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课件

2022-09-07

第一篇:中国的地形教学课件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教学设计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

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 ★

教学课时:1课时 ★

课型:新授课 ★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导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引出本课目标】

(六人为一组,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 ,我想知道的

。 (通过主动分享,提出教学目标,教师最后展示) 【过渡】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step

1、分组讨论:我根据

分析,得出

{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提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step

2、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step

3、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step

4、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得: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

由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入,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作出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我国地势特点。

step

1、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step

2、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 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而如果将馒头画一幅俯视图,得出的就是馒头的分层设色图,对着地形描绘就是地形的分层设色图。

step

3、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step

4、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做出及时辅导)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step

1、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step

2、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step

3、教师归纳总结:〈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衔接】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要了解纵横交错的山脉,首先要懂得根据走向来判断。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划分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以及弧形山脉。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step

1、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

山峰,一

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step

2、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step

3、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step

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step

5、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step

1、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step

2、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step

3、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及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step

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step

5、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step

6、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分组分享活动七,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想:“我学到了

。”)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相应联系 ★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第二篇:2014春《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职技校附中 黄明芳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多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在讲课时我用录像《地形知识简介》导课,即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五种地形知识类型,为学习我国的地形知识打下了基础;又通过录像中的解说“地形对气候河流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学习我国地形的重要意义,就是能用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这短短的1分钟的录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1、读图、析图,使学生能力更强。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时间去获得知识,在分析我国地势特点时,我先出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读图从整体上去分析我国地势的特点,对我国地势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又通过沿32°N的地形剖面图结合4个问题:

(1)、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 (2)、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

(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第几级阶梯上? (4)、我们学校位于哪一级阶梯?然后让学生分析剖面图来得出结论。学生析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绘图、解图使学生思维更新。绘图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办法。在讲我图地形特点之一——山脉纵横分布这个重点时我让学生在课本中“看到了什么”在图中“找到了什么”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我国主要的山脉按走向画出来,并且边画边记,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掌握了山脉的名称及其位置分布,而且发现了一些分布特点,找出了山脉的记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 在讲《中国地形》这一课时,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虽然这节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令人遗憾之处,如果让我再讲一遍,我除了发扬上述优点之外,我还会努力做到:

1、在授课过程中,更好的调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把思维拓展“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作为课后讨论题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在新课结束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深化地理学习兴趣,还可以与导课录相中“地形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呼应。

2、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口头上的赞许和掌声之外,我会比现在用更多的手段来激励学生。如把学生画的优秀的山脉图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给全体学生,既表扬了个体,又让其它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3、无论在导课还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中,我会更注意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不会因一节课的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一节课的失败而气馁,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节课都能精益求精,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第三篇: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桂头中学 潘雪梅

一、 本课知识内容

根据课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二、 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七年级上)试行稿》,本节课“课程标准”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课时“基础知识要求”是:1)记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2)记住知道我国三级阶梯划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和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本课时“基本技能要求”是:1)运用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地势特征;2)在中国地形图上,绘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位置。

三、 本课教学过程

(见《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四、 本课教学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

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

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感性引入

例如:本课导入,我通过播放各种地形风光图片,用让学生更加感性认识地势与地形,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课。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图例符号知识尤其是从颜色上认识剖面图,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6°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绘制地势简略图,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播放各级地形区的图片。这样,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学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绘制图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练习当中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五、 得到的启示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第四篇: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件构思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2、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录象、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复习课,知识容量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一开始,我先安排了一组各个地形区的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展示各个地形区的特征。这个,既让学生有了对各个地形区的感性认识,有能掌握了其特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节省了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然后让同学回答,世界上有哪些地形区,导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来。然后进行山脉的复习。在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课本上的顺序,把地势的特征

放在了后面,这样更能体现由简到易的顺序,避免了知识倒挂,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关于山脉的学习,教师利用课件,教师鼠标指图按走向说学生说出我国五组山脉,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并进行记忆。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记住了山脉名称,在进行地形区的学习就容易多了。教师利用课件指出各个地形区的位置,并让学生说出其特征。然后安排学生填表,填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并加深记忆。然后,拓展延伸一下,山区的概念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情况。

复习完了地形区,在复习地势。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在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用北纬32°纬线地势剖面图,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并能够看出呈阶梯状分布,而且是三级阶梯状分布。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二部分。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一个完整的描叙。然后讲叙三阶梯分界线。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棕黄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绿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地形区。第一阶梯主要是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组成,第二阶梯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第三阶梯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

复习完了地势特征,在研究地势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巨大。有利于产生降水,沟通东西交通,河流西流,产生丰富的水能。

最后,教师领导学生小结,通过典例剖析,讲清做题规律,学生进行当堂训练,轻松掌握本节内容。

本节课通过复习,课堂达标率很高,是一堂高效的优质课。

第五篇:《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地形图的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复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理学科是边缘学科,学生一直都不重视,对前两年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对地形、地势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念分辨不清;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是我面对的是合班学生(一个合班至少两个班的学生)班大人多,还要上大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所以给本节课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复习目标:

1、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阅读中国地形图,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3、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对河流、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复习重点:

1、阅读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3、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主要特点。 复习难点:

我国地形对自然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地图册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理学习之友

复习方法:讲授法、图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共2课时(我校上大课,连上两节课) 复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北武当庙图片)

当你骑自行车去北武当庙旅游,去和回的路上你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家乡的地形地势变化引入中国的地形、地势。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地势、地形状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考点分析: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地势特点、三级阶梯的概况、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学生打开地图册第11页,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1:学生上讲台指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大体位置。

2、说出以上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高度(合作学习) 3:个别学生交流汇报读图结果

4、学生总结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地图册11页“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

5、学生再读地形刨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呈阶梯状分布,是三级阶梯

6: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画一幅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示意简图。

7: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简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来分析哪一个图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向作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图中去感知、发现、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从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我们明显看出,一级阶梯和另一级阶梯之间都有分界线,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分界线是河流、湖泊还是山脉?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教师画板图,并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动手描出分界线。

(2)你认为哪些山脉有可能是阶梯分界线?(学生同桌合作找出) (3)请学生在板图中填出这些作为分界线的山脉。 (4)教师请学生找出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师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描线、找山、填图三个环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承转:那么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3、地势对河流、气候、经济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探究性问题

1、《水浒传》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能不能将“大河向东流”改为“大河向西流”?为什么?

2、为什么我国许多水电站大都建在阶梯的交界处?

3、我们宁夏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但每年夏季都能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将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入手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乐于接受,即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又节省了时间。

二、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简单分析我国地形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我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介绍山地和山区的区别。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归纳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山脉走向的方法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板图中标出主要地形区的数字代码。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中找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个别学生上黑板指图说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各地形区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板图和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读图、指图、说图三个环节,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掌握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强化复习重点。

3、我国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部分练习题

1、 宁夏平原大面积种植小麦,而六盘山区和贺兰山则以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

2、 云南、四川、贵州的一些山区,村民们赶集时,还是靠肩挑、背

驮来买卖物品。

3、 今年,甘肃的舟曲县又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 学生活动:学生解释现象

设计意图: 将知识融于活动中,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让活动成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场,同时也落实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之一: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知识梳理: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师生共同归纳。 设计意图:总结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系统学习。

(四)、中考链接,典型例题精选,学习之友部分练习题。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一、中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

1、多种多样

2、山区面积大

地势

1、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

二、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复习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图突破了教学重点。

2、精心设计了生活化的探究式问题,解决了教学难点。

3、将生活地理知识运用于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落实了地理学科的理念。

不足之处:

1、怎样阅读地形刨面图,教学中还是方法单一,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方法,怎样高效,还有待和同课头老师商讨。

2、体现了讲练结合,但由于课时紧,练得还是少。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下一篇:中国电视台卫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