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复习思考

2022-07-15

第一篇:社区工作复习思考

社区党建工作思考

随着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心逐步向社区转移,社区党建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党建出现新的挑战,社区党建已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社区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探索抓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社区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挑战。

1、服务内容发生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了更高的追求,各类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群众性团体组织的大量涌现,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的关怀渗透到到社区各领域,才能不断地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2、党员分布发生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随着企业改制、破产和重组,党员流动不断地加大,没有固定单位的党员人数不断增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数量直线上升,社区党员在近几年出现几倍甚至几十倍增长,党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工作任务发生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随着再就业、社会救助、医疗保险等新的工作内容转移或增加到社区,社区在居民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职业的相对流动性和居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使职工和居民对社区的依赖不断增强。

4、社会稳定发生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征地拆迁、重大项目施工等推进,加之人们对构建和谐家园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稳定任务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二、面对社区党建新挑战的工作思考

围绕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抓紧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创建一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要选好配强社区班子。坚持选那些政治坚定、有开拓精神、工作有实绩、清正廉洁、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任社区支部书记,有效地发挥其才能与作用。同时,充分考虑性格、年龄、文化等情况,合理调配班子。二是切实解决雍、懒问题。在完善考核机制、队伍能进能出的机制的基础上,可以探索选、聘分离模式、工作效率与工资和奖金挂钩方式,提高社区干部工

作积极性,切实解决雍、懒问题。三是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养,引导社区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增强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服务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

2、利用五性特点实现社区党建齐抓共管。要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充分运用社区五性工作特点,实现资源优化组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区域性。社区党建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二是综合性。社区党建不仅包括自身党的建设,还包括党对社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内各项工作的全方位领导。三是协调性。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更多地靠主动沟通、共同协调的方式,通过“软性”手段获取。要正确处理好社区党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内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服务。四是服务性。以协调、服务为手段,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积极为社区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提供服务,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的功能,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五是互动性。变单一管理为多项管理,依托社区加强对单位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借助单位的优质资源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建设,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发展。

3、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辖区群众的能力。一是要加大对社区的投入。社区基础性投入是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应建立社区投入增长机制,并加大对社区建设政策性支持力度,增强社区的造血功能,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特别是要落实好“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政府买服务”的方法,确保社区各项服务工作能落到实处。二要加大党员服务群众潜能的挖掘。社区党员数量庞大、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社区党建的宝贵财富。要不断地探索提升党员责任意识的新途径,并采取党员爱心记分、党员认岗、党员群众1+10手牵手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让社区居民看到党员的形象,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带动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三是要创新社区服务方法。要继续深化社区服务居民全程代办制、群众诉求代理制等,不断地拓展社区服务居民群众平台,真正把“支部是一个家,党员是一面旗、社区是一扇窗”喊响、唱亮。

第二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社区党建是城市(城镇)基层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适应城市(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件新生事物。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量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重心下移,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破产企业党员不断增多,社区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重。因此,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研究已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解决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笔者就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党建工作,就是要组织社区内的全体党员,以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群众性的文明创造活动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使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目前,社区党建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党建的进一步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

1、社区办公条件仍然较差,办公经费困难。

虽经市委和各街道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资金和用地制约,虽有较固定的办公场所,但面积较小,办公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工作需要。另外,社区办公经费没有完全落实,大部分社区办公经费困难,部分工作开展不便。

2、社区服务力量比较薄弱。

近年来,随着商贸服务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义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大批务工人员和邻近县区经商人员涌入城市,企业下岗职工全部进入社区,给社区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加之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偏少、工作能力较弱等现实状况,难以适应社区发展的要求。

3、部分社区党员和单位对社区党组织认同感淡薄,参与社区工作意识不强。

部分离退休党员人虽进了社区,但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社区会失去原单位的一些待遇,心怀顾虑,不甘融入。一些社区单位认为社区建设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不愿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4、社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纳新工作滞后,流动党员有效管理措施少。

离退休党员逐渐转入社区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青年人偏少是导致社区党员年龄偏大

1的主要原因,党员年龄结构的老化、社区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流动和下岗职工党员思想波动大,情绪低落,且忙于生计,不愿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有的对党的认识淡化,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党员。各街道办事处尽管设立了流动党员登记站,但没有专人管理,使有的外来流动党员成为名符其实的“口袋党员”,既不能参加原党组织的生活,又不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致使流动党员管理站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

5、社区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一是社区责权利不统一。目前部分职能部门将职能下放到社区,所谓的职能下放,实际上是将工作下放,而权利却未下放,“费随事转”的原则没有完全落实,导致社区工作经费紧张,社区大量时间花在所谓的“协助”部门工作上,而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职责没有时间落实,社区民主自治也被行政化工作所覆盖。

二是社区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与宣传发动不够,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驻区单位缺乏“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没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我市当前实际,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

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点、社会稳定的保障点,也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应从三个方面再提高认识: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随着我区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发展,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及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聚居社区,加强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加强对聚居社区人员的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在领导责任上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落实好区委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建立工作督查和责任追

究制度,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组织部门是党委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应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三是在宣传舆论上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其他各种有效形式,宣传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人人都积极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2、拓宽渠道,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

必要的物质投入是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前提。可采取“四个一点”(财政拨一点,党费补一点,街道社区自筹一点,辖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继续适当增加投入,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一是解决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区上要确保社区正常办公和党员活动经费,各街道办每年也应向所辖社区拔付一定数额的办公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保证社区有必要的办公活动经费。

二是建立社区党员发展基金,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可借鉴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投资体制。鼓励街、居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人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方式投入社区建设,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企业捐赠、投资兴办社区建设项目。

三是增加社区经济收入。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社区大力发展经济实体,壮大社区经济。同时对纯粹的企业行为,实行有偿服务;对社会职能与半行政性的服务行为,实行低偿服务或成立中介组织实行有偿服务。走出一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发展壮大后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的路子。

3、立足根本,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社区党建工作能否搞好,根本在于有没有一支热心社区党务工作,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善于联系群众,办事公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一是推进社区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坚持实行选举制、委派制和聘用制相结合,形成能上能下、转进转出的社区干部选配机制,增强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力度。街道办每年要分层次、有计划地对社区干部进行2-3次培训,可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方式,培训重点放在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开拓社区干部视野,提高他们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财政拨一点,街道办补贴一点的办法,适当提高社

区干部的生活补贴。

4、创新载体,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特别是活动载体融党建内容、方法于一体,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依托。只有创建起新的活动载体才能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有效性。社区可根据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诸如理论学习教育活动、送温暖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这些活动主题突出,内容新颖,方法灵活,大多为党员喜闻乐见。

二是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健全党员教育监督网络。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要接受来自党组织和党内同志的教育监督,也要接受来自社会和群众的教育监督。建立起党内和党外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教育监督网络,可以使每个党员处处受到教育,时时接受监督。健全服务网络。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植根于、活动于群众之中,应该做社区广大群众的服务者。在社区建立服务网络,把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和党的群众工作直接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多种社区服务活动使关系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使党员受教育和居民得实惠直接结合起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大量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社区是各项工作的承接点,也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点、社会稳定的保障点,更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将日益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现状及思考

××区司法局 (2009年5月)

2006年以来,我区按照省厅《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对街道试点工作的协调指导,认真排查建档,就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和衔接,积极争取成员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已接收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工作,确保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区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3人,34人已解除矫正(其中2人自然死亡,32人期满解除),迁移1人,重新收监1人,现在册47人。

开展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根据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求,我们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矫正组织。区成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司法所也都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区63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组建矫正工作站。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硬件。按照“六个一”的建设标准,在街道社区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区里要求每个街道设有单独的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争取省司法厅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的同时,区财政一次性投入10余万元,配齐桌椅、文件柜、微机、电话等办公设施,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组织培训,锤炼队伍。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和资深律师举办专题讲座,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件精神,并组织人员赴重庆、江苏等地学习经验。

四是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先后制定出台《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处臵预案》等14项工作制度,初步形成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标准、办事有程序、监督有依据的工作机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是:

(一)社区矫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立法的滞后给工作开展带来了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全面推进等方面的一定的难度。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依据是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客观上存在法律主体和实际主体分离现象,公、检、法、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省际、市际之间的衔接都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在目前立法依据不足情况下,有关部委的现行规章中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缺乏系统性。致使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在工作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二是工作主体地位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人民警察法》以及有关规章中涉及社区矫正的条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例如从现实看,社区矫正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来实施,这无疑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但现行的法律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这不仅与公安机关既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而且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责权不一,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力的地位。矫正对象大多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地根本不向司法所报告,由于司法所执法主体权,社区矫正工作者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程序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监狱办理假释、监外执行的手续繁复;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信息不能及时;对人户分离的对象,户籍地与居住地之间缺乏衔接等。目前我区的矫正对象基本上是由本区所在法院判决后通知各司法所接收,而对于外地法院判决到本区的社矫对象,我区司法局至今未收到过相关的法律文书,导致这部分矫正对象漏管、缺管现象严重,矫正工作也就无从开展。四是矫正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支撑。目前,在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帮教工作中,由于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良的矫正对象,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矫正对象的奖励,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社区矫正组织没有法律授权等因素,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社区矫正工作基础建设薄弱。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的新工作,从外省先期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地区经验看,要保证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司法所须有3人或3人以上才能兼顾工作,须有独立的办公室实施矫正和存放档案,须有通讯、交通装备和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开展。但由于客观原因,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司法所人力相对薄弱,社矫辅助人员偏少且队伍不够稳定。司法助理员普遍存在“一人一所”的状况,且司法助理员在承担司法行政多项职能工作的同时还兼有街道安排的任务,人手少、任务重,使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难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二是缺少基本装备,办公经费较为紧张。在办公经费上,我区社区矫正经费与兄弟省、市相比相差较大。上海市人头经费定的标准是6000元、苏州市社区矫正经费标准为3000元。我区矫正对象均无人头经费可言,由于经费的紧张,导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正质量。

(三)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还未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公、检、法、司、人事等多个职能部门就工作衔接、经费保障、矫正对象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零漏管、脱管。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两城区社矫工作大多是由司法所独立承担,有的职能部门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一些配合不到位的地方,而仅仅依靠司法所单打独斗,矫正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协调。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这项工作。应充分发挥我区已成立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统一协调公、检、法、民政等部门协同开展矫正试点工作。同时建立经常性的工作汇报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权责。法院应当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充分使用社区矫正措施改造罪犯。检察院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公正。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的管理和考察以及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助工作。乡(镇、街道)司法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考察,对违反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加强社区矫正的衔接工作,建议将社区矫正内容纳入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府考核目标。财政人事部门加大财政和人员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重视基础。当前要做的是搭建好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这个平台。社区矫正需要一支懂法律政策、熟悉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专业知识的队伍。根据现在的条件,社区矫正依赖三类人员: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建议党委、政府根据司法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加强司法所力量,配备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由懂业务的人员担任。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可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区安排一定的事业编制,用于招聘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配备到各镇(街)司法所。编制不足的可以考虑招聘合同制的人员加以落实。此外,壮大社会志愿者队伍,尽量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青年学生、村(居)社干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从事社区矫正志愿工作。

(四)加大财政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支持是很难完成的。从我区试点情况来看,经费显得严重匮乏。建议可以借鉴外地做法,在保证车辆、通讯、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备、社矫辅助人员工资福利到位的基础上,按社区矫正对象人均2000元或以上的标准由区(县)财政安排工作经费,用于培训、指导、管理、奖励等,并列入财政预算。

第四篇: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中共金坪镇委员会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金坪镇以加强基层党建为主线,以产业带动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努力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金坪镇农村社区基本情况

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和全镇的实际情况,金坪镇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坚持按照“健全自治组织、加强阵地建设、配强社区班子、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完善配套政策”的思路,在青叶村推行了以“村改社区、城乡一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挂牌成立了青叶社区村党支部和青叶社区村民委员会,现有农村社区1个。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改革组织设置,科学制定规划。金坪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利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社区”的模式,改革组织设置,科学规划试点,突出以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为重点,首先把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的青叶村改建为农村社区。制定了9个配套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即: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农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方案、全村危房户、

无房户、草房户改造规划方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方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方案、普及农业科技和传递致富信息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区所需资金投入计划方案。

二是强化目标定位,创新工作内容。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服务,将行政村党支部改为社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实施了以“三基础三支撑三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即:搞好阵地、住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经济、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点,建立城乡互助扶持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始终坚持以反映民生和体现民意为出发点,切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重把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是健全社区组织,完善配套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制度化,在农村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了社区村支部委员会和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并按照“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了村级组织相关制度。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功能发挥。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社区

的功能发挥,农村社区将工作重点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设置了多功能服务室、卫生服务站、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为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还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队;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篮球队和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健身活动,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了农村社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干部群众认为农村社区就应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有很多群众反映:“社区农民是否可以在社保购买养老保险”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社区与村其实差不多,只是把名称改了一下,班子人员和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变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党支部的简单的翻版,没有任何实质的区别,对社区的概念和主要功能不清楚。

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农村社区村党支部的党员结构与村党支部完全相同,以“

六、七十年代”入党党员居多,多数党员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大部分党员都较为困难。近年来,上级党组织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政策措施(比如:党员双向培养、党员一帮

一、建立党内帮扶基金等),但由于力度不够,最终没能治贫治本,难以真正脱贫,更难在农村群众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致富作用。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村上无集体经济收入,年底没有现金结余,工作经费不足。以青叶社区为例,

每年上级拔工作经费6800元,扣除800元报刊费后还剩余6000元,应付一般性工作勉强可以支撑,如果要求发展,真正推行全村各项工作开展和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现在的青叶社区在推进叶家坝小集镇建设上,要长期开会,与群众研究建设方案等,必定要产生大量的工作经费。

四是待遇仍然偏低。虽然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比以前有了提高,但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仍然较低,比城镇社区干部的待遇低。现在的农村社区村干部的待遇,每月扣养老保险金、绩效工资,除去交通费、电话费等,全月工资在全村仍处于低收入的状况。

五是群众增收致富难。农村社区是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多。同时,农村社区村级公路较差,道路硬化较差,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公选。在农村社区干部出缺或增补时,原则上要采取公推直选或公开招考的形式产生。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要积极扩大开展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试点,切实把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二是下派。要从区级机关和乡镇机关选拔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激励。三是返聘。积极动员和引导素质过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健康、自愿为群众服务的乡镇退休(返乡)党员教师、干部和退役军人到后进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促进后进村(社区)面貌的改变。

(二)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员发展。要坚持

把提高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化“双向培养”和“升级培养”工作。二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全面推行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出(流入)登记、定期联系、返回报告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促进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化。三是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继续深化 “党员先锋工程”和 “党员凝聚工程”,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量化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和拓展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和平台。

(三)推动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以 “改水、改厕、改路、改房,建家、建园、建村级组织活动室”为主要内容的改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推行文明新风,推进农村水利、道路、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党员互助基金”等党内帮扶活动,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努力解决农村党员致富无项目、发展缺资金等问题,帮扶他们发挥致富表率作用。

(四)改善基层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一要用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要切实规范管理党组织活动阵地,发挥好阵地的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使活动阵地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二要落实基层干部激励机制。要严格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好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要多形式解决和保障村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经费,进一步理顺村财乡管体制,乡镇党委重点对村(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

的合理化使用进行监管,切实杜绝个别地方“村钱乡用”的现象。

(五)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一要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程序、体现竞争,特别是在竞选过程中,放手让2名以上实力相当、群众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竞争,允许候选人依法、公开、有序开展竞职宣传活动。二要大力推进社会评价工作。大力推进乡村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明确评价对象,要坚持以评价班子为主,评价干部个人为辅;明确评价重点,坚持“多对事少对人”,侧重于评价工作实绩及现实表现;明确评价方法,要结合班子和干部考核工作进行,注意节约评价工作成本;逗硬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特别是干部述职测评结果,要及时采取会议、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对测评不满意票率超过30%的,经组织考察核实,要按照有关规定免职,真正取信于民。

五、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待遇。

二是增加农村社区工作经费。

三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农村社区农民与城镇社区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

四是在项目上向农村社区倾斜。

第五篇: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局的社区警务工作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创建了独特的三种警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党委政府,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社区警务 工作规范 保障机制 责任制

XX社区警务室创建情况

200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社区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城市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警务工作不仅是基层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2001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见》中也明确中提出:公安机关要推行警务到社区的活动,努力实现“一区一警”、“一区二警”或“一区多警”力争把更多的警力投入到社区治安防范的群防群治工作之中。XX市公安局党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2001年底前多次专题研究,并结合XX实际,制定了XX关于推行社区警务工作实施意见,并要求在XX城区的二个派出所首先推开,实行一个社区居委会建一个警务室。市局党委研究制定的社区警务工作形成报告报市委市府、市委市府对此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划拨专款招聘80名协警员到社区警务室工作,市局立即从办公室、政治处、治安大队抽调人员组成班子制定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警务室的组建工作。

实施社区警务还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局在XX城区设置的十个社区警务室,住房,部分办公设施都是各单位无偿提供的,电信部门免费为警务室安装了电话,XX市药监局在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出钱租用门面为我们建立警务室创造条件。XX公司地处城郊,是XX知名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好,但厂区周围治安防范力量相对薄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形象,XX公司主动申请,要求在厂区外建一个警务室,得到了公安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在公安局的组织下,招聘了8名协警员,XX派出所派驻一名民警,建立了XX警务室,XX警务室建立以后,厂区周围治安好了,职工满意了,为公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治安环境。我局建立的所有的城区警务室,都是按XX市公安局社区警务室标准配置,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门面标和室内外上墙内容,警务室办公设施相对齐备,每个警务室配备了无线电对讲通讯设备,到目前为止,我市16个派出所共建立了46个社区警务室,警务室几乎遍布我市城区社区和农村城镇。初步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区安全防范网络。

我市社区警务室的三种模式

针对地区之间,派出所之间,社区民警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根据城区城镇不同的治安状况和经费来源情况,分三种模式创建:一是在XX主城区采取的是一个社区建立一个警务室,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付,模式为“一室二警八员”即一个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配备二名社区民警和八名协警员,负责社区防范巡逻,服务社区。二是在厂区和较大城镇与厂区结合部警务室的设置遵循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在居民住宅集中,社区资源丰富,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参照城区做法设立社区警务室,借鉴城区社区警务室的方式开展社区警务工作,这种在厂区设立警务室,办公、住房、经费由厂方负责,派出所派出警力进驻,其余人员由厂内保卫人员和向社会招聘的协警员组成,负责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防范及巡逻,如XX派出所的XX警务室,XX电厂警务室,XX派出所XX厂警务室。第三种模式为在各中心派出所所在地和未设派出所的镇设立警务室,由派出所和所在镇政府协商建立,设立警务室所需经费,办公住房由政府解决,派出所派出1——3名民警进驻警务室,根据不同情况从当地招聘3——5名协警员,负责所在场镇的社会治安和安全防范工作,提高了农村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如油溪所的油溪警务室等。

建立社区警务室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实有人口管理,摸清了辖区基本情况,提高了发现违法犯罪的能力,社区警务室实行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制度,与过去户籍民警以常住人口管理为主有所不同,社区民警带领协警队员逐户上门清理登记,既要熟悉常住人口,还有掌握借(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通过实有人口管理,密切了警民关系,又提高了发现,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东城所从2002年建立警务室以来,通过实有人口管理,提供破案线索20起,破刑事案件8件,打击处理5人。

(二)社区民警带协警员巡逻,增强了社会面控制能力,降低了案件的发案,特别是把入室盗窃抢劫、抢夺和盗撬摩托车三种可防性案件作为安全防范工作的重点,逐步建立起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住宅区内部单位相结合的防控机制。依靠社区居委会建好社区治保会,社区巡逻队,守档护院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的作用。从江津城区建立社区警务室的情况分析,仅2002年第一季度就预防和制止各类案件96件,抓获违法人员185名,协助破刑事案件9件,刑拘8人,XX城区在第一季度发刑事案件为210件,比2001年第一季度少发127件,发案率下降39%,其中入室盗窃发143件,比2001年同期少发85件发案率下降37%。

(三)实行社区警务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我们通过设立警民联系箱,联系薄,发放警民联系卡,公布联系电话,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尽力为群

众排忧解难,对社区孤寡老人,有特殊困难的人员尽可能上门服务,对社区群众发生纠纷尽可能提前介入,上门调解,方便群众,群众感到民警更亲近了。

社区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对社区警务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有等待观望心理,有的派出所至今还未建一个警[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fwsir.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务室,有的单位领导对社区警务工作知之甚少,仅仅满足于设立社区警务室的硬件建设,而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致使社区警务工作有名无实,流于形式,还有的基层民警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警察进[社区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滋生厌倦和抵触情绪,造成消极应付局面。

(二)警力不足,社区民警素质不高,不适应社区警务建设的需要。警力不足是我市推行社区警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按以公安部规定的1000户或3000人为基本标准,在社区内划分民警责任区,并按照一个责任区配备一名社区民警的原则,实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一区多警”的警力配备模式,但是,我市派出所警力不足,这难以保证按规定配备社区民警,另外,社区民警也难以适应社区警务工作的要求,有一部分社区民警缺乏开展社区工作的基本功,不具备解决社区各种问题的能力,不善于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各单位沟通,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社区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的积极性,以致社区民警下社区后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因民警态度生硬,方法简单,业务不熟等问题引起社区群众的误 解和反感,致使社区警务工作陷入被动。

(三)经费匮乏,经费问题是制约公安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我市有部分社区警务室经费虽然纳入了财政预算,但大部分警务室的经费仍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别是社区警务室招聘的协警员,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留不住优秀人才。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警务工作方式和手段,目前还没有一种完整的模式,我们只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充实、完善、深化。

(一)进一步提高对社区警务工作思想认识,,尤其是基层单位领导和广大民警要真正认识到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适应新形势发展,是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公安机关控制和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对传统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这项工程,应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建立专门的强有力的社区警务工作班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建设的发展动态,把社区警务工作的设想,融入到社区建设当中,使社区警务工作与社区建设相适应。以社区为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力配置,明确工作职责,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预防犯罪,减少发案,共创安全社区,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

(二)认真执行社区民警工作规范,明确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作用.按照重庆市局制定的《XX市公安派出所民警工作规范》和《XX市公安局社区警务室建设标准》,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组织治安防范,加强治安管理和为群众服务,因此,社区民警的工作思路和重心必须始终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要切实增强情报信息意识,广泛接触社区群众,及时收集掌握各种信息,做到耳聪目明;要提高对常住人口特别是重点年龄段人口的熟悉程度,加强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使各种人口基本纳入视线,提高发现违法犯罪人员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发动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防范;要对特种行业,公共复杂场所各种易于发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加强治安管理,减 少各种治安隐患,社区民警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密切同社区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三)健全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为实施社区警务创造良好条件。

重点抓“四个保障”一是素质保障,必须把提高社区民警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根据社区警务工作特点,广泛开展人民满意.创建活动,把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服务工作融 为一体,通过热情周到服务,密切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真正地把社区警务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切实提高社区民警 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通过教育培训,组织民警学业务、学法律、学科技、学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为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制度保障,按照《XX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工作规范》要求,大力推进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根据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认真研究,切实把社区警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组织保障,要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制定社区警务改革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上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充分尊重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创新精神,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好的经济和做法,四是经费保障,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社区警务改革的有关情况,争取党委、政府在经费,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支持。市局要把有限的财力向基层一线和社区警务工作倾斜,保障社区警务必需的经费装备,积极改善基层一线单位和社区警务室的通讯,交通,办公条件。总之,公安机关内部要形成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各部门,各警种都要根据社区警务战略的总体要求,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切实保障各项工作向基层倾斜,为社区警务工作服务,形成大家都来关心社区警务的局面。

(四)以落实民警责任制为核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警务

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

制定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的目的,调动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责任制解决民警到社区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考核办法要做到简便易行,注重实效,操作性强,尽可能做到指标量化,坚持 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围绕社区民警“收集掌握情况情报信息,实有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五项主要职责,分解任务细化指标,科学考核。建立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安全防范工作通报表扬制度,开展优秀警务室评选,激发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抓基础工作的积极性,引导民警扎根社区开展工作,规范社区民警的工作方式,科学安排民警接待群众,走访群众及带领协警员开展巡逻的时间,保证民警在社区中的出勤时间每周不少于20小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从而形成既同原来的派出所规章制度,考核办法相衔接,又具有社区特点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以此来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上一篇:暑期读书活动总结下一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