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分析

2022-10-28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已屡见不鲜,一方面有的学生大手大脚地花钱,而另一方面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种两极分化的现实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倡导合理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已经迫在眉睫!

一.将高消费进行到底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出现在某高校的顺口溜。住的不是学校的宿舍,而是自己租来的套间;胸前挂个手机,腰里别个随身听,手里还提个笔记本电脑;脚踏“花花公子”,身穿“华伦天奴”。据调查,现在大学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有的学生甚至靠借债来大手大脚地花钱。他们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据某高校的一辅导员介绍,大学生高消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二.爱情投资

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玫瑰和钻石,没有钱是浪漫不起来的。情人节、妇女节、七夕节、元旦、国庆节、圣诞节甚至劳动节的节日礼物是一件都不能少。现在不少校园里“礼轻情义重”被视为“陈腐观念”,钱本身不重要,但舍不舍得花钱很重要,因此价格的高低,变成了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主要砝码。男生送女友金项链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山东师范大学的阿菲是学校有名的校花,用同学们的话说,追她的男生有一个营。今年情人节,她的众多疯狂追求者之一剑辉下足狠心送了她心仪已久,价值上万元的DV,终于博得美人一笑,得以抱得美人归,但剑辉也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正所谓“女为悦己者荣,男为己悦者穷”。穿衣打扮。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有些女生,化妆品必用名牌,为美容一掷千金,毫不吝惜。每月为护肤化妆、买新衣服花的钱就上千。大一大二还好,穿个“柏仙多格”、“佐丹奴”就满足了,到大四要找工作时,砸在包装自己的行头上的钱就有几千元。山东大学新闻系的小王求职时准备了两套一千多元的套装,精致的手提包顶一个月的生活费。她还专门到影楼拍了500多元的写真集。400元的美容护理眨都不眨眼。

三.饮食住宿

有的学生嫌学校宿舍条件不好,自己每月花几百元在校外租房,还配置热水器、空调、电脑等,要求再高一点的,有专门的保姆伺候。有的高校密集地区附近甚至形成了学生公寓产业。某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介绍,学生们每天要倒

掉两三桶剩饭剩菜,剩饭剩菜的“含金量”还很高,看着大鱼大肉漂在桶里,实在令人感到可惜。每到晚上或周末,高校周边地区的饭店就挤满了学生,他们和大人一样推杯换盏、交际应酬。今天生日庆祝,明天同乡聚会,后天联络感情。这次你买单,下次就该我做东。父亲母亲辛辛苦苦一个月的工

资还不够增进几次感情。而大学区附近的洋餐馆,尤其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主角也往往是寻求浪漫的大学生。

四.贫穷是可耻的

大学生朋友们自己是如何看待高消费现象的呢?“时代已经不同了,不能用老眼光来看新事物,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生活给人们以刺激,社会怎么会有前进。”“我对我现在花费的是父母的钱这一点并不看重,我觉得只要我今后有能力回报我的父母就可以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形成即期消费、精神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的孩子适当提高一下消

费水平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但有些前卫大学生的新消费主张还是让记者大吃了一惊。“家里供我们完成学业不仅包括学习,更包括生活,没有优质的生活怎么会有好的学习质量,他们出钱是他们的义务。”春节期间携女友到海南潇洒出游的大学生张某对记者如是说。“我认为只要我所花的钱是合法的,我就有选择消费的自由。”“人生就这么几十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完蛋了,我们就应该趁着年轻好好享受,别说花明天的钱,花后天的钱又怎么样呢?只有好好享受,才对得起我们的青春,才不枉此生。”

五.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穷不能穷孩子。”住在济南市建设路的李先生对记者说“虽然我们家里的收入也不多,但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绝不能因为钱的原因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得舒畅,不影响学习。”

只要儿女打着“学习需要”的幌子,父母一般都会爽快地掏钱。不过毕竟一月供得起孩子上千元花销的家庭还在少数,这就出现了穷家的富家娃现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这种故事,除了让我们心痛之外,更让我们悲哀,中国有这样的子女,中国有这样的大学生,中国还有这样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榨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滋润。

六.走出攀比炫耀怪圈

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学生的高消费有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社会上消费分高中低的等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恰恰是这种高消费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大学生毕竟还是消费者,即使少数人通过给校外公司编程、炒股等方式获取了一定收益,但离高消费的距离还不小。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不要让金钱成为学生骄傲的资本。对富翁而言,自己不应提倡、追求高消费。国外的企业家如美国洛克菲勒,就十分注意教育子女有个约束。如新加坡规定中学生不准穿名牌,台湾不准中学生烫发,英国皇室子弟与平民同甘共苦等等,中国也应在这方面加强措施。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刘惠林认为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著名社会学家、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指的是“养不教,父之过”,败家子葬送父辈产业,现在看来“富不过两代”就完了。那些富翁自以为给子女金钱挥霍,是提高他们的身份,实际是不但毁了后代,而且毁了自己。

著名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燕国材则认为我国在教育上的不公平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以致产生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哪怕成绩再好也难于上大学、上重点高中或设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而某些“大款”之子,成绩再差,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贵族学校”的反常现象,政府应该想个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家、个体老板、少数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把钱拿出来投资教育,以资助“希望工程”,让寒门子弟得到良好的教育。

300万贫困生在上下求索

然而当某些所谓的校园富翁在追求高消费之际,他们忘记了中国尚有7000万民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许多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连几元钱的书费都交不起;他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有的连肥皂也买不起,洗衣服用的是从食堂好心师傅那里讨来的碱面!陕西宝鸡的丁炜考上了复旦大学。他的父亲无力替他凑齐7000元学费。失望之极的丁炜最终以自杀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以上,共300多万人,仅山东地区就有四万多贫困生。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

目前,高校每年的学费平均约为4200到6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很多城市家庭一年的收入,这对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调查表明,有42%的调查对象和90%以上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受访者月平均支出在300元以内,而纯粹用于生活保障的费用则更少。调查还表明,普通大学生月生活和学习费用约为353元和185元,分别是贫困生该项费用的1.7和1.6倍。为节约伙食费,有很多特困生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

同时,有20%的学生认为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与衣食无忧、受教育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竞争,大多来自山区、农村的贫困生显然处于弱势,能够挣得奖学金的贫困生在校园里是凤毛麟角。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而且必须为获得收入而奔波。更让人痛惜的是,贫困生为了生存去打工,反而影响了学习,不仅与奖学金无缘,而且使自己的学业陷入危机。

有些大学生可以开着私家车上学,而一些特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种两极分化的现实无疑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造成沉重的压力。华师的课桌上曾刻着这样一句话,“穷人的浪漫是辛酸”。对于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有关专家分析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越来越高的罪魁祸首。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受不了“己不如人”的感觉,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紧追潮流,把消费抬得更高。这样,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能力赚外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作为一名从穷山僻壤里走出来的孩子,没有比上大学骄傲的事情了。但是还没等到他把家庭拉出贫困的深渊,他的家庭却因为他的学费而在贫困中陷得越来越深。家人住的是一间建于六七十年以前的土坯房,屋子里只有一只光秃秃的灯泡和几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一张小饭桌、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和几张铺满了毯子的床。为了学费家中已是债务缠身,家庭几乎面临崩溃。父母几年来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他上大学起家中就没有吃过肉。

贫困的生活造成了张力过于敏感自尊的心态,名校人才荟萃的现实又使他不再是最拔尖的人物,这彻底打破了他多年来的心理平衡。寒碜的衣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也让他在生活优裕的同学面前自卑,这使得他彻底自我封闭起来。

走近贫困生,我们不仅震惊、同情,还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他们正挣扎在贫困线,正面临失学的危险,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些

什么呢?

七.寒门学子且行且珍惜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人群,生活的坎坷不幸,造成了他们的困境,他们比同龄人早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在为学业发奋图强的同时,时常还要被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困扰。但贫困不是学生的过错,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他在心理上也把自己当

成一个需要社会照顾的弱者,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那就完全地沦为一个“贫困生”了。

所有的社会都习惯于替强者捧场喝彩,只有战胜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贫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生活,贫穷也许只是一种动力。青年的问题应该自己努力解决。特别是大学生,不能把自己当成弱者乞求社会照顾。如果不付出努力与劳动,始终是被动地等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谈不上发展和创造。与其用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贫困,不如用一个行动消除困难,战胜贫困!

贫困生要彻底脱贫就要转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看到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广交朋友,加强人际交往,向“青少年消除贫困

奖”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中国保护未成年权益优秀公民”、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刘向阳学习,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中国有句俗话:逆境中磨砺出人才!贫穷并不羞耻,自立是光彩并值得自豪的,经历过贫困的学子们或许更懂得珍惜今后的人生!相信,贫困生的明天也同样会很美!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生活方式是不可忽视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较轻,生活环境特别,和社会的其他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他们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但他们又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经济上没有独立,消费上也受到很大的制约。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就身边同学做了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月生活费500元到1000元的占了70%,1000元到1500元的占20%,1500元到2000元的占了10%,没有月生活费2000元以上和500元以下的。他们消费主要用于食物、日用品、娱乐方面,小部分用于学习、交通方面。就餐环境主要以食堂和街边饭店为主,也有一部分经常去街边小吃。对于他们的生活费是否够用问题上,70%的人觉得够用。在消费方式上30%人是能省则省,40%有计划花钱,10%不在乎想花就花,还有10%的视情况而定。有50%的人有参与兼职。拥有电子用品方面主要为手机和笔记本。对于消费记账上,30%的人对所有开支记账,40%的人对数额较大的开支有记账习惯,20%很少有记账习惯,10%从不记帐。

综合学校当地的物价情况和消费情况,正常饮食所需要的费用平均每餐5到10元,占据大部分的月生活费,因此500元以下月生活费的基本没有。而如果没特殊情况,基本消费不会超过1500以上,所以大多数都集中在500元到1500元之间。大部分的人两到三星期去一次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以及食品。大学生当中还是很大一部分人存在攀比心理,经常存钱或是向人借钱买好一点的电子产品,名牌衣服、鞋子、化妆品。对于男女生的消费上也是有所差异,女生中有60%的人喜欢控制自己的饮食费用,而在化妆用品上话费较大。而男生中有55%的人喜欢将钱花到游戏或是电子产品上。

从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上分析,从家庭方面,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重点照顾的对象,对自己的子女消费基本上满足供应,自己再怎么辛苦也不愿意亏待孩子。这样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他们,使得他们有种高消费的欲望。从社会环境方面,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让大学生深受影响,各种不正确的消费引导让大学生形成了高消费心理。而也由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欲望高,使得消费体质也有所变化,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提高了,又返回来一定程度导致大学生更高的消费欲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很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大学生应该要学会记账、预算等,理财能够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从而对今后开支也有一定了解和控制的作用。而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克服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考虑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争。大学生更要有理性的思维去改善消费心理,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10283613

李聪聪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 苒

(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

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观; 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 2010) 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 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

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 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 ,中部地区占 60% ,西部地区占 21% ; 学生月消

费在 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 10%,其中东部占

6% ,中部占 3% ,西部占 1% ,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

的是 58%,中等城市的是 32%,乡镇的是 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 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

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 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 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

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

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

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 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3. 性别不同导致消费结构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理财意识淡薄。

女生的表现是喜欢逛街,买化妆品、买零食、饰物等。

尤其对着装要求很挑剔,特别讲究外观,对于吃饭的

投入相对较少。男生的消费重点则集中在体育休闲

方面,上网玩游戏以及谈恋爱方面的花费。此外,男

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投入了更多的“本钱”。

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节日送礼已不再罕见,甚至成

为消费购物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1. 个人特征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习惯的

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 1) 男生与女生在伙食消费、日用品消费、人际

消费与消遣消费项目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男生在

伙食消费、人际与消遣消费方面明显高于女生,而

女生在日用品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 2) 大学生

总消费支出基本上随年级升高而相应提高。①上网

消费大一与大四要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

因刚进入学,真正的朋友关系还未建立; 大四学生因

为他们经常要关注一些诸如就业信息、考研信息等。

②人际费用是因为高年级之后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

的朋友圈,同时大学生受社会影响越来越多,更加

看重社会资本。③年级越高,大学生们越认识到学

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考研等前途的压力促

使他们在学习考证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 3) 大学

生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消费结构。从小

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宠爱的学生,养成了

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缺乏家庭责任感。家庭条

件差的学生花钱很节制,一方面,从小就受家长克勤

克俭、量入为出消费观念的熏陶; 另一方面,他们能

够理解与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如表 1: 农村与城

市学生月生活费比较。[3]

表1

来源地 300 元以下 300 ~500 元 500 ~1000 元 1000 ~3000 元 3000 元以上 农村45.1 %49.7 %4.6 %0. 4%0.3 % 城市18.5 %55.5 % 20.9 % 3.9%1.2 %

2. 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父母亲的职业、文

化程度,家庭生育状况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

结构

( 1)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决定

性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提供。通过

对家庭年收入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分析发现,

随着家庭收入的递增,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呈明显

的递增趋势。家庭年收入为 2000 元以下的,有

50%的 同学没有手机,电脑的拥有量更是0 。[4]( 2)

职业与文化程度不仅是经济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社

会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职业收入相对较高群体的

子女月消费总支出较高,来自农业劳动者、无业半

失业劳动者这两类家庭的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偏

低,其主要消费是满足生活需要。父母的文化层次

越高,其子女的消费支出相应的也越高。( 3) 家庭

生育状况是其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是

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而

言,经济压力要小一些,更能满足子女的各项消费

需求。

3. 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大学生来源地、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 1)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客观存在,已往的

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类别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十分

显著。从表2 可以看出,[5]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

大学生的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

表2学生来源地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交互分类( 有效%)

来源地 月消费总支出200 元以下 200 ~ 399 元 400 ~5 99 元 600 ~7 99 元 800 元及以上 合计 农村 8.440.042. 1 5.34. 2 ( 190)

小城镇 2.419.561. 0 14.62.4( 82)

小城市 0.013.043. 5 34.88.7( 46)

中等城市 0.07.171. 4 14.37.1( 28)

大城市 0.027.850. 0 11. 1 11.2( 36)

( 2)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

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

参照系,因此同辈群体作为一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

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 60. 9% 的人

都选择了自己购物时会受到同学意见的影响,这还

是直接影响的,潜在的非直接的影响可能对大学生

消费结构的影响会更大。

( 3) 大学生对大众媒介有着先天的敏感度。广

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

言,并很快落实在行动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消

费结构。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1.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

观念

教育方法如下: ( 1) 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

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

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 2) 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不能脱离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

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 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多向学

习和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 3) 针

对贫困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贷

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减免学费等。( 4) 充分发挥

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

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

践活动。( 5) 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进行直观

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2.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

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

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

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

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

3.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生活

等费用的支出有计划消费的仅为 13. 5 %,而无计

划消费的则高达 45.3%。[6]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能 力普遍较低。对此,大学生在理财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 1) 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

花在必须花的地方,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

己的承受能力。( 2) 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掌握自

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

控制的目的。( 3) 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

职工作。

4. 改善社会大环境

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

理性消费。( 1) 建立机构帮助处理大学生消费投

诉。( 2) 社会媒体也应牢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

要担负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 3) 弘扬勤俭节

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帮助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 4) 社会有关

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

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对社会

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消费观培养科

学的消费意识,以至于更有利大学生的成长,是学

校、也是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解决? 需要大家

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庆东.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科学理财模式的 构筑 [J]. 理工高教研究,2005( 8) .

[2] 康开洁. 大学生消费现状透析[J]. 职业圈,2007( 5) . [3] 王丽,吴姝.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 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05( 3) .

[4] 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 社会科学,2006( 1) .

[5] 黄胜,朱敏洁.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 8) .

[6] 郭跃进. 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 常熟理 工学院学报,2006( 5) .

[责任编辑 陈正奇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08政教

李雯娜

08410220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金的、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南京晓庄学院15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2.67%。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在以上两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问卷调查显示,在费用开支上,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大学生整体,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有关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们针对性地访问中,发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对C大学学生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根据《报告》,排在大学生购买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导向性较强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针对此种情况商家纷纷推出面向大学校园的促销活动。例如中国移动,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这些追“新”族。同样,金融机构也逐渐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前些时,国内首张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双币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银行推出,不论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全国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均可申办,最高可透支额度,在读本科生为3000元、在读硕士生5000元、在读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现金,只需打个电话就可将透支额临时调高30%。几个月招行在全国就发放Young卡约8万张。这个数目相当可观,也证实了大学生对于信贷消费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消费方式的认可和接受。对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他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这点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以下是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大学生消费主要,有83.45%于父母资助、8.7%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6.8%是个人兼职收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经济仍然是依赖于父母、家庭。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挂钩。这种消费水平,完全决定于其家庭经济状况。至于家庭经济宽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费外,还有另外一笔钱可用于其它。从这一点看来,经济对于消费水平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学生本身的消费观的。在有限的消费宽度内,不论出于自觉与否,他们都必须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使之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所以中国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理应与我国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实并不同于公众一般的认知:大学生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同时,目前大学生每学期自筹收入平均491元、奖学金374元,即自身获得的总收入为865元,仅占每学期支出的18%。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大部分几乎没有创造收入的大学生,每年的消费都要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反差。大学生们既没有任何收入,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消费层次不甚协调。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大学生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调查数据表现出,每月消费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学生中,饮食支出与生活费月支出平均比率是31.9%,这可视为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这一水平已经低于我国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女生相对更低一些。这说明大学生们的消费趋向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生之间比较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则达到1500元,这些高消费包括电子产品、穿着打扮、交朋会友、文化消费等等。部分高价值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消费地图”: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

3、6.6%拥有数码相机。旅游、电脑、手机、恋爱被称为大学生的四大消费。对于能体现社会年轻人时尚、前卫等特征的高消费,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体现的更明显。追求品位、高雅、时尚、情调的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的又一特点。调查结果显示,68.9%的被访者去过酒吧、茶楼、咖啡屋等休闲场所。与这些新出现的消费热点增长迅速相比,学习消费所占比重要小得多。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在事实上,“阿迪达斯”、“苹果”、“卡尔登”、“耐克”之类的世界名牌在大学生中的拥有者也不乏其人。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对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期望,远远超出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标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还抱着年薪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求职念头。而事实是,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月工资水平仅为700元~800元。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期望消费水平不仅远远高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普遍初始工资水平,而且也脱离了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可见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的消费理性的颠覆和解构。

四、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应该教育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子女明确自己的消费定位,不能过于纵容,尤其应该让大学生们清楚自身所处的消费层次和现在所能创造财富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明显差距。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这样看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更为重要。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单纯的说教效果不甚明显,对其应采用结合现状的引导,用事实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费定位,摆正消费心态。

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也是如此。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10软件二(应本)

余以堂

[摘要]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关键字] 大学生 消费状况 科学发展观

一、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为了弄清楚我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在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

从我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采访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与其家庭条件有一定直接的关系,其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4.2%,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0.5%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 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2.恋爱消费热。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2.1%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

3.网络消费热。在调查中发现,73.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 4.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5.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刺激了大学生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期望及消费愿望,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消费上。

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些家长即使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借债寄给自己的子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他们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2.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加之又远离父母,经不起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诱惑,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比较普遍。可以说,大学生消费热点频频出现,与大学生的“同辈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同辈效应”很容易促使消费的升温。

3.高校自身的原因。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2. 开展理财教育

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如开设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等有关的课程;三是培养理财基本技能,既要有理财情境教育、又要有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 把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的培养与良好校风建设相结合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功的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4.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家庭对大学生的金钱供给要适度,不能“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性地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水平,了解大学生需要经济支出的项目,及时纠正不必要的消费。

正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消费观点,关系到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宏伟事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上一篇:地产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当村官心得体会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