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的地形

《复杂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而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的地形”和“山区面积广大“三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转入本单元自然环境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影响,本课学习的地形地势知识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地形是中国地理中比较繁杂的内容,本课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要求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2、运用动画演示并总结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能在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基本掌握主要高原、盆地、丘陵、山脉等主要地形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地势的整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说明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后者因为学生年龄偏小,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出来。据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但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好动、好奇、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据此,本节课应重点采用读图导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教师板图法,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应以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为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图中提取有信息,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

从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入手,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我国东西部的颜色的差异,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通过教师画“地形剖面图”,从而确认“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并了解“呈三阶阶梯分布”。

通过多媒体展示认清三阶梯的界限,通过动画展示学生讨论,总结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和教师板图,了解我国的各种地形区的位置和特征。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活动探究——课堂小结知识整理。

(二)教学流程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展示、诗歌朗诵集中学生注意力,运用歌曲、诗词分析,提出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大部分大江的水都是要向东流?学生回答。 如果正确——师:(质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的地形图,你能否从中获取一些信息

如果错误——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的地形图,你能否从中获取一些信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诗词或歌曲入手,创设情境,结合主题,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切入新课。

● 师生互动、活动探究:

第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教学

1、利用课件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 (1)我国西部、中部、东部颜色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我国东西颜色的不同,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 棕黄色:3000米以上 黄色:1000~2000米 绿色:0~500米 )。

(2)从颜色相近度来看,我国的地势有何特征?

板书: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我们读图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剖面图加以验证。(教师画“地形剖面图”)。为使学生建立剖面的概念,可对比生活中切蛋糕的场景。

引导学生探究:请同学们观察所切的剖面图,看看中国的地势有何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课件展示我国三级阶梯分界线,总结:一二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

二三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教师板图

4、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展示,教师讲解)

(1)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水汽深入,形成降水)

(2)地势对河流流向和东西部交通往来产生什么影响?(大河东流,沟通东西)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阶梯交界,水能丰富)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从看图入手,通过教师绘图的动态过程,以及对学生读图、记图、填图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地势特征的认识。大胆将地势剖面与蛋糕切面做类比,化抽象为形象。另外,运用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展示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化客观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地形多种多样”的教学

从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地形”图入手,通过展示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通过教师的板图和讲解,从而熟悉我国的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和位置。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板演加深学生对地形区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教师绘图、学生填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和巩固知识点掌握我国地形特征。

第三部分: 山区面积广大的教学

从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入手。引导学生读圆饼图知道各种地形的比例。

引导学生认识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我国山区所占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呢? 归纳: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板书:山区广大。

我国大部分都是山区,这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勤劳而智慧的人们在这样的条件上,努力改变自己的家园。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请你对山区的开发和建设出谋划策!

●课堂小结、知识整理

1、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2、(活动):学生在已经准备好的空白地形区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盆地,学生相互点评有没有错误的地方。

● 板书设计

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我的指导思想是:采用读图导析法、教师板图法分析问题总结特征,运用学生填图法、教师板图法加深和巩固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看图---读图---填图----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内容,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第二篇:地形复杂多样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阅读地形示意图的能力。

2.学会看地形图,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初步感知祖国的基本情况,激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中国的地形特点,五种地形齐全。

2、学会看我国地形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会读中国地形图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平地。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屏幕展示。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师讲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多媒体屏幕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教师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面绵长的山脉,像是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如图所示,众多山脉中我们就学习主要的几条山脉。

多媒体屏幕展示:简化的山脉示意图。

教师讲述:接下来我们逐一认识这些山脉。我国山脉如同勾勒出的线条一样,它是有一定走向的。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所示的山脉走向图,简单判断一下,我国的山脉主要有哪些走向?

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多媒体屏幕展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文字表述)。 教师小结:我国山脉众多,许多山脉的排列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为两大组,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走向的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另外,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贺兰山。

教师讲述:在我国西南地区还有一列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学生活动:请说出屏幕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多媒体屏幕展示:山脉示意图。

(承转)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多媒体屏幕展示: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教师讲述: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最大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多媒体屏幕展示:青藏高原图片。

教师讲述: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

多媒体屏幕展示:内蒙古高原图片。

教师讲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我国两大牛奶生产厂商蒙牛和伊利的奶源就在这大草原上。

教师提问:观察了图片,同学们发现黄土高原的土壤是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黄色。 多媒体屏幕展示:云贵高原图片。

教师提问:观察了图片,同学们发现云贵高原的农田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回答:梯田。

教师讲述:当地农田的这个特点,也和当地的地形有关。 教师小结:四大高原的景观特点。

探究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神舟”号飞船把我们中国第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你们有没有想过,飞船降落的地方为什么都选在内蒙古高原上吗?这和它的地形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便于飞船降落,也便于地面人员搜寻。

多媒体屏幕展示: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位置。 多媒体屏幕展示:中国地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屏幕,讨论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屏幕, 完成教材29页的表格。 多媒体屏幕展示:中国地形图。

教师总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在我国西部,高原面积广阔,它们形态各异。在高原、山地之间常分布着盆地。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使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这是我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第三篇:2.1.2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 达标检测(湘教版八年级上)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德州学业考)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2.下列山脉中,不是我国地形区分界线的是 ( ) A.横断山脉

B.太行山

C.贺兰山

D.巫山 3.读下图,有关图中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与④山脉共同构成我国东西走向山脉的中间一列 C.③山脉是山西省与山东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两侧都是盆地

4.读中国沿40°N附近局部地形剖面图,若B为太行山,则C地形区是 ( )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5.(2012·梅州学业考)下图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地形多种多样,盆地面积广大

6.(2012·黄石学业考)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四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家乡的照片。关于四幅照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云贵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地是内蒙古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C.③地是东北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D.④地是塔里木盆地,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7.下列经济部门不适合在山区发展的是 ( ) A.旅游业

B.耕作业

C.采矿业

D.林业

下图是我国32°N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8、9题。

8.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 A.中部低四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9.图中为我国地势第

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综合题

10.读图甲(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和图乙(我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a、b、c代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 (2)图甲中的四川盆地,在图乙中对应的字母是

(3)图乙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填字母)。

(4)山脉C是

,此山脉南侧的地形区是

。该山脉还是我国地势第

、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5)高原E和F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6)山脉H是

山脉,该山脉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在此处建立水利工程的有利条件是 。

(7)结合下图,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回归生活】

11. 地理之家——周末QQ论坛

在学习了中国地形以后,地理之家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大比拼,请根据所学的内容,把他们的对话片段补充完整。

我爱地理:云南十八怪之一是“老太爬山比猴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霞客归来:云南地处地形崎岖的(1)

高原,这里“地无三尺平”,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翻山越岭、种地砍柴,练就了一个矫健身板,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如履平地。

地理小虫:如果你到我家乡来,你会看到“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格局,请你们猜猜我的家乡在哪?我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是什么? 一缕清风:“三山夹两盆”一定在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

,该省区的简称是(3)

。 霞客归来:大家注意到“疆”这个字了吗?左侧寓意该地地处边疆,古时候需用弓箭保卫国土,右侧“三横”代表三条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4)

; 两个“田”字代表(5)

两个盆地。

日出日落:精妙!我的家乡西侧有一山脉,山脉西侧是晋,山脉东侧却不是鲁,你知道这条山脉的名字吗? 我爱地理:(6)

山脉,该山脉是晋与(7)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的分界线。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以山脉为骨架的地形区分布。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是东北平原;位于祁连山、太行山和秦岭之间的是黄土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横断山脉之间的是青藏高原。

2.【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许多山脉也成了地形区的分界线。其中横断山脉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分界线;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大兴安岭两侧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而内蒙古高原不是我国最大的高原。秦岭与昆仑山共同构成我国东西走向山脉的中间一列。太行山北段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天山的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 4.【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区的分布。我国沿40°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若B是太行山,则C是华北平原。

5.【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我国地形的特征。从图中分析看出,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组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由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组成的山区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3。

6.【解析】选C。本题利用景观图片考查我国地形区的特征。①为西藏的布达拉宫,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冰川广布,雪山连绵。②为内蒙古的赛马,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③为东北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④为江南水乡,地势低平,山清水秀。

7.【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山区的森林、矿产、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业、采矿业和旅游业。山区地形崎岖,如果发展耕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

8、9.【解析】8选D,9选C。本题组考查我国地势特征及阶梯分界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此纬线经过的地形区甲是青藏高原、乙是横断山脉、丙是巫山、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10.【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特征、主要山脉及山脉两侧的地形区。第(1)题,剖面图中字母a、b、c代表的阶梯依次是第

一、第

二、第三级阶梯。第(2)题,图甲中的四川盆地,在图乙中对应的字母是G。第(3)题,图乙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A是西北-东南走向,其他山脉是东西走向。第(4)题,山脉C是昆仑山,此山脉南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所以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

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5)题,E是内蒙古高原,F是云贵高原,它们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第(6)题,H是巫山,在巫山附近我国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工程。在此处建立水利工程的有利条件是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第(7)题,西高东低的地势对发展海洋事业无影响。 答案:(1)c (2)G (3)A (4)昆仑山 青藏高原 一 二 (5)二

(6)巫山 三峡 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7)C 【回归生活】

11.【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民俗的影响。此次地理之家——周末QQ论坛考查了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影响。云南省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是产生“老太爬山比猴快”的原因;“三山夹两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特点,该自治区简称新,三山自北而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盆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太行山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河北省简称冀。 答案:(1)云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新 (4)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 (5)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6)太行 (7)冀

第四篇:美丽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推荐]

一、 教材分析:

《美丽多样的地形》是辽宁师范大学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四个主题。本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及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的特点。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关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索,基本上分为两个层面:(1)首先,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地形示意图让学生明白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各有什么特点(2)沧海桑田让学生了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陆地板块之间是不可能绝对吻合。让学生感受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的。

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世界的主要地形及地形的特征。

2、知道不同地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同影响。

3、了解世界海陆的变迁,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分了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看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那样的绚丽多姿,如果鸟瞰人类的栖息地,你会发现它拥有美丽而多样的地表形态,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

(二)学习第一部分“美丽多样的地形”

我从书中的图入手,不同的地形所造成不同的地区有不同气候和资源。请学生打开书阅读16页的内容感受下多样的地形。然后问:通过读文你能说出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各有什么特点吗?为了更好让学生了解这五种地形的特征老师制作一表格请学生看一看。 另外运用举例说一说: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道说的是哪吗?为什么这么说呢?等问题,形象地说明了当地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第二部分:“沧海桑田”。

在导入后,我让学生再来看一组图片,设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吗?打开书看18页知识点滴。

1、沧海为什么能变桑田?

2、看图,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5、请把你们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海陆是不断变迁的。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讨论,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在学生回答后,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交流结束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和课本内容不一样的资料,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的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学生知道沧海桑田的实例,反映了地球表面局部海陆变迁,就全球而言,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很早以前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请学生打开书看19页,《知识点滴》读一读。真是太奇妙了,那么就请你们动手做一做吧19页《活动建议》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加深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 结束课题。

说一说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第五篇:浅析复杂地形地质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摘 要:本文详细说明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复杂地形地质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策略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分析了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地下钻探、岩土勘察的原位检测和室内试验等技术。为不断提高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实践效果,在论证上与研究上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不仅有岩体坚硬、致密且稳定性好的地质条件,也有复杂多变的特殊地质条件。以黄土地区为例,黄土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使其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再加上黄土下部土质多含碎石之类,使得在该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比其他土质类型要大。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工作包括:搜集与整理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冻土层深度、地温、降雨量等气候状况;分析工程所在地土质构成和下伏土层的分布区域、土层性质以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当地地下水类;细致研究当地植被生长状况等。

1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实际的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常常因为对勘探区地层、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等情况的了解不明确,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勘探点间距与深度

勘探点间距方面,依据规范要求,对于复杂的地基情况应加密勘探点,不能因时间、金钱等因素坚持采用原勘探方案,为以后工程埋下隐患。但是有的勘探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之前大纲执行;现场编录人员办事不细心、随机应变性差,造成相邻两勘探点之间地层相差过大甚至悬殊;还有,没有对勘探区的岩土特性进行充分了解,随便依据某一地基等级就进行勘探,而对采集的岩土在室内进行试样分析时,常发现湿陷性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岩土,造成地基等级因此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勘探点间距不合理。

勘探深度方面,一般而言5至6层的砖混结构住宅,孔深15m即可满足勘探要求,如果存在软土层的情况,15m深度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相对的,在有碎石土地区一般的2至3层建筑物,如果也盲目依据15m深勘探,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

(2)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应依据规范严格进行,如不规范调零将出现数据采集不准的状况;特别是在地温和气温相差比较大的夏、冬季节,触探指标相差更加明显;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孔深与杆长的校正常不符合规定,在孔底有残留与缩径的情况下,标贯器没有落至测试位置的情况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标贯击数失真严重等。

1.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的问题

地震效应问题对于重要的建筑场地,应当进行地层剪切波速测试,然而部分勘察单位却常以“地区经验”进行场地类别与覆盖层厚度判定,给工程抗震造价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对于地基处理后场地类别、场地地基土类别、剪切波速是否发生变化等情况,也极少予以重视。

2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2.1 采用和创新先进的岩士工程勘察技术

依据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有效测量岩土层的评价指标与相关参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主要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大致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地质勘察取样、地质钻探、静探、波速测试和室内试验等。

(1)地质测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进行地质测绘,其主要目的为:细致地分析、调查所属地区地形,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地层与不良地质等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划分复杂地质条件的地貌单元、岩土的分布情况、岩土形成原因与年代、岩土的性质等,完成鉴定岩土层风化程度的工作等。

(2)岩层钻探

进行岩层钻探时可使用KY-250型钻机、100A-D型钻机等进行,钻探方法可采用全部采芯、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方法。砂土层岩芯与粘性土岩芯采取率分别大于75%和90%,仔细观察与描述各个土层宏观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地层结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做好不同深度的底层采样工作之后再认真做好分析工作,详细记录各土层垂直与水平方向发生的变化,最终达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岩土的工程勘察相关指标的目的。

(3)原位测试试验

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完成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工作,并将采集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分析、整理。使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注意做好试验前的清孔工作,保持20次/min左右的锤击速率。原位测试试验也可以使用动力触探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4)岩土工程勘察的室内试验

依据拟建场地环境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室内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试验;借助于此方法,能够科学判定岩土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评价与分级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标准。物理性指标试验一般包括:测定土层物理性质、压缩试验、水质分析、颗粒分析等。

2.2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沉积地层,其土壤颗粒构成属于细砂、粉细砂一类,直径多数在1.6mm~2.2mm之间;尤其是一些地区表层的砂子含水量低、粉细砂多呈松散形状,因此不适于当作天然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一:垫层法

作为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垫层法(又称水坠法)广泛应用于黄土地区的松散粉细砂层。实施时,开挖基坑至设计处理深度,将样桩在基坑两侧设置好,铺设砂子,控制铺砂层厚度为0.25m;铺好之后,注水至与砂子面齐平的位置;在砂子中插入钢叉并摇匀。砂子如若已经沉实,则提出钢叉,并在相距0.1m位置,重新插入进行摇匀,重复上述过程。

(2)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二:强夯法

强夯法是加固软土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借助于速度快、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夯锤下落带来的巨大冲击波与能量撞击地基土,地基土层可以被快速、有效的夯实,沙土振动液化现象、土地湿陷性、地基压缩性等都得以有效降低,实现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双重目标。

(3)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三:振冲法

振冲法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振冲法,需要添加填充材料(砾石、砂子等);另一种是不需要填充材料就地振密的振密法。在黄土地区多使用振冲砾石桩的方法,对于中等或较粗的沙砾地基多使用振密法。借助于水冲与振动加固土壤的振冲法,其对地基加固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常用于振密松砂之类的地基。此技术通过振动器冲力带来的强力振动,将松散饱和砂层得到一定液化后借助振动而实现砂粒的重新排列之后减小其空隙度,同时加回填料,通过振动器振动力实现砂层的挤压、加密。

3 结论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无论哪种地基处理技术和手段,都需要处理之后细致检测地基处理质量。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员技能水平与专业知识,注重研究传统勘察技术之间的结合与新勘查技术的创新,严格执行相关的建设程序与制度,有效地进行勘察工程。达到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佳效果,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旭然,苏航,王宏刚.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7):188-189.

[2] 张学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深度的探讨[J].吉林勘察设计,2006(1):1-4.

[3] 陈仁祥.复杂地基的基桩质量岩土工程勘察[J].中国建设信息,2009(16):64-65.

[4] 李耕远.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准备工作[J].中国建材资讯,2006(5):349.

[5] 梁春雷.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71.

[6] 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00.

上一篇:中国古代爱情诗欣赏下一篇:中国古代官员职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