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发展现状

2022-07-04

第一篇:基层文化发展现状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网 滨海高新讯 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3月28日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考察天津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苟利军一行先后来到红桥区求真小学和位于北辰区的天津民族中专,实地了解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课程专业设置、实习实训设施、后勤服务保障和德育工作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了北辰区、红桥区有关负责同志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展情况和两所民办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举措,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推动我市民办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苟利军对红桥区求真小学和天津民族中专办学治校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苟利军强调指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于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天津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办学主体、多种办学力量、多样办学形式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鼓励一切热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投资教育、兴办教育,营造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民办教育的成功经验,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项目申报、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多方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把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摆在首要位置,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共同提升天津教育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宁夏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1.农村教育升学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地区还比较高。

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2004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7%,高出广西平均水平20%多;中考各科成绩均超过了桂林市平均分,达到了12个县的中上水平且低分率最低。恭城瑶族自治县2004年初中升学率为84.34%%;高中升学率达到90.32%,其中升入普通高校本科的占52.64%。就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的高中升率还达到了89%。这表明,学生只要本人愿意读书,同时学生家庭经济上负担起,升学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升学是有望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人不愿意读书的或学生家庭经济上承受不起的中途流失了,考前减少了许多学生;二是农村学生通过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比较自觉、刻苦;三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积累了丰富的应试教育教学经验,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2.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能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职前职后科技培训和服务。

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成了成人文化教育培训中心1所,在全县所辖16个乡(镇)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建立了166所村级成人技术分校。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还建成了1所自治区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能较好地完成人教育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恭城瑶族自治县在2004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54000人,完成46937人,完成任务86.9%;农村致富骨干任务1900人,完成2536人,完成任务133.4%;“绿证”培训任务3200人,完成3269人,完成任务102.1%;新增劳动力职业资格培训任务1407人,完成1579人,完成任务107.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2800人,完成2830人,完成任务101.07%;已转移劳动力〔乡(镇)企业职工及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岗培训〕任务8400人,完成6536人,完成任务的77%。3.计算机宽带网络已延伸到乡镇,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添置了计算机、彩电、DVD等电教化设备。龙胜各族自治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组织了22名中学校长参加了自治区电教馆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培训班,全年编辑出版《教育快讯》,教育信息网的信息更换及时,内容新。为了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建设,2004年该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

4.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恭城瑶族自治县,现有小学教师1438人,其中中师学历998人,大专学历402人,本科37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学教师1167人,其中大专学历697人,本科学历335人,在读研究生11人,教师合格率较高。三江侗族自治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8.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3%。同以前相比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教职工编比、教师合格率、教学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5.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

如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年报上的初中辍学率是404%,加上休学的学生数辍学率将高达7~8%,随着普及率增高,辍学率也会相应增高。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现在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还不够,还必须实行“一补”才能让学生读得下去,山区中学生80%为住校生,每天2元钱伙食标准,一个月也要家里供给60元。60元对于家庭条件好的算不了什么,但对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家庭就无法承受了。《中国青年报》2004年2月6日的一则报道指出,教育成了西部农民心头最大的痛。在甘肃民勤县,家中有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的,大多收入的60-70%交了学生的学费;土地少一点的人家,这个比例会更高。谁家如果有了孩子上大学,很快就可能变成贫困户。这种现象在我们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不难见到。其次,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蔓延。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课程偏多、教学内容偏难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厌学或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6.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步履维艰,民办教育难以生存。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各县只有一所职业高中却仍然要“等米下锅”,很难维持下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只有三个班:高一26名学生;高二35名学生;高三30名学生,学校为了生存已改办普通高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农门”、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上不了学等因素外,城市职校敞开招生,城市职校的办学条件是农村职校无法效仿的,也是农村职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农村职校教育改革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人

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又不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了农村职业高中名存实亡。民办学校由于无利可图,因而也无法生存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

一、 以电大远程教育,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

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发展,直接受损害的不仅仅是民族地区农民的利益,也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是减少和改变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此,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远程教育具有教学信息交互性强,通过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教学信息能实时、非实时交互;教学资源丰富,可通过“电大在线”和各省市电大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以及所连接的公共教学服务体系海量的资源库,方便地提取有关的学习资料;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在任何地点、时间,从任何章节,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等四大优势和特征。能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长期以来电大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为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电大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教育的主体之一,必须继续坚持 “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的发展重点,更加主动的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作出应有贡献。

1.以做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村学历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于2004年5月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探索利用现代远

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依托全国电大系统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中央电大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精神,结合电大远程教育特点和为“三农”服务的实际需要,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以农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拓展和集中实践等模块,突出实用技术和能力培养,强化专业和集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60%。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执行全国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目的要求,在专业规则框架下,从相应的课程模块中自主选学一定数量的课程,课程考核合格并达到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可获得课程学分或相应的培训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累计达到规定学分、符合要求者,可获得中央电大颁发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经过一学期的办学实践,全国电大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陕西电大介绍的4条做法较有代表性,值得借鉴: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统筹规划,充分论证,把试点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启动仪式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广西电大恭城、三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点,依托电大系统,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牵头,政府民委、教育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将试点项目的实施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的做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2.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在开展职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不足28万人,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6500人左右,三江侗族自治县也只有34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多达3万多人。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受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淡水等资源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数量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还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自身发展。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对接受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有十分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要求,电大应积极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精神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要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征书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深化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校企结合,努力扩大"订单"教育培训的范围,不断增强教育培

训的针对性:一是采取城乡结合、东西部联办的方式实行"1+2"、"2+1"、"1+1+1"等模式,让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当地学习一至二年,然后到东部或城市的对口企业学习和实习一至二年,使民族地区的学生转移到城镇和

二、三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转移;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掌握一至二项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使学员掌握转移的一技之长,增强学员的转移和就业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城市各类教育资源,采取短训与长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已在城市务工人员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转移后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再就业的能力。

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指导思想明确,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教育的落后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包括教育经费及师资的严重不足,还有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因此,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其目的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教育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国农村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在民族地区进行远程教育不能套用城市教育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农村市场经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实际需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适度、适用和适才教育,逐步形成电大教育直接为“三要”服务的品牌特色。

2、优化教育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电大要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治贫必须兴教”,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列入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大作为办学的主要实施者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实施教育计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依托电大系统,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网络。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线。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必须始终为学生服务,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要保证教学质量,应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教学服务体系。“纵向贯通”主要是指电大系统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中央电大根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开发价格低廉、方便使用的“农村版”多种媒体教材和教学包;省级电大根据当地学生特点及实际需求,及时补充配套的教学资源,并负责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运行,网上教学资源的发布、更能、整合及管理工作;县级电大和学习者通过“卫星资源接收和共享浏览软件系统”接收多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建立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地方有线广播电视台(站)接收教学资源。“横向联合”主要是指各级电大及时吸收科研单位和其他兄弟院校科技成果和教学信息,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落实教学场地,聘请兼职辅导教师,解决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4、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实施。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弱,一般伴随着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和“贫困的文化”,依托电大,发展远程教育的任务重而客观条件较差。因此,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即先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做好总体规划,选择突破点,搞好试点,再将成功经验面上推开,少走弯路。试点与发展项目宜分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实施,一年上一个台阶,避免折腾,积以时日就能取得较大成效。

第三篇:浅析基层老年协会的现状与发展

老年协会是以老年人为主体,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群众组织,是联系政府和基层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深入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对于促进老龄工作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老年协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强了对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支持力度,推动老年群众组织良性发展,老年协会不断发展壮大。江西省连续4年投资800万元加强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规范老年协会达到466个。广西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扶持17个基层老年协会。云南实施“百村建设”计划,投入200万元改善农村老年协会文体设施。贵州省实施“百万工程计划”,投入100万元补助农村老年协会活动室设施建设。宁波市依托基层老年协会,在城乡开展“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承担具体实施和管理服务的3万多名服务人员约有80%是老年人。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13个村老年协会开办集贸市场、种植基地等,年创收达70万元以上。

基层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落实党委和政府决定、维护稳定、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老年维权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各地注重发挥老年知识分子优势,继续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综合协调各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努力拓展援助领域,创新援助形式,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国老龄委12个成员单位、6个全国性老年社团、8000多个基层老年协会参与“银龄行动”,充分展现了老年知识分子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但是,基层老年协会整体覆盖面小、发展呈区域性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二、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须要主要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机制不顺畅

老龄工作现状众所周知,作为老龄工作延伸到最基层的老年协会,它在自身机制、财政保障、工作关系等方面更是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些乡镇政府认为管理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情,且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的各项任务繁重,推动老年协会发展与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热点关联不大,有关老年协会的议题很难真正纳入议事日程。而老年协会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群众组织,虽然老年协会属于社会组织范畴,但其宗旨主要是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实现老年人价值。

按社会团体管理要求,必须有3万元的注册资金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以现有老年人协会的财务状况很难跨越这道门槛。即使老年协会都有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居委会批准成立的文件,80%的老年协会也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或备案,致使管理体制不顺畅。

(二)财政投入较少,无稳定的经费和阵地保障。

经费问题是制约老年协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基层老年协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为:经营(演出)收入55%,政府拨款30%,赞助收入5%,会费收入5%,捐赠等收入5%;而经营性收入则主要来自场地出租、企业宣传、活动室茶水费等。可见,老年协会主要通过向企业、单位、会员提供有偿服务获得经费保障,而来自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赠的部分都非常少。没有充足的政府财政投入或补贴,老年协会只有依靠且先要“自我发展”来寻求生存的一席之地。这种生存都很艰难的情况下,老年协会更无法真正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老年协会的阵地或地处偏远或装修破旧或设施不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

(三)业务培训严重不足,自身建设不规范

近年来,各级老龄办组织了数次老年协会会长能力培训,因培训资金不充足、培训时间较短,各个老年协会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业务能力提升不高,对老年协会的职能定位缺乏深入的认识,培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老年协会常年开展的工作大多是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项目,没有发挥好应有的职能职责作用,造成了老年协会工作上的错位。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杨家河社区和巴州区恩阳镇老年人协会为例,他们虽有固定的阵地和较为稳定的会员,定期组织开展下棋、打麻将等文娱活动,在会员生病住院期间也专门看望慰问,但是“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体现得并不明显。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较差、老年人居住分散,如果老年协会仅仅只是组织一些时间空闲、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则完全失去了建立老年协会的真正价值。

三、推动老年协会加快发展的策略

1.党政重视,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党政重视是老年协会科学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推动老年协会发展必须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把基层老年协会列入村(居)组织建设范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配套组织,并且与村(居)委同步换届。二是将老年协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范畴,从宏观政策制度方面为老年协会发展提供依据。三是要将老年协会建设纳入党政工作目标管理,与其他工作一道进行考核考评。

基层老年协会作为老龄办的重要工作载体,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是老年协会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同级党委政府对老年协会领导的同时,要明确业务工作应由县区级老龄办进行指导和主管,在登记管理上应接受县区级民政局的管理,业务范围应坚持“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中心,科学地确定所应承担的工作职责。

2.加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发展老年协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年协会领导班子的决策、服务、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老年协会的发展。建设高素质的老年协会人才队伍,首先要选好配好老年协会带头人,要注重从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或有较强能力的老同志中,选出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正、工作经验足、精神状态好,且愿意为老年人尽心服务的带头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广大老年群众的监督下,依照老年协会章程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公示协会人事、财务和重大事项,做到“人人都当家、人人都监督”。再次,要建设团结、活力、能力强的骨干队伍,通过建立完整的学习培训机制,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和骨干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老年协会在执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3.严格规范,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老年协会的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娱、体育项目,最核心的更是要实现老年人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加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首要的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设施、人员、活动、财务管理,到支援建设、公益援助、互助帮扶服务等等,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都要围绕实现“四个自我”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要坚持换届工作制度,严肃选举纪律,严格按照老年协会的章程要求,定期组织召开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和会员大会,及时通报协会财务运行、活动开展、帮扶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情况,认真听取每一位会员的意见和建议。第三,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估机制,上级老龄办要对每个老年协会的工作情况,进行统一考核评估,对会员意见较大、民主测评很差的协会班子或骨干,要建立相应的惩戒或诫勉办法;对工作突出、能力较强的同志要进行表彰通报;对班子建设好、管理有序、整体工作突出的协会,可建立星级老年协会管理模式,授予相应的星级荣誉。

4.多策并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切实加强多元化投入机制是解决老年协会经费问题的关键。一是老年协会要多向基层党委政府争取重视和支持,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推动财政部门定项“拨”,保障协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二是通过开办棋牌室、承包鱼塘,或向一些单位、学校、企业等提供有偿宣传或力所能及的服务,增加协会经营性收入,实行自我“筹”,利用这部分经费搞好老年人福利。三是利用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庆典或宣传的时机,以及在组织日常各类活动中,向一些企业和单位争取赞“助”,以此补贴或奖励协会突出的个人和群体。四是积极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开辟一些公益性强、社会效应好的为老服务项目,争取社会各界对每个项目“捐”一点,帮助困难老人、空巢老人、五保老人提高生活水平。

实践证明,基层老年协会在管理老年人事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老年人参与基层管理、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老龄工作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可或缺的组织载体。只有充分认识老年协会存在的各类问题,认真面对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党政重视、工作运行、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工作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予以加强,才能真正发展好基层老年协会,化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类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县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大县的基础。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XX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文化已成为XX三个文明建设的特色和亮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XX基层文化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全县文

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基层文化建设这块相对薄弱的领域怎样抓?最近,我们对XX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市县各级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XX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文化生活空前活跃,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大县建设迈出了矫健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大秘

书网-http://-,帮您找文章]

1、区域文化建设得以加快。XX县充分发挥县城文化辐射功能,以带动乡镇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全县14个镇均建有文化站,也都辟有文化活动阵地,总建筑面积18803平方米,其中文化活动用房建筑面积12712平方米;镇文化站图书馆(室)藏书总数22.9万册;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游艺、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每年的大中型文化活动均在5次以上。区划调整后被撤并的原文化站仍旧保留文化活动阵地,并作为文化站的分部正常开放。以雅周镇顾昌明为代表的家庭文化室,全县涌现出10多个,已成为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

县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占地7.6亩,建筑面积3296平方米。辟有展览厅、歌舞厅、录像厅、棋牌厅、书场、舞蹈房、钢琴培训房、剧场等文化活动厅室及改造一新的露天文化广场,各厅室文化活动器材基本齐备,均正常开展活动。

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4080平方米,辟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外借室、典藏室和少儿文学艺术培训中心等活动厅室,2002年又新建了少儿图书馆,并初步实施了微机自动化管理。馆藏图书22万册,订阅报刊355种。博物馆完成了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等维修;影剧公司改造了电影院;大戏院完成了抗震加固工程。全县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继续巩固和逐步完善。

2、群众文化工作得以活跃。XX县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内部管理严谨有序。县文化艺术工作实行了县文化艺术科、县剧目室、县文化馆、镇文化站“几个轮子一齐转”,专业、业余一体化,县城、集镇整体联动的做法,妥善处理了专业与群文、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有效地整合了全县的文化资源,使其发挥出社会文化的最佳效能。XX花鼓、XX龙舞已逐渐成为全县乃至全省群文活动的品牌,也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深深喜爱的文化活动样式。XX县在2002年成功申报“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基础上,去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龙舞之乡”。XX文化工作者以“多出精品、争获大奖、丰富活动、创造特色”为目标,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创新精神,繁荣文艺创作。20多年来,坚持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群众文艺创作节(剧)目会(调)演,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群文创作、演艺人才,不断充实和丰富了群文活动,使XX的社文舞台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据统计,近年来XX县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县以上发表、参演、参展、参赛的文艺作品平均1000件以上。

3、精神产品生产得以繁荣。近年来,XX县推荐的广播剧《小凉山上的婚礼》,电视专题片《无声的渴望》,歌曲《大江南》均获市“五个一工程奖”。话剧《书生意气》在市文化局征集的100多部剧本中脱颖而出;越剧《女儿湖》定为参加省戏剧节剧目和参加江苏省“五个一工程”评选剧目;纪实文学《XX老师》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4、文化体制改革得以推进。XX县已基本完成了公益型事业的改革。县影剧公司、大戏院、文化剧场转企改制推进到位。去年下半年,重点对歌舞剧团实施了公有民营改制。整个改制工作由于宣传发动深入,具体操作规范,既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又赢得了改制单位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各改制单位经营正常,改革有效地激发了新的机制和活力。

回顾近几年XX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创建促进发展。近年来,XX县紧紧抓住创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和群文先进县以及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这一契机,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是创建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

二是以服务赢得地位。XX基层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

第五篇:消防部队基层文化生活的现状及对策

文化活动出战斗力,这在基层部队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消防部队是担负着扑救火灾、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一个特殊兵种,由于消防部队的性质就决定了消防部队的基层中队的营区普遍建立在市中心,周边遍布歌舞厅、发廊、饭店等消费娱乐场所,官兵受“灯红酒绿”的影响比较突出。这就更显得我们大力发展消防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必要性。下面就我个人对当今的消防部队基层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方法和建议。

一、当前消防部队基层文化生活的现状

近年来,上至总队下至中队基层,各级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基层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同时,部队基层文化生活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态势、与官兵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五多五少”:老一套的多,有新意的少。最起码有一半的官兵反映基层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

一、缺乏时代感、没有吸引力,导致官兵对业余文化生活没有什么兴趣,大大降低了军营文化的魅力,致使能踊跃参加活动的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节假日活动多,平时活动少。大部分的官兵对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的文化生活比较满意,但超过一半的官兵反映平时的文化活动开展比较少,一般基层中队开展的文化生活普遍是在节假日里开展,平时注重的还不够;旁观的多,参与的少。消防部队的人员编制本来就少,一到开展文化生活活动时,没有多少人参加,这样就形成了少数人上场,多数人捧场,有个人专长,自娱自乐的“个人文化”等现象突出。当前不少支队、中队各类文化场所设施建设基本上达到了总队规定的标准,但从我个人对中队的文化场所的利用情况来看,节假日能全时开放,平时开放不经常,导致战士们在平时时间的休息过程中无所事事,有的中队甚至配备好设备后,根本就不利用,导致这些设施都是个摆设,应付上级检查用的;追求简单庸俗的多,讲品味的少。由于时代的不断前进,社会文化品种比较多,所以使现在有许多战士在喜好上还有很大差异,有的喜欢看流行时尚杂志,有的喜欢看言情、武打影视片,喜欢上网玩游戏、聊天的那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二、主要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尽管上级领导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建设,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基层干部对基层文化生活了解不够,有的把文化生活的地位看“低”了,认为文化生活与中心工作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有的把文化生活看“窄”了,片面认为文化生活就是唱唱歌,打篮球,看看电影,搞几个节目。有的把文化节目看“轻”了,少数干部认为,组织文化活动只会事得其反,这样会把战士的心玩野了,对部队管理不利,有的甚至认为还不如让战士搞训练。

2、文化活动难落实

少数基层中队主官缺乏统筹意识,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忙,压力大的情况下,不注意主动安排文化活动。特别是我们消防部队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时间比较紧迫任务比较繁重,更加导致了平时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只是在节假日的时候象征性的搞点老一套的节目,有的中队干部甚至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训练和劳动,不少战士都发牢骚。

三、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对策

干部一定要提高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能力,要知道如何制定文化活动方案,如何培养文化活动骨干,如何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连队的思想文化阵地,而且要善于把文化活动同其他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在开展文化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要加大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支队、大队文化活动中心、连队俱乐部等基本设施,及时补充和更新文体器材和图书杂志,为活跃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要符合官兵成长、成材的身心特点,有些活动形式老套,官兵兴趣不高;有些活动“指令性”较强,少数官兵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组织活动要精心谋划,要贴近官兵的训练和生活、贴近官兵的思想和情感、贴近官兵的审美和需求,坚持兵写兵,兵演兵,做到人人有活动项目、人人有活动位置、人人在活动中。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不同官兵的精神需求和成材需求,解决不同的问题,才能得到广大官兵的积极参与。

上一篇:检察机关党建工作下一篇:机场航班运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