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质量手册

2022-07-16

第一篇:生物安全质量手册

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目录

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 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 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

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 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 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总则

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

一医院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医院法人

二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科主任

1.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专业组长

1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组员

1认真执行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 2服从本组长的工作安排。

3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均具有规范、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具有随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的义务。

三、相关文件

3.1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3.2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3.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4《生物安全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3.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3.6《可感染人类的稿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3.7《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3.8《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3.9《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3.10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

1准入制度

2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3健康监护制度 4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5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7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8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9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4.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4.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4.6.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4.6.2患发热性疾病;

4.6.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6.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4.6.5妊娠;

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

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职责

3.1本中心检验科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监督。

4、制度要求

4.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4.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4.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4.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4.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4.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4.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4.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4.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4.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4.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4.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

4.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4.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制度要求

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4.1.3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4.2.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2检验科应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检验科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3检验科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4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4.3.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检验科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检验科批准其上岗。

4.3.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检验科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检验科批准其上岗。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4.步骤:

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4评估暴露级别(见下表)

4.1.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1.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4.1.6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2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染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针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5.支持性文件:

5.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 5.2消毒技术规范

5.3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

5.5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9、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10、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因我检验科只进行空气菌落数检测,评估仅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比较少,一般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一般技术就能控制感染,或者存在对其有效免疫方法的菌种。评估我检验科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吸烟(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

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和操作过程中,可能被感染。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1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3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 1.感染途径

(1)空气传播: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

(2)经口传播: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入人体引起传染。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口”传染。

(3)直接接种: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纸张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4)粘膜接触: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

(5)节肢动物媒介:蚊、蜱、蚤和其它体外寄生虫都是潜在的传染源,特别是当室内喂养有动物时。

2.常规预防措施

(1)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

(2)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人员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3)对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并不需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但是,如果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气烟雾或飞沫,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柜,这些操作包括混匀、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

(4)实验室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

(5)使用注射器和针具时应防止受伤。禁止用手将针套重新套在针头上、禁止故意将针头弯曲或折断、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或对针头进行其它操作。所有锐利物品在使用后都应放入专用锐器盒内,然后运至处理场所。废弃锐利物品的容器应就近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应在未完全装满前或48小时之内及时更换。

(6)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2%的84消毒液消毒。

(7)实验中用过的污染物品在重复使用前或装入容器中按传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前,应先进行去污处理。

(8)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实验室内或外送商家进行维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

(9)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

(10)如果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血液、其它可能具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粘膜或要损伤的皮肤、或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在进行血管穿刺时,包括静脉采血、手指或脚背穿刺,也应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清洗或消毒会损害一次性手套的质量,故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

(11)工作区应使用吸收性强的纸张覆盖。在移液、混合、振荡、搅拌或离心时,必须防止发生气烟雾。 (12)患有渗出性病变或湿疹的医务人员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触病人,也不得接触医疗设备。 (1)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实验室里控制生物危害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实验室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维修。

实验室应制定安全柜的维护规程,以确保安全橱内合适的气流流速,并适时更换滤器。安全柜的放置应远离气流不稳定的地方,通风口的设置应根据产品说明书。 在维护、移动和/或处理安全柜之前必须对生物安全橱进行消毒。

检验科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1.医务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工作服一般每周更换2次;

(2)试验室接触标本均为可疑污染物,操作前均应戴好乳胶手套,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工作后脱手套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用流动水洗净;

(3)做血常规检查的操作者必须做到一人一消毒,消毒液为0.5%醋酸洗必泰酒精; (4)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脱掉手套;不能穿工作服到院外活动。 2.病人手指消毒

(1)做血常规检查应选取病人无红肿,破损,伤痕的手指部位;

(2)用75%酒精消毒针刺部位,干后针刺取血,做到一人一针一消毒一吸管; (3)推片不得直接接触创口皮肤取血。 3.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

(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医用垃圾; (2)装盛垃圾的垃圾桶应用脚踏式,或加盖儿。 (3)固体医疗垃圾套双层垃圾袋,防止泄露,,定时或在装满3/4时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转运时应有防止锋利物刺破垃圾袋遗洒的防护措施。

(4)液体垃圾如病人尿液、胸腹水、呕吐物按8片/L健之素消毒片投放,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作用30分钟,到入医用下水道;

(5)锐利物应及时投入专用锐器盒,在装满前或48小时之内及时更换。

(6)一般的化学废弃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血球分析仪废液含氰化物,应放入健之素消毒片,30分钟后到入下水道。 4.重复使用检验器材处理

(1)重复使用的器材用后应浸入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4小时,再清洗干净; (2)浸入重络酸钾(50克溶于100毫升水)浓硫酸(1000毫升)溶液,24小时; (3)取出,蒸馏水冲洗10遍以上; (4)烘干,备用。 5.各种物面及地面消毒

(1)各种物表及台面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用紫外线消毒时,灯管离台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5-2.0米,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地面用浸有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0.1-0.2%过氧乙酸的拖把拖地 6.空气消毒

(1)实验室应开窗通风,保证持空气流通、清新;

(2)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时间均应大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1小时; (3)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采用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持续消毒。 7.化验单消毒

(1)要保持化验单干净,避免被检验材料污染;

(2)不等取的化验报告单,在每日工作结束时,用微波炉中火消毒2分钟后发出;

(3)门急诊未被污染的化验单,可随时发出。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化验单,均须经消毒后方可发出。

8.消毒液配制及监测 (1)正在使用的消毒液应有标识

(2)四环牌清洗消毒剂含有效氯5%,配比:1:19有效氯≧2000mg/l;1:99有效氯≧500mg/l;1:199有效氯≧250mg/l; (3)健之素消毒片含有效氯250mg/片 (4)消毒液浓度监测用G-1型试纸 9.紫外线强度监测

(1)开启紫外线灯管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的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每季度检测一次;

(2)做好紫外线消毒记录,每季度检测一次紫外线强度,检测结果贴于记录本上,灯照强度<70μW/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检验科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依据我院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检验医学的特点,为保证临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检验科应急预案。

第一条:凡符合我院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要求的事件,均按照本预案要求执行。

第二条:遇有突发事件,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导,统一指挥下,成立本科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各专业组长组成,负责全科人员参与突发事件医学检验工作的领导和指挥。

第三条:应急小组分工负责:科主任、副主任、负责全科工作安排及与其它科室、部门及院领导的沟通、协调;各专业组长负责保障涉及本组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四条:人员召集

科里记录每一位职工的联系电话,以便应急时取得联系,职工应保证登记电话有效,如有更改,需及时告知;各专业组应记录本组人员、科主任、副主任、有效联系电话,存放于资料文件夹,以便及时相互联系,如有更改,及时告知。各专业组长负责应急事件具体工作人员的召集,无特殊原因,都必须积极配合。急诊值班室要公示检验科所有人员电话。 第五条:试剂、仪器、物资的准备

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应对突发事件,就要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保养、维护、清洁仪器,专业组长要掌握试剂、消耗物资的使用情况,及时筹备。储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物品,如隔离衣、防护口罩眼罩等,必要时应用。

第二篇:液化石油气站安全质量管理手册

液质 量 气

化 站 管 手

前言

为了保证公司液化石油气充装、销售、安全管理正规化,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国家有关规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液化气站安全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本《手册》是本公司的法规性文件,全公司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册》的有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本《手册》自 年 月 日正式执行。

经理: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公司组织体系-1

二、管理制度-----3

1、安全管理制度--4

2、设备管理制度-20

3、防爆、防错装制度----------------------------21

4、气瓶建档、标识、按期检验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22

5、用户信息反馈管理制度------------------------23

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使用、检验管理制度------24

7、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25

8、气瓶检查登记管理制度------------------------26

9、气瓶储存、发放管理制度----------------------27

10、质量管理记录保管制度-----------------------28

11、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29

12、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30

13、用户宣传教育管理制度-----------------------31

14、事故上报管理制度---------------------------32

15、罐区安全管理规定---------------------------33

三、岗位责任制--35

1、经理岗位责任制------------------------------36

2、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36

3、质保工程师岗位责任制------------------------36

4、安全员岗位责任制----------------------------37

5、充装工岗位责任制----------------------------37

6、设备维修工岗位责任制------------------------38

7、检瓶员岗位责任制----------------------------38

8、收发员岗位责任制----------------------------38

9、维修工岗位责任制----------------------------39 附: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一、公 司 组 织 体 系

公司组织体系

1、基本情况介绍:

1.1本公司为----------私营企业,从事液化气体充装与销售工作。公司注册资本---万元。公司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

1.2业务范围:

液化石油气充装、销售。 1.3质量方针和目标

1.3.1质量方针:坚持质量第一,为用户负责的宗旨。

1.3.2质量目标:确保充装气瓶不超装、不错装、决不因质量原因发生事故。 1.3.3所有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规程、标准及本公司有关规定。

1.3.4加强质量文件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为验证质量体系的运转提供有效见证。 1.4组织机构:

1.4.1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技术负责人和质量保证工程师分工领导本公司技术质量工作。

1.4.2公司设办公室、财务室、生产车间(生产、充装、检验、气瓶收发)。 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行政管理工作; 财务室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生产、检验、充装、钢瓶收发、设备维修工作。 附:组织机构设置图(附件一)

1.4.3为了强化质量管理,公司建立了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附件二)。 1.5质量责任和权限:

1.5.1质量责任制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职能的重要手段,根据《手册》的规定,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和有关管理制度,明确从事质量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以及各项活动之间衔接和协调措施。

1.5.2经理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负责。 1.5.3质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工作,拥有质量否决权,对违反规定、影响质量工作行为有权进行制止,公司经理应支持质量否决权。

1.6人员:

1. 6.1工作人员的资格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规定和《山东省气瓶充装单位注册登记办法》的要求。

附:人员名单(附件三) 1.7仪器与设备:

1.7.1检测设备是实施检验、检测的重要手段,我公司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必须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制度》。认真管理正确使用设备,保证设备满足工作需求。

附:设备一览表(附件四) 1.8《手册》的管理:

1.8.1本《手册》由质保工程师主持编导,由经理颁布后执行。 1.8.2本《手册》由质保工程师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1.8.3本《手册》应根据国家有关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定及有关液化气充装管理规定修订进行修改和补充。

1.8.4本《手册》的修订由质保工程师负责,修订后由经理批准颁布执行。

二、管

理 制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1、目的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全公司职工有章可循,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每一个职工都应严格遵守。

3、基本规定

(1)公司实行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2)公司所生产的气体属易燃易爆物质,所用的生产装置亦属防火防爆,因此为杜绝火灾的发生,规定任何人进入厂区不得携带烟火。

(3)有火灾爆炸的危险场所不得采用普通电灯照明,应采用防爆电器,不得进行焊割作业,进入现场的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排气管上应加装阻火器。

(4)车间设备、管道及构件要设置静电接地装置,且在设备检修后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5)各车间生产装置、设备及厂房的防雷设施,应在雷雨季节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6)车间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及导电鞋,严禁穿戴化纤织物及带钉子的鞋进入作业岗位,有爆炸危害的场所应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

(7)车间的消防器材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验,及时修理更换,保持完整可靠,严禁随意挪用。

(8)每一名进入车间的新职工均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且须考试合格后方可工作。 (9)进入车间工作的人员要熟练掌握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杜绝事故隐患。 (10)经理、技术负责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11)设备的检修,需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必须动火时,要办理动火证。 (12)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气瓶、槽车运输、储存安全规定。 (13)特殊工种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14)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全体职员的安全意识。 (15)建立健全安全例会制度。 (16)严格遵守用电管理制度。

3.1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的主要内容 3.1.1实行分级管理

一般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管理。 3.1.1.1厂级管理的内容

认真组织贯彻上级安全生产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健全岗位 严格检查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提出安全工作计划。

及时传达落实上级每个时期安全工作的布置与要求,加强对职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

认真落实“三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未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隐患不放过)原则,对违章作业和各类事故做到及时分析和处理。

根据公司生产实际组织分析研究对策,不断消除事故隐患。

加强生产作业和工艺流程中的安全管理,搞好安全控制,实现安全生产。 3.1.1.2车间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认真组织贯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健全本车间安全操作手册,提出安全工作计划。

及时传达落实公司每个时期安全工作的布置与要求,加强对职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

根据车间的生产实际,组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认真执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对违章作业和各类事故做到及时分析和处理。 加强生产作业、工艺流程中的安全管理,搞好安全控制,实现安全生产。 3.1.1.3班组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落实并实施好车间,有关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并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监督检查作用。 贯彻好班前“三讲”、班中“三查”、班后“三清”,班前“三讲”即:讲违章情况,指示安全要求,讲正确使用工、卡量具和劳动保护用品,讲安全监护;班中“三查”即:查违章作业,查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查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班后“三清”即:清点工、卡量具归位,清查线路、切断电源,清理作业现场。

3.1.2各岗位职工安全生产职责

坚持岗位责任制,做到不脱岗、不窜岗、不睡岗,认真进行交接班,做到交得清,交得严。

严格遵守公司和车间的一切安全防火规章制度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维护设备,杜绝跑、冒、滴、漏,搞好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上班前,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工作服,工作中要严格做好操作记录。 发生事故,要积极抢救,并立刻报告给负责人。 3.2安全教育 3.2.1安全教育的种类

3.2.1.1公司领导、专职安全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3.2.1.2新工人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 3.2.1.3特殊工种工人的安全教育。 3.2.1.4复工及工种变更的安全教育。 3.2.1.5日常安全教育。

3.2.1.6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及改造后的安全教育。 3.2.2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3.2.2.1厂级: 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上级对安全生产的规定等。 本公司安全生产特点。

一切安全防火、防爆、防毒的规章制度。

介绍本公司和兄弟单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训,进入工作岗位应注意的事项。 3.2.2.2车间级: 本车间生产特点和应注意的事项。 本车间各岗位安全生产规定。

本车间一般安全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本车间曾发生的事故教训。 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管理的规定。 3.2.2.3班组级: 本岗安全防火知识和注意事项,特殊情况的处置和急救方法。 岗位安全操作要点。 3.2.3特殊工种安全教育内容

特殊工种如电工、电焊工、气体充装工、司机、押运员等,必须受到定级别的专门安全教育,考试并取得“特殊工种安全作业证”之后,方可从事工作。

对特殊工种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进行专业的教育及其定期复核工作。

对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在投产前,要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为接受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对避免事故或发生事故的现场,可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现场会议,共同接受教育,防止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可利用典型进行现场教育。

3.2.4日常安全教育的内容

3.2.4.1每月要对全体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3.2.4.2工人在进行车间或班组调动时,应接受新岗位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等教育,且需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2.4.3对因故离岗,三个月后复工的职工,车间及班组长应对其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且需考核 合格方可上岗;

3.2.4.4设备检修或重大危险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 3.2.4.5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的现场教育。 3.2.5安全教育的考核

3.2.5.1公司三个月要组织一次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安全技术考核,考核工作由质保工程师组织。

3.2.5.2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由公司统一组织。

3.2.5.3新工人上岗独立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考核,未经考核和考核不合格的不准上岗,否则造成事故,要追究领导责任。

3.3安全检查 3.3.1安全检查的内容

3.3.1.1安全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本厂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安全活动开展情况。

3.3.1.2公司的建筑物、生产工艺及操作、设备及装置、原材料及产品储运、安全及消防以及公司其他装备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3.1.3对压力容器、电器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等的专业检查。 3.3.1.4季节性的防暑降温、防冻保温、防雨防洪、防雷电及防风工作情况。 3.3.1.5节日前后要组织安全检查,对各班组岗位及库房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防火、防爆、防盗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3.3.2安全检查的时间和组织

3.3.2.1公司的安全检查由质保工程师组织车间班组人员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3.3.2.2班组的安全检查由车间主任组织班组长和岗位工人进行班前、班中巡回检查和交接班检查。

3.3.2.3专业性安全检查结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3.2.4季节性安全检查应根据本地区地理、气候特点、进行季节预防性检查。 3.3.2.5安全检查应有文字记录,并存档保存。 3.3.3整改

3.3.3.1对查出的每条事故隐患,要认真分析研究,落实整改,要求做到“五定”(即:定项目、定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定检查人),以求尽快消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3.3.3.2对所有事故隐患,必须抓紧整改,不得拖延,更不得互相推诿,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除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外,还要制定计划,分期整改,对已做“五定”的整改项目,如无故拖延并因此而发生事故时,则应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3.3.3.3对重大隐患项目,运用“隐患整改通知书”的方法,由质保工程师签发后,交有关部门负责人签收并负责处理。

3.3.3.4由公司将各月份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情况逐项记录。 3.4安全检修 3.4.1检修前的准备 3.4.1.1检修方案

检修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检修计划,做到项目齐全,责任明确,安全措施具体,对易燃易爆危险性大的岗位、设备还应单独编制详细的清洗、置换和防护措施,

以确保检修中的安全。

凡有两人以上参加的检修项目,必须指定其中一人负责安全,并将各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监护人情况详细填报检修方案。

检修前,要组织检修人员对检修工具、设备进行详细检查,保证安全良好,并办理好“动火证”,“设备检修停送电联系票”等手续。

检修单位负责人要认真组织编制和审查检修方案,要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并对检修人员交好任务,交好安全措施。

3.4.1.2清洗、置换

凡检修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均要由设备所属车间进行彻底的清洗、置换,经质量监测部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

设备的清洗、置换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易燃易爆物质必须采用惰性气体置换。 清洗置换的设备,必须进行分析检验,取样要有代表性,确保清洗置换的可靠性。 检修作业时,设备、管路上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应设立监护人的必须设立。 设备检修前除按规定清洗、置换外,罐内作业尚须用空气进行置换,使氧含量在18-21%之间。

3.4.2检修过程安全规定 3.4.2.1一般规定

对易燃易爆物质和蒸汽设备管道,必须切断物料入口阀门,如检修设备管道与运行中设备管道连通时,中间必须加盲板。

凡是机电传动设备检修,必须切断电源,并要悬挂“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凡贮罐、设备管道检修,要在切断的管道物料阀门上挂设“禁止启动”的警告牌。 凡从事有毒有害系统检修和事故抢修,要备好防护器具,以备应急之用。 检修照明用灯采用电压不超过12伏的防爆灯具,且电动工具要可靠接地。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多层交叉作业要设安全网、防护棚等安全设施,进入检修现场要戴安全帽。

3.4.2.2焊接作业安全规定

焊接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且动火证必须有效。

焊接动火,防火人由检修设备所属车间指派,危险性较大的动火还要由生产安全部派人监护。

动火现场的易燃物品应清除干净,并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 动火地点应远离乙炔瓶、氧气瓶。

氧气瓶应留有不低于0.5kg/cm2的余压,气瓶不得靠近热源,不得接触油脂和在日光下曝晒。

电焊工要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程,所使用的焊接工具、设备要符合安全标准。 焊接作业中,要配带好个人防护用具,在有毒气体车间检修作业应备好防毒面具和口罩。

3.4.2.3罐内作业安全规定

进入罐内作业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证”。

罐内除按规定清洗置换至动火要求外,还应用空气进行置换,其氧含量应在18-21%之间。

罐内作业中可视具体条件,采取通风措施,对通风不良以及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应采取间歇作业,不得强行连续作业。

对于在危险性较大的罐内作业时,应及时报告生产安全部,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 进罐前处理与检查。

1)必须切断电源,拔下铅丝悬挂“禁止合闸”警告牌。

2)切断或拆开与罐体相连的所有管线,拆开所有人孔盖,若采用切断物料管线时,必须在阀门上悬挂“严禁开闸/检修”的警告牌。

3)凡进入盛装过或易产生易燃易爆、剧毒、窒息性气体的罐、釜前,应进行气体分析,符合安全要求方准进罐,如遇紧急情况时,必须佩带适应的防护用品。

4)罐内温度应降至35℃以下。

5)进罐照明灯具应采用12伏防爆灯具,其导线,护罩绝缘必须良好,牢固。 6)检查罐内通风状况是否良好,必要时应采取通风换气措施。

(6)进罐作业必须由熟悉本岗位生产情况的人担任监护人,一般监护人不少于两人,监护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擅自离岗或调干其它工作。

(7)罐内作业要按设备深度设安全梯及台架,必要时应配备救护绳索或安全带,以保证应急撤离。

罐内作业时,严禁内外投掷工具、材料等。

需进入罐内清理有毒、有腐蚀性残留物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必要时应准备好急救用品。

(10)凡需进入盛装过或易产生易燃易爆物料的罐内动火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电焊工应严格遵守电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在离开时,焊接用具全部拿至罐外。

(11)罐内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共同检查罐内外确认无疑,监护人在罐内作业证上签字后,交回车间存档。

3.4.2.4电气安全规定

电气检修,要按电力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凡电气检修,必须执行电气检修工作票制。

凡是导电设备,线路工作必须停电作业,并在电源开关柄上挂有“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标志牌,不准任意送电。

在停电线路工作地段装接地线时,必须放电、验电,验明线路确认无电方可装接,并应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凡有可能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也要挂接地线。

凡工作所需装设临时线时,须办理临时线工作票,所架设的临时线距地面不小于2.5m,跨越道路不小于5m。

禁止带电检修作业,必须带电检修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由有带电作业实践经验的人担任。

电工在登高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防止电杆折断和滑梯事故。 3.4.3竣工与验收

3.4.3.1检修单位在检修完毕后,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3.4.3.2对检修中有改变的设备工艺,要向生产部门交待清楚,以使操作工心中有数。 3.4.3.3对设备、容器内的检修工作,必须详细检查容器内是否有遗忘工具或其它杂物。

3.4.3.4由于检修需要而架设的临时线,临时灯具以及检修过程中所加设的盲板或其它辅助设施均由检修单位拆除干净。

3.4.3.5检修竣工后,应由检修部门同车间联系进行单位试车。

3.4.3.6系统检修竣工后,公司与检修部门双方要执行交接验收手续,双方负责人应当场检查检修设备的质量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系统联运试车,双方确认符合安全检修质量要求后,应在检修验收单上签字,方可交付生产使用。

3.5安全例会制度

3.5.1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彻底落实,公司规定在每月一次的工作总结会议上要同时总结本月安全生产情况,布置公司下月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

3.5.2负责人应定期召开班组会议,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及时总结公司生产及安全情况,布置下阶段生产及安全工作。

3.5.3班级建立班前安全例会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总结前段安全生产情况,布置本天生产任务及生产中安全注意事项。

3.6消防器材管理维修制度

3.6.1消防器材放置在通风、干燥而且取拿方便的地方。

3.6.2消防器材,保持干净、整齐,防锈蚀,不得曝晒、雨淋,做好冬季防冻措施。 3.6.3消防器材定期检查,过期要及时更换。

3.6.4消防器材的管理由车间负责,车间、仓库等消防器材应定点、定人管理。 3.6.5消防器材无警不动。 3.7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3.7.1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电工按《电工技术规范》进行,严禁非电工人员乱拉乱接。

3.7.2仓库的电器和线路必须按国家《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行安装。 3.7.3车间、仓库消防重点部位,严禁私设使用电器。

3.7.4严禁使用不符合规格的保险装置,电器设备线路不超负荷运行。 3.7.5架空高压电力线不准通过建筑物、易燃易爆物品、堆垛上空。

3.7.6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不得擅离岗位,并对设备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电工修理,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

3.7.7电工对本单位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应检查维修,同时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绝缘摇测,发现短路和绝缘不良应及时维修。

3.7.8易燃易爆车间,仓库的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3.7.9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组织扑救。 3.8易燃易爆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3.8.1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岗位设置要求。

3.8.1.1厂房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与周围建筑物应留有足够的间隔,安全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

3.8.1.2加强通风,使其不致达到燃爆浓度。 3.8.1.3严禁烟火,杜绝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因素。

3.8.1.4所有电气设备和电气照明装置,都应采用防爆型的设备装置。 3.8.1.5避雷、静电接地线和各种电机接地线,必须完整无损。 3.8.1.6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保持好用。 3.8.2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岗位的规定

3.8.2.1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设备容器、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要经常检查,保持灵敏,准确好用。

3.8.2.2电闸和电源插座盖,要完好无损。

3.8.2.3不准用铁器敲打起盖,不能碰撞、拖拉,严禁穿钉鞋、化纤衣服进入操作现场。

3.8.2.4所用管路、阀门不得泄漏,所有法兰连接处必须有静电过桥。 3.8.3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管理规定

3.8.3.1易燃易爆物品要储存在专门仓库、地点,不得与其它物品混合储存。 3.8.3.2要分类,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及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应隔离储存。 3.8.3.3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不得在潮湿地方存放,受阳光照射易挥发、易燃物品,不得露天或在高温地方存放,必要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3.8.3.4容器、包装物要完整无损,否则应立即处理。 3.8.3.5机动车辆无阻火器严禁进入。

3.8.3.6库房内不得设置电闸开关,不得安装日光灯。 3.8.4搬运易燃易爆物品的规定

3.8.4.1装运前必须严格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3.8.4.2要轻装、轻卸,严禁震动撞击、重压倾倒和摩擦。

3.8.4.3装运工具在装运中不准用明火修理或用明火照明,途中停留,必须有人看守,并不得停留在工厂仓库附近及人口稠密的地方。

3.8.4.4不熟悉易燃易爆物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的人员,不得从事搬运工作。 3.9动火管理制度 3.9.1固定动火区的划定: 3.9.1.1固定动火区的划定,根据所在部门的火灾危险情况,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确定。

3.9.1.2经批准的固定动火区内允许各类明火作业,不需要办理动火许可证。 3.9.1.3固定动火区与禁火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0m,如果个别动火场所的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或设置在室内。

3.9.1.4批准后的固定动火区要有明显标志,固定动火区不得储存可燃性物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3.9.1.5公司内除固定的动火区及二级动火以外,凡属储存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助燃气体,氧化剂及易燃固体等物质的场所,及其设备、容器、管道、厂房周围10m范围内均属于禁火区。

3.9.2动火许可证的办理范围: 3.9.2.1因生产或维修工作的需要在禁火区内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3.9.2.2动火许可证由车间填写报质保工程师审批。

3.9.2.3车间应对本部门安全动火的安全措施负责,在办理动火许可证前,应对动火的设备、容器、管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3.9.2.4质保工程师对动火负责,在审批动火证时,必须确切了解动火场所周围的实际情况,严肃认真地进行审批,严禁不负责任的作法。

3.9.2.5动火许可证只能在批准的时间范围内使用,每次审批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0天,如动火期满工程未完,必须重新办理,严禁一证复用,一证多用,以工种代姓名,以言代证。

3.9.2.6申请动火部门要根据“动火许可证”提出的要求,认真落实动火前的各项安全措施,动火执行人对没按规定办理动火许可证或安全措施不落实时有权拒绝动火。

3.10事故管理制度 3.10.1伤亡事故管理规定 3.10.1.1定义

凡职工为了生产或工作而发生的人身事故或虽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由于企业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职工伤亡均属因工伤亡事故。

3.10.1.2伤亡事故的分类

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 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

多人事故,指一次事故同时负伤或伤亡三人及三人以上的事故,不论他的伤亡程度如何。

死亡事故,指同时死亡二人以下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发生符合劳动部发布的《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其中一条的负伤事故均为重伤事故。

轻伤事故,指职工因发生负伤而丧失劳动能力满一人或一个以上工作日的不够重伤的负伤事故,均为轻伤事故。

微伤事故,指发生负伤事故,而不够影响继续工作,一般可视为微伤事故。 3.10.1.3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

职工发生负伤事故时,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的人应立即报告岗位负责人,岗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报告安全责任人,并在一日内将负伤者情况及事故的经过,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报告书》。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多人事故,重伤事故或者死亡事故时,经理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快速报告主管局门。

凡职工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满一个工作日或超过一个工作日的一切事故,公司必须在事故发生后一周内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备案。

安全责任人应定期按规定向上级呈报事故统计表,并做好存档工作。 公司要建立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台帐,切实加强对伤亡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 3.10.1.4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车间发生轻、重伤事故,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由安全责任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规定填写报告书,必要时可召开现场会或座谈会,广泛教育其他职工。(微伤事故不作统计上报)。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事故时,应由劳动部门、公、检、法、保险组成联合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拟定改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上报主管局及有关部门,特种设备发生严重以上事故必须立即报当地技术监督行政部。. 凡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后果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无论事故大小,各部门领导都应严肃对待严格管理,对故意隐瞒伤亡事故不报的部门,要追究领导责任。

3.10.2破坏、火灾和爆炸事故 3.10.2.1定义

凡有一定政治背景,有意造成各种事故和无政治背景,但因某种原因而有意制造的各种事故,均为破坏事故。

凡是原料、半成品、成品易燃易爆厂房设备、管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直接损失一万元以上者,或引进人身重大伤亡者,均为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凡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损失200元以下者为火警事故。

凡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损失不足一万元和200元以上者为一般火灾爆炸事故。 3.10.2.2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发生火警在岗人员立即打“119”报警,同时积极扑救,在萌芽之中将火灾扑灭。 发生一般火灾和重大火灾,由当地的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组织调查,上一级公司消防监督机构组织实施。

特大火灾,由当地的公安消防机构或上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组织调查,并邀请当地人民检察院和监察、劳动、工会、保险等部门参加。

火灾扑灭后,要保护好现场,对现场进行勘查,不经公安消防部门同意,不得破坏现场恢复生产。

对所有被访问的现场人员,必须认真地如实回答消防部门的提问,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掩埋真象,互相窜供。

对查明的事故原因,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火灾发生的原因,要采取具体的防火措施,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

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在查清火灾原因和确定责任后,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并向起火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填写《火灾事故书》。

设 备 管 理 制 度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选用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设备验收与交接:

1.1新设备进厂后,由质保工程师和设备管理员一道开箱检查,按装箱单核对使用说明书、附件、工具及技术资料,并核对设备型号、规格及技术性能与合同相符后方可验收。

1.2新设备验收后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各种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到存入设备档案。

1.3新设备的安装应有该设备的安装布局图或说明书,应有批准手续,方可实施安装。 1.4新设备的试车运转工作由质保工程师组织实施,试车运转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5设备大、中修后,应由设备管理人员和车间主管人员验收,达到设备修理精度后在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单归档。

2、设备使用和维护:

2.1操作设备的工人必须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结构及一般维修保养技术。 2.2操作工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从事业务范围以外的工作。 2.3操作工人必须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

3、设备维修:

3.1设备的中修和大修,必须严格按照维修工艺规程进行修理。

3.2设备大、中修后,应根据检修单进行修理项目完成情况检查,并根据有关的规定进行空运转试验,以及必要的技术性试验和负荷试验。

4、设备零备件:

4.1外购进厂的零部析应由备件保管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入库,未进行油封的应按规定进行油封后入库保存。

4.2备件库的所有备件都应根据设备型号、类别等分架摆放,并有明显的标签。

5、设备报废:

5.1设备经多次的维修及达不到规定精度等级,影响产品质量时,无使用价值时办理报废手续。

5.2设备的报废程序:

5..2.1设备报废应由技术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审查核实主管公司领导批准后备案。 5..2.2设备报废批准后,由财务科销账,并核减固定资产。

防爆、防错装制度

1、目的

为保证气瓶充装安全,防止因不安全因素而发生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经营的各种气瓶。

3、基本要求

3.1气瓶在充装前,应逐只检查。用正确仪器、正确方法判断瓶内气体性质,分析确认瓶内剩余气体性质与欲装气体性质同属一种且不含相抵触成分,如发现问题,不准充装。

3.2气瓶充装必须使用防错装接头,充装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充装。如瓶体变形,瓶壁温度异常升高等。

3.3被油弄脏或沾有油脂的气瓶必须处理合格后再充装,不合格气瓶不准充装。 3.4充装台应采取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5Ω,电器及照明设施均应采用防爆型产品,充装操作人员不得穿戴化纤质地的衣服以及带铁钉的鞋,在充装场所严禁吸烟,禁止一切火源。

3.5消防器材要定位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要专人专责定期检查,发现不能使用或有故障的灭火器应立即上报领导和消防部门。使用灭火器时,拔出保险插销,喷枪口对准火源,按下压把,即可喷洒灭火(火警电话:119)。

气瓶建档、标识、按期检验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气瓶的管理,保证气瓶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的安全,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特制定气瓶建档、标识、按期检验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用于生产和经营的各类气瓶。

3、基本要求 3.1气瓶建档

3.1.1所有的气瓶,必须建立档案,气瓶的档案必须和气瓶的合格证有关内容一致,具体内容如下:

3.1.2各种气瓶的档案要按气体的分类建立,如果有难度,可按气瓶的分类分别建档。 3.1.3建档的气瓶,必须项目清楚、准确无误。 3.2标识

3.2.1各类气体的气瓶,必须标识清楚,充装介质识别标记的气瓶外表涂色和字样应符合GB7144-1999规定。

3.2.2对于给专用厂家使用的气瓶,要喷专用瓶有关内容,作为区分。 3.2.3气瓶的编号,要和气瓶档案的编号一一对应。

3.2.4作为气瓶检验年限的标识要清楚,以便于对于是否超限做出明确的判断。 3.3气瓶的按期检验

3.3.1各类气瓶要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已到检验周期的气瓶,未经检验,不得进行充装。

3.3.2经周期检验和提前检验的气瓶,要在原登记档案中,重新填写检验日期,经检验报废的气瓶,要填写已报废,作为说明。

3.4维修保养制度

3.4.1各类气瓶的防震圈、安全帽等安全附件要按要求佩带。 3.4.2各类气瓶要轻装轻卸。

3.4.3各类气瓶在充装前认真检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保证钢瓶漆色齐全,附件完好无损,钢瓶外表无沾染的杂物。

4、记录

4.1各种记录要填写齐全,字迹清晰、整齐。 4.2各种记录要按规定的周期进行保存。

用户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地获取用户对公司的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便于公司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保证用户的意见得到落实,为用户今后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业务用户

3、基本要求

3.1按收信式的方式: (1)电话

(2)用户信息反馈通知单 (3)走访用户或用户来访 3.2信息的处理

3.2.1对于用户电话反馈的信息,要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内容有:用户名称、地址、有关的信息内容、双方通话人员、接收人员应马上将此信息传递给公司经理,由公司经理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2.2对于用户反馈回收的用户信息通知单,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汇报,由总经理签署意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3对给用户处理的意见要及时地反馈给公司总经理。

3.4公司总经理针对客户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地改进存在的问题,使公司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使用、检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的安全使用,保证公司的财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的所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

3、基本要求

3.1新压力容器在使用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登记后,方可使用;新压力管道必须由具备管道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安装后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后登记后,方可使用。

3.1.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在使用时,必须进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运行的安全,并指定专人管理。

3.1.2压力容器、管道应建立台帐,加强对其进行监控。

3.1.3压力容器、管道的安全附件要保证灵敏有效,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 3.1.4压力容器、管道不得擅自对其进行改造,不能进行挖补、动火、动焊。 3.1.5严禁敲击带压的压力容器、管道。

3.1.6压力容器、管道发生泄漏,严禁带压紧固螺丝。

3.1.7从事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格证书。

3.1.8压力容器、管道应远离热源、明火,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质,远离腐蚀性物品。 3.2压力容器、管道的定期检验

3.2.1压力容器、管道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超期不得运行。

3.2.2压力容器、管道定期检验的资料,必须及时地存档保存,并进行登记。

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的管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设备工艺数值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

3、基本要求

3.1公司应建立计量器具与仪表的台帐,台帐内容包括名称、规格、编号、服务位置、检定日期、检定周期、检定单位。

3.2公司应由专人负责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的送检、校验、标识、检查等工作。 3.3强制性检定设备应按《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当地政府的规定送检,不需送检的计量设备应制定校验规程,并定期自校。

3.4计量器具应根据检定(校准)证书进行标识,检定标识分为合格、准用、不合格。 3.4.1合格:指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3.4.2准用:指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符合国家计量校准规程。

3.4.3不合格:指计量器具、仪器仪表不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程。 3.5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证书应妥善保管,不得随便丢失。 3.6禁止使用无检定日期,检定不合格,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

气瓶检查登记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气瓶在充装、储运、使用时的安全,特制定气瓶检查、登记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各类待充钢瓶。

3、工作要求

3.1气瓶的检查由钢瓶检查员负责,车间充装工进行复核,确认合格,给予签字。 3.2气瓶检查员负责年检气瓶及超期气瓶的登录工作。 3.3气瓶的检查,应逐只进行,检查的内容如下:

(1)国产气瓶是否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 (2)气瓶外表面的颜色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标记相符。 (3)气瓶瓶阀的出口螺纹形式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螺纹相符。 (4)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如果有剩余气体,应进行定性鉴别。 (5)气瓶是否在规定的检验期限内。

(6)气瓶的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和符合安全要求。

3.4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气瓶,要逐只按钢瓶的瓶号或制造编号进行登记,填写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处理方法或采取的措施。

3.5检验合格的气瓶,滚到固定的区域内,待充装。 3.6超过检验周期的要及时送检,不得违规充装。

4、记录

4.1钢瓶的检查记录要和气瓶充装记录相对应,,保存至钢瓶的一个检验周期。 4.2钢瓶的检查记录要认真填写、内容真实、编号清晰由专人进行管理。 4.3气瓶台帐要登录分类清晰,由专人进行管理。

气瓶储存、发放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气瓶储存的安全、分类清楚,发放的准确,避免错发、误发现象的发生,特制定气瓶储存、发放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各类气体气瓶。

3、基本要求 3.1气瓶储存

3.1.1入库的空瓶与实瓶应分别设置,并有明显标志。化学性质相抵触物质的气瓶,应分室存放。

3.1.2气瓶入库后,一般应直立储存于指定的栅栏内,并用链条等设施将气瓶加以固定,以防气瓶倾倒,对于卧放的气瓶,应妥善固定,防止其滚动,如需堆放,其堆放层数不应超过五层。

3.1.3对于限期储存的气体及不宜长期存放的气体,均应注明存放期限。 3.1.4气瓶在库房内应摆放整齐,数量、标识要清楚,要留有适当宽度的通道。 3.1.5库房内要通风良好,库房内电气线路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1.6储存钢瓶的周围应设立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库房外要有消防器材。 3.2气瓶的发放

3.2.1气瓶的发放,要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3.2.2气瓶的发放,要按标识一一核实,对于标识不清的,应进行重新鉴别标识,否则要严禁放发。

3.2.3对于化学性质相抵触的气体的气瓶,严禁同车发送。

3.2.4气瓶的发放要认真检查钢瓶的附件,瓶帽、胶圈等是否齐全,不齐,严禁发放。 3.2.5气瓶的发送过程中,要轻装轻卸。 3.2.6气瓶发送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办理好手续。

质量管理记录保管制度

1、目的

对各种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记录的控制与管理。 3.2车间负责过程控制中质量记录的控制。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的质量记录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公司办公室负责记录的统一管理,每季度对质量记录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4.2记录的使用由负责人填写并于月底交办公室统一保管。 4.3记录应规范,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数据准确。

4.4记录的借阅,由借阅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借阅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借出。

4.5保存的记录,必须保证在保存期内完好、不损坏、不丢失,各种记录的保存期限见质量记录清单。

4.6对于已到保存期限的记录,由保管人员填写记录销毁清单,内容包括:销毁原因、审批意见、执行销毁人员签名等,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进行销毁,销毁有二人在场,并在销毁单上签名。

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不合格气瓶的管理,保证钢瓶在充装储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各类气瓶。

3、基本要求

3.1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分别存放,并做出明显标记,以防与合格气瓶相互混淆。

3.2属下列情况的,送钢瓶检验部门进行处理: (1)不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 (2)原始标记不符合规定或钢印标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 (3)有报废标志的

(4)超过检验期限的,外观检查发现有重大缺陷或对内部状况有怀疑的 (5)气瓶生产国的政府已宣布报废的气瓶

(6)国外进口的气瓶,外国飞机,火车,轮船上使用的气瓶,要求在我国境内充气的 (7)颜色或其他标识以及瓶阀出口螺纹与所装气体不符的

3.3无剩余压力的气瓶,应先将瓶阀卸下,进行内部检查,经确认无异物的,置换合格。

3.4钢瓶附件不全或附件损坏的,应更换或维修。

3.5不合格气瓶,必须按要求进行处理,否则不允许充装。

3.6不合格气瓶的不合格项目应由气瓶收发员与车间充装工人同时确认认可。

4、记录

4.1所有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内容填写清楚。

4.2不合格气瓶的处理记录,必须与不合格气瓶的数量相一致,所有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保存时间不应小于一年。

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全面提高公司各类工作人员的素质,掌握工作岗位的知识,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各类人员。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领导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发放上岗资格证书。

4、安全教育种类

4.1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 4.2新工人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及相关技术培训。 4.3日常安全教育。

5、安全教育内容 5.1厂级

5.1.1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规定,本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 5.1.2本公司产生在生产、储运、使用方面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 5.1.3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5.1.4介绍本行业的事故案例。 5.2车间(岗位)

5.2.1本车间(岗位)生产特点和应注意事项。 5.2.3岗位路线、阀门布置及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 5.2.4其他培训内容 5.3日常安全教育内容

5.3.1定期要对全体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5.3.2设备检修或重大危险作业前,对工人进行的教育。 5.3.3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的现场教育。

用户宣传教育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用户更好地了解公司产品的性质,危险特性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并对气体产品的包装物有足够的了解,特制定此项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客户。

3、职责

3.1车间负责对到公司自提用户的宣传教育。

3.2公司押运员负责对公司送货的客户进行宣传教育。

4、宣传教育内容

4.1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4.2有关气瓶及气瓶的储存,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

5、宣传教育的管理

5.1安全技术说明书传递到客户手中,要对客户有些不清楚的内容进行解讲直至他们搞明白。

5.2对用户的教育,要使用户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气瓶的使用管理知识。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事故上报的管理,防止隐瞒事故情况的发生,特制定此事故上报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的各类伤亡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的上报。

3、基本要求 3.1伤亡事故的报告

3.1.1发生伤亡事故后,事故发现人立即向车间或分管负责人汇报,分管负责人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3.1.2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经过、地点、伤亡程度、原因、损失等情况,按《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1.3各种伤亡事故,公司要建立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台帐,切实加强对伤亡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 3.2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上报

3.2.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火警在岗位人员立即向有关人员报告,并拔打“119”“120” 报警,同时要采取相关应急措施,组织人员积极进行扑救。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质检部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抢救伤亡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

3.2.2火灾扑灭后,公司应追查责任,查明原因组织人员将事故发生的地点、经过、原因、损失情况,填写《火灾事故书》报当地安监部门。

3.2.4公司要建立事故管理档案。

罐 区 安 全 管 理 规 定

1、非库区管理人中、罐区操作及维修人员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严禁进入罐区。经批准允许的,必须在库区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非库区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运用及操作任何设备。

2、储罐区的管理及操作人员须经过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熟悉罐区各种设备的构造性能及使用要求,方准进行操作。

3、运行人员应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开关阀门,进行相关操作。

4、储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穿带钉鞋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的防静电鞋。

5、储罐区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经常清理罐区的杂物。

6、运行管理人员每天检查后要详细记录贮罐液位、压力、阀门开启状况,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储罐进液时随时检查液位和压力变化。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工作不得离岗。

7、检修人员进入罐区检修时,应事先通知罐区管理人员,并办理相关工作许可证。在检修作业中,阀门的开关须由罐 区管理人员操作。检修完毕须通知罐区管理人员检修结果,把开关阀门恢复到正常位置,方准离开作业现场。

8、储罐区不准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安全管理人员的现场配合下方准动火。

9、储罐区的避雷设备必须在每年雷雨季之前(

四、五月份)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应大于10Ω,不合格者应进行检修。

10、储罐区内的管道、阀门、法兰等设备、附件要经常检修,不允许有泄漏。

11、储罐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检修、更换,确保有效。消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罐区管理人员必须能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

12、液化石油气储罐,必须按规定的储存量储存,严格控制其储存量在该储罐容积的90%以下。

13、储罐必须在规定的工作压力下运行,严禁超压运行。

14、运行的液化石油气储罐 、管道、设备等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 15储罐的液位监测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发现液位不准要认真查找原因。储罐的安全阀(每年)、压力表(每半年)、液位计应定期校验,必须保证其灵敏可靠。

16储罐和管道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管道的静电跨接线要保证完好,开启阀门应注意开关速度,管道内液体的流速要控制不大于3米/秒,防止产生静电。

三、岗 位 责 任 制

经 理 岗 位 责 任 制

1、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2、负责组织制定公司有关方针、目标,负责公司各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

3、负责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安排,明确岗位,明确职责;

4、定期组织召开各种会议,解决公司部部门存在的问题,总结布置公司的各项工作;

5、组织制订并发布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负责任免质保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在经理领导下,分管全公司管理和技术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及公司的有关制度。

3、领导和修订工艺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等,并督促保证各种规程落到实处。

4、搞好公司职工的技术和专业的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质 保 工 程 师 岗 位 责 任 制

1在经理领导下全面负责瓮各项质量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质量方针。

3、组织《质量手册》的编制、执行、运转和修订。

4、督促检查各岗位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负责对生产中的质量问题的处理。

5、领导和组织对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个性并督促各种规章、规程的执行。

6、组织做好公司压力容器、各类计量器具的定期检验校定工作。

安 全 员 岗 位 责 任 制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牢固树立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抓好四防工作,监督检查生产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协助有关人员制定防范措施。

2、对新工人进行车间安全教育有考核,参加制定和修订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负责督促实施。

3、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最有紧急情况或违章作业,有权停止其工作,并立即组织处理。

4、负责公司事故统计、上报、参与事故调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充 装 岗 位 责 任 制

1、负责气瓶充装,专人开机,密切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

2、经检瓶员检查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气瓶方能充装,并填写充装记录。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保证安全生产。

4、认真检查,确保气瓶规定压力,避免漏气,杜绝空瓶和有气气瓶相混。

5、按规程保养设备,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6、认真按额定重量充瓶,保持气瓶存放整齐,工作场地清洁卫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工作现场。

设 备 维 修 工 岗 位 责 任 制

1、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负责对公司充装设备和水、电设施的检查保养维修,保证设备状态良好。

2、经常检查设备运转状况,出现异常现象,及时维修。

3、专人领取管理工具及零配件,领取时以旧换新并妥善管理。

4、清理、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

检 瓶 员 岗 位 责 任 制

1、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负责做好液化气瓶的充前、后检验工作;

3、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程序;

4、对充前、后检查出的不合格瓶应标识清楚,并进行隔离处理,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5、充装前检验不合格气瓶不允许充装,充装后检验不合格气瓶不允许出厂;对超压超量充装或有泄露的气瓶,规定处理合格后方可是出厂;认真做好记录(处理结果、措施)。

收 发 员 岗 位 责 任 制

1、收发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

2、严格履行收发手续,认真做好收发记录。

3、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把质量检验关,对不合格气瓶不准出厂。

4、工作中要礼貌待客,文明经商,严禁对顾客敲诈勒索。

5、保持工作场地清洁卫生,气瓶存放整洁有序。

维修工岗位责任制

1、维修质量责任制:

1.1维修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必须遵守工艺规程,保证维修精度,提高维修质量。

1.2合理使用专用工具,不野蛮作业,以防损坏工件或影响维修质量。

1.3设备出现故障,随叫随到,必要时集中实力进行抢修,做到修复快,质量好。

2、设备维修保养制:

2.1维修人员必须做到熟悉设备性能、原理、结构和使用维护方法。 2.2维修人员要经常对生产现场进行巡视,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转和故障苗头及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2.3设备修复后,必须清理现场,做到整洁、卫生,确保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3、维修安全生产制:

3.1上班前安排工作时,要做到事事讲安全,时时注意安全,处处保证安全。 3.2维修较大设备,必须做到对起重工具的检查,了解工件的重量,配备得当后,方可工作。

3.3维修中需要汽油清洗零件时,严禁烟火,一定要避开电门和明火。

3.4在焊接工件时,必须注意防火,完成工作或下班前一定要清理现场,保证安全, 3.5焊接时必须配带保护器具,杜绝野蛮作业。

第三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学习心得

三体系学习心得

——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

公司管理手册自5月15日发布实施以来,我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和工程技术部组织部门成员认真、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加深了大家对管理体系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于2010年5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管理手册

三体系管理手册是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描述,它是全部体系文件的“索引”,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特殊的意义,是管理体系中的a层文件。

公司管理手册确定了公司管理方针: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并制定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手册的内容包含了管理体系运行的一系列相关的程序描述,和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的界定,制定了管理体系的运行准则。我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是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管理体系的日常维护、年审和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整理。

第二层次: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就是为了完成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其内容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b层文件。

公司根据管理手册和公司运营特点,制定了20个程序文件,用于支持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程序文件详细的规定了公司运营中各个部门的过程职责,并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步骤和方法。设计到我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的程序文件主要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施工安装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符合事件处置控制程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改进过程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第三层次: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一个程序文件可分解成几个作业文件,能在程序文件中交待清楚的活动,就不再编制作业文件;作业文件与采用要素的程序相对应,是对程序文件中整个程序或某些条款进行补充、细化,不脱离程序;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规范不作为作业文件,单独在“标准规范目录”中体现。在作业文件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

做,应采用什么方法、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w1h原则。作业文件的内容是描述为实施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活动。作业文件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c层文件。 公司的作业文件由各个部门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制定,用于支持程序文件,使之便于操作。

通过此次的管理体系学习,我部成员对管理体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管理体系的一些理解: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在于通过按照标准要求使公司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使得公司产品在质量上满足顾客要求,并达到公司自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整个环节中,过程的概念一直贯穿其中。所以我对过程这一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公司的质量、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就是按照过程建立。 对单个过程的管理,基本思路是采用pdca的方法 1) 过程的策划。 2) 过程的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按照策划要求组织实施,使过程正常运转起

来。在实施中,应当对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3) 过程的检查。

对过程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过程进行确认。所谓验证,就是对过程输出进行某种方式的测量,然后对照输入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如果符合要求,说明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存在问题,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4) 过程的改进。

过程经过检查,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改进。也就是对过程的结构、输出、输入、活动、人员及其它资源进行改变,甚至可能导致对过程的重新策划。

对公司内各种过程或部门内各种过程的管理,也是采用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是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应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 过程的识别

识别过程可能会遇着两类情况。一是过程已经存在,则仅是过程的识别;二是过程尚未存在,那么此时的识别即为对该项过程的策划。 2) 理出关键过程

企业的过程网络非常错综复杂,不管是对于哪一级管理者来说,理出关键过程,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对质量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3) 简化过程

过程越复杂,过程的结果、运行成本、管理难度、失控可能性等各个方面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我认为是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功。所谓简化,一是将过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小过程,二是将不必要的过程取消或者合并。 4) 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

由于过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管理中应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将资源尽量用于重要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次要过程可以放弃管理,可以不给予资源保障。 5) 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

要使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并执行程序。没有程序保障过程就会混乱,结果是过程要不未能完成,要不输出达不到要求。我认为程序的类型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已形成文件的书面程序,一种是以工作习惯形成的一些潜规则。一个公司的潜规则不能太多,应受到控制,有所节制。 6) 严格职责

任何过程都需要人去控制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严格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介入。 7) 关注过程接口

所谓接口,是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和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处。如果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过程的运作就会出问题,而这可篇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武汉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标准 wises-sc-2009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手册

编制:贯标工作小组 版本号:a 武汉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xxxxxxx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ltd 手册修改记录

目 录

0.1 最高管理者声明

0.2 管理方针、目标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 公司简介 0.5组织结构

0.6 过程职能分配表 1.前言 2.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和相关方为关注焦点 5.2.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 5.2.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危险源控制 5.2.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3 管理方针 5.4 策划

5.4.1管理目标

5.4.2管理体系的策划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6 资源管理 3.1 6.1资源的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 4.1 产品实现与运行控制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7.2.3顾客沟通

7.3 设计与开发(删减) 7.4 采购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 7.5.2确认过程的控制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7.5.4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装臵的控制 8.1 总则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8.2.2 内部审核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8.2.5 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 5.1 测量、分析和改进篇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红河恒林化工有限公司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我公司从2010年编制引入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从管理上较原来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现将近四年来体系运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言

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2010年3月我公司编制了第a版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于2010年3月9日公司开始全面运行。通过体系的运行控制、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相关规定、制定完善作业指导书等多项措施对各质量过程控制、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进行控制,自体系运行以来,公司所有的部门都按照体系的要求执行。未发生任何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事件及,有效降低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二、体系运行成效

公司于2010 年开始建立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至今体系已经运行达4年之久。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为员工创造了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而且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公司的行政文件、体系文

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各部门都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质量纪录清单等,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质量检查,运用数据分析等各种科学手段,对系统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力求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预期方针、目标的实现。

(二)促进了公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定管理者职责,各项内部事务工作都制定了文件化的工作程序,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让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克服以往那种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使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系统、规范的要求。

(三)制定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质量目标检查,各部门基本实现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且各部门依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严把质量关,使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 100%、用户满意率达到85%以上。

(四)对我公司生产区域涉及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职业健康进行了相应的风险辨识与评价,通过管理程序的运行控制、严格执行三层次文件相关规定、制定作业指导书等多项措施对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根据公司环境、职业健康目标、指标,制定了管理方案;收集了各业务部门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公司生产区内环境、职业健康目标的实现,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存在问题的纠正改进措施 i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说=写=做”。即“写下要做

的,做所写的,检查所做的”。质量体系管理的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对导入体系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公司执行体系标准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内部体系审核和工作质量检查等发现,部分人员对公司推行管理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因为iso标准中概念太多不好掌握。公司现有的管控程序虽然很规范,做到了事事有记录,时时有记录,但太细,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工作成本上升问题等等。所以,有效运行体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地实践,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持续改进,切实将iso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相融合,促进公司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机关效能的全面推进,最终实现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鉴于此,改进措施如下: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管理者推动是关键,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首先,管理者要树立质量、安全健康意识,做履行职责的明白人、带头人。其次,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施最终的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惩。再次,为有关的过程、部门的质量职能质量活动,提供履行管理体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和评价准则,诸如作业指导书、评价与验证规范等,并配置必要的资源。最后,管理者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强化日常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沟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与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二) 提高意识,加强培训

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若要提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意识,加强管理水平,就要抓好管理培训。管理培训内容是一个要求不断提高的纵向过程;对培训对象而言,一个从高层领导到一般管理人员,再到一线操作人员的全员培训,这是一个横向过程。由此可见,教育培训贯穿于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所有人员和所有与质量相关的过程。管理培训的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意识,首先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并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然后针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对领导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着重于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内容和人文因素,对基层员工培训则应以本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知识为主。同时抓好技能培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

(三)人人重视,人人参与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某个、某几个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每一名员工。首先,最高管理者质量管理的驱动者,观念、意识、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是公司全体员工参照效仿的典范,正如一艘大船上的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其次,各科室与各基层单位组成质量管理链的各个节点,任何一个节点的失控,都会导致质量管理运行不畅。因此各部门都应积极投入质量管理活动中,齐心协力完成其在服务实现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能。再者是个人参与,个人是团队最小单元,生产的具体操作者,所以他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或要求的重要性,以及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要求将会造成的损失,进而自觉地去识别和解决服务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

题。只有每个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减少差错,防微杜渐,才可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四)加强管理的过程控制

体系管理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公司要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过程控制的重点要抓工艺管理,工艺是产品建设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操作规程管理、生产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调配、生产环境等都要由操作规程提供基本依据(简称人、机、料、法、环)。这就要求管理者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识别,并对关键过程进行重点控制。

事实证明: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公司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符合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按照iso9001:2008 标准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积极开展过程控制、客户满意度的测量、服务、纠正预防措施等有效的持续改进工作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会克服种种困难将体系的运行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好的成果。篇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北京中油宝石油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依据gb/t50430-2007 gb/t19001-2008 gb/t24001-2004 gb/t28001-2001标准)

文件编号:zyb/qeom-2011 版本号/修改状态: 受控状态及分发号: 编制人: 文件编制小组 审核人: xx 批准人: 吕小华 2011年3月10日发布

2011年3月10日实施 篇五:(2013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q/jtd 天湖供电局企业标准 q/jtd-20308001-2012 代替q/jtd-20308001-2008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手册 2012-12-01发布 2013-01-01实施 天湖供电局 发 布

目 次 目

次 ................................................................................................. 1 前

言 ................................................................................................ 2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 3 1

范围 .............................................................................................. 3 1.1 总则 .............................................................................................. 3 1.2 应用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4 4 管理体系 ............................................................................................. 4 4.1 总要求 ............................................................................................ 4 4.2 管理体系文件 ....................................................................................... 5 5

管理职责 .......................................................................................... 7 5.1 管理承诺 .......................................................................................... 7 5.2 关注焦点 .......................................................................................... 8 5.3 管理体系方针 ...................................................................................... 8 5.4 策划 .............................................................................................. 9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 14 5.6 管理评审 ......................................................................................... 16 6 资源管理 ........................................................................................... 16 6.1 管理体系的资源提供 ............................................................................... 17 6.2 人力资源管理 ..................................................................................... 17 6.3 基础设施管理 ..................................................................................... 17 6.4 工作环境管理 ...................................................................................... 18 7 供电和服务的实现 ................................................................................... 18 7.1 供电和服务过程的策划管理 ......................................................................... 18 7.2 与电力客户有关的过程管理 .......................................................................... 19 7.3 电力工程设计管理 ................................................................................. 21 7.4 采购管理 ......................................................................................... 22 7.5 电能供应和服务过程管理 ........................................................................... 23 7.6 计量和测量设备管理 ............................................................................... 25 7.7 电力运行过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 25 7.8 电力运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 26 7.9

电力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 .......................................................................... 26 8 测量、分析和改进管理 ............................................................................... 26 8.1 总则 ............................................................................................. 26 8.2 管理体系监视和测量管理 ............................................................................ 27 8.3 不合格品管理 ..................................................................................... 29 8.4 数据统计和分析管理 ............................................................................... 30 8.5 改进管理 ......................................................................................... 3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天湖供电局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职能图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天湖供电局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天湖供电局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能供应和服务流程图 q/jtd20503014-2008 前 言

《职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手册》根据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以下简称“管理体系”)编制。 2012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与2008版的不同点为: 1. 全文根据xxxx”xxxx”的要求重新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凡是”xxxx”明确规定的输入和输出,《管

理手册》将强调对过程的控制(如“三集”中明确规定物的集约化管理,《管理手册》在描述7.4“采购”条款时,重点强调的是对进库物资品质的监督和向主管部门进行采购物资品质的信息反馈)

2. 根据xxxx三集五大的要求对局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做了调整; 3. 根据调整后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对管理职能做了相应的修改; 4. 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对手册全文的结构做了编

辑性修改。 5. 根据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对手册中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条款的文字

做了修正。 6. 在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与农电网管理有关的xxxx企业标准的目录。

为便于使用者准确地理解管理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条款的对应关系,凡管理手册段标题引用管理体系条款的地方,均用小五号黑体注明与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条款的标题,没有标注条款标题的为《管理手册》的要求。

本标准为天湖供电局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中的一项标准,列入第三项“电力生产管理”模块。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天湖供电局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天湖供电局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由天湖供电局局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飞玲、陈家炜。

本标准2008年首次发布,2012年第一次修改。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1 范围 1.1 总则

《健康安全环境质量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为天湖供电局规定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要求,并阐述了本局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 承诺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 证实有能力稳定地提供电能供应和服务,保证满足电力用户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增进电力用户、社会成员和员工的满意程度; 确信天湖供电局在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能的供应和服务过程,符合所声明的管理体系方针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

通过第三方认证,确认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和注册。 1.2 应用

《管理手册》规定的所有要求,均适用于220千伏及以下电能供应和服务以及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活动。

考虑到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1.1条款中的注1对产品定义为“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天湖供电局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为电能的供应和服务,不包括7.3条款“设计和开发”,故予以删减。 但考虑到在输变电网架规划和工程设计与电能供应过程中的质量(电能能耗、环境保护、供电半径等)与优质服务、环境保护等均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故电力工程规划、设计应按照7.1条款的7.3.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和7.3.4“设计和开发的评审”、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7.3.7“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条款控制。对7.3.1“设计开发的策划”7.3.3“设计开发的输出”和7.3.5条款“设计开发的验证”予以删减。单删减上述三个条款并不影响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和能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q/gdw 340-2009 《农村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规范》 ——q/gdw 519-2010《配电网运行规程》

——q/gdw 520-2010《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范》

——q/gdw 512-2010《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本手册采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3.2本手册中出现的术语“产品”,按照1.2条款的定义。 3.3 “jtd”为杭州天湖供电局的汉语拼音缩略语。 4 管理体系

(对应iso9001:2008标准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

(对应iso14001:2004 标准第4章“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对应ohsas18001:2007 标准第4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01范围

第四章规定了局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要求、程序、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适用于局最高管理层(管理者代表),局办公室在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4.02 管理内容和要求 4.1 管理体系总要求

(对应iso9001:2008标准4.1.条款“总要求”)

(对应iso14001:2004标准4.1.条款“总要求”) (对应ohsas18001:2007标准4.1.条款“总要求”) 4.1.1 管理体系建立 4.1.1.1 按照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1.2条款“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当《管理手册》在描述相应的要求涉及到本局的管理体系时,简称为“三标一体”,下同)。

第四篇: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人防护

1. 2. 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 实验室外禁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止穿防护服。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 4. 5. 6. 7. 8. 9. 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性的材料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区之前必须进行“六步法”洗手。 架必须擦拭、消毒。 二. 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2.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3.严格禁止用嘴吸液。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里。禁止舔标签。 3.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4.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5.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6.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

7.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工作台表面应消毒。

8.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三.菌种管理制度:由于微生物细菌室工作内容仅限于临床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因此本工作完成后作灭菌消毒处理,原则上不保留菌种。

第五篇: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手册

介绍了微生物实验中使用的标准菌的验收、制备、保藏、 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规程 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实验用标准菌种的验收、制备、储管、使用、以及销毁等的相关规定。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评价防腐剂和抗菌剂的抑菌效果和确认灭菌效果、检验方法的验证、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样品检验时的阳性对照等。

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1.标准菌的来源

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MCC)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或由上级药检部门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黑曲霉的0代菌种为保存于含15%甘油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的孢子悬液冷存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的标签CMCC

(B)代表细菌(bacteria),CMCC(F)代表真菌(fungi)每种菌具有固定的代号。

2.标准菌的验收

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储存于2~ 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

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

3.2培养基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复苏、复壮.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用于生孢梭菌复苏、复壮.

营养肉汤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

3.3操作步骤:

a.打开洁净工作台。

b.在安瓿的外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并让其自然风干。

c.用一小砂轮在安瓿的上部划一条线,用手轻轻将安瓿掰开(开启安瓿时必须小心,因为安瓿遇热时可能会破裂)。

d.以无菌方法用一无菌吸管从已准备好的上述液体培养基中移取0.5~0.8 ml到安瓿中。 e.轻轻地旋转安瓿以使冻干菌种和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合并完全溶解。

f.用无菌吸管将安瓿内菌液全部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

g.根据安瓿上所标明的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应的温度(细菌培养温度30~35℃,培养18~24小时;真菌培养温度23~28℃,培养3~5天。观察是否浑浊,浑浊说明菌种复苏生长;若不浑浊,细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真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14天,若仍未浑浊,灭菌处理。

h.黑曲霉的菌悬液先室温待菌悬液融化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管内液体1~2滴滴在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用吸管涂布均匀,置23~28℃培养5~7天,斜面正面为黑褐色厚绒状,色泽均一,不应有杂色,斜面侧面无色,接近菌层培养基略带黄色。确认后用含有0.05%(ml/ml)的吐温-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脱到无菌试管中。

i.取经复苏后的上述细菌菌液8-10ml至液体培养基中按g项操作对菌种进行复壮。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100ml2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分装于冻存管。每个菌种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其余作为储备管。黑曲霉的h项下洗脱液按h项下方法进行复壮,制成复壮后的孢子悬液20ml。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20ml 、3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封存于冻存管。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其余作为储备管。将上述制备好的冻存管逐支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编号、代次、制备日期、制备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等。

j.储备菌种管制备成功,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3.4菌种确认

用无菌接种环从质控管中取细菌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细菌生长的鉴别平板上,划线分离出单个菌落。然后在30~35℃下培养2~3天;同样的方法取真菌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并在23~28℃下培养7天;培养后,观察其菌落形态,应符合该菌种形态特征。

3.5污染处理

假如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他菌落生长,则说明或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将此被污染了的培

养物灭菌处理。可寻找原因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作为第四代。并重新制备储备菌种管

3.6菌种的传代与保藏

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因此,当原始菌种复溶并转至新培养基内生长,即认为已传代一次,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的菌种为第0代,冷冻干燥的原始菌种开启后转种后为第1代,直到第3代为工作菌种。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

菌种的传代保藏过程

3.3项下标准菌的复苏为传第一代,复壮为第二代。 传第三代时取1支冻存管自然解冻,将其转接斜面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此时,工作用菌种为第3代。工作用菌种,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定期传代(W3),一类用于实验用(S3)。

定期传代用菌的传代其操作步骤如下(斜面接种法):

(1)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菌种斜面后,应在室温放置约30分钟。

(2)将装有新鲜配制的培养基菌种保藏管管壁上注明菌名及接种日期,和传代菌种一并移入洁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灯照射一小时。

(3)关闭紫外灯。点燃酒精灯,左手握住菌种斜面,将管口靠近火焰上方,右手拿接种棒后端,将接种环烧红约30秒,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往返通过三次。

(4)右手用无名指、小指及掌部夹住管塞,左手将管口在火焰上旋转烧灼,右手再轻轻拔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先在近壁的琼脂斜面上靠一下,稍冷后再至菌苔上,刮取少量菌苔,随即取出接种棒并将菌种管口移至火焰上方。

(5)塞上管塞,左手将菌种管放下,取营养琼脂斜面(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一支,照上述操作打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至琼脂斜面的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划线,一直划到斜面顶端,使细菌接种在斜面的表面上。

(6)取出接种环,在火焰上方将培养基管盖上塞子,然后将接种过细菌的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7)将已接种好的细菌管置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22 ~24h,真菌管置23~28℃真菌培养箱最多培养7天。

当工作用菌种传代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如:(W3)可直接转接为(W4)。按上述程序操作,直至(W4)转为(W5)为止,需重新接种,旧的工作菌种进行销毁。

菌种斜面的培养、保藏条件及时间

菌种培养条件及时间培养基保存条件及时间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生孢梭菌(CMCC(B)64941)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23~28℃ 最多7天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黑曲霉(CMCC(F)98003)23~28℃ 最多7天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602)30~35℃22~ 24h营养琼脂培养基2℃~ 8 ℃保存3个月

注:菌种斜面1次/周观察状态是否正常。

3.7菌种的使用及销毁

每次进行菌种复活时,只能复活一个菌种。如果要复活其他菌时,应对所用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每次操作,都应进行记录。菌种管上应贴有牢固的标签。标明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传代人、编号和传代日期、贮存条件、有效期至等。

废弃菌种及实验用品废弃物的处理:121℃ 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记录。

上一篇:市网格化工作总结下一篇:生物说课稿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