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2022-10-21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 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 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 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2.深入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策划 该系统不是面向某一特定部门的特定需求,其需求具有不清晰、不具体性。不同部门的关注点不同,导致其需求不同,希望系统解决的问题不同。而需求是否有效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与挖掘、功能策划与引导都至关重要。需求分析人员应结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通过与各部门的访谈、调研,通过对已有系统的调研、梳理,从中提炼形成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需求。

第二篇:公务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 项目概况

1.1、威海公务车管理现状

随着威海市政府的发展、经济的日益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车辆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对于市政府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拥有着各种类型的车辆,车辆的数目也不只是简单的几辆车,因此对车辆的管理逐渐成为机关事业单位日常事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现有的传统的车辆管理模式己经不能科学的、动态的、实时的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也不能充分的利用运能,派调业务仅仅是通过传统的人工寻呼方式来通知,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和经济效益。如何及时的让管理人员了解车辆状况和司机状况以及合理安排车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尽量降低车辆的使用费用及维修费用,对车辆高效优质的智能化管理成为了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2、威海公务车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威海市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内车辆的管理,还是比较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条据的管理方式。这种传统的方式,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是很适用的。但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数据量会很大,这种方式的正确性、实时性就得不到保证。例如,政府某部门需要适用车辆,需要先提交书面申请,说明使用时间、归还时间等,然后把申请提交给管理员,管理员审阅后,如果申请合理、则批准,否则拒绝其使用。在车辆数量很大的时候,这种方式产生误差的概率会越来越大,例如出现有车可用的情况下拒绝申请者的申请,批准了申请者的申请后而没有车辆可用等等错误,而且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时延性很大。

对于威海市政府部门和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拥有的公务车辆会多一些,对公车的管理相对完善。根据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同,有少部分企业已经采用车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虽说采用了电子化管理,但只是对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对于车辆的行踪、运行中所产生的费用仍无法有效的掌控;还有一部分企业仍通过手工登记的方式进行管理,一级一级审批签字,工作效率非常低,对于统计报表功能则不易实现,同时导致对车辆产生的费用报销,没有有效的依据;车辆调度不能及时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发生。随着车辆的增多,运行成本增加,有很多企业提出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想借助现代化手段来进行管理,有效节约公车使用成本并遏制“公车私用”的问题,达到节省车辆开支的目的,减少盗抢风险。 1.3、威海公务车管理要求

车辆管理作为一种提高一个企业资源管理水平的手段,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企业的发展。传统的车辆管理方法主要以人工手动处理,效率较低,只在车辆种类和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行,而当车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统计车辆的使用信息会变得费时,带给车辆管理人员繁重的劳动。先进的车辆管理方法应该是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 结合威海市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本文设计的车辆综合系统期望达成以下设计目标: 实用性:一个软件系统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实用性。对本系统来说,车辆管理系统要符合白窑镇镇政府的需要,满足各部门的要求,方便车辆申请者和车辆审批者的使用。这需要有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及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

可行性:在实现一个软件系统之前,首先要判断这个软件系统的可行性。这就是需求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良好的需求分析有助于我们队可行性的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目的不是要去解决问题,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分析问题是否可以得到解决。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方案可行性等。

科学性: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车辆管理系统必须是科学有效的,车辆的内容主要由各个步骤组成,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各个步骤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应该得到保证。

安全性:安全性是每一个管理系统都要遇到的问题。系统必须制定一套完整防御方案,可有效抵制恶意用户对系统进行的攻击,有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能够相对安全的部署、运营、维护、升级。

可扩展性:在软件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系统的功能可能需要得到扩展,不断的加入新的功能,这就需要在设计系统时,主要包括开发环境、系统界面、数据库设计等,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 有效性:良好的车辆管理系统应该必须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所以在设计系统时,应充分调研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单位领导的要求,保证系统的科学性、有效性。

2、威海公务车管理解决方案 2.1、车辆管理系统平台的功能: 2.1.

1、车辆编制功能

通过对公车实行编制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公务车辆超编,超标。包含各市(州)的编制指标数,下达指标的文号、实有车辆数及编制指标总数等。

2.1.2、车辆信息功能

包含相关单位更新、使用和报废回收三大类车辆基本信息,例如品牌型号、车辆类型、号牌号码(黄、蓝、白)、发动机号、车辆识别码、排气量、入户时间、座位数、颜色、入户日期、使用部门、关联的报废车辆信息、新增车辆编制审批文号等。 2.1.3、车辆费用功能

此模块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对公车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有效管控,其主要包含公车购置费用和使用费用,其中公车购置费用包括公务用车购置价款、车辆 购置税和其他相关支出;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和其他相关支出。 2.1.4、车辆使用功能

管理人员通过此模块可以查询正在使用的车辆相关信息,包含驾驶员信息、车辆状态、用车申请、用车审批、出车时间、车辆行驶路线、超速记录、停泊地点等 2.1.5、车辆事故管理功能

此模块记录了事故的重要信息,包括:牌照号码、行驶证号、事故当事人、当事人工作单位、事故发生日期(时间)、事故责任、事故地点、赔偿金额、事故处理单 位、事故概况、报案日期、结案日起、本单位处理意见、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意见、车辆修理单位、修理作业范围、修理费用等。 2.1.6、车辆预警功能

提供各项预警功能,包括事业单位公车超编预警;公车费用预警;车辆的维修、保养、保险、年检以及驾驶证有效期等到期预警提醒等。 2.1.7、GPS追踪定位功能

用以监视车辆的行驶路线、停泊地点,避免不经济地行驶,包括对车辆的出车时间、途中用时、到达时间、回程时间、停车时间、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轨迹分析、迟到管理、进出地点、网点管理、线路管理、里程统计、油耗管理、数据统计等业务并进行报表分析。 2.1.8、代办事宜提醒功能

用于对管理人员待审核事宜的提醒,包括申请人,申请时间,申请事宜,审核人等信息 2.1.9、定点服务单位管理功能

对现有的定点服务单位进行管理。信息包括:服务单位名称、服务类型(如:燃料供应、维修保养、保险)、服务截止期限、联系人、联系方式、单位地址等。 2.1.10、公众监督功能

该系统设有专门的电子邮箱和电话,供公众举报公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欺诈行为等等 2.1.

11、查询统计功能

此模块可以对相关联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报表,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数量统计、单位车辆里程统计、油耗统计、事故统计、费用统计等。 2.2、移动管理平台的功能 车辆信息电子化

随着政府车辆的增加,对车辆进行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平台可以将单位内的所有公务用车进行统一管理,方便车辆信息查找,提高工作效率,让管理的更加科学化。管理内容涵盖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牌号、车辆类型、颜色等)、加油记录管理、维修保养管理、违章记录管理、事故记录管理、年检记录管理、保险记录管理、车辆清查管理等信息。 车辆调度合理化

改变传统落后的调度模式,从传统语音调度模式转变成可视化调度。系统建立起了公务车与管理端之间迅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状态,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可以及时的调用最近距离、最合适的车辆,迅速下达调度命令,从而减低损耗,提高效率 车辆行踪图形化

平台提供卫星定位方式,管理人员通过地图可以直观的看到车辆的行驶轨迹、车辆历史轨迹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车辆的状态、行驶时间、行驶方向等基本信息,使管理人员对车辆的实际行驶路线进行有效把控,做到“有迹可寻”、有备可查。可以有效节约公车使用成本并遏制了公车私用,真正做到了车辆管理一目了然,丰富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使管理的更加科学和有效 运行成本透明化

平台记录车辆的运行费用,包括维修保养、加油费、保险费等信息。一目了然的运行成本信息,不仅实现了公务用车消费的真正透明,还实现了对政府公务用车的有效监管和信息公开,以提升“三公消费”公开的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倡导“阳光权利”。 车辆维护智能化

平台提供了信息提醒功能,及时的信息提醒,可以确保工作的及时性, 有效降低沟通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提醒主要包括保险、保养、规费、驾照年检、车辆年检等提醒。

平台提供预警功能,系统会预先纪录每辆车的理论油耗,当实际行驶的油耗超过理论油耗后,系统会自动报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根据车辆行驶轨迹、行驶里程等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可有效的控制偷油、公车私用等现象的发生。 车辆审批便捷化

在主要的业务环节中,平台提供了相关的审批功能,主要包括车辆申请审批、车辆维修审批、定期保养审批等,司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并上传到系统中作为审核依据。通过审批功能,可以有效控制车辆的相关费用,并保证了车辆使用及维护的真实性。同时,改变了传统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利用电子工作流方式,使工作流程图形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 统计分析直观化

平台对车辆运行的详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图、表结合的数据报表,管理人员可多维度的通过图表查看每辆车的总体运行费用、行驶的里程,车辆油耗、车辆停车记录、行驶时长、维修的次数等数据。通过系统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第三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慧聪智能社区网讯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对城市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城市“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城市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城市运营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管理、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自动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种领域,如人、交通、政务、环保、城管、通信、视频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

领导综合门户:整合领导关注的信息展现、日常办公、协同指挥、应用商店等功能,面向各级领导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门户。

协同工作门户: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

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主要以信息展现为主),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电视墙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政府开会、日常工作、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电视墙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政府工作中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置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重点是应用商店管理,同时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应用商店管理,为符合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系统接入规范的应用的接入、发布、安装、访问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首页定制,为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门户提供首页定制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注册、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 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 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门户集成与AAAA,提供应用界面整合、单点登录、统一账号、认证、授权与审计功能,支撑各个应用的统一访问。

内容集成与统一发布,提供对各类媒体内容资源的基础管理功能(包括上传、审核与发布),并支持通过多种网络,将内容按需发布到多种显示终端。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等)、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政府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政府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2.深入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策划

该系统不是面向某一特定部门的特定需求,其需求具有不清晰、不具体性。不同城市的关注点不同,导致其需求不同,希望系统解决的问题不同。而需求是否有效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与挖掘、功能策划与引导都至关重要。需求分析人员应结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访谈、调研,通过对已有系统的调研、梳理,从中提炼形成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需求。

如在经济财税指标方面,可以从领导者视角提供城市全局数据,如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招商引资推进情况、经济财税指标,市区县各级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税收构成等等;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可以策划大项目建设情况、城市管理热点案件立案情况、城市管理问题案件处理情况等。 对于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则更需要在深入了解政府各部门职责及工作流程,挖掘已有的各信息化系统潜在的协同服务价值,策划出切实可提升各部门间联动处理能力。如城管的非法占道事件、环保噪声超标事件、气象灾害预报事件等,这些事件根据协同工作的需要,统一上报到本系统,根据需要与各业务系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联动,通知到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最终将结果反馈到事件的发起方。 3.与多个业务系统的对接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立在城市已有各业务系统之上,需要实现各业务系统信息模型和元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多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在此基础上,为城市运营管理系统的信息综合展现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对接的系统数量众多,接口形式多样,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在数据、流程、功能上的交互。在集成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需考虑数据一致性、数据更新同步周期、数据安全性、接口可实施性、接口可扩展性等多种因素,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接口技术,如实时同步接口可以选择在业务逻辑层调用对外暴露的EJB方法(通过RMI-IIOP协议)、或在表现层调用页面(通过HTTP协议)、或调用封装好的Web服务等;准实时异步接口可以选择消息机制或传统的接口表方式等;定时接口可以选择FTP方式等。

四、结束语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不改变现有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而是在现有架构上搭建新一层的协同应用。系统通过灵活高效的集成架构,汇聚城市管理相关所有信息资源数据,并与其它城市管理应用之间形成无缝的衔接与协同互动。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可帮助城市管理者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城市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系统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升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服务效率,提高治理能力水平,提高量化考核的科学性。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可逐步建立城市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协调、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完善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四篇: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工作实施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依据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工作实施的通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要求统一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地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整合建设覆盖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与国家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对接。市州政府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分别整合建设覆盖各有关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系统要具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在线并联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在“一张蓝图”基础上开展审批,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共享。

二、项目名称

嘉峪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三、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以及建设思路,嘉峪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基础数据资源库、“多规合一”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关键业务应用系统、项目监督管理系统、统一融合工作平台、相关系统对接整合。

(一)项目基础数据资源库

项目基础数据资源库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涉及项目数据资源的整合,包括:工程资源信息库、项目信息库、审批过程信息库等。其中工程资源库整合项目服务事项库、项目企业库、专家人员库、项目证照库、中介机构库以及项目图纸库等信息;

项目信息库实现以项目为主线,统一关联项目内的所有行政许可事项;

审批过程信息库包括审批申报的基本信息、受理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特别程序信息、办结结果信息等内容。

(二)“多规合一”综合管理系统

“多规合一”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一张蓝图”管理系统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其中“一张蓝图”管理系统负责统筹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空间规划数据资源相融合,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动态一张蓝图的空间管控、规划图斑冲突、差异分析等功能;

“多规合一”协同系统在“一张蓝图”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理顺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有关工作机制和流程,建立统一的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多部门参与规划的“一个协调机制”,实现项目协调以及各协同部门的意见征集,项目办理流程跟踪以及项目审批的流程图查看,项目生成、办理成果共享等内容,主要建设项目储备库、项目成熟库、项目实施库、辅助选址系统、合规性检测及建设条件前期策划生成意见等。

(三)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

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以“统一登记、同步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同步出件”的原则,创新报审模式,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杜绝审批体外循环,梳理前后置关系,优化审批流程,实现“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的协同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应包括:项目网上申报、项目并联审批统一受理、项目并联审批业务办理、项目并联审批统计分析等系统建设内容。

(四)关键业务应用系统

关键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多图联审”主要实现网络无纸化多图联审及电子化协同管理,项目报审、业务受理、任务分配、专家审查等;

“多评合一”将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等评估评价事项实施区域评估模式,实现“统一受理、同步编制、同步评审、统一送达”的“多评合一”系统;

“多测合一”是指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统一测量,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一次性完成规划土地测绘、规划测绘、房产测绘等测绘工作,包括信息填报、联合机构选定、测绘数据填报、测绘报告生成、联合确认、督查展示等功能;

“联合验收”按照“统一申报、统一受理、限时联合办理、统一出具意见”的原则,由住建部门牵头协同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包括办件受理、现场踏勘、汇总参与验收意见、验收结果推送等。

(五)项目监督系统

项目监督系统实现项目审批进度监控、项目流程监管、项目审批超时预警、项目效能监管和项目“一张蓝图”等事项的监管。

(六)统一融合工作平台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为各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设立统一的工作入口,实现单点登录、信息集成的功能,通过工作平台承载类的应用,集成各级机关的业务管理子系统,实现业务办公一体化,从而消除部门间信息沟通的障碍,实现政务的电子化。

(七)系统对接与整合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纵向分别与甘肃省政务服务平台、甘肃省电子证照库、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甘肃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横向与嘉峪关市各相关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四、投资估算及系统建设模式

嘉峪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00万元,该项目采用“自建”模式,由我市确定系统研发单位组织进行系统建设,拟选择本市信息化企业。市财政分5年、每年140万元分期投资建设(不包含硬件投资。经与市工信局对接,我市正在建设大数据中心,建成后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硬件使用需求)。5年后系统版权归政府所有,每年市财政仅需投入相应的系统维护和运营费用。

第五篇:公立医院改革-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办综函„2011‟ 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公立医院 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鞍山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安徽省芜湖市及马鞍山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潍坊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广东省深圳市、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宝鸡市、青海省西宁市卫生局: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69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4号)精神,我部制定了《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标准处

胡建平

汤学军

1 联系电话:6879248

1、68792477 (信息公开形式:依申请公开)二〇一一年一月

2

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一、摘要

按照《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要求,为从技术方面指导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试点城市为单元,以公立医院为基础,以点带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各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建立和完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并初步实现试点医院信息系统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试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以及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二)建设任务。

本项目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建立和完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完善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夯

3 实公立医院信息化基础,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加快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并基于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管理的完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2.初步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共享和利用。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

二、三级公立医院之间、

二、三级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医疗协作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3.基本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构建一套基本科学、精细、专业化的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逐步实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从而加强公立医院自身医疗行为监管能力,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建设范围。

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级试点城市:

东部地区:鞍山市、上海市、镇江市、厦门市、潍坊市、深圳市;

中部地区:七台河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洛阳市、鄂州市、株洲市;

西部地区:遵义市、昆明市、宝鸡市、西宁市

4 各试点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取3-6家

二、三级公立医院试点,优先选择三级医院。

(四)主要建设内容。

1.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2.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建设。

3.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

(五)2011年任务。

对于试点城市中的试点医院,2011年的建设任务为: 1.建立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医院临床服务、医疗管理和运营管理三方面重要业务的信息整合和高效共享。

2.实现区域医疗一卡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实现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初步共享。

3.实现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的实时上报,初步实现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二、概述

(一)背景。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近期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5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确定的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其他重点任务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重点推动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医院之间及医院与相关部门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医院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与流程优化,最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百姓就医,降低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其他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联动与信息共享,构建医院间的联合、合作与双向转诊制度,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构建医院与其他机构间的业务联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和效果。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丰富、全面的临床信息资源的积累成为可能,有助于落实、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与应急指挥能力。

6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信息化工作。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要求“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2010年2月11日由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为贯彻落实上述医改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即“3521工程”)中,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从技术方面指导16个国家级公立医院试点城市切实建好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设目标。

7 1.业务目标。促进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体目标如下:

(1) 通过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进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改善医院服务质量,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为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2) 通过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医疗协作服务体系,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最大化,为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3) 通过强化医院医疗行为和质量监管,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医疗行为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和预警决策能力。

2.信息化目标。以试点城市为单元,以公立医院为基础,以点带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各试点医院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完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并初步实现各医院信息系统与试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横向与纵向的数据整合、协作服务与医疗行为监管。

(三)建设任务。

1.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完善

8 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初步实现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夯实公立医院信息化基础,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加快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并基于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管理的完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初步建立电子病历应用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2.初步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安全共享和利用。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医疗协作系统,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3.基本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 。构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逐步实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构建医院内部医疗行为监管网络系统,加强公立医院自身医疗行为监管能力,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2011年建设任务。

对于试点城市中的试点医院,2011年的建设任务为: 1.建立和完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9 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医院临床服务、医疗管理和运营管理三方面主要业务的信息整合和高效共享。

2.实现区域医疗一卡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实现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初步共享。

3.实现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的实时上报,初步实现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五)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任务和“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统筹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并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各级各地实际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2.统一标准、分类指导。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各项业务规范和信息标准,加强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强化各地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基础和发展状况,实行分类指导,务求实效。

3.分级负责、合力建设。中央负责投入引导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城市公立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地方负责落实相关配套建设资金,主要承担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完善及应用推广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公立医院和

10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创新。

(六)规范性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

5.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

6.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卫医政发„2010‟114号)。

7.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版》。

8.卫生部《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国中医药发„2010‟18号)。

9.卫生部《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发„2009‟125号)。

10.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46号)。

11 11.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130号)。

12.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卫办综发„2009‟230号)。

1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4号)。

(七)建设范围。

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东部地区(6个):辽宁省鞍山市、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深圳市

中部地区(6个):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

西部地区(4个):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宝鸡市、青海省西宁市

各试点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取3-6家二三级公立医院试点,优先选择三级医院。

三、 需求分析

(一) 现状分析。

1.国外医院信息化发展情况 。国外医院信息化起步较早,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理论已趋向成

12 熟,各类标准规范发展较快,政府对行业的关注度也持续加大。

美国政府将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列入振兴美国经济的国家规划之中,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推动电子病历医院应用的政策,包括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和评审标准,组织评审机构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评审认证,制定鼓励医院使用电子病历的激励政策。电子病历的普及应用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共享医疗信息的基础。目前,美国很多地区正在积极尝试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美国政府也在政策法规、技术研究、试点建设等多个方面支持和积极推动。

欧洲数字医疗技术水平相对北美滞后,但是其应用普及面却远远优于北美。欧洲的数字医疗系统已经比较完善,瑞典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数字医疗系统,芬兰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欧盟正在着手建立覆盖欧盟范围的数字医疗体系等。2005年春,英国卫生部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价值64亿英镑合同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重点是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网上处方,以及用数字图像取代X光片,使远程病情咨询成为可能。

2.我国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信息化手段逐步成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医院

13 信息系统。其中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3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处方、治疗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医院内部就医流程和资源配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了患者就医。

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院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医院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医院信息化规划和总体设计不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立医院都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都是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基本信息系统,只有少量医院在使用一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和运营管理(如电子病历、临床路径、手术麻醉、危重监护、医疗管理、质量监控、运营管理等),而对于利用数据进行辅助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更是还处在探索阶段。同时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缺乏科学理论、方法和标准规范的指导。医院信息资源分散,相关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利用和业务协作机制,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仍普遍存在,未摆脱由具体项目驱动或部门间“条块割据”的被动局面,医院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

14 相对较低,还不能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总体要求。

(2)公立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医疗技术手段,制约着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的建设。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地区间和领域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于城市地区,不同业务系统间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居民医疗健康信息跨机构甚至跨地域广泛共享和开展业务联动协作的需要,不能为病人提供更加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3)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医院医疗行为监管工作缺乏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医院医疗行为监管工作长期依靠简单的业务报表,无法对依法准入、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及医疗费用控制等医疗行为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和预警分析。由于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医疗行为的管理过多依赖于专项检查和事后追查,缺乏系统化、常态化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医院信息透明度不够,社会力量也很难参与医疗行为监管。由此带来的医疗质量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医疗环境的构建。虽然部分发达地区和大型医院已经尝试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以支持病历质量实时监控、合理用药监测等医疗行为监管,但从整体上看不论单个医院还是区域层面,医

15 院医疗行为监管工作仍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二)业务需求分析。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六大任务。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围绕这六大任务,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公立医院改革目标、业务目标、信息化目标及建设任务五个层次对系统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16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减少病患 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业务目标医院内部管理区域共享协作医疗行为监管 信息化目标内部业务信息化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医疗协作信息化医疗信息共享和利用区域医疗协作服务公立医院自身医疗行为管理能力医疗行为监管信息化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建设任务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基于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管理的完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建设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共享和利用医疗协作系统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网络系统建设构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行为监管系统构建医院内部医疗行为监管网络系统 图3-1 业务需求分析图

1.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可及时获取更准确、全面、及时的医疗需求和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信息,以及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区域卫生规划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17 2.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卫生行政部门可及时获取准确、全面、及时的公立医院医疗管理、医院运营管理的评价数据,为建立协调、统

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提供信息支撑,让政府更好地建好医院、管好医院。

3.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内部核算,卫生行政部门可技术获取更准确的医院运行成本信息,单病种费用等数据,为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制定提供信息依据。

4.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加强区域医疗协作,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5.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院医疗行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的监管,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6.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可及时获取更多的公立医院医疗质量信息、医院运营信息,制定更合理的管理制度,促使多元化医院格局的形成。

(三) 信息化需求分析。

1.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市场和卫生领域的主体,任务十分

18 繁重,要求不断提高,而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因此,为适应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公立医院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医院信息平台为基础的、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管理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促使医疗资源的有序化使用和最大化利用,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2.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建设需求。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医疗协作手段,无法在区域内甚至跨区域广泛共享医疗信息和开展医疗业务协作,一方面导致重复检查,增加病人负担,另一方面,无法为病人提供更加持续有效的医疗服务。因此,公立医院迫切需要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依托,依靠技术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需求。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行为监管工作主要依靠简单的业务报表,无法对依法准入、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及医疗费用控制等医疗行为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和预警分析,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医疗行为的管理缺乏系统化、常态化监管机制。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信息化,使卫生主管部门可随时获取准确、全面、

19 及时的公立医院医疗及运营管理的数据,为建立协调、统

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提供评价信息,让政府更好地建好医院、管好医院;使卫生主管部门可随时获得更准确、全面、及时的公立医院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及其利用数据,为区域卫生规划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强化区域卫生规划;使卫生主管部门可随时获得更准确的医院运行成本信息,单病种费用等数据,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制定提供数据依据;为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强卫生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的监管提供信息,促使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更加健全。

四、总体框架设计

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以试点城市为单元,以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为重点,依托试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公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主要由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和医疗行为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组成。如图(4-1)所示:

20

图4-1 总体架构图

五、 主要建设内容

试点城市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两大部分。

(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现有业务信息系统架构和功能,形成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管理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完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和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三个部分。

1.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医院临床业务、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数字化运作,实现医疗资源的有

21 序化使用,最大化利用绩效考核管理资源;支持医保政策,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医院信息系统分为临床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三部分。它们即相对独立,又是有机的整体。

(1)临床服务。临床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实现患者临床诊疗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运作。主要包括门急诊挂号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学影像系统、临床检验系统、分诊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电子化病历书写与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超声/内镜/病理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心电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

(2)医疗管理。医疗管理是指对医院医疗活动和医疗费用进行全过程监控,保障医院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主要包括门急诊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护理管理系统、医务管理系统、院感、传染病管理系统、科研教学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新农合接口、职业病管理系统接口、食源性疾病上报系统接口。

(3)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系统是指医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统一管理。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设备材料

22 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2.医院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平台是实现区域协同和医疗监管的基础,对内实现医院内部不同业务系统的统一集成、互联互通和信息整合,对外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跨机构医疗信息安全共享、医疗业务协同和医疗业务监管等功能扩展。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平台基础服务和公共应用服务两方面功能的系统开发建设。其中,平台基础服务主要包括注册服务、电子病历存储服务、电子病历索引和数据访问服务以及由信息交换层提供的信息接口服务等功能;公共应用服务主要包括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医疗服务协作、公众信息服务等功能。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共享使用这些基础服务,以实现与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点系统间的信息交互。

3.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就是最大化地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资源,为医院的运行、管理、决策、以及各业务系统间的协同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撑。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一卡通服务为患者主索引提供了技术保障,是系统间资源共享的基础;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电子医嘱录入,通过平台实现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质量保障,例如开立医嘱的过程可以调用合理用药系统,从

23 而保障用药安全;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电子病历阅览器,使得不同应用系统都可以方便地以同样的方式展现病历;基于医院信息平台提供的数据,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可以分析门诊业务、住院业务、用药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医保患者情况等,为管理者提供各种分析报表,为绩效考核、决策支持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

(二)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及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下连接公立医院信息平台,向上连接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提供注册、存储、索引、术语、安全等服务功能。

各试点城市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有或即将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点放在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还未建区域信息平台的,按照国家三级平台中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相关要求,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注册服务和医疗信息共

24 享与交换服务功能,满足公立医院互联互通、区域协作及医疗行为监管应用要求。

2.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系统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系统是在医疗业务区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提供区域医疗一卡通、预约服务、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健康档案查询等业务协作。主要包括区域医疗一卡通、预约服务、双向转诊、检验检查互认、健康档案查询。

3.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构建一套科学、精细、专业化的网络体系,在加强公立医院对自身医疗行为监管的同时,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医疗行为监管机制,实现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主要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院输血管理、基本药物使用监管、病人医疗费用监管。

医院端系统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实时获得医院临床、医疗管理和运营管理产生的业务信息(包括业务过程信息和业务结果信息),并将数据自动上传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实现医院对自身医疗行为的管理。

监管端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取真实、完整、动态的医疗行为数据,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监管数据库,依据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区域医疗行为监控和预警处臵机制,并实现医疗行为监管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六、系统设计及技术实现

25

(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技术设计。 1.系统架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及相关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系统架构如图6-1。

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医疗一卡通电子病历浏览器智能电子病历编辑器CPOE区域医疗卫生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患者公众服务系统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注册服务患者/个人注册服务电子病历存储服务个人基本信息病历概要门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院证明及报告其它数据仓库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信息安全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科室注册服务运营管理库电子化文档库其他业务文档库索引服务数据服务系统协同服务人员协同服务术语/字典注册服务电子病历档案服务全院业务协同支撑服务安全管理数据隐私数据配置信息信息标准体系医院信息交换层门急诊挂号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学影像系统临床检验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医务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临床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图6-1 医院信息平台系统架构图

医院信息系统架构包括四个层面:图的核心部分是医院信息平台及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医院信息平台接入临床服务、医疗管理和运营管理各业务应用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对外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平台内部又可细分为医院信息交换层和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层。

2.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临床

26 业务、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数字化运作,主要包括临床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三部分,如图所示:

图6-2 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架构

(1)临床服务。临床服务指以病人为中心,实现患者临床诊疗活动全过程数字化运作。

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是用于医院门急诊挂号处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预约挂号、窗口挂号、处理号表、统计和门诊病历处理等基本功能。门急诊挂号系统是直接为门急诊病人服务的,建立病人标识码,减少病人排队时间,提高挂号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其主要目标。

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是协助门诊医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处理门诊记录、诊断、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 臵、手术和卫生材料等信息。

27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是用于医院住院患者登记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入院登记、床位管理、住院预交金管理、住院病历管理等功能。方便患者办理住院手续,严格住院预交金管理制度,支持医保、农合患者就医,促进医院合理使用床位,提高床位周转率是该系统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入院登记、病案号管理、资料变动、预交金管理、出院管理、床位管理。

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是协助医生完成病房日常医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处理诊断、医嘱、检查、检验、治疗处臵、手术、护理、卫生材料以及会诊、转科、出院等信息。支持移动医生工作站。

住院护士工作站。协助病房护士对住院患者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主要任务是协助护士核对并处理医生下达长期和临时医嘱,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同时协助护士完成护理及护理记录、病区床位管理等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费用管理等。支持移动护士工作站。

电子化病历书写与管理系统。电子化病历书写与管理系统是指医院内部支持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和访问,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电子病历创建、住院病历管理、医嘱管理、检查检验报告管理、

28 临床知识库、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电子病历查询、展现功能、打印/输出功能、系统扩展功能。

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临床路径的制定、调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及费用控制等日常业务;对应病种治疗治疗与安全、费用的综合查询、以及相关的统计分析组成。功能主要包括:临床路径制定、规定临床路径的调用、费用控制、差异性分析、单病种病人明细查询、单病种病人相关信息统计、单病种相关非特异性指标统计、单病种的节收和超支费用统计。

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是实现医嘱自动审查和医药信息在线查询,及时发现潜在的不科学规范用药问题,帮助医生、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对重点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药物费用情况进行监控促进临床科学规范用药工作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医嘱(处方)审查、药物相互作用审查、注射液体外配伍审查、剂量审查、药物过敏史审查、禁忌症审查、副作用审查、重复用药审查(重复成分、重复治疗审查):给药途径审查(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给药途径审查)、老年人用药审查、儿童用药审查、妊娠期用药审查、哺乳期用药审查、医药信息在线查询、审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输血管理系统。输血管理分系统是对医院的特殊资源—

29 —血液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血液的入库、储存、供应以及输血科(血库)等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入库管理、配血管理、发血管理、报废管理、自备血管理、有效期管理、费用管理。

体检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是用于个人体检或单位集体体检登记、结果录入、总检报告以及体检结算等业务的计算机程序,同时提供各种查询统计功能,辅助体检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主要包括体检登记、结算管理、退费管理、体检结果录入、总检报告、抽血管理、档案管理、体检套餐管理、查询统计。临床检验系统。临床检验系统是协助检验科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检验师对检验申请单及标本进行预处理,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或直接录入,检验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的书写和审核,检验报告的查询、打印等。主要包括:预约管理、检验单信息、登录功能、提示查对、检验业务执行、报告处理、检验管理、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影像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是处理各种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存储、报告、输出、管理、查询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主要包括:预约管理、数据接收、影像处理、报告管理。

超声管理系统。超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检查申请、预约登记、图片采集、数据录入、检查报告书写和审核,质控管理,统计查询等,涵盖了超声检查的全过程管理。

30 内镜管理系统。内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检查申请、预约登记、图片采集、数据录入、检查报告书写和审核,质控管理,统计查询等,涵盖了内镜检查的全过程管理。

病理管理系统。病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检查申请、预约登记、图片采集、数据录入、检查报告书写和审核,质控管理,统计查询等,涵盖了病理检查的全过程管理。

手术麻醉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是指专用于住院病人手术与麻醉的申请、审批、安排以及术后有关信息的记录和跟踪等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医院手术、麻醉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合理、有效、安全的手术、麻醉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手术的正常进行。主要包括:手术、麻醉申请与审批、术前讨论和术前总结、麻醉科会诊记录、麻醉方案、手术前用药、手术医嘱、手术通知单、术前护理工作、手术器械准备记录、患者信息查询、手术信息查询、医生信息查询、护士信息查询、麻醉信息查询、手术及配血报告、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检查、麻醉记录单填写、手术记录、麻醉记录、随访管理。

重症监护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时重症监护数据采集、监护仪采集、实时重症监护(监护仪波形、呼吸机波形实时监控、趋势分析、报警功能)、监护安排、数据记录、展现分析、监护总结等。

分诊管理系统。用于门诊各个科室的导诊台,方便导

31 诊护士进行分诊工作。主要包括分诊处理、叫号、显示屏分诊信息发布。

心电管理系统。心电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心电图室、电检科等相关部门,内容包括心电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诊断、报告书写和科室管理等业务系统,以及预约登记、候诊、收费、发布功能。

(2)医疗管理。医疗管理是指对医院医疗活动和医疗费用进行全过程监控,保障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门急诊收费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是用于处理医院门急诊划价和收费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门急诊划价、收费、退费、打印报销凭证、结帐、统计等功能。医院门诊划价、收费系统是直接为门急诊病人服务的,减少病人排队时间,提高划价、收费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工作强度,优化执行财务监督制度的流程是该系统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收费功能、作废、退费、门急诊收费报销凭证打印、结算。

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是用于医院住院患者登记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入院登记、床位管理、住院预交金管理、住院病历管理等功能。方便患者办理住院手续,严格住院预交金管理制度,支持医保、农合患者就医,促进医院合理使用床位,提高床位周转率是该系统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入院登记、病案号

32 管理、资料变动、预交金管理、出院管理、床位管理。

住院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是用于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住院病人结算、费用录入、打印收费细目和发票、住院预交金管理、欠款管理等功能。住院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费用信息,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支持医院经济核算、提供信息共享和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主要包括住院费用管理、病人费用查询、作废、退费、日结账、旬、月、季、年结帐、统计报表。

院感、传染病管理系统。院感、传染病管理系统目的是提升疫情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卫生决策和疾病控制部门更快、更准地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系统基本功能如下:基础数据维护、感染病例监测、现患率调查、手术感染监测数据录入、ICU病人感染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抗菌药物监测、危险因素监测、细菌耐药监测、针刺伤监测、爆发预警、传染病控制、数据上传等。

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对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和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医疗质量控制系统是医院在成功建设了电子医嘱、电子病历、电子护理病历、LIS及PACS系统的基础上,给质控办、医务部使用,使其能对全院临床病人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管理、监督、

33 监控的系统。

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是用于护理人员情况、护理工作质量考核与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辅助护理部做好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如下:护理人员管理、护理质量管理与评分、护士长工作手册、护士教育学习情况及岗位培训考核、统计查询等。

医务管理系统。医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医院日常医疗业务工作的管理,包括各医疗临床科室的病历检查、医疗质量控制、重大医疗抢救活动跟踪控制等等,是医务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工具。系统基本功能如下:病历检查功能、医疗质量控制、院内感染管理质控、手术质控、麻醉质控、放射质控、病理质控、重大灾害事故救援活动记录、临床活动的安排督导、医务相关事务报表等。

科研教学管理系统。针对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指导方针,为医院科研、教育部门建立个性化的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科研管理、重点学科管理、继续医学教育、教学管理。

病案管理系统。病案管理分系统是医院用于病案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该系统主要指对病案首页和相关内容及病案室(科)工作进行管理的系统。病案是医院医、教、研的重要数据源,向医务工作者提供方便灵活的检索方式和准确可靠的统计结果、减少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是系统的主要任务。

34 医疗保险新农合接口。医疗保险/新农合接口是用于协助整个医院,按照国家医疗保险、新农合政策对医疗保险/新农合病人进行各种费用结算处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医院信息系统与上级医保/新农合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包括下载、上传、处理医保/新农合病人在医院中发生的各种与医疗保险/新农合有关的费用,并做到及时结算。

职业病管理系统、食源性疾病管理系统接口。职业病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报告管理。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申请、受理登记、诊断证明书、职业病报告、档案管理、查询统计等业务。

食源性疾病管理系统主要是指食源性疾病检查、诊断、标本分析、登记报告、查询统计等业务。

(3)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指医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统一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容涵盖组织机构、人事、招聘、考勤、薪酬、保险福利、高级人才、合同和个人自助管理等功能,是以医院业务为中心的综合运营系统的基础,是真正面向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集中体现。

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相关业务,按照医院现行会计制度,实现制单、审核、记账、往来管理、现金银行管理、票据管理、

35 财务分析、财务报表管理等功能;来帮助医院达到财务业务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如下:科室核算、科研项目核算、往来单位核算、供应商往来核算、职工往来核算、投融资核算、病种核算、医院现金流量核算、科研项目核算账管理、医院票据管理、医院科室核算账、期末结转、末管理费用分摊、业务自动转帐、医疗行业的财务分析。

药品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是用于协助整个医院完成对药品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对药库、制剂、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品价格、药品会计核算等信息的管理以及辅助临床合理用药,包括处方或医嘱的合理用药审查、药物信息咨询、用药咨询等。系统基本功能如下:药品库房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药品会计核算及药品价格管理、制剂管理、合理用药咨询。

设备材料管理系统。设备材料管理系统是指用于医院设备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医院大型设备库存管理、设备折旧管理、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等功能。

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是指用于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各种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被服衣物等非固定资产物品的管理,主要以库存管理的形式进行管理,也包括为科室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的功能。

预算管理系统。医院预算管理系统是根据医院的管理特

36 点采取科学的编制方法,实现医疗计划、财务收支预算、专项预算、资金预算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的预算管理体系。

成本核算系统。医院成本核算系统通过全成本核算理论,实现全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同时针对核算结果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收益分析、排名分析、趋势分析、构成分析)和数据挖掘手段,帮助医院寻找成本控制点,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绩效考核系统。医院绩效管理系统,采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管理工具,针对医院管理特点,建立全院、科室、班组、个人等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全院绩效考核、科室绩效考核、护理绩效考核、医疗绩效考核、岗位绩效考核。以落实医院总体战略目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位晋升、薪资调整挂钩,实现以人为本,公平竞争,合理分配,有效激励的考评原则,从而帮助医院建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管理流程。

3.医院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平台是实现医疗监管和区域协同的基础,对内实现医院内部不同业务系统的统一集成、互联互通和信息整合,对外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医疗业务协同和医疗业务监管等功能扩展。

37 医院信息平台包括以下功能组件:

(1)注册服务。注册服务包括对患者、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科室)、医疗卫生术语的注册管理服务,系统对这些实体提供唯一的标识。针对各类实体形成各类注册库(如个人注册库、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库等),每个注册库都具有管理和解决单个实体多个标识符问题的能力。注册库有一个内部非公布的标识符。

(2)电子病历与临床数据存储(CDR)。电子病历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按照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的EMR文档的存储带来了临床数据存储库CDR(Clinical Data Repository)的形成。

(3)电子病历浏览器。电子病历浏览器(即EMR浏览器)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的基于web 的访问个人电子健康记录的应用程序,提供电子病历的展现。电子病历浏览器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用户友好的环境,在该环境下被授权的医护专业人员或患者可以方便地访问电子病历中保存的相关数据。电子病历信息主要由临床信息组成,电子病历浏览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医疗卫生领域的调阅展示服务。

38 (4)全院业务协同支撑服务。医院信息平台基于SOA架构设计,将各种类型的协同工具服务组件化,统一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注册,提供服务调用适配器接口或Web Service,以便平台的其他应用程序和组件利用协同组件工作。

(5)医院信息交换层。接入医院业务系统。 实现医院信息的统一管理:病人主索引、电子病历、决策支持数据、业务协同数据、对外服务数据、区域卫生共享和协同数据。

实现医院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

基于以上三点,开发新型的应用,包括病人区域医疗一卡通、电子病历共享、医院管理服务决策支持、临床辅助决策、医院业务协同、对外公众服务、区域卫生共享和协同应用。

4.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

(1) 医疗一卡通:同区域医疗一卡通。

(2)智能电子病历编辑器:电子病历编辑器是采集、录入并生成EMR文档的基本工具;是处理电子病历文书的核心组件;是形成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关键工具。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中,电子病历编辑器承担着将所有业务系统完成集成以后的信息进行整合并按照EMR文档构造与存储要求进行存储与管理的职能。

39 电子病历编辑器包括所有生成EMR文档的电子文档编辑工具,包括病历书写、报告书写及其他动态记录文档的编辑器。

(3)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是医生为了诊治其所负责的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对医疗指令进行电子录入、处理及跟踪的过程。这些医嘱内容及当前状态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发布到全院各相关科室的应用系统,负责执行医嘱的医务人员或相关科室(如药房、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手术室等)可随时查询医嘱内容及当前状态,为诊疗活动提供支持。CPOE需要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患者电子病历、临床知识库、相关医疗监管业务规则、相关业务流程的支持,使医生在录入医嘱的时候能够根据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监管规则处理。例如基于药品知识库,可以及时了解药品的药理属性、药品剂量、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

(4)管理辅助决策:基于平台积累的大量数据为医院管理提供辅助决策。通过医院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让医院管理阶层从各个维度随时了解医院运营情况,衡量医院对于目标的达成程度,并及早发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及早补救已经发生的问题,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0 (5)临床辅助决策:基于平台积累的大量的数据为临床业务提供辅助决策。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是指能够提供给临床工作者、患者以临床知识或统计信息,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智能地过滤并表示这些信息,以提供更好的健康干预过程、更佳的患者个体护理服务,最终实现更高的人群健康目标。

(6)医疗门户:通过结合统一用户和权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单点登陆所有应用系统;提供无门槛的用户自定义功能;增强的全文检索功能;通过统一的门户集成标准,快速集成其他应用系统;在一个界面框架中,自由切换和应用不同系统,以及可将多个应用系统的内容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7)患者公众服务: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网上预约挂号、医院呼叫中心、自动排队叫号、检验检查报告自助打印,以及短信通知缴费、短信空床通知,远程诊疗,网上、电话患者随访等一系列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服务。

5.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医院信息平台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指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建设,是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增加的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数据中心基础坏境设施五大部分设施设备。其中,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交换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包括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虚拟磁带库系统、备

41 份管理软件;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负载均衡器等;系统软件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整合工具和消息中间件;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设施包括中心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柜、制冷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或改造。

图6-3 医院信息平台网络建设示意图

技术要求:网络部署两套核心交换机,双核心、双链路、全冗余互连的组网结构来实现链路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核心数据库采用HA架构,保证服务器的高可用性,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之间采用至少千兆链路连接,与广域网的出口之间增加防火墙设备,来严格控制进出的流量,提高网内数据的安全性。

42 6.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需覆盖医院全网信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保障系统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包括边界访问控制、防病毒系统、桌面管理、第三方统一身份认证四个方面。其中,边界访问控制包括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病毒检测包括服务器防病毒系统和终端防病毒系统,桌面安全主要是客户端管理系统;第三方统一身份认证主要是CA认证。

CA认证是指利用PKI/CA技术,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数字证书服务,实现统一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强身份认证管理。通过CA认证技术与应用系统结合,形成“用户—角色—权限”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对用户实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实现基于角色的集中授权管理,以确保系统不被非法或越权访问,防止信息泄漏和篡改。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各试点单位应选择通过卫生部测试认可的数字认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

7.信息标准体系。信息标准体系是医疗信息系统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本项目建设严格遵循卫生部印发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的有关数据标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方案》中对医院电子病历的功能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

43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是我国卫生领域制定、发布的首部国家级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电子病历业务架构基本规范和数据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电子病历基本架构”,包括电子病历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架构和电子病历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来源;第二部分是“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包括电子病历数据结构、电子病历临床文档信息模型、电子病历临床文档数据组与数据元标准、电子病历临床文档基础模板与数据集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是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为规范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明确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应当具有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电子病历在医疗工作中的支持作用,促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围绕与电子病历相关的医疗业务和管理业务,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运营管理中的高效利用。同时为实现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以及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要求建立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44 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系统技术设计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设计。

(1)平台架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下连接公立医院信息平台,向上连接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平台架构如下图:

图6-4 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图 卫生行政部门和辖区卫生机构之间通过区域卫生信息交换层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性。各

45 级医疗机构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及接入省级平台和国家级平台,实现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支撑国家、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监管。

(2)平台基本功能。从业务角度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注册服务、全程健康档案服务、健康档案存储服务、数据仓库服务等。在平台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业务应用,包括区域医疗一卡通系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医疗业务协作应用、卫生业务系统、居民公众服务系统、综合卫生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

(3)硬件网络设施建设。硬件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的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数据中心基础坏境设施建设。其中,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交换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包括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虚拟磁带库、备份管理软件;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负载均衡器;系统软件包括大型数据库系统、数据整合工具和消息中间件;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设施包括中心机房、UPS配电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46

图6-5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示意图 2.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系统技术设计。 (1)技术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系统架构主要涉及身份识别、协同医疗、公众服务三方面。其中身份识别服务用以支撑区域医疗一卡通系统的应用;医疗协同用以支撑双向转诊、检验检查互认等;公众服务用以支撑居民通过网络享受便民、惠民医疗服务。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来实现以上五方面的应用。架构图如下所示:

47

图6-6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架构图 (2)系统基本功能。

区域医疗一卡通。在区域内统一规划、设计每个市民唯一主索引,实现市民就医、预防、保健、咨询、购药等医疗一卡通的服务方式,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之路。实现一卡通的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条形码、磁卡、IC卡等方式。

预约服务。为患者提供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服务预定方式,既能满足医疗卫生机构日益提高的业务敏捷性和灵活性需求,又能缓解市民看病难的现状。

双向转诊。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实现公立医院之间基于病人电子病历(或电子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双向转诊的实施,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

48 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中型医院。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在医政管理部门认可的范围内,通过开展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简化患者就医环节,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之一。

健康档案查询。健康档案查询主要通过健康档案浏览器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调阅。医生对患者进行就诊时,可以通过健康档案询系统,直接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而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方便医生对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居民可以通过健康档案询系统查看个人健康情况和检验检查结果等内容。

3.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技术设计。

(1)技术架构。构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互联互通的医院医疗行为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医院通过系统实现自身医疗行为的公立,另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实现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过程中有关医疗质量安全、血液安全、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费用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科学管理。系统自上向下分为两个监管端和医院端两个层次,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49

图6-7 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架构图

医院端系统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实时获得医院信息系统(医疗服务系统、医疗管理和医院运营管理)产生的业务信息,实现医院内部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医院输血、基本药物、病人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自身监管和数据上报。

监管端系统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集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所需的真实、完整、动态的数据资源,并建立区域医疗行为数据库、预案库和决策支持数据仓库,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分析从医院端采集的医疗行为数据,建立区域医疗行为监控、预警和处臵机制,必要时可以有效干预,并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同时,监管端系统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处臵预案标准和规范信息推送到医院端,为各医疗行为管理提供依据。

50

上一篇:财务管理学习的心得篇下一篇:财务党风廉政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