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课堂教学评价

2023-01-06

第一篇:教育学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听了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材分析的理解

教学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面对课程教材改革的新形势和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任务,许多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感到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并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从而促进学与教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在课堂上专业水平的展示、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回应、教师“教”的点缀,或者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的结果。总的来说,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活动的展开深深地植根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另外,从人类的活动序列来看,评价是更为接近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反之,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就有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和教学观做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不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具体情形是课堂里只有教师在认真地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师的观念中是习以为常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传统数学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因此,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审美基础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上来。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教育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应遵守的相关原则,初步建构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已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新兴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标准,探讨评价方法,对于指导我国当前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一堂课的高效与低效,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外显指标来进行。但是这些指标的确定需要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和心理适应指导而具有独特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课堂的训练活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思内化等,因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指标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指向心理品质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思潮,改变了心理学对消极心理因素关注的局面,转而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从诊断、治疗转向发展和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人的善端和积极品质比查漏补缺式的心理咨询更能有效预防心理困扰,倡导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积极的人格特质(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以及创造力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将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转变消极心理学主导的局面,转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二)内容着眼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课程评价指标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任务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个体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完成发展任务则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否则就会影响个体的发展。由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积极和消极,那么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就必然存在困惑,倘若走向消极一面过多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着眼于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引导上。

(三)过程关注心理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育心”的过程,要使个体的心灵得到教化就必须敞开心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分享自我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的反省,反思自我是否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是否缺失某种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与教师分享自我的成长困惑和疑问,分享、传递心理健康维护的相关技巧,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

(四)小结强调体验内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悟的程度。任何“说教者”“灌输者”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顾学生的自我体验,都将导致事倍功半。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最终要靠学生的体验内化,课堂中的训练教育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学生自我反思,将所有外在于自我的心理技能、知识内化吸收,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内涵

(一)构建的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需要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心理健康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存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元素,不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不是知识而是策略和方法,并且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须从教师、教学、学生三个核心元素着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解读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两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教师的基本素质评价着重考察教姿教态、教学理念,心理教育能力从增进咨询效果的两个必要因素——共情体验和积极关注的能力两个方面考察。

(1)教姿教态。教姿教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自己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教师展现的态度,是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教师语言是否真正做到了亲切、自然、大方,肢体动作是否恰当。其观测指标包括:言语的自然大方,平易近人,透露关怀而不显威严;表情自然、亲切,不生硬;肢体动作自然大方,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反馈。

(2)教学理念。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两大任务在于对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所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考察应着重于教师是否将心理困惑的消解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资源,营造气氛,让学生自主决定其心理的发展。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评价需考察教师是否抛弃了传统的权威角色,及在课堂中主导、支配课程的时间和程度。其观测指标包括:是否对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同等关注,而不偏向一种行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自支配时间的比例;教师是否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是否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是否鼓励学生积极纠正问题、发展品质等。

(3)共情体验。共情是指教师暂时放弃自己成熟的理性,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共情体验能力的考察要看教师是否能尽快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体验到学生的情感,是否成为了一个“知心教师”。其观测指标包括:耐心倾听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同喜同乐融为一体,同时不失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做好一个解释者,能与学生交换和交流意见;能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促进学生的发展等。

(4)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指教师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所拥有的情感、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应避免出现两类偏差:其一是关注个别化倾向,只关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其二是关注点的偏差——只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学生群体,教师应关注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对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反馈;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在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情感时也要关注他们积极的情绪、行为及品质。关注层面也有深浅,教师的关注不应该局限于表面,需要深入学生内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感受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支持和帮助,无时不刻不体现着无条件的温情,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心。其观测指标包括:关注的广度,关注了班级上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只针对个别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而不存在偏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无建设性的消极批评。关注的深度,深入学生的内心,向学生传达出无私的温情,处处体现着关爱,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敷衍塞责。

2.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目标分为两个:积极适应与主动发展。从较高层面来说,需要考察教师是否以适应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是否按照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要制定活动目标;从较低层面来说,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偏离出适应或者发展的目的。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师是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制定课堂适应性和发展性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是否以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学习、生理变化、人际交往,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等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细化、具体且有操作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主,严格执行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生成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

(2)教学材料。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必须适应教学目标,两者不出现冲突或脱节。建构主义课程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内容必须“回归生活世界”,这就要求教学材料要来自生活,活动内容必须新颖、有趣,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应情况;教学内容、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否新颖、有趣,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合,是否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内容的组织是否具有条理性,层次分明,层层深入。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流畅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目标、教学方法的切合度,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良好体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过渡顺畅、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体现出一个教师对课堂内容理解的程度,缺少逻辑性的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学准备时间不够。对于活动过程的考察可以从活动的衔接是否环环相扣、逻辑是否严密、是否做到了层层递进入手。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层层深入;教学过程是否存在过度牵强、生硬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

(4)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注意活动形式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教学原则等相适应,尤其要控制讲授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载体,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心理剧、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行为训练等。在选择具体活动形式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切性。其观测指标包括:活动时间与理论讲授时间所占的比例,是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是否能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且与教学内容做到了最好的适应。

(5)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民主的气氛。学生能在民主的课堂里自由自在地探索,任何正确适当的学习行为都不会受到批评,课堂是安全、相对无拘束的,学生拥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定权。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体验。课堂氛围的观测指标包括:教师是否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课堂是否是安全、民主、自由的;学生能否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是否足够信任教师等。

3.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表现的评价

受到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一味强调认知目标达成的观念逐渐转变成关注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目标,关注终极认知目标的同时也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同样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参与度。

(1)行为参与。学生的行为参与是对教师教学的直接评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教师的预设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从学生的行为参与评价教学,就必须考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面、参与程度等。其观测指标包括:参与面,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参与度,学生多大程度上积极投入到班级活动中,是否能够完全跟着教师的教学过程步步深入。

(2)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在活动中产生心灵的触动或震撼,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认知,深入情感。学生体验的充分性、丰富性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否感受到心灵的碰撞,能否产生情感的震撼;能否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思;能否对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等,都是教学评价需要考察的。其观测指标包括: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教师所创设的心理环境;是否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否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3)认知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须关注通过教学或通过活动学生在认知层面的发展和改变。即教师在结束课程后,学生在认知上是否能去除自己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接受理性的观念。其观测指标包括: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是否深入思考;是否在课堂中反思过自我的不良认知;是否去除了与课堂主题相关的不合理信念;掌握了多少发展积极品质的技巧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注意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需经历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价值判断四个过程,期间要避免出现目标偏差和结果偏差,力求做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以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

尽管课堂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胜任力等方面的评估,但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中要注意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需要围绕此目标展开。

(二)评价方式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客观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要尽可能避免主观偏差。任何评价工具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任何评价主体都具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单一方法和单一主体往往易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需要结合多种评价方法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同行、教师本人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此外还应注意多个评价主体之间的合作评价。

(三)评价信息内容收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收集需要体现操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收集信息提供了方向和指标,信息的收集须严格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而不得随意改变。然而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灵活性和变通。

(四)将评价的甄别、监督与指导、激励功能相结合

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将使整个评价过程缺少指导、激励、人文关怀;过于注重质性评价将弱化评价的甄别、监督功能。因此,评价要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不能有所偏向,充分发挥评价的甄别、监督、指导和激励功能。

注:本研究系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级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调查》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2]刘华山.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334(5):36~37.

[3]高亚兵.从师源性心理障碍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3,277(2): 70~74.

第三篇:《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与实践》结题报告

教育部

I08—4号项目组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系教育部2000年7月下达的研究项目(见教高司[2000]40号),项目编号I08-4号。本项目于2000年10月开题,至2003年11月基本完成,历时三年。现将项目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国外高等教育评价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先后产生了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教育评价活动的基础上,掀起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热潮,且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与教育评价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成就令人瞩目。近20年来,高职高专教育也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跨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面临着信息社会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将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洪流;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序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认真探索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等重大课题。高职高专教育也必须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因此,开展本项目研究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在这种深厚的现实基础上,本项目采用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立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实际,既回顾历程,审视实绩,总结经验;又瞻望前景,提出方案,积极实践,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31

(二)立项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整体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决定组织实施《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教高[2000]3号),并从2000年开始分批下达了100多个研究项目。本项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是其中一个研究项目,是整个“项目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项目研究的任务与原则

(一)项目研究的任务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下达的《项目任务书》,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3.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途径和过程管理办法,构建教学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二)项目研究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本项目组结合实际,坚持了如下原则: 1.应用性原则

本项目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范围上,“注重微观研究”、“注重过程评价”和“注重实践应用”;在过程中,强调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以切实提高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

2.指导性原则

本项目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理念,审视了高职高专教育现行的教育评价实践,并进行了适当的理性抽象,努力使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对兄弟院校有借鉴作用。

3.广泛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活动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因此,必须坚持广泛参与原则。本项目组的三个子项目组长均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成员均为教务处长、系部主任或高教研究室主任等,这为广泛发动师生员工参与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利于研究成果较快地转化为质量保障的实际行动。

4.“多层次相结合”的原则

32 本项目采取了部级、省厅级和校级“多层次相结合”的研究原则,效果良好。本项目组11所院校参加了教育部I08-4号部级项目研究,有关成员学校承担了省厅级课题研究。例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王成方副教授于2001年承担了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浙教高科[2001]261号),并于2002年结题;王成方同志还与该院周文根副院长于2001年承担了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高职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与训练方法的研究》(浙教科规组[2001]12号),将于2003年底结题。宁波高专教务处长胡刚教授于2002年承担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高专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浙教科规办[2002]3号)。同时,每一所成员学校都下达了校一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宁波高专汽车系还开展了系级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多层次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既扩大了参与面,又建立了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项目研究的组织分工和主要进程

(一)项目研究的组织分工

本项目组由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原彭城职业大学)、苏州职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院校组成。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00]40号),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为项目主持单位。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同意徐挺同志担任<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I08-4号项目主持人的批复》(教高司函[2001]150号),确定宁波高专启运校区总负责人徐挺同志为本项目主持人。

本项目组下设三个子项目组:

1.“国际比较研究”子项目组,组长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蓉副教授,副组长为宁波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主任吕全忠副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长任君庆副教授。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子项目组,组长为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刘先义教授,副组长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金朝跃副教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程宜康副教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陈良政副教授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王成方副教授。

33 3.“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子项目组,组长为彭城职业大学副院长周维武副教授,副组长为温州大学副校长薛伟副教授与督导组伍硕教授、苏州职业大学教务处李平副研究员、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卢崇高副教授和彭城职业大学教务处长王峰副教授。

(二) 项目研究的主要进程

本项目研究与实践采用“集中研讨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序有节,阶段性明显。

1.开题阶段——2000年10月,本项目在宁波召开了开题会议。会议学习了教育部教高[2000]2号、3号文件,传达了高教司领导对项目研究的指示精神,明确了本项目的研究任务和初步研究思路,确定了项目研究的分工。

2.研究与实践阶段——3年来,项目组及各子项目组积极研讨,认真实践,既产生了理论成果,又取得了实践经验,促进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工作向纵深发展。其间,项目组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

2001年5月,在彭城职业大学召开了第二次项目组会议。会议传达了高教司领导的讲话精神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进展情况,交流了丰富的调研资料和初步成果,深入讨论了研究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与重点。

2002年5月,在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了第三次项目组会议。会议介绍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交流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对项目研究的成果形式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商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和有关事宜。

原定2003年5月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第四次项目组会议,由于“非典”原因而取消。

3.结题阶段——2003年10月,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项目结题会议。会议交流了项目组及各子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项目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商定了成果出版和鉴定等问题。

4.鉴定阶段——2003年12月,本项目接受了项目主持单位的鉴定验收,得到了充分肯定。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年来,本项目产生了如下主要成果:

(一)理论研究成果 1.出版了论著

本项目组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报告集,计35万字,拟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报告集包括本项目研究总报告、

34 各子项目研究报告、各校实践探索报告、《教学质量监控纲要》和有关教学评价方案等。

徐挺主编的《高职教育合格性和发展性评价》专著,计25万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

为了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建工作,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2]18号专函,徐挺同志主编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全书142万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2月出版。

同时,项目组成员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有的被核心期刊录用,有的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

2.提出了新的观点

(1)揭示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涵

本项目组认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监察、控制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并为改进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确立了教育质量为质量监控的逻辑依据

如果说,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那么教育质量监控的逻辑依据是质量。

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观包括质量目的观、质量本体观和质量衡量观等三个层面。

高职高专教育应当树立“双重服务”的质量目的观,即既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且,只有同时树立“合格+特色”的质量观,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高职高专教育质量本体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发展质量观,包括人才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两个互有联系的部分。人才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我国高等教育已摒弃了单纯的“知识本位”质量观和“能力本位”质量观,而树立了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质量观。这是质量观不断演进的最重要成果。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应以此目标来展开。

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衡量观是市场认定观。人才质量高低的最终认定在市场。毕业生就业率高,在市场中竞争力强,受到社会与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高质量的集中表征。因此,开展教育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活动也应以此为起点。

3.构建了“三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5 高职高专教育的“三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根据教育目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全面分析教学、管理和服务等诸种因素,并对全过程实施监察、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这一模式强调了全素分析、全程监控和全员参与等三大特征。

同时,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体问题,提出了建立中介机构的建议——以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的教学评价组为核心,建立“小机构、大网络”的“半官方”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中介机构,以实现质量监控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探索了ED教育评价模式

ED(Eligible and Developmental)评价模式是合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连续体教育评价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既要坚持高等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同一性,又要强调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特色化、多样性,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ED教育评价模式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近20年来的教育评价实践总结、提炼的。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正在开展“示范专业”和“示范院校”的评建工作,这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评价。

ED教育评价属于“绿色评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ED教育评价模式是对美国前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形态的借鉴和扬弃,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模式的“前奏”。

5.设计了若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

第二子项目组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纲要》和《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管理纲要》。

以第三子项目组为主设计了《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方案》、《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方案》、《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水平评价方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评价方案》、《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高职高专学生操作测评方案》等,并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评价进行了探讨。

(二)实践探索成果

1.认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成效显著

本项目坚持探索“全员参与、全素分析、全程监控”的“三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强调微观应用性研究。各成员学校都自觉运用这一原则,结合实际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

例如,宁波高专是“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获得单位,该校所构建的“共控式”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起了保障作用,《校内教学质量

36 监控体系运行机制的探索实践》于2000年11月获宁波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甬教高[2000]366号)。徐州工程学院(原彭城职业大学)提出了“主体监控、内外评估、全面分析”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近两年按此模式进行了评价,效果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学校,该校以ISO9000质量标准为理论基础,探索了ISO9000质量保障及监控模式,已取得了可喜成果。温州大学实施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性管理”的“三全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文件,促进了部级、省级示范(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评建工作。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提出了“双控式”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立体网络式”质量监控模式,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各成员学校边研究,边实践,加大了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为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积极抓好合格性与发展性两项评价工作,势头良好

本项目组积极倡导构建ED评价模式,这一思想已深入到各成员学校。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各成员学校都结合实际,注重抓好合格性和发展性评价工作。

(1)本项目组各成员学校都接受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评价,尤其是浙江省的成员学校都接受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且评价成绩良好。

(2)2000年以来,高职高专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了“示范专业”和“示范院校”评建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随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也深入展开。本项目研究正逢其时,也自觉地融入了这一洪流。

经过教育部高教司考察遴选,本项目组的成员学校有15个专业被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有一所成员学校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学校。在浙江的5所成员学校有9个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在宁波的2所成员学校的6个专业被宁波市教育局列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各成员学校都确定了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基本上形成了部级、省级、地市级和校级四级重点专业建设的格局。本项目组三个子项目组长均为教学副校长,绝大多数成员为教务处长或高教研究室主任,其中有8位校级领导,因而,在示范(重点)专业评建过程中都处于领导、指挥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绩。

(三)自觉提供咨询意见,做好参谋 1.关于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2001年5月,本项目组草拟了《高职高专教育重点专业评价方案》。8月,

37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把此稿印发到全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广泛征求意见。2002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发文督查重点专业建设情况时,采纳了本项目组的《方案》,把其作为“浙江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2001年9月,此稿经修改后,递交给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教学评价组,以作为其参考。2002年3月,教学评价组向高教司上报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讨论稿)》。在高教司组织的专家组讨论会上,教学评价组副组长、《讨论稿》起草人陈希天校长表示,本《讨论稿》参考了I08-4号项目组的研究成果。

2.关于教育评价的有关咨询意见

2000年以来,本项目主持人徐挺同志和有关成员先后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多项评价工作。根据工作的安排,该同志先后起草了河北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多份教育评价总结报告。在起草过程中,既客观地反映评价状况和结论,又渗透了若干评价方面的见解,为发展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作出了努力。

同时,应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等7所院校的邀请,本项目主持人到校作了“迎评促建”专题讲座,对学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各项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了普遍好评。

五、项目研究与实践的自我评价

三年来,本项目组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组的自我评价是:坚持了“教育创新”的理念,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硕,观点鲜明,且富有创新意义;实践探索卓有成效,推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为全国同类院校提供了借鉴,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作出了努力。

(一)观念创新,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本项目组提出了若干颇具新意的观点。例如,质量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逻辑依据,构建了“三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了ED评价模式,论述了特色项目评价工作,提出了衡量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十大标准等。这些见解都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本项目组提出的ED评价模式是总结高职高专教育近20年来教育评价实践的结晶,是一种创新模式。关于教育评价的分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一直左右着整个教育评价领域。这是一种以教育评价的目的

38 为标准的逻辑分类,它已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组则以教育评价结果的层次为标准,以高职高专教育现行的教育评价实践为基础,进行了具有连续体性质的合格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两大划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评价的阶段性及连续性问题。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近20年来,我国教育评价方面的论著不断问世,但还缺乏高职高专教育评价的专著。本项目组的《高职教育合格性与发展性评价》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二)模式多样,对提高质量发挥了保障作用

在实践探索中,本项目组成员学校在“三全式”质量监控模式的框架下,结合实际,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实绩。

例如,宁波高专是全国示范性高专重点建设学校,全国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获得单位,学校以6个部级示范专业试点(其中3个已获得“示范专业”称号)为龙头,逐步完善了部级、省级、市级和校级试点专业建设格局,确立了48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工作等,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近3年来全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全过程中,校系两级“共控式”质量监控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双控式”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徐州工程学院“主体监控、内外评估、全面分析”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ISO9000质量保障与监控模式,温州大学“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性管理”的“三全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立体网络式”质量监控模式等都是实践的结晶,对兄弟院校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三) 参谋咨询,所设计的方案具有参考作用

在重点专业评价方面,本项目组向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教学评价组和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提供了参考方案,并被浙江省教育厅采纳,作为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重点专业评价方案。

同时,本项目主持人等几位同志参加了教育部级、省级和市级教学评价专家组,到有关省市、高职高专院校参加了教学评价工作,并撰写了多份评价总结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当好参谋,提供了咨询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据此,本项目组设计了《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方案》,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很有借鉴、推广价值。同时,本项目组设计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纲要》、《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专业和课程水平等

39 评价方案等,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和推广价值。

六、项目研究的经费问题 本项目的研究经费收支平衡。

(一) 收入部分,主要有三个渠道:

1.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拨出<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第一批立项项目研究经费的函》(教高司函[2001]227号),收到下拨经费4万元正。

2.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02年高校学科建设补助经费的通知》(甬教计[2002]390号),收到项目配套经费4万元。

3.项目组及子项目组长单位各出资一万元,计4万元。

(二) 支出部分,主要有:

1.出版论著两本,支付出版费6万元; 2.组织鉴定、支付审稿费等,计1.5万元; 3.支付有关印刷费等,计0.5万元;

4.项目组召开了四次全体会议,每次会务费约1万元,由各组长单位支付。

七、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思路和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高专教育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基本任务,坚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原则,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构建起体系完备、制度完善、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起ED评价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建立高职高专教育合格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ED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目前,高职高专教育主要进行着两大类评价工作,一是开展合格性评价,以保证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和国家高等教育的基本质量。根据《高等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高教司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制定或正在制订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和课程等方面的合格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施。二是坚持发展性评价,以凸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和成果。自1998年教育部实行“三教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决策以来,教育部先后启动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示范专业与精品专业、示范性实践

40 建设基地、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等评建工作,这些工作可统称为“示范工程”。2003年,又开始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示范工程”评建工作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办出特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工程。对此,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工作必须积极发展性评价,以适应之,服务之。

在新时期,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主要包括,把前述分散的评价方案系统地汇集起来,建立科学完备的高职高专教育ED评价指标体系;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为基础,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教育评价机构及队伍;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二)探索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衡量标准

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衡量标准是全方位的,但主要主指标有以下十个方向:①性质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②宗旨上,坚持服务性;③工作上,坚持法制化;④主体上,坚持多元化;⑤队伍建设上,坚持“三结合”;⑥对象上,坚持全面性;⑦机制上,坚持一体化;⑧方法上,坚持实效性;⑨技术应用上,坚持先进性;⑩理论研究上,坚持应用性。对此,很有必要深入探讨之。

(三) 进一步完善并实践有关教学评价方案

如前所述,本项目组设计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纲要》、素质教育工作评价方案、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方案、课程建设水平评价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适应了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今后要在实际试行过程中不断修改,使之逐步完善,以发挥更大的效用。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历时三年,暂告一个段落。今后的研究与实践还任重而道远,仍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勤于浇灌。

(执笔人:徐

挺)

41

第四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张秋玲 所属班级: 乐亭初中英语2班 关键词:

教育功能 全面发展

2009-11-07 00:00:00.0

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教师从哪些方面,如何评价学生,下面笔者就如何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评价谈一谈自己的作法。

一、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

现代的评价体系已由过去的“一家言”变为“多家言”,创设开放的评价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主体,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一次,在学完“Go Shopping”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放学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或到商店买东西,然后,把获得的英语词汇信息写下来,提出交际信息。看谁提得多,最后,家长为孩子买菜或买东西打分。第二天,孩子们纷纷拿出与购物有关的信息与词汇及家长评分给我看,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一活动,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被动为主动,进而积极投入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去。

倾听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质疑解辨,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营造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例如在学习职业与工作这一部分时,为了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及交际范围,在教学后我设计实践练习,让学生调查各种职业信息,包括它的优势、弱势、所受欢迎度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调查,对不会的词语,学生还会积极借助词典等工具来解决……他们把这些收获及问题带入课堂,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在积极、热闹氛围中,我认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他们记录下来有价值的问题,舍弃无关问题,互评解题方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实践证明,课堂中的“乱”并不意味着教学效果差、学习效果不佳,相反,它的“乱”使学生无压力、无等级。在这种民主、宽松的氛围中,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时候,抓住闪光点,进行评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般来说,在完成相同学习任务时,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比优等生付出的努力更大些,因此,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在评价中要保证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同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看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并及时给予鼓励。 实践证明:一个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可能容易产生自卑,一个经常得到鼓励的孩子就可能形成自信。所以,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而对于那些优等生评价不能经常停留在“很好”“真聪明”等肯定层面上,应该诱发他们的奇思妙想,发展他们的求异和发散思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学贵有法”这一点同样适用评价。好的评价方法,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考试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行二次考试的评价方式,考试有A、B卷之分,第一次测验完A卷后,针对A卷出现的错误,再出B卷,让出错的学生参加第二次测验,把最后成绩记入档案。我发现,让孩子进行二次考试后很多学生追着问我:“老师,我这个题为什么出错了?”“老师,这个题怎么做,教教我吧!”。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感到无比欣慰。他们在体验成功快乐同时,学会了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充分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一些实践性作业,我们可以根据作品质量和制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评出

一、

二、三等,分别按5分、4分、3分记入成绩单,通过开展一系列口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得到有效地评价,从而真正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总之,英语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在评价中,要注意增大评价方案的张力和弹性,使之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充分利用评价机制,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第五篇: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例如: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开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第二:课堂纪律评价。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三:持续激励式评价。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第四: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参加校、区、市期中、期末统一考试,并且把期末成绩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总之,我认为: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主体要开放,评价内容要多元,评价操作要科学。

上一篇:简约生活就是享受生活下一篇:加油站洗车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