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部管理制度

2022-08-31

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绳,通过制度和观念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目技术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项目技术部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节 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一、技术管理机构责任制

(1) 按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 务工作。

(2) 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办法的技术标准、规定、 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 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建议和技术措施等。

(4)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总结和推广先 进经验。

(5) 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负责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推广 应用。

(6) 进行有关技术咨询。

二、项目经理技术责任制

为了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杜绝技术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应抓好以下技术工作:

(1)贯彻各级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

(2) 组织审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与关键部位,以便全面考虑施工 部署与施工方案。还应着重找出在施工操作、特殊材料、设备能力及物质条件供应等方面有实际困难之处,并及早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 决定本工程项目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 新设备。

(4) 主持技术交流,组织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和施工组织 设计,重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

(5) 进行人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一 方面为提高业务能力组织专题或技术讲座;另一方面应结合生产需要,组织学习规范规程、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新技术等。

(6) 经常深入现场,检查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检查施工操作、原 料使用、检验报告、工序搭接、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难点、薄弱环节,要及时交给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处理。

三、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1、

总工程师的责任制

总工程师是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对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疑难问题,有权做出决策。其主要职责是: (1) 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2) 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和 技术管理制度等。

(3) 组织编制技术措施纲要及技术工作总结。

(4) 领导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审定重大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合 理化建议。

(5) 组织编制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技术革新计划和技术措施计划。

(6) 参加重点和大型工程三结合设计方案的讨论,组织编制、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施工方案,组织技术交底和参加竣工验收。

(7) 主持技术会议,审定签发技术规定、技术文件,处理重大施工 技术问题。

(8) 领导技术培训工作,审批技术培训计划。

(9) 参加引进项目的考察和谈判。

2、

专业工程师的责任制

(1) 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批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

(2) 主持图纸会审和工程的技术交底。

(3) 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和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 标准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4) 组织制订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主要工程的质量检 查,处理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问题。

(5) 负责技术总结,汇总竣工资料和原始技术凭证。

(6) 编制专业的技术革新计划,负责专业的科技情报、技术革新、 技术改造及提供合理化建议,对专业的科技成果组织鉴定。

3、

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制

(1)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

(2) 负责单位工程图纸审查及技术交流。

(3) 参加编制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贯彻执行。

(4) 负责贯彻执行各项专业技术标准,严格执行验收规范和质量鉴 定标准。

(5) 负责技术复核工作,如对轴线、标高及坐标等的复核。

(6) 负责单位工程的材料检验工作。

(7) 负责整理技术档案原始资料及施工技术总结,绘制竣工图。 (8) 参加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二节 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制度

一、图纸会审制度

为了熟悉和掌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解决各工种之间的矛盾和协作、发现并更正图纸中的差错和遗漏、提出不便于施工的设计内容及进行洽商和更正,特制定本制度。

(1) 由总工程师组织图纸会审。

(2) 会审前有关人员要认真熟悉和学习施工图,有关专业要进行翻样。结合施工能力和设备、装备情况找出图纸问题,对现场有关的情况要进行调查研究。

(3) 图纸审查的步骤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 学习阶段。学习图纸主要是摸清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结构形式和构造特点、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坐标和标高等。

② 初审阶段。掌握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后,分工种详细核对各工种的详图,检查有无错、碰、漏等问题,并对有关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经济等问题,提出初步修改意见。

③ 会审阶段。指各专业间对施工图的审查。在初审的基础上,各专业间核对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矛盾,消除差错。对图纸中有关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经济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应研究设计中提出的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实现的可能性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4) 图纸会审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 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政策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② 工程的机构是否符合安全、消防、可靠性、经济合理的原则,有哪些合理的改进意见。

③ 本单位的技术特长和机械装备能力,施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④ 图纸各部位尺寸、标高是否统一,图纸说明是否一致,设计的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⑤ 工程的建筑、结构、设备安装、管线工程等各专业图纸之间是否有矛盾,钢筋细部节点与水电和其他的预埋节点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⑥ 各种管道的走向是否合格,是否与地上(下)建筑物、构筑物相交叉。

⑦ 大型构件和设备吊装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

(5) 会审记录是施工文件的组成部门,与施工图具有同等效力, 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签字,并及时上报公司的技术部门和经营部门。

注:由参加会审单位审查、整理、汇总设计图纸审查中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各报一份。

二、图纸会审管理工作细则

1、

目的

(1) 通过图纸会审,使设计图纸100%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 通过图纸会审,使建筑规划、结构、水电煤配套等设计做到经 济合理、安全可靠。

(3) 通过图纸会审,做到图纸表达清楚、正确无误,确保工程施工 按期按质完成。

2、 范围

公司新建项目所有项目及配套图纸。

3、

职责

(1) 工程部负责组织设计院、施工、监理、设计部等有关单位参加 图纸会审。

(2) 工程部负责对工程中的技术难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3) 设计部负责与设计院联系,提出业主要求,并配合施工单位进 行图面解释工作。 案和需报公司审批的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经经理部主任工程师审核后报公司审批。单位工程施工设计编制完成后经过经理部讨论通过并报公司技术部和有关部门审阅,最后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4、

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

(1) 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施工生产的法规,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贯彻 执行,变更施工组织设计中选定的方案必须经过审批,对擅自行事、违反施工组织设计造成损失者要追求其责任。 (2) 施工组织设计未经审批不得施工。

五、技术交底制度

1、 总则

在正式施工之前,为了使参与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掌握工程情况和技术要求,避免发生指导和操作的错误,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并按合理的工艺、工序流程进行作业,特制定本制度。

(1) 技术交底必须使施工人员明确所担负作业项目的特点及技 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

(2) 明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之间的责任。

(3) 技术交底必须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4) 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辅以口头讲解。交底人和接 受交底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交底资料及时送至资料员处归档作为短期资料保存。

2、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 项目工程质量计划交底:要向全体施工人员交清项目工程质 量管理体系情况,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质量体系基本运作程序、项目质量目标、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2)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向施工人员 进行交底,包括: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进度要求、各工种的配合要求、施工方法、主要机械设备。

(3) 图纸交底:目的是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和机构的 主要特点、重要部位构造和主要要求,以便掌握设计关键,做到按图施工。

(4) 设计变更交底:将设计变更的部位及变更原因向施工人员交 代清楚,以免施工时遗漏造成差错。

(5) 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① 应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设计要求、现场情况、工程难点、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劳动组织及责任分工、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措施,以及施工、安全防护、消防、临时用电、环保注意事项等进行交底。

② 季节性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还应重点明确季节性施工特殊组织和管理、设备及料具准备计划、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消防安全措施等项内容。

③ 由项目部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专业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交底。

(6)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① 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交底,质量检查员、生产管理人员检查实施。

② 分项工程施工前,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应按部位和操作项目,向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或班组长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做到突出重点、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既满足标准要求,又经济合理。

③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材料要求、操作工艺、质量标准、 安全施工措施以及需要交底的其他事项。

④ 项目施工的各级专业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详细了解工程各工序、各专业施工中的衔接和配合问题及时做好工序、专业工程的穿插,以便施工顺利进行。

(7)“四新”技术交底: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施工工艺标准、质量验收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并分别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交底。

3、技术交底的实施程序

(1)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由项目生产副经理主持,项目主任工程师向各段技术负责人、分项技术负责人、各段段长、经理部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

(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由各段技术负责人组织,各段技术负责人及各分包专业技术负责人向工长交底。

(3)各段技术负责人、分项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向工长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后必须办理技术交接手续。

4、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1)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应分别按规定的表格格式及相关要求进行填写。

(2)技术交底资料由资料员负责汇集整理,交底人员要及时将资料移交至资料员处编目存档,归施工技术资料中。

六、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为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1)工程测量工作在各级技术主管的领导下,实行公司、项目经理 部二级管理。对测量人员的使用及调配须征得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批准。

(2) 各级工程测量人员须坚持测量工作程序,遵循施工测量工作流 程。施工准备阶段,要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移交的测量资料做好复测、方案编制等工作;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并做好测量记录;工程竣工阶段,做好竣工测量,及时准确地提出测量成果,以满足竣工验交的需要。

(3) 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 涂改和损坏,工程测量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应妥善归档保管,装订成册。

(4) 总承包施工的测量管理纳入公司正常管理。承包队伍的测量人 员必须经过测量专业委员会的考评,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测量工作,承包队伍的测量工作纳入公司测量系统,统一管理。

(5) 建立测量日志制度。工程测量是先导,测量工作必须有序,坚 持填写测量日志,做到一天一总结,一天一计划,有利于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公司测量专业委员会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测量人员的测量日志。

七、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为更好地做好测量工作,特制定本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1) 测量员在技术员的领导下工作,要认真熟悉图纸,及时掌握设 计变更及洽商。

(2) 做好红线桩交线,确保测量精度。

(3) 施工中要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移交的测量资料,做好复测工作,认真控制测量精度,为施工人员提供建筑物轴线、标高及细部主要尺寸,做好楼层观测记录,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垂直偏差检查,并做好记录。

(4) 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施测人员要坚持复核签字制度, 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并要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5) 测量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使用中避免仪器受震、倾倒 和碰撞。使用后要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及时擦拭,保持清洁。

(6) 为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永久和半永久的标桩必须设置牢固, 有明显标志,并且加以保护。

八、施工定位放线管理程序

为确保施工定位放线符合国家及有关规定,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1) 设计部负责委托专业测绘单位进行定位测试,内容包括: ① 确定红线或蓝线控制点。

② 复测新建小区附近已建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的定位坐标。 ③ 设置不少于三个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放线基准点。 第①、②条的内容作为规划设计定位依据。

(2)设计部负责复核施工总体定位图,并组织工程部、设计院、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明确各项规划定位指标,包括各建筑物间最小距离,新建建筑物与已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河道相对位置,小区红蓝线控制点,放线基准点等。

(3)项目发展部负责办理开工规划验线申请或提前验线申请。

(4)工程部负责组织施工单位放线,并负责委托专业测绘部门进行复测。

(5)工程部负责办理开工验线手续和竣工验线手续。

九、工程洽商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工程设计变更、洽商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及建筑使用功能,特指定本制度。

(1) 任何施工条件或设计条件发生变动等情况,均通过工程洽商予 以解决。

(2) 工程洽商一般由各段技术负责人经办,但对于影响主要结构、 建筑标准、增减工程内容的洽商,应由主任工程师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办理。

(3) 工程洽商内容若超出合同范围,须经经理部核实,报公司领导 批准,方能签定。

(4) 属设计和业主提出办理工程洽商时,须经经理部经营副经理对 变更洽商进行评审后方能办理,不能贸然行事。

(5) 工程洽商必须签字齐全,属施工图变更的洽商,应有建设、设 计和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部门四方签字。

(6) 洽商办完后,经办人须及时将洽商文件送至资料员处存档,并 由资料员及时分发给各有关部门。

(7) 工程洽商不得涂改。

(8) 有关经济洽商必须在办理技术洽商时同时办理,并准确及时交 经营副经理备案。

十、计量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和完善公司计量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和统一,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各种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等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1)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计量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规章制度。

(2) 按公司要求建立本单位计量器具台账、卡片,每月进行一次账 物核对工作,确保账物相符。

(3) 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的配备、购置、封存、报废计划并按申报 手续上报审批。

(4) 对在用器具进行标志管理,封存器具贴封存证。

(5) 做好计量器具自检、修理、调整等记录。

(6) 做好施工现场的计量法规的宣传,监督并指导计量器具的正确 使用和维护保养,确保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状态。

(7) 对各大宗物料进出单位及消耗必须认真进行检查,做好原始记 录,并按品种、规格进行月、季、汇总,装订成册。

(8) 每月定期将物资计量数据报材料部。

(9) 经理部根据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每季度总结一次,做到有奖 有罚。

十一、施工实验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施工现场实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 建立健全实验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员必须持证上岗,尽职尽责, 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 建立健全各种实验台账,准确、及时地为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 数据。

(3) 实验员必须每天同技术、材料部门碰头,明确施工部位及材料 供应情况,为实验提供准备工作。

(4) 实验员每天必须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2~3次监督,后台供 料应有黑板显示各材料的用量,并按规范要求取样。

(5) 每天对养护池的温度、湿度进行不少于3次的测定,并做好记 录。

(6) 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工程的进展部位,按规范对水泥、钢筋、 砂、石子及时取样送检。

(7) 对不合格的材料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杜 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总则

为做好公司的技术档案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 技术档案包括三方面,即工程技术档案、施工技术档案和大型临时设施档案。

(2) 工程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3) 按系统归类整理,保证完整准确。

(4)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随时汇集整理,所需表格按有关规范、规定的相应格式认真填写,做到自己清楚规整,项目齐全,准确真实。

(5) 签字手续必须齐全,严禁伪造和后补资料。

2、工程技术档案

工程技术档案是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建设单位的技术资料。它反映了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并为该项工程的竣工使用、维修管理、改建扩建等提供不可缺少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竣工项目一览表。包括名称、项目、结构、层次等。

(2) 设计方面的有关资料。包括原施工图、竣工图、图纸会审记 录、洽商变更记录、地质勘察资料。

(3) 材料质量证明和试验资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 配件和设备等质量合格证明或试验检验单。

(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竣工验收证明。

(5) 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记录和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6) 设备安装和采暖、通风、卫生、电气等施工和试验记录,以 及调试、试压、试运转记录。

(7) 永久性水准点位置、施工测量记录和建筑物、构筑物沉降观 测记录。

(8) 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时应注意事 项的有关文件资料。

3、施工技术档案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经验总结;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的试验研究及经验总结;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资料和处理措施,技术管理经验总结和重要技术决定,施工日志等。 4大型临时设施档案

主要包括临时房屋、库房、工棚、围墙、临时水、电管线设置的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图,以及施工记录等。

对技术档案的管理,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技术文件和资料要经各级技术负责人正式审定后才有效,不得擅自修改或事后补做。

十三、技术复核

1、技术复核的内容

(1)建筑物的位置:定位复测,以规划局制定的红线为准,检验其尺寸、位置;

(2)标高检验:引点标高、标准水平桩、槽底、垫层的基础标高、建筑物各层标高及全高;

(3)验线:建筑物的基础的轴线、几何尺寸;结构层的墙身轴线;门窗口位置、尺寸;设备基础的位置线、尺寸; (4)模板:尺寸、位置、标高、预埋件、牢固性、内部清理、湿润情况;

(5)屋面:找平层做法、平整度,坡度;

(6)砼或砂浆:配合比,水泥品种标号;

(7)大样图:柱、屋架、特殊屋面、特殊造型等大样图的形状、尺寸,预制或安装位置;

(8)其它:根据各工程实际情况拟定复核内容。

2、技术复核的要求

(1)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过程(如测量放线、配合比、计量、重要预留预埋和一些重要的隐蔽工程等)必须进行技术复核,如缺一次技术交底或技术复核处罚100元,由项目经理、分公司技术质检科、监督组行使处罚权。

(2)技术复核应在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属于技术复核的项目,未经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技术负责人不及时进行技术复核而影响正常施工的,罚技术负责人100~500元。

(3)技术复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质量员、技术助理及工长一起进行,对于重要结构部位应邀请分公司技术质检科、总工共同参加复核。

(4)建筑红线、现场控制点引测、基坑验槽、室外配套工程等技术复核应当邀请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和有关部门参加复核和验收。

(5)技术复核后,复核人员必须认真填写记录(必要时附图),参加复核人员应签字。

(6)对于复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处理纠正,然后再次复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技术复核中有些项目可以与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一起进行,但应根据重点的不同而分别填写技术复核单和质量评定表。

(8)技术负责、技术员要对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内容认真复核,

(将漏项的工程量及时发现并提供给预算员,并在预结算书上签字。如以后发现漏项,罚技术负责该部分损失额的5%,预算员罚损失额的15%,如存在错算预算员罚损失额的10%。

十四、签证管理规定

1、当出现下列原因时,项目部须及时办理延长工期的签证

(1)增加合同以外的工作,如增加建筑面积、增加工程量、增加合同以外的工作内容等;

(2)业主原因导致停工而引起的工期延期,如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征地拆迁未进行、四通一平条件不具备、下发图纸延误或指令错误等;

(3)甲供材料拖延时间、业主违约,第三方与业主纠纷而影响工期等;

(4)因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延期; (5)超过合同工期仍未竣工的,非我方原因必须办理工期顺延签证;

(6)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工期比合同工期延误的。

2、当发生下列情况,项目部必须及时办理经济签证

(1)增加的工作内容未包含在工程建设合同内;

(2)因设计图纸变更引起我方额外支付费用和延长工期的;

(3)因甲方违约导致我方人力窝工和机械、料具闲置的;

(4)非我方原因造成我方的损失;

(5)甲方提供的机械设备故障,一次性或累计停止运转超过协议约定时间的,也要办理工期顺延签证及相关经济签证;

(6)其他如货币、汇率变化、物价、工资上涨、政策法令变化等原因引起的索赔;

(7)其他超出合同约定的内容。

3、签证办理要求

(1)不论何种签证,必须先由三人小组讨论决定,由技术员牵头与业主交涉办理,预算员必须全力提供配合,两者互相补充、互为支持,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回避或拖延,否则每次罚相关责任人100元以上。

(2)签证办理要及时,签证索赔事项发生后3日内必须将有关签证资料发往业主,不可贻误时机,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200元;造成公司损失的,罚款500元,并由责任人承担损失的10%。签证类资料须妥善保管,并按规定以书面形式上报分公司经营科。

(3)由于变更原有结构需要拆除的,要按原设计结构工程量计入取费,拆除部分以估工形式办理签工或签费用。

(4)对分包队伍的零工签证,必须当天派工当天签证,签证单上要写明工作部位、工作内容、完成工作量,并由归口工长、质量员、技术负责、项目经理签字,否则不予承认。

十五、索赔管理办法

1、发生以下情况,应向业主提出索赔

(1)由于建设单位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施工所需的图纸和指令,导致我方延误工程进度,或导致费用加大。

(2)由于我方不能预见并被监理确认的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山洪爆发、地震等)和人为障碍所造成的额外费用支出;

(3)应甲方或监理要求,钻设工程量清单未列出的探孔或开挖探坑而支付的费用。

(4)由于其它风险(如战争、**等),使工程遭受损坏,按甲方或监理的要求和制定范围,予以修复或修理所支付的费用。

(5)在施工现场发现文物古迹,为处理这些文物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6)由于运送大型机械设备,而对可能受损的桥梁、道路进行补强加固,并经监理或甲方同意所支付的费用。

(7)按照监理或者甲方要求,向建设单位雇佣在现场工作的人员提供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8)凡合同未明确规定提供样品进行检验的材料,按监理或甲方要求提供材料样品并进行检验所支付的费用。

(9)已竣工或部分竣工的工程,需经一定的荷载试验或检测方能确定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合同中未明确规定,若监理或甲方要求进行检测或试验,且试验或检测表明已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而支付的费用。

(10)监理或甲方批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的隐蔽工程,又要求再次进行复检,并且查明工程符合合同或规范要求,并再次将复检部分回复原状,由此而支付的费用。

(11)由于我方违约外的原因,监理或者甲方要求工程全部或者部分暂停施工并采取妥善保护,因此而导致的额外的费用支出。

(12)根据监理或甲方的指令或非我方所能控制的原因,而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开工所支付的相关费用。

(13)甲方未能根据合同规定,按我方提交监理和甲方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及时提供施工场地,由此造成延误工期或增加费用。

(14)由于工程合同未包括的额外增加的工程量、或合同规定的非由于我方违约的其它原因而延长工期,并在上述情况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或甲方申明理由,经其审查批准。

(15)在工程施工和保修期内,根据监理或甲方要求对工程的缺陷进行调查和维修,而缺陷不是由于我方未遵守合同规定的义务所造成且经监理或甲方确认,由此而支付的费用。

(16)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理或甲方的要求,改变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位置和尺寸,改变合同规定的工作量或质量要求,或增加额外的附加工作,由此而增加的费用支出。

(17)由于特殊风险(如战争、政治**、武装起义等)导致工程、已运至现场及现场附近或运往现场途中的为工程所需的材料或已用于及拟用于工程的属于我方的其它财产遭到破坏或损害时,对这些破坏的工程及财产或对其更换、修复所发生的费用;但不包括特殊风险发生以前已由监理或甲方宣布为不合格的工程重建费用。

(18)由于特殊风险或甲方或我方都无法控制的其它情况而导致工程中止合同,我方将施工机械设备撤离现场运至其它目的地所需费用,及我方为该工程所雇职工的遣返费用。 (19)按照合同规定,应人工、材料价格上涨而应增加的费用以及因国家法律或者地方法规变更等导致工程费用的增加。

(20)由于国家或其授权的金融机构变更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所用货币的汇率或实行汇兑限额,而使我方造成的损失。

2、提出索赔时须以下列资料作为依据

(1)合同文件中的条款约定;

(2)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施工进度计划;

(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来往函件;

(4)施工现场记录;

(5)施工会议记录;

(6)工程资料照片;

(7)监理工程师发布的各种书面指令;

(8)中期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单据;

(9)检查和试验记录;

(10)汇率检查表;

(11)各类财务凭证;

(12)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施工进度表;

(13)气象报告;

(14)工地交接班记录;

(15)建筑材料和设备采购、订货运输使用记录等;

(16)市场行情记录;

(17)国家法律、法令、政策文件;

(18)其他有关资料。

3、索赔工作程序

(1) 发出索赔意向通知。索赔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3天内(或合同约定的天数内)向业主或监理单位递交索赔意向通知,声明将对此事件提出索赔。发文、通知等有关书面文件事项由各地律师负责辅导。凡牵涉到经济索赔事项,律师必须亲自把关并签字。

(2) 提交索赔报告。索赔意向通知提交后的14天内,或监理单位可能同意的其他合理时间,项目部应递送正式的索赔报告。 (3) 如果索赔事件的影响持续存在,14天内还不能算出索赔额和工期顺延天数时,项目部应按监理单位合理要求的时间间隔(一般为28天),定期陆续报出每一个时间段内的索赔证据资料和索赔要求。在该项索赔事件的影响结束后的28天内,报出最终详细报告,提出索赔论证资料和累计索赔额。

(4) 项目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可以在监理单位指示的其他合理时间内再报送正式索赔报告,此情况是在监理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马上处理索赔事件时,但承包人的索赔意向通知必须在事件发生的14天内提出,否则就失去了该事件请求补偿的索赔权利。

4、索赔报告内容

( 1) 总论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序言;索赔事项概述;具体索赔要求索赔报告编写及审核人员名单。

文中首先应概要地论述索赔事件的发生日期与过程;我方为该索赔事件所付出的努力和附加开支;我方的具体索赔要求。在总论部分最末,附上索赔报告编写组主要人员及审核人员的名单,注明有关人员的职称、职务及施工经验,以表示该索赔报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总论部分的阐述要简明扼要,说明问题。

(2) 根据部分。本部分主要是说明自己具有的索赔权利。 根据部分的内容主要来自该工程项目的合同文件,并参照有关法律规定。该部分中施工单位应引用合同中的具体条款,说明自己理应获得经济补偿或工期延长。

根据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索赔事件的发生情况;已递交索赔意向书的情况;索赔事件的处理过程;索赔要求的合同根据;所附的证据资料。

在写法结构上,按照索赔事件发生、发展、处理和最终解决的过程编写,并明确全文引用有关的合同条款,使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能历史地、逻辑地了解索赔事件的始末,并充分认识该项索赔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 计算部分。

在款额计算部分,必须阐明下列问题:①索赔款的要求总额;②各项索赔款的计算,如额外开支的用工费、材料费、管理费和利润损失;③指明各项开支的计算依据及证据资料,施工单位应注意采用合适的计价方法。应根据索赔事件的特点及自己所掌握的证据资料等因素来确定采用哪一种计价法,并且应注意每项开支款的合理性,并指出相应的证据资料的名称及编号。不允许采用笼统的计价方法和不实的开支款额。

(4) 证据部分。

证据部分包括该索赔事件所涉及的一切证据资料,以及对这些证据的说明。

索赔证据资料具体可进行如下分类:

①政治经济资料:重大新闻报道,如罢工、**、地震以及其他重大灾害等;重要经济政策文件,如税收决定、海关规定、外币汇率变化、工资调整等;政府官员和工程主管部门领导视察工地时的讲话记录;权威机构发布的天气和气温预报,尤其是异常天气的报告等。

②施工现场记录报表及来往函件: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与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来往函件和电话记录;现场施工日志;每日出勤的工人和设备报表;完工验收记录;施工事故详细记录;施工会议记录;施工材料使用记录本;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施工进度实况记录;施工图纸收发记录;工地风、雨、温度、湿度记录;索赔事件的详细记录本或摄像;施工效率降低的记录等。

③工程项目财务报表:施工进度月报表及收款记录;索赔款月报表及收款记录;工人劳动计时卡及工资历表;材料、设备及配件采购单;付款收据;收款单据;工程款及索赔款迟付记录;迟付款利息报表;向分包商付款记录;现金流动计划报表;会计日报表;会计总帐;财务报告;会计来往信件及文件;通用货币汇率变化等。

在引用证据时,要注意该证据的效力或可信程度。为此,对重要的证据资料最好附以文字证明或确认件。例如,对一个重要的电话内容,仅附上自己的记录本是不够的,最好附上经过双方签字确认的电话记录;或附上发给对方要求确认该电话记录的函件,即使对方未给复函,亦可说明责任在对方,因为对方未复函确认或修改,按惯例应理解为他已默认。

5、办理签证与索赔的要求

经营部及项目管理人员须深入理解并完善签证发文工作,树立公司良好的整体形象。各类签证、发文(如工程签证单、工作联系单)须具备如下几个特性:

①逻辑性和针对性——文字和内容要有逻辑性和针对性;

②准确性——必须如实反映客观真实、理由充分、用词准确;

③合法性——应根据合同约定或甲方、监理的指令、变更,正确书写,并对发送时间都要合乎合同约定或法律约定;

④完整性。

第二篇: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制度

目的

为增强技术改造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规范技改项目管理,保证技改项目质量、进度、资金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技改项目计划顺利实施,确保技改项目达到预期的效益或效果,特制订本制度。 范围

技术改造(简称技改)是指在公司范围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对生产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更新,以达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量、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经济或社会效益等目的的投资活动。

公司技改项目按投资额划分为两种,投资额高于3万元的属审批制项目,投资额3万元及以下的的属备案制项目,审批制、备案制技改项目所报备材料应经技术开发中心领导签认,技改项目发生的费用均不转到项目使用单位。

一、审批制技改项目的管理 1.技改项目申报

1.1.技改项目申报单位根据需求、技术等,结合公司的总体规划和综合能力,填写技改项目申请表(参见附件一),与安全环保、生产、节能减排降耗有关的技改项目需先经安全生产处签署意见;与设备改造有关的需先经机动处签署意见;最后向技术开发中心提出技改项目申请。

1.2.技术开发中心接到技改项目申请后,组织、协调项目可行性调研,通过可行性调研后,形成书面的技改项目申请报告。

1.3.技改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3.1.对项目现状(技术参数、技术能力等)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或缺陷,阐述技改的理由、根据或必要性。

1.3.2.技改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或指标、效益或效果。

1.4.技改项目申请报告由项目使用单位负责人、机动处负责人或安全生产处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将技术改造立项审批表提交技术开发中心。 2.技改项目可行性评估、审批

2.1.技术开发中心接到技改项目申请报告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技改项目申请报告的审查。

2.2.未通过审查,技术开发中心将技改项目申请报告退回项目提出单位,补充、修改完善后,再次提交。

2.3.暂时不具备条件实施的技改项目,技术开发中心下达项目终止通知书,并将技改项目申请报告留存择机实施,项目自动终止。

2.4.通过技术开发中心审查的技改项目申请报告,报生产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核、批准。

2.5.项目金额及风险程度较大的由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召集公司各部门、各专业技术人员,对申请的技改项目进行技术方案论证和项目可行性评估。必要时可向公司外专家咨询或请公司外专家来公司参与技术方案论证和项目可行性评估。

2.6.在技术方案论证过程中,需要对技改项目申请报告中提出的技改方案进一步地补充、完善、修订、修正。

2.7.未通过公司审批的技改项目,需终止项目,由技术开发中心将该项目形成的相关文件、资料、记录留存。

2.8.对于通过公司批准的技改项目,技术开发中心在公司规定时间内,下

达技改项目实施方案到各承办单位,严格按照技改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工作。

2.9.技改项目实施过程中,确需对原设计进行部分更改,且对总体系统无影响,由技术开发中心出具书面“技术处理与技术变更通知单”(参见附件二)。并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技术开发中心下达到各承办单位执行。 3.技改项目的试运行

3.1.技改项目完工后,技术开发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单机、联动调试。

3.2.技改项目完成单机、联动调试后,交由项目使用单位试运行,试运行由项目使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处组织,项目使用单位负责按照技改项目试运行方案,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技改项目试运行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有关过程数据。

3.3.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由技术开发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协助项目使用单位解决。

3.4.试运行结束5个工作日内,由项目使用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书面的试运行总结报告,对技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验收申请。 4.技改项目的验收

监理单位自接到试运行总结报告和验收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另行约定时间除外)召集各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改项目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并完成书面的技改项目完工验收意见(参见附件三),上报公司领导。

二、备案制技改项目的管理

投资额3万元及以下的的技改项目属备案制,备案制项目的报批只需有项目使用单位填写备案制技术改造登记表,连同技改项目的图纸(由项目使用单

位负责设计)。由相关领导批准后(参见附表四)并到技术开发中心进行备案,备案制技改项目的验收由项目使用单位内部自行验收。

三、考核与处罚

1.凡违反本制度的技改项目,技术开发中心有权勒令停工、限期恢复,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处以500~1000元罚款。

2.未经批准,擅自以技改名义开工的项目,除按照上条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外,由此造成的损失一律由有关责任人承担。

四、附则

1.所有技改项目均应按要求填写技术改造效果跟踪表(参见附表五) 2.本制度由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修订、解释。 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管理制度

XXXX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制度

版本号:XXXX2014 发布日期:2014年1月1日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效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实施公司“科技兴企”的重要决策,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研发项目。

第三条 职责

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工作,新产品的研究,技术管理,以及公司的技术发展的总体把握。管理公司产品整体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产品的研发进度,同时对研发的成本进行控制。

一、管理权限:受总经理委托,行使对公司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研究、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指导与监督等全过程管理权限,并承担编制公司技术规章制度、管理规程。

二、管理职能:负责对公司产品实行技术指导、规范工艺流程、制定技术标准、抓好技术管理、实施技术监督和协调的专职管理部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第四条 立项程序

一、原则

1 产品研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能否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工作的管理,加快公司技术积累、打好技术基础、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完善指导产品研发工作,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资源环保效益。

二、程序

1、技术研发中心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化,调查国内外市场和重要用户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为满足市场需求研发的不同于公司现已生产的产品和在公司已批量生产的某种产品基础上,在每一季度月初提出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

2、各相关部门根据《产品研究重点》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再通过市场评估、设备评估、生产力评估、产品检验能力评估、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市场动态及发展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向技术研发中心提出《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

3、技术研发中心根据公司当年生产情况组织人员对申报项目进行评议和筛选,根据其重要性和创新性分为A、B、C三类:

A类:在公司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项目,其实施技术难度大,开发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内容较多的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

B类: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总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C类:为公司改进创新项目,创新技术在公司内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和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公司领先水平。

4、项目产品经评议和筛选后,技术研发中心编制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书并呈报总经理审批后开发。

5、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营销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在每个季度末(四季度除外)和在每年的12月31日之前,提交下个季度和下个的《产品研发项目建议表》。

6、公司员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建议,经技术研发中心评审通过后,按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开发。

7、为充分发挥聘请专家的作用,公司将聘请专家参与计划编制、立项评议、项目管理等有关咨询工作。所聘专家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从事相关领域或专业工作满5年;(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廉明、实事求是;(3)、熟悉相关领域和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8、项目实施必须明确指定项目组长,中途不得随意变更。

第五条 项目管理

一、计划管理:

1、计划的编报和审批。编报计划的依据是经批准的项目计划书或实施方案。总项目的计划,由技术研发中心于上的12月份编制,报告总经理审查后下达。需跨的项目,与申报新立项目一起报送。

2、计划的实施和检查。技术研发中心和各相关部门,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并经常进行监督、管理,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半年由技术主管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提交上来的《产品研发项目建议表》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项目上报总经理批准。

3、计划的调整,应报总经理审批。

二、经费管理:

1、按项目按进度拨款:公司要按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将研发款项拨付到位,确保研制工作的资金流保持通畅。

2、对每个产品项目实行产品研发经费承包制,经费项目包括:调研费、差旅费、对外技术合作费、外委试验费、产品鉴定费、专利申请费、加班费和公司规定的完成项目奖励等。研发经费由技术主管审查,报总经理批准。

3、产品研发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由技术研发中心门掌握,财务部门监督,不准挪作它用。

4、为鼓励和激发产品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项目完成后,公司规定的项目奖励必须全额发放到项目小组,每个成员的得奖比例由技术研发中心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确定,发放方式按公司规定执行。

5、产品研发成果按销售量提成的奖励和其它奖励按技术研发中心同公司签定的承包协议执行。

三、物资管理:

对于每一项目所需要的物资,要列入企业物资供应计划,并保证科技研发项目所需物资的充足。用于项目研发的物资,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四、成立小组:

每一个立项的项目都要成立项目小组,并设定一名组长,由技术研发中心骨干成员担任,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第六条 专利申请

1、在注重知识产权的时代,专利申请的成功便意味着对未来市场的拓展和合法垄断,可以延缓同行的进入时机,并能以仿制嫌疑诉讼同行一些企业。公司必须重视专利申请工作,专利申请工作由技术主管负责。

2、为避免和应对同行有可能以仿制嫌疑诉讼我公司,项目小组的所有相关保密资料必须存档保存(纸质、电子版)。此项工作由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主管负责。

3、技术研发中心对需要申报的专利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和文件。

4、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办协助专利申报工作。

第七条 项目的实施

1、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都必须要有总经理审核批准的《产品研发项目任务书》。由检测部门进行检测,产品检测并经过会签(有关部门)、审核(技术部门负责人)、批准(总经理)后才能进行样试 。

2、产品应采用国家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每一项新产品和改进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技术主管主持召集有关部门进行鉴定。个别产品变化很小的新品,经检测部门审核、技术主管签字,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4、新产品移交生产部门,由公司技术主管主持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项目产品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及移交时间的意见,报总经理批准。

5、批准移交生产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流程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第八条 项目检查

1、科研项目立项后,立项小组确认项目承担人和参加人,对项目的执行情况

5 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2、项目跟踪检查内容:

(1)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是否按项目计划中预订的计划进行;

(2)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是否按规定技术内容进行,是否变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参加人;

(3)已有的工作成果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否按制度执行; (4)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其他规定; (5)有无不符合项目管理办法的行为和情况。

3、项目主要负责人应保存项目资料特别是原始资料,记载从项目申请、立项、研究到结项全过程的重要情况,收藏有关材料和经费开支等材料。项目负责人每年年终应填写有关的项目检查表,提交项目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由技术主管定期向总经理汇报。

4、在项目执行的同时,技术主管要经常检查落实科技计划实施情况,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档案。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条件。对于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检查表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第九条 项目变更与解除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项目小组可以提出变更或解除项目申请:

1、项目小组所需资金长期不落实的;

2、经认证,项目所选技术路线、方案已无实用价值,或依托的研发项目发生较大变化致项目无法进行的;参加研究开发的合作单位或项目小组人员发生较大变化,致项目无法进展的。

6 第十条 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和结题

1、科技开发项目按计划、合同完成后,由项目小组向技术研发中心提出申请鉴定或评审验收申请。符合鉴定或审评条件的,由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或审评。

2、项目研究应在完成后对其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根据项目申请书明确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指标,项目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把项目最终成果上报技术主管,并由技术主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最终以书面形式形成技术成果,报请总经理批准。

3、合同完成后,由项目小组填写结题申请,与研究技术文件一并上报,并由技术研发中心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同意项目结题。

第十一条 附则

一、本制度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批准发布之日起执行。

XXXX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设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技术管理制度,将涉及技术管理范畴的技术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一一明确,将管理职能分配到人,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明确横向配合关系,按计划时间、按质量标准完成。明确过程中的检查、协调,记录完成情况并进行考核。

1. 建立项目部技术责任制: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落实各职能人员的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确工作流程和各职能人员的配合关系,负责协调体系内的工作和业绩考核工作。

2. 建立施工图纸、勘测、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文件的收发份数、标识、保存及无效文件的回收流程,保证文件完整、完全。

3. 建立图纸会审制度:明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由责任人指定相关人员进行内审,并明确四方会审时应提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到文件合法、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构造合理、方便施工,专业工程无漏项,各专业图纸无矛盾,材料、设备、工艺标准、质量标准明确,标高尺寸无差错。

4. 建立技术洽商、设计变更管理制:明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做到技术洽商设计变更涉及的内容详尽、变更项目图纸编号明确,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

5. 建立施工项目实施规划和季节性施工方案的管理制度:以

项目经理为责任人,落实专人制定,内容应与国家法规及企业制度保持一致,管理制度应明确参与编制的人员、工作流程。

6. 建立计量、测量工作管理制度:以计量员、测量员为责任人,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仪表、器具的使用,运输保管有明确要求、建立台帐定期检测,确保所有仪表、器具精度、检测周期和使用状态符合要求。

7. 建立翻样、加工订货管理制度:明确分专业管理,加工单实行会签审核制,明确翻样图表、加工单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各加工品的损耗率,从源头上保证加工品的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8. 建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检验和试验制度:质量员、资料员为责任人并明确检和试验的项目,制定试验计划,见证取样试验和施工检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要求,确保资料、记录、台帐、试件的安全、完整、有效;并及时进行统计评定。

9. 建立工艺管理和技术交底制度:

10. 技术交底和工艺管理应实行分级、分专业进行,全场性技术交底如项目实施规划应内项目技术负责人交底一般分部分项工程应由栋号技术负责人交底,交底应有文字记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均应交底确认,做到技术要求符合规范、图集及设计要求。

11. 建立隐、预检管理制度:隐、预检应做到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各专业质量员为责任人,明确隐、预项目和验收程序,即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全数验收,做到有检查计划、对整改问题有专人负责,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可追溯性。

12. 建立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技术信息是指导性、参考性资料,技术资料是工程归档资料,应实行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资料员最后收集,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13. 建立技术措施与成品保护措施管理制度:由技术负责人责成专人为责任人,实行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技术措施要做到符合规范要求,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成品保护措施要做到低成本、高效果实施有计划,过程有管理、有记录。

14. 建立新工人培训制度:由专人负责由责任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共同进行,培训应结合生产需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记录、资料完整。

15. 建立技术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由技术负责人任责任人,会同专业负责人共同制定管理措施,做到工作程序清楚,对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方案有依据、方案简单易行,可靠,处理过程有控制、有记录、有结论。

第五篇: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建立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激励机制,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特制定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项目。

3、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小组的设立

3.1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以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负责人由公司主管领导或技术副总直接指定。

3.1.1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保证项目目标与公司经营目标相一致;

﹒对公司分配给项目的资源进行适当管理,保证资源充分利用; ﹒负责策划项目具体工作计划;

﹒负责项目的技术工作,包括产品和工艺方案的确定、文件的校对、各阶段的评审、各种新品资料的准备等;

﹒按项目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对项目的总体进度负责

3.1.2项目负责人的权力

﹒有权指挥项目小组成员完成与项目相关的工作; ﹒有权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权对项目涉及到的各部门提出考核建议; ﹒有权制定项目奖励的分配方案。

3.1.3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素质

﹒有管理经验,是一个精明而讲究实际的管理者; ﹒有个性魅力,使项目组成员快乐而有生气; ﹒有全流程的丰富的工作经验; ﹒具有创造性思维; ﹒具有灵活性,同时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3.2 项目小组

项目小组成员由项目负责人和研发副总提名组成,可包括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质量部、客服部、采购部、生产部等部门人员。

4、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

4.1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

4.1.1项目的确定需包含以下内容

 ﹒项目目标陈述(对项目交付成果、工期、预期成本或人力进行高层次的描述)  ﹒项目回报(包括商业案例或投资分析的回报) ﹒使用中的信息或客户需求

﹒对项目范围进行定义,列出所有预期的项目成果 ﹒成本和时间预算目标 ﹒重大困难和假设

﹒描述该项目对其他项目的依赖

﹒高风险、所需的新技术、项目中的重大问题

4.1.2项目计划

进度控制主要是监督进度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错误。在控制中要考虑影响项目进度变化的因素、项目进度变更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因素、进度表变更时应采取的实际措施。 项目开始后项目负责人要建立一个“工作日志”,完整、准确记录自己时间是怎样花费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团队成员都要养成写“工作日志”的良好习惯。对于有些问题,不能靠回忆来讲做了些什么,因为“想象”和“现实”常常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时会完全不同。在通常情况下,每周项目负责人要向技术副总汇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记录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间隔不要太短,防止产生负面效应;二是不要在一个时间周期结束之后再去填写,防止记录结果带有欺骗性;三是记录“工作日志”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2产品设计可开发及确认阶段研发设计过程控制是项目管理中最难、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产品研发的全过程,具体有决策评审点设置、计划修改、项目报告、项目测评等

4.2.1阶段决策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产品规格、系统总体方案、各分项方案、产品计划及预算、关键技术解决的可行性、产品采购及制造策略、产品开发综合风险评估,以及后续产品计划(包括物料、产品测试、验证、数据、文档、资料等)。

4.2.2项目计划滚动

﹒项目计划滚动的操作过程; ﹒评估项目组计划的延迟,根据标注的配合点通知调整相关计划,判断对项目总计划的影响;

﹒评估项目总计划的延迟,要对项目总计划进行修改,向公司高管或技术副总提出申请;

﹒所有滚动后的计划要与真实工作进度相吻合,并符合计划制定的要素,满足完整性、层次性和合理性的要求;

﹒用各层计划的统计测评来牵引计划的执行和滚动。

4.2.3项目例会

﹒自上次项目例会以来的主要成就; ﹒项目的进度情况; ﹒重大问题及行动计划;

﹒向公司领导要求的特定援助,以及向公司内部任何职能部门要求的特定援助; ﹒下阶段的工作计划;

﹒决定下次回顾检查会的召开时间。

4.2.4项目的质量控制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标准的设定和严格的规格更改控制; ﹒对开发全过程需求、规格和配置的监控;

﹒阶段的技术评审-规格和方案评审、概要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单元测评评审、样机评审;

﹒系统测试、一致性测试及可生产性的验证;

4.3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在项目完成产品挂网试运行之后,项目负责人要密切关注现场装置运行情况。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去用户单位对客户作一次回访,调查客户对产品使用情况,及时掌握客户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意见,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拿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产品可以得到持续改进。

4.3.1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完成后,应编写项目总结,说明实际取得的开发结果,并对整个开发工作的各方面作出评价,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进展整体状况 ﹒产品质量及开发方法 ﹒文档完成情况 ﹒获得经验及教训

4.3.2项目测评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由公司组织人员对该项目作整体的测评。测评指标构成:

﹒准确规划——规划质量、规格符合度、技术评审要素通过率; ﹒快速实施——开发计划完成率;

﹒质量保证——问题管理力度、规范遵从度、产品成熟度; ﹒成本控制——预算正确率、毛利率、销售计划完成率;

﹒市场竞争力——客户满意度、产品故障率目标完成率、技术支持力度; ﹒流程执行——主要流程执行符合度。

上一篇: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下一篇:项目实施计划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