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分析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就业形势分析范文

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当前政治形势: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当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有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当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有212万人,比2002年又增长了67万人,增幅达46.2%,截至6月20日,当年大学生毕业生签约率只有50%;2004年有280万人 ,05年更是达到338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幅度有限,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现在到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年均毕业生数量一直会保持在350万人的规模,而且现在还远未越过毕业人数的峰顶。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0万人。

据“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显示,89.43%的网友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您认为您能接受的工资是多少?”的选项中,选择“1500-2000元”的比例最大,占26.83%。

相信很多去过招聘会的同学也都会发现,现在面对社会上越来越丰富的人才资源,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的提高了员工聘用的标准,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招聘会上有一些小单位甚至也明确打出招聘“硕士研究生”、“博士”的招牌。这时,即便是中国最优秀学校的本科生也只能摇摇头,无奈的走开。叹息是没有用的,现实就是这样残酷,面对这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众多大中专生毕业生不得不另寻就业“捷径”。

政府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享受国家、省人社部门制订的相关政策。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据有关部门了解,今年我市突出创业带动,实施“就业富民工程”,构筑创业宣传、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创业项目推荐、创业指导服务等五大平台,不断拓展“创客空间”,鼓励支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就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政策上、经济上的优惠扶持,积极鼓励这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这样可以积极组织向海门各大园区、乡镇输送一批紧缺的化工、机械、国际贸易、英语、建筑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把他们充实到海门经济建设一线中。另外,非公经济组织是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渠道,人社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疏通渠道,营造氛围,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外企和民营企业就业。

二·经济形势: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走势: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 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2013年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一、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二、2010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三·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门槛较高。由于户籍限制、素质技能要求、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因素,农村转移劳动力寻找工作难度大。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如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区域就业形势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我国正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一半左右的水平,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当前就业形势: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已成为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发展;若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也会使教育教学得不到深入开展,不能把人力资源变成社会财富,更是一种损失,也不利于一个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而解决就业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也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 “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 “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2016年毕业生就业形势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可能只多不少。大学生的就业春天不会来临,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五·总结: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1. 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3、转变就业观念。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二三线城市急需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民营中小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我们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西部地区锻炼成才,树立起“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职业选择策略,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班级:15汽车三班

姓名:毛进 学号:15122158

第二篇:当今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形势

 就业形势严峻

原因高校扩招影响

1.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

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2012年,人数就更加的多了。

2.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

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 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喜有忧,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的招聘数量比去年上升不

少,尤其是理工科人才需求非常大,文科生需求还不明朗。

 企业招人的一种典型现象(可以拿自己公司举例)

企业急着招人,却招不到人;大学生急着找工作却找不到工作;

社会原因: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供大于求;

自身原因:大学生学业不精,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没有改变,希望去大城市发展,

 学生所要做的工作

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是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机会多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一些调查表明,同等学历下,企业往往会优先录用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此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些学生专业知识很好,可让他与别人交往,却连谈话都会脸红,这说明个人的心里素质差,这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求职。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再者,毕业生要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 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具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 温馨小建议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只要我们在校期间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摆正自己的就业择业心里,提高自己进入社会的实用性和创造力,这个社会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激烈的竞争,还有的就是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自己能够认清自身以及社会就业形势摆正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位置,积极刻苦努力,我相信,你们的未来都很美好,这个社会有竞争就有机遇。

第三篇:就业形势分析[范文]

就业形势分析

一、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全面了解、掌握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对相关情况作出正确评价、分析,明确自己在社会大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便于在就业过程中能有的放矢。

(一)我国就业总体情况

1、 整体局势平稳,就业工作成果显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政府历来对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的政策支持,始终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搭理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加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就业总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100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800万人。中央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5年就业补助资金累计666亿元。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事业保险并轨。在劳动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2、 就业形势严峻,仍有突出问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城乡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巨大,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度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的难度。

(1) 劳动力供大于求。 “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

下岗失业人员和其它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平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口2400万人,

每年出现富余劳动力约200万,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2) 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严重。当前,困难地区就业问题严重。当前,困难地区、困难

行业、困难企业、困难人群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及其严重。

(3) 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巨大。目前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有60%左右的是农村新

增劳动力,其中绝大多数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

转移大约有80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4) 就业风险增加。由于近年来,产能过剩、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一些企

业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亏损、倒闭。这些无形中对劳动力的洗脑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的实施,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使企业用人更加慎重。

(二)我国就业形势特征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既受总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特殊性。由于其群体的独特性,也造成了该群体独特的就业形势。只有对相应的情况加以认真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就业。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1. 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多样化除了签订就业协议外,签订劳动合同和用工协议逐年增

多,不少回到生源地的毕业生在有关部门办理择业代理或人事代理后,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工作,而选择升学、自主创业和出国深造的毕业生数量也继续增多。

灵活就业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类新型的就业方式,主要是指自由职业等非稳定性就业。毕业生作为自由撰稿人、个体文艺工作者,或在企事业单位做短期临时工作等都计入灵活就

业统计范畴。此类就业收入偏低,流动性强,稳定性差,加之现阶段社会劳动保障工作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执行不到位,劳动者的权益缺乏有效保护,使社会各界对于此类就业方式难以认同。

2.毕业生地区流向不平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存在着极大不平衡性,毕业生主动求职愿望导向也出现一定集中性,进而形成了毕业生地区流向不平衡性。

流向城市的毕业生远远高于农村。尽管现在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扶持政策,但大学毕业生不认可农村,毕业后留在城镇的想法已成为共识;流向东部地区的毕业生高于西部地区,相对于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毕业生更愿意到经济更为发达、机会更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去寻求发展;流向直辖市、省会等一线大城市的毕业生远远多于

二、三线城市,即使再同一省份地区,其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从而更能吸引毕业生。

3.专业、性别等因素制约明显从专业学科上看,应用型专业是当前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就业率较高,而一些专业,如教育学、文学等情况相对差一些。

从性别上看,男女就业率大体上持平,没有太明显的差别,这也反映出社会整体正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女生就业稳定性低于男生,理想职业较少等问题。

4.就业后压力增大即使能顺利就业,很多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工作上,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较之以前有所下降。生活上,需要支出的费用较多。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实际月薪低于期待的月薪。

(三) 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1.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由于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很多企业倒闭、裁员,大量原在职员工事业、减薪,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更难以应聘到合适的单位。

2.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学历层次之间的需求不平衡。随着改革和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门槛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学校名气越大的毕业生,其就业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学历较低,学校名气不大的毕业生找工作则越来越难。

(2)各学科专业之间的需求不平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工学、理学专业就业较好,而教育学、文学等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机械、土建、交通、冶金等行业所急需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了90%以上。而运动训练、音乐表演、美术学、社会体育、舞蹈学、工商管理就业就比较困难。

(3)各院校间的需求不平衡。从院校的层次和类别来看,社会对不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不尽相同。总的来看,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收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初次就业率较高;中央部委院校扔与原行业单位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而地方院校整体上处于竞争劣势,就业状况较差。目前,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名牌效应对其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4)各地区之间的需求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地域范围相对比较集中,呈现“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较旺盛;而边远地区的需求则相对不足。毕业生择业时选择的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

(5)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不平衡。吸收毕业生较多的企业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大户”。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他们

成了大学生就业新的主要渠道,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6)对毕业生的其他需求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性别、户口和工作经验等方面。许多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常常在性别、户口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是否有实践经验方面设置门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不均等。

3.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用人单位提高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必然结果。当大学生劳动力资源成为一种非稀缺资源时,企业为求精英,必然从一个更宽泛的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去挑选最合适的、搞素质的人才。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更加重视毕业生的个人品德素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之一。毕业生的诚信程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过硬的心里素质已成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条件。

(2)更加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社会的发展使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的知识面。例如,是否参加过创业大赛,是否有科技发明,是否发表过专业论文,也成了社会用人 考虑的重要条件。

(3)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与社会应聘人员相比,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主动寻找单位进行实习,增加自己的社会经历,而这种经历无疑会增加就业成功等筹码。

(4)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消费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对毕业生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各种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随着毕业生求职队伍的扩大,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也在逐步提高。

(5)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团队协作精神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候希望其富余创新、集体观念强,而对那些思维保守、集体观念淡薄的毕业生则持慎重态度。

(四) 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

1.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权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了重要议程,并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格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益成为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部署和组织了对各地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督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舆论宣传活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密切配合,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培训、见习和市场培育工作;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农村特岗教师”,“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等多个项目。目前,推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实际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2.良好的经济形势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局保持了较快增长,就业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6%,年均增加就业人数804万人。“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748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将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就业情况将会逐步改善。从长期看,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合理和改革的深度推进,经济增长必将带来一个更大规模的就业增加。此外,西部大开发、东北

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实施等都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企改革的逐步完成,也将使企业在最近几年要大规模储备人才。

3.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较大的转变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他们开始意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正逐步被广泛认同。因此,即使转变就业观念,高就业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其次,在求职问题上把握主动,早做准备,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利用一切可能获得的条件为求职创造条件。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还表现在不再过分地注重薪酬、福利,而是更加看重用人单位提供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条件,如“零工资就业”现象的出现;不再过分地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此外,最令人欣慰的是,已有部分毕业生成功创业,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解决其他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4.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高等学校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的“一把手工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学校积极地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搭理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切实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5.就业市场逐渐规范化随着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重视及就业市场的自我调节,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越来越规范和有序。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是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就业信息的网上发布,就业指导的网上进行,甚至采取的网上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表现。此外,高校也在不断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积极开发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促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促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为全面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发展的试戴,需要对相关形势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才能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同样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才能对自身发展做出一个合理地判断和决策,才能完成就业。

(一) 正确认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还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坚信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或最活跃的群体,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现象。其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是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就业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表明,全球15~24岁的青年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5%,而他们的失业人数却占全球失业人数的47%。其中,在亚太地区,青年人事业人数比成年人事业人数高出4倍。这表明,青年人较成年人更难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美国有3700多所大学,每年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有200多万,对于美国大学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英国大学生就业难度也很大,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造成了就业竞争加剧,使得本科学历已经不能使用人单位感兴趣。日本平均每名大学生求职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面试等各种考试,大学毕业生每年有25%找不到工作。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是许多国家都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只是在我国这个问题更受关注和重视。

(二) 正确认识就业结构性矛盾

所谓结构性矛盾是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富余人员过多,就业岗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未就业的人员中大部分由于技能、素质或行业观念的原因,又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因而使这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约。当前,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无技能和低技能的劳动力严重过剩,中高技能的劳动力明显不足。据统计,在全国

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而高级工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不足。大量失业和待业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

(2) 东部地区、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

的就业压力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地区和城市的劳动力在本地选择就业的机会较少,加上传统意识的局限和家庭因素等,又不愿意外出寻找就业机会,逐年积累,压力越来越大。

(3) 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就业的容量逐年减少,下岗职工增多,而这些下岗职工或者由

于年龄偏大,或者由于技能较低,转岗困难,难以在新兴产业寻找就业岗位。然而,非公有制经济在不同地区发展速度不一,又影响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三) 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大众化要求我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后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扩招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满足了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校的教育大众化就是让更多的适龄青年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人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平等,维护了教育的公平。

(2)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高校进行扩招,可以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而大学毕业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必将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扩大内需,拉大经济增长。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方面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收益方面的作用也凸显出来。高校扩招有助于拉动教育内需,使人们手中大量的教育储蓄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一次带动教育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高校扩招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不仅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大学生毕业就业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对应,大学生就业也将呈现大众化趋势,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由“天之骄子”走向“普通老百姓”。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百姓”,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要改变那种只有当国家干部,进白领阶层,进大城市、大机关、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才算就业,只有留档案、落户口才算就业的观念。面对 新的就业形势,要求毕业生改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不管是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在工作种类上,大学生不仅可以从事一份工作,也可以同时兼任几分工作;在工作地点上,既可以是城镇,也可以是农村;在工作稳定性上,既可以从事稳定的长期工作,也可以从事不太稳定的短期工作。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由“卖方”走向“买方”。以前,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卖方市场”,政府按照国家干部的身份,将高校毕业生分派到高级技术、高层次管理等专门的或专业的岗位上。现在,毕业生供给大于社会需求,是“买方市场”。毕业生主要在社会“大众化”岗位上就业。

(3)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走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现代化第三产业是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的,如进入金融保险业、法律、审计、财会、投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行业,各类经纪人和中介机构,文化教育业等服务业。由此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发展前景非常好。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会吸纳大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的人员。大学毕业生大量去第三产业领域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四) 面对新就业形势的应对策略

第四篇:会计就业形势分析

会计行业就业分析

——东营易博会计培训学校

在新型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人们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就业难,主要原因就在于工资低、待遇差、没保障,而会计作为一种热门行业,以其好就业、待遇高,普遍的到现在年轻人的热捧。的确,无论是各行各业,大到大的上市公司,小到一般的民营企业,都离不了会计这门职业!总的来说,会计应该算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如果您对现在的工作不太满意,或者是您现在还在为找到一门合适的工作而发愁,学习会计也许是您不错的选择。目前大多是培训学校所授课程的大致分类如下:

1、会计速成班主要是针对没有会计基础的人。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能拿到会计证,又能成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能够独立上岗工作。会计速成班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建账、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编制科目汇总表、报税、税收筹划等。)

2、 会计实务实战班(全面系统的学习企业会计实务、手工建账、以及真实的财务用具模拟做账、业务的处理、填写记账凭证、登账、结账、对账、积极编制财务报表,办理各项税务的训练,实用性强)。实务班是针对有会计证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3 、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基础、WORD文字编辑、EXCEL表格的处理、Internet应用基础、用友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包括财务管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国定资产等)。 电算化主要针对那些不会电脑做账的人员。

4、会计从业资格认证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此科目主要是针对想拿会计证的人员。

班次分为白班、晚班、周末班等。

第五篇: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有种可能也不排除:你选择的公司具有极大的成长性,你做为元老在公司壮大以后能分到一杯羹。但更多的情况是,你进去的时候是记帐,离开时还是只会记帐,最多能学到简单的财务监管和避税方法,甚至和一些朱总理曾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的“不做”的伎俩。

薪资情况: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1500元左右。 建议:工作任务少,压力小,特别是国企。这就给你很多的学习时间,给你的鲤鱼跳龙门梦想提供了舞台。

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很好,会计专业在国内不是很牛,那笔者建议你选择这些企业,因为可以利用时间,参考注册会计师或ACCA,既能积攒经验,又能继续努力拿证书。 在校期间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有条件的参加ACCA考试。前者在一些省市在校会计学生就能报名,而且费用相对低,总共5门,考过一门在5年内持续有效;后者全面,总共14门课程,英文试题,大二及以上就可以报名培训。培训后不仅能掌握国际财务会计操作,更重要的是其课程涉及管理、金融等方面,还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根据调查,上海现有ACCA会员年薪在10万到80万之间,缺点在于报名和培训费用稍微有点高。 参加上述两项考试在国内企业(包括外资)中的认可程度非常高,拥有ACCA认证因为其知识全面,如果要跳入外企,绝对是再好不过的资质了,在其中的发展也将顺利不少。 要想通过关键在于坚持,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低是出了名的。它对每科(《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的知识点考查的特别细,ACCA的培训全球通过率在50%左右,成为会员需要通过考试后需3年工作经验。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 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 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建议:要进外企,英语好是前提。然后如果能通过CBRA或ACCA考试的几门课程,也能增加一些砝码。 多看面试经验谈。外企的面试大都是动真格的,而且方式奇怪(借用某同学的话)。很多同学的专业功底和英文水平都很不错,最后却拿不到Offer的原因就在于不适应他们的面试风格。建议大家在网上下载或书店购买一些目标单位的面试资料,提前演练和熟悉,顺便也注意一下应聘其他环节的事项,例如着装和表达等等。 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 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笔者一个朋友在中信北京的待遇),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建议:进事务所不一定要通过

CBRA,但有这个资格竞争力要强的多,尽管可能你在校只能通过两三门。所以建议同学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兴趣,争取在学校通过两三门科目。

上一篇:接种疫苗指南范文下一篇:就业工作特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