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22-07-07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就业形势实践报告

夹缝中生存,从容面对就业

——听顺溜刀削面老总浅谈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

【摘要】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未来前进道路上所必然面临的问题,然而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迈进,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这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二是要拓展就业渠道,三是发挥自身优势合理选择,四是适当的接受政策扶持与引导。 只有认清形势,合理选择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在夹缝中生存。

【关键词】 就业 形势 选择 发展

【正文】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是说,没有稳定的职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家产;没有稳定的家产者其心不专,其志不一。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会衍变为社会的**因素。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力,它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一些长线专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比例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2、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一份调查报告反映,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中,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

们就业靠知识的转化率。大学生在市场中与来自各个群体的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并且转化率高。

3、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没有求职目标,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抱怨用人单位不给他们机会,可是,用人单位可能会反问:“你自己没有求职目标,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花钱招你来做什么?不会让你到我们单位来再上一次大学吧!”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该从入学前就应做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前,进行自我评估→生涯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行动计划与目标→执行→评估与反馈,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并在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的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一些同学把留学作为首选,由于不考虑对留学专业是否有兴趣,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问题,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 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也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方面不亚于外企。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但是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社会实践证明,有些专业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能力是个人就业的核心支点,职业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都比较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使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变得并

不十分困难。

5、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近年来我国也经常组织“成人节”、“成人仪式”,宣传鼓励青年人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表现在青年人身上是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

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大多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在发达国家,到十八岁生日时,家长就会主动提醒,“孩子,从今天起,自己的事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问题。”我们的大学生自己做了一件独立完成的大事,家长反而说道:“哦,小子长大了,告诉你,长出胡子也是我的儿子。”这种反差,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6、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的现象,就业心态浮躁。实际上,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而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所持的浮躁心态更加大了自己的就业难度,毕竟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求大轻小,希望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对小城市、小单位、小岗位不感兴趣。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

大学生除了只愿意留在少数大城市就业外,还对公务员岗位异常热衷。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极为激烈,通过报名审核人数达80万,竞争比例平均为1∶60,远远超过2007年1∶50。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超过了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的理由很简单:有权力,名声好,待遇高,有保障,又可以留在大城市,是既风光、又体面的好职业。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利、贪图享受,渴望一夜致富,过上有房有车的日子,还没开始挣钱就奢望能享受生活。有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与用人单位为了薪水讨价还价,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到踏实肯干的大学生可真不容易。

有一些商业性公司,冒称可以快速让学生找到工作,在职业生涯教育讲座中,忽视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过于强调求职技巧重要性。实际上,这是对大学生的误导,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没有内在实力,仅仅通过“包装”可能会得到面试的机会,但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复试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7、就业效率不高,缺乏求职技巧

有许多大学生平时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找工作的过程同样存在问题,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雄心勃勃,经过几个月的就业苦战后,逐渐心灰意冷,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是缺乏就业技巧和指导。有人可能会说,写简历、面试有什么难的,可是小小的简历里却藏着“大学问”。

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对写简历、面试等求职技巧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中国的学生,他们花在写简历、准备面试的时间也大大多于中国学生,他们往往会针对求职的目标单位,撰写不同内容的求职简历和自荐信,充分地说明自己能够胜任招

聘单位的岗位。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发简历时,是一份简历满天飞,即写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投给想投的所有单位。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人事经理,你会把面试机会给那些对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一无所知的求职者吗?

前程无忧的调查也说明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企业认为,学生简历普遍内容冗长,无关联信息较多,套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毕业生的简历先要经过海选,长篇幅的简历很难过得了这一关。此外,如果简历中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把企业、收件人和职位名写错,将直接导致应聘的学生失去下一轮面试的机会。”

有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笔不错,写的简历自己感觉不错,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可总是接不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为什么?因为你写的简历不符合“要求”,并不是人事经理希望看到的简历,简历的写作是比较讲究的,你需要学习或向有人事经验的专业人士求教。

面试,同样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有许多同学,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可是因为不懂面试流程和规则,面试前不做任何准备,面试时又不注重细节,同样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越来越重视,面试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专业,面试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压力面试、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和案例面试等等。如果同学们对此一无所知,面试时被淘汰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8、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过于夸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种思潮大大地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而最终放弃就业,成为“后大学生”,即一些毕业了仍然住在学校附近,不急着就业的“大学生”。他们通常以明年继续“考研”为“目标”,表面上是一批为了美好前景而奋斗的热血青年,实际上是意志品质薄弱,逃避就业的弱者。当然其中也有少数意志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真正考研“坚持者”。

我们不鼓励毕业后不就业,应该选择先就业积累实践经验,越不就业对社会就越不了解,也越没有实践经验。如果再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再考不上研究生又怎么办呢?那时,可能会使自己的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下降,会加大找工作的难度。

9、大学生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法则认识不足

现在,有些老师和大学生都在质疑我国的扩招制度,我们以为这大可不必,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特性是什么呢?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

过去,由于国家的经济所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自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现在近四分之三的同学都能上大学,就是得益于扩招,否则多数人只能拿一个高中文凭。过去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是过去的

四、五倍,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另外大学生多了,用人单位希望挑选一些综合素质好、学习好、能力强并且有实践经验的同学,不也很正常吗?抱怨用人单位也是没有用的。

那些平时在学校只会死读书的人,天天上网聊天、打游戏的人,贪图享受的

人,懒惰的人,沉醉在爱情中而荒废学业的人,自理、自控能力差的人,自私自利的人,不知道关心别人的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考试作弊的人,喜欢“啃老”的人,不能吃苦的人,做事不踏实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人,喜欢找借口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奉献的人,喜欢呆在学校不愿意毕业的人,他们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点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意外。

我们也并非说所有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都是上面一类人,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属于上面类型的人。有些同学会认为自己很努力,但你努力的方向正确吗?如果方向错了,你的努力不一定会换回好的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朝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方向努力,这才是你该做的事情。职场中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大学里是不是该流行“今天在校园里享福,明天在校园外受罪”?我们今天不为将来做好准备,明天也别指望工作从天下掉下来。

三、思路与对策

毋庸讳言,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矛盾是十分尖锐的,解决起来也是十分棘手的,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物力、财力和时日才能减轻和缓解就业压力。当然,我们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增强了的国力、基本建立起来的市场体制,以及大学生自主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途径。

1、改变观念,理清思路,实施正确的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思路的基本点就是:将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当前具有特别的地位,它在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稳定上占据突出的位置,因此,需要把扩大就业摆到优先位置,保持经济增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尽最大可能扩大就业规模,控制失业率。化解当前的就业矛盾,特别是要解决好已经非常突出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区域性问题、弱势群体难点。解决或缓解这些矛盾,要下决心增加就业投入;根据就业格局的新变化,健全扶持政策;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多种手段并用,各种政策组合,以求阻止整个就业局势的恶化,保证我国社会的整体安全。

2、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增长带动就业。确保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发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攻坚阶段,转型过程中的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是我们的重要参照。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表现出了非常一致的规律性。就业增长都低于经济增长,有的经济增长高达6%,但就业增长却只有2%左右;大部分经济增长的国家都保持了就业增长,少部分经济增长国家虽然就业下降,但下降幅度相对小;所有经济负增长的国家,就业也都是负增长。因此,对于转型国家,基本结论是,经济增长虽然不能解决转型中的就业问题,但可以保持就业增长,或阻止就业下降。对解决处于转轨关键时期的我国就业问题,经济增长是绝对必要的。通过经济增长,带动一批就业,主要保持优势群体的、稳定就业的增长,并为灵活就业的增长增加空间。

3、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扩大就业规模,还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一方面,要打造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航空母舰型”企业,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增强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发展各类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经济组织,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扶持,以及加强各方面的服务,促进

中小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微型企业和劳务派遣组织的发展,提高就业增长弹性,扩大就业规模。

4、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就业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增加就业。在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转变和初步树立起自主就业意识的情况下,在灵活就业成为重要渠道的发展趋势中,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就业积极性成为推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阶段,可以说有部分大学生还有依赖性,还没有进入市场;有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市场,还缺乏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激发大学生自主就业的积极性,有赖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投入以及投入的市场化运作,通过扶持政策的鼓励,通过市场压力的锻炼,通过就业服务的促进,将可以逐步培养大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培育大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激发的自主就业积极性,将开拓出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广阔渠道。

5、健全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在城镇,下岗与失业即将并轨的大趋势下,要求政策重点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向既要保障生活,更要促进再就业的方向转变。增加就业投入的强度应与并轨步伐相适应,并促进并轨工作。建议大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就业投入,使之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应逐步随下岗职工并轨转入失业的状况,重点转向用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并在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中,将促进就业支出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加大对中西部以及老工业基地等就业困难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其次,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并轨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相当比例投入促进就业工作,并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建立促进就业基金。其三,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要改革失业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其四,实现就业投入的多渠道,保证实效。在就业体制转变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就业政策和投入都不能 解决我国越来越复杂的就业问题,要求政策多样化,投入多渠道,以保证取得实效。根据当前就业资金投入严重缺乏的情况,再就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创业支持、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农村开发就业以及基础工作都是投入的重点。

此外,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面对就业弱势群体持续扩大的趋势,实施就业援助是当前的紧迫需要。就业困难群体多数情况下不能被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就业所吸收,也难以通过一般的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实现就业,需要实施特殊的就业援助。由于任何时候的劳动力市场都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应该发展成为常规的制度。

第二篇: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

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困难,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在这种形式下,毕业生们将会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是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是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是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学生找工作存在误区,很多人不愿意到县和乡镇企业发展,只想呆在市区,就是没有工作也要呆在那里。而外地人来浙江工作就不那么“挑剔”,愿意到小地方就业,这对本地学生也能产生一种激励。同样地,到各地去招收高层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实现一项技术突破或带来了一些新项目,能够给我们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在小的城镇,那里还有一些岗位没有人愿意去干,我国大学生就业开始流向小城镇,这是现在大学生的一个就业趋向。在城市里各个工厂,学校,等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已经不缺人了,在大城市找工作简直等于自找没趣。

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形式的变革和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用工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要自主经营。劳动力归个人所有,有自由择业的权力,两者则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其主要特征为: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招工制度和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多种用工形式,能进能出、灵活多样的用工制度。通过改革,用工制度实现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将国家用工主体转变为企业用工主体,原有的国家职工改为企业职工;将无条件的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为相对的有条件的可变的劳动关系,职工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逐步取消了职工的身份差别。通过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逐渐形成了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能进能出的机制,有 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

当前作为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的主要目标已有过去的完成生产指标转变为

追求利润,而利润和生产成本往往此消彼涨,企业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获取更大的利润,总是力求降低劳动成本,特别是一些劳动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企业一方面通过减员,使任务满负荷来达到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根据市场的需求,以销定产,以产定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窝工。随着政府的放权,企业有了用人的自主权,什么时候招人、招多少人、采取何种用工形式,企业有权决定, 劳动关系变成一种较为简单的雇佣关系。按目前的法规,企业需为合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工资外费用,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就千方百计少用合同工,多用临时工、小时工等。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由于当前普通劳动力供过于求,特别是大龄人员找份固定的工作更难,在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余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这样的选择;另外,这种弹性的就业形式,也可以满足劳动人口构成变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妇女和老人加入就业队伍,要求有适合她们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和收入等方面的非正规就业,尤其是那些已提前退休和签了协保的人员,因为已有了基本保障,似乎对是否是固定工也不太在乎,而更看中的是到手的收入。1997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在政策上鼓励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10月,全市共建有非正规劳动组织7000多户,从业人员已达近10万,这还不包括大量在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小时工、劳务工。

不同用工形式的差异和矛盾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有了用工的自主权,它可以根据生产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生产岗位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用工形式,如无固定期限工、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小时工、承包工等。使企业的劳动组织保持精干高效、充满活力。不同用工形式其最大的差别还不只是签约时间的长短,而主要是企业辞退职工的自由度和为不同职工缴纳社会保障费上的差异上。按目前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为合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承担这部分职工的医疗费和住房公积金(这部分费用在上海大致已占工资总额的一半多)。而对其他的用工形式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虽有规定却较少遵守。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从企业的视角观察,这都是产品的人工成本,其水平仍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企业最关心的是劳动力价格的总体水平。既然不同用工在辞退难度和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上存在差异,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自然会更倾向使用可以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招者即来、挥者即去"的外来工、劳务工、小时工等。企业用工成本的差异,也造成了失业人员求职的困难(因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必须缴纳社会保险金)。近几年似乎有越演越烈之趋势。

据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城镇职工(一般为合同制职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73.1%下降到1999年的56.0%;而非正规部门(指私营企业、个体从业人员)就业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由1995年的10.7%上升到1999年的16.5%,还有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即劳务工、小时工等。为了规范用工,使企业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使社会保险全覆盖,即由"职工"覆盖到城镇全体"从业人员"。上海在1997年推出了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即自雇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社会保险。截至2000年10月,这部分人已达3万。上海最近又正在研究关于小时工的社会保险的征缴政策。但是,在发展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时候,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速度快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弱、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等。?中国在制定福利政策时不能以西方福利国家的做法为效仿的蓝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

求是,循序渐进。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天天的增加,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应付多变的市场,为我们的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为我们以后的生活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吧!努力

第三篇: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模版]

调查人:冯慧

调查时间:2010年5月4日

调查方式:网上查找资料

调查对象:高等学院应届师范毕业生

调查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起来。

调查目的:了解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一.师范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

2005年师资过剩使师范生就业形势艰难:外省户口难找工作,大多数单位都要本地人,至少也要本省;很多学校都不考虑外省学生,偶尔招外地学生的,学校又不够理想,双方较难达成协议。非师范生想当老师更难,学校需要找能尽快上手的老师,师范类毕业生在找工作前都会和用人单位联系,做一段时间的试讲,录取率很高;非师范类学生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校要求的应聘必备条件不仅要求本科,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水平四级。,其实学校选的一般都是英语六级,英语老师要求八级,计算机也要国家三级。现场招聘的很多学校都打出了‚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的要求。师资过剩就业形势严峻,虽然04年起我省师范类毕业生放开就业限制,但绝大多数师范类毕业生还是选择当老师,出教育系统的很少。而我省前几年中小学教育大发展,大量师资引起使得师资过剩矛盾日益凸显。教育部规定到2020年高中普及率要达到80%,而在03年我省已达到90%以上。

因此,之后几年我省师资过剩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值还要进一步降低。

二.就业形势好转 师范类吃香?

2009年12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师范类毕业生专场招聘,而就在一周前,杭州师范大学内也举行了一场师范类毕业生招聘会。从两场招聘会的情形来看,师范类毕业生成了抢手货,尤其是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一出来就被用人单位下了单。

招聘现场,前来招聘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不仅有传统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更多的用人单位是社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的用人需求每年都有较大增长,而他们开出的条件也很优厚,一家杭州的幼教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诚地说:‚现在幼教市场有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才,除了不能给他们事业编制,其他待遇,我们肯定比幼儿园给的更加优厚。‛

现场一位非师范专业的女生也找到培训机构咨询:‚我不是师范类专业的,不过我有美术和音乐的基础,能来你们这里上班吗?‛‚行,只要你考取相关证书,到时候再参加一下我们的内部培训,就可以。‛说完,工作人员赶紧递上了申请表,让这位女生填写。

三.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 急需‚趟‛出新路子

而实际上,今年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是很乐观

今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当前形势下,我们师范院校按原先的路子走,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急需‘趟’出一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由于近年来教师岗位缩减,师范生就业竞争加剧,使师范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师范类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镇中小学校合并数目增多,教师需求量锐减。二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加。这一增一减,使2010届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未来12年间,我国18岁至23岁入学适龄人口将减少4000万,如果师生比例保持不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减少10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里,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有保障、工作稳定的教师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同时,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不断分割着原有市场。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结构性矛盾,目前学校的就业状况是研究生供略大于求,本科生供大于求,专科生供严重大于求;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数学、英语、学前教育等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师资需求量大,而体育、艺术等专业需求不旺;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近几年,城市的师资需求渐渐饱和,特别是城

市小学超编严重,吸纳毕业生的空间非常小,而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山区急需大量师资,许多师范生却不愿去任教。‛

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提供许多岗位,但签约率却很低。省内岗位招聘‚遇冷‛是因为,去年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有九成以上的学生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现实的情况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学校对师范生的需求很有限,而边远地区又十分需要师范生去充实他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私立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择业期望值较高,往往以一种攀比的心理对待就业问题,追求条件好、环境优、收入高的学校,而不愿意下基层, 去偏远、艰苦、急需师资的地区就业,教师流向不均衡,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倾向是造成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地方院校师范生对到基层就业存在的诸多顾虑与不情愿也是在情理之中,特别是由于超编,很多用人单位对接收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入编,只能实行人事代理,使毕业生面临着有岗无编的困境。

四.结尾

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将来的我们该如何是好?

将来的我们,毕业了,愿意去农村工作,是否会连这样的选择余地都没了?

第四篇:Linux就业形势报告

2009年3月,开源操作系统领导厂商红帽公司在中国发布了2009年《Linux从业人员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在近一个月内,对Linux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共有2733家,有8199个具体工作岗位,共需求29330名Linux人才,与Windows人才需求基本持平,Linux就业形势报告。专家预计,在金融危机一职难求的情况下,Linux人才需求将在09年逆市扩张持续增长。51CTO.com之前曾经发布过2008年《Linux从业人员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阅读。

08年Linux市场超过2亿,Linux人才缺口达120万。Linux行业的大好形式使得Linux人才一直供不应求。红帽的调查报告显示,对Linux人才需求最多的依然是IT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服务领域,调查报告《Linux就业形势报告》。 招聘企业主要以员工规模在500人以下的中小型IT企业为主,所占比例为81.2%。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广东、江浙沪等地对于Linux人才都有较大需求。目前,各知名企业对于Linux人才均需求旺盛,如神州数码、诺基亚、联想集团、爱立信、方正、华为等。

红帽的调查报告还指出,Linux在09年将依然保持强劲的岗位需求,且Linux人才薪资可观。在Linux岗位具体需求方面,开发类岗位与运维类岗位均人才需求旺盛。在开发类岗位中,软件开发超过8成,软件测试占1成。运维类岗位较为均衡,系统管理、技术支持、网络管理均需求较大。在IT企业降薪裁员的情况下,Linux人才行情看好,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约占4成。且随着职位的提升,对于Linux技术的深入掌握,Linux人才将获得更为广阔的职场发展空间。在Linux人才学历要求方面,企业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对而言,需具备Linux认证的岗位对于学历要求则大大降低,专科学历也予以考虑,专科学历与本科学历需求基本持平。可见在Linux人才奇缺的大局下,企业对于Linux人才的要求并不苛刻,Linux认证可以较好地弥补学历的缺陷。

Linux认证在国际上早已是热门认证。而RHCE(红帽认证工程师)则被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认证之一。IDC调研表明RHCE认证处于"领导者"地位。本次调查同样表明,在Linux认证市场,红帽RHCE/CT认证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高达61.2%。次之是LpIC认证18.9%的市场份额,TLCE认证12.5%的市场份额,NovellSUSE认证4.7%市场份额,ThiLinuxBEST认证2.5%的市场份额,RCE认证0.2%的市场份额。

第五篇:会计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社会在发展,对各种各样的人才需求不定,但是现在不管是什么专业,对我们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还是蛮大的,为此我就我所学的专业就业形式展开了调查。

选择了会计为专业的我,在这次调查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节。看似简单的工作,但要能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挺不容易的。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这样就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这种想法简直错的彻底,因为在真实的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

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调查中我对我们国家的的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

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有种可能也不排除:你选择的公司具有极大的成长性,你做为元老在公司壮大以后能分到一杯羹。但更多的情况是,你进去的时候是记帐,离开时还是只会记帐。

薪资情况: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2800元左右。

建议:工作任务少,压力小,特别是国企。这就给你很多的学习时间,给你的鲤鱼跳龙门梦想提供了舞台。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很好,会计专业在国内不是很牛,那笔者建议你选择这些企业,因为可以利用时间,参考注册会计师或ACCA,既能积攒经验,又能继续努力拿证书。

二、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

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

面的财务控制、分

析等经验。

后续培训机会

多是外企极具诱惑

力的另一个原因。

财务管理也是一个

经验与知识越多越

值钱的职业,而企

业提供的培训机会

不同于在学校听老

师讲课,它更贴进

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5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建议:要进外企,英语好是前提。然后如果能通过CBRA

或ACCA考试的几门课程,也能增加一些砝码。

三、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2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6000元以上。

建议:进事务所不一定要通过CBRA,但有这个资格竞争力要强的多,所以争取在学校通过两三门科目。

四、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3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

将随之增长。

建议:在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

前,先问问自己那个性是否适合从事

投资理财,比如自己是否是那一类独

立思考、不情绪化的人,这一点在投

资理财上是关键的因素。

五.公务员、教师:稳定有余,发展不足。

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和其他专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一样,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

大体上说,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财会毕业生也一样要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呢?

首先,不少企业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这一点在财会类专业的招聘中更为明显,

很多单位的招聘底线都是初级会计师。就算用人单位用了你,也需要进一步学习,接受企业观察,并不能一开始就成为一名会计,很多人都是从最初的出纳做起,起点低,工资也低。其次,和其他专业一样,就业难是大学扩招的必然结果。据有关调查显示,像计算机、文秘、财会类等专业都是供需两旺专业,即便如此,在人才市场依然是供远远大于求。所以,除个别专业之外,就业难现在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问题,而并非是否某个专业独有。第三,和国外的企业相比较,中国的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国外,一个公司的财务总监称为 CFO ,和CEO 一样在决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国内,除了一些大型企业有完备的财务机构以外,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一两个出纳,会计。一些小公司甚至没有专职的财会人员,出现一种行政人员兼财会人员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会部门在公司运作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财务人员只是收钱,管钱而已。观念落后也给财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影响。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

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

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

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

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六、 证书先行:要想在职场上获得一个美好的前程,考取各种财会资格证还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在校大学生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目标,考取几样资格证书无疑在以后的就业中会增加一些成功的筹码, 比如初级会计师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第七、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偏爱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如果能够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多涉猎一些和财会工作相关的知识,不仅能让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更能在应聘时让招聘单位对你刮目相看。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

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机会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切困难我们都能迎刃而解。

对学院教学的建议。

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强化电算会计,专业课每门课程配套模拟实训,与企业联合办学。

上一篇:简易计税需备案吗下一篇:就业好的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