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研方法初论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分析法,对陕南地区的6所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科研、在职培训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科研方法初论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科研方法初论论文 篇1:

基层体育教师科研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及高层次发展的核心构成要素。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几次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论文的评审,从中发现大多数基层体育教师对科研论文的撰写缺乏基本的认识,研究仍停留在浅层次。本文就评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供大家参考,以期对广大基层教师规范论文写作,提升研究层次提供点滴帮助。

一、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不够规范,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论文的撰写是否规范,不仅反映研究质量,还可以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标题、内容、参考文献等都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从上报的论文来看,很多论文结构混乱;题目与内容似是而非;引用的字、句没有标明出处,有的甚至多处成段引用;图表制作粗糙;参考文献书写随意;绝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知道摘要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表述……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教师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2.绝大多数选题缺乏新意,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过多

论文的选题十分关键,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上报的论文中,根本不是论文题目的不在少数;有的论文题目过大;有些题目表述不准确,是很明显的病句;不少论文属于教学心得、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多篇论文题目极其相似,缺乏新意;有的论文如快乐体育、素质教育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有的研究如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应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等已是常识性的共识,根本无需再作研究。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设计粗糙、漏洞多

从研究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除极个别运用了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外,大多数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就文献研究法而言,信息占有量很小,且过于陈旧,有的论文参考的文献都是2000年以前的,有的甚至是1985年前后的文献。另外,普遍缺乏最新的权威文献,从而使研究的层次大打折扣。从调查研究来看,问卷的设计可信性低,效度令人质疑,调查的样本不尽合理;实验研究的研究程序、实验对象、指标的选取、条件控制、实验获得的数据等存在明显的漏洞,结论缺乏依据且逻辑性差。数理统计法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描述上,有的完全“拿来主义”,“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再作一简单的“比较”。

4.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少,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

作为一般的基层体育工作者,研究应紧扣教育教学实践。上报的论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直接面对体育教学,应该具有丰富的研究素材,研究应当充满张力与活力。但评审过程中发现,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并不多见,反而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其中,很多所谓的“研究”是“蜻蜓点水”。

5.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研究现状缺乏基本认识

论文是一面镜子,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研究者的职业态度。课改已走过了十个年头,高中课改2004年秋学期至今,也七年有余,但很多论文题目、内容阐述的仍是“新课程”以及课改初期的问题或现象;很多研究或实践早有定论,无需再走弯路,但上报的论文中,很多篇幅还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老路”……这不能不说明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学校体育的基本走向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认识。因此,更谈不上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热点、难点及空白点进行深入研究。

6.学风浮躁与不端,侥幸心理普遍存在

我们希望看到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与提炼的、视角独特的闪光点,以及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评审时,也在向这方面倾斜,只要是“真情实感”也都给予了较好奖次,但学风浮躁与不端、心存侥幸者还比较普遍,大段落、数段抄袭别人成果,更甚至全文下载,没有注明任何引文的现象比较多。正如一评委所言:“我们不是在进行论文评审,而是在查找是否抄袭。”

二、应对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教师提升论文质量。在去年年底我市中小学体育年会上,特别邀请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大会二等奖以上的作者作了大会交流,使很多基层教师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从而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他们将来的论文写作必将大有裨益。

2.注重学习自研能力的培养

学习自研能力是教师切实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习研究《课标》、教材、教参、人体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当不断学习自研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课程改革与时代的步伐。笔者建议广大基层教师主要阅读以下五类书籍:第一类是教育经典类,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加德纳的《多元智论》。第二类是教育科研方法类,如杰克·R.弗林克尔与诺曼·瓦伦著的《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陈小蓉编著的《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这些书籍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第三类是期刊类,可分为四小类,其一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如《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这类期刊能够拓展我们的宏观视野;其二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此类期刊的学术性较高,篇幅较长,对教师的深层研究很有帮助;其三是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这两本杂志对基层体育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其四是《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这类期刊容量大、分类齐全,收录时间长,是研究的重要文献。第四类是人文类,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文字功底,而且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并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3.举办不同层面的科研论文培训

从目前的各级各类培训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突出了体育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而对基层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明显不够。因此,作为体育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层面基层教师的特点,聘请教科研专家定期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基层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层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科研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后,科研成果已直接纳入到考核工资当中,由于基层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存有一定差距,如能在培训力度上不断强化,将对他们的切身经济利益有一定帮助。

4.发挥课题拉动的效能

提升研究能力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的反思、改进,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也就是把教学当课题来研究。研究之初,基层教师可以选择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课题,或主动参与其他教师的课题,从而逐步积累研究的经验,再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承担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使研究更具深度。

5.充分借助学位提升这一平台

笔者当初上大学时,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性较大。2005年,为了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笔者报考了教育硕士,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对科研方法、课题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大大提高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中三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第十届中运会科报会中,两篇论文荣获二等奖。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学位而学习,而是应当真正地静下心来进行科研方法的深入学习。

(江苏省镇江中学 212017)

作者:袁鸿祥

体育科研方法初论论文 篇2:

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分析法,对陕南地区的6所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科研、在职培训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健美操教师 现状分析 对策

[作者简介]张玉兰(1976- ),女,青海乐都人,商洛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学。(陕西 商洛 726000)

健美操运动是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许多高校已将它列为体育选项课,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了更好地在地方性高校中开展此项活动,有必要对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对师资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是了解该学科发展现状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对陕南地区的陕西理工学院、商洛学院、安康学院等6所院校的健美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研究需要,查阅近年国内外普通高等院校有关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了部分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管理和健美操教学的专家,设计和发放《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状况调查表》,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二、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现状分析

(一)性别与年龄情况分析

陕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有157名,其中20名教师担任健美操课的教学工作,占被调查教师的12.1%,健美操教师的比例较小。在健美操教师中,女教师占健美操教师总数的85%,男女教师性别比例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健美操是一个新兴项目,在陕南地区高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好多男体育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将健美操运动划为女子项目,因而影响了健美操在陕南高校男生中的开展和普及。

通过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发现,80%的健美操教师年龄在35岁之下,这说明陕南地区高校的健美操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其主要原因是83%的陕南高校都是刚升格不久的院校;在座谈中一些中老年教师认为,健美操运动是年轻人的运动,接受能力、身体能力等方面因素影响专业技术达不到较高的水平。

(二)原始专业分析

健美操运动的特殊性使得健美操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目前,陕南高校从事健美操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仅有25%的教师接受过系统的健美操专业知识教育,原始专业分布不够合理,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深、广、新”是健美操领域的特点之一,非专业教师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很难把握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前沿,不利于健美操教学的发展和提高,陕南地区高校健美操教师的专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三)职称与学历结构分析

职称是评定教师从业情况的综合指标,职称晋升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项工作。在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0%,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5%。可见,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阶段基本相符。对于健美操教学来讲,有初、中级职称的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的问题,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学历和国家要求的学历比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在2007年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比例在科研型本科院校要达到80%以上,在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高校要达到60%以上,在高等专科学校要达到30%以上。而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在陕南高校的健美操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严重偏低,这与国家要求的学历比例相差甚远。

(四)科研情况分析

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但这些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不仅要实践探索,还要通过学术研究来进行实践创新,因此,科研职能也是评价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70%的健美操教师尚未发表健美操方面的论文。可见,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健美操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

(五)教师培训情况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对于提高其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在职培训情况较差,有5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在职培训,其主要原因是陕南地区经济落后,好多高校是近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对领导而言,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再者学校经费紧张,好多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只能凭借以前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而健美操是一项新兴项目,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因此,需要社会、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地方性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思想观念

1.领导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李岚清曾指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要有广大的后备队伍,要扎根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陕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除政府必须加大在职教育的经费外,还必须从改变教育思想入手,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制定和调整教师的补充、培养、考核、晋升等一系规章制度与措施,在培训经费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才能端正教师的职业态度,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接受在职教育,提高自身的学历、职称水平,安心地置身于体育教育工作中。

2.加强师资继续教育工程。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要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找准发展方向。各院校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多种形式的进修计划,支持健美操教师再学习,特别是增加原始专项非健美操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健美操教师参加一些健美操专业培训和健身大会、参观知名健身教练的团体课或私教课,从中接触到一些较流行的健身项目和健身知识,为学校健美操的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引进高学历人才。实践证明,要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极力促进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师资配备上保证不缺编的同时引进优秀的人才,是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而在座谈中,一些学校出现招聘渠道的狭窄性和近亲性,这不利于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优化。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趋势是高学历化,引进是一个周期短、见效快的手段,学校要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教学及其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及其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引进教师,在引进决策上,干部人事处应联合体育教学部共同制订详细的引进计划,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项目如健美操专业等,加大比例,积极引进专项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以不断调整与优化师资结构。

(二)提高健美操教师的综合素质

1.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在与教师的座谈中,好多教师把原因归结到学校,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安于现状的思想相当严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健美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本科教学所获取的知识已很难适应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要把健美操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视为具有丰富内涵和教育规律的完整系统,就要及时改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观念,将终身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全面发展的预定教育目标。因此,健美操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等手段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吸取健美操前沿的知识和方法,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处理好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基础性与非基础性、专业性与非专业性、传统与现代等知识,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纲要》中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健美操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这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巨大空间。现代的大学生思维方式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新求异和追求实用价值已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逐渐表现出来,她们希望在健美操中学习到一些带有现代元素的内容,这些都需要健美操教师开发和利用一些新兴项目如拉丁舞、爵士舞、现代舞、街舞等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学实践的需要。在教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健身俱乐部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教师要注意到体育的特殊性,通过学习一些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医学、保健与营养学等知识,提高自己对健美操的理论认识水平。

3.教学、科研相结合。目前,陕南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较低。从事教学和科研是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效果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科研讲座,或者经常派一些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加一些科研学术会议;平时健美操教师也应该认真学习一些相关的体育文件,不断了解一些最前沿的专业领域知识,这不但拓宽了健美操课程内容,而且也是发挥科研能力的最好时机。陕南地区高校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科研政策,在聘评职称等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项目上,应考虑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条例,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滕昭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教师素质论》所作的序[J].昌潍师专学报,1999(4).

[2]宫留芳.新乡市高校健美操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周莹.湖北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6).

[4]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Z].2002-08-06.

[5]李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6]李相如.北京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7]许良.陕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体育科研,2002(4).

[8]陈立国.普通高校体育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3(1).

[9]赵红.吉林省体育学院健美操教育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

[10]杨秉龙.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调研[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1).

作者:张玉兰

体育科研方法初论论文 篇3: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最基层组织和团队,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文章以体育教研组建设为切入点,探求能够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发挥名师和教研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科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教研活动氛围,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教研组组织建设和制度管理,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研组建设;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校本研修的基层单位,既是进行体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又是学校体育的业务管理机构,更是培养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基地,起着组织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育管理的作用。体育教研组其制度健全程度和工作质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同时,体育教研组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和乐园。

一、发挥名师和组长的引领作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学校的体育教研组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教研新手,体育教研组必须考虑体育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在工作中要善于倡导以名师和体育教研组长为引领的“以老带新”人才培养模式,给教研新手领路,让他们不走教学和科研的弯路,使他们尽早进入到教学的角色中去,并尽快地成长起来,以担当起教学和教研的重任。名师和体育教研组长要主动与青年体育教师“结对子”,签订《青蓝工程责任书》,通过检查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方式,纠正其初上讲台产生的过错,指导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另还,还应主动给他们上示范课,以自己的教学给他们作参照,使青年体育教师迅速走向成熟。教研组要制定好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提升的计划,坚持对青年体育教师健康成长明确阶段性要求,使他们“一年合格转正;两年基本功过关;三年胜任本学科各年级教学;十年成为骨干体育教师;十五年成为学科带头人”,逐步成为学校乃至市内的教学骨干。

名师和体育教研组长不但要担负起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榜样,促使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而且还要成为他们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教学实践的引导者和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名师和体育教研组长要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理论的素养,加强自身文化的修养,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改善知识结构,努力钻研教材,挖掘体育内涵,优化教学实践过程,培养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探究和发现教学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名师和体育教研组长要主动搞科研,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并能提出解决学校体育工作实质性问题的研究课题,要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全组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用行动感召周围的体育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书育人,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家长”和“导师”的职责,并能以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和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二、用课题研究带动科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加强体育教研组团队建设,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来推动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引导体育教师积极开展参与教和学的研究。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达到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边干边学边研究,带着体育课改、学校体育中的个案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只有做到以课题拉动科研,才能使体育教研组团队建设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从事课题研究可引领体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把体育教师引到幸福的研究道路上来。因此,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参与到校本课题研究中来,营造“人人重视课题研究,个个参与课改实验”的良好研究氛围,真正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是研究员。课题组应每月召开一次成员会,汇报情况,交流经验,每两周举办一次课题专题讲座,选择与课题相关的主题轮流主讲,要求全组体育教师参加,旨在关注课改动态,传递课改信息,从而拓宽体育教师的视野,丰富体育教师的理论。同时,还要不定期地举办课题研讨活动,以实验课题和课改热点、重点问题为话题,让体育教师们在论谈中交流看法,抒发思想,碰撞火花,形成共识。要组织引导体育教师反思、总结交流教学的得与失,撰写教后感、案例、经验总结等教学论文,并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引导体育教师围绕课题上的研究课,把课题思想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课题研究中新的理念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并从操作层面上将其提升,转化为有效、可行的教学经验。

体育教师的课题研究要关注“小、实、真”,要围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对体育课改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要坚持“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原则,通过“校本培训、专家指导、读书活动、经验交流”等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性教育教学研究中解决问题,将培训、学习、实践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围绕课题研究,要强化理论学习,探索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反思,加强校本培训。要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每阶段都必须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制订课题研究的计划,做到定目标、定班级、定教师、定措施、定时间,使课题研究得以扎扎实实地开展。

三、创设良好的教研活动氛围,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研组是教育教学教研和培养体育教师的基地,是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要切实做到“研”字当头。每学期、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重点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做到:“四定二备五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内容、备方法;统一教学内容、进度、重难点、练习强度和密度)。在学期初,组织体育教师应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出一份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每位体育教师也应制定自己相应的各阶段计划,如听课、公开课教学、课题研究方向、理论学习、讲座、教学调查和考试达到的目标等。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体育教师都要了解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并根据内容寻找相关的理论文章、阅读书籍或已在实践中进行了操作获得的实践经验等,做到有话可说。在教研活动中,要注意调控整个活动的节奏,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做到不跑题、不偏题、不离题。

体育教研组要重视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给予青年体育教师更多的关心和适时的指导,积极组织青年体育教师外出观摩和参加评优课、展示课和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受课程改革浓烈的氛围。在安排公开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考虑青年体育教师,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并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满足青年教师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增强自身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青年体育教师迅速成长。

要通过研讨课、展示课和专题研讨课,使全体教研组成员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新课程内涵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体育教师把校本教研的目光聚焦课堂,关注教学中最现实的问题,有了问题后,要及时通过与骨干体育教师的交流和研讨来加以解决,实现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式上升,促进体育教师群体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良性循环。

要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络办公系统的共享性,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自制课件等分类整理成资源包上传到网上,供同伴参考,与他人分享。可利用博客、微博、QQ研修群和教育OA办公系统等新型的网络研修方式,让每个体育教师都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激情,通过相互间的切磋和合作,实现不同思想情感的碰撞,在讨论中共同研究问题,思考突破,集体反思。

四、加强制度管理和组织建设,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体育教研组建设和有效发展的保障,要进行科学化的规范管理,首先是制度的健全。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如体育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集体备课制度、训练比赛制度和教学常规等,使教研组的建设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制度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教研和训练比赛的意识和行为,实施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体育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教学和训练比赛上来,然后让体育教研组进入“我要上课”、“我要训练”、“我要活动”、“我要科研”、“我要训练”等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体育教研组制度的健全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教研组的科学管理。

教研组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使每个年级组、备课组、训练组和群体组教师组成搭配合理、和谐,根据年龄、性别和专项特点形成最佳组织结构,充分体现每位体育教师的特长,调动每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体育教研组的整体功能,采取“帮扶—引领—提升”的组合方式,让老体育教师与青年体育教师结合,骨干体育教师与非骨干体育教师结合;男教师与女教师组合,这样整合起来的体育教研组,老体育教师、骨干体育教师都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青年体育教师上课的规范性不够、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教材处理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问题可及时得到具体的指导。每学年新的课务安排和教师人员调整,既要考虑学校工作,又要考虑到体育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更要为教研组的长远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体育教研组要加强业务学习力度,制定业务学习的制度和计划,鼓励体育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要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五项全能”(优质课、普通话、书法、计算机、才艺表演)、上好“三节课”(过关课、观摩课、公开课)和做好“四个一”(一个研究课题、一堂优质课、一篇优秀教案、一篇优秀论文)的竞赛,以竞赛的形式加以引导,以《学校青年教师评价系统》进行考核。要明确体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每人每年要精读2本以上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体育教学论著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要经常浏览教育类核心期刊,每年必须订阅2种以上相关的教育杂志;每年须撰写5千字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读书笔记;每学期在学校或更大范围内上教学公开课活动不少于1次;每年至少有1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报刊上发表。

作者:夏 军

上一篇:殡葬单位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制度创新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