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2022-08-13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案例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

1、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 为什么?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 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学习化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学习的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及建议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例如学习专题一“向青春举杯”的板块一“吟诵青春”:

(1)能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不同时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毛泽东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了主宰山河的壮志;郭小川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激情,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食指凭着年青、热烈、执着,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美好未来。(2)能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和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学习专题三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能理解文本中家、家园、故乡等概念的具体内涵,理解文本所涉及的归家、返乡与出走、离家等关系,从而明白家乡对人的意义,激发起爱家乡的感情,再推广到爱祖国。又如专题四第三板块“湖山沉思”,具体目标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该像山一样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例如学习专题三“月是故乡明”,要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学习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1)通过探究,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学习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与创新的关系,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学习第一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四首诗歌,让学生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学习第二专题第二板块中的两篇文言文《劝学》《师说》,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好学和尊师两种良好的教养。

4、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例如学习第二专题第二板块两篇文言文,(1)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于、而、故、焉、乎、之、其;(2)理解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3)背诵《劝学》,《师说》。

5、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如学习主题四第二板块《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文章异曲同工,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大略交待作者的遭际有利引导学生理解两篇文章,感悟自然,获得精神滋养。又如学习梭罗的《寂寞》,可以先了解梭罗的独特的个人经历(居住荒野),这就为阅读提供足够的情境,从而安静地进入梭罗的世界,体会梭罗笔下那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

6、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例如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一,阅读课文节选部分以外的章节,阅读你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阅读经典著作(至少一部)。

7、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书信和诗歌就是传达内在情感的重要方式。例如,食指借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8、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例如《劝学》一文,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围绕这个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进行论证,从而严谨而有力地阐述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9、进一步提高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例如,专题三《想北平》一文,老舍先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待自己对如何写北平的考虑,接着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说出自己对北平的爱;接着细细地描写北平的特点,间接地抒发对北平的喜爱,最后以“真想念北平呀!”抒发自己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全文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感染力强。

10、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通过对瓦尔登湖的细心观察,描摹了《瓦尔登湖》“寂寞”特点,同时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教学建议:

1、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活动体验的关键是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强调经历与参与。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倾听、开口、动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又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体验强调学生参与,强调 “活动”,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

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看,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说,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如第一专题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这一板块提供了两篇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这一部分教学,要把握“体验”、“对话” 的教学要点,切实转变学习方式,达成专题教学目标。

《十八岁和其他》主要用来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期待用这一材料引发家长的共鸣,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进而使学生获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我的四季》应避免用“文本研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对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不要引导学生过多地去品味、鉴赏,而要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读,想想这些句子蕴含的人生道理自己有过多少真切的体验。

2、问题探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文本阅读中,借助教科书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理解,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阅读探讨的目的是培养语文素养,探讨不能游离语文学习目标。探讨的基础应当立足学习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和文学内涵,理解和感

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从中获得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问题探讨可采用通常的讨论交流、质疑论辩、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人,首先要有探究的意识,懂得通过自主探讨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对专题学习材料作多角度的富有创见的阅读,尽可能深刻全面地思考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展合作探究。只有培养学生个人的探究意识,才有可能培养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合作探究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比如,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分为三个板块,教学时按要求对每一板块作整体探究。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探讨须在这一主题的总领之下。黑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阅读经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展开探讨。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为什么提出“爱的阅读”?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3、朗读。朗诵实际上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播音专家张颂教授也指出,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不从内心依据出发去研究语言发动的全过程,就不能揭示朗读的真切奥秘,也就不能说是认识了朗读的真缔”。可见,强调理解与感受是朗读的基本规律所在。

比如第一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这一板块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例如,《相信未来》第3节的诵读,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诗句的含义,寻找恰当的停顿方法,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还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手指”与“排浪”、“手掌”与“大海”构成比喻关系,只有这样的巨手,才能摇曳曙光那枝笔杆。可见,后一种停顿方法,能够准确表现诗人奇诡的想象和诗作壮阔的气势。在具体教学中,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分析《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都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同时,也要注意“活动体验”的基本要求,不能用理解、感受代替朗读,把这里的学习活动变成诗歌鉴赏。

4、评点。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提醒学生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象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和主旨,关系到作品情感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比如“乡土情结”,《前方》中由摄影作品引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等,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

局部的语言环境,比如《前方》中的“家”、“路”、“眼前与心中”,这些词语,有时是实指,有时又是比喻,有时又是在实指中寄托了另外一些含义。如果不从全篇的立意出发,不从文章特定的语境出发,是很难搞清楚的。

5、积累和整理。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科学的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和整理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如在对文本的研习过程中的字词的积累应该是一项重要目标,另外文本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可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更需要养成积累和整理的良好习惯。如学习第四专题第二板块两篇文言文,应着重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并且背诵《赤壁赋》,实词有“属、乳、止、舞、泣、危、洞、举、卒、是、觉、异、穷、志”;虚词有“之、然、于、而、其”。在文言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言现象进行整理,词汇现象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6、知人论世。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部,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预习和反复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打消与文本的陌生感。另外,预习还应当解决与文本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等。如果是节选,那最好能对原作有大致的了解,如果能围绕文本扩大一些阅读范围就更好了。

如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的两篇文言文: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这一年是作者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顿处境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冷,走向消沉,旷达的胸怀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并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即作者遭贬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界处,时为荒蛮之地,但此地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柳宗元待罪谪居,虽“恒惴栗”,却不忘寄情山水,写下许多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著名的“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对文本的研读上来:在相似的人生境遇中,苏轼的“乐水”和柳宗元的“乐山”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可能或多或少说一些,但未必能切中肯綮,教师应启发学生进一步熟悉文章,将这个问题的答案留置到文本研习的最后阶段来回答。

7、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往往不是通过“系统化”、“序列化”就能实现的。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写作的过程是动态过程,而“序列教学”设定性强,难以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必要的写作情境,收效有限。就写作能力作考察,一些人写作能力比较强,一般并不是通过“写作训练”而实现的,而更多的是依靠阅读感悟和积极的写作实践,如果作文教学能改变思路,能帮助他们拓宽写作的天地,尽可能地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以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激活他们的才思,发扬写作激情,在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时,再适当的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书信是我们传递情感的途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第一专题的书信写作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要把握住书信内在的情感,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完全把自己融进虚拟的情境中。

诗歌是浓缩的情感,是心灵最好的歌唱方式之一。你有过写诗的冲动吗?何不尝试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表达你的情感呢?

有必要再次思考读和写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大量可供借鉴的学习材料,没有对经典作品的思考感悟,仅仅凭教师讲技巧,仅仅凭教科书有关知识的讲解,写作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教科书以专题组织教学,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资源宝库,借鉴专题文本,让学生在大量感情充实的作品阅读中得到启发,在教科书创设的写作情境中写作。

结合第一专题学习可设以下作文题:(1)《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当年的东东早

已不再青春年少,在岁月的轮回中,他一定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请以“老东东”的身份,围绕“青春”话题,给自己上高一的孩子写封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儿时照片,面对照片,你会想起许多往事,可能会有一种忽然长大的感觉,人生充满了许多这样的自我发现。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请以“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3)青春时代写下的诗篇有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诗人食指“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写下“相信未来”呢?请写一首小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8、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必修一议论文写作必须结合专题二阅读学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读书求知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认识到读书求知、从师而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的重要性。你在学习生活中,也许有过困惑,也一定有许多体会和感悟,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写作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要以负责的态度准确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文章要谈什么问题,表明什么样的观点,必须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发表见解要真诚坦率,鲜明不含糊,敢于标新立异。为使文章有说服力,论述时要深入分析,尽可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的中心要一贯到底,凡与文章中心无关、有可能会导致歧义的内容,即使语句精彩,也不宜出现。参考作文题,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1)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2)自古以来,人们总在强调“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读了本专题,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3)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你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9、通过专题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回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惟一永远不变的方向。对故乡家园的爱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所有关于家园的深沉思考,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散文写作要能灵活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叙事要简练生动,描写要精当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创设意境深远,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做到贴切自然,易懂耐读。

参考作文题:(1)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小组进行交流、评选,再将全班选出的文章汇编成一期小报。也可利用校园网粘贴自己的作品,或制作成相关主题的网页。(2)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呢?请以“在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3)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题(1)是从故乡的某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情境出发,以“静听回声”为题作文。写作这个题目,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题(2)为“在远方”,写作这个题目要兼顾到三个方面,根据提示,这个题目首先是想象性的,是面向未来的,要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的岁月,他们会离开家乡,离开故土;其次,这个离家又要

是具体的,要设想具体的故事、具体的场景;再次,立意又要落到“返回”上,写远方是为了写故乡,写思乡,要写出对故乡的深刻的认识,表达“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这样的道理。所以,对“在远方”这一情境和故事的描写与叙述,实际上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题(3)是 “在路上”,这个题目扣住的是心灵的远游、“精神家园”,所以在立意上与“在远方”是有区别的,它表达的空间比较大,要注意虚实结合,不能只写实在的“在路上”,所以,即使实写“在路上”,最终也要落到心灵,落到精神层面,落到人在寻找精神家园时的漂泊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写作这一题目可以让学生对《乡土情结》、《前方》多加研读。

相比较而言,《想北平》、《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记叙与抒情要明显一些;《我心归去》的抒情性要重一点;而《乡土情结》、《前方》则议论要多一点。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借鉴,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主题、题材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既要综合运用,又要有所侧重。

10、写景文章要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就必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使客观之景也成为你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否则,难免肤浅和空洞。认真学习专题四,从选文中吸收思想滋养,并借助写作技巧。大自然不仅无私地养育了人类,而且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倾听高山的心声,聆听秋月的细语„„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作文题:(1)艺术家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不朽的绘画、音乐作品,如鼓曲《春江花月夜》、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钢琴小品《秋日私语》,油画《日出印象》等等。从描绘自然的乐曲、绘画中,选出你喜爱的作品,把你在欣赏时想象到的美妙的画面和意境用文字表现出来,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文。(2)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的天地会更广阔。你看过东方喷薄的日出吗?你仰望过头上灿烂的星空吗?你有没有注视过辽阔的地平线?„„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自然画面,写两则清新隽永的小品。(3)美洲有一种巨杉,能长到百米之高,屹立几百年,可是它的根却只在浅土层,为什么强风也吹不倒它呢?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树成群生长,它们的根须是缠结在一起的。蜜蜂的蜂窝构造精巧,房孔都是正六角形,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模式建造的。人们还注意到,粮食作物很少开绚丽的花。„„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令人惊叹,人们经常地从大自然得到启示。请以“大自然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

2013年-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

教师:李许可

一、指导思想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生物课是高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高中生物,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全体高中学生打好生物学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教学目的要求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进入社会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侧重点。

2、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注重学生的自主实验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团结与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共2课时)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1课时)

第二节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1课时)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共12课时)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2课时)

第2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共10课时)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1课时)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2课时)

脂类的种类和功能(1课时)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课时)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共11课时)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课时)

第2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共6课时)

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1课时)

细胞膜和细胞壁(1课时)

细胞质和细胞器(2课时)

细胞核(1课时)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课时)

第3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2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15课时)

第1节 ATP和酶(3课时)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1课时)

酶和酶促反应(2课时)

第2节 光合作用(6课时)

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2课时)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课时)

第3节 呼吸作用(4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1课时)

细胞呼吸的过程(2课时)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课时)单元复习(2课时)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11课时)

第1节 细胞增殖(3课时)

细胞大小与细胞生命活动(1课时)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1课时)无丝分裂(1课时)

第2节 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3课时)细胞分化(1课时)

细胞的全能型(1课时)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课时)

第3节 关注癌症(3课时)

单元复习(3课时)

第四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一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计划(1197字)

一、本计划制订的依据

1、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中实际感受和体会。

2、学生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有必要接触和理解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文化,以提高他们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高中美术鉴赏内容,内容很多,知识性强,理论性强。学生要提前收集资料进行较多的预习,才能初步理解课程内容。当然,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媒体信息,去搜集书上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著名画家的一些趣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

1、认知 ① 感受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的主题结构形式美等; ②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③ 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④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设计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2、理解 ① 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② 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及相关知识; ③ 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 3 考核:学校成立学科新课程考核组进行考核。

三、具体实施计划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 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 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 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 美在民间—中 国 民 间 美 术 注:具体时间及内容安排会随当时的具体情况而略有变化

四、实施设想

由于高中美术欣赏内容很多,知识性强而且繁杂,学生必须大力发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查阅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包括优秀美术作品及画家的生平趣事以及时代背景等等,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美术知识,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使他们开阔视野并提高表达与辩解能力,增加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思考

1、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及时参与相关的培训和进修学习等;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同行保持联系以沟通了解信息。

2、多听各科公开课,多跨学科学习,以提高教学能力。

3、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加强沟通和理解,了解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多媒体技术完美的结合。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感受美术及作品。

5、通过各种媒体收集信息,选择性的用于美术教学活动中。

第五篇: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XX年-2009学第一学期中,我担任了高一班的化学科任。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为广东省第一年实行新课标,第一次教新课材,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

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二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如《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教!

育》等,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学经验不足,在教材处理和难度控制上有时不当;有时时间较紧,上课语速过快,学生消化不及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购置环卫车辆的请示下一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