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跟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是为培养和造就人服务的。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文性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太极拳教学的人文探索,探讨了人文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认为体育教学方法应更具弹性,教师应给予学生更为多样化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第一篇:尝试教学法论文范文

作文教学改革尝试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存在弊端,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我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尝试中,推行了快速作文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强烈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演讲能力,而且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作文教学;改革;尝试

据了解,许多教师历年来作文教学总是:“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弊端。为了改变这种弊端,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尝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演讲能力,而且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益。其措施是:

一、在快速作文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严责紧逼,触发写作灵感,快速作文必须要有压力触发灵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无从获得灵感。而灵感的获得要靠信息的储备和积极思维,但信息的触发最关键。曹植七步诗的创作来自七步内做不出诗就是杀头的压力和逼迫,灵感突如其来;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的发现来自进入浴缸那一刹那间的大彻大悟;王勃挥笔而就的《滕王阁序》是在严责紧逼的情况下灵感突发而成的。

2、营造氛围,进入意境。习武练功者强调排除杂念,才有收效。学生快速作文同样也要专心致志。我每次进行作文指导时都要求学生做到:眼望白板,双辰紧闭,屏住呼吸,目不斜视。

3、储备信息,领悟技巧。快速作文的素材积累,离不开快速阅读。阅读是基础,作文是阅读的体现。近几年来我要求学生每天记一句格言、警句,多读书报,并做好读书笔记。阅读范围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街谈巷议,不管是名人轶事,还是历史典故,兼收并蓄。其目的是扩大知识范围,储备有效信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学习,学生们领悟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说明文的方法与顺序等。

4、明确目标,一气呵成。过去有的同学写作文潦草从事,急就成章,漫无边际地胡扯。有的同学作文开头写几句乃至一段,觉得不尽如人意,便撕了再写,写得不好,再撕再写。针对这种情况,我来个先补牢而不致亡羊。我对学生说:开车司机总是一路顺风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医生做手术总是一次成功,否则性命尤关,今天我们写作文同样要一气呵成,顺利成章。接着就某个题目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列提纲,最后让同学们读读题目的写作目的。经过多次如此的准备,作文时就能目标明确,挥笔而就了。

二、快速作文的教法

结构的组合不同,效果是不同的。如金刚石与石墨,其元素都是碳(C),但由于原子结构不同而功能迥异;在古代的田忌赛马中,孙膑对结构稍作调整,结果一负二胜,扭转了原来的局势。传统作文教学的结构模式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我的快速作文的教法是:

1、出示题目,抓住题眼,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抓住题眼的基本要求是抓住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审题,使作文不跑题。进一步的要求是合理的布局谋篇。例如:在出示《谈中学生看电视的利与弊》的题目后,要求学生们看题目要克服片面性,不要绝对化,学生们抓住题眼后,一致认为此作文要用“总——分——总”的结构。即①提出看电视的问题;②谈利;③谈弊;④我们的正确态度。经过这次作文的练习,学生们抓住了题眼就掌握了此类作文的结构特点。如再写《怎样看待读课外书籍》、《当班干吃亏吗》、《小议开卷有益》、《中学生要不要做家务活》、《起绰号是不文明的吗》、《上网有错吗》等题,就能触类旁通了。

有些材料作文,其题目就在观点之中。我要求学生通过命题,找准观点,抓住题眼,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材料:上帝领着一位教士去参观地狱和天堂。他们来到一个房间,看见一群面带饥饿神色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只因为手持的汤勺勺柄太长,所以谁也无法把肉汤送进自己的口中,上帝说。这就是地狱。他们走进另外一房间,这里同样飘溢着肉汤香气。一群面色红润的人手持长把的汤勺,把肉汤喂进对方嘴里,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读完这材料后,我所任的初中三年级147班45位同学拟出20多个不同的题目,经过筛选,确定最佳题目为《机遇同而结果异》、《乐于奉献,才有幸福》、《要善于把握机遇,利用条件》、《克服个人之弊,发挥集体之利》、《天堂与地狱只有一线之差》等。

2、启发诱导,激活思维,即席对话,顺理成章。命题之后要进行10分钟的对话讨论。要让学生们快速读题意,谈构思,为快速成文奠基础。同时,我每次都将作文的目标、文体、要素、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板书出来。如写体裁不限的半命题作文《生活》,我指导学生用添加因素快速审题法。即在原题目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凸显题旨,化难为易。要写记述文则用《多彩的生活》、《生活的甜酸苦辣》、《难忘的初中生活》;要写议论文则用《珍惜生活》、《生活的启示》等。经过课堂即席对话,使同学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达到了师生心理共振,情感共鸣,思路同步。

在写《谅解是美德》一题之前的师生对话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准备用蔺相如谅解廉颇结果将相和好与庞涓妒忌孙膑结果葬身于马陵道的典故作对比论证;有的计划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心灵”和熟语“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作理论论据;有的打算用村民抗旱争水的风波作举例论证。有了如此的搭桥铺路,下一步的作文就能顺理成章了。

3、一鼓作气,快速成文,挥笔而就,水到渠城。在做好前两项的基础上,学生已心有所思情有所感,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在半小时内写好600字左右的文章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时绝大部分学生为了竞争早就急不可待了。我还要求学生快工出细活,字迹要工整,标点要规范。同时对个别同学还要继续提醒点拨。在学生作文时,我巡视,督促、检查。对先交上来的作品快速浏览,掌握典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总结时进行作文理论上的写法指导。在《看啥学啥》的看图作文中,三(1)班张杰同学30分钟交首卷,末卷用了43分钟。而在《今日家乡人》的命题作文中,三(2)班的李金华同学25分钟交首卷,末卷也只用了40分钟。

4、即时反馈,集体评论,交换信息,识别优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快速作文则要求快速修改。作文收上来后,立即进行集体评论、修改。这样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我要求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一展风采。评论标准就是审题时师生对话提出来的标准。此时还要再次向学生强调作文要求,让学生评议、批改有目标、有依据,由于时间所限,集体评议只做宏观评估,互相修改也不过多的作微观细改。程序上是先集体评议,再互相修改。集体评议作文每次为而至三篇。每篇被评的作文,由作者登台朗读,并提名两人评议,另外,老师即席指名二至三人发言。互改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同桌互改,二是各组互改,三是组与组交换改。(三种互改每次只采用一种)

5、总结提高掌握套路,领悟真谛,顺应规律。从文艺创作上讲,文无定法,但从领悟教材练习写作文上讲还是有章可循的。我在每一次作文总结时,重点只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个套路,让学生领悟真谛,顺应规律。长此以往,同学们便能有所变通,能举一反三,得心应手了。如前面提到的写《谈中学生看电视的利与弊》、再如作文中存在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都能解决了。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今日家乡人》,不少同学用大量笔墨写:今日家乡新盖的楼房、宽阔的马路、田园的风光和丰收的景象等,至于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物活动只是寥寥几句。我总结时,在肯定同学们真挚的感情、细腻的描写、优美的词句和流畅的语言之后,讲了一个笑话:一位女士兴致勃勃地去照相馆取照片,发现照片只有下半身,她当时就把照片给撕了。尽管照相师傅反复解释:“你看,我把你的连衣裙上的花都照得很鲜明,连凉鞋上的花蝴蝶显得特别清晰。”可那女士还是不依不饶。从这个笑话中,同学们悟出了突出中心的重要性。

三、快速作文的效益

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写”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过去一学期老师要求学生写十篇作文,有的还完不成。而今一学期普遍都写三十多篇,最多达四十篇。几年来,大多数同学能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同学们对山川田园景象充满了热爱之情,对农民的辛勤劳动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这一切都倾注于笔端,父辈们为了摆脱贫困而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激发着同学们奋力拼搏努力向上的精神皆流露于字里行间。

2、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因为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3、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快速作文结构紧凑训练幅度大。作文修改评讲都在课内完成了。学生不再有课外写作的负担和长期等待老师批改才发下来的冷漠心态。课余时间可以尽情地读书、看报、写日记;老师也不再为“精批细改”发愁了。从根本上把老师由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探索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快速作文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是立竿见影的。如我教的127班中考语文在全县获奖。

总之,当代中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我在作文教学中,既引进了竞争机制,又进行了素质教育,教学效益是显著的。

作者:赵桂斌

第二篇:人文体育教学尝试

摘要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跟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是为培养和造就人服务的。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文性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太极拳教学的人文探索,探讨了人文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认为体育教学方法应更具弹性,教师应给予学生更为多样化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 人文体育教学太极拳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对何为“人文”人们众说纷纭,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由此产生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等问题,奠定了探讨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石。教育的人文性同样以此为出发点,探索何种教育对受教育者最具人文关怀。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本质就是借助体育教育对人的健康体魄、健康心理、良好道德情操、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塑造,以为培养完整的人做准备,教育活动的过程受到即便是不超过、至少也是与结果同等的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由的歌颂、对情感体验的重视。

二、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教学方法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人文体育教育的主张

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师传授和示范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定位——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太极拳是很多学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笔者通过对以往教学效果的观察中意识到,学生们对太极拳学习的目标定位并不一样,他们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各不相同,他们在学期末的效果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有显著差异,在紧接着的第二个学期,笔者通过回访了解到,几乎所有学生不能完整打完整个套路,绝大部分学生只记得不超过5个动作,这个结果着实让人震惊,但却是事实。回顾一个学期的太极拳教学,师生们都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作为教师,笔者没有丝毫懈怠,无论是示范还是讲解、纠错都非常认真细致,作为学生,其表现也大都令人感到比较满意,但回访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关于技术水平和终身从事该项运动的要求(多数学生表示在退休之前不会考虑经常性的太极拳练习),这种情况并非是某一个学生、某一个班级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班级和绝大多数学生,这种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的教学结果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的情况在事实上已经表明教学活动失去了意义。

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是痛苦的,这促使笔者思考关于太极拳教学的诸多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笔者最迫切想得到回答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因此,笔者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改变以往太极拳教学从示范开始的传统路数,首先对学生提出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认识问题,它们包括:

1.你对太极拳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印象?

2.在你看来,太极拳区别于(如果有的话)你所知的其他拳种的最显著的地方是什么?并请举例说明。

3.你希望对太极拳学习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4.为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预期学习程度),你的计划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你对计划实施的步骤。

5.为了实现你所计划的每一步目标,你需要哪些资源和帮助?怎样获得这些资源和帮助?你希望教师在你实现计划的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

6.就太极拳而言,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7.你希望太极拳能为你带去什么?

8.基于以上问题,以及你对问题的回答,请制定一份独立学习计划,它将作为你本学期太极拳学习效果评定的重要依据。计划的内容包括:从你最关心的一个或数个问题开始,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五、对学生学习的目标定位

在本案中,笔者改变了自己对太极拳教学的固有路数(整体示范—分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错—练习—纠错—练习—检查学习效果—评分),而是从提出一系列关于太极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学习者普遍关心的,而有些则是笔者最想知道答案的)开始,以引发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认识和思考,每个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期望值(学习目标)也不同,而正是因为对有着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适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才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太极拳教学人文性的第一步可以从分析学习者的目标定位出发,综合起来,根据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大体包括6种:

1.我希望能完整地打完整个套路,没有严重错误。

2.我希望太极拳让我得到健康的锻炼。

3.我希望太极拳能对我起到防身的作用。

4.我希望掌握太极拳最具特点、最具标志性的动作就行了(基于老师的全套示范,我本人自认为符合我认定的动作)。

5.我希望学完之后能教别人。

6.告诉我及格的标准就行了。

六、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人文教学设计

基于对不同个体关于学习目标的设定情况的了解,让筆者的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下面是针对具有不同学习期望的学生进行的教学设计:

针对抱有第1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动作的精确程度不是最重要的,而动作的完整性才是其所关注的重点,那么笔者对学生不必苛求动作的精确,为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笔者没有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开展教学,而是把简单动作和较复杂动作结合起来,这样,每次课学生都能很快掌握简单动作,而同时又强化了对难度动作的理解和练习,到最后再将全部24式按顺序串联起来,满足了学生对动作完整性的要求。

针对抱有第2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采取的策略是鼓励学生掌握完整的24式太极拳动作,并且避免严重错误,在练习中加入想象,想象置身于水池之中,习练时能够感受到水的阻力并克服水的阻力、注意调节呼吸和放松精神,尽量使动作看上去外松内紧,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做到动作、情绪、感觉的和谐统一。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学生将慢跑和太极拳结合起来进行,在练习太极拳之前进行一定距离的慢跑,视各人情况而定,以不感到难受为准,慢跑完成后大脑和肌肉处于适度兴奋状态,而韧带处于松弛的弹性状态,這些准备更有利于完成太极拳的静力性动作比如左、右蹬脚。通过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活动达到健身健心目的。

针对抱有第3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是实用主义者,在他们看来太极作为武术之一种就应该具有技击防身的功效,否则很难令其感到学有所用。这种期望值的学生不在少数,坦白地说笔者本人在最初接触太极拳的时候也抱有此种认知。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的如下策略重现了我对太极拳技击的认识过程:首先,笔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以24式太极拳所表现的动作节奏和速度去击倒敌人吗”,第二个问题是“面对力量比你大的对手,你打算采取对抗的策略还是消解的策略”,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仅仅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是否能掌握技击能力”。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领悟到的是要想发挥动作的技击功效,绝不能机械套用一成不变的动作演练速度,也就是说要实现对动作“虚实相间”“快慢疾徐”的变化,进而使学生明白太极拳的节奏中蕴含了“快”和“慢”两种速度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变化。学生在第二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是太极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学生在第三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是无论任何一个动作,即便再有实用功效,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运用自如不受动作本身束缚的境界,进一步使学生明白踏实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针对抱有第4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对太极拳之所以成其为太极拳而不是别的什么拳种的原因感兴趣。这对于身为教师的笔者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要回答学生的问题,笔者必须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哪些动作最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理念和特点。在了解了这些之后,笔者不急于告诉学生有哪些动作符合他们的期望,而是提示学生自己去搜集关于太极拳的拳理、哲学和特点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甚至包括影视作品,在得到初步的答案后再与笔者沟通。这样一来,学生对太极拳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多数人会从电影电视入手,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动作,然后再通过资料确定动作的名称,进而通过网络搜寻关于太极拳拳理的描述,最后确定自己想要的动作。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即在第二次课的教学开始,学生便会明白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展开了关于太极拳拳理的一些看法的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针对抱有第5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有着超越学校教学目标的更高的期待,这个期待意味着他(她)不仅要使自己能掌握太极拳的全部动作还具备传授这项技术的能力,及格达标已不是他(她)所关注的,他们更在意动作的精确度以及对动作的理解,只有达到这两点才能获得传授他人的能力。有了这么高的期待,对教师而言是一件好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准确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对这些拥有更高期望值的学生而言,传统的讲解示范法依然有很强的效力。

针对抱有第6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明白要其掌握全部的太极拳动作是不现实的,即便以不及格作为威胁,也不能使其改变对太极拳的认知和态度,其想要的也许根本就不是太极拳,而是别的运动项目,或者甚至是根本不喜欢运动,那么教师的期望值也必须做出调整,真正接受并尊重学生的选择。笔者将目标定位于能演练任意三分之一的太极拳动作并同时说出它们的名称即可。动作的顺序可以打乱,动作可自由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反倒关注整个动作过程,因为要在全部的24式中做出三分之一的选择,则不得不对全部动作有所关注。但同时因为没有动作连续性上的要求,使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而且不用担心因为连贯性问题中断学习。

七、小结

学生自我设定目标,自我主动参与学习,对整个目标和行为负责,最后坦然面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不同的个体都能学有所成,都能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这个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迫使的、不是由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限定的,而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此种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获得想要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不在于使学生能展示关于某个运动项目的漂亮的技术动作,而在于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和习惯——为自我设定的目标付出积极的行动并取得成功。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5YJC890032。

参考文献:

[1]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0.

[2]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莱希特.体育之美:为人类的身体喝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

[3]张虎祥,张胜林.对体育教学评价人文化发展的思考[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33).

作者:覃刚 夏昌辉

第三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尝试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根据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实践,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鉴于上述原因,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舍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一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導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要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以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与启示

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了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②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作者:吴顺宏

上一篇:跨文化语境论文范文下一篇: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