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下的洗牌——“出局”还是“重生”

2022-09-12

基于完善我国税务体系、平衡税收负担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营改增”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是利好,建筑企业面对税率由3%增加到11%的倍感压力。那么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营改增”?

1 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挑战

1.1“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经营模式的冲击

“营改增”政策规定在劳务发生地预缴之后,在机构所在地汇总缴纳,对建筑企业的挑战是:(1)如何选择正确的经营模式,利于建筑企业自身管理且税负最低;(2如何解决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分公司难以取得有效进项税抵扣额的状况;(3)如何快速调整企业内会计核算,税务流程,建立和增值税相关的业务链条,适应改革。

1.2“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自身管理的冲击

增值税与营业税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税种,此番新旧税制的改变,对建筑企业的业务决策带来不少困扰。比如新旧项目的划分等。其次,出台的政策中规定利息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抵扣,融资方式的改变。再者,无法销售或者取得销项的拆迁费用和配套建筑面临不能抵扣的情况,最后,按照规定,“就地预征,汇总缴纳”,双重预交,加剧现金流的流出,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随之增加。

1.3 营改增对不同类型建筑企业的冲击

“营改增”政策中明确规定未能取得有效发票的进行税额不得抵扣销项税额,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现状重新制定税收筹划。同时建筑企业需要针对性地加强增值税的内部培训,不仅针对财务部门,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增强部门业务的规范性,对营业税改增值税有思想上的根本改变。

2 建筑企业在管理营运方面的改善

2.1 拓展自身业务链条,逐步达到自给自足

建筑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展服务职能整合,向其他产业拓展,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值税有跨境业务免税的业务,增强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力。

2.2 按需选择合理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合同主体与施工主体不一致,取得进项税发票抵扣额无效。解决办法的关键在于减少集团外部或者平级单位之间的资质共享,具体有以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总分包模式、集中管理模式、调整组织架构、联合体模式。

2.3 建立制度流程,加强项目管理

在现行的建筑企业中,项目承包制比较普遍,以包代管,施行粗放型管理,但增值税时代的来临,迫使建筑企业规范自身管理行为,以达到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要求。需要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下进项事项存在不能抵扣的问题,因此未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计入相关费用。

3 税务风险防范

增值税的税务管理比营业税更加严格,经济交易过程中被税务部门稽查判定为虚列支出,虚开发票,要承担一定的行政处罚甚至遭到刑事处罚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应注重审入账发票的有效性、合法性,首先调查是否有存在真实交易,在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必须保证资金流、物流和票流的三流统一。如果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来抵扣,除税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以外,司法机关将以涉嫌刑事的犯罪进行调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管理、经营模式、风险防范等都不够规范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其税负可能不降反增,大大降低其竞争力,甚至被震荡“出局”。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型、规范的建筑企业,如对部分建筑上市公司,去除材料中极小比例的进项没有取得有效发票,但其中重要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均能取得正规发票,因此,这类企业会成为此类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马太效应”将在“营改增”后的建筑行业被放大,建筑行业可能面临新的洗牌。建筑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完善运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流程,很可能震荡“出局”。

摘要:“营改增”即将全面实施,交通运输业,部分服务业等积极响应改革政策号召,逐步完成行业全覆盖。但建筑业面对税率的大幅增长和行业以往的惯性,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改革存在难度。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业在此次全面实行“营改增”背景下的积极影响和受到的挑战,提出了对建筑企业的应对策略,以为建筑行业更好的应对“营改增“提供借鉴。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管理,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卫炳章.浅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

[2] 郝晓燕,段义德.基于宏观视角的“营改增”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4.

[3] 毛叶.浅谈“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

上一篇:浅析健康科普书刊的质量控制下一篇: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构件描述研究