繁多,逢年过节、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或者请大家出去娱乐一番,这种互相的请客吃饭逐渐形成循环,这次你请我,下次我请你,最终成为学生无奈但又必不可少的消费项目。另外,学生之间互相赠送礼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学生消费的"大头",现在学生之间过生日、节日已经不满足一张卡片、一封短信的简单形式,礼物越送越贵重,上百元的礼物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市场。(3)无计划消费现象严重,多表现为冲动与超前消费。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心血来潮,表现为随意购买,而不管自己能不能用上。还有的学生则是易受外界诱惑,如过于轻信广告,大学生的冲动性消费还表现为群体的消费行为,几个人在一起一商量,头脑一热,就会买回很多。这一点女生表现尤其明显。另外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受心情影响比较大,表现为用消费这一行为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大学生的冲动消费是一种超出其支付能力的消费行为,而且冲动消费也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是一种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方式。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1)社会因素。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生活相对比较自由,由于涉世未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物质诱惑,传统的消费观受到冲击,互相攀比、炫耀的心里普遍存在。(2)家庭因素。进入大学后,家长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学生周围对他们进行照顾,所以就想用金钱来弥补。90后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视其为掌上明珠,有求必应,这样的溺爱便助长了他们不良的消费行为,导致不良消费习惯的形成。(3)个人因素。90后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上随心所欲,理财观念淡薄。看到别人购买了好的物品,无论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大多数人都会相继购买。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不断注重自身的发展,注重个体的包装。

三、解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一种新趋势,作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没有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应该实事求是地根据学习生活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费标准,量力而出。同时,大学生在消费前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消费计划,做到有计划消费。

(二)学校应加强消费教育 ,建设良好校风。学校应结合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加强在学生中开展理想和道德教育,使学生胸怀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成长同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把个人富裕同集体富裕联系起来,正确处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在安排好物质消费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要避免盲目的攀比 消费和炫耀消费。在校风建设上应当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父母应注重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习惯。在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方面,家庭供给是主要方面。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投资意愿等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往往会纵容孩子的大手大脚,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因此,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有计划地控制孩子的生活费,引导他们合理开支,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合理消费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存在着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在未来社会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力量,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付晓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09(09)

[2] 孙永明,杨洁.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10)

篇5: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

[内 容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庞大的消费大军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和巨大的潜力,构成了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其消费心理进行分析,进行积极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字] 当代大学生; 消费心理与行为;消费观念

消费引导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特征 请第一、第二大段合并,并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内涵及消费需要再做些补充说明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消费心理日趋成熟

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正处于一个不断成熟的阶段,在消费方面虽然存在一些非理性的特点,比如过于追求时尚、易冲动。但是随着消费行为的积累,他们已经对于消费有了自己的判断、分析和标准。他们在购买时更注重所购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学会全面地考虑消费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帮助有多少,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消费行为,避免盲目性消费。

(二)易受暗示,容易冲动

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体利用消费者易受心理暗示的特点,试图引导大众消费。而当代大学生恰恰是对时尚非常敏感的一个群体,媒体通过杂志、广告等形式向校园传递着大量外界的时尚与消费潮流信息,使得大学生在消费上容易丧失应有的判断力。他们往往由于经受不住时尚事物的巨大吸引力,而冲动地做出自己消费计划外的消费行为。

(三)消费中的从众心理严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群体是具有某些共同心理特征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大学时期恰恰是人生中最渴望被群体接纳、渴望拥有友情的时期。有些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自卑感强,较敏感,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只有表现得与大多数人一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这些心理表现在消费方面尤为明显,使得很多大学生成了群体的附庸者。

(四)消费心理可塑性强

当今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受到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产生错误的消费观。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新的科学消费观也很容易接受,若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他们也能够考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行较为理性的消费。因此,大众媒体、学校和家庭应当从各方面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对他们的消费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对于大学生来说,非理性消费就是由于缺乏理性的消费观而产生的大大超出大学生基本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和必要的文化娱乐费用以外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他们自主消费的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没有形成理性、稳定的消费观念。当前,非理性消费观在大学生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重享受性消费

人的消费主要分为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而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上看,除了吃饭、购买生活用品等最基本的生存性消费,购买学习用品与资料、参加各种辅导班等发展性消费以外,用于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享受性消费已经成为一个较大的支出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注重享受性消费,提前消费的趋势。这种趋势势必使大学生将主要精力从学习、自我发展上面转移到了享乐上面,对于他们的自我设计、自我发展极为不利。

(二)消费无计划,盲目性攀比消费

很多大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地支配自己的各种费用。他们的消费往往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而且具有明显的模仿性、攀比性的特征。特别是有些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攀比。比如在对手机、MP3、电脑的购买行为上,很多大学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都拥有这些物品时,他们也急切地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MP3或者电脑,否则就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不是考虑这些物品是否是自己生活的必需品,或者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承担。

(三)为了获得认同,进行炫耀性消费

炫耀消费指“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利和身份(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即消费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对消费品的耗费,而是包括了个人为了获得社会认可,所进行的非生产性支付”。在调查中,不少学生指出,为了拥有一台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一部分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透支银行卡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消费欲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的结局是债台高筑、生活窘迫,逐渐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危机中,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的同学高中时期成绩优秀,而到了大学以后表现平平,由万众瞩目变得默默无闻。他们觉得自己变成群体以外的人,不被大家所注意,往往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为了体现自我价值,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他们就通过购买名牌服饰,高档娱乐、休闲用品等方式进行炫耀,从大家的羡慕中得到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四)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现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已经蔓延到高校当中,如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获得奖学金、入党、当选学生干部,都要请客。另外,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往即大学生恋爱,在消费中的支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人调查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支出最少也要100元~200元左右,多的达到500多元。在通讯方面的消费也是大学生人际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显示,在通讯市场,拥有手机的大学生占了整个消费群的10.4%。在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每月手机通讯费用在31元~50元的占26.5%,51元~70元的占23.5%,71元~100元的占30.9%,而在100元以上的占了16%。另据粗略估算,每年高校学生手机通讯费用约有0.5亿元。

(五)储蓄观念、理财观念淡漠,在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限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具备专业知识而注重理财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需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

三、、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消费心理成因及其影?请前段不理性消费心理合并来写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广博的知识面使其在消费时注重知识性;对新鲜事物热衷并乐于尝试,使其在消费的同时注重时尚性、潮流化,强调新颖美观;由于个性独特,思想起伏,在消费时会情绪化,即兴购买、冲动性的购买代替计划性的购买;而富于创造力的思维、强烈的表现能力,使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消费态度,即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消费态度通常决定了大学生对某种商品的评价,甚至代表了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和行为趋向。当代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新心理

对于新产品,不少大学生在广告舆论和宣传的长期影响下,或是接受赞同,或是产生逆反心理,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趋近新产品,进而产生消费。

(二)求美心理

这是大学生以追求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物心理。在同一品牌、同等价位、相同款式、不同色彩间,大学生的消费选择自然以达到最大欣赏价值为目标。

(三)求名心理

青春是激情张扬的时代,大学生追逐个性,为了显示商品的附加属性,如气质品位等,或为了炫耀自己,他们十分在意商品的品牌,追求品牌卓越、款式新颖的进口高档商品。通过消费此类商品,以达到表现富有、高贵、洒脱、时髦的目的,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极少考虑到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的实际质量。

(四)从众心理

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意志薄弱、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从众心理更强一些;当大学生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消费的目的时,更多地表现出从众心理;从消费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多认为随着多数人购买总会得到好处,即使上当受骗,也是大家一起上当,以求得心理上些许的安慰。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个性、文明、科学的消费观希望引导写的再具体些、可操作些,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写的更贴切些,少些空洞的话语,要务实。请修改

在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错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消费的目的。作为引导者,应更多地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施与时代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个性、文明、科学适度的消费。

(一)发展个性消费

由于个性的不同,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消费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三)倡导文明消费

文明消费即强调健康向上的消费精神,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享乐性消费,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价值。通过倡导文明消费,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四)提倡科学适度消费

由于从小受到过度照顾,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社情和家情的认识,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科学、适度的轨道

(五)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大学时代是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活至关重要。如果长期沉湎于吃喝玩乐,势必使大学生出现追求享乐、崇尚物质生活的思想。高校中的“两课”教育对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在人生目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的教育中渗透消费观的教育,加强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的教育,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追求有价值的人生,懂得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

(六)提高学生心理调控能力

导致大学生出现冲动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误区,除了有外在消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外,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承受着诸多的来自于自身及环境的压力,心理上不完全成熟,受挫能力与意志力相对较弱。有些大学生为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进行消费,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和代替。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使大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大学生缓解其消极的消费情绪。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充斥着各种消费的不良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消费的影响最大,只有培养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科学理财,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注意精神生活的提高,使大学生的消费真正理性化。

参考文献:

[1]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

[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7:85

[3]徐佳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4]侯玲 王洪斌.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5]杨海莹.消费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王枝茂 市场营销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J]2006

[7]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M]2001

[8]马义爽 王春利.消费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9] 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3(2)

篇6: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群体消费领域常见的现象,如何引导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使其能够尽快养成健康消费行为和习惯,对其迈好人生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从众消费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面前,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以群体中其他消费者的行为作为参照,作出与多数消费者一致的消费行为或反应倾向。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客观原因,但主要是由大学新生自身心理因素导致的。

一是自主消费经验缺乏。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新生自主消费经验缺乏,没有形成相对自主、稳定的消费观念。在面临全新的大学生活时,难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生活以及发展需要确定消费计划,在消费行为中常常表现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冲动,产生从众消费欲望和行为。

二是消费自控能力不强。由于受各种媒体宣传炒作或是受周围环境影响以及身边同学诱导等而产生消费欲望,加上自控能力不强,极易产生随机冲动消费。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以各种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消费,事后也感到后悔。但当遇到周围环境、市场因素、网络媒体、群体舆论等诱惑时,还是难以自制,产生从众消费行为。

三是攀比消费心理滋生。大学新生消费心态多种多样,其中攀比消费心理占有相当比例。一部分学生总是习惯于有意无意地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感。少部分学生不顾及家庭条件去消费,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个别贫困学生,也盲目地去效仿别人的高档次消费,等等。这些攀比消费心理的滋生,是从众消费行为普遍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现实危害

从众消费行为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在群体压力面前,从众者往往有无奈、被动等消极心理体验,从众消费行为对大学新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一是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对于大多数大学新生而言,其上学费用已经是家庭一笔不小的开销,甚至有的家长不惜贷款或借钱来供学生。当学生出现从众消费行为时,很多开支就变成了“计划外”,必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家长为此常常是苦不堪言。

二是增加学生精神压力。由于刚走进大学校门,消费环境发生了变化,购买欲也随之增强。除了学习和生活必需品以外,他们会有很多消费奢求,由于缺乏消费理性的消费冲动,极易导致过度消费,带来经济上不必要的浪费,使部分学生成为“月光一族”,囊中羞涩的窘境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

三是导致诚信行为缺失。从众消费带来过度消费或透支消费,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编造谎言向家长伸手,向周围同学和好朋友张口。把钱借来后,又很难按时偿还,直接影响了同学关系。学生中因债务关系发生矛盾甚至打仗斗殴的事情也是不乏其见的。更有甚者有极个别学生采取欺骗、偷窃、诈骗等违纪违法手段,想方设法弄钱满足自己的不正当消费。从众消费所带来的诚信行为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思治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与消费相关的信息充斥市场,大学新生消费者很难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必须加强教育与管理。

一是加强消费理念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喜欢追求“新、奇、美、特”。很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新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配备手机、电脑、买高档化妆品和名牌服装等,他们在消费时却很少顾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的必要性。必须通过采取日常教育管理、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其掌握大学消费规律和特点,明确科学消费内涵和意义,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习惯,树立科学消费行为和时尚,营造文明消费环境和舆论。对经济宽裕的学生,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对其日常消费行为进行适当监督,避免其盲目引领时尚消费和过度消费。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要帮助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教会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且易产生非理性从众消费行为的学生要格外关注,采取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提前进行干预,防止因从众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精神负担。总之,加强消费理念教育和引导,必须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

二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和舆论。日益丰富的消费市场、日益复杂的消费环境、日益多元化消费观等诸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大学校园,影响着莘莘学子,给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带来了冲击,而往往是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基础。因此,社会要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经济使用的消费商品与服务项目,使大学生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消费平台。学校要努力在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环境营造上做文章,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文化、教育含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选择消费行为。从更深的意义上讲,通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行为习惯,用小环境来影响大环境,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总之,营造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和舆论,已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责任。

篇7: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观念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姜薇薇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 ,消费 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心理需求、社会消费环境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的影响出发 ,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 ,针对他们的消费特点 ,提倡大学生消费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其消费现状在

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其消费观

念的塑造和培养将对一生的品德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

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特殊消费群体。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城 市级别和区域的学生 ,消费又不同 ,因此 ,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和引

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里倡导积极向 上的消费文化 ,对大学生成长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可以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统一体 ,是

同主观意念或动机相联系的消费行为。以大学生服装消费为例 , 他们对于服装的感性取向比较突出 ,但这种感性主要源于朴素 的实用观念 ,是从感性出发对服装使用价值的强调 ,既不同于完 全的理性抉择 ,也迥异于消费主义的消费观念 ,再如大学生对日 用品

(洗发水等)的选择 ,多数人注重质量 ,但又不具有准确鉴别

质量的能力 ,于是便表现出较强的从众效应 ,受广告引导、他人 示范的影响 ,这是在理性抉择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不足的 情况下 ,大学生消费依据个人经验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追求。总体 上来说 ,大学生消费仍可看作是经验性消费。2.消费结构。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

多数人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 ,高消费和浪费

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 ,大学生的其

他开支比较大 ,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

(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 装、电话费 ,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 ,开销也比较大。

3.消费能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有着自己特殊 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一方面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另 一方面 ,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

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左右 为难的状态。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 ,给大学生带 来了很深的影响 ,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 理。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部分家庭已 经先富起来了 ,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 强烈的冲击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相互攀比的

消费心理较为普遍 ,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 往往贷不出去 ,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在家向亲友东拼西 借,也不愿向学校贷款 ,把贷款当作是丢人的事。··

2008·3

2.家庭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从小

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 ,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 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 学后 ,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 ,也不能在外

“苦”了孩子。经济条 件优越的家庭 ,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创造了各方

面的条件 ,使他们有优越感 ,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

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 ,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 ,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3.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 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 ,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

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 概括为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

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 志过程 ,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 ,同时

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其特殊的消费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处于 18~24岁的大学生智力水平较高 ,思想活跃 ,富于幻想 ,敏感性

和好奇心强烈。多数大学生主动通过同学、家庭及网络等获得所 需商品的信息。大学生有多元的价值目标 ,同时拥有科学知识 , 较强的学习能力 ,勇于尝试和探索 ,因此对新产品有较高的敏感

度。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在校园的火爆可见一 斑。然而因心理的不完全成熟 ,消费经验和技巧的缺乏 ,大学生

容易进入从众消费、冲动消费等误区。(2)情感过程

: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 ,产生 的满意或不满意 ,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 ,构成有特色的对商

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 ,热情奔放 ,道德感也比

较完善 ,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 ,但自制力仍薄弱。

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 ,调节自己的冲动 ,理性地消

费。但心理的不完全成熟 ,自制力不强 ,易受情绪和外界的干扰 , 冲动性和情绪性消费依然存在。(3)消费需要

:消费需要是推动消费者进行各种消费行为的 最普遍的内在原因。基于大学生自身的特征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 层次学说 ,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需要 : 一方面 ,归属和爱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 程度的满足时 ,大学生强烈地需要自己的朋友 ,需要自己的心爱 之人 ,需要亲人的关怀 ,即需要在一个团体中找到一种归属感 , 需要被人尊重和爱护。校园中的爱情消费、友情消费、模仿消费 等都源于此。

另一方面 ,自尊的需要。有了朋友和亲人的关怀后 ,人们都

有自尊自重的欲望 ,需要自己的实力成就得到承认 ,从社会上得 到个人的荣誉和威信 ,还有自信心。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多通

过优异的学业和特殊的才华、得体的举止、高的精神境界等合理 的方式获得 ,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通过购买名牌、高消费等方式

-197

教育园地教育园地 CANGSANG

满足自尊的需要。

三、大学生特有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

受社会不良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

大学生存在消费误区。消费误区是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不 正确的 ,对环境对社会存在潜在危害的甚至于违法的消费行为。

1.炫耀心理。即对自尊的需要 ,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 ,过

度地表现自己 ,其实质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大 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 ,对自身形象的关注无可厚非 ,但过度则是

不可取的。主要表现为通过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 夸耀自我的目的。如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 的资本 ,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据《中国青 年研究》调查 ,大学生手机费用的 80.2%由家庭供给 ,12%靠节约 日常生活费 ,仅

6.7%依靠勤工俭学支付。许多人用手机聊天 ,每

月话费要花百余元 ,更有甚者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 ,盲目跟随 潮流 ,“打肿脸充胖子

”,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从众心理。个体受群体其他多数人的影响 ,而在知觉判断

信仰行为等多方面服从大多数人的标准的心理状态。出于归属 的需要 ,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融入到集体当中 , 其消费心理受到参考消费群体的影响 ,而与群体的消费习惯一

致。如男生为了装出自己有男子气质 ,随波逐流抽烟喝酒 ,女生

则表现为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大学校园中形成的 “生日 热”、、、等与从众心理有密切关系。“旅游热 ”“追星热 ”“老乡会 ”

3.攀比心理。在群体活动中 ,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

态。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 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 攀比 ,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过分重视名牌效应而不顾自己的人 格塑造。过生日 ,考试得高分 ,当了学生干部 ,入了党 ,评上奖学金 , 比赛获奖都要请客 ,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 ,不上路。请客者档次 越高 ,赴宴者送的礼物也就越贵重。人情风的蔓延 ,给一些并不富

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 ,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四、对策与建议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消费

习惯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社会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

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

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 引导 ,社会上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基础。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及消费行为呈现明显的不稳定性、片面性、极端性等特点。学生阶段正是长知识和养成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也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 期。因此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 ,企业要进行正 确的宣传 ,倡导消费文明 ,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强调绿色 消费 ,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

性消费 ,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 ,实现最大的消费效

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使大学生建立

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

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 ,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 消费行为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2.学校

: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目前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198

消费观的内容 ,普遍缺少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 费行为的教育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应作为校园文化

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 导,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全面、客观。要加强基本国情 教育 ,提倡适度消费 ,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 ,促进良好的

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 ,另外 ,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 ,提高

大学生理财能力。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 ,开展消

费道德及理财教育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 ,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 ,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 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在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

为,引导他们走向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

3.家庭

:为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心理打好基础。

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 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 , 父母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 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不少家长自己节衣缩食 ,却给孩 子设计了

“吃的讲营养 ,穿的要漂亮 ,玩的要高档 ,用的要排场 ” 的理想模式。孩子们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 ,成了家中的 “太阳

”, 以超前消费为特色的生活方式误导了学生的消费心理 ,助长了

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正确消费 观念 ,坚持正面教育 ,科学引导 ,懂得消费的合理性 ,给予孩子一

定的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注意 “家情 ”的教育 ,对消费要求有意 识地给予区分 ,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 ,加强劳动教育 ,促

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4.自身

:加强消费教育 ,提高消费技巧。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提高自我的消费技巧 ,明确自

身的历史责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 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 ,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 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 ,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学

会对超前消费说

“不”。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 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 ,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蕴 ,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 ,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 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 ,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 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 ,积累消费经验 ,提高自己的财商。

从表面上看 ,大学生消费是个人行为 ,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

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 象。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对大学生乃

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建设都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全方位地帮 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参考文献 :

[1]成四堂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内容的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11).[2]谢保杰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北京机械工业 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3]张天华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成因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7,(13).[4]徐佳丽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浅析.现代教育科学(高

教研究),2006,(4).[5]陈桂生

.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对策.长沙航空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2007,(1).姜薇薇

篇8:浅析大学生消费心理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学生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 其消费方向也已经成为了引导潮流的主要力量。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与其他消费群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其所受教育、所处环境、以及年龄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有自己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把握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像易受暗示、从众消费、容易冲动等消费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针对一些非理性消费和过度消费及时的进行指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综述

1.消费心理论述

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对消费心理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而真实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消费心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 包括了在消费过程中对事物的喜好或选择中如何去购买商品、是否购买名牌、物品的款式等, 这些行为又直接体现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此, 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研究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

大学生因为其所处的年临段和特殊的生活环境, 其消费心理有着显著地特点。总体来讲, 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 大学生由于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 在消费中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时尚、消费过程中容易冲动等特征, 但是随着大学生的消费次数增加, 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 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 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开始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学会消费考虑是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容易接受暗示, 现代社会中, 电视、网络、媒体等会经常发布一些消费信息, 从而引导大众消费, 而大学生则是及其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群体, 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从媒体而来的潮流信息和大众消费信息, 使得其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 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其三是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环境使得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纳。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自卑的大学生群体, 他们心理会非常敏感, 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由此在消费过程中, 他们极容易成为群体消费的吸引者。其四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改变性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 虽然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 但其也很容易接受科学的消费观, 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其加强引导, 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消费环境, 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从其消费心理出发,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 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特点:其一是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主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 现阶段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追求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对物品的外观等方面并不是太过在意。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而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转向多元化, 大学生往往能够较快的把握时尚潮流, 其消费价值取向转向了时尚、追求新潮, 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其三是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明显。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学生群体, 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很大。变现在消费上就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3.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分析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方向除了必要的伙食消费主要是四个大方面, 其一是交际消费, 在现阶段的社会中,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 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 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调查中, 人际交往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很大, 为此,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很大一部分用于与同学、教师、朋友之间的交往之中。其二是信息消费,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 这些工具现如今也已经逐渐普及, 使得大学生消费有一部分成为信息消费。其三是旅游消费, 大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足, 在学习之余, 很多大学生选择旅游作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主要方法, 而旅游是一项比较高的消费项目, 表现出了大学生对高层次消费的向往。其四是恋爱消费,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校园恋爱已经成为常态, 而恋爱过程中的高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伙食费来讲, 消费的多少主要受到地域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 某些地域的消费水平高, 相应的伙食费也比较高。对于自身经济条件来讲, 有些家庭富裕的群体每个月的伙食消费可以达到1000 元以上, 而一些家庭普通或者困难的群体, 伙食消费可能只有几百元。

4.大学生消费来源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 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去挣钱, 因此, 家庭就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其二是奖学金和助学金, 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国家为了奖励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手段,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 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已经让很多学生受益。其三是勤工俭学和兼职获得资金来源, 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独立生活, 这类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和学习知识, 而是更多的投入到自主创业和勤工俭学之上, 现如今大学生自助创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这类大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存在着很多不理性的地方, 通过对其不理性消费进行分析, 得出其消费心理, 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总结了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不理性的地方, 具体如下:

1.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大学生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情况比较严重, 具体表现在对商品的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对于这类大学生来讲, 消费品不仅存在着使用价值, 他们更多的注重消费品的品牌, 并认为商品的品牌展示出了自己的身份、商品的价值、自身的消费档次以及自己的心情和荣耀。对于时尚消费来讲, 其出发点是因为现阶段大学生希望借助消费品来与自己认同的社会阶层同步, 也通过消费表达出自己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 他们希望通过时尚品和奢侈品的消费获得他人的赞美, 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

2.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因此, 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开销外, 其主要的消费方向应该是学习资料、学习资源等方面, 而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则恰恰相反, 在购买衣服、娱乐消费、旅游、通讯、谈恋爱方面的消费已经远远大于投入到学习上的中消费, 造成现阶段的消费方式与其成才的目标大相庭径。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很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考研辅导、培训辅导之上, 而很多大学生却是拿着学习的幌子, 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做着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例如, 大学生买大量的书却几乎没有看过;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竟然疯狂的打电脑游戏, 有的同学省吃俭用就为了上网、冲游戏币。这种消费结构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

3.无计划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过度的追求个性, 在消费中存在盲目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的现象, 尤其是大一学生, 他们刚刚离开父母, 并第一次有了资金的支配权, 再加上他们的消费经验不足, 在消费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不需要什么, 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消费计划, 一些原本的消费计划也会以为个性使然而被打乱, 据调查显示, 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 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一旦没有资金就找父母要钱;一些大学生在学期初花钱大手大脚, 在剩下的日子只能东借西挪, 拮据的过日子, 花钱方面随波逐流, 往往购买一些对自己无用的东西。这种消费心理使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 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发展, 甚至还可能会让大学生步入歧途。

四、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造成其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 尤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因素, 也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因素, 总得来讲,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令人堪忧。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 对其消费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 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这一点主要存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学校方面来讲, 学校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同学们认清楚正确的消费观念, 对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消费心理因素自觉的抵制, 对于一些有挥霍性消费方式的同学及时的进行引导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教育外, 学校还要注意学生的逆反心理, 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 例如建立一些有益、健康的消费场所, 倡导学生正确、文明消费。对于社会来讲, 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来讲, 建立和谐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改善社会风气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 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对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约束, 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健康消费的观念, 让健康消费深入大学生心中。

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对于家庭来讲, 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理财教育包括了对金钱和人生意义的正确认识、理财基本知识以及理财的基本技能, 让学生通过理财知识的学习知道哪些消费品是自己需要的, 哪些又是自己不需要的, 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以及掌握消费计划的制定, 其次是正确消费习惯的培养, 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家长们的影响, 作为家长, 在给予孩子们自主消费权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的把握, 对孩子的消费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不能有求必应, 助涨孩子们奢侈浪费的行为, 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

3.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易冲动、易接受暗示、易攀比消费等情况, 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 在学校开着健康心理咨询中心, 为学生的心态调整提供帮助, 避免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的盲目消费, 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 为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地消费环境, 引导学生注重精神世界的提高, 从而做到合理消费, 对自己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分配。

总体而言,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还十分严重, 除了对现阶段的社会消费环境进行研究外, 还需要着重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变化, 努力做到社会消费环境供其所需, 大学生消费文明健康。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 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的潮流趋势,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因为其年龄和群体的特殊, 其消费心理与其他消费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于大学生来讲, 他们虽然经济上尚未独立, 但却往往有着较强的消费欲望, 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出现很多矛盾, 在消费上存在类似不理性消费或过度消费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除了对青少年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有所帮助, 还能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 帮助他们解决消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宋淑英.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闻战线, 2015, 16:137-138.

[2]陆昌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研究及调适建议[J].商, 2015, , 48:291+270.

[3]吴朝.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J].商场现代化, 2015, 30:21-22.

[4]杨继平, 陈灵芝, 高志旭.大学生自我构念和心理账户对消费决策的影响[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 12:38-42.

上一篇:小学作文:班级成长的足迹下一篇:一件难忘的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