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2022-07-09

第一篇: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与会代表:

按照会议主办方要求,下面我介绍一下2010年黑

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

一、2009年秋粮生产情况简要回顾

2009年我省农作物总播面积20806.6万亩,比2008年增加2675.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99.5万亩,比2008年增加3217.5万亩;2009年粮食总产870.6亿斤,比2008年增加25.6亿斤。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280.3万亩,比上年增加1809.3万亩;单产317.2公斤,比上年减少15.85公斤;总产390.1亿斤,比上年增加25.7亿斤;总产390.1亿斤,比上年增加25.6亿斤。水稻播种面积3953.8万亩比上年增加275.8万亩;单产427.6公斤,比上年增加14.85公斤,总产319.9亿斤,比上年增加16.3亿斤。大豆播种面积7294万亩,比上年增加1336万亩;单产98.45公斤,比上年减少5.7公斤;总产118.4亿斤,比上年减少5.7亿斤。

二、2010年秋粮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我省的粮食生产可以说是在克服了历史罕见

的低温多雨、播期延后、冰雹、龙卷风、各种病虫灾 1

害的情况下,夺得了粮食生产的大丰收。

今年我省农作物播种面积21365万亩,比上年增加558.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22万亩,比上年增加623万亩,增长3.1%。其中,水稻面积4462万亩,比上年增加505万亩;玉米面积7847万亩,比上年增加567万亩;大豆面积6718万亩,比上年减少576万亩。目前,我省各类粮食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小麦已收获归仓,水稻进入完熟期,玉米进入腊熟期,大豆进入黄熟期。据专家预测,我省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单产将有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将登上一个大的新台阶,再创历史新高。

第二篇: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田志坚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市场化。我国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散型农业难以形成科学化与集约化的规模农业。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措施与惠农政策的引导下产生的种粮大户则完全可能具备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扶持与培育种粮大户的发展既能有效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商品化,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方式。

一、株洲县基本情况

株洲县辖19个乡镇,322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14214人,其中乡村劳动力244172人,农业从业人员142679人。株洲县地处湘中偏东,丘陵地貌,是水稻两熟制的适宜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51公顷,水田面积24357公顷。水稻常年种植面积68万亩左右,总产33万吨以上。株洲县是我省最早的成建制吨粮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湖南省优质稻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二、株洲县种粮大户发展现状

1、种粮大户的数量逐年增长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株洲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部分农民放弃了原承包责任田的种植,将责任田流转给他人种植,形成很多种粮大户。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县种植水稻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户,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91户,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达5000户以上,涉及耕地面积超过10万亩。

2、种粮大户科技素质还待继续提高

株洲县的种粮大户主要是中壮年,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为多(约占70%),高中毕业约占25%,另有少部分种粮大户具有中专或同等学历。近几年,株洲县

农业局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绝大多数种粮大户都经过了多次科技培训。但种粮大户中很大部分年龄偏大,本身文化基础不高,在接受新科技、应用新技术方面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还需继续提高。

3、种粮效益普遍不高

从调查数据看,2010年种粮大户每亩纯收入多集中在300—400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亩收入达不到200元,甚至有的不到100元,极少数种粮大户的亩收益可以超过400元。总体来看种植效益普遍偏低,即使加上粮食直补等国家补贴效益也很不理想,种一亩水稻的有效收益只有3—5天打零工的收入那么高。

三、当前制约种粮大户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土地流转不够规范或流转费用过高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种植大户的土地基本来自于流转,城郊边缘流转合同完备且是跟发包方签订的较长时期的流转合同,偏远乡村的种植大户有的与农户直接签订流转协议,有的达成口头协议,流转手续不规范,有造成纠纷的隐患。城郊附近流转手续完备但流转费用很高,如田园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后转包费用为620斤稻谷/年·亩,致使该区种粮大户种植成本很高,如将流转土地用于水稻种植将要保证单季亩产在550公斤以上才能产生效益。

2、仓储、整晒、烘干等难题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效益

我县种粮大户的粮食产品主要是商贩上门收购。种粮大户大都缺乏晒场、烘干设备和大型仓储,新收的稻谷很大一部分是商贩对田收购。即使是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也没有大米厂等深加工设施,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种粮大户的粮食产品也只能由商贩收购,商贩则乘机压级压价,种粮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3、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产作业

一方面种粮大户流转所得的承包地大多是分散的,难以做到集中管理,不便于对承包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即使是大面积集中的承包地,种粮大户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原本薄弱的农田基础设施加以整体改造。薄弱的农田基础

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正常生产作业,影响了种粮大户尤其是大规模种植户的发展。

4、农资价格的逐年上涨,影响了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是水稻种植的基本成本,种子、肥料、农药的价格、质量都将影响种粮大户的产量与效益。种粮大户最怕农资价格上涨,据调查目前每亩每年农资成本平均需要400—550元(其中种子80—100元,肥料180—200元,农药130—160元,其它100元),较两年前的每亩每年340—400元上涨了30%—40%左右,这个涨幅远远超过了粮食价格的涨幅。

5、资金缺乏,贷款难,制约了大户的发展

种粮大户投入资金大,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转包租金、农业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农机购买、运输费用等项目,投资大但贷款难。据调查,种粮大户基本上贷不到款,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向亲戚朋友支借,或者靠赊欠化肥、农药等农资及农机,待出售稻谷后再偿还欠款的方式来解决。

6、抵御农业风险能力缺乏

农业受季节、天气影响很大,仍然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仍然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虽然农业保险对分散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毕竟农业保险是一种低保额、低保障的惠农措施,种粮大户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依然明显不足。

7、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难以及时到位

虽然我县种粮大户绝大多数都接受了县农业局的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性培训,有的还参加了农民创业培训,但很难凭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由于农业局及下属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很有限,难以保证对所有种粮大户的技术服务都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粮食生产牵涉到各个部门,需要广泛深入的社会化服务、农业、农机、水利、财政、商务等部门协调配合,面向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还没能有效实现。

四、株洲县扶持种粮大户的政策措施

作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株洲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对种粮大户给予特殊的扶持与奖励措施以促进种粮大户的健康发展。

1、扶持与奖励种粮大户

一是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种粮大户能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二是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做大做强,并对种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以来,县政府对种粮大户在制止耕地抛荒、购置良种、治理病虫、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金达500万元,对种粮大户奖励资金达50万元。

2、对种粮大户实行“四优先”政策支持

一是县农业局优先安排最佳技术人员全程无偿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县粮食局组织粮食加工企业优先优价全部收购。三是县农机局优先配置农机。四是银信部门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3、对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

2011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涉农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种粮大户的培育扶持政策,从不同角度对种粮大户推出了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如县农业局从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信息引导、示范与推广、涉农项目的优先支持,以及解决种粮大户的土地整理、沟、渠、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对种粮大户实行优先安排的倾斜政策。

五、促进种粮大户发展的政策建议

1、健全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自动流转机制,凡弃耕抛荒或不愿对原承包责任地继续种粮的土地自动返归到发包方,再由发包方依法流转给后承包方用于粮食生产,可以省去后承包方的流转租金或流转费。二要加强承包

地和流转地用途的有效监督与规划管理,有效遏制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弃荒现象。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可增设种粮大户专项贷款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合法守信的种粮大户给予贷款支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3、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的整晒、烘干、仓储难题。粮食部门应结合自身优势,给种粮大户提供烘干、整晒及仓储方面的有效帮助。所在乡镇、村应根据当地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为种粮大户的整晒、仓储提供切实的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农业保险可帮助种粮大户分解自然灾害、病虫灾害等带来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种粮收益的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真正让种粮大户感到“种粮有风险,风险不用愁”。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可考虑对种粮大户的农田改造项目单独立项,即由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提出立项申请,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利用财政支农的农田改造项目对种粮大户单独立项,尽快改善其农田基础设施,有利于种粮大户的生产作业,也有利于种粮大户生产的稳定性。

6、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实农技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尤其是乡镇、村农技队伍建设,要培养到村、组的农技服务骨干、服务专干为种粮大户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确保种粮大户能率先得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7、整合资源完善社会化服务。建议明确种粮大户的职能管理部门,协调整合涉农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掌握种粮大户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监管并指导种粮大户生产与发展,为他们提供包括政策、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作者单位:株洲县农业局)

第三篇:研究粮食安全生产技术分析论文

一、实施目的

本项目分布于当地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侯,适宜水稻、玉米高产种植。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农民重工轻农,不重视粮食生产,大量耕地粮食产量不高,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发挥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以期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增效,我们组织实施了本次粮食安全生产工程项目。

二、项目指标

(一)规模与单产

水稻增产规模15000亩,平均亩产达615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产105公斤,增长17.1%;玉米增产规模4000亩,平均亩产达38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产80公斤,增长21.1%。

(二)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1.水稻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1)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

(2)水稻规范化栽培达100%;

(3)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达90%;

(4)水稻旱育保姆覆盖率达80%;

(5)水稻生态旱育秧覆盖率达80%;

(6)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达100%。

2.玉米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1)玉米优良品种推广达100%;

(2)玉米育苗移栽达90%;

(3)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达90%;

(4)玉米规范化定向移栽覆盖率达80%;

(5)玉米种子包衣推广应用达90%。

(6)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达100%;

三、项目技术

(一)水稻生产技术

水稻以推广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为核心,配套应用规范化栽培技术,配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着力狠抓品种布局和增密、增钾、调氮等“两增一调”关键措施,确保整个水稻生产的安全。

(二)玉米生产技术

玉米以推广杂交玉米优良品种和玉米育苗移栽技术为核心,配套应用宽窄行单株定向栽培技术,配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突出合理增密、改低产品种为高产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等“一增二改”关键措施,确保整个玉米生产的穗足穗大和高产稳产。

四、技术措施

(一)水稻增产技术措施

1、项目区全面选用优质高产杂交品种:中9优838选、中优169、内香优8518、香早优2017等杂交水稻组合;

2、大力实施旱育稀植,狠抓苗床增肥、苗期管理、规范浅插、合理密植、蘖穗肥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管水用水关键环节,提高技术到位率;3、适时播种,播期为3月25日—4月12日;

4、规范化栽插,一律拉绳规范化插秧,密度控制在1.1—1.3万窝/亩;

5、大力推广应用旱育保姆和无纺布等物化高新技术,技物结合,促进推广与自我发展;

6、着力狠抓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大项目区病虫害监测,适时组织机防联防,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

7、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有机无机结合,重施基肥,适追蘖肥,巧施穗肥,配方施肥,增施硅肥”的大田施肥原则,一般田块N:P2O5:K2O比例为1:0.5:0.8,高产田为1:0.8:1.5。基肥氮肥占总施肥量的50%,追蘖肥占15%—25%,追穗肥占25%—35%,酸性田块适当增施硅肥;

8、抓好“增钾、调氮”技术,拔节前亩增施8—10公斤钾肥,后期看苗增施5—8公斤尿素。

(二)玉米增产技术措施

1、全面选用优质高产贵单8号、贵单6号、遵玉8号、兴黄单999、兴黄单206等杂交玉米组合;

2、适期播种,播期为3月20日—4月20日;

3、全面推广营养块(球)育苗定向移栽技术;

4、合理密植,规范移栽,适龄移栽,实行拉绳定距定株定向移栽,一般亩栽2800—3500株;

5、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坚持“有机无机结合,重施基肥,早追壮苗肥,施足穗肥,巧施粒肥,配方施肥”的施肥原则,一般地块N:P2O5:K2O比例为1:0.5:0.8配施,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缺锌土壤亩施2—4公斤硫酸锌作基肥;

6、大力推广应用玉米种子包衣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7、大力狠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项目区各丘块一旦出现病虫危害就及时加以防治,确保不出现因病虫害而减产。

五、结论

水稻和玉米是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栽培面积较大。为了继续发挥水稻和玉米的增产潜力,通过粮食生产安全工程的实施,大规模、全方位提高了水稻和玉米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区15000亩水稻,平均亩产增加到627.8公斤,亩增产122.8公斤,总增产1842000公斤,增值5526000元;项目区4000亩玉米,平均亩产量达388.5公斤,亩增产85.7公斤,总增产342800公斤,增值1234080元。水稻、玉米总增产2184800公斤,总增值6760080元。水稻、玉米县乡级示范点新技术投入和单位产量的增加更为可观,充分发挥了示范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粮食生产安全工程的实施,确保了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的安全,强农、稳农和惠农力度得到了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组织广大农民大力开展实施。

第四篇: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规模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指示精神,我局对全市生猪生产形势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一、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一季度以生猪为主的畜牧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开局好、起步快的良好局面。全市出栏生猪120.52万头,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存栏309.86万头,增长4.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24.55万头,增长5.19%,占猪群的7.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3个百分点;仔猪54.56万头,占猪群的17.61%。近期,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严重亏损。4月底,毛猪价格跌至3.8元/斤,5月上旬,毛猪价格回升到4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8%;一等猪肉价格7.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42.3%;肉食品加工企业生猪边口收购价达1.6万元/吨左右,同比下降0.3万元/吨。目前,毛猪价格跌破了5元/斤的成本价,养猪全面亏损,散养农户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45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50-200元;自繁自养购买饲料的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70元左右;管理水平高、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养殖场盈亏基本持平。由于毛猪价格低、疫病困扰、养殖成本高、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严重伤害了农民养殖积极性,致使农民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将对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破产难以避免,退出养猪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猪肉价格过低,必然会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吃高价猪肉的历史迟早又会重演。

二是仔猪和种猪交易量大幅减少、价格大跌。4月份,仔猪和种猪行情应当是一片惨淡,随着毛猪价格下跌幅度加大,养殖户已经从少赚进入全面亏损,仔猪补栏量不大,因此,仔猪和种猪交易量进一步减少,价格大跌。优质仔猪6.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2.5元/斤,同比下降65.8%;一般仔猪4.8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7.2元/斤,同比下降60%。2009年一季度的仔猪价格出现了罕见的与毛猪价格两者不同步现象。春节过后,毛猪价格呈持续下跌势头,而仔猪价格并未及时随活猪价格下跌而下跌,而是保持了反弹势头,直至3月底才出现大幅回落。仔猪价格与活猪价格不同步,将潜伏巨大的市场风险。优质种猪(公、母猪同价)4000元/头,同比下降1200元/头,下降23.8%,销售量下降60%,种猪交易量的大幅下降,将可能导致2010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三是猪肉产品外销受阻、猪肉加工企业亏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沿海城市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猪肉需求量大大降低,无猪肉产品出口市场,致使外销受阻,外销量大大减少,以冻肉为原料的肉类食品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受国外进口猪肉冲击,进口猪肉平均比国内猪肉低3000-5000元/吨,而四川猪肉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平均每头猪比东北三省、山东、河南等地的高50元左右,致使外销冻肉销售价格一路下滑,生猪边口接收价1.6万元/吨,去年同期为2.3万元/吨,同比下降30.4%,冻肉销售均价1.4万元/吨,同比下降42.9%。市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12户,年屠宰加工能力达450万头,冷库库容达2.3万吨。目前,预计全市冻肉库存占总库容量的30%左右。威远县的任源公司冻肉库存1100吨,占该企业库容量的55%;资中县福元公司冻肉库存1200吨,占库容量的20%。四川福润公司冻肉库存300吨,占库容量的4.62%。肉类加工企业处于生产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状态,每生产一吨分割肉就要亏损2000元左右,因此,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纷纷限量宰杀。

四是工业饲料产量、销售量和价格下跌。由于毛猪价格下跌,规模养猪场为减少饲料成本,多数采用自产自配饲料,因此,造成工业饲料产量和销售量减少,饲料价格下跌。饲料产量下降。一季度,全市工业饲料总产量8.94万吨,同比下降7.5%,其中配合饲料4.88万吨、添加剂预混料0.04万吨,分别下降22.91%、23.2%,浓缩饲料0.91万吨、同比增长23%。饲料销售价格纷纷下降。猪用配合饲料4125元/吨,同比下降4.1%;浓缩饲料6500元/吨,同比下降18.98%;添加剂预混料7000元/吨,同比下降12.5%。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稳中有跌。玉米1800元/吨,同比下跌2.7%;豆粕3450元/吨,同比下跌13.8%;鱼粉8100元/吨,与去年持平。饲料企业销售量下降幅度大。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饲料销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81%、27.4%;年产量1万吨以下的饲料企业饲料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20%。

二、生猪价格下跌的原因分析

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省猪肉出口外销形势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国际金融风暴,目前尚难言底。受其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四川省外向型发展的生猪产业面临很大困难。据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1-2省出口冻猪肉2727.74吨,同比分别下降25.51%;省商务厅定点监测企业分割肉外销约4.3万吨,同比下降26.5%。到目前为止,内江市猪肉出口为零。

二是生猪价格进入回落期。根据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生产快速恢复,形成新的供需格局之后,市场价格将会进入回落期,寻找新的平衡点。近两年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生猪产业,陆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促进了生猪生产发展。与此同时,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攀升,且较长时间处于高位,养殖效益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养猪业,加速了生猪生产发展。从而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生猪市场价格进入了回落期。

三是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并在全球蔓延,导致民众对吃猪肉产生了一定忧虑,购买量相对减少,致使我国猪肉出口受阻,国内供应充足,国外市场需求萎缩。

四是发展畜牧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销售、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调,整个畜牧生产环节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差,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却处于盈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保本或亏损,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往往市场行情好时,大家蜂拥而上,行情差时,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三、后势预测

随着夏季消费减弱和出栏高峰的到来,今年2-3季度,生猪价格可能会跌入谷底,并在谷底持续一段时间震荡。预计10月后,随着消费旺季的增加,猪价会缓慢回暖,春节后一段时间会有所回升,并持续一段时间。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盈利期已过,已进入回落期,预计在今年10月前,仍保持这种低位运行趋势。

从生猪生产周期看,每出栏一头生猪需5个月左右。在2008年生猪高价位运行的刺激下,春节生猪大量出栏后,母猪存栏增加,仔猪供应量逐步回升,投放量增加,生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预计在6-9月份会形成新的出栏高峰期,而此时恰恰是生猪消费的淡季,毛猪价格有可能小幅下跌。

从生猪饲养群体看,主要是千家万户、养殖大户和规模场。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千家万户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规模大户和规模场的养殖量逐步上升,规模化养猪将出现批量集中出栏,将致使生猪市场供大于求。

从市场需求看,中国人素有喜食猪肉的传统,国内猪肉消费市场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半年几大节日和冬季制作腌腊食品的增多,猪肉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上升,将会带动生猪价格上升。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养猪场户加强种源保护。畜牧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效益低的弱势产业,受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影响巨大。规模养猪户面对目前猪肉市场的“寒冬”,要开源节流,尽量压缩管理成本,增加流动资金注入量,适时调整存栏结构,在强化饲养管理、加大疫病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种源保护,择机淘汰部分经产母猪,选留后备母猪,保护好生猪生产能力。目前,暂不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待时机成熟,增加母猪补栏量,以迎接新一轮赢利期。

2、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整合项目资金。进一步将畜牧项目资金整合,重点向生猪养殖规模户倾斜,确保资金管理使用规范、透明、安全、高效,依靠项目来支撑和推动生猪生产。二是继续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畜牧业长效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实行保费分级承担,保障养殖户利益,规避疫病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尽快兑现2008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补助政策。生猪规模养殖场业主往往投入了基础建设,就缺乏生产流动资金,圈舍建设好了,猪只投入生产了,但缺少资金购买饲料,且饲料资金需求量较大,将严重影响生猪生产发展。因此,尽快兑现市委[2008]21号文件出台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补助政策,以缓解生猪规模养殖户巨大的资金压力。

3、建议加大规模养殖户的融资扶持力度。生猪规模化养殖户租赁的土地和生猪圈舍不能作为贷款抵押,存在抵押难和贷款难的问题。建议市农业担保公司、农村信用联社适当放宽贷款政策,在每个县(区)确定2-3户确需贷款的生猪原种场,给于贷款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以杜绝宰杀母猪现象发生,保障下一个盈利期有充足的猪源。

4、建议国家建立畜牧业保障机制。根据《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的规定,要全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000吨冻猪肉储备任务,以增强养殖户的市场预期,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在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猪亏损严重时,建立最低保护价机制,收购生猪作为猪肉储备;建立肥猪补贴政策,与粮食、油料一样,交售一头肥猪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种猪补贴政策,对种猪场种猪给予补贴,保障猪源,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1莫靖川1,王鼎民2,覃志贵(1广西来宾市畜牧站;2广西黔江示范牧场)

2010年春节以来,生猪市场疲软,3-6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到8元/公斤,养殖效益锐减,加上来宾市6.1特大洪灾以及近期复杂猪病的困扰,生猪生产形势严峻。但从7月起,生猪价格又开始反弹,目前生猪收购价已达到11.2-11.6元/千克。近期,就当前生猪生产形势问题开展了一些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养猪生产现状 1.1 当前生猪发展情况。

台帐统计显示:2010年1-6月,全市100头以上规模猪场1033户,上半年出栏29.74万头,占全市45.84%;存栏26.48万头,占全市26.27%。100头以下的规模猪场5881户,上半年出栏14.13万头,占全市21.79%;存栏7.76万头,占全市7.7%。规模猪场最发达的是兴宾区、武宣县,规模养殖比重分别占全市42.4%、36.5%。2010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00.81万头,同比增长5.21 %,出栏64.85万头,同比增长6.02%。能繁母猪存栏10.52万头, 同比增长6.43 %。

1.2 当前生猪市场行情。

据定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仔猪价和猪粮价比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仔猪增幅较大。目前全市仔猪平均价格是13-15元/公斤,15公斤的三元杂仔猪430-440元,与4-5月份相比每头增加 1

160-170元;生猪平均收购价11.6元/公斤,至7月15日止,稍高的地方达12元/公斤。 1.3 当前生猪生产效益情况。

根据我市当前多数养猪场反映,自繁自养的猪场生猪价格盈亏平衡点在11-12元/公斤,目前从7月1日起,全市生猪价格从9元/公斤一路攀升,至7月15日,生猪价格已涨到11.6元/公斤,生猪生产出现转亏为盈的迹象;非自繁自养的养猪户,从市场购买仔猪进行育肥,盈亏平衡点按猪粮价6:1计算,我市生猪价格达11.6元,玉米价格2.2元/公斤,猪粮平均比价为5.27∶1,还低于6∶1,每头猪还亏100元左右,形势不是十分的乐观。由于3-6月猪价下跌,散养户或小规模养猪户缺乏资金维持,加上近期内大部分地方受复杂猪病的影响,空栏较多,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还会走高,出现猪价反弹的预期状态。 1.4 当前规模猪场生产情况。

由于3-6月份猪价下跌,4月份中下旬曾跌至8.4元/公斤,农村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没有资金挺住,出现停产或徘徊不前的现象,台帐统计表明:一季度全市2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8564个,二季度6914个,减少1650个,减幅19.27%;但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则稳中略升,一季度全市100头以上规模猪场928个,二季度1033个,增加105个,增幅11.31%。7月份以来,由于猪价有所反弹,一些精明的规模养殖大户开始引种,扩大生产规模,蓄积力量,为明后年猪价回升奠好基础。如兴宾区兴泉猪场于7月中

旬从华中农大引进“中国瘦肉型猪”150头,是来宾市灾后恢复生产动作最快的猪场。 1.5 规模猪场典型情况。

据兴宾区兴泉猪场业主介绍:如果从目前市场价来推测,他的猪场从3-6月份亏本几百万,但他压栏有几百头种猪,等几个月过后,猪价回暧,这批种猪的价值也有几百万元,亏本不怎么大,这两天肉猪售价现在是12元/公斤,养猪生产已出现微利。受洪灾影响的猪场就比较难办了,据忻城县古蓬水库猪场业主介绍,6.1特大洪灾淹没了他的猪场,全场兽药饲料及机械设备价值5万多元被洪水浸泡,大猪紧急销售被屠商压价到6元/公斤,仔猪更换环境造成应激最后也被抛售,每头售价100多元,重胎母猪搬迁又引起流产,母猪几经搬迁,折腾到最后还是被迫甩卖了,猪场停产了,全场亏损了17万元。没发生灾害的猪场如城厢乡泗贯养殖小区两个业主介绍,卖出一头猪平均亏本200元左右,3-6月份肉猪最便宜的卖8元/公斤,仔猪最便宜的卖300元/头,他们的猪场盈亏平衡点将近12元/公斤。上半年一起卖了600多头猪,亏10多万元,如果下半年保持12-13元/公斤价位,还是回不了本,主要是看明年市场了。

2 当前养猪生产存在问题 2.1 养猪生产水平低。

一是目前全市养猪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零星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普遍较小,较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的比重比较低。二是

饲料报酬低,多数猪场的料肉在3.0∶1以上,有的猪场甚至达到3.4∶1以上。 2.2 动物疫病风险高。

规模小的猪场防疫基础条件差,少数养猪场(户)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随着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一些常见疫病,如猪瘟、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在老猪场中时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 2.3 制约规模养猪业发展的问题突出。

用电难、用水难、贷款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问题,仍然制约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养猪场的建立、运营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将使其难以为继。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多数猪场都存在用水、用电难的问题,因为养殖场远离居民区,水电供应就成了问题,象州县寺村镇有个猪场养猪十多年,水电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当然有内因也有外因。 2.4 生猪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我市生猪生产主要是围绕城市鲜肉供应,为定点屠宰厂提供活猪和部分外销到柳州、南宁等周边市场,目前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猪肉加工龙头企业。 2.5 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

多数养猪户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经营,单打独斗、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

一、流通不畅,且多数在本地销售。多数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甚至脱节,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利润分配上,猪场

与市场不对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论养猪户盈亏与否,屠商宰杀一头猪,都稳赚100元。 3 推进生猪发展的措施 3.1 当前生猪发展的有利因素

3.1.1 生猪养殖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0年上半年存栏能繁母猪10.52万头, 同比增长6.43 %。100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105户,存栏24.68万头,比1季度末只增加1.53万头,表明了规模猪场生猪不存在压栏现象,大多数猪场淘汰老母猪,更新后备母猪,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激励生猪生产的一些措施,导致许多规模养猪户都理性地看待猪价起起伏伏,不存在宰杀生产母猪的现象。

3.1.2 生猪行情波动的规律看好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低潮期从春节后到6月底,将过半年,逐步进入猪价回升期。不过据网络媒体介绍,年内生猪价格反弹不大,不会出现高价肉现象,猪肉市场基本上稳中有升。

3.1.3 金融危机基本上消退,国内CPI指数回升 2008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持续到2009年,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2010年国内经济得到恢复,据预测,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望到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内外经济环境利好,预计下半年养猪生产会进入正轨。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带动下半年生猪价格小幅上升,这是当前养猪户补栏的最佳时机,如果要等猪价上来了才补栏那就来不及了。

3.2 当前应对措施

3.2.1 落实中央强基惠农政策 继续落实中央强农支农政策,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

3.2.1 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今年国家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自治区也继续开展生猪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的认定,因此当前要加大“跑部进省”力度,争取更大的支持。日前,市水产畜牧兽医局2011年项目工作正在加紧申报,生猪标准化项目、饲料加工厂、畜禽交易批发市场、创建现代农业标兵、现代畜牧业园区、良种繁育体系等项目建设都十分重要。

3.2.3 指导规模养猪场(户)加快补栏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发挥来宾市水产畜牧信息网的作用,传递当前养猪业的前沿信息,组织有经济实力的规模猪场(户)从区内外引种,适时补栏,以稳定明年猪市。

3.2.4 增加资金投入,保护生猪生产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发展经济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正值生猪生产的困难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采取非常措施加强与银行、信贷、金融、保险、财政、妇联等部门协调,帮助规模养殖户协调信贷资金,支持生猪

生产,重点支持种猪生产企业或规模场(户),保护好母猪生产能力。同时,指导种猪场利用生猪市场疲软期调整、优化种猪结构,选留高质量的优质种猪,淘汰超龄和劣质种猪,保持适当种猪数量,提高能繁母猪生产性能,适当缩减商品猪存栏。引导养殖户暂不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待时机成熟,增加母猪补栏量,以迎接新一轮盈利期。

3.2.5 建立畜牧业长效保障机制,保护养殖户利益 在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猪亏损严重时,建立最低保护价机制,收购生猪作为猪肉储备;建立肥猪补贴政策,与粮食、油料一样,交售一头肥猪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种猪补贴政策,对种猪场种猪给予补贴,保障猪源,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3.3.1 落实水电问题 建议水电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用水用电问题继续优惠,调查中不少业主反映,因为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解决了水电问题几乎解决养殖场发展的许多瓶颈问题。

3.3.2 加大疫病防治与监测问题 复杂猪病等烈性传染疾病对新老猪场的威胁巨大,加大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十分紧迫。 3.3.3 培植养猪龙头企业 围绕优势产业,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扶持兴区业泉猪场、黔江示范牧场、凤凰知青示范场、祥丰猪场、华邦猪场、鑫盛源猪场、武宣种畜场、武宣食品公司、武宣丰源猪场、武宣县富进猪场成为万头猪场,组建养猪龙头企业,通过龙头的带动,到2011年建设500个规模养殖小区(场、户)。

3.3.4 着力培育产业基础 一是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壮大规模养殖。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加工型龙头企业。三是建设大型畜禽交易批发市场,以市场带生产,以生产带市场。四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健全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同时建立市县级的活猪储备库,以增强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

3.3.5 加大宣传,稳定信心,安抚民心 由于上半年毛猪价格低迷、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养殖户积极性低落严重伤害了养猪户积极性,致使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对养猪生产极为不利。因此要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让规模养殖户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及时引种补栏,尽快恢复生产,以免明后两年吃高价猪肉的历史又会重演。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

作者:莫靖川(1973—),男,兽医师,1996年广西农业大学毕业。联系电话:13788776560。先后在《中国畜牧杂志》、《养猪》、《广西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分别是:《虫克星对山着蚧螨病的防治效果》、《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与抗生素对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机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应试验》、《猪日粮中有机铬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忻城县生态养羊的综合措施》、《忻城县北更乡山羊圈养调查报告》、《来宾市推进生态养猪的经验和体会》、《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等,2009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研究》获来宾市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上一篇: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下一篇:绿色上网学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