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资管理规定

2022-07-06

第一篇:加强物资管理规定

为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为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减少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制定以下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一、公司种类物资的采购,实行用料单位请购、公司领导审批,供应部采购的方法。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准购买物资。

1、用料单位在请购前,首先要到仓库查明情况,在确认仓库无货的情况下,方可填写“请购单”,并注明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需求、日期及其他注意事项。

2、紧急请购时,用料单位要在“请购单”上说明“紧急采购”字样。

3、“备品备件”及“试车用料”须在“请购单”上加以说明。

4、免开“请购单”的物品,包括办公用品书报、文具、名片,贺奠用品:如毛毯、太空被、花圈、花篮,招待用品:如香烟、饮料、水果等,均委托办公室办理。

二、在物资采购时,必须采取“货比三家、招标择优、竞价采购”、“大宗物资、关键、大型设备直接由厂家订货”“就地、就近择优订货”方法进行。一笔业务签订一份合同,并附“货比三家报价表”。合同经主管副总经理、供应部长、设备部长、采购人员“四会签”方可有效。

三、物资采购合同的签批权限:价值5万元以下,或单台件2万元以下的,由主管副总经理签批,价值5万元以上和单台件2万元以上的,由公司总经理签批。

四、公司财务部应按以上规定执行的订货合同,视资金平衡情况予以付款。否则,财务部有权拒绝受理。

五、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各有关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坚持“谁订货谁负责”和“适时、适量、经济合理”的原则,严格按公司有关规定开展工作,要逐级负责,并承担连带责任。

六、各有关人员在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如发现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以权谋私,造成采购物资各环节出现问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根据工程平面总布置图的规划,确立现场材料的贮存位置和堆放面积,各种材料要避免混放和掺进杂物。 2.材料进场前,材料员要清理现场并做好准备工作。

3.材料进场后,材料员及相关人员根据采购合同、技术资料等进货凭证,做好进场物资的验收工作,填写《收料单》,并记入《材料明细帐》,需试验的由材料员及时通知试验员送检。

4.现场材料应堆放成方成垛,分批分类摆放整齐,并垫高加盖,按材料性质分别采取防火、防潮、防晒、防雨等保护措施。

5.材料员对现场材料应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挂牌标识,并注意保护标识。

6.材料员按“先进先出”原则定额发料,并记入《材料明细帐》。 7.材料员定期对现场材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

8.废旧材料要统一存放,统一回收。

9.加强现场保卫工作,防止破坏和偷盗事故发生。 10常用现场材料的贮存要求 (1)砂

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2)石

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但对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料高度可增加到10m。 (3)轻集料

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种类和密度等级二轻集料应分别贮存。 (4)钢材

要分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并要垫高以防受潮锈蚀,雨季要覆盖。 (5)砖及砌块

a.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标号分别堆放,堆放场地要坚实、平坦、便于排水。

b.中型砌块应布置在起重设备的回转半径范围内,堆垛量应经常保持半个楼层的配套砌块量。

c.砌块应上下皮交叉、垂直堆放,顶面两皮叠成阶梯形,堆高一般不超过3m,空心砌块堆放时孔洞口应朝下。

d.堆垛要求稳固,并便于计数,堆垛后,可用白灰在砖垛上做好标记,注明数量,以利保管、使用。 (6)防水卷材 一般以立放保管,其高度不超过两层,应避免雨淋、日晒、受潮并注意通风,远离热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应平放,贮存高度以平放5个卷材高度为限。 (7)保温隔热材料

不得露天存放,须按不同种类规格分别堆放,定量保管,堆放地面必须平整、干燥,以保证堆垛稳固、不潮。

第二篇:加强物资管理 降低材料成本

摘要:材料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疏漏,致使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超支冒领、乱扔乱放的现象,造成材料浪费。对于这种无谓的消耗必须从规范材料计划,强化科技指导,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思想认识,把握供求关系入手,对材料支领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降低材料综合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物资;管理;降低;成本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其最根本内涵仍摆脱不了人、财、物,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逐步拓展深化而已。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必然是物质资料和劳动力消耗的过程,其中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与此相对应的是材料管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企业因其产品结构不同,材料在其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较大差异,以煤炭企业为例,一个年产原煤500万吨企业,原煤制造成本为177元/吨,材料费为53元,占制造成本的30%。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材料费在产品的综合成本中占的比重还会不断加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降低综合成本是企业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关键因素。

一、煤炭企业原材料管理现状

原煤生产是煤炭企业的主导产品,与加工制造、钢铁冶炼等其他重工行业不同的是,煤炭企业的各种原材料投入都是为原煤生产服务,而不是直接转化为产品,因此煤炭企业的原材料管理与其他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地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其计划性、可控性、时效性更难以把握。由于管理上的弊端,在使用过程中的无谓消耗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必要的投入是制造产品不可或缺的,然而对那些无谓的积压浪费却必须要加强管理,这是降低综合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前段时间某煤炭企业对井下材料积压占用、乱堆乱放、清理回收、进行了一次检查,其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各种各样的材料、配件无所不有,散落在各个角落,这些材料统计起来估计折价在百万元。我们知道随着煤炭的开采、巷道的逐步延伸,已经开采的巷道将逐步废弃或填埋,如果这些材料不能得以及时回收,必将永远静静的躺在地下,失去了在创价值的功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令人心痛的现象,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二、造成材料无谓积压浪费的主要原因

1.材料计划缺乏科学依据,生产单位的计划针对性较差。煤炭企业的材料采购多以企业内部使用单位的计划为基础,使用单位每月提供材料计划,物资供应部门将使用单位的材料计划汇总后统一购入。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使用单位提供的材料计划,必须切合生产的实际需求,既能满足生产的正常需要又要防止材料的积压,由于煤炭开采都是在地下进行,受客观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客观条件的变化会造成原材料投入发生较大的差异,从而造成材料计划的偏差较大。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必须准确掌握地质勘探部门的勘探结果,准确掌握地质构造,随时调整当月的材料计划,以科学为依据申报计划,不能单凭经验估算,造成材料准备不够影响生产而人为多做计划,形成超支冒领造成积压占用。

2.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坚决。任何企业对材料的管理都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然而经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材料管理制度均为企业管理层为规范下属区队材料投入而制定,而区队内部很少更深入制定对班组及个人的管理规定,形成区队内部员工在材料的支领、使用上的盲目性。致使超支的材料随意丢弃不能及时回收,既影响工作场地的规范管理,又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即使现有的管理规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到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为因素。往往是那些材料超支单位在月末结算时,随便找个原因,主管领导签个字,超支的材料就变成了增加计划费用不了了之。管理过程的疏漏,也是造成了材料无谓浪费的因素之一。

3.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制约不到位。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直接关系到员工收入,要想杜绝材料的浪费现象,除了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外,更要采取以经济手段来约束,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然而现在煤炭企业,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的经济杠杆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为因素严重,员工的收入基本上在领导者的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水平,并未充分考虑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的努力而达到的良好的经营成果,材料费用的节省没有体现出来,给员工带来应得的利益,造成员工情绪波动,因情绪波动引起的物资消耗增多,形成“精神成本”损失加大,对材料的使用不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自我约束,乱扔乱放现象严重,造成材料的丢失浪费。

4.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不够,对员工没有形成约束力。管理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关键。一个理智的管理团队除了要学会审时度势的制定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外,还必须在强化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内部管理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抓好对中层管技人员的思想教育。目前企业中的很多非正常的现象都是由于中层管技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及时准确的传达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要求。日常工作中重生产轻管理,对材料的超支冒领听之任之,对丢失浪费、乱扔乱放现象视而不见。客观上给员工造成轻视材料管理使用意识。对材料管理失去约束力。

5.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客观上造成了生产单位超支存储状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账款回收困难资金紧张的局面,这种状况极易造成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的现象,为此生产单位为满足生产正常衔接,对自己在生产中常用的原材料常采用超支多储的办法,由于一方的超支会造成其他单位的短缺,相互之间的超支超储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材料积压浪费,由于库存清点不及时很多材料被积压,占用了资金,影响企业资金正常流动,造成浪费。

三、解决材料无谓积压浪费的途径

1.以科技为先导,发挥科技指导作用,制定切合实际的材料计划。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的生产都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煤炭生产必须掌握纷繁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实际安排材料计划。要达到材料计划科学合理的效果,首先要摒弃过去那种单独由材料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凭经验或主观意志做计划的做法,必须在掌握生产动态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深入研究相关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根据生产变化严格把关,进一步加大管理技术在材料管控中的推广及应用力度,保证材料计划既满足生产需求,又避免积压和浪费。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令行禁止。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而管理制度必须涵盖到企业的各个层次,材料的管理制度不能虚浮在企业的中层,只对生产区队管控,缺少对员工个人的约束。管理制度要做到纵向贯通、横向联接,以全面成本管理为中心,建立区队、班组及对员工个人的全面材料管理制度。将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深入每名员工,使员工自身树立对材料管理使用的责任感。各项规章制度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杜绝人为因素。

3.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利用好经济杠杆作用。将材料与经济指标联系,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充分把握好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现在很多煤炭企业都在推行市场化精细管理,将材料纳入产品单价中,材料支领通过买卖实现,而核算的利润即为可动用工资,把材料成本直接与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同时将材料费用层层分解到班组个人,使得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全部与材料费联系在一起,有效避免了因材料的超支冒领造成的浪费。不失为一个好的管理办法。

4.强化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提高员工责任感。材料成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而不论是全过程还是全方位,其主体都是人,其关键是领导者。只有单位领导的意识上去了,才能更好的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和责任教育。主要领导一定要把材料成本管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让大家都来关心材料成本管理,承担材料管理责任,提高节支减耗降成本的自觉性、主动性,富有成效的扎实工作。

5.加强材料供应管理,消除生产单位的后顾之忧,合理配置材料资源。材料供应部门首先要对材料计划认真审核,这就要求供应单位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掌握生产动态,将长远计划与生产急需区别开来,消减超正常指标,剔除不切实际成分,同时还要清楚库存量,在有限资金下,做到既满足生产,降低存储,盘活资金,在满足生产急需的条件下,解除生产单位材料需求的后顾之忧,避免超支超储的恶性循环。

物资材料的积压、丢失、浪费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综合成本,也是对宝贵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是对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考量。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杜绝无谓浪费现象的发生,做到物尽其用,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加强物资管理,促进降本增效

加强设备管理、物资管理,

促进降本增效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建筑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造价竞争上。领导应高度重视,鼓动全员参与,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益为主线,齐心合力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强基础管理,强管控挖潜力,围绕管理提升活动,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上下大功夫,将管理提升与开源节流,实现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促进降本增效措施有效进行,取得成效显著。浅谈如下:

1、严格计划管理。物资供应处把生产、生活物资采购、生产、投资、维修改造等各项工作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增强工作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生产经营管理审批程序,统一费用使用支出审批程序,坚持凡事“有计划、有审批、有落实、有结果、有评价”的原则。对全处降本增效措施执行落实做到细化、量化、实证化。

2、做好价格控制管理。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劳动力价格以及施工机具台班价格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很大。因此,一方面要及时全面掌握材料、设备、劳动力和机具的市场单价信息,另一方面又要建立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包括完善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及时掌握材料、设备、劳动力和机具的市场供应信息等。在确保材料、设备的品质和劳动力素质的条件下,通过多方询价、比价、选用价格较低的材料、设备和劳动力,做到不超施工预算,力争略有节约。

3、材料再制造管理。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修复和改造废旧材料,使之恢复性能甚至获取新的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达到修旧超新的目的。

4、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专业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绝对严把验收质量关,杜绝物资流失和一切不合格产品,严格制定了设备及其材料的物资管理制度。

5、大力开展回收复用活动。积极倡导“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节约就是赢利”的经营理念,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建立废旧材料回收,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在其工作地点建立物资回收箱,回收物资根据不同材料进行集中码放。对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和能修复的备件修复再利用。

6、以严、细、实、精、准为标尺,大力推进计划检修,针对设备缺陷进行检修,将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提高设备预知、预控管理能力,杜绝非计划停机事故发生,提高设备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

7、加强设备点检、润滑管理工作,建立点检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设备润滑“五定”标准,进一步提高运行设备的运行质量,确保生产稳定、有序。

8、从计划编制、质量管理、入库领用、运行考核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明确责任人,对材料管理从入库到使用等工作,纳入考核细则中。

9、完善设备维护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运行质量,提高维护力度,加强维护可靠性运行。改善设备工作条件,减低设备损耗,有力地推动降本增效的进行。

第四篇: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之探讨

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之探讨[ 作者:杨鲁均寿伟光转贴自:店口税务分局点击数:15088更新时间:2005-8-9文

章录入:zhujitax ]

长期以来,废旧物资企业存在的虚开专用发票、滥开收购发票,虚列经营业务,非法抵扣税款,难以实行有效征管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税务机关。如何有效扼制纳税人非法抵扣现象,从根本上规范和完善废旧物资行业的税收征管,是新形势下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问题作一些初浅探讨。

一、 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不同角度透析,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

(一)收购发票使用不够规范

税收法规规定,废旧物资收购发票仅限于向城乡居民个人收购废旧物资时使用,向个体经营户、生产厂家等购买废旧物资必须按规定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合法普通发票方可入账。但由于行业经营的特点,目前收购单位大批量收购的铁屑、废钢等工业性废弃物及其他各种废旧物品等,一般多为从外县市“二道贩”手中购入的,并不是从城乡居民及有关单位手中收购的。由于“二道贩”不享受销售废旧物资免税优待,如提供发票则要按规定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方面想低价收购,而“二道贩”销售方面又想逃避纳税,二者相结合造成收购发票的滥开。另外,收购发票开具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将不属于废旧物资的货物在开具收购凭证时用变更品名等虚假手段“以好充次”擅自扩大免税范围;废旧物资经营单位未按时间顺序填开发票,多数为月底集中开具,与实际业务不相符;售货人的身份证号码随意填写或干脆不填写;开具收购发票无销售方签字。

(二)发票管理不到位,使废旧发票成为虚抵税款的“调节器”

2001年5月,总局对从事废旧物资收购企业出台了免税政策,同时对生产性工业企业取得的废旧物资企业开具的普通发票,允许其以10%税率抵扣进项税额。国家出台这个优惠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废旧物资再生利用行业的税收负担。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收购发票介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之间的特殊性,在使用上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功能,在管理上却纳入普通发票管理,管理与其具有的功能不对等,使得废旧物资收购行业所开具的发票成了用废企业大量虚抵的“调节器”,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导致了税收流失。

(三) 关联企业虚构业务问题突出

一个法人代表开办一个用废企业,同时又开办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互为关联。废旧回收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其所依附的用废企业“服务”。由于是关联企业,废旧回收经营单位又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而用废企业购入废旧物资可凭其取得的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抵扣税额。少数不法者便动了歪脑筋,通过虚开收购凭证,虚拟购进废旧物资业务,虚做销售,达到给用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具废旧物资发票用以抵扣税款的最终目的。

(四)存货不够实

利用废旧物资生产的企业如从废旧物资回收单位购进,按取得回收单位开具发票金额的10%抵扣进项,生产废旧物资的企业其销售废旧物资需按17%(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利用废旧物资生产的企业往往从回收单位想办法取得更多的

进项,由于企业不能及时进行产品的成本结转,造成利用废旧物资生产的企业期末存货像雪球越滚越大;同时,回收单位因为虚开废旧物资销售发票,为做到“收支平衡”,就必须虚开收购凭证,同样导致存货数额偏大。

(五)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税收政策规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应把废旧物资和其他货物的经营分别核算,不能准确核算的,不得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但有的企业为偷逃税款,往往把正品混为废旧物资一起核算,免征增值税。同时,税收政策还规定,享受免税政策的废旧物资是指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而利用废旧物资加工生产的产品不享受免税。有的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利用政策打“擦边球”,鱼目混珠,其常用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核算中故意混淆两者的范围,把利用废旧物资加工生产的产品混同于经过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后的各类废弃物,多计免税收入,少计应税收入;二是在核算中隐瞒加工、生产过程,通过做假帐,或账面不反映加工过程来应付税务检查,以加工生产后的产品冒充废旧物资,以骗取免税。

(六)资金流及货物流难以控制

由于废旧物资行业的现金存储量大,打白条借款现象普遍,其资金来源的真实性难以掌控,其购销业务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另外,由于该行业的货物流动性大,税源管理人员不可能随时到企业核实其每一笔购销业务的真实性,特别是库存物资多以重量为单位计量,面对一处处堆放的货物,税源管理人员很难准确估计出库存量,对外购外销行为更是无法控管。

(七)行业准入制度宽松,后续管理不到位

对废旧回收行业,原工商及公安机关要求必须是集体性质的,必须取得公安机关的特种行业许可证才能申请办理相应的营业执照。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前置条件被取消,纳税人只要申请,工商机关就要为其办理营业执照,只要有营业执照税务机关就应为其办理税务登记,准入制度宽松,加上后续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为废旧回收企业,以及与其发生业务关系的企业偷、逃、避税提供了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严重侵蚀增值税税基。

(八)涉税犯罪手段隐蔽性较强

由于其了解税务机关管理及协查的步骤及薄弱环节,以营利为目的大肆虚开废旧物资销售发票。从稽查部门查处的一些利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作案的企业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为确保其所开出的发票在管理及稽查环节能显示其业务的“真实性”,当向对方虚开出废旧物资销售发票之后,在对方的账户上存上与发票数量相吻合的资金,然后再汇给自己的账户。而运费往往请个体运输,现金结算,以收款收据抵冲,致使主管税务机关无法控管,稽查部门如不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往往也无从下手。

二、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对于废旧物资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实施有效的源头控管和动态监控,扼制纳税人非法抵扣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和销售发票的管理

除了严格按发票管理规定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针对废旧物资行业的特点,重点对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和废旧物资销售发票的使用范围进行监控,严格区分生产性废旧物资和居民生活性废旧物资的界限,要求废旧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废旧物资收购凭证。回收经营单位收购城乡居民个人(不包括个体经营者)及非经营性单位的废旧物资可以使用,超范围的一律不得使用。

(二)加强对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旧物资的管理和监控

作为各级主管税务机关,要对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种类、数量有所控制,并采取适当的纳税评估办法,根据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实地核定一个下脚料产出的最低限额,监控每日的产品生产数量,以及下脚料产生的数量和销售情况,防止账外经营。

(三)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的日常管理

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免征增值税资格的认定管理。对从事废旧物资经营业务的个体经营者要求其必须依法办理税务登记,除销售额未达增值税起征点外,应按规定征收增值税,依法使用发票。另外,做好对所属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的资金流和货物流的动态监控,对其发票的开具、废旧物资收购、销售情况以及资金流动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同时,应对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检查,凡是未将废旧物资经营和其他货物经营业务分别核算或核算不准确的,不得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自办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的管理。对企业自行兴办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一定要对其经营业务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现象进行严格审查,要将其列为每期的纳税评估对象加以严格控管,要从根本上遏制这种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不正常交易,借避税来行偷税之实的现象。

(四)加强对企业的财务辅导

将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列为重点辅导对象,定期上门开展纳税辅导,帮助企业规范核算。首先,要督促企业健全账证,按要求设立总账、明细账、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销售成本明细账和业务往来明细账等账簿,并如实记账。其次,要正确核算免税项目,规范登记废旧物资购销台账,严格库存核算,按实际经营情况采取分户、分来源、分产品进行库存明细核算。第三,由于其行业特点,对于个人收购大量采用现金结算,这要求企业必须健全收、付、存制度,由专人负责,支付现金必须详细注明去向、用途,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不管是收购还是销售,应尽可能避免现金往来,实行银行结算。

(五)完善现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强化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税收管理的方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统一和完善废旧物资政策:一是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规定,一律按4%或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对生产性工业企业取得的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允许其按4%或6%抵扣进项税额;二是采取先征收后返还的税收政策。让纳税人先尽义务来纳税,然后以返还的形式让其享受国家政策,如经营过程中出现违反税收法规虚开购销发票的,一律取消其返还资格;三是进一步限制废旧物资范围,对废铁、废铜、废铝及其它稀有金属等资源类紧缺物资,不作为应享受减免税的废旧物资范畴;四是建立比较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提高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如禁止“一厂一公司”形式的存在;五是建立一套严格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会计制度,严格控制其购销,以利于税务机关随时可以掌握企业的货物流和资金流的真实情况。

(六)强化税务稽查,加大涉税违法成本

要加强对废旧物资行业税务稽查的力度,对收废企业非法抵扣的涉税违法要严查重罚,加大涉税违法成本,让纳税人知晓经营废旧物资行业是国税机关管理的重点,让其想违而不敢为。同时建立预警服务工作机制,将有代表性和突出性的涉税违法行为,通过编制案例分析的形式,在税法公告栏进行曝光,将企业的违法事实和处理情况公布于众,以防止今后类似问题再发生。

(七)加大内部监督考核的力度

为了有效地防止“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位管理员,并严格按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进行考核,通过对干部考核,强化过程监督,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制,预防和制止不作为、人情税和执法随意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税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第五篇:浅谈加强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

由于物资采购牵涉面广,权利与责任高度交织,多种技术经济因素交互作用,对物资采购的监督难度很大。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监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制度建设,必须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不仅要进行事后监督,更要在事前、事中进行监督,使物资采购监督从他律走向自律。

一、物资采购监督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

物资采购过程包括诸多需要判断决策的程序,而这些分析判断是由企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供应商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在采购过程中有许多采购参与者可以自由决定的空间。所以,对物资采购监督管理要重点关注几个关键环节。

1、采购计划的制定。编制采购计划的采购部门或人员可能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超出实际的物资需求和库存物资平衡,还可能将一些实际并不需要的物品加入采购计划中,以谋求部门或个人的私利。所以,在监督采购计划时应关注所采购物资是否必须以及怎样实施采购、采购的数量多少等。

2、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在买方市场下,绝大多数物资品种数量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供应商资信等级差异,使

物资采购部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并可能成为牟取私利的空间。按照什么原则择优选用供应商,由谁来最终决定等问题是监督的突出点。

3、采购价格的确定。物资采购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变量的影响,物资产品质量等级、功能、技术配置、交货条件等原因,都会使同样一种物资产品的采购价格不同。什么样的性价比对企业最有利是监督的关键点。

4、验收物资质量与数量。实际到货的物资数量与质量存在短缺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这需要验收人员把关。验收人员责任心和质量标准的把握成为监督的关键控制点。

5、货款结算与支付。采购合同签订并开始执行后,采购货款何时支付、支付金额大小、以何种方式支付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货款结算的科学合理决策和有效执行是监督的重点。

二、人是物资采购监督的重点

物资采购涉及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具体使用物资的人员、财务人员和领导干部等。人是采购行为的主体,物资采购过程是否规范,采购物资质量是否优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采购行为主体的管理。

1、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对采购员实行采购物资质量保证制度,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谁采购、谁负

责”的终身负责制。对采购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做到紧把关口、持证上岗、严格管理、定期考核。对采购人员实行业务培训制度,未参加过岗位培训的采购人员不得参与采购,以此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从管理体制上加强对物资采购决策者的监督。要实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禁止领导干部和非物资采购部门人员参与物资采购工作,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在重要物资采购中实行集体决策原则,成立领导小组,主要确定重要物资采购的质量、性能、价格,尽量减少物资采购中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于重大的物资、设备(如大型机械等)要经集体办公会研究决定,方可付诸实施。建立落实责任制,将物资采购中的敏感问题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则中,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

3、对物资采购人员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首先是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加强法律条规教育,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八荣八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形象。再次是进行警示教育,通

过案例教育,以案明纪,以实例为诫,让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清醒地意识到贪心的可怕后果。

三、物资采购管理的几个重点制度

建立运行良好的物资采购系统,必须有一套完善、严密的运作体系和运作程序。其中运作程序是基础,没有科学、完善的运作程序,就会漏洞百出,事倍功半。在整个物资采购运作过程中,必须形成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机制,以防止出现采购渠道混乱、管理职能失控等问题。因此,特别要建立以下制度:

1、公开的招标采购制度。招标采购,即采购者对需要采购的项目公开招标,通过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让投标者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竞争,从而实现采购的最优化。招标采购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的规范性、厂家的竞争性。招标过程中,必须成立由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使招标行为正常运转,以保证招标的公开、公正、公平,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防止暗箱操作。

2、集中采购制度。分散采购是大量滋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的体制性原因,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过程中各种漏洞的重要体制保证,它不仅可以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而且可以实施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物资采购的监督检查制度。在规范物资采购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也应加强外部的监督机制。为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管理行为,必须借助其他组织、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对重大物资采购业务定期开展审计制度,通过审计督查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采购渠道选择、价格确定、质检验收、货款支付等重点环节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4、职能分工控制制度。外购的材料、商品验收、自制材料和委托加工材料的入库,对材料数量、质量和价格的审查验收,以及材料采购货款的结算涉及许多部门和环节,实行职责分工进行管理控制,并通过材料收、发、存等管理制度加以确定,以明确请购、订购、验收、付款、记账等环节的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控制。

5、物资定期盘点制度。在仓储部门实行物资科学管理和责任制的基础上,物资管理及相关监督等部门应定期实行盘点控制制度。物资要实行分层保管定位存放,以便于清点核对,保证安全。同时,物资定期或不定期要进行盘点,由仓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纪检等人员组成盘点小组,运用物资出入库各种计量衡器和计算方法,点清数量,查明质量,按规定填制材料盘存单,做到账与物、 账与账相一致。对盘盈盘亏的物资,要注明原因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6、有限授权和信息共享制度。对物资采购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采购决策的权力公开化、流程化、分散化,建立有限授权制度和决策信息共享制度,这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保护措施。因此,这一制度的建设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金融系统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的奉献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