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立体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近年来,山东聊城第二中学构建立体式教学体系,关注学生成长。学校教学在分组、选项、分层上落实“课程改革的内涵与实践”,体现在个性化、项目化及学生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最终达到以学生成才为落脚点,实现了人才培养总目标。5月29日,《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李若龙说:加强学校师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立体教学论文范文

高校立体构成基础教学刍议

摘 要:文章通过对目前立体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立体构成教学中的一些改革的方法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立体教学课程提高。

关键词:构成主义;基础教学

德国包豪斯构成主义教育思想的从80年代初引入中国高校,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起到极大影响。她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将现代造型规律与新技术、新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使设计和生产符合时代的变化。目前,立体构成教学在我国现代设计基础教学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赋予其新的教学模式,融合現代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新思维,融入具有时代感的手段和技术,以便使立体构成教学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立体构成在专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如何做好基础性和技术性的课程铺垫。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重新强化其有别于平面二维的创造性构成课程,是将造型元素通过三维立体的手法以及相应材料,结合视觉设计美学原理与法则,以力学为依据塑造造型的课程。在诸如工业造型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切涉及立体造型的设计艺术学科中,立体构成已经是专业学习前期必修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通过塑造符合规律性且具有视觉美感和视觉张力的立体空间造型形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立体构成随着院校专业的发展,结合不同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实践要求,在院校中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此,笔者在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做一些探讨性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立体构成课程目前存在问题

1.轻视理论的学习

作为设计基础课,通常面临课时紧张的问题,教师尽量压缩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依赖教学课件讲解和作品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和作业安排来体现出来,形式美法则理论强化不够,对形态的相对较少,只有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出来。

2.侧重手工制作

立体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重点在于立体造型的设计与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与创新思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造型与空间的想象力比较缺乏,在设计上循规蹈矩,不敢创新突破,作品缺少形式美感,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对不同空间形态造型的关注度较低,缺乏空间意识和立体观念,形态塑造比较简单。

学生在4-5周的课程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集中学习和作业训练来提高学生水平,难以达到思维意识和动手制作水平的提高。通过长期观察,学生往往对这一课程刚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基本掌握,课程就结束了,甚至有部分学生很难把握住该课程的精髓。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较好的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些教学探索;

(1)首先要强化学生思维意识水平的提高。在开课初期,开列一些关于立体和形态构成的书目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一定量的国内外的建筑、抽象雕塑、公共艺术、工业设计、民间艺术产品等优秀作品资料。另一方面,课堂上充分讲解和展示一定数量优秀的立体构成图片和资料,促进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和拓展思维广度。

(2)思维观念转化方面的训练。面对在长期经过高考训练学生的美术考生,思维的模式化训练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但对空间三维物体的认识和表现,即在通过一定形式的训练,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和认识到三维空间的重要艺术表达方式。通过观看和欣赏立体构成作品,了解立体构成元素不同领域的运用,通过确定空间的相对尺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让学生能够直接感性认识到立体构成的广泛意义。

二、形式美法则审美意识的训练方面

在教学过程当中,“强调审美和发现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通过对优秀教学范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构成要素进行形式美法则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领略构成美的形式要素,掌握作品中对比、均衡、比例、节奏的不同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在教学中适当举例分析,引入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欣赏,分析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对人情绪的调节,让学生感受到听觉因素对情绪的影响,通感出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美的构成形式法则。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朗诵和解读,让同学体会不同抑扬顿挫和节奏的魅力。

三、对自然的认识和发现是灵感源泉

自然是设计生发的灵感源泉。通过对自然物像的观察,对大自然物态进行审美发现。构成形态的创造,作为设计的导入课专业设计过渡,要求更多是设计思维和设计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训练中,强调第一个层次;在教学初期,在技术训练中,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发现。比如:在半立体训练中,雪天带领学生到空旷的雪地里,每人划定一定的区域,让学生在限定的区域中采用不同的(手印、脚印、扫帚等)制作各种的半立体和肌理纹样,强调浮雕的层次感、不同纹理产生的节奏和韵律、点的疏密排列、线条的舒缓和慷慨激越产生的美。春暖花开,课下带领学生观察不同树皮、枝条、叶脉的不同肌理和形态构成,让学生对司空见惯的自然形态产生审美发现。

教学中期:课堂进行对各种材料性能的介绍,将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寻找各种“废弃”材料,强调发现,强调“环保理念下”的审美发现,挖掘这些“废弃材料”的运用可能性,比如说,运用就旧键盘进行胶粘重组成各种形态,运用废弃的管材进行切割,构成含有一定寓意和具有形式美感的空间造型形态。

在教学中后期,设计好调查表,安排学生考察的重点,分析那些家居产品是采用点、线、面那种形态构成?构成产品是采用的是那些材质?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到家居市场调查,并对材质的进行分类,从调查表的设计中,让同学们发现各种家居产品采用什么是那种材质组合和构成形式运用,分析构成发现构成形式在现代家居中运用,各种抽象和具象的家具、灯具的造型元素产生效果。和目前的学生,在初期半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通常引入的纸材的作业训练,学生通过对简单的素材,创作处丰富的造型形态,应用强化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认识和挖掘“利用废弃”观念的引入,创造性思维的保护和引导,学生能够较好的进入。

四、学生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包豪斯设计学院所推行的实践式教学模式,学院开设了许多工厂,学生必须参见工厂的劳动,学生有机会了解并亲自体验材料的性能和技术要求,再运用所学的造型规律,设计并制作出产品。

(1)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院校开设有多样的实习实训室和材料工作室,拥有实木工作台和各种小型工具。但是在综合院校中,不能满足学生使用,大多在教室上课,建议学校具有建立多功能实验室或工艺实训室,让学生在教师、实验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并指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完成作业练习。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将一些电动工具设备搬进教室,比如:电钻、角磨机和小型砂轮机、各种胶枪和锡焊枪等,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达到对不同材料运用不同工具来完成的可能性。

(2)申请课程部分耗材作为学生制作作品的成本补贴;譬如:模型石膏粉、各种规格铁丝、电线套管、锯条、砂纸、自喷漆等、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理解,说明构成作品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商品属性,通过对作品材料的解构和重构设计,实现材料价值的提升。

(3)工艺方法。建立良好评价标准:在短期内创作性完成一件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实属不易,对自己的心智和体力都是个挑战。如何建立良好的价值评价标准和通过作品的观摩点评中提高教学质量,通常我们完成一作品,就对该件作品进行集中点评,分析作品的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祝帅.包豪斯运动九十年.美术观察,2009.05

[2]龚晓芸.立体形态构成的材料.立体形态构成,2010.07

作者:程红璞

第二篇:构建立体教学体系

近年来,山东聊城第二中学构建立体式教学体系,关注学生成长。学校教学在分组、选项、分层上落实“课程改革的内涵与实践”,体现在个性化、项目化及学生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最终达到以学生成才为落脚点,实现了人才培养总目标。5月29日,《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李若龙说:加强学校师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立体化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体系的多层次,学校坚持“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益,有效延伸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对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成效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阶五步式课堂”解读

学校介绍,“二阶五步式”学习中的“二阶”,指的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学习前置阶段,学生在课前结合学习“任务单”完成自学;第二阶段是课上交流和检测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全部学习任务。五步为:问题导学;质疑解惑;重点突破;巩固提升;归纳反思。学校运用“二阶五步式”,同时开展“寻找学霸”“寻找超级老师”等辅助教学活动,继续让课堂改革的“发动机”转得更有力。

聊城第二中学始建于1951年,当时为“平原省聊城初级中学”,学校走过6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目前,以聊城二中高中部为龙头,由文苑中学、附属文苑小学、文苑小学田庄分校组成的基础教育社区,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学校风景秀丽,尽染现代文明色彩。自2009年聊城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召开以来,“聊城二中现象”“聊城二中精神”持续影响着聊城教育的发展。2014年11月,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暨聊城二中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云集于该校,聊城二中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因此走向全国。

学校课堂改革从“校本讲义”到“生本课堂”,再到“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一步步走向学科教学的核心地带。学校认为,生本教育是教育转型时期的主流思想,是教与学的根本性理论。学校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紧跟教育发展潮流。打造有活力的生本教育与高效课堂,是学校走向成功之路。3年前,学校着力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之路,为此,学校组织专人赴外地相关学校考察,然后,把立足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观念、实施减负增效为学生终生发展作为教学改革主题,形成了“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模式。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焕发出一种生命活力,师生实现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体验与感悟,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呼应。教师何宜兵说:生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胆子大了,说话声音响了,发表意见,常常滔滔不绝,展示自己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教师因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束缚住了手脚,害怕“牵着学生走”,回到老路上去;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讨论不深入,浮于表面,不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等。这时候,仍需要教师 “适时点拨”,与学生交流,做到自然结合。

英语教师赵月清说:在英语阅读课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教师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通过自己分析给学生听的方式给予解答,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课堂上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或者刚刚让学生阅读思考,还没安静几分钟,就被老师迫不及待地打断,直接交给学生问题的答案。然而,刚刚启动的阅读思考就这样灰飞烟灭。教师截断了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的鼻子直奔“标准答案”。问题似乎变得“迎刃而解”,要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阅读文本,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理解文本的意义与内涵,在一定时间里思考问题,从而形成有效的感知性阅读。学生阅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问答、议论都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在英语阅读课中遵循“二阶五步式”原则,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提问中成长,教师与学生产生相知、信任的心理呼应,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战仕丽说:师生在“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中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师生一起探讨、切磋、交流,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课下,师生是朋友,在一起聊天,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记得一次学生称呼我“战同学”“丽姐姐”,说有一个问题他们怎么理解都不到位,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我。我帮他们把思路捋顺了,全班同学都乐了。“战同学”“丽姐姐”由此叫出了名,学生还将“战同学”“丽姐姐”写在贺卡上送给我。虽然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但我却视它如珍宝,因为上面载有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所以要好好珍藏……

副校长王书林是“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与组织者。他说:在推行生本课堂之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学生厌学现象明显。“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瓶颈。“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将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方式,借助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成为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而非主宰者;与之相对应,学校从课堂教学过程及组织形式入手,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学课程体制、教学环境、教师发展、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系统的变革。

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探索多元育人模式,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聊城二中于2012年正式成立国际部,并与意大利高校合作办学,标志着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迈出坚实的一步。国际部定位于探索多元育人模式,开发国际课程项目,拓展国际交流空间,丰富校际合作内涵,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国际人才。学校秉持“生命教育”理念,成就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坚守”与“用心”, 量身打造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材之路。

实践证明,“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有利于各种教学活动向课前课后拓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并弥补课堂教学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等因素带来的不足,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成效提升。包括国际部的不同班级,所有课堂由自主学、小组学、班级学习(群学)等阶段构成,围绕问题学,学习不留死角,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既会做题,又能讲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把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逐渐养成团队意识,先进帮后进,然后实现学习上的共同进步。

充分发挥“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作用,提高学生预习知识的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选择尊重个体、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教学回归本真;让学生先自学,兵教兵;实现对学、群学,消化大部分疑点、难点的教学方法。其间,教师重在于听,重在于看,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程度。最后,教师用有效时间,对疑难问题进行精当点拨,对课堂知识点进行统领与提升。为达到课堂教学预期效果,学校各年级还组织教师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提升。如开研讨会,印发学习手册,制定前置性自主学习“任务单”,强化课堂教学流程,创建课堂评价规范与制度。仅半年,教师、学生在学校教改论坛发表感悟、教学反思类文章3000多篇,录制“生本课堂”影像100余节,学科课件400多节。教师王永国说,让学生依据“任务单”自主学习,把讲台变成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习竞赛的开展。教师韩宗顺说:在复习“探究意识的奥秘”一课时,课堂的关键在于熟悉高考重点知识。艺文班学生因为专业课缘故,没有认真处理“任务单”,于是,我在处理课件时做了一些变动:由原来“任务单”探究题入手,引导学生探讨,理解教材重难点;接着小组讨论本节内容并找出疑难问题,以小组形式汇报并展示在黑板上;各小组写出不同的疑问并标明组号,由抽签决定哪一小组来回答问题(先写问题、再讨论、定好答案再汇报);最后,让各小组代表汇报并作出评价。这堂课的收获是:课前问题和流程设计至关重要,是一节课成功的保证;学生通过思考让思维延伸,无形中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教师谢梅虎说:学校实施“二阶五步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前结合“任务单”完成自学,然后强化课堂交流和检测,教师从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全部学习任务。设计“任务单”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质疑解惑”,解决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确定并提出个体及小组成员面临的学习难点,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差距,确保学优生和学困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全面提升。

为了不断丰富“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教学成果,学校同时开展“大阅读工程”,从形式上、内容上丰富学校“兴趣社团”活动,以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力。学校坚持每周3次“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包括教材解析、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集体研讨、班级管理经验交流、课内阅读指导等,学校新教师得到迅速成长。在推进“大阅读工程”期间,通过阅读课、图书角,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素养,丰富学校整体教学内涵。2015年,聊城市曲艺家协会曲艺传承基地首次落户聊城二中。

英语教师魏传磊说:英语课堂进行“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的理念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反思,重温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教学策略,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高效”原则。实施中,课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每个小问题都向学生提出简单明确的要求,只要是结合学习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认为“好成绩”每个人都是可以达到的。有了自信,学生就更加愿意主动学习。课堂讨论中,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学困生,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增加学习自信心。不管哪个小组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全班同学都会给予热情的激励,目的是让全体学生体会都有被关注的快乐。

生物教师李海燕说:在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学生也可以当“老师”来引领课堂。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能感觉到这是他们的课堂。在复习遗传图解一课时,学生对遗传图解题困惑不解,感觉难度很大。为什么一到复习就感觉难呢,这节课先让学生讨论,然后随机抽号,由一位同学当堂讲解,此时,下面同学嘁嚓一片,身边的同学也有问有答。同学间通过共同讨论,最后大家彻底明白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课堂,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政治教师王淑燕说:在政治课教学中,只有认真思考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让政治课的魅力得以展示。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引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就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通过案例体现书本知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知道所学理论可以应用于生活实际,用来处理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打造学生个性化成材之路。

教师队伍全面优化

聊城二中坚持“请进来”,让专家来学校为深化教学“把脉”。学校相继举办 “全国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交流展示活动”“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讨会” 及“魏书生思想报告会”。学校“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教学成效,缘于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及学者的支持,同时,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师生得以用更宽的视野反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发挥学校名师示范效应。

学校“名师工作室”以学校刊物《名师教研》为载体,学校创办《名师教研》得益于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指导,是学校深入教学研究的产物,其目的是鼓励教师总结教学中点滴得失;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举行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会,学校一大批名师由此脱颖而出。学校抓住课题研究大纲,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观点,以“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教学流程为主线,致力于“前置作业的设置和探究”“生本小组划分的策略和艺术”“生本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学习小组的培训艺术”“细节管理让课堂更加高效”等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不仅注重理论材料收集,还注重课堂实践中的总结与反思。在做与思中,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提升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因而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先进教师。学校小学部启动“青蓝教师传帮带活动”,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赴河北莘县实验小学、安徽黄山实验小学、山东青岛嘉峪关小学交流培训。教师张久虎、姜学芬赴南京珠江路小学参加“语文素养养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其研究成果获得专家与参会者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山东远程教育网研修”,参加培训教师所写的随笔、作业屡屡见诸报刊,达到了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名师工作室”为教师队伍的全面优化、调动教师积极性注入了活力。学校认为,青年教师专业高度,一定程度上就是生命教育发展的高度。唤醒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引领教师向教育家方向迈进,是处于上升期学校的动力源。学校还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学生只有浸润在课程所创设的独特文化之中,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彰显出无可替代的育人效果。

学校先后举办“生本达标课堂大赛”“二中生本展示课”“组内生本研讨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组内磨课”等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学习平台,进一步加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实施“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教学能力,促使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师刘茗说:一段时间内,曾经为上课感到困惑、苦恼。每节课为了完成教学内容,40分钟的课堂几乎总是在不停地赶时间。可是,一节课下来,也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做不到集中。后来,经过自我反省,并通过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知道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再盲目地去备课了,不再想当然地认为教师的灌输就是学生需要;而是课前课后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想法,再翻阅大量教学资料,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准备课件。在这期间,尤其使人改变的是,上课不再是简单为了完成教案,而是更多地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关注学生听到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还需要些什么。有时,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上的疑惑,宁可删减或放弃本来设计好的内容,把教学内容及时调整,临时增加一些必要的“题外话”。语文教学也许就是这样,当你不再刻意给自己搭建一个架子时,你才会更接近真实的语文本质。

教学改革的样板

聊城二中以生为本打造“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全体师生由此明白,课堂不是说与听的戏台,而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室;课堂是师生共享知识、智慧与成就感的舞台。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看似是教师位置的变化,其实质是教学观念的革新,是教学生态的改变,是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新天地”。高三年级历史组教师赵彬秀说:新的教学法实现了课堂的时间翻转、角色翻转、课前与课中翻转。在践行中反思,在记录中收获,“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带来了教学的信心与动力,大大加强了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机会。

近年来,聊城二中注重校本课程的研发、设置与管理,在美术、音乐、体育、舞蹈等系列校本课程建设上,呈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识与专业共发展的势头。在“对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引导下,学校加强了技术类、艺体类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配,开设了器乐、声乐、舞蹈、健美操、礼仪、素描、水粉、服装表演、营养师、工程与机械、健康与护理等校本选修课程。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给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基础、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学校主张“依据学情、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得以实现,丰富多彩的课程极大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聊城二中历年是山东省空军后备力量培养基地,在2014年空军招收后备力量笔试和心智测试中,全省通过的71人中有11人是聊城二中的学生。学校书法课有声有色,以“书”树人成为聊城二中学生的习惯性爱好,学校被聊城市书法协会授予市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历史教师方东旭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新型课堂的“幸福教学模式”。他撰写论文《高中历史课堂落实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师主导下的历史课堂流程》《检查提问的技巧》《复习课生本反思》先后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课堂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就课文中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教师成为最终解决问题的“掌舵人”。他的历史课堂为学校历史课教学树立了典范。

数学教师谭庆春说:学生讨论并解决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解决学习难点,由于学生已经基本解决了主要难点问题,因此教师的回顾和导入可以渗透到各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后,其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学习差距,确保学优生和学困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成绩,有益于全体学生幸福成长。

学校以“开拓国际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为宗旨开办的模联社,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参加山东省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峰会,来自全省25所学校的210名学生代表参加。在峰会上,聊城二中两次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与“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王吉鹏、刘雪驰获“最佳代表”奖。学校社团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升学习能力。学校社团包括英语口语社、模联社、舞蹈社、器乐社、摄影社、书法社、美术协会、篮球社、动漫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成为学生进步的“长青藤”;学校校报、广播站及文学社,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校际间交流,聆听不同声音,聊城二中学生通过各种社团平台提升了自己。学校在“励志教育”中精心筹划,成立了以政教部为主的“聊城二中励志演讲团”。两年来,该团已面向聊城多所学校作励志主题报告近百场,参与班级300多个,学生达3万余人。其中,专题报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人生规划——野心成就梦想》《成功就在最后一秒》等,反响强烈。

“二阶五步式高效课堂”课程设计赋予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校长李若龙说:点燃学生生命的火种,仅有认知过程和理性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圆满的课堂精神生活,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充分发展,学校因此才能能成为学生终身回忆的地方。聊城二中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整体精神生活,力求赋予课程以更多生命的意义,为当地教育教学改革树立了样板。

作者:杨登明

第三篇: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现行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重构一种更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不同法律职业技能的要求采用不同种类的实践教学方法,构建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与横向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立体型教学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立体性、创新性、主体性、实务性、分步推进性、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性等。

关键词: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立体型教学模式 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现行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概略及反思

横览世界各国法学教育,以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两大教育模式为代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律师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以及对社会的实用性。而大陆法系国家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奠定法学理论基础,培养综合素质。两种不同的法学教育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法学教育模式。大陆法系法学教育以德国为代表,是典型的双轨制,法学教育由大学基础教育学习阶段和见习阶段组成,是一种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对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让学生在特定机构中参加一定时间实务训练的模式。英美法系法学教育以美国为代表,法学教育以培养律师为主要目标,因此,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法学教育是实践性教学模式,法学院都开设了实践性法律课程,具体有案例教学法、法律援助、事务所实习、诊所法律教育等。

我国法学教育接近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差别较大,但从法学教育目标上又力求兼及两大法系的目的,即既要培养优秀的法学家,又要培养大批法律实务人才。传统法学教育是“经院式”教育,忽视实践教学,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学教育规律和法学教育目标决定法学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专业思维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于是,近年来,绝大部分高校的法学教育都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人们纷纷探索实践性法学教育模式,吸收两大法系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涌现了诸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式、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

现行法学教育虽然改变了以往的“经院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实践性教育模式,尝试着各种实践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削足适履”,“矫枉过正”, 有的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更主要的是,这些研究和实践大多是孤立的、单一的、片面的,不符合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应有的渐进性、系统性规律。因为这些研究和实践未综观法学教育规律和教育目标,未从整个大学法学教育系统中,来建构一种综合性的,全局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法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定位不清,属于验证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等主要问题和弊端。[1] 可以说,近年来,这种状况并没多大改观。“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为克服传统法学实践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提倡创新教育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为了适应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我们需要重新构建一种更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二、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建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反映的是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特性和整体、综合特性。教育规律和教育目标决定着教育模式,法学教育规律和法学教育目标决定法学教育需要采用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关于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已有一些学者倡导运用到工科课程的教学,他们提出: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为主线,构建纵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结合横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立体交叉”型培养模式。[2]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它以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创新能力和法律职业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根据法学教育的特点和法学教育的目标,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的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法学专业本科的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实践教学;它根据不同法律职业技能的要求采用不同种类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纵向运用于各阶段的基础性实践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等)、专业技能性实践教学方法(如模拟法庭、诊所式教学等)和综合性实践教学方法(如法律问题的社会调研及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同时又横向扩展以各种法律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实践训练、专业讲座以及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建构以实践课程体系为主线的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与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的横向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立体型教学模式。它既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又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获得法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双方面的提高。

由此可见,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根据法学教育的特点和法学教育的目标,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不同法律职业技能的要求采用不同种类的实践教学方法,力图构建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与横向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立体型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多维的、立体的,是系统的、全面的,它贯穿于整个大学法学教育的始终。它能适应生动变化的法律实践对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能把法学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能满足我国法学教育既要培养优秀的法学家,又要培养大批法律实务人才的教育目标的需要。

三、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法律思维的创新性、法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既有法学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由此,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立体性、创新性、主体性、实务性、分步推进性、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性等。

1.立体性。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为主线,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不同法律职业技能的要求采用不同种类的实践教学方法,构建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与横向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立体”型培养模式,具有多维和立体的特性。立体性是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2.创新性。创新教育是 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它的核心思想在于培养创新人才。而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所产生的教育方式,理当具有创新性,其结构框架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学生角色的主体性、教学阶段的分步推进性、具体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性等都是其创新性的体现。创新性是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

3.主体性。在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应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实践教学的“导演”。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把握和引导整个实践教学的全局,鼓励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鼓励他们相互之间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

4.实务性。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立体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法学专业伊始就应接触真实案例和司法实践,通过低年级阶段的旁听、认识实习和高年级阶段的法律援助、法律诊所、毕业实习等,加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和法律职业能力。

5.分步推进性。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要义就在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有的放矢地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的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法学专业本科的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实践教学。

6.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性。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不仅体现在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与横向实践教学体系的结合上,而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上。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参与者不仅有教师,而且有法官和检察官等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与教师一起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蕴慧.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新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9).

[2] 吴文华等.“立体交叉”准研究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7).

附:此文为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是JXJG-06-17-39。

作者简介:邓佑文,男,九江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李长江,男,九江学院法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法理学。

龚振军,男,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在读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刑法学。

作者:邓佑文 李长江 龚振军

上一篇: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下一篇:采购结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