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24-04-12

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通用8篇)

篇1: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2年前三季度,我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前三季度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畜牧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2012年前三季度我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255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1129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林业产值200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牧业产值145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渔业产值18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9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3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

二、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播种面积减少

由于农资价格的高位运行,人工工资等费用上涨,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调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各乡镇统计,我区全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821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75%。全区春粮播种面积1521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61%。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22公顷,同比下降8.64%;蚕(豌)豆播种面积398公顷,同比下降7.44;1 马铃薯播种面积901公顷,下降0.44%。春粮总产5027吨,比去年减产333吨。比上年同期下降6.01%。

全区夏粮播种面积187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2.4%。今年我区政府出台早稻生产扶持政策,大幅度提高20亩以上早稻种植大户的补贴力度,加上国家继续提高早稻最低收购价格,种粮大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提高,全区早稻实际种植面积12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7.43%,全区早稻每公顷产量5789公斤, 比上年同期增长1.3%,总产74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6%。

全区秋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69公顷,同比下降3.7%。其中晚稻及单季稻4431公顷,同比下降6.1%。其中连作晚稻播种面积为110公顷,同比下降7.6%。

三、花卉苗木需求旺盛,生产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各地城乡绿化美化蔚然成风,花卉苗木需求旺盛,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前三季度我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80公顷,比上年增长10.47%。

台州市我富景鲜花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鲜切花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富景鲜花专业合作已经成为台州市规模最大的鲜切花基地,种植花种有百合、郁金香、台湾蝴蝶兰、非洲菊等,产品远销上海、杭州、金华、绍兴各地。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台州市规范化专业合作社、我区十佳专业合作社,并于2010年被批准提升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富景”牌百合花在去年的省鲜花展示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四、畜牧业生产形势稳步发展

经各乡镇统计,前三季度实现肉蛋奶产量1011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72%。其中肉类产量514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9%;蛋产量316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75 %;奶类产量180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49%。从畜禽存出栏情况看,受环境整治影响,生猪存栏减出栏增现象显现,全区生猪存栏5.2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3.64%,其中能繁母猪0.4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76%,肉猪出栏4.52万头,与上年同期期增长3.20%;牛存栏2108头,比上年同期下降10.49

%;其中奶牛832头,同比下降0.72%;牛出栏655头、同比下降1.50 %;家禽存栏51.12万羽,同比下降3.53%,出栏家禽53.77万羽,同比下降3.62%。

五、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不利因素值得关注

1、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新前模具新城、城市新区开发,江口工业区拓展等,使用土地需求日益加大,耕地减少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而补进的多是杂地、山地,耕地质量低下,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尤其是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再加上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受到挤压,给完成粮食种植任务形成极大的压力,给农业增产造成一定影响,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普遍放缓,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2、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一方面,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肥料、种子、农药、农用柴油等主要农资 3 产品价格呈全面上涨;另一方面,土地承包费居高不下,农民工工资不断攀升,农民种地成本持续增加,很大程度地压制了农民种植意愿。

3、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隐忧需关注。随着我区 “铁腕治水大会战”畜禽养殖场关停整治工作推进,长潭水库、秀岭水库、佛岭水库、黄坦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及台州市绿心我区域等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必须实施关停转迁,永宁江、永丰溪、东官河、南官河、江南北渠道等主要河流两侧一公里范围内区域及院桥镇鉴洋湖周边二公里范围内区域等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治理,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无疑制约着我区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六、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经济运行形势,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一是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扶持政策和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保障种粮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特色、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提升发展畜牧业。加快品种改良、扩张种群规模、严格检疫防疫,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3.加强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管和预警监测。一是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控制农用生产资料涨价。二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三是加工环节须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2: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前三季度全县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xx.x亿元,同比预计增长x.x%,农业增加值xx.x亿元,同比预计增长x.x%。

(一)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xx.x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其中:早稻播种面积xx.x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x%,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x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xx.x%,双季晚播种面积为xx.x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x%;小麦播种面积x.x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玉米播种面积x.x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x%。

今年我县加大对优良品种、增产技术的推广,切实提高单产、提高种植生产效益,效果明显,加上今年全年风调雨顺,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为xx.x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其中:早稻总产量为x.x万吨,同比增长xx.x%,中稻及一季晚稻总产量为xx.x万吨,同比减少xx.x%,双季晚稻总产量为xx.x万吨,同比增长xx.x%;小麦总产量为x.x万吨,同比增长x.x%;玉米总产量x.x万吨,同比增长xx.x%。

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双增长。棉花播种面积xx.x万亩,同比增长x.x%,产量x.x万吨,同比增长xx.x%;油菜播种面积xx.x万亩,同比增长x.x%,产量x.x万吨,同比增长xx.x%;蔬菜播种面积xx.x万亩,同比增长x.x%,产量xx.x万吨,同比增长x.x%;水果产量x.x万吨,同比增长x.x%。

(二)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

前三季度我县生猪存栏xx.x万头,同比减少x.x%,能繁殖母猪存栏x.x万头,同比减少x.x%;出栏肉猪xx.x万头,同比增加x.x%;牛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牛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羊出栏x.x万只,同比减少x.x%,羊存栏x.x万只,同比减少x.x%;家禽出栏xxx.x万羽,同比减少x.x%,家禽存栏xxx.x万羽,同比增长x.x%。

(三)渔业生产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全县水产品总产量x.x万吨(其中,养殖产量x.x万吨,捕捞产量x.x万吨),同比减少x.x%。水产名优品种发展快速,主要是渔稻综合养殖,稻虾、稻蛙、稻渔(鱼种)结合,预计今年稻虾养殖面积达到x万亩,产量x.x万吨。

(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xxxx年,我县积极实施“产业立县、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广稻田+、荷田+、蔬菜+、水产+等“x+X”生态产业模式。全县新增生态立体种养面积xx万亩,其中以稻虾共生为主的稻田立体种养新增x万亩。截至目前,全县“x+X”生态产业面积达到xx万亩,总产值超过xx亿元。我县已成功申报仙桃籽莲特色产业园、楚源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园、长林水产特色产业园x个省级特色产业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够优。产业结构单一、品牌知名度低。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产品还存在规模不大、结构单一、深加工不够、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不够深,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还不够快,有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企业、大农场、大基地还比较少,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规模还比较小。

(二)农业经营主体还不够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尚需加快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还需抓紧扩量提质,示范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经营队伍老化、弱化,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较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体不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多重瓶颈制约生猪养殖发展。一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服务养殖生产的配套设施滞后,动物疾病实验诊断、免疫抗体检测等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疫病防控风险仍然存在。二是近年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有效提高了生猪规模化程度,但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三是养殖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由于长期以来重发展、轻治理,生猪养殖准入门槛较低,存在选址不科学、设施简陋、粪污排放随意等问题,生猪养殖污染投诉和纠纷日益增多。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经营体系结构。一方面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及资金扶持,鼓励扩大规模经营,有利于把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机械化耕作技术,以及市场机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经营,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福利,从实现农超对接,推动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创建提升实力,使农业生产焕发生机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通过互换、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优化业态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拉动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条的一体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方位变革,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另一方面,利用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升温的契机,充分拓展和挖掘农业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等功能,发展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

篇3: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1 前三季度国内禽蛋市场变化总体特点

2014年前三季度鸡蛋价格走势基本可以分为5个时期。受H7N9禽流感影响连续低迷了一年多的禽蛋类市场, 在经历春节和正月低谷期 (1~2月份) 后, 终于在3月份有了起色, 往年8月份才会出现的禽、蛋供应紧张局面, 今年3月份就提前出现了, 禽价、蛋价因此迎来一波强劲反弹期 (3~5月中旬) , 5月20日广州市鸡蛋零售价格已经逼近14元/千克的高位, 全国鸡蛋价格普遍涨幅超过三成, 价格逼近历史高位。5月下旬之后因为缺乏供需关系变化的支持, 蛋价便在意料之中进入高位震荡调整期 (5月下旬~7月底)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 蛋价从8月开始再次走出一波上升行情, 进入冲高期 (8月初~8月下旬) , 鸡蛋市场价格经过“五连跳”基本实现全国性“破五”, 8月25日全国鸡蛋平均出场价格涨到10.96元/千克, 创下历史新高。然而, 鸡蛋价格在中秋节前“冲六”不成, 出人意料地提前进入回调期 (8月下旬~9月) , 同时打破了多年来鸡蛋月度平均价格9月最高的规律。

1.1 禽蛋价格淡季逆势上涨屡创新高, 蛋鸡“身娇蛋贵”

7月份以来, 全国鸡蛋价格上涨明显, 尤其进入8月份后, 涨势有所加速, 鸡蛋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全国监测数据显示, 8月25日鸡蛋全国平均出场价格一度达到5.48元/500克, 不少地区鸡蛋最高零售价格一度飙涨至7元/500克, 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涨得连蛋商都觉得“惊人”。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淘汰鸡平均出场价格9.56元/千克, 比2013年前三季度的8.23元/千克高出1.33元;其中:8月份均价最高, 达11.16元/千克;2月份均价最低, 仅7.16元/千克 (图1)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鸡蛋平均出场价格为8.67元/千克, 比2013年前三季度的7.63/千克高出1.04元;其中:8月份均价最高, 达10.34元/千克;2月份均价最低, 仅6.94元/千克 (图2) 。

1.2 蛋鸡养殖效益转好, 三季度一路飘红

年初活禽、鲜蛋出现滞销, 价格下跌, 产品积压, 亏损严重, 导致养殖户不得不杀禽减苗、杀禽减损。3月份以后市场行情看好, 养殖开始效益转好。5月15日养殖户每500克鸡蛋可获得1元左右的收益, 罗斯308养殖户每只鸡可盈利6元左右。由于三季度均价与5月15日相当, 养殖户收益基本维持5月15日的水平。

1.3 玉米价格高, 养殖利润缩减

2014年4月中旬以来, 得益于国家临储政策垫底, 生猪价格逆市反弹, 鸡蛋价格高涨, 玉米行情持续升温, 8月下旬玉米现货价格已涨至2800元/吨左右, 突破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玉米价格上扬, 饲料价格也不断上涨, 2014年以来, 豆粕价格虽有回落,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面对当前生猪价格和鸡蛋价格齐头并进的利好形势, 许多养殖户在欣喜之余略显惆怅, 因为高涨的玉米价格正在严重侵蚀着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 养殖业依然处于亏损边缘。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玉米价格平均为2.43元/千克, 比2013年同期的2.34元/千克高0.09元;9月25日为2.69元/千克, 比2013年同日的2.36元/千克高0.33元。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豆粕价格平均为3.86元/千克, 比2013年同期的4.16元/千克低0.30元;9月25日为3.64元/千克, 比2013年同日的4.46元/千克便宜0.82元 (图3) 。2014年9月第3周全国肉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分别为3.48元/千克和3.21元/千克, 同比分别上涨1.5%和1.9%。

2 鸡蛋价格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中秋国庆是我国鸡蛋传统消费旺季, 受到月饼消费和学生开学备货等因素影响, 9月份鸡蛋消费特别旺盛, 加之蛋鸡存栏量较低, 鸡蛋供不应求, 从而导致今年鸡蛋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主产区最高价格达到5.8元/500克。综合分析, 今年蛋价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受此前禽流感后遗症影响。

2.1 蛋鸡存栏量低、产蛋数量少导致鸡蛋供应偏紧

自去年冬季开始, 国内家禽业再度遭受H7N9禽流感袭击, 而疫情持续到目前仍未彻底根治, 依然时有发生。这期间不但导致整个家禽养殖行业亏损严重, 不少养鸡户丧失信心, 而且也造成部分蛋鸡提前被淘汰并严重抑制了养殖户的补栏热情, 一些中小养殖户甚至永远退出该行业。不断减少的养殖户以及后期补栏跟不上导致前期国内鸡蛋供给量出现偏紧。

2.2 饲养成本增加推动

今年玉米、配合饲料价格上扬以及人工成本和储存成本增加推动了鸡蛋价格上涨。

2.3 H7N9疫情对鸡蛋消费的负面影响逐步消散

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减少, 对消费的负面影响逐步消散, 民众食用鸡蛋的恐慌情绪也在趋降, 进而带动需求稳步回升。

2.4“节日效应”影响鸡蛋需求增加

每年的5月和9月, 鸡蛋价格几乎都会出现很明显的高起波段, 其原因主要是端午节和中秋节前消费者对鸡蛋需求的增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市场供给偏紧格局。

而中秋节前禽蛋价格小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前期鸡蛋价格上涨较为迅猛,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给鸡蛋价格下跌留有充足的空间;二是今年补栏的雏鸡开始进入产蛋期, 存栏增加, 鸡蛋的库存量也增加, 青黄不接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三是天气转凉, 舒适的气候使得蛋鸡产蛋率出现季节性恢复, 供应强于前期。四是鸡蛋消费高峰期已过, 加上南方雨水天气运输受阻, 走货速度减缓, 蛋价出现弱势下跌 (图4) 。

3 四季度禽蛋市场价格走势判断

篇4:2014年一季度农业形势分析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一)冬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增加

2014年,国家将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涨幅5.4%,比2010年提高31.1%,这已是国家连续多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图1),该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小麦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初步数据显示,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比2013年增加100万亩,已连续两年分别增加100万亩以上。分地区看, 11个冬小麦主产区中,除四川因结构调整,山西、陕西因旱灾造成种植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河南省8058万亩,河北省3561万亩,山东省5538万亩。全国冬小麦苗情长势较好,据农业部门观察,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冬前一、二类苗比例达85.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近10年平均值高5个百分点。分析判断,只要各项技术服务和全程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小麦再次增产是有可能的。

(二)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基本持平

早稻增产能够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2月11日,国家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至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连续七年提高稻谷收购价格,有利于维护稻谷主产区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8759万亩,比2013年微增0.81%。分地区看,早稻主产区通过采取早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配方施肥、绿色防控、超级稻推广、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各种措施,鼓励农民继续种植早稻。初步统计,湖北省早稻面积比2013年扩大60万亩以上,湖南省早稻意向种植面积达到2195万亩,增长1.1%,江西省力争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保持上年种植水平。由于早稻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注重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特别是早稻集中育秧面积的扩大,以及良种良法的实施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国家补贴、价格等政策的支持,早稻继续增产的基础是稳固的。

(三)油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2014年,政府保持了油菜种植扶持力度,继续执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尽管菜籽收储价没有上调,但仍将按照种植面积给予种植农户一定现金补贴),同时,预计国内油菜籽供需基本面依然偏紧,形成国内油菜籽市场价格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总体上有利于油菜主产区农民发展生产。预计2014年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比2013年同期增加95万亩(图2)。分地区看,重庆市户均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亩,增加3.5%;湖南省油菜播栽面积1900万亩,衡阳市冬油菜种植面积增加1.3%,全省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0%;甘肃省冬油菜160万亩;安徽省安庆市油料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望江县油菜种植面积增加6.5%。所以,只要年内国家有关政策能够形成油菜生产及收入的稳定预期,特别是用好临时收储政策稳定市场价格,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推动油菜机械化生产,那么有望提高油菜产量。

(四)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3年,我国秋冬种蔬菜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00万亩,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在田蔬菜种植面积104万亩,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河北省蔬菜在田面积23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8%,湖南省安排秋冬种蔬菜面积1000万亩,福建省450万亩,甘肃省120万亩,广西百色市蔬菜种植面积164万亩,海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农业部门提出,2014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亿亩以上,产量达到7亿吨。今年伊始,各地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蔬菜种植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

(五)春耕备耕扎实展开

早在2014年初,农业部门就发布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针对不同冬麦区和小麦长势,提出分类指导技术路线。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农业生产,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用于春耕备耕。各地区高度重视春耕备耕工作,山东省已累计拨付农业补贴资金94.5亿元,辽宁省提前1个月拨付56.2亿元各类补贴资金。新疆春耕备耕已备化肥占总需求量的64%,已备各类农作物种子占总需求量的65.3%。安徽省针对农情,在3月份提出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充分利用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加大春季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力争春耕备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汇集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春耕备耕总体进展顺利,主要农区正在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全面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实现农业生产开门红打好基础。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局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加剧棉花生产减少趋势

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由于目前实施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地区相对集中,政策调整幅度过大,缺乏过渡缓冲机制,有可能会造成全局性的棉花生产大幅波动,不利于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近几年由于棉花种植成本高、人工投入大、收益不稳定,很多宜棉区放弃棉花种植,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持续缩减。如果此时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使得广大非试点棉花主产区棉农收益预期“没底”,从而更多的放弃棉花生产,加剧棉花种植面积缩减趋势。根据一项预测,201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意向比2013年减幅超过7%,其中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意向比2013年下降12.7%;山东省减少15%左右,德州市更是减少20%以上;安徽省安庆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幅达10%—15%;河北省文安县减少33.3%。虽然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变化的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减幅或许没有预测数大,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已成定局(图3)。

(二)生猪价格调控机制运行存在缺陷

虽然国家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有助于防止生猪市场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和农民收入,但是,生猪总体上存在着供需失衡,持续一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跌趋势没有明显改观。根据一项统计,2014年2月生猪市场价格比2013年同期下跌17.6%,全国猪粮比价跌至5.49∶1,进一步偏离6∶1的盈亏平衡点,正在逼近5∶1的红色区域。养殖业亏损程度继续扩大,出栏一头猪平均亏损200—300元。例如,杭州市生猪养殖业2014年2月亏损程度已经超过了2013年和2012年同期(表1)。我国猪粮比价格屡次跌破盈亏平衡点,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除了供需失衡主因以外,同目前执行的生猪价格调控机制不健全也有关系。尽管我国已经多次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调控预案,但政策预警指标、响应机制、操作力度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调控能力不足,造成政策效果不佳,亟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病虫害和旱涝灾害依然威胁农业生产

我国农作物生产已经进入到病虫害多发易发阶段,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2014年我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爆发性病虫害呈区域重发态势,稻麦预计发生面积达到24.2亿亩次,虽然比2012年和2013年轻,但比2011年增加3.4%,可能依然属于较重发生年份。其中, 2014年预计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9.8亿亩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14.4亿亩次。新疆棉花病虫害中度发生,影响面积2460万亩次。

今年以来我国旱涝灾情影响持续存在,陕西省小麦主产区降水比往年减少30%,东北地区入冬以来降水比常年偏多1.3倍,为1961年来最高,同时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2月份全国油菜产区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60%,3月份油菜产区气温偏低0.8℃。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在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后,当棉花明显跌价滞销并影响棉农再生产时,通盘考虑区域稳定、优势发挥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限量、限范围地继续在棉花主产区实行“过渡性”的临时收储政策,确保新疆、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三大产棉区的协调发展。可以参考各个棉花主产区在全国棉花产量中的比重、生产成本和是否实行目标价格等因素,主要向未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的棉花主产区倾斜,划定临时收储比例,比例内的部分依然按照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价格按照“保本微利”制定,并联系国际市场价格实行动态调整。同时,扩大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范围,让棉农“心中有底”,尽量避免出现棉花生产剧烈波动的可能性。

(二)健全生猪价格调控运行机制

根据我国人均收入5000美元以后肉类消费临界点变化的特征,进一步完善生猪价格调控预案,提高预案执行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核心是维持生猪供需的基本平衡,继续完善生猪临时收储量与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数据信息库,研究两者之间变动的大致规律,确定临时收储量的初步规模。按照“由少到多、逐步加码、回归常态、适时终止”的思路,逐步增加中央和地方猪肉的储备规模,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商业储备,实行冷链物流储备管理,提高猪肉储备能力,直至恢复并稳定保持猪粮比价在盈亏水平之上。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提高对养猪产区能繁母猪的补贴标准。继续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支持,对严重亏损主产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生猪养殖给予补助。实行生猪养殖户贷款贴息政策,将生猪养殖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预警指标,及时更新补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数据,切实加强生猪市场监管,维护生猪市场秩序。大力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强化细节管理。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三)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重点加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建立及时、准确、专业的预报预测机制,构建全国、区域和测报点相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围绕水稻、小麦和玉米,以及其他重要农作物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形成预测预报准确、防治手段先进、效果及时显著、操作成本低廉的综合防治能力。完善病虫害防治方法,更加突出生物防治,提倡物理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继续在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重大病虫源头区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健全部门和地区联动机制,加强病虫害灾情监测调度预警。制定和完善重大病虫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重点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专业性强、预控能力高、实施效果好的应急预案。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篇5: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困难。

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二是价格调控总体有效,但仍存在通胀压力。到三季度末,受CPI翘尾因素下滑影响,CPI同比呈下降趋势。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房地产行业趋于低迷。前三季度各城市房价指数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成交量有所下滑,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收窄。投资者信心和消费者信心都有所下滑。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五是进出口额继续增长,顺差收窄10.6%。六是我国经济效益有小幅下降。财政支出快速增加及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工业生产增速呈现减缓的态势,企业景气指数及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都出现了下滑。但1-9月,PMI值都在50%以上,企业总体表现出良好的态势七是城镇就业人口稳步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放缓。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画出一条缓慢下行的曲线,打消了业界对所谓“硬着陆”的担忧。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57亿元,增长9.0%。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9月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05.3,相比8月份下滑2.5%。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显示前三季度经济都处于稳定状态,但有微弱下滑的趋势。先行指数从7月份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一致指数和滞后指数还未显示出下滑的信号。

图1 2011年1—9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三大需求结构改善,内需作用加大

至第三季度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高位回落,市场销售平稳增长,进出口贸易明显恢复,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处于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前三季度总投资额同比增幅达24.9%

2011年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以下除特别标明外均为名义增长),比1-8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6%。分产业看,1-9月份,第一产业投资4957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92829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114488亿元,增长23.4%。

前三季度各城市房价指数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房地产成交量下滑,趋于低迷。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4225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4225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1788亿元,增长35.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1289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61947亿元,同比增长22.7%。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41。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看,大多城市的房价环比涨幅确实已经趋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收窄。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长率达17.0%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3265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546亿元,增长16.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环比增长1.35%。

图2 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继续增加,贸易顺差减少10.6% 1—9月,在世界经济复苏、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回升、国内外贸政策显效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进出口总值26774.4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6%。其中出口13922.70亿美元,增长22.7%;进口12851.72亿美元,增长26.7%。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导致顺差规模下降,累计顺差1070.98亿美元,收窄10.6%。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3、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11年,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极大的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地紧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业关键技术措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为粮食稳定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范围内的有利气候条件,以及面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不利条件,国家积极有效的抗灾救灾措施有效的减轻了各种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057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69.6万公顷,增长0.6%。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产,全国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其中,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045万吨。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去年增产503万吨,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总产量增幅最大,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53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3568万吨,下降0.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

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1、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涨幅回落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7%。其中,城市上涨5.5%,农村上涨6.2%;食品价格上涨12.5%,非食品价格上涨2.8%;消费品价格上涨6.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3.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3.4%,蛋价格上涨17.3%,水产品价格上涨12.5%,鲜菜价格上涨1.7%,鲜果价格上涨19.1%。

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5%,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0%。

前三季度中7月份CPI同比达到最大,到三季度末,受CPI翘尾因素下滑影响,CPI同比呈下降趋势,但9月CPI环比上涨0.5%,因此,仍存在通胀压力,不过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预计CPI会逐渐回落。2011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图3 2011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全国城市农村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减缓、企业景气指数下滑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1.2%。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8428亿元,同比增长29.6%。

从1月份开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一路攀升,在9月份达到85.07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而从6月份起工业企业利润率开始不断下降。

图4 2011年分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与利润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PMI值都在50%以上,企业总体表现出良好的态势。第三季度非制造业PMI和制造业PMI都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显示经济稳定增长。非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图5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3.8,比上季度回落4.2点。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5.6,比一季度提升1.8点。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3.4,有九成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好于二季度或与二季度持平。企业景气指数已连续8个季度位于130—138之间,呈现景气态势。三季度,部分服务业行业企业景气环比提高;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环比继续回落,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首次落至120以下,并连续3个季度环比、同比同步回落;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8.8,环比、同比均有所回落;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39.8,环比、同比均有所回落。

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7.4,与上季度持平。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4,比一季度回落5.0点。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4,在连续六个季度位于130以上后,三季度回落至130以下。

图6 全国企业景气指数

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1、城镇就业人口稳步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1% 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09万人,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则是4.1%,与去年底持平。二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8万人,比一季度末减少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一季度末持平。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二季度末持平。(数据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放缓

图7 2011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64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8.5%,经营净收入增长32.6%,财产性收入增长23.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4%,财产性收入增长13.3%,转移性收入增长27.9%。

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1.5%,转移性收入增长9.9%,经营净收入增长31.2%,财产性收入增长20.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0.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0%,财产性收入增长7.5%,转移性收入增长23.2%。

篇6: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年初以来,我省各地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一季度,我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0.5亿元,同比增量增加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3.2%;畜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2.6%;林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9.7%。

一、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棚室种植结构优化。由于去冬降雪量偏大,平均降雪量较历年同期偏多。受此影响,我省部分地区温室、大棚被压塌,需重新加固,使棚室蔬菜种植较晚,上市期拖后,致使第一季度产量略降。一季度,我省棚室蔬菜、食用菌产量7.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但从种植面积和结构上看,我省棚室种植经过了2011—2013年种植快速增长期,2014年一季度棚室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增;随着种植户对棚室种植技术的逐渐掌握,上市时间对种植收益重要性认识的加深,种植品种也由生长期短、价格低的叶菜逐步转向价格高、生长期长的瓜菜上,棚室草莓上市时间也大幅提前。一季度,我省棚室蔬菜中,西红柿、黄瓜、豆角等生长期长、价格高品种菜品产量比重达到38.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棚室草莓产量达到100.8吨,增长44%。棚室蔬菜、水果共计实现产值1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2%。

2.林业生产较快增长。今年1月,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我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管局从4月1日起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一季度采伐量不超过2014年计划的70%(2013年一季度我省木材采伐量约占全年的50%),一季度采伐量较上年有所提升。按此测算,一季度我省实现林业产值5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

3.畜牧业低谷运行。受生猪、家禽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我省部分养殖户出现退出市场的现象,一季度我省生猪出栏607.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7%,存栏1323.8万头,下降4.1%;家禽出栏3709.2万只,下降5.8%。家禽存栏9935.3

万只,下降9.3。羊出栏188万只,增长0.6%;牛出栏76.2万头,增长7.1%;禽蛋产量19万吨,下降5.8%,牛奶产量89.6万吨,下降7.5%。

4.备春耕全面展开。我省自2012年秋、2013年春夏秋至今春已遭遇了罕见的“五季连涝”。进入3月后,气温普遍偏高,同时降水量异常偏少,比历年同期偏少69%,比去年同期偏少72%。受此影响,我省“偏涝”范围逐渐减少。目前,全省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基本就绪,各类农机具已检修完毕;春耕资金基本筹措到位;种子、化肥、柴油等物资货源充足。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播种。

二、农产品、农资价格走势

1.生猪价格屡创新低。3月末,全省活猪收购价格每公斤约为10.3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较上月均价下降8.7%。鸡蛋价格8.0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升1.02%;牛肉价格58.5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持平。饲料价格微降,玉米、豆粕分别下降0.42%、1.47%。

2.农资价格略有下降。今年省内除水稻、大豆种子价格略涨、玉米种子与去年持平外,二铵、尿素、钾肥和掺混肥价格均低于去年价格。其中,尿素、磷肥、复合肥每吨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0元、400元和200元左右;柴油等农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三、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禁伐”政策对我省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国家林业局下发文件,要求我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管局从四月一日起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从一季度形势看,此政策对全省林业的影响尚未显现,但部分地区影响较大,如伊春市受此影响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9%,其中林业产值下降了近九成。2013年我省木材采伐产值占全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0.8%,占林业产值比重为20.2%,其中大兴安岭、森工木材采伐量约占全省50%以上。初步分析 “禁伐”政策对我省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略有显现,预计对2015年第一

产业增加值有一定影响,对林业增加值影响较大。从分季度和分地区看,由于我省采伐期集中在第一、四季度,“禁伐”政策对我省2015年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和增长速度将产生较大影响,对伊春、大兴安岭等林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会更大。

2.畜牧业发展显疲态。2013年,全省牛、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生猪、禽肉价格始终低位震荡,禽蛋市场波动较大,牛奶价格缓慢回升。进入2014年一季度,这种市场格局有加剧趋势,生猪价格屡创新低,进入红色预警区,到3月末尚显回暖,鸡蛋价格呈缓慢回升状态。在此影响下,虽然一季度肉产量出现小幅增长,但从畜禽监测数据看,畜牧业生产显疲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生猪存栏连续两个季度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加剧。一季度末我省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降幅分别比上季度增加了

2.3、3.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上半年、全年生猪出栏有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二是肉牛、肉鸡存栏同比、环比均呈下降态势,为近两年来历史最低;一季度末我省肉牛、家禽存栏同比分别下降2.6、9.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6、29.8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一季度家禽出栏下降5.8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出栏下降趋势难以扭转;牛出栏增加7.1个百分点显示养殖户养殖热情不高,退出市场情况加剧,上半年、全年有可能出现出栏下降态势。

三是奶牛、蛋鸡存栏连续下降影响显现,且影响还将延续。一季度末我省奶牛、蛋鸡存栏同比分别下降6.9、6.5个百分点,环比奶牛略增,蛋鸡存栏下降26.9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一季度牛奶产量、鸡蛋产量同比下降了7.5、5.8个百分点,预计二季度牛奶产量降幅逐渐缩小,禽蛋产量降幅将加大。

四、几点建议

1.提高大田播种的质量,预防“倒春寒”。在今春气温普遍偏高、降水量偏

少有利气候条件的带动下,我省部分地区播期较常年提前了5—10天,为今年的粮食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春播中后期气象条件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不能掉以轻心。各涉农部门应针对今年春季气温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等气候特点,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大田播种质量,预防“倒春寒”,确保一次播种夺全苗。

2.加大政府引导畜禽养殖向现代化、标准化升级方向发展和改革力度。无论是散户还是养殖大户受资金、养殖规模、技术的限制,抵御畜禽价格的频繁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能力较弱。建议在农村生产性用地确权、抵押担保等方面,解决养殖户长期存在的融资瓶颈,赋予养殖大户和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散户和养殖大户在市场中的地位,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篇7: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仅代表安保部向各位领导对公司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请予以审议:

2011年前三季度,xxxx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及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安保部紧紧围绕公司年度总体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6月份又积极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目前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清晰,开展有序,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形势较好,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现将前三季度的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三季度工作回顾

1、提高对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确保安全生产。为顺利完成公司2011年各项安全目标,依照xx集团文件要求,年初安保部先后制定了《“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2011年应急演练工作计划》、《2011年班组长培训工作计划》及本公司《安全生产年工作计划》、《2011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就2011年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隐患排查、举办安全活动等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并要求各部门将《安全生产年工作计划》宣贯到各岗位,使员工了解公司安全生产年的工作部署,并以此来指导安全工作的开展,以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目的。

2、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夯实安全基础。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及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年初安保部在与所属8个部门签订《2011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各部室、车间又相继与所属部室员工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互保联保责任合同,其中:部室、车间领导安全责任书签订30份,员工安全责任书签订109份,互保联保合同书42份,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位、到个人,同 1 时也明确了工作目标、整治内容、工作重点,在公司内部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良好氛围,安全责任书以及互保、联保合同的签订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安全管理向全员管理发展。为公司实现安全科学、快速稳定、和谐的发展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抓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素质 安全生产教育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工作,还应是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此,安全生产教育工作是“预防为主”的前提。针对上半年公司优化人员结构,转岗人员多、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的情况,配合车间对其进行了系统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培训等,使其能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前三季度共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并考试3次,培训人员288人。车间安全技能及转岗培训2次共113人,新工安全培训3人,保安员专业技能培训1次共9人,“四大员”安全培训两次共7人。此外,安保部还针对各部门实际工作性质依照行业标准每月制定安全培训资料,从二月份开始先后制定了《xxx生产线重点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资料》、《民爆物品消防给水》、《民爆行业事故案例分析》、《原材料安全性能剖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等,共培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6人,班组长14人,通过这些培训潜移默化地使广大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接受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减少和降低生产操作事故发生。

班组长是兵头将尾,是指挥者也是监督者,起着一线的指挥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和直接的结果。前三季度安保部把班组长的培训教育工作放在了安全教育工作的首位,先后制定了《2011年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及培训措施》、《班组长安全素质培训》、《班组长专业技术培训》、《班组长管理素质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资料,并于6月份进行了班组长管理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班组长培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强化班组是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的危机意识,同时,班组长明确了自己在班组中的角色,对自己的定位要清楚,明白工作的主要职责,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班组员工对自己的期望。能够带领班组成员,设定一个共同明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制定行动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4、安全技改项目建设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公司顺利完成了生产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工程和新建硝铵库的建设工程,并实现了关键工序视频信号上传工作,共新建视频监控点13个,红外双监报警装置两套,建设标准化监控中心一个,并和公司局域 网实现了对接,公司领导在办公室内就可以看到车间生产的全过程,此外还将关键工序局域IP映射到外网,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公司领导在全国各地可以随时上网调阅视频资料。

新建硝酸铵铵库房也与4月13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完全解决了我公司硝酸铵储存能力不足和老硝铵库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诸多问题,确保了技术改造和技术防范对我公司安全生产监管的有效性。

5、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2011年新年伊始根据公司安全检查制度要求,成立了以x总为组长,x总为副组长的公司级安全检查组,每月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找准难点、抓重点、狠抓落实、不留盲点,做好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并要求车间每月由负责人轮流带队开展自查,班组每周开展查找安全隐患活动、纠正现场违章现象,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劳动条件,消除安全隐患。通过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实例现场教育违纪违章人员,阐明其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减少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前三季度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0次,共查处各类安全隐患90项,违章处罚19人,外来施工单位2个,共处罚金2200元。对每次检查的安全隐患都以问题票书面形式下发到各责任部门,限期整改,验证回执。不走过场,不留盲区、死角、治理不留后患,隐患整改率达到98.8﹪。做到了责任、措施、时限、和经济处罚“四落实”,达到了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并对每一项进行跟踪落实,保证各项不安全因素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和消除。

6、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的基础,为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年初以来安保部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先后出台了《回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连锁验证管理制度》、《专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硝酸铵库应急救援预案》等。对《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三册111个文件进行修订,根据我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新增制度文件24个,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形成了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配套连动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二、积极开展“安全月”活动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公司根据xx集团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可行的活动方案,公司各部门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

1、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全方位宣传教育

1)为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增强员工安全意识,6月7日在办公楼、成品总库、生产区域张贴安全生产的宣传条幅、和宣传标语。并于6月8日出台了以安全月为主题的安全宣传专刊,宣传专刊以安全月的发展历史为主线,用安全小故事的深远意义做为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阐述了安全工作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让每一个员工从中了解安全、关注安全、抓好安全。

2)6月5日xx车间组织召开了二季度安全工作会议:参会代表各抒己见,结合自身岗位对存在的问题及对安全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发言,会议氛围十分浓厚。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增强了自身的安全素质。

3)7月18日组织员工观看“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片、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安全月为契机,落实隐患整改,注重实际效果

为了将本次安全月活动落实到实处,使活动的开展有成效,根据方案要求各部门进行自查、自纠的同时,安保部组织了两次安全综合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责承主管部门及责任部门拿出意见及时整改,不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整改项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限期进行整改,跟踪落实,彻底消除事故隐患。通过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检查和各部门进行的自查,使我公司安全月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全面,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作,为下阶段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现场环境。

3、切合实际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为了验证我公司在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各级领导、应急小组之间协调、快速反应、高效实施应急救援的能力;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验证应急救援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同时,结合我公司特殊的生产工艺条件、实际情况,吸取其他民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5月8日和7月5日分别在成品总库和xx车间开展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模拟演练活动。通过两次演练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的经验是:1)、员工对《预案》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员工避险意识和抢险救援能力。2)、检验了我公司组织抢险救援指挥能力和抢险救援实力。3)、为进一步完善《预案》提供了详实依据,也为有针对性的加强《预案》宣贯培训找到了方向。存在的问题是:1)、配合不够默契,需加强演练频次。2)、消防器材正确使用方法不当,需加大培训力度。

三、存在的不足:

总之,前三季度以来,安保部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点多面广,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现在的安全管理人员带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班组这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像《亮剑》里所说的,一个首长的性格与气质直接影响着他的部队他的士兵们的气势,同样,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进度与质量,更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与士气。

2、对二级、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监管不到位。还存在个别部门的二、三级安全教育形式化的现象,员工对安全基础知识了解不够,安全意识相对单薄。

3、安全管理比较粗放,安全检查不到位,门卫人员安全管理流于形式,责任心不强,遇事不敢管管不好等现象依然存在。

四、第四季度工作思路

第四季度是安全事故的高发阶段,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抓监督检查、促进主要工作目标和责任的落实;抓专项治理,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条件的提高;抓“冬季四防”提前做好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冬季消防安全;抓门卫人员能力和意识考评,对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对企业不负责任、遇事不敢管的门卫人员要重新考虑上岗;抓专项安全培训,特别是班组长培训工作要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认真总结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及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工作的各项成果,全面推进岗位标准化操作。

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措施:

1、组织开展全公司范围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5日-11月15日)

具体内容:全面排查各部门工艺安全操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雷避雷、防静电、消防设施、产品运输、人员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违章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2、组织开展设备安全管理和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整治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5日—12月15日)

具体内容:深入查找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专业人员对公司生产、库房、运输、电器线路、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特种作业、防雷接地、安全防护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及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实施公司领导不定时查岗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日-12月31日)

具体内容:公司领导实施不定期、不定时查岗活动,依据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工艺安全操作规程,民爆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等进行检查,进一步强化安全督查和安全监管。

4、组织开展冬季消防演练活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争创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时间:2011年12月31日前)

具体内容:严格按照创建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8个标准,对照公司应急管理的制度,完善应急预案,整合应急管理资源,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精心抓好示范点工作。

5、“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阶段(2012年1月1日-1月25日)

具体内容:各部门针对安全生产整治活动进行回头看。对未达到整治要求的部门再次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全部通过整治验收。同时对通过整治验收的部门进行再次检查,防止反弹,确保整治效果。

以上是安保部前三季度安全工作的回顾总结和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其中有成绩也有不足,对于成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继续保持,对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加以总结及提高,总之,安全是企业的第一效益,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安全是职工的第一福利,必须务实从严工作。让我们肩负历史使命,牢记神圣职责,坚定必胜信念,不断开拓进取,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为我公司的战略发展保好驾、护好航,谱写安全工作的崭新篇章。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8: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1 前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总体特点

2014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走势基本可以分为5个时期, 生猪价格在春节前意外地进入下滑探底期 (1月 ~4月中旬) , 生猪价格从节前一个半月开始下跌, 1月中旬已经跌破猪粮比价的红线, 4月20日, 全国平均猪粮比跌至4.57∶1, 远低于6∶1的盈亏警戒线;出栏肉猪价格每500克跌破5.5元, 猪肉零售均价也重回个位数时代, 跌至每500克不足10元。进入4月下旬, 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 国家发改委再次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 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生猪价格探底后进入上行期 (4月下旬 ~5月初) , 猪粮比价开始止跌回升。“五一”节后, 从广东开始, 全国养猪业迎来了报复性上涨期 (5月上旬 ~ 中旬) , 全国多地甚至出现了7.5元 /500g的收购价, 较节前飙涨40%多。5月下旬之后因为缺乏供需关系变化的支持, 猪价便在意料之中进入弱势震荡调整期 (5月下旬~6月底)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 猪价从7月开始上涨, 进入稳步上行期 (7~9月上旬) , 到8月底已经连涨两月。养殖户终于摆脱了持续大半年的亏损噩梦, 利润开始扭亏为盈, 虽然盈利微小, 填补不了上半年亏损的缺口, 但终究让养殖户们得以松一口气。

1.1 前三季度猪价走势呈现“V”型, 基本类似 2013 年

价格监测资料显示:1~4月份在猪价“跌跌不休”的同时, 猪肉零售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全国生猪出栏价已年初的14.97元 /kg跌至4月20日的10.42元 /kg, 跌幅达到30%;如果与上年12月初的价格比较, 跌幅超过34%;猪价已跌破上年4月底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 全国猪肉零售价格由年初时的22.73元 /kg下降至4月30日的16.73元/kg, 降幅约为26%。“五一”一波报复性上涨行情使得猪价“破七奔八”, 2014年5月20日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价格已涨至13.41元 /kg, 比4月20日上涨28.7%;5月下旬生猪价格震荡调整, 小幅下滑, 6月30日已回落到12.50元/kg。猪价从7月开始上涨, 到9月上旬已经连涨两月多, 9月5日已回升到15.01元 /kg。

2014年1~8月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2.54元, 比上年同期的14.29元低1.75元。8月份均价最高, 达14.70元 /kg;4月份均价最低, 仅10.45元 /kg (图1) 。2014年1~8月全国猪肉零售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9.78元, 比上年同期的21.96元便宜2.18元。1月份均价最高, 达21.69元/kg;4月份均价最低, 仅18.24元 /kg。 (图2) 。

1.2 前三季度养猪亏损严重, 猪粮比价 3 月中旬一度跌入“红色区域”, 平均猪粮比价仅为 5.22:1

猪价的大幅下跌, 加上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 使得养猪亏损严重。1月10日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线6∶1, 1月20日已经步入介于“5∶1~5.5∶1”之间的中度亏损时代。3月底国家启动了第一批收储, 未能阻止猪价“跌跌不休”, 截止4月29日猪粮比价连续11周低于盈亏平衡点, 已跌至4.55∶1, 同比下跌0.66。4月30日发改委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 5月20日猪粮比反弹至5.62∶1, 同比高0.16, 之后猪粮比随着猪价下滑进一步走低, 7月5日已回落到4.99∶1, 亏损加大。2014年1~8月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22∶1, 比上年同期的6.09∶1低0.87, 1月份比价最高, 为5.84∶1;4月份比价最低, 仅为4.52∶1 (图3) 。

1.3 能繁母猪存栏降至近 5 年的最低点, 同比降幅不断扩大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4 391万头, 同比减少1.9%。9月11日, 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8月份4 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 8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5.9%, 其中, 能繁母猪存栏8月份同比下降10%, 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生猪调控预案》中下降5%的预警值。标志2014年前三季度能繁母猪的“去产能”已真正开始, 部分散户和专业户退出。

1.4 玉米价格高, 养殖利润承压

2014年4月中旬以来, 得益于国家临储政策垫底, 生猪价格逆市反弹, 鸡蛋价格高涨, 玉米行情持续升温, 8月下旬玉米现货价格已涨至2 800元/吨左右, 突破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玉米价格上扬, 饲料价格也不断上涨, 2014年以来, 豆粕价格虽有回落,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面对当前生猪价格和鸡蛋价格齐头并进的利好形势, 许多养殖户在欣喜之余略显惆怅, 因为高涨的玉米价格正在严重侵蚀着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 养殖业依然处于亏损边缘。2014年1~8月全国玉米价格平均为2.40元 /kg, 比2013年同期的2.34元 /kg高0.06元;8月30日为2.70元 /kg, 比2013年同日的2.38元/kg高0.32元。2014年1~8月全国豆粕价格平均为3.89元 /kg, 比2013年同期的4.07元/kg低0.18元;8月30日为3.72元/kg, 比2013年同日的4.28元/kg便宜0.56元 (图6) 。2014年8月第4周全国平均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已涨至3.41元/kg, 同比上涨2.4%。

2 当前猪价的回升主要影响因素

2.1受上半年猪价低迷影响, 一些养殖户放弃了生猪饲养, 生猪市场供应量减少, 供需关系有所好转;

2.2近期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 进一步推进了生猪价格的涨势;

2.3“中秋”过节使猪肉消费回暖, 拉升了猪价;

2.4 养殖户惜售压栏, 导致近期生猪出栏量下降。

价格监测资料显示:7月底全国生猪价格比7月初上涨11%, 8月底全国生猪价格比8月初上涨7.9%, 两个月累计上涨20.2%。

3 后期猪市行情整体预判

7月份以来, 全国猪肉价格再现涨势, 生猪价格已经从12.5元 /kg涨到15元 /kg以上, 2014年9月5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外三元猪价基本在15.5元/kg, 逼近16元 /kg大关。目前各种迹象表明, 业界多认为2014年下半年度猪价形势良好的预判已经确立, 短期猪价将在震荡中上行, 但后期猪价月涨幅恐难高于7月份11%的涨幅。经历过前三季度的亏损, 每位养殖户都希望四季度以及2015年猪价能够来一个大反转, 目前的价格情况也确实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利好因素“聚餐”, 各学校开学, 中秋、国庆等被养殖户给予了厚望。因此, 随着生猪价格上涨, 养殖户观望情绪加剧。也许在养殖户心里未来猪价就是铁定的涨了, 但是未来的生猪价格会是怎样的行情呢?就9月初的行情而言, 猪价是涨了, 对不少养殖户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保本。因猪价涨势缓慢, 盈利涨幅也有限。受旱情影响, 饲料价格涨幅较大, 其中玉米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这样一来导致现在每头育肥猪的养殖成本有所增加, 养得越久成本越高。

历经了长达两个多月的上涨趋势, 如果猪价出现盘整下调也属正常。本轮生猪价格的底部已然确定, 今年的底部将是新一轮生猪周期的开始, 生猪价格将进入一个中枢上行的趋势。中国禁止从美国进口猪肉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猪肉, 分别减少了中国猪肉进口量和增加了猪肉出口量, 但因量较小, 对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较小。短期来看, 入秋后, 随着气温逐渐走低, 市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将逐渐增加;下半年重大节庆日的到来, 将支撑猪价上升的空间, 生猪市场或将迎来“黄金期”。由于市场行情变暖, 带动整个生猪产业链复苏, 补栏量增加, 上游饲料、疫苗兽药行业将率先受益, 从而利好种猪繁育企业和猪饲料生产企业。从农业部最新数据来看, 全国生猪存栏数量7月份环比增加0.3%, 同比减少5.4%;能繁母猪存栏量7月份环比减少1.2%, 同比减少9.1%, 能繁母猪存栏量已处于较低水平, 预示着未来6个月生猪供应相对需求将呈“吃紧”状态。由于生猪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发生逆转, 猪价新一轮周期性上涨已经启动。年底高点上限或为17元 /kg, 预计全年呈不规则“W”字形走势。长期来看, 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将使2015年供给压力减小, 2015年供需格局改善和景气回升基本可期。

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对养殖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天气变化莫测, 不利于猪场的疾病监控和健康管理, 压栏会增加饲养时间加长, 也会增加在饲料和动保方面的投入。因此, 现在养殖户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 无论未来猪价能否破8、破9, 最好都要保持有猪可卖。只要能抓住阶段性行情, 能抓住价高时有猪可卖就是赢家。

摘要:7月份以来, 全国猪肉价格再现涨势, 生猪的价格已经从12.5元/kg涨到了15元/kg以上, 2014年9月5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外三元猪价基本在15.5元/kg, 逼近16元/kg大关。目前各种迹象表明, 业界多认为2014年下半年度猪价形势良好的预判已经确立, 短期猪价将在震荡中上行, 但后期猪价月涨幅恐难高于7月份11%的涨幅。历经了长达两个多月的上涨趋势, 如果猪价出现盘整下调也属正常。本轮生猪价格的底部已然确定, 生猪价格将进入一个中枢上行的趋势。中国禁止从美国进口猪肉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猪肉分别减少了中国猪肉进口量和增加了猪肉出口量, 但因量较小, 对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较小。

上一篇:《珠海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下一篇:去找回失去的信任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