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题研究的方案

2022-08-05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新课题研究的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创新课题研究的方案

小学语文创新作业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创新作业的研究

实施方案

梨树县实验小学王根

小学语文创新作业的研究

实施方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合作精神。我认为,由学生自主完成贴近生活的开放性语文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教育下的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学各环节中最具有活力的一项。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也是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创新同时要求作业的创新。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使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更是他的延续和拓展。作业也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就语文学科来看,我们的作业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书面作业,所有学生一个样,没有层次区分,作业答案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学生思维容易受束缚。相继出字词的誊写、课内阅读的分析,往往都是被固定了答案的。这些作业的重复性、机械性,让学生叫苦不迭,学生陷于“题海”,苦不堪言。由此产生的不做作业、应付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语文作业的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有80%的同学都希望不做作业,甚至讨厌作业;对于语文作业布置的必要性,更是有接近65%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当然,这与当前对作业价值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关。

当前,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后,却隐藏着许多缺憾,其中,作业问题尤为严重,普遍存在着作业设计能力退化、作业时空安排不够合理、作业批阅与反馈效用不高等问题。在作业的设计上,要么只在形式上有所变化,要么在内容上有所拓展,而在本质上还是浮于浅层的教师设计与操作,还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在的文化蕴涵的打造之中,因此,所呈现的往往是形式的改变,而没有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观的转变。具体表现在:(1)翻抄书本例题的题目多,创新综合的少,学生多被动完成,不求甚解;(2)单纯知识性的题目多,内容乏味重复,

而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才能的少,且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3)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基于此,引发了我们对新课程中作业体系重构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本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因此,作业的设置要符合相应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要适应教材的逻辑结构,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巩固发展的平台。因此,加强作业设计改革,赋予作业新的活力,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及教育改革价值。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查漏补缺。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同样意义匪浅。因此设计信度较高的作业是发挥作业诸多功能的前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我们提出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作业设计研究”,旨在以教促学,以“做”促“学”,通过对作业设计的探索尝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活动建构理论。活动建构作为创新教育教学论的基本主张,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这里的活动既包括精神实践活动,也包括物质实践活动,但更加重视身体的、物质的外部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强调教和学要走出单一的通过课堂实施教学活动的局限,要更多的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等。

2、智慧复演理论。活动建构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智慧复演。智慧复演理论把人类的教育教学过程,看作是人类原始创新活动过程和智慧复演的过程,看作是借助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智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并及时运用这种智慧去解决类似的问题,通过这种类似的智慧运用的复演过程,去经历人类智慧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活动建构教学的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智慧复演过程,是学生“经历、体验、感受”的过程,让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

3、生命教育理论。从本质上说,生命教育理论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创新教育之所以高扬生命教育理论,是因为创新是人的生命本质,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生命是教育的目的,生命是教育的归宿。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主张,也是创新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本主张,即通过开设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培育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4、有关学习的理论。在作业的设计研究中,应该融入先进的学习理论,以先进的学习理论来指导完成作业设计的研究构想。我们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等都可以构成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二)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1、尝试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基础,若能长久地让学生主动地学,学有所得,那他会越学越爱学。如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一文之前,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上网等方式搜集环保方面的资料。结果,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多,有精确的数据,生动感人的故事,触目惊心的图片等等。这一作业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吸收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训练策略之一。如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学完后,我指导学生自行出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钻研书本,相互讨论。题型的新意及重点的把握都令人吃惊,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同时,在出卷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这样的尝试性作业,如同一朵朵斑斓的小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勤劳的小蜜蜂”自然会乐此不疲。

2、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 或虚拟的交际环境,指导他们去实战演习,让他们充分利用生活,使之获得现代

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本学期,有些学生的卫生意识还没有完全跟上学校的要求,总让人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整洁。于是,我建议学生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建议书,呼吁大家都要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美化校园。再如给出差在外的爸爸、妈妈或远方的亲戚写一封信,诉说思念之情,谈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为自己竞选班干部,准备好演说词;节日期间去外公外婆家,送去一份祝福;当小记者去采访一些老人,关注家乡的变化.这些作业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内知识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了解社会的能力。

3、合作性作业

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群策群力完成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如为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小组合作出一份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小组内成员从版面设计、选择材料到誊写、美化,分工合作,齐心合力。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一张张小报便在他们手里诞生了。再如小组排练。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在本班开展研究,确定同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学年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五、成果形式

论文一篇。

六、进程安排。

2011年3月准备阶段

2011年4月——10月 实验研究阶段

2011年11月——12月 总结阶段

第二篇:“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就产生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人们对教学管理规律性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变革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我国的学校教育历史悠久,人们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早在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到了如何考核、如何管理学生等教学管理问题。后来的许多教育学家对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到了近现代,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不再局限于维持教学秩序、编排学校课表、确定几门学科等单项活动,而逐渐趋向于对教学计划、考核评价、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统筹并实施系统化管理。

虽然许多人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已采取行动进行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目前教学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领导教学工作中没有把教学管理摆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往往忽视管理,甚至放任管理,直接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其次是重视教学过程,轻视管理环节,不注重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索。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往往只注重教师是否按时上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忽视了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检查与评价。部分教学管理者本身也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指导教学,常常自我满足,不善于学习国内外的管理新模式、新手段,不善于结合本身的特点创造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久而久之就使得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僵化,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就束手无策。这种缺乏研究的管理和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无序、教学上的不思进取、僵化落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很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依据是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差、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实践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差、现代高新技术掌握少,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呆在家里当无业游民,严重影响了职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导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要改变这种局面,职业学校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来培养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高,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们设计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重新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项目教学中的各项目任务。

2、创新校本教学内容。从农村市场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出发,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手段,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精心编写两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教学的校本教材。

3、建立健全职校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根据不同工种、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等来制定实习成绩评定的标准;考核评定兼顾及时性和经常性,定量与定性,统一和灵活等原则;采用多样的评定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立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教学成果的检测考评,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学期的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政治思想评价体系,完成对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综合测评体系的优化工作。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计划编制时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项目确定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

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区分学生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不同小项目、小目标,并逐步缩小目标差异,最终全部实现整体目标。

我们将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平时考核(含学习态度考核,小项目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理论测试在试卷库中抽取,组织集中考试;实习测试采用工厂生产模式测试,要求完成成型的综合产品)。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工场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调整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比重,优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创造学生实践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践。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实习实训操作流程;学习和借鉴有关项目驱动教学的实录案例的方式方法;补充质量测评体系的漏洞;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内容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面向全校师生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四、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与开题阶段:

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内容为项目申请书、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文件的出台、专家讲座、教师培训及问卷调查。

预期成果:各种方案、文件的制订;分析综合问卷调查得出结论。

2、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阶段工作为:(1)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手段,编写教材初稿,同时在09级各专业中的《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课程中试用;制定测评体系的有关文件。(2)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建立健全职校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在家电和机电两大专业中试用。

预期成果:机电类教学指导计划确定;编成校本教材初稿;评价体系方案与考核评定机制出台;完成若干篇论文。

3、综合研究阶段:时间为 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分析机电类新的指导计划在实践中的意义;完善校本教材;分析测评体系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并完善实习考核机制。

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4篇,教学论文2篇,教材出版。

4、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2月

五、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指导计划的完善,课程项目的确立及开课规划的形成,校本教材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过程评估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⑵完成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相关校本教材,包括《机械加工》、《电力拖动》;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期先在校内机电专业进行实践,然后进一步向校内和校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取得预期效果后进一步申请成果并争取在湖南省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课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项目受益面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能以此进行扩展,优化了社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类学生也有了技能终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2)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由于确定了专业指导计划,明确了各项目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促进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多有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情况,能随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课题保障

课题研究经费预算2万元,其中,图书资料、材料费:0.8万元,教材出版费:0.4万元,学习考察活动费:0.8万元。

第三篇:农村小学课程实施的规范与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课时总数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二。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实施的规范与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推进课程实施与创新,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区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研究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课程实施的规范与创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程实施规范研究,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规范教学活动。

2.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拓展,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3.国家课程生本化研究,从农村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4.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发科技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我校课程实施与创新的现状,分析优势和存在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程实施与创新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对课程实施与创新研究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4.经验总结法:通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课程实施与创新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工作领导小组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课程设置的内涵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课程设置方案”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关键环节。全体教师要学习课程改革文件,学习课程改革的设置方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方案的重要性、法规性、权威性,提高执行课程设置方案的自觉性。

2.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是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教育方针落实的有效途径。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做到四个“确保”: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规定的周课时总量和各学科课时量安排教学,确保开齐、上足、上好有关课程;认真制定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制定了详细的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课外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有10小时睡眠时间。

3.狠抓过程管理,促进课程方案全面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方案,制订规范完善的常规管理考评办法。杜绝教师不按课表上课的随意性行为,促进了各学科课程的全面落实。学校领导还经常走进课堂,听各学科的常态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关心学生的课业负担,及时针对性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有效地保证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与创新能力

加强业务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做到目标性培训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参与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并坚持用新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

在扎实开展各项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不断思考与探索、提炼和总结,致力于建设具有我校校园特色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将设科技创新、模型搭建、航空模型、虚拟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五大教育主题,按年级分单元呈现,使整套教材,更具系统性、连贯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利用地方课程实施科技教育进课堂,每周开设一节科技教育课。

6.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深化课程创新。

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7月):准备阶段

1.加强组织学习与宣传发动,使全体老师认识到课程规范实施与创新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必需。

2.围绕本校课程实施情况探讨研究,论证其可行性,并分条块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3.建立创建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4.大力营造学校科技教育建设的氛围。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阶段

1.对照实施方案与操作细则认真实施,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不断推广经验与成果,同时逐步调整与完善研究方案。

2.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组,各小组设计出研究方案并进行实施。

3.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第三阶段(2015年9月——12月):总结阶段

整理汇集各类资料,研究分析,形成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得到机制保证。

2.物质保障 课题经费由学校统一筹划,统一开支。课题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场馆建设、功能室升级、工具购买、成果打造、教育资源及课题著述印刷出版等费用,由课题组提出申请,经课题领导组审批后,由学校支付。

第四篇:低年级创新识字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深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几经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创新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一、融入生活,让识字与快乐相随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应有汉字,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例如: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教材,学生兴趣十足。于是,我结合教室布置,把全班46位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46颗闪烁的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这下了,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们还会互相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是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的们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在识字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造了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创新方法,乐中寻味

崔峦理事长明确指出:“应当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刚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道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真是难为了这些孩子!我告诉小朋友: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课堂内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猜谜语、小组合作、游戏识字等,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例如:我创设了猜谜识字游戏,如学习了“田”字,我说字谜:横看

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教学“雪”字时,我把它编成:“大雨冲倒一座山”;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了“团”,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等等。另外还可以用“送信到家”、“对号入座”、“情境表演”、“叫号出征”、“画文展示”等进行游戏识字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深厚的兴趣,就会应征强烈的未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与识字技巧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形式识字。在课外识字中我让学生用上“识字袋”,用扑克牌或卡通片撕去一面制作而成,在上面写上新近认识的字,并注上拼音。还可以自制“识字剪报”,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还可以附上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另外课外阅读书籍,增长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开展各种识字竞赛。比如开展“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生字认得更多、记得更牢。通过不同的方法加强生字教学,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三、交流识字, 在愉悦快乐中并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有合作就有交流,交流也成为二十一世纪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他告诉另一个人,这样世界上就有两个人拥有了这件快乐的事,快乐在传递中延续。把这一平凡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两个人一交流,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全班几十个人,两两交流,识字的数量将成几十倍的递增。我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你认识的这个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小朋友,还可要求他说出他记住这个字的方法,他就成了一字之师。有时由于时间不够,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第4人或6人为一小组,每个人当一回老师,把自己平时所认识的字教给组内的小朋友。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姐姐的老师。为师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与学中得到提升。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在交流中人人为师,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更多了一份责任。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1、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遗产中最主要最大量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文言阅读教学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增进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3、语文新课程凸现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文言教学基本任务。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4、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但归根结底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选题意义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痛感语文教学不尽人意,强烈呼吁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加大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比重,提高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行的。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文言文教学的探究与改革还不够热烈与深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研究者涉及却很少。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观点

(一)基本思路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本研究课题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求,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提高学生文言能力的研究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观点和目的

1、通过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深刻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古文的“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品质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4、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新的人文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以先进的文化的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创新的目的。

5、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古代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三)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四) 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八年级为实验年级。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吕耀峰(一级语文教师)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张瑜: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年级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郭娜: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年级的教学;

曹艳斌:负责参考资料的收集及实验年级的教学、解决现代信息技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本课题自2015年02月——2016年03月结题。

2、本课题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每学期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3、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

15、03――2015.05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年级;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06――2016.01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③定期研讨、交流;④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01――2015.03 ①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总结成果,申报结题。

七、实验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

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

3、学生作品、展示课等

(二)结果预测: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上一篇:创先争优主题和载体下一篇:春学期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