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作制度

2022-07-21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校企合作工作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校企合作工作制度

校企合作工作制度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专业

《校企合作制度汇编》

1.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校外实训安全管理规定 3.产学研小组工作制度 4.校外实习安全预案

5.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法 6.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

7.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定 8.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9.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10.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11.订单式培养管理制度 12.专业教师技术服务制度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014年2月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本中心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实现既定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在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按照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46号))及附件《2011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遴选基本条件》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并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中心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中心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中心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实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

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顶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实习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设备优势,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合作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生产性实训中心等。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

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40天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各部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各部评选3-5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一日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关于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

2014年3月

机械加工专业安全管理规定

校外实习是学生接受时间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 学生外出实习时,所在部应在学生实习离校前做好实习动员,制定实习计划,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做好实习期间的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 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明确校外实习班级的带队管理老师,及时掌握校外实习学生的实习动态,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3、 实习学生发生事故、事件时,带队老师要立即向部领导汇报,并积极协助处理。对一般事故、事件在处理结束后,带队教师应将事件的原因、经过、处理结果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技工部,如遇重大事故、事件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并会同学校一起处理。

4、 实习学生应增强社会安全意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不打架斗殴,不酗酒闹事,惹是生非。

5、 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有关安全规定,接受实习单位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

6、 实习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实习期间,学生不得在企业食堂外就餐,确保饮食安全。

7、 学生在实习期间未经指导老师允许,不应到与实习工作无关的场所活动,不应到污染严重有害身心健康的环境逗留,禁止参加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活动。

8、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现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或发生了安全问题,应及时向实习单位报告,并向带队老师或技工部领导报告。

9、 实习学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实习学生,造成个人人身安全事故和损失的,由个人负责;对危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视情节轻重,由有关方面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处理。

10、 学生在校外实习前,系(部)必须与学生签定《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

11、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宝坻职成教中心教学一部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产学研小组工作制度

2014年2月

产学研小组工作制度

2014年是我校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力度,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教学研究方面均取得新的成果,特制定产学研合作制度如下:

一、构建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各位小组成员及专业课教师都要深入社会、企业,聘请大集团、大企业老总或董事长组成产学研合作咨询委员会,参与对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咨询和研究。在咨询、策划、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企业,走进生产第一线,掌握行业动态,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在产学研活动中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两者互相帮助发挥各自作用,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产学研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为产学研合作创出一条双赢的新路。

二、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

我部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个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教研室积极开展教研工作,认真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其新专业开发、教学大纲编制、重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产教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问题召开定期工作会议。

三、建立产学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鼓励教师走出去,与外界企业探讨合作模式,借助行业(企业)优势,扩展教学空间,积极筹建完成与本专业匹配的校外实习基

地,聘请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发给他们聘书和一定的工作津贴,请他们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对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共同遵守的协议,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同事也要开发校内实训基地空间,充分利用可使用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在校企合作的同时鼓励教师加强“产学研”的研究。每位实习带队教师应在实习期满,专业里递交带队实习报告,对本期实习作出总结和分析。每一将各位教师产学研课题和研究文章进行对比,对优秀的论文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参与根据企业需要而适时成立的某类技术开发小组和培训小组工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对缺德突出成绩的,学校给予适当奖励。

五、拓宽人才输出渠道、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中职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关注毕业生就业信息至关重要。在校企合作中我专业应注意学生再实习单位的表现,鼓励学生为企业多做贡献,给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带队教师应在实习实训中了解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的实习出勤率作为评价学生就业推荐的重要指标。争取学生毕业后能够留在实习单位,为专业就业扩大出路。

六、建立企业调查制度 组织教师下企业调研

(一)了解职业岗位对某一欲开设专业及培养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确定新专业的建设方案。

(二)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即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指导教学改革。

(三)对人才预测调研,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从而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

七、建立定期开会制度

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参与人员是小组的所有成员及部分专业课教师与企业部分管理与技术人员,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安排本学期的顶岗实习及校内外实习实训与教研教改。

八、建立奖惩制度

将产学研合作工作列为年终考评加分项目。对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不能完成工作的教师将在年终系部考评中予以扣分对造成重大损失的,报请学校予以处分。

2014年2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外实习安全预案

教学一部

2014年2月24日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安全预案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安全管理,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学校秩序,明确安全事故处理的责任,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建立学生外出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庆发

副组长:张玉新、张学涛、王建勋 成员:陈浩、张悦、杨海波 带队老师:陈浩、张悦

如果学生在外出时发生事故,班主任老师应在第一时间内设法报告领导小组,并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救援处理工作。

二、 实习单位基本资料

实习单位: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三、外出要求

1.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

责。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2.实行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申报审批制度,全校性的活动,要上报教育局,班级或年级组组织的活动要向学校申报,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活动的组织和抓好师生的安全。

3.出发前要集队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4.各班清点人数。

5.租用的车辆必须要有正规的营运执照客车。

6.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教育学生不要争先恐后,要礼让。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到达目的地后要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 8.教育学生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9.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学生三五成群,不得单独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带队老师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10.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班主任及带队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

四、处理事故的职责

接到发生事故报告后,有关职能部门要立即赶赴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救援工作,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积极组织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尽快设法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如属重大安全事故,则视事故情况,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妥善处理。

五、应急处理预案

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学校主要领导,由主管校长上报区教育局。

2、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职能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立即通知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到位。

3、应急处理措施: . ⑴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必需的机械设备及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及突击抢救行动,调查现场情况,如有人员失踪,立即判明方位,紧急安排有关技术专家根据事故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同时安排同乘学生的疏散和护送问题,必要时请求消防部门协助抢险,请公安部门配合,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⑵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120)或就近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⑶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⑷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六、关于安全事故的调查结案

⒈确认事故现场,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排险,防止事态扩大而采取紧急措施和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协助交警、交管部门拍摄

或绘制现场图并写出书面记录。

⒉及时疏散人员,组织人员及时做好学生的护送工作。 ⒊如有伤亡事故,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⒋学校可依事故调查的需要,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调查分析,组建专家调查组,调查组任务是协助学校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者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措施写出事故报告。调查组可独立写出调查报告,报区教育局、公安局。

2014年2月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技术加工专业

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法

2014.2

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法

工学结合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项重大理念变革。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工作),一边在课堂学习,工学相互交替进行,必然会对传统的教学管理产生极大的冲击。要真正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一个基于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中职院校建设单位,在近年“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相应的工学结合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建立一系列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1.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满足“工学结合”对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具备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过渡,通过修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关于引进实验(实训)技术人员的暂行规定》,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项目研发或到宝坻优秀民

营企业学习企业运作方式等,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和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队伍;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引进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技术骨干,同时建立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直接承担或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建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

2.制订适合"工学结合”的聘任、考核与津贴分配方案。为有效推进了学结合,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向工学结合政策倾斜的聘任、考核与津贴分配方案,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实行全员聘任制,对于与工学结合有关的岗位或因工学结合而新增的岗位,如千学结合办公室人员、千学结合质量监控人员、各系实训管理人员等,学校予以优先保证,其他岗位则从严控制。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把是否有力推进丁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作为教学系、部门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把教师到岗率、学生评教、企业评教作为对指导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与其工作报酬、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挂钩。学校按照“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不断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建立固定工资与校内津贴双轨运行制度,实行院系(部)两级分配。各系(部)结合部门实际,相应制定《校内津贴分配实施细则》,提高实训指导课的课酬,提高下企业指导学生教师的津贴,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费不低于理论课。

(二)建立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以下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明确教务处、教学督导处、部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职

责,同时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校方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实时跟踪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及时做好有关思想丁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2.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社会综合考核评价系统。学校在工学结合中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试推行“3︰4︰3”制,即第一项主要考核指标包括遵章守纪、爱护财产,尊重师傅、文明礼貌,熟悉岗位、动手能力强,合计占30%,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成绩;第二项工作业绩以企业下达的任务为基准,完成指标的为良好,超额完成指标10%以上的为优秀,完成指标80%(含80%)以上的为中等,完成指标60%(含60%)以上的为及格,低于60%的为不及格,此项指标占40%,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成绩;第三项教学业绩,包括实习周记(占5%)、专题报告(占15%)、实习总结(占10%),此项指标占30%,由学校指导教师确定成绩。

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档案。学校修订《教学质量监控档案理办法》,逐步以现代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2014.2.25

宝坻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三条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全校校外实训基地。

第二章 实训基地的建立与撤销

第四条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的原则,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第五条 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条件

(一)必须具有正式法人资格,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的企事业单位;

(二)其业务范围与学校现有学科专业对口,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要求;

(三)能够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训条件(场地、设备、指导人员、食宿等);一般应立足本市、本区。

第六条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由部处室负责联系和组织考察,经考察符合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应将单位名称、地址、概况等有关情况,报送教务处审核学校主管领导审批。

第七条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都应签订合作协议书。合作协议书应经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领导批准后由部处室组织签订。协议书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期限等内容。协议书一式四份,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执两份,部处室、教务处存档一份。

第八条 校外实训基地原则上都应挂牌,经双方协商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同意挂牌的,相关部处室向教务处提出,由学校按统一规格尺寸、样式制作标牌,部处室负责悬挂。

第九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该校外实训基地应予以撤消:

(一)严重违背合作协议;

(二)业务或职能发生重大变化,与学生所学学科专业不对口;

(三)发生经营状况恶化、违法违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等情况,不再适合承担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四)破产、解散、停业整顿或者被兼并、注销等。

第十条 校外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需经合作双方协商,部处室报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领导批准;部处室负责通知被撤销的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挂牌的应予以拆除。

第十一条 协议到期的校外实训基地,应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商定是否续签,续签手续由部处室办理,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 实训基地的管理

第十二条 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采取学校、部处室两级管理方式。教务处负责全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制定、检查协调等工作;部处室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管理及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部处室要有专人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明确每个校外实训基地的责任人,责任人应经常与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的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密切关系。协调选择学历和技术职务较高的人员或技术能手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实训质量。

第十四条 部处室专业教研室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实训项目、人数、地点、指导教师、要求等)。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在实训前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五条 部处室在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前,要组织对参加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动员教育,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安全规程,服从校外实训基地方人员的管理等。动员教育应邀请实训基地单位方负责人员参加,并提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

第十六条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期间,带队的指导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训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各项实训项目,不得无故缺做;要与实训基地单位分管人员的沟通,严格对学生的管理和出勤情况考核。

第十七条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结束后,须按要求完成实训报告;带队的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单位方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分别做出鉴定,评定成绩。

第十八条 学校优先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方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专家学者、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适时安排他们来校为师生举办讲座或报告会。

第十九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及学生实训实习所需的费用,部处室每年应做出预算,列教学经费支出,结算手续按学校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教务处、部处室要不定期的检查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情况,及时与实训基地单位方协商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等工作,每次检查要有记录。

第二十一条 部处室在年终总结时,应对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情况做出总结,分析本单位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与效果,研究新基地建立事项及原有基地的保留与撤销。总结要报教务处备案。学校适时组织开展校外实训基地评比活动,对于合作密切、运行良好、实训效果突出的评为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并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 部处室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情况资料收集

与保管工作。凡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有关的资料如:校企合作协议书、实习实训报告、《实训记录本》、《鉴定表》以及各种检查活动记录等由部处室指定专人统一保管。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校企合作制度

1、 建立联系人制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

2、企业从制定教学计划、招生、教学实施、毕业考核等由企业为主全过程参与。

3、企业为学校提供师资、提供设备、提供奖学金、接受学生实习等对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并有所为的企业,优先推荐评选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4、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学生进企业后分成若干小组,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同时还由企业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开设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的实训课程。

5、学校积极开展职工培训,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6、凡核心层合作企业,可优先挑选学校毕业生。

7、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二年分别须有二个月(44个工作日)以上时间进企业实践研修(40周岁以上的20天以上);其他教师每二年不少于10天到企业学习、调研。

8、实施聘任“企业教学咨询官”制度。聘任的对象一般是具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师、企业培训师、专业技术人员等。 “企业教学咨询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对教学进行督导;来校授课、办讲座、搞咨询等。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定

2014年2月20日

天津市宝坻职成教中心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定

为了加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促进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与学校共同建立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煅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双方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第二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第三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第四条

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

合,能满足我专业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的要求,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

第五条

能承担我校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等部分实践教学任务,能接受我校有关专业一定数量的教师与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提供场地和实习实训指导人员,并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卫生和酬金等方面的条件。

第六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先给予支持。

第三章 学校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形式

第七条 学校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先给予支持。

第八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向学校投资或捐资(捐物)参与办学,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选派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教学,单位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第九条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实习实训指导书和实习实训计划,提前送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委派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检查和督导学生的实习实训纪律等情况。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十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成为

双师型教师培养场所,使实习实训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第十一条

开展订单培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根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用人需求量,学校在国家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征求毕业生本人意见后,优先推荐有关毕业生就业。

第十二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与学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开展科研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市区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四章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任务

第十三条

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培养学生解决技术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十四条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十五条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实训的项目均应按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进行设计,使学生切实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

第十六条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计划。按照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学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

容。

第十七条

承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训和开展科研合作等。

第五章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十八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与管理工作由各部负责落实与实施。

第十九条

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对全校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按照示范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督促与协助各部建立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的签订、挂牌等。

第二十条

产学研办公室、招生就业处协助各部联系和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单位,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配合各教学部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拓宽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渠道的信息。

第二十一条

各部具体负责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列入部的发展规划。根据专业设置情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依据,考虑经费承受能力及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二十二条

各部成立由部主任、教研室主任管理小组,与合作单位联系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部主任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负责人。

第六章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约与挂牌

第二十三条

经双方协商达成合作意向,就合作单位的基本

情况、合作形式与项目、合作时间等事项协商后,由教学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同意后,与该单位签定合作协议挂牌,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二十四条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由校长、分管校长或部主任代表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一式二份),由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执一份。协议原件由专业档案室存档,教务处、相关部留存合作协议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

协议书内容应包括:1.双方合作目的;2.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3.双方权利和义务;4.实习实训师生食宿、学习、交通、酬金等安排;5.协议合作年限;6.安全管理办法7.实习实训期间意外事故处理;8.实习专业项目及内容;9.其他。

第七章 检查与评估

第二十六条

为促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务处将不定期地组织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检查。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基地条件、实习实训效果、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定期的评估、考核,组织开展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并给予表彰。

第二十七条

各部要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协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建设、发展、实习实训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2014年2月29日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为适应本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学生生顶岗实习配备校外指导老师。为规范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专业导师的管理,明确专业导师的职责,保证我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校外指导老师任职资格

1、年龄不超过60岁,自体素质良好。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

3、了解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4、熟悉本专业教育课程和知识、技能体系,能制定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计划,具有实际指导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能力,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个性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调能力。 第二条 校外指导老师聘任与管理

1、校外指导老师的聘任由本专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荐,报学校教务处审核备案。

2、校外指导老师的管理与考核采取以本部为主,并与教务处、督导室相合的方式进行。

3、校外指导老师的聘期为一年,期满后由各系决定是否续聘或解聘。

4、校外指导老师的工作津贴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计算,时间按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段核算。

第三条 校外指导老师工作职责

1、了解实习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介绍我院“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确保所指导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生产性顶岗实习到岗率达95%以上。

2、实地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岗位、经营与管理等情况,定期向学校汇报实习学生基本情况。

3、严格执行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大纲要求,充分了解学期和月度学生实习计划,校外教学计划,网络课程学习指导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4、深入学生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全面掌握每个实习学生的实习状况,认真听取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岗位或工位轮换和教学组织工作。每月到生产性顶岗实习实地校外教学不少于4次。

5、将课堂搬到企业、搬到学生的实习现场,校外指导老师应在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地点每月承担或组织校外授课不少于2次,授课

学时不少于8学时,并于月初将下月校外教学计划和授课资料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7、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网络远程教学和学习指导。

8、指导实习学生结合实习岗位钻研业务,对实习中发现的管理和技术问题进行指导,组织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9、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与实习单位共同完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危及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10、加强与实习单位有关部门、企业导师、师傅的沟通,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情况,协调好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11、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积极开发专业对口、组织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岗位齐全、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度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

12、利用生产性顶岗实习校外教学机会,对不同岗位和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了解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工艺;了解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应用情况;收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工艺、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与企业人员一起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等问题,为教学改革、教材开发作准备。

14、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教学和工作安排,以及学校的重大事项及时传达给学生。

15、组织协调好实习结束工作,负责与与实习单位的有关事宜,有重点地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学校和教学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16、收集、批改实习报告,做好实习总结和学生实习成绩评定、上报工作。

17、做好生产性顶岗实习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由2012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第五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加强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与要求

1、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是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障。顶岗实习属于教学范畴,因此教务处是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主体,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配合指导老师做好相关工作。

3、教务处要加强内涵建设,做好顶岗实习工作。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的教育效果。

4、中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年。非毕业顶岗实习要根据专业计划来安排,如果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安排,而要临时安排顶岗实习的,要按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的程序办理,并提供完整的顶岗实习方案报学校审批。

5、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应该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不可过分迁就企业,而轻易放弃专业培养目标,要防止学生被单纯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

6、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要接受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共同管理。

二、顶岗实习的若干规定

1、每位同学都必须积极参加,按要求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学生必须服从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统一安排。

2、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前必须与学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规定及要求》和《顶岗实习协议书》。

3、顶岗实习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统一组织与管理,凡不服从统一组织与安排的顶岗实习学生,其实习环节将不被学校实习管理部门认可,毕业时按未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处理。

4、顶岗实习学生应服从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安排,如对工作安排有不同意见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工作困难或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报告,求得妥善解决。

5、顶岗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管理,病事假要严格执行事前请假制度,经允许后方可离岗,因病请假须出具实习单位

指定医院的病假证明。在向实习部门请假前,须通知指导老师,以便指导老师掌握情况,病事假结束后要及时返岗。

6、顶岗实习学生要服从统一的食宿管理。不得在外留宿或留客人住宿,不得通宵上网,不得在业余时间发生吵架斗殴现象。要搞好宿舍和个人卫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7、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违者除承担法律责任外,学校将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各项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因违犯规定造成的后果,由学生个人承担。

8、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遵守学校关于顶岗实习的各项管理规定,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岗位。因病因事需离岗,或由家庭自行安排实习者,须本人提交书面离岗申请,家长同意并签字盖章,经原班主任审核报学校批准后,方可离岗。离岗后一切安全责任由家庭和本人承担。

9、每位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其一年由学校派专人全程跟踪指导。

10、顶岗实习学生应在认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的同时,按要求做好工作记录。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做好顶岗实习技术总结,及时完成《顶岗实习学生鉴定表》的填写,上交学校教务处《顶岗实习学生鉴定表》作为毕业前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之一。

11、顶岗实习结束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被企业录用后,由教务科批准,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未被录用的学生由学生顶岗实习自治组织负责把名单提供给招生就业办公室,等待推荐就业。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技术加工专业

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2014.3

“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校 “订单培养”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界定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形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三)“订单式”培养的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深入有效的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是新生入学前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和需求计划,也可以是培养期间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经协商一致后实施;既可以是独立组建班级以实施教学和

指定),但必须参与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形式。

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

各部应树立强烈的市场和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选择适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

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时的考虑因素:①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及业务规格,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合作对方去;②合作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③合作对方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双方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 在实施“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一要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的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二要有利于企业利用我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三要有利于贫困生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的后顾之忧;四要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到这种定向培养工作中去。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1.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就业方向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甚至落实到某种职业和具体岗位;

.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3.要处理好学生即时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

1.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专业名称需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要求规范,课程体系特别是主干课程必须符合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要求;

2.保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经学校教务处同意,采取不同方式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但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

3.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

三、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体系与分工

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由2个层面构成:学校、各部:

(一)学校:主要负责“订单式”培养工作的统筹、指导及订单协议(合同)的审核与管理。学校层面主要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两个部门综合实施相关职能。

1.教导处:

实、班级组建方案及组建过程中与企业的协商与协调和合作协议的审核确认;

②支持并确认专业所在部“量身订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因订单培养新产生的课程分工及费用分担进行确认;

③对各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④组织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讨工作,以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2.招生就业办公室:

①负责联系和接受各类用人单位“订单”培养的意向和人才规格要求,并及时反馈到各部和相关部门。

②负责“定向班”形式以外的各种“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遴选与组织协调,并组织学生与企业达成协议,对涉及学生入学和就业的协议条款进行审核和确认。

③负责组织和落实订单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支持,或对学生个人的学业补助与奖励事项。

④通过学生管理系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工作。

⑤强化对订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研究确定订单式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阶段目标、方法渠道和有效措施。

⑥负责学生到订单企业就业的相关工作。

(二)各部:负责本部“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组织和实施。

1.凡形成“定向班”的,应明确订单专业负责人,成立有企业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的订单专业专家咨询组织,以研究本专业订单培养的岗位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订单专业培养方案。

2.明确各订单专业的课程负责人,根据订单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研究整合课程内容,科学选编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与订单企业密切联系,具体负责做好本部订单学生的宣传、发动和遴选工作、培养期间的教学运行与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接受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在订单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落实学生到订单企业实习制度并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实现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资源互补。

5.全面收集订单式学生在企业的业务能力状况和思想作风表现等信息。通过分析,及时总结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篇: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应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精神,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则 1.合作目的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带动招生、教学、就业良性循环,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应根据所办专业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就业、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员工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3.合作的原则

⑴服务企业原则。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追求。满足社会需求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⑵互惠互利原则。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与学校以服务换服务,共建共享、共赢共进。

⑶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的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义务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二、机构设置与职责

1.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业领导或企业代表、教务处、招毕办、政教处(学工处)、总务处等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学校校长担任,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归口管理。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学校招毕办,办公室主任由招毕办主任兼任。

2.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⑴全面考察并研究、确定同学校合作的企业以及合作的方式及步骤,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起草和修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细则;

⑵指导并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学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审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起草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或合同;

⑶负责制定中长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规划和工作计划,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⑷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共享人才需求信息,搞好我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

⑸注重学校“双师”队伍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与企业联合组织技能大赛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

⑹加强校企间的科研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协调解决校企合作的重要问题等,督促、考核校企合作相关部门工作的实施过程和业绩,奖励校企合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⑻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三、校企合作工作流程

1.合作项目调研。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成功运行,在本部门校企合作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调研。

2.提交合作方案。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在较为深入的协商、酝酿基础上,向学校提交合作方案。合作方案必需体现人才培养的教学性要求。

3.合作项目论证。由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合作项目评价审查和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形成报告,以决定该项目是否立项,报分管领导审批。对涉及学校财、物的重大校企合作项目需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4.拟定合作协议书。对于确定立项的项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与合作单位或企业充分协商,在学校统一制订的校企合作协议文本框架的基础上,补充并完善具体条款,形成校企合作协议书,经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签署。

5.签署合同或协议。不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协议由合作部门负责签署,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协议由校长或校长委托分管校领导签署。

6.合作项目和协议备案。对于已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及实施方案应及时报校企合作办公室备案。

7.合作项目的实施。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各专业学科和专业老师,学校各职能部门根据协议与方案做好配合和支持工作。

8.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校企合作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履约情况,并做好项目实施的协调工作。

9.合作项目资料归档。校企合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档案资料(含图片、影像资料),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整理、归档。

四、校企合作工作的激励机制

1.校企合作实行考核制度。主要从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使用、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专业科每学期要向校企合作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2.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奖励机制,表彰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3.对确实有发展前景和操作良好的合作项目,学校将在政策上给予重点保证和倾斜。

4.对参与引进、捐资共建、设立奖(助)学金等合作项目的专业科和个人,学校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五、经费及资产管理

1.各职能部门在立项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项目预算,报送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投入;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

2.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

第三篇:校企合作工作报告

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精神,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我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现将校企合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为遵循“校企双制办学、共育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数次召开校长会议、行政会议、校企合作单位座谈会,出台了《关于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决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校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校领导将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规划建设和组织实施,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引领着我校教学改革。二是各科组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培养一支高效率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工学结合计划,指导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保障活动安全等。三是由招就办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校企合作中的双方职责,实习岗位要求、生产目标、职业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和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

三、探索“校企双制”,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双制”,主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先后校企共建合作实体,形成多元合作模式,如校中厂、厂中校、生产实训中心、冠名班级、短期培训和订单式培养等等,

营造真实工作情景的教学环境。

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同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组师资队伍。学校与企业按照共同的培养目标,联合制定培养课程和计划,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产教学三位一体,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为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流互融,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更好地将实践相结合,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开发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我校教师利用寒假、暑假、工学结合等机会下到企业实践,由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对教师进行传帮带,为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

通过“校企双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工作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企业生产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零距离”实现从学生到现代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搭建起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目前,我校仍在不断探索“校企双制”发展多元合作模式,正积极着手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相关管理制度,面向企业积极宣传和发动,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短期培训和技能提升。

四、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展现校企合作成果

以技工院校“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契机,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先后与数十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签约单位及合作形式详见附表1。

据统计分析,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的数量覆盖在校生的比例达1:44;现有专业校企合作的比例达1:3.2;紧密型校企合作中与世界500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产业100强等重点企业合作层次和质量较高;松散型校企合作中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数量占四十余家。

五、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领域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共建模式及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

(一)走出去、把教室搬到工厂,创办“厂中校”

我校与信华精机有限公司、TCL通力电子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设“信华班”、“TCL班”,学生在校内学习一年后,即将“教室”搬到公司。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部分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岗位教育,在此基础上到企业继续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训、轮岗和顶岗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需求与教学的充分融合,使教学更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二)请进来、把工厂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

在“厂中校”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企业的生产线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校中厂”。

通过创办“厂中校,校中厂”,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为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又成功与金华悦国际酒店合作开设“金华悦班”,开创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领域,形成校协(协会)、校政(政府)、校园(园区)等多形式紧密型的合作模式。

附表:校企合作单位及合作形式

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

2011年6月30日

第四篇: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 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13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

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13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 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13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 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

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 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

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 “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1、学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1)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分担教育投入;(2)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组建优秀教学团队;(3)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教学改革;(4)校企合作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2、企业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1)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 (2)校企合作有助于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

3、学生受益: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就业,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1)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 (3)企业

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今年鑫广安集团为我校学生赞助2万元。

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校企合作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4年1月15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二)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改革要实现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要对接产业,职业学校要对接企业,专业要对接岗位,课程教材要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作过程。2014年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实现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校企合作要有起色,学校与接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学校要成为合作

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合作企业要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企业现场专家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与湖南唐人神集团特深度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湖南唐人神集团现场专家参与制定”唐人神”的教学方案;开设专题讲座,植入唐人神企业文化;完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真实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根据综合考核聘用合适的学生为正式员工。形成专题讲座+在校专业课学习+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专题讲座+考核、组建‘唐人神班’+在校专业课学习两年+公司实习一年+正式入职”的培养流程,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

2014年上学期”唐人神班”29名学生通过正式进入湖南唐人神集团实习,

在公司实习半年时间内学生稳定,生活工作愉快,深受企业好评。本学期二年级畜牧兽医专业41名学生通过湖南唐人神集团面试录取组建了”唐人神二班”.”订单式培养”规模逐步提高。

二、与湘潭市月意生态园林公司、中南农机大市场、湘潭市三益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一)由企业现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实习和学校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二)本学年我校共派出200多名学生4名指导教师带队到这些企业为期3到6个月的教学顶岗实习。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先后20多人次到这些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交流进行调研了解农业行业各工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要求、职业素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过程,企业文化、产品开发、

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及现场”6S”管理标准及要求。为下一步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都有较大提高,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顶岗实习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企业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

三、校企合作”服务就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 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高技能培训

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拓展技能培训的领域和项目,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积极服务湘潭市产业群;探索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长效机制。本年实现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高技能力培训共341人、劳动力技能培训450人,学校已成为湘潭市10大培训基地。

通过今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

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4年11月11日

第五篇: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定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修订稿)

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学生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其中,校企合作基地是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建立校外校企合作的原则

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外校企合作基地由学校与有关单位协商共同建立,合作基地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发展目标。

2. 各系部应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学生专业教学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外校企合作基地。原则上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2个校外合作基地。

3. 根据相关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校外合作基地应专业对口、相对稳定,尽可能立足本省本市、就地就近,既便于开展工作,又有利节约经费开支。

4. 学校优先支持层次较高、接受我校实习生人数较多的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

5. 新建的校企合作基地,应优先考虑那些经过多次实习、符合实习教学要求、但尚未签约的单位。

第二条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 能满足我校专业教学任务的要求;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能接受我校有关专业一定数量(15人以上)的学生开展实习和见习工作。

2. 技术、管理水平较高,重视学生实习,并能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实习和见习工作。

3. 能满足实习学生的食宿、学习、交通、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4. 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 第三条 校企合作的类型

1. 按校企合作性质分为教育合作基地、非师范专业合作基地。 教育合作基地是指师范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实习基地。非师范专业合作基地是指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实习和见习基地。

2. 按地理位置分为校内专业合作基地和校外合作基地。 第四条 学校与合作基地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校权利和义务

1.积极与合作基地开展生产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为甲方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优惠支持。

2. 在人才培养、委托培训、课程进修、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校企合作基地优先给予考虑。

3.在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征求毕业生本人意见后,专业合作基地可优先选聘我校优秀毕业生。在国家招生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校企合作基地职工子女的入学优先给予考虑。

4.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见习计划,提前送交实习教学基地,并安排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见习)指导教师。

(二)校企合作基地权利和义务

1.按学校提供的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要求、见习合作计划要求,委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2.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使实习、见习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3.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制定实习、见习教学和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明确安全操作规程,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4.校企合作基地应妥善安排实习师生的工作条件和食宿条件等实习相关事宜。

第五条 校企合作基地的管理

1.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要经充分的调查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满足实习、见习教学的要求,并报学校审核同意。

2. 教务处为学校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主管单位,对全校实习、见习基地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教务处每年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我校学生各类实习需求。

3. 各系部具体负责实习、见习教学基地建设、实习与见习教学内容安排及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各专业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实习与见习计划、大纲等合作管理文件,对拟建合作基地进行情况调研和商谈,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签定和授牌,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的安排与考核标准的制订,合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等。

4.校企合作基地一旦建立,系部应与基地商定基地管理办法与实习、见习实施具体细则,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5.各系部要加强与实习、见习教学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学管理,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合作基地建设、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合作基地做好建设、发展与培训等工作。

6. 系部应每年对与合作基地的合作情况做出总结并存档。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情况,作为对系部进行教学评估与考核的重要指标。

7. 学校根据合作基地建设情况择优评选优秀校企合作单位,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条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程序与要求

学校或系部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需要,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渠道寻找适合学生进行实习、见习的各类单位。双方有合作意向的,在符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条件的前提下,由相关系部填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企合作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表》,申请获批后,经协商由系部与基地依托单位签订建立合作基地协议书。协议书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校企合作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3-5年,协议期满后,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合作基地合作协议需变动,可由一方提前半年提出,经双方协商后签订新的条款或停止实施。

签订合作协议后,专业合作基地可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习、见习教学基地”牌匾,牌匾格式学校统一制定,挂牌时间与方式等由共建双方协商确定。

第七条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经费管理

学校设立合作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对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凡在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考察、检查、评估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可在此列支。

(一)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经费有效使用期限为一年,在基地建设项目申请获得批准之日起,相关系部应在一年之内完成项目建设,项目经费一次性统一结算。一年内建设经费没有使用完的,收回剩余经费。

(二)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经费专款专用。经费报销须经系部分管教学领导签字、经系部主任审批,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与实习基地建设无关的费用不得在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中开支。

(三)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经费使用范围

合作基地建设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省、校财务规章制度。主要开支内容如下: 1.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市内交通费、差旅费、住宿费、接待费、通讯费、资料费、打印复印费、牌匾制作费等费用;

2.实习、见习条件保障费用,如购置与实习办公用品、实习资料、实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等相关费用;

3.实习、见习基地指导教师指导费、管理费、讲座费; 4.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研讨会相关费用; 5.实习、见习指导教师培训费; 6.实习、见习表彰奖励等相关费用。 第八条 校企合作基地的检查与评估

为促进实习、见习教学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务处应会同有关系部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实习教学情况。对优秀实习基地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实习、见习基地,要求限期整改或撤消。对协议到期的实习教学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第九条 附则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

湘一师教字[2008]1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专科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章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目的

第二条 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独立分析、解决一般教学、管理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专业方法与手段获取信息或结果的能力;

(三)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调查研究、实验数据处理、阅读外文资料、使用计算机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三章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主管院长领导,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 (一) 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教务处宏观管理、组织、指导、协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估和总结,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开展经验交流推广等活动。

(二)系(部)成立以主管教学主任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学院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系(部)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订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审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组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与工作评估;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负责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归档等。

(三)教研室成立由教研室主任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学院、系(部)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选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并报系(部)审批;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定;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并及时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材料整理交系(部)资料室存档等。

第四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第四条 选题程序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教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经教研室研究讨论确定,报系(部)审批。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其他有利条件,提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按程序申请审批。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应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教研室审核,系(部)审批后执行。已经批准的题目不得随意更改,确实需要更换题目必须按相应程序审批。

第五条 选题原则与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选择应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要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得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能力的基本训练。

(二)题目难度要合理,份量要适当,涉及的知识范围、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对优秀学生可适当加大份量和难度。

(三)论文类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四)设计类题目应具有实用意义,切忌脱离实际;论文类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献综述类题目一般不能做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五)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一人一题。

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第六条 系(部)应提前两个月(一般为上一年度10月)组织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经教研室研究审查,报系(部)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 系(部)应在第七学期(专科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和动员。 第八条 选题和实习调研的时间一般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的五分之一,实习调研结束后应完成调研报告和(或)文献综述等工作。

第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预留五分之一时间作为文档整理和答辩工作,并有一周以上的时间用于答辩和成绩评定。

第十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系(部)应及时进行普查和工作总结,将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和总结报教务处。学院视情况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查或抽查。

第六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监控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由系(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指导教师应由具有指导毕业论文(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助教和未从事过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不能独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第十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有:

(一)指导学生选题。根据选题原则和要求,提出选题题目并附选题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和现有条件等供学生选择。

(二)及时拟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报系(部)审批后下达给学生,并向学生交代清楚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和进度安排。

(三)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定期辅导答疑,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教师因事或病请假,必须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安排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四)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指导,认真审阅初稿,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后,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认真评阅批改,实事求是地填写指导教师评语,并给出建议成绩。

(七)指导学生进行答辩准备。

第十三条 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

(二)尊敬师长,团结协作,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虚心接受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指导和检查。 (三)理工科类学生应在规定的场所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以便教师检查和指导;文科类学生可视具体情况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前提下灵活安排,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四)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按照《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进行考勤。

第十四条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必须注意指导方式,在及时布置工作、检查进度、解答疑难的同时,要因材施教,严格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第十五条 毕业设计的全程监控采取以系(部)自查与学院组织专家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遵照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相关教学检查的程序执行。

第七章 毕业论文的撰写

第十六条 撰写毕业论文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总结提高阶段,学生应对全部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推理判断,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要遵照《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执行。

第八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第十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系(部)应成立以主管教学主任为组长的答辩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的答辩工作,制订答辩规则、程序、要求以及时间、地点安排等,并提前三天将工作安排报教务处。各系(部)按专业成立答辩委员会(或小组),审查学生答辩资格,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研究确定答辩意见和成绩等。

属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

(一)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规定最低要求者; (二)论文(设计)有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者;

(三)论文(设计)在文字部分或设计部分不满足任务书所规定的最低要求者; (四)旷课时间累计达两周及以上者; (五)抄袭他人成果或请他人代做者。

第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生应将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按封面、任务书及成绩单、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外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顺序装订成册,附录主要包括设计图纸、计算机程序、过长的公式推理过程等。

调研报告等材料整理好另行装订。以上材料一并提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第十九条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包括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文本质量和工作态度等,实事求是地填写指导教师评语和建议成绩。

第二十条 评阅人要根据学生和指导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着重审查文本质量,包括设计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以及文本、图纸的规范性等,客观给出评语和建议成绩。

第二十一条 答辩前,系(部)应及时向学生公布答辩委员会(或小组)教师名单和学生参加答辩的日程、地点等。答辩时,学生简述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回答答辩委员会(小组)的提问。

第九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第二十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考核: (一)任务完成情况; (二)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论文(设计)质量; (四)创新能力;

(五)答辩中的自述和回答问题情况等。

各系(部)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订具体的考核标准。

第二十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比例一般控制在15%以下。

第二十四条 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按不及格论处。 第二十五条 系(部)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是成绩的最终裁定者。

第十章 总结及存档 第二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质量分析和总结,各系(部)在教研室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本期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面总结,最后形成书面材料,于第八学期(专科第六学期)结束前送交教务处。

第二十七条 各系(部)应适时组织学生毕业论文展览,每个专业对成绩优秀的毕业论文严格筛选后,推选2~3本进行展示,并将这些毕业论文的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中文摘要及论文的缩写汇总后报教务处统一汇编成册。

第二十八条 每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及其他毕业论文(设计)材料须由各系(部)教务办公室存档,并汇总各系(部)学生所有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资料刻录成光盘一式两份,于第八学期(专科第六学期)结束前送交教务处一份。

第十一章 抽查及评审

第二十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院将组织专家组对各系(部)各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指导教师分别进行抽查、评审。

第三十条 评审结果作为各系(部)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师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附件: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略) 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略)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考核表(略) 4.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略) 5.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评审汇总分析表(略)

6.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系(部)专家评审意见表(略) 7.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抽查评审分析表(略) 8.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抽查评审意见表(略) 9. 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评分参考标准(略) 10. 理工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评分参考标准(略)

1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情况统计表(略) 1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申报表(略) 1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专家评审表(略) 14.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系专业级毕业论文成绩汇总表(略) 15.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略) 16.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略) 17.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略)

二○○八年九月四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

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湘一师教字[2008]31号

根据教育部《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实施“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专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第二条 我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主要用于资助我校本、专科生创新团队或个人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基础性、应用性项目的研究。通过创新性试验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训练,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 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遵循的原则是:“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培养能力”;项目遵循的程序是:“自主选题、自由申报、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性、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包括“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及各系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小组”。

1.“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教科所、财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及各相关专业所在系部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创新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指导全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相关工作,组织专家评审、验收项目,监督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2.各系部成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小组”由各系部分管教学副主任任组长,分管学生的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等。创新项目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部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规划、立项申报、指导、项目运行管理、初评等,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3.各系部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确保学生取得项目研究所需要的工作场地和实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可靠的时间保证。每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项目一般为1项。创新项目指导小组负责指导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第三章 资助范围及申请条件

第五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指本、专科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以创新团队或个人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科研创新活动。

第六条 资助项目除来源于学生申请的实验课题外,还可从符合本计划要求的其他各类本、专科生科研创新优秀项目中遴选。

第七条 凡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均可申请,鼓励低年级学生申请,原则上不受理毕业班学生申请。申请者应以团队为主,个人也可单独申请,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申请者一次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申报。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合作项目。

第八条 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能够在在校期间内完成。

第四章 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九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一申报与评审时间一般在4~5月份,具体时间以教务处通知时间为准。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原则上要求在学生毕业前完成。

第十条 项目申报及评审程序

1.申请者(项目组负责人)认真填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经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签字确认,提交到项目组负责人所在系部创新项目指导小组进行审核。

2.各系部创新项目指导小组对申请项目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对拟推荐的项目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填写项目汇总表后一同报送教务处。

3.创新项目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答辩项目,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答辩,确定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单,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并公示后下达立项通知。

4.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根据评审成绩择优推荐申报省或国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第五章 经费来源与使用

第十一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经费来源:教育厅专项拨款;学校专项资金;社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资助经费由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教务处负责审批,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对于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按1:1的配套经费给予支持。对于获得批准立项的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将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给予1000至1500元的资助。

第十三条 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三次拨付。立项后拨付经费总额的30% ,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经费总额的40%,结题后拨付剩余的30%。

第十四条 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等经费。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经费开支计划和使用,教务处负责审核。 第十六条 指导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

第十七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公开发表时要标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第十八条 凡在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教务处有权停止项目负责人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并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资金。

第六章 项目实施及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系部和学校教务处签订《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不按时签订合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书规定的时间和实验内容启动计划项目,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第二十条 学校和各系部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活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心和各类实验室应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系部应指派专人负责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学校建立专门的网站,为学生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第二十一条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指导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参与项目的创新团队或学生个人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实验过程记录和总结报告。

第二十二条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结题,可向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推迟结题,但延期最多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三条

项目一旦立项,不得随意变更,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变更或终止项目研究: 1.项目在执行期内因正当理由需进行变更,经审查后可适当延期或调整计划项目内容,但延期不得超过一年。

2.研究项目由于一些不可克服的原因而终止研究者,应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终止报告,经批准后执行。

3.凡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执行不力,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计划项目,学校将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课题的研究经费。

第二十四条 项目启动6个月后,项目组须向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提交《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度报告》,期限在2年以上的项目每年12月需向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提交年度报告,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年度报告)者或无明显进展的项目,应要求其限期整改直至停止项目运行。

第七章 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结题时应提交《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原始材料(调查问卷、实验记录及数据等)。形成实验成果的,应将完成的论文、设计、专利、成果实物等一并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系部。

第二十六条 创新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结题项目进行审核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 第二十七条 教务处、系部应建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档案,包括项目申请、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成果以及原始资料。

第二十八条 教务处将定期编印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成果集,并通过校园网、论文报告会等组织成果展示与交流,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第八章 项目激励与表彰

第二十九条 经学校验收合格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组成员及组长,可获得4至6个创新学分。对于项目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按照相应级别奖励创新学分。中途退出研究创新性实验者,不能获得该项目创新学分。

第三十条 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性实验项目,经学生(限项目组负责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系部学术委员会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经审核鉴定后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十一条 学校将核定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国家级立项项目,结题后奖励指导教师60至80个课时;省级立项项目,结题后奖励指导教师20至40个课时;校级立项项目,结题后奖励指导教师5至10个课时。

第三十二条 学校设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组织奖,对优秀指导教师和单位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关于加强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意见

湘一师院字[2013]16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推进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非师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特制订本意见。

一、强化实践育人观念

1.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统一的实践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2.真正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育人氛围。切实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独立实验(实训)课程建设为突破,以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为保障,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理工类专业不少于25%。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遵循教育规律,结合非师范类专业特点,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体化、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一体化”是指根据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内容交叉重复或“断线”现象。“分层次”是指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前沿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多模块”是指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的特点,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多个不同的模块,突出个性化人才培养。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有:

(1)见习。包括课程见习、企事业单位见习及艺术考察活动等,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2)实习。包括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3)实验教学。由课内实验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组成,包含相关学科的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技能训练。主要由课内实训和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组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5)创新实践。包括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学科竞赛等,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

(6)社会实践。包括军事训练及集中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1.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教学设施、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实验(实训)学时的课程都要有相应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大纲中,要根据专业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知识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相关专业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要求,优化提炼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2.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各非师范专业应特别注重实验(实训)教学,科学制定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实训)开出率应达100%,并不断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加强独立实验(实训)课程建设,原则上课内实验(实训)教学超过16学时的应独立设课,鼓励整合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实训),将多个有联系的、学时少的课内实验(实训)整合后独立设课。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逐步淘汰落后、过时的实验教学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三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逐步使“三性”实验项目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0%以上,省级示范实验室开设的“三性”实验项目学时数应占其开出的实验总学时数的70%以上。

3.推进实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推广虚拟仿真技术,促进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更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各类教学实验室要通过加大开放力度,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活动提供平台,强化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实验室开放可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实行阶段性开放或预约开放,也可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节假日对学生开放。开放的内容可以是实验室提供选题,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室来完成开放实验,实现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和空间开放。进一步加大对重要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效益。

5.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要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各系部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作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每个本科生在学习期限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且至少要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1篇调查报告。

6.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各系部要根据各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为每门实践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着重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管理,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笔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相结合,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与考核方法。

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各系部要科学制定非师范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合理配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使基础实验每组人数在2人以下、专业实验每组人数在4人以下。实验室建设经费优先满足覆盖面广、受益学生多、利用率高的公共实验室建设需求,并根据新办本科专业教学需求,进一步加强新办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要突出“以教学为主”,在优先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适度考虑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建立面向全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各系部要加强非师范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原则上每个非师范专业至少建立1-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学校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对条件成熟、受益面广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予以资助,专项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各系部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申请使用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同时,充分挖掘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3.加大对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经费的支持力度。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非师范专业实习(见习)经费标准。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实习(见习)业务联系费、师生交通费、水电费、住宿费、实习检查费、资料费、实习基地兼职教师指导费等。各系部要确保学校下拨的学生实践(实习)教学经费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将定期检查上述经费的使用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各系部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前一周应将经系部领导审核的实习(见习)工作方案(含实习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内容、指导教师及学生安排等)和《实习(见习)教学实施计划表》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教务处应根据系部实习(见习)计划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实践教学工作量核定和实践教学经费报账的依据。

五、加强实践教学队伍

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的年龄、知识、职称、学历结构,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进入到实践教学队伍,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形成良好梯队结构和发展态势,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在职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进修、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形成一支理念先进、爱岗敬业、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六、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1.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各系部要在学校有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根据本系部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2.强化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学校教务处、资产管理处与公共实验管理中心须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学生工作处、团委、各系部应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教务处应加强对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资产管理处应负责加强非师范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公共实验管理中心应负责非师范专业公共实践教学平台管理和实践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学生工作处和团委负责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各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由所属系部负责。各系部必须安排一名副主任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并安排专人归口管理实践教学的具体事务。

3.规范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各系部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不得随意更改、调整和删减实践教学内容。

4.加强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各系部要加强对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做到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指导教师“三落实”,抓好实践教学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环节”,职能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5.严格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督导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完善评价信息反馈利用机制。

二○一三年一月十五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设计管理办法

湘一师教字[2008]1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课程设计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阶段性训练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为规范我院课程设计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目的与基本要求

第二条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第三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并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条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运用标准与规范、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第五条 课程设计报告要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课程设计采取以系(部)为主,按学院、系(部)、教研室三个层次开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

第七条 教务处负责全院课程设计的总体协调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一)负责对全院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与课程设计环节有关的管理制度。

(三)协调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对课程设计过程、质量及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第八条 各系(部)全面负责本系(部)课程设计的管理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一)制定系(部)课程设计管理工作细则,审批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二)具体组织和管理课程设计工作,监督检查课程设计的进展情况及完成质量,并及时处理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三)组织研讨有关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四)做好课程设计资料的整理及存档等工作。

第九条 各教研室全面负责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一)制定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指导书,制定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有关安排。

(二)审定课程设计题目、任务书并安排指导教师。

(三)检查课程设计质量,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四)认真进行课程设计工作总结。

第四章 选 题

第十条 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审定后执行。

第十一条 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应紧密结合课程的性质,尽量综合体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一般可为阶段性的单体或单元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工程设计、编程等。

第十二条 课程设计题目应当满足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深度、广度和难易度应适当。 第十三条 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应有理论依据,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有必要的技术资料供参考。 第十四条 对需要集体完成的设计项目,必须明确每个学生小组应独立完成的部分,力争使每个学生所承担任务的难度和份量一致,工作量饱满。

第十五条 课程设计题目的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能经过努力完成任务。

第五章 指导教师的资格与主要职责

第十六条 指导教师的资格

课程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助教可协助指导。指导教师应具有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在与课题有关的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全面的知识,教风严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

第十七条 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课程设计大纲拟定课程设计题目,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指定必要的参考资料,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于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书,并做好课程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坚持每天深入设计现场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设计情况,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认真作好指导记录,每个工作日指导时间不少于4课时。

(四)设计完成后,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设计成果(图纸及说明书、实物、程序等),结合学生答辩情况,按照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地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

(五)设计结束后,应及时对课程设计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按专业填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情况分析表》,经教研室主任签字后存档。

(六)一名指导教师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能指导一个自然班。第一次承担指导工作的教师应提前亲自做一次设计,由教研室审查合格后方可承担指导工作。

第六章 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八条 学生必须修完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才有资格做课程设计。要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选题意义,认真领会课程设计题目的内涵,严格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基本方法与步骤,积极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 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对抄袭他人设计或找他人代设计等弄虚作假者一律按成绩不及格论处。

第二十条 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做到概念清楚,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课程设计的有关文本应符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课程设计结束时,应将设计任务书、设计报告、设计图纸、实验报告、计算程序等有关资料整理成册,送交指导教师审阅。

第二十二条 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病不能坚持学习,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第二十三条 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课程设计场所的整洁、卫生、安静,严禁在课程设计场所打闹、嬉戏等一切与课程设计无关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课程设计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设计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若使用或发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必须为第一署名单位。课程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设计资料,应交回课程所属系(部)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第七章 成绩评定

第二十五条 课程设计按独立设置的课程进行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应与同一专业下一年级学生一道重做,不能补考。若同一专业下一年级未招生,则由学生本人申请,经系(部)批准,可安排在毕业前或毕业后一年内重做。

第二十六条 课程设计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课程设计成绩为优秀者一般不超过完成课程设计人数的20%,优、良总比例不超过完成课程设计人数的60%。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应于设计完成后一周内报教务处。

成绩评定的参考标准如下:

(一)优秀:态度认真,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了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设计方案合理,计算、分析正确,设计质量高;独立工作能力强,有独到见解,水平较高,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充分、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规范、符合课程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对题目理解深入,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态度认真,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了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设计方案合理,计算、分析基本正确,设计质量较高;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正确,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较为规范,符合课程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对题目理解较深入,主要问题回答正确。

(三)中等:态度认真,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了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但有所欠缺;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计算、分析基本正确,设计质量一般;独立工作能力较差,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设计报告条理基本清晰,论述基本正确,文字通顺,图纸图表基本规范,符合课程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晰,分析不够深入,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四)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计算、分析有错误,设计质量一般;学习态度一般,独立工作能力差。

课程设计报告条理不够清晰,论述不够充分,没有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通顺,图纸图表不够规范,符合课程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分析问题较为肤浅,主要问题经启发后能回答。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 (1)未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 (2)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

(3)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能力差,设计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 (4)课程设计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图纸图表不规范,质量很差。

(5)答辩过程中对主要问题阐述不清,对设计内容缺乏了解,概念模糊,问题基本上回答不出。

第八章 设计档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 课程设计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指导书、任务书、设计报告、学生成绩登记表、课程设计情况分析表等。

第二十八条 教务处负责汇总全院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学生课程设计资料连同课程设计情况分析表、任务书、指导书由指导教师负责收回,交系(部)归档。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情况分析表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湘一师院字[2009]71号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途径之一。为了加强学科竞赛管理工作,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组织管理的通知》(湘教通[2009]47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院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实施院、系(部)两级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学科竞赛工作的统筹与协调;竞赛学科所属系(部)为相应学科竞赛的承办系(部),负责选拔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组织培训和竞赛等工作;参赛学生所属系(部)予以积极配合;各相关系(部)指派专人负责学科竞赛工作,并将其纳入系(部)日常教学工作。

二、学院成立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教务处。各系(部)成立相应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建立相关学科竞赛协会,制定相关章程,负责相关学科竞赛日常工作的开展。学科竞赛承办系(部)负责组织制定相应学科竞赛的实施方案并拟定竞赛规则、时间、方式、规模、评奖办法等。

三、参赛对象为我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

四、根据学院目前学科结构情况,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五项省级学科竞赛及相应国家级学科竞赛。学院鼓励各系(部)组织学生参加院内外其他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五、数理系负责承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负责承办“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外语系和公共外语教学部负责承办“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美术系负责承办“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竞赛”,其他学科竞赛由相关系(部)承办。各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承办系(部)应组织开展常规化备赛训练和校级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

六、学院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由教务处负责统筹调配,重点保障五项省级学科竞赛及相应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科竞赛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培训(资料费、耗材费、授课费等)、院级选拔赛、参赛(报名费、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各系(部)对各类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应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条件,并适当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

七、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获得学院或有关部门的相应奖励,并在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时予以优先考虑。

八、学院将各类学科竞赛工作纳入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和教研教改的整体中予以考虑,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岗位津贴等方面对指导教师予以倾斜。

九、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有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二○○九年五月四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实习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习是高等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为加强对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中的专业实习是指全日制普通本科非师范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认识实习(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野外写生等实习教学活动。

第三条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经验,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并促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四条 专业实习的具体要求是学生通过了解社会及实习行业的业务情况,增强对行业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虚心向实习行业人员学习,熟悉本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从中获得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 实习的组织和领导

第五条 专业实习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成立由教务处、相关院(部)负责人组成的学校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各专业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实习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负责处理全校专业实习的日常工作。相关院(部)成立相应的专业实习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院(部)的专业实习工作。

第六条 教务处负责全校专业实习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订全校专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2. 负责审核院(部)专业实习工作计划和总结,协调处理专业实习中的重大问题。 3. 组织制定全校专业实习经费年度预算。

4.负责专业实习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评估,组织开展实习经验交流。 5.负责全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审批与宏观管理。

第七条 各院(部)具体负责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单位的联系和落实。

2.组织制订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与实习实施方案,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实习日程,组织开展专业实习。

3.组织开展实习前的专题培训、实习动员等各项实习准备工作,加强专业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杜绝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4.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各实习环节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5.负责制定专业实习考核标准,审核专业实习成绩,做好专业实习的总结和评优工作。 6.负责制定本院(部)专业实习经费预算方案,保证实习经费的合理使用。 7.负责专业实习材料的整理、归档、上报。

8.制定专业实习改革方案,落实专业实习改革举措。

第八条 专业实习由院(部)联系实习单位和场地。形式以集中实习为主,学生可以结合就业需要,自己申请联系实习单位进行自主实习。自主实习的学生,在实习前须向院(部)提交自主实习申请书及实习单位同意接收其实习的书面材料,经院(部)审核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

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

第九条 实习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习时间按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实习内容由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确定。

第十条 每年十一月初,各院(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下一年度专业实习工作,填写下一年度专业实习计划表,经分管教学的院(部)领导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一条 实习大纲是指导实习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和检查实习的依据。各院(部)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编写实习大纲,经院(部)负责人审查同意后报教务处备案。实习大纲的内容包括: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内容与要求、实习单位应满足的条件、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准备、实习报告要求、成绩考核及评分办法、实习参考资料等内容。

第十二条 各院(部)应在专业实习开始前组织编写实习实施方案。实习实施方案是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的实习教学方案,其内容应包括:组织领导、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与日程安排、实习分组名单、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安排、实习纪律、注意事项、实习考核、经费预算等。

第十三条 实习实施方案于实习开始前三周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各专业实习应按审核后的实习实施方案执行。

第十四条 在实习方案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更改实习时间,变动实习地点,须说明具体原因,经院(部)分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五条 专业实习计划和实习实施方案是实习经费预算、报账及工作量计算的依据。

第四章 实习基地

第十六条 各院(部)应高度重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每个专业必须至少建立1至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集中实习的需要,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实习基地选择原则:专业基本对口,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重视实习工作,实习条件好;便于安排师生食宿且交通便利;就近方便,相对稳定。

第十八条 鼓励各院(部)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从各实习基地遴选一批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组成一支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开展校企合作,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各院(部)要定期与实习基地开展教学科研交流活动,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友好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第五章

实习指导教师

第十九条 各院(部)要认真做好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工作。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由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每名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为20—30人。

第二十条

指导教师职责

1.提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收集所需材料,根据专业实习大纲及专业实习单位特点拟定专业实习具体工作方案。

2.认真做好实习指导工作,关心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专业实习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实习生按时按质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指导老师要对实习指导情况进行记载,认真填写实习工作日志。

3.定期与自主实习的学生进行联络,了解其实习进展情况,帮助其解决实习工作的遇到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向院(部)领导反馈。

4.组织学生做好专业实习总结工作。

5.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做好实习成绩评定与评优工作。

6.汇总学生反馈的实习工作信息,并结合自己实习指导工作,提出改进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

实习学生

第二十一条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学校关于专业实习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服从院(部)和实习单位安排,虚心接受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

2.实习期间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实习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请教,发扬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提高专业业务水平。认真作好实习日记、调查报告和实习总结,认真填写实习手册。

3.正确处理好与实习单位领导、指导教师、实习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荣誉与利益。

4.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5. 向指导老师报告对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6.爱护实习单位公物。实习期间借用的物品必须按期归还,有丢失和损坏的要按实习单位的相关规定赔偿。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未经实习单位负责人许可,不得擅自查阅和动用实习单位的各类档案资料。

7.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克服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共同提高进步。 第二十二条 实习学生请假规定:

1.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如确有特殊情况,须经院(部)和实习单位批准。

2.请假三天以上的须经实习单位领导和本人所在院(部)分管领导审批,请假一周以上须经学校教务处审批。

3.请假必须履行书面报告手续,并做好请假期间相关实习工作安排。

4.对不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不参加实习者,按旷课处理。

第七章

实习成绩评定与评优

第二十三条 学生必须按计划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后,方可参加专业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专业实习成绩不及格者须重修,一般安排其参加下一年级实习。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专业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1.参加专业实习时间不足三分之二。

2.无故旷课、旷工三天以上。

3.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实习时间或地点。

4.严重违反纪律,并受到纪律处分。

5.在实习中出现重大事故。

第二十五条 专业实习成绩评定,首先由实习单位和院(部)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然后由院(部)专业实习工作小组组织考核,评定专业实习综合成绩,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优秀等级人数不超过实习生总人数的30%。

第二十六条 专业实习成绩评分标准由各院(部)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十七条 实习成绩评定工作应于实习结束后两周内完成。各院(部)应及时做好优秀实习生的评选推荐工作,优秀实习生按集中实习学生人数的15%推选。

第八章

实习总结及材料归档

第二十八条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各实习点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在实习指导教师主持下,认真总结、互相评议专业实习的主要收获、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十九条 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完成实习指导工作总结,并交院(部)存档。总结内容包括:实习基本情况概述;对实习生工作表现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与效果;学生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指导实习工作的收获和体会;对今后教学改革、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十条 各专业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要组织各实习点开展实习交流活动,并写出书面总结,总结材料应包括实习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经验体会、建议等。

第三十一条 各院(部)要在实习结束后2周内,进行实习工作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总结内容要反映本次实习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查找在实习组织管理、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十二条 实习工作结束后,院(部)应及时整理实习档案,向教务处报送相关实习材料。各院(部)应存档的材料主要有:实习规章制度、年度实习计划表、实习大纲、实习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工作总结、院(部)专业实习工作总结、实习经费预算表、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登记表、优秀实习生名单及表彰决定等。院(部)应报送教务处的材料有:年度实习计划表、实习实施方案、指导教师一览表、专业实习工作总结、学生实习成绩表、优秀实习生名单等。

第九章 实习经费

第三十三条

专业实习经费由教务处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和学生人数按学校规定的标准分配到院(部),各院(部)负责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十四条 实习经费的支出须由院(部)负责人和分管实习教学的副院长审核。实习前院(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专业实习经费使用计划,经教务处审定后执行。实习结束后,院(部)应汇总实习经费实际执行情况,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十五条 实习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实习联系通讯费,实习差旅费,实习资料费,实习交流业务费,学生住宿费、水电费与往返交通费,实习单位管理费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指导费。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修订稿)

实习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实习教学基地是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原则

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由学校与有关单位协商共同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发展目标。

2. 各系部应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原则上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2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3. 根据相关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应专业对口、相对稳定,尽可能立足本省本市、就地就近,既便于开展工作,又有利节约经费开支。

4. 学校优先支持层次较高、接受我校实习生人数较多的实习基地的建设。 5. 新建的实习基地,应优先考虑那些经过多次实习、符合实习教学要求、但尚未签约的单位。

第二条 建立实习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 能满足我校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能接受我校有关专业一定数量(15人以上)的学生开展实习。

2. 技术、管理水平较高,重视学生实习,并能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实习工作。

3. 能满足实习学生的食宿、学习、交通、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4. 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 第三条 实习教学基地的类型 3. 按实习性质分为教育实习基地、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

教育实习基地是指师范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实习基地。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是指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

4. 按地理位置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第四条 学校与实习教学基地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校权利和义务

1.积极与实习教学基地开展生产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为甲方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优惠支持。

2. 在人才培养、委托培训、课程进修、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实习教学基地优先给予考虑。

3.在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征求毕业生本人意见后,实习教学基地可优先选聘我校优秀毕业生。在国家招生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实习教学基地职工子女的入学优先给予考虑。

4.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提前送交实习教学基地,并安排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见习)指导教师。

(二)实习教学基地权利和义务

1.按学校提供的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要求,委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2.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使实习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3.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制定实习教学和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明确安全操作规程,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4.实习教学基地应妥善安排实习师生的工作条件和食宿条件等实习相关事宜。

第五条 实习教学基地的管理

1.实习基地的建立要经充分的调查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满足实习教学的要求,并报学校审核同意。 2. 教务处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主管单位,对全校实习基地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教务处每年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我校学生各类实习需求。

3. 各系部具体负责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及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实习计划、大纲等实习管理文件,对拟建实习基地进行情况调研和商谈,负责实习基地协议的签定和授牌,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的安排与考核标准的制订,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4.实习基地一旦建立,系部应与基地商定基地管理办法与实习实施具体细则,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5.各系部要加强与实习教学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习基地建设、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习基地做好建设、发展与培训等工作。

6. 系部应每年对与实习基地的合作情况做出总结并存档。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情况,作为对系部进行教学评估与考核的重要指标。

7. 学校根据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择优评选优秀实习基地,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条 实习基地建设程序与要求

学校或系部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需要,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渠道寻找适合学生进行实习的各类单位。双方有合作意向的,在符合实习基地建设条件的前提下,由相关系部填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习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表》,申请获批后,经协商由系部与基地依托单位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3-5年,协议期满后,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实习基地合作协议需变动,可由一方提前半年提出,经双方协商后签订新的条款或停止实施。

签订合作协议后,实习基地可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习教学基地”牌匾,牌匾格式学校统一制定,挂牌时间与方式等由共建双方协商确定。 第七条 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管理

学校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考察、检查、评估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可在此列支。

(一)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有效使用期限为一年,在基地建设项目申请获得批准之日起,相关系部应在一年之内完成项目建设,项目经费一次性统一结算。一年内建设经费没有使用完的,收回剩余经费。

(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专款专用。经费报销须经系部分管教学领导签字、经系部主任审批,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与实习基地建设无关的费用不得在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中开支。

(三)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使用范围

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省、校财务规章制度。主要开支内容如下:

1.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市内交通费、差旅费、住宿费、接待费、通讯费、资料费、打印复印费、牌匾制作费等费用;

2.实习条件保障费用,如购置与实习办公用品、实习资料、实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等相关费用;

3.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指导费、管理费、讲座费; 4.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相关费用; 5.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费; 6.实习表彰奖励等相关费用。 第八条 实习教学基地的检查与评估

为促进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务处应会同有关系部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实习教学情况。对优秀实习基地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实习基地,要求限期整改或撤消。对协议到期的实习教学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第九条 附则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2:

__________________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书(参考样本)

甲方:

乙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XXX 学院 地址: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 电话:

电话:

为探索并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作为乙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本着互利互惠、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签订以下协议:

一、甲方职责和义务

1.按照乙方提供的实习(见习)教学计划,每年能够承担实习(见习)教学,每次能接受一定规模(15人以上)的学生实习(见习),为乙方实习(见习)教学提供相应的条件。

2.选派有工作经验的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见习)工作。按教学要求,协同乙方安排的指导老师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实习生认真完成各项实习(见习)任务,并配合乙方完成实习生的实习(见习)考核和鉴定工作。

3.为乙方实习生提供必要的食宿与办公条件(如办公桌椅,宿舍、床、水电、洗漱与用餐场所等),协同乙方加强对实习生的实习纪律、安全教育和出勤管理,为实习师生提供卫生和安全保障。

4.使实习(见习)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为乙方的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提供必要和可能的支持。甲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乙方的技术咨询、文献检索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服务。

二、乙方职责和义务

1.积极与甲方开展生产、科研方面的合作,为甲方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优惠。在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对乙方急需的专业人才,应将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推荐给乙方。

2.为甲方技术人员进修、培训或短期来校听课给予优惠支持,并提供一定的食宿与办公条件。在符合国家高考招生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优先满足甲方职工子女来乙方学习的要求。

3.在实习前向乙方提供实习(见习)计划(含人数、专业、时间、内容和要求等)。

4.在实习(见习)期间,安排指导教师协助甲方对实习生进行实习(见习)教育和管理,督促学生遵守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服从甲方的安排。

5.根据需要,乙方可有偿邀请甲方专家来校讲学、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或实验、实训教学指导。

三、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四、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XXX 学院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附:实践教学基地牌参考样式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2014年5月25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旅游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优良传统和旅游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方式。为加快旅游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旅游教学、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达到专业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与国(境)内的旅游企业(包括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等)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 机构

系部成立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系部党政办,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校内旅游合作单位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负责重大旅游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三)负责旅游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四)负责对校内旅游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

(五)负责旅游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

(六)负责旅游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 合作

第四条 条件

(一)旅游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旅游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能为学校专业发展和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

(二)旅游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旅游合作项目能有效促进教学、提升旅游专业科研水平,带动学校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三)不宜引进的旅游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旅游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行为;

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五条 审批

(一)提出申请

需要建立旅游校企合作的相关部门在与意向合作单位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前,需向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二)审查

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旅游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三)批准 旅游校企合作项目审查后,提交主管副院长或院长审定通过,由系部主任或副主任代表学校签署旅游校企合作协议后生效。 第三章 管理 第六条 日常管理

每学期末,对口联系部门应向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旅游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旅游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上交旅游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第四章 附 则

第七条 学校与国(境)内的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单位开展的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小区爱卫工作记录下一篇:校企合作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