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22-11-08

第一篇: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前面学习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展示图片),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题展示)

(设问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过程

〖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图片展示)——地图上的高度(学生观察体会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异),然后计算珠穆拉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对高度(图片展示),再次明确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自学)——读P16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动画展示)——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这里还要注意两个概念:等高线和等高距,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总结归纳,再加以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部分:坡度陡缓

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这里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快速回答,增强学习自信)

进一步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

第二部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图片展示)——出示山体不同部位的素描图,形成感性的认识 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

〖分层设色地形图〗

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1:读课本P17“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完成活动1(学生自主发现、获取、分析所给地图中的有用信息)

(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地形剖面图绘制和判读〗

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面图(电脑出示),让学生观察地形起伏状况。

设问: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观察,感悟画法) 学生活动2:P18---绘制地形剖面图 归纳总结:三步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第二篇: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 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 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第 1 页 共 3 页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

(板书)2.等高线地形图

[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

③结合课本图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 [活动] (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第三个问题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地的不同部位。 (板书)①判读地势高低

②识别坡度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③识别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巧练]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激趣] 比较一下课本图1.42的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图1.30的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对了,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3.分层设色地形图

[启思]①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阅读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③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五种地形景观图,试找出它们高度和地面起伏程度的区别。(完成课本28页“活动题”)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第 2 页 共 3 页

(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颜色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激趣] 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 (板书)4.地形剖面图

[启思]①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

②观察课本28页图1.43已绘制部分,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吗?

③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有什么优势? [活动] (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巧练] (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①判读地势高低

②识别坡度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③识别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三篇: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 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山地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断 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目标一,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一,自主阅读课本33页内容读图2.20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 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要求:1.自主学习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2.展示时尽量不看书,脱口说。

师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

(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目标达成检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死海—415米,两者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有两个高度?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海拔和相对高度,那海拔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段视频,认真观看,一会儿老师有问题要问。

目标二: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测绘

提问:什么是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曲线,(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出示范图,请一个同学绘制等高线。 活动二,小组讨论

1. 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2.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值有什么特点? 3. 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 (动画)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活动

三、

通过刚才的观察并结合课本33页图2.20。思考。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师归纳等高线的特征 目标二达标检测

完成书上35页活动题1 图中等高距是(

)

目标三

总结出山体五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出示照片辨认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观察思考,你能在这幅山地模型上指出哪是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吗?将这些部位投影到水平面上后你还能判断出来吗? 活动四

分小组总结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并准备上台展示。要求脱口说。 目标三达成检测

写出黑板上等高线地形图中各点对应的部位名称。 拓展

在拳头上画等高线

用笔在自己的拳头上绘制等高线,辨认山体不同部位在自己拳头上的具体位置并归纳他们的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视频http:///u79/v_MTMyNTY0NzY0.html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林泉中学黄梅

教学内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 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教学重点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教学难点、区别山谷、山脊。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 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 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山顶: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海拔由里向外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度地带。 山谷:等高线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山崖:等高线由山顶向山麓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活动:用大拇指放在掌心,用力握紧拳头,手放平,往手背上倒水;学生观察水聚集的地方,说明山谷易积水;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是山谷。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怎样识别山体的五个部位,同学们要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弯曲状态来判读地形。

教学反思

教师自评: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 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 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 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 的基本原理、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 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 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 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 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 风趣幽默, 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还要继续努力。

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 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 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第五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泰来四中 孟宪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坡度陡缓。

2、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3、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绘制、分析地形图,判断地形及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地球仪上的世界地形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

(一)地形

1、什么是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2、地形的类型?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二)海拔与相对高度

请同学们阅读书中P24,回答问题: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等高线地形图

(1).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2).判断坡度的陡缓

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4).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及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连线题

②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③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2、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P28活动题) 注:分析五种地形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特征。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

2.读图5P27的1.43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三、知识总结:三种地形图的判读特点与区别

四、课堂练习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方表示 A、相对高度(值) B、海拔高度低 C、坡度较缓 D、坡度越陡

2、以下表示山谷的是

3、下面A、B、C、D四图中,能反映“陡崖”的是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大于260米 B、小于260米

C、240米—260米之间 D、260米—280米之间 (2)、从图中_____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7、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___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

8、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红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校长述责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